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电影 » 罗生门电影主题

罗生门电影主题

发布时间: 2022-01-18 00:11:06

⑴ “罗生门”讲什么的呢

《罗生门》本身是一个来自佛教禅经里面的故事。讲的是在一个战争年代,一个农民破产了,只好拿起刀来,决心作强盗。但是他力弱胆小,并且总是有些有愧于心。一天,他到一个刚刚发生了一场大战役的城墙上去,那里到处都是死尸,他想找到一些财物。结果他竟然发现有一个老妇人衣衫斓缕正在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他冲上去说你这个没人性的,竟然对死尸也不放过。老太婆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头套卖钱谋生罢了。“而且,你以为她生前是个善人吗?她可是把蛇晒干了当成鳝鱼来卖。”“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生存啊!”。于是,强盗大悟了,既然是为了生存,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他就抢了老太婆的衣服走了。
===============================================
《罗生门》(芥川龙之芥)原来的出典是在平安朝的故事集《今昔物语》里。
《今昔物语》 日本平安朝末期的民间传说故事集,以前称《宇治大纳言物语》,相传编者为源隆国,共三十一卷。包括故事一千余则,分为“佛法、世俗、恶行、杂事”等部,以富于教训意味的佛教评话为多。
===========================================
本人的解释:
1、在芥川龙之芥的原着小说里,罗生门作为一个标志性建筑,代表“人间地狱”。原来的京都(KYOTO)里面有这么一道真正的门,据说是魔鬼消失之门。毁于战乱。
2、http://www.cnbuddhism.com/cidian/Print.asp?ArticleID=44916
上面有今昔物语的详细介绍。
3、今昔物语应该是一本“佛教说话集”,佛教确实起源于印度,再经由中国传到日本,但是这个和“今昔物语”里面罗生门的典故应该没有矛盾,因为“罗生门”这个词语,可以起源于日本,再作为佛教用词流传到亚洲各国。这也可以看做文化的一种生存发展方式。中国也有很多并非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典故啊。我又想了一下,也有可能,是传说误把今昔物语讹为佛经,其实它只是个佛教(或者鬼神,因为里面日本篇里也有提到阴阳师这样的人物)故事集锦。
4、至于“罗生门”的典故是否是教人作恶,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思考。一是,在民不聊生的社会形势下,对于“恶”的不同解释;二是,这只是一个关于“名词”的解释,而不是佛教奥义。
===============================================
“罗生门”本来在日文汉字写成“罗城门”,最原始意义是指设在“罗城(即城的外郭)”的门,即“京城门”之意。据《续日本纪》在天平十九年六月己未“于罗城门雩(在罗城间行祈雨式)”。又,《令义解》〈官卫.开闭门〉条谓:“京城门者,谓“罗城门”也。晓鼓声动则开;夜鼓声绝则闭”。主要是指公元七世纪中后叶日本皇都所在平城京及平安京的都城的正门而言。如附图一所见,“罗生门”与皇宫正门的“朱雀门”遥遥相对,贯通两门间的,即是整个京城纵轴干道的朱雀大路。由于出此大门,即是荒郊野外。在公元九世纪日本皇家衰败,内战频仍的岁月里,罗城门失于理修,颓败之后,立刻显得荒凉阴森。许多无名死尸,也被拖到城楼丢弃。年积月久,在人们心中产生了阴森恐怖、鬼魅聚居的印象。因此,《平家物语》记载许多类似的鬼谈故事。在日文里“城”与“生”两汉字音读相近,而字形上“生”比“城”简省易写多了,因此,“罗城门”便逐渐被写成“罗生门”。因此《谣曲》〈“罗生门”〉条里就看到了“罗生门”取代“罗城门”的写法:“九条(通)之“罗生门”正是鬼神所居者”。
这个是在台湾网站上找到的答案。
===========================================
普遍的通过电影的说法,罗生门是“各说各话难解的谜题”的意思。
当然,答案有很多种,楼主还有其他有兴趣的人可以见仁见智,在下也只是一面之辞,未经考证,仅供参考。

