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电影史学
Ⅰ 美国大学中,电影专业强势的是哪些学校
谈起影视制作留学,想必大家都会想起美国好莱坞,电影类专业一直以来,受到许多学生和家长的追捧,那么留学电影学哪个国家好?下面一起去看下!
电影学哪个国家好——美国
美国的电影学专业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美国的电影学专业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课程,去美国留学读电影学专业的学生都会受到很系统的电影学课程学习,包括写作训练,创作训练等。
美国最丰富的电影教育在本科,因为不光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学到很多艺术史,文学,人文和设计方面的课程。当然MFA教育也成为无数中华学子追随的一个新鲜的产物。
美国电影专业划分
电影史学(Film History):这个专业的最早期和比较传统的建设在法国新浪潮时期。美国提供此专业的院校很少。
电影学(Film Studies):美国大概有300多所大学提供本科阶段的电影学(Film studies)的专业和辅业,开设的课程多为电影理论,电影史,电影/视频制作,电影美学,写作为主。
编剧/创意写作(Screenplay/Writing):剧本写作专业主要培训学生从事创意写作,剧本写作以及写作方面的能力。
电影制作(Film Proction):电影制作的学习人员可以选择性的专攻和从事一个方向,分为导演,制片,摄影,剪辑以及艺术指导。
电影摄影(cinematographer):目前这个专业暂时没有本科以上的专业教育,考虑到这是一个实践性和经验性专业,所以积累大量的经验高于学术学习和学位资质。
表演(Acting):美国很少有类似北京电影学院这样的学校提供专业的电影表演,但美国却有着强大的演员培训和发展系统。
数字视频(Media):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设备的应用。现在很多艺术大学和综合型大学都开始逐步提供数字视频制作,这些制作主要通过互联网,通讯设备和娱乐终端实现发布和商业化。
电影学哪个国家好——英国
文艺的英国是名副其实的文学大国,莎士比亚、狄更斯、托马斯哈代、E福斯特等文学大师的文学宝藏也为英国电影提供了源源不绝的源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国电影的风貌. 英国的很多电影都是由名着改编的,例如《傲慢与偏见》,《雾都孤儿》,《帕丁顿熊》,《模仿游戏》。英国电影与传统的英国文学相似,都有一种深厚的现实主义,同时也有种保守的风格。
英国电影教学分为两个方向:一个主要是注重实践操作的电影制作,培养和输出拍摄、制作影视作品所需要的技术类人才,如后期制作、视觉效果设计、数字媒体等,拍短片,视频,学生的实践作业会非常多。另一个方向是偏重于理论知识,像是电影理论、评论和电影史研究等专业,这个专业需要学生大量的阅读,相对来说论文会比较多。
英国大学电影专业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电影学/电影史学 :这个专业就是研究电影学的理论知识的,开设的课程多为电影美学,电影史,电影制作等等。
编剧/创意写作:这两个专业主要培训学生从事创意写作,剧本写作以及写作方面的能力。现在编剧的收入十分可观,不少编剧的酬劳比演员还高。
电影制作:这个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当好一名导演,必须学习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又细分为下面几个方向:导演,制片,摄影, 剪辑以及艺术指导。
电影摄影:专业课程包括电影剧本创作、电影剧本分析、电影拍摄程序安排、电影特技、演员影视表演指导和电影历史学。
电影表演:英国大学开设戏剧表演专业的院校有许多,英国的戏剧表演文化底蕴深厚,像莎士比亚,王尔德等。
数字视频:同学们需要学习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制作影片,然后通过互联网,通讯设备和娱乐终端实现发布和商业化。另外是为数字拍摄的节目提供特效处理。比如广告,MTV 和短片。
电影学哪个国家好——加拿大
加拿大院校专业众多,电影专业是很多留学生申请的热门艺术专业。加拿大许多大学都提供电影相关专业,拥有独特优良的教学方法、及适宜的环境。设备一流,师资优良。有兴趣研读有关影视制作专业的学生在选校时应注意考察学校的师资、相关设备的数量和品质、学生与教师的比率和实习时间的分配等各项细节。有些大学着重电影史及理论方面,另一些大学偏重实际的操作经验。
加拿大电影专业院校推荐
阿尔格玛大学:该校的影视后期制作在加拿大非常有名,例如变形金刚、指环王都是在该校制作的。
卡尔顿大学:此艺术学院内之电影系主要是介绍影片如何制作,观摩研讨加拿大及全世界非常重要的一些电影作品。
汉博学院;提供三年制的电影文凭课程。此课程内容结合了合作及科技技术,同时也强调实际的操作训练。课程包括灯泡、摄影、声效、生产制作和相关管理等课程。第三年,学生须完成其选择主修的专题研究论文。
