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电影制片厂主题公园
① 峨影厂所在的石人片区城市更新的标准
以0.92平方公里作为城市更新单元。
街道按照系统设计、梯次推进的思路,计划将峨影厂所在的内石人片区0.92平方公里作为城市更新单元,并会同少城国际文创谷管委会、兴光华公司委托专业机构,对片区进行整体策划,通过合理划定保留改造区域、拆迁建设区域、有机更新区域,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打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文化公园社区。
峨眉电影制片厂建于1958年,座落在成都市。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电影的重要基地之一,是中国西南唯一的电影生产综合性文化企业。
② 峨眉电影制片厂的成就
回眸半个世纪的四川电影,犹如从一个侧面欣赏中国的当代史,电影这种大众最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透出的是百姓的生活与梦想,透出的是我们所不能淡忘的时代风貌。 四川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是1959年7月1日正式挂牌的,它由郭沫若亲笔题写了“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厂名。当时它是全国六大电影制作基地之一,厂址设在成都市西门外罗家碾。当时的偏僻田园,如今已是车水马龙的中心城区,峨影厂仍矗立原地。
峨影厂所拍的,同时也是四川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本土电影,是1959年7月开机的故事片《嘉陵江边》。这部电影最初名为《焊茶壶的人》,后来听从老电影艺术家蔡楚生建议,改了名。这部影片的外景是在重庆、隆