⑵ 日本着名导演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反映了什么主题

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彰显,也可以说是批判现实主义。

⑶ 电影《罗生门》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

人的主观陈述是不可信的。
这是日本导演黑泽明在其名作《罗生门》中想表达的一个主题。罗生门 这部黑白电影,明确无误的传达了人性的黑与白,再次用事实雄辩的告诉我们:真相是不存在的。它是如此的难以表达,你只能自己斟酌琢磨,作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于普通人而言,整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事实和人品,都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须知穿过重重迷雾作出事实判断是多么的困难,须知,知人与自知是人类终生都不能完美完成的事业。
四个版本的陈述,能相信谁?显然,谁的都不可全相信。所以,见证了审判过程的僧人说:“如果不能信任别人,这个世界和地狱有什么分别?”
不过,《罗生门》中也不是全然没有温暖。一直站在谴责者角度的樵夫,最后出现了自省,说:“我才是那个应该感到羞耻的人,我没理解自己的灵魂。”
不仅如此,他还理解了那对未露面的父母遗弃婴儿的苦衷,并抱起了被遗弃的婴儿。
于是,心地单纯的僧人说,感谢你,让我恢复了对人类灵魂的信心。

⑷ 罗生门这部电影讲什么的我看过也不明白

残存的温情
“我的周围不知不觉笼罩上了阴沉沉的幽暗,我就在这阴森森的寂静包围中倒了下来,这时有人蹑足走到我身边来,那个人悄悄握住了我胸口上插着的短刀,慢慢抽了出去。”说完这句话,身着白袍的女巫颓然倒下,风呼呼的刮着,披的白色纱巾遮住了她的面容。从她身体里发出的男性嗓音似乎吐露了事情的真相。她的身后,一个和尚和一个似乎穷困潦倒的壮硕的中年男子,脸上都露出了迷惑或者惶恐的神色。
这是日本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的一个片段。在古代的纠察所里,死者借助女巫的嘴说出事情的真相。女巫体内那个男人的声音不断的表演和述说着,试图在观众心目中架构起当时的景象。这是诡异和神秘的景象。女巫的白袍在狂风里飘荡着,红嘴唇时而收缩、时而咧开,急促地送出一个个奇异的字眼。日本女人的浓密的长发随着狂风和她的脚步舞着,随着情节的推进跳着配合的舞蹈。可是当她倒下的时候,剧中的迷团更加难以解开了。
故事其实是简单的。一对夫妇从森林里经过,一阵夏日的凉风吹开女人的面纱,让在路旁歇息的京里大盗多襄丸色心大起,决心要得到这个女子。但当时的他并不想杀死女子的丈夫。于是他尾随这对夫妻,并设下骗局将丈夫骗到僻处绑起来。当他回到那女人身边告诉她她丈夫被毒蛇咬了,女人脸上担忧的神色让他妒火中烧。他把女人也带到男人被捆的地方,当着丈夫的面强暴了女人。在男权极度发展的古代日本社会,女人就面临了选择哪一个男人的问题,故事的疑惑也由这里产生,最后的结果是丈夫被杀死,女人在一座尼姑庵里被发现,而多襄丸也因为喝溪水中毒被发现而送上了公堂。
电影里其实是包含了双重叙述者。第一层是在罗生门的破庙里,那个愁苦又壮硕的中年男子。他的叙述里又包括了在公堂上女人、多襄丸、以及女巫代表的死者的叙述。就在这几个主角的讲述中,电影的主题得以凸现。每个人所描摹的真相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个人讲述时候的表情都是那么真挚,让人不可怀疑。