皇后大学:该校电影科系不仅介绍在生产制作电影、电视和多媒体等课程,还增设了历史及评论批判课程。同时此科系内也搜集各类影片及相关档案记录,作为教学及研究之用。
尼亚加拉学院;该学院电影科的学生,除了研读必修课程,也提供在制片厂内实际操作各项相关设备的训练,如电影摄影机、电影放映机和电视摄像机的使用。此课程平均每周12个小时在实验室制作短片戏剧及每周上演新的影片。
约克大学:该校电影科系不仅强调相关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注意实际生产影片的技术。学生可以使用非常现代化的设备。约克大学的学生常常在加拿大和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各种奖项,比如Ttelefest电影展、纽约大学国际学生电影节及爱丁堡电影节。
电影学哪个国家好?以上就是小编的简要介绍,计划影视制作留学的伙伴们可要注意了哦。更多艺术类留学资讯,欢迎前来咨询美行思远艺术留学专家。
Ⅱ 电影的发展历史
电影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对于人类历史,一百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就其相对应的现代社会,可说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是飞跃式的,电影的变化更为奇速。拿最早拍摄的电影。不管是法国的《工厂的大门》、美国的《梅.欧文和约翰·顿斯的接吻》、德国的《柏林风光》,或是稍后的叙事片,如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鲍特的《火车大劫案》,与当代电影相比,不管是中国片还是外国片,尤其是当代好莱坞的那些所谓的“巨片”,如《星球大战》、《大白鲨》、《终结者》、《侏罗纪公园》、《辛德勒名单》,都不可同日而语;后者拍摄的技术、技巧和方法,以及它们所蕴容的文化氛围和义理内涵,都大大超过了前者,超过了以往。
正是由于这一点,人们推测着在也许是更为翻天覆地的下个世纪的历史条件下,在另一个一百年中,电影是消亡,变异还是继续发展?
这是一个耐人寻绎的问题。
回顾上一百年,可以清楚地看到:对电亮模型影的变化具有优先意义的,是它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的;科技是电影诞生、成长、发展、壮大的先决条件。从默片到声片,从黑白到彩色,从标准银幕到宽银幕立体声,还有光学镜头、感光胶片、机械性能等等的或大或小的改进和变革,都给电影的创造开拓了新的天地;尤其是七十年代后期以来,视频、电脑、激光这些新的高科技在电影的上的应用,更扩大了银幕的创造力,使其形象、语言焕然一新。如果没有这些高科技的发明也就不可能设想会有上述那些当代好莱坞“巨片”的出现。回顾一百年的历史,电影的哪一次哪一点的变化不与科技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呢?现在我们的电影、电视中,用电脑特技处理武打场面,颇与中国二十年代以传统特技处理武打场面相近似,都是刚刚出现的特技手段运用于电影,都是源于新技术,虽难免幼稚却不失有趣,可以看作是一次螺旋式上升。据说,现在已经有远远优越于电脑的“光脑”出世了;还有我们现在还看不到的新技术,在下个世纪里也会出现。这些已经看到的和还未看到的新技术,又会给电影的摄制带来什么,这是难以预计的。但是,可不可以这样说:在下个一百年里,电影将随着高科技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历史也告诉我们,当前要发展电影,就应发展电影的高科技基础。有些国家在世界电影竞争里失败的教训,是否也可以从这个历史经验中得到启示。
百年历史又告诉我们:电影的发展是要靠财力的;准确些说,需要高投入。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并冒投资的风码手险,是很难参与世界电影市场竞争的。西方的那些个性化电影,不管是二十年代的先锋派,五十年代的新现实主义,六十年代的新浪潮,也不管是冈斯、德吕克、安东尼奥尼、费里尼、特吕弗、戈达尔、伯格曼、法斯宾德等人的作品,多么具有独创性和个人思考的特色,对电影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无论如何这些流派和作品在创作投入的资金上,无法与财力雄厚的好莱坞重头片相比拟。正是由于优越的制片投入,因而好莱坞能够吸引欧洲有才华的电影艺术家对于它的向往,从而人才济济;他们憎恶它,骂它,但又离不开它。欧洲的艺术片和好莱坞的商业片是两种不同的银幕现象,如果说欧洲艺术片倾向于对电影可能性的探索,那么,好莱坞商业片则倾向于市场,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如果说欧洲艺术片成功的关键在于个人的电影天才,那么好莱坞成功的首要因素,应归结于雄厚的财力;在好莱坞那里,人才也成为经济实力的一部分--物化了的人才形态。由此可见财力对于电影之重要!中国目前电影的不景气,是否也有着资金不足甚至匮乏的原因?