首先是多襄丸。他是一个可爱的人物,十分的纯粹而没有心机。从后来中年男子的讲述中,他央求女人跟他去做他“浑家”的时候说了一句“我这个人呐,便是起了恶念,便顺着恶念干下去的人。”这是一种质朴的生活理念,他的灵魂中没有善恶的划分,从他自己的理解来看恐怕就是全恶。但正是这种纯粹的恶,让他不需要理会善恶的抉择,因为灵魂中不存在善的成分让他选择。这样的人,这样的活法,似乎比那些知晓了什么是善却仍旧作恶的人更容易得到原谅,而且可以设想,在他彻底的受到善的教化后,他会比其他人更加易于得到改变。人人都是一张纸,个性中有善有恶的人就好比纸上已经有各种颜色,纸上完全是白的没有一点颜色的人,也就是纯善的人是不存在的,因为只要在社会里生存,为了获取必须的利益就必定会被恶所沾染。其实纯恶的人也是不应当存在的,因为同样生活在社会中也必然我接触到社会的各种伦理道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善。就连多襄丸,在中年男子的讲述中,也知道在女人请求他去杀掉自己丈夫时让丈夫来给予这样一妻子处罚,这就是社会的印记。纯恶的人如果存在的话,就如同一张纯黑的纸张,同样可以作画,或者将其全部涂成白色,也是可行的。
多襄丸在讲述时,不断的强调他其实是不想杀丈夫的。首先是那个女人央求他,“不是你死,就是我丈夫死,你们必须有人要死,当着两个男人面出丑,比死还难受,我会跟活下去的那个人走。”于是他送开了男人的捆绑。其次,他再强调的一点是,“即使要杀那汉子,我也决不想用卑鄙龌龊的手段杀他。那汉子也确有杀法,我们足足斗了二十三个回合,光这一点我心里还佩服他,凡是和我交锋,能斗上二十回合的,天底下也只有那汉子一个人。”还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强暴女人时,女人并没有过分的挣扎,后来甚至伸出手来抱出了他。也就是说他并不完全是强迫女人这样做的,这就又减轻了他强暴的过错,而且还侧面表现了他的个人魅力。无疑,这个时候,他嘴里描述的自己无疑成了一个理想的被崇敬的侠盗,风流而不失豪气,光明磊落。从电影的初衷和表达的理念来看,这恐怕是他的臆想罢了。真相被他自然的隐藏了,他的述说在拼命减轻自己的罪恶,虽然他承认了自己杀死了那个丈夫,但那也是他为了成就自己的坦白名声的举动。正如他所说,早晚头也会被悬在高干之上。
第二个是女人,她把自己描述成了古代最标准的模板妇人。柔弱,对于强暴不能反抗,但是心里却坚贞不渝。多襄丸似乎是个疯子,发泄之后不管不顾留下他们夫妻的难题就大笑着跑了。被强暴之后她想要靠近丈夫,想从丈夫那里得到什么,但是丈夫给予的只是鄙视的眼神。“到如今我一想到那副眼神,还觉得浑身的血像要凝冻似的,在他眼睛里闪着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悲伤,只是鄙视我的冷酷光芒。”她什么都做不了,似乎被多襄丸玩弄过后她就成了一个旁观者。丈夫鄙视他,甚至不肯去杀死她。她晕倒了,醒来之后就丈夫就被人在胸前插上了匕首。她就是日本女子受到的教育中那种最顺从,永远没有自我跟在男人身后的物品。这是她为自己打造的形象。没有错误,一切都无能为力。她是最悲情,最容易得到怜惜的任人摆布的最终受害者。一切都是男人的错误。多襄丸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坏蛋,玩过丢下她就跑了,而他的丈夫对她也没有任何同情,只是鄙视。她什么都不能做,不知道丈夫是被谁杀死,不知道昏迷的自己怎么会到了水边,甚至自杀都没能成功。她把过错罪恶完全撇清了。
还可以看出的一点是,从她的讲述中似乎可以看出一点点女性意识的苗头。她虽然把自己刻画成了最理想的传统女性,但她不自觉的把过错完全推给了男人,男人是罪恶的源头,她一直是无辜的。她没有提到过爱情,后来死者的叙述也没有提到两人之间的爱情,这在当时是十分正常的,电影并没有做过多的强调。在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里,也许对男人的憎恶早就种在她的潜意识里了。但是这种意识十分微弱,还不能推翻她头脑里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留下标准女性形象。
第三个是死者,是借女巫之口说话的,但叙述的效果没有打一点折扣。他描述的女人是邪恶的,整件事情都是由这“贱人”而起。“我当时想,但凭这句话,也就可以饶恕那强盗的罪了。”这句话是丈夫在女人要求多襄丸杀了她丈夫,而多襄丸十分诧异和愤怒,转而询问丈夫应该如何处置这女人后说的。仅凭这点,就可以断定这丈夫是一个在古代最寻常的男性中心主义者,是千百年来男权社会的产品。他认为自己对女人是仁慈的,没有要求多襄丸杀死她,但女人就是“贱人”。他没有丝毫考虑女人被强暴后可能的遭遇,似乎认为男人就可以像处置奴隶一般天经地义的处死女人。他和女人组成的是一个典型的古代婚姻,在亚洲似乎都是如此。他将所有的错误都推到女人身上,而自己是自杀的,并没有强调多襄丸在这件事情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刚开始叙述的时候,他不断的强调“我那美貌的妻子”,在他的头脑里一直存在着一种红颜祸水的概念。他对女人的不屑是与生俱来的。这与女人对男人的憎恶似乎相辅相成。
三位在公堂上的陈述都结束了,案情愈加扑朔迷离。这时最直接的叙述者,那个中年男子对破庙里的听众讲起了他的所见。在这里,女人爆发了,女人不再是柔弱的,也不是邪恶的,终于作为一个有自我的个体开始了控诉。他的述说是耐人寻味的,首先是他对女人的关注,“你要是我汉子,为什么不杀了这汉子?”中年男子其实看出了女人的惶恐无助,她害怕,怕没有一个男人愿意要她这样的“贱人”。在他的眼里女人是值得怜惜的,相对与男人来说,她是无辜的。两个男人是同样卑劣的,作为一个男性,他之所以以这样的视角叙述,是因为他在生活中的不得志。极端的穷困让他羡慕甚至嫉妒同是男人但却完全不同命运的多襄丸和女人的丈夫,但是那样的命运是他无法得到的,于是他的心态转为病态的蔑视。他在挑剔这两个男人的缺陷,他认为他们除了拥有惬意的生活外都是懦弱、自私、粗暴的人,他借着女人之口教训了他们。他之所以关注女人,是为了把自己放到比那两个男人更高的位置上。
所有人的讲述完成之后,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以相对明显的角度被揭示。影片中的聆听者是一个关键的角色。主题一次次的被他提到。“人这种东西么,对自己本身都不肯坦白的东西多着呢。”从这里看来,似乎故事中叙述者们并没有刻意的撒谎,他们似乎连自己的心都蒙骗了,自然而然的讲出了自己认为的真相。人性的懦弱就从这里得以凸显。对于损害到自身的东西,我们本能的就将其屏蔽掉了,根本不用经过大脑的选择。而这种屏蔽一定是符合我们利益的,无庸置疑。这种利益,既是现实中的,又是满足自我的。比如多襄丸的风流侠盗,女人的标准妇人、丈夫的可以对妻子掌握生杀大权的大丈夫形象、还有中年男人从女人嘴里说出的理想男人。这些都是他们深藏在心中的渴望,通过这一次的叙述,得到了满足。
聆听者似乎是一个对人世看得相当透彻的入世之人,也可以说是一个豁达的纯恶之人,他深信人不可信任,连弃婴御寒的衣物都要扒走。在场的和尚陷入了相当大的痛苦之中,“可是,像方才这样的可怕事儿,还是破天荒头一遭呢。”在当时罗生门的破庙中,三个人代表了人的三种简单分类。善,恶,中间。那个聆听者离开了,始终都带着恶。而和尚是柔弱的善者,对于世风日下痛心疾首却无能为力。中间的那位中年男子摇摆不定,他苦恼也正是这个不知归向哪边的问题。他从死者身上取走了那把“值几文钱”的短刀,但是被聆听者揭穿时并没有否认,由此可知他还是彷徨的。最后他选择将那弃婴抱回家抚养,似乎可以看做他选择了善皈依。这也可以说是导演对世间残存的一点点温情所抱有的希望吧。