在下个一百年里,如果社会还是以货币形式实现产品交换的话,那么拍电影恐怕也需要一大笔钱。
过去的百年历史还告诉我们:电影是拍敬猜给观众看的。没有观众的电影是不存在的;即使是那些所谓的“地下电影”,也希望寻找到自己的观众,何况是作为电影主体的商业片。电影必须面向广大的观众群,适应他们的需要。早在1894年4月14日,在纽约的百老汇街就有过爱迪生的“电影视镜”的商业性映出,票价二十五美分。但由于“视镜”只能一人一机地朝着视镜往里面看,很难包罗更为广大的观众,所以后人还是选定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的布幕放映作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这里就考虑到观众的因素,以最经济的方法取得尽可能多的观众。此外,大约还因为“视镜”有点象今天的看电视,观者和视象是有距离的;只有被摆到黑暗环境里的幕布才能使观众幻梦般地门生身临其境之感,这就有着美学上的意义了。总之,对电影诞生日子的认定,还是有公平合理的一面。无论如何,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大约是没有疑问的。
拿钱拍片,供观众看,在这两者之间有一个运作环节,那就是经营。在百年历史上,从初期到现在,电影的经营方式,促销方法,五花八门,千姿百态;尤其是在当代,其经营手段更为灵活多样,难以胜数。但归根到底,可以说曾经有过这样两种电影经营:一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电影经营,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电影经营。它们分别是被它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的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在中国的百年史上,这两种经济体制都曾经发生过,于是中国也就有了这两种经济体制下进行电影经营的经验。现在,中国又出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的转变,于是电影经营也在这个转变中转变。我们无意分辨这两种经济体制下电影经营的成败得失,但它们对于人类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当从中得到教益。
满足广大观众的需要和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是统一的;一般来说,观众越多也就意味着利润越多,这已经为无数电影历史事实所证明了。但是,由于电影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所以从社会学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两者又时常发生矛盾,有时甚至尖锐对立。“为教化”和“为娱乐”这种电影史上的长久争论姑且不议,仅在中国五十年代后期,就曾提出过“要票房价值还是要工农兵”的严肃命题。这种在看到以往市场经济下的电影投机牟利的弊端之后,而又只看重社会政治作用而不计经济后果的见解,也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其结果,不仅违背了电影的经济规律,而且还不幸地为被批判者所言中:“为工农兵的电影工农兵不爱看”。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二律背反!由此看来,只顾拍电影,或拍电影只顾政治效果、社会效果而不计经济效果的作法,不论对于市场经济下的电影运作,还是计划经济下的电影运作,都不能认为是成功的经验。
人类下个世纪头一百年的社会发展,难以预料,电影会不会脱离经营渠道而成为有一定机构负责的社会福利事业、免费提供给社会公众观看?假如社会还发展不到这种程度,还有一个价值规律在起作用的话,那么,电影由拍片到看片这个运作过程的经营环节,不管会发生怎样形式和程度的变化,都还会继续下去。
百年史还告诉我们:电影是艺术的,同时包含着文化。
翻一翻世界电影史着作由始迄今的出品目录,回顾一下我们看过的各个国家、地区的各个时期的各个片种、各种题材和类型的影片,不难感到,世界上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等要闻,人文的和自然的衍进,无不在电影上得到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或直或曲的随机性反映;虽然它们不可能象文字记载历史那样去概括出历史的脉络和全貌,而只能是历史的一点一滴,然而从它们与历史的联系角度说,一部世界电影史也就是一部近代世界史的投影。我们把一些主要电影国家的影片,编年史式地排列起来,也几乎可以看出这个国家在这百年中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