⑸ 一代大师黑泽明的经典之作---《罗生门》,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通常电影的目的无非就是用来反映真实的社会问题,而黑泽明的这部《罗生门》也不例外。很早以前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就总结出了“清心寡欲”这个道理。

根据这部电影的背景,我觉得反映的主题就是“有软弱的地方就有谎言。”他们为的就是活下去,而社会道德的标准越苛刻,越锋利,人们就越容易撒谎。

黑泽明在其自传中明确地阐述了《罗生门》的寓言性:“这个剧本描写的就是不加虚饰就活不下去的人的本性。它在描绘人与生俱来的罪孽,人难以更改的本性,焦点集中在人心之不可理解上。”

而罗生门的名词解释主要是指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编造自己的谎言,令事实真相不为人所知,这个词还经常用于各种新闻报纸标题,小说之类的。

⑹ 日本着名导演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反映了什么主题在视听语言的运用上有哪些特点

真相与谎言 利益与真理。

⑺ 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中心思想是什么呢求解析

不知道你说的是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生门》呢,还是根据他的小说《竹林中》所改编的电影《罗生门》?
要是电影版的《罗生门》,其实中心思想很简单:客观真理是不容易搞清楚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信口雌黄、颠倒黑白、捏造事实。
就像大盗为了显示自己的英勇无敌而说自己和武士大战了三十会合才把他杀死,通过不停的说武士的武艺高超来衬托自己;而女人则说自己受了大盗的侮辱但是丈夫却因此看不起她,她非常悲愤,错手杀了丈夫,最后想要自杀却没自杀成,为了显示自己的贞节;武士说达到侮辱了自己的妻子后妻子竟然愿意和他一起走,而且还要大盗杀了自己,大盗并没有同意,他受不了这种侮辱所以自杀,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他们都怀着利己的目的,竭力维护自己,提供了美化自己、使得事实真相各不相同的证词。
但是樵夫说他在一旁看到的真实却是:武士嫌弃妻子,不肯带她走;妇人知道了丈夫不会为自己而战,于是怂恿二人决斗;多襄丸与武士的 “大战”,两个人打得狼狈不堪,刀一碰就往回跑;武士自己却是被很狼狈的被杀死了。
然后行脚僧又指出,樵夫其实就是那个偷走武士匕首的人。
所以在最后,听他们讲故事的人,发现了一个弃婴,便拿走了弃婴身边的衣服,一点内疚都没有的。当樵夫想帮助抚养孩子的时候,抱着孩子的云游僧已经无法相信任何人了,他极度悲愤地吼了一句"难道你连孩子身上的衣服也不放过吗?"这里,黑泽明把对人性的拷问推向了最高峰。樵夫最终还是选择了道德的一方,收养了婴儿。一直下着的大雨,也终于停了,天空也放晴了。

⑻ 罗生门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赏析芥川龙之介创作,剧作家桥本忍改编,大导演黑泽明的惊世之作,本片为他赢得1951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这不仅是第一个日本导演奖项,也是第一部闯入欧洲影展的亚洲作品,打破影展被欧美影片垄断的局面,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0部影片”之一,历经半个世纪的时光依旧光彩夺目。

影片以一宗案件为背景,描写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赖性和不可知性,然而其结尾的人性化转折又将原有的对整个世界的绝望和对客观真理的疑惑,一改成为最终强调人的可信,赞扬人道主义的胜利和道德的复兴。积极的主题和新颖别致的结构,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传奇色彩,使得《罗生门》获得了普遍的赞誉。

故事梗概古代,日本平安京发生了一件轰动社会的新闻,金泽武弘武士被人杀害在丛林里。作为证人,樵夫、兇手多襄丸、死者的妻子真砂、借死者的魂来做证的女巫都曾被招到纠察使署,但他们都怀着利己的目的,竭力维护自己,提供了美化自己、使得事实真相各不相同的证词。

这一天,大雨倾盆,烟雾迷蒙,在平安京的正南门——罗生门下,行脚僧、樵夫、杂工3人一起在这里躲雨,谈着谈着,他们就聊到了这件事。

樵夫说,3天前他上山砍柴,在一片树丛里发现了一具男人的尸体,他就近报了官,被传到了纠察使署……实际上,他掩盖了自己因贪图小便宜而抽走了尸体胸口上的短刀的行为。

多襄丸是个有名的大盗,但他在事后很快就被抓到了。因为他恰巧喝了山沟里染了毒的泉水,所以抓来不费吹灰之力。

在审问中,多襄丸是这样述说的:那天,他在林子里看到金泽武弘牵着他妻子真砂的坐骑走了过来,便为真砂的美貌所倾倒。于是便用诡计将武弘骗到丛林深处,在同武弘的搏斗中将其缚住,接着占有了真砂。本来他不想杀害武弘,可真砂让他们两个人决斗,并说哪个活下来,我就跟哪个,多襄丸于是为武弘割断绳子,和他决斗起来,终于把他一刀砍倒。等他再寻找真砂时,她已经吓得逃之夭夭了。