电影中,不管是哪个片种,细察起来它们都包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区的礼仪习俗、交际方式、宗教信仰和人文精神,包含着特定时代的文化风貌,从法国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俄国的、瑞典的等等国家的早期影片中,我们不是可以感受到这些国家的那个时期的人群生活的状态吗?十几年前在我访问南斯拉夫期间,曾经在马其顿共和国看过一部他们国家1896年拍摄的影片。他们的电影史学家对他们的国家能在电影发明的第二年就拍出了自己国家的影片而感到自豪。这是一部记录马其顿民族村镇民众日常生活的影片,以节日的舞蹈和仪式为主,也有他们的劳动和交往,使人感到有一种远古的气息,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我们自己国家的一些早期影片何尝不有着同样的意义。
不独纪录报导片如此,叙事故事片也有着同样的内涵,不过它是另一种形态罢了。叙事电影是以艺术家为能动主体,根据对现实的和历史的想象性体验,而小说式地编织起来的故事。不管人们从理论上怎样说明:是反映论还是表现论?又不管是哪个流派和风格,电影始终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认识,一种把握,一种特有的把握方式以及艺术家个人对于这一方式的创造性运用。所以影片里不仅渗透着生活,也渗透着意识,渗透着利益和反利益的冲突,权利和反权利的对立,道德和反道德的搏击,总之,它体现着各个不同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社团和群体的不同愿望和利益,是一种特有的意识形态或意识形态的一种。正因为这样,所以电影从它诞生起,就受到社会公众和权利政治的注意。有时它被打扮成一个圣洁的传教士,有时又被说成诱人犯罪的教唆犯;现在电视的这种地位好象比电影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了。电影的这种大善大恶的表象,无非是因为人群处于不同的经济状况因而社会地位不同。所以,对于一部影片的不同的毁誉褒贬也就不足为奇。好莱坞影片《真实的谎言》最近被作为“大片”引进来放映了。为何选中这部影片?其标准如何?不得而知,但这部影片的内容却值得人们注意。它的故事和人物及其含义,无疑是当前美国主导意志的一种显示,它既不同于六七十年代好莱坞那些所谓的“反传统”影片,也不同于八十年代包括科幻片在内的那些充满人性和人情味的影片,它似乎是三十年代好莱坞主导电影的一种上升式回归,这部影片里有“美国中心主义”和“老子天下第一”的意味,确与它的前辈有同工之妙。这不禁使我们想起鲁迅说过的话:“看见他们‘勇壮武侠’的战争巨片,不意中了会觉得主人如此英武,自己只好做奴才”。当然它不是“真实”的战争片,而是“谎言”的战争片,但那里的精神却与鲁迅讲的那些影片如出一辙。 中国已经不是三十年代的中国,当代中国把它引进来给观众看看,无碍大局,但是我们也愿意说一声:留意一下那片子里面的思想!
总观电影的百年史,应当正视,电影是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它不是学生课桌上的教科书,也不是有钱人柜子里收藏的珍贵文物和稀世艺术品;它是供多数人尤其是供青年人观看的。它的生命过程是创作制片、工业生产和商品流通。然而在这同时,也应正视,在电影这一娱乐品中,又包藏着娱乐品之外的许多东西,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内涵,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效应。电影自诞生到现在,对于它的性质的各种争论,可不可以从这个认识中得到解释?
对于今后的电影发展,在电影一百年的今天,已经有了许多说法:电影不会有第二个一百年!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电影就会继续存在!这样两种对立的意见,空间孰是孰非,只能让历史去证明了。但在我们可以看得见的将来,随着当今信息时代的大踏步发展,和由此引起的人类在这个时代中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巨大变革,以及传播媒体的更加革新化,电影的世界性特征将随之更为鲜明地凸现出来,将会发生更为广泛的文化影响和文化认同;当然,电影的文化逆反和文化排斥也还会继续下去。但不管怎样,电影对于人类是一个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