行脚僧却补充说,当时在纠察使署里,真砂是这样说的:她被多襄丸蹂躏之后,受到了丈夫的蔑视,这让真砂感到受了极大的刺激。于是悲愤之中,真砂就晃晃悠悠地扑向了武弘……可等她醒过来一看,那把短刀已插在丈夫的胸口上,他已经死了。后来她想自杀,但终于怎么也没有死得成。

行脚僧又向杂工和樵夫说出死了的武弘借女巫之口说出来的话:多襄丸强奸真砂以后,就要真砂和他一起走。谁料真砂同意了,但却让多襄丸先杀了武弘,多襄丸也没想到真砂竟是这样的女人,就问武弘应该怎样处理她,听了这话,真砂跳起身向树林深处逃走了,多襄丸向她追去。这时武弘拾起短刀,朝自己胸膛猛力一刺……

真相只有一个,但是各人提供证词的目的却各有不同。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人人都开始叙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荒山上的惨案,成了一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

这时樵夫说出当日看见的事实,当日多襄丸强暴了真砂后,真砂不停地哭泣,多襄丸求其做他老婆,这时真砂割开捆武弘的绳子,意思要两人决斗,这时武弘却辱骂真砂,宁可让多襄丸抢走她,多襄丸也态度一变,瞧不起真砂,真砂万万没想到丈夫这么对她,于是歇斯底里地吼出对两人的不满,两人被激后,开始打斗,拼剑中,多襄丸不慎将剑插入土中,被本来吓坏的武弘穷追猛打,后来武弘也不小心把剑劈入树桩中,多襄丸爬到剑前,将自己的剑拔起,并刺死了武弘。杀人后的多襄丸吓得打颤,清醒后,又逼迫真砂,真砂极力反抗,最后逃走。

3个人就这样争争吵吵,纷纷慨叹人心叵测,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正在这时,隐约传来婴儿的哭声。他们循声找去,看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杂工上去把婴儿的衣服剥了下来,樵夫骂他是恶鬼,杂工申辩说,生了孩子又把他丢掉的人那才是恶鬼呢!又揭露了樵夫偷拿了武弘尸体上的短刀的行为,说得樵夫哑口无言。

杂工走了,深受触动的樵夫收养了婴儿,行脚僧感动地说:“亏得你,我还是可以相信人了。”

谈论完毕,雨过天晴。影片结尾,樵夫抱着婴孩往夕阳深处走去。

⑼ 罗生门的主题是什么

《罗生门》本身是一个来自佛教禅经里面的故事。讲的是在一个战争年代,一个农民破产了,只好拿起刀来,决心作强盗。但是他力弱胆小,并且总是有些有愧于心。一天,他到一个刚刚发生了一场大战役的城墙上去,那里到处都是死尸,他想找到一些财物。结果他竟然发现有一个老妇人衣衫斓缕正在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他冲上去说你这个没人性的,竟然对死尸也不放过。老太婆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头套卖钱谋生罢了。“而且,你以为她生前是个善人吗?她可是把蛇晒干了当成鳝鱼来卖。”“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生存啊!”。于是,强盗大悟了,既然是为了生存,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他就抢了老太婆的衣服走了
《罗生门》对于日本电影登上世界影坛和进入国际市场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它是东方电影首次在国际电影节中获奖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为东方电影敲开了国际影坛的大门。
影片以一宗案件为背景,描写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赖性和不可知性,然而其结尾的人性化转折又将原有的对整个世界的绝望和对客观真理的疑惑,一改成为最终强调人的可信,赞扬人道主义的胜利和道德的复兴。积极的主题和新颖别致的结构,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传奇色彩,使得《罗生门》获得了普遍的赞誉。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553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35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516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31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259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906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222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55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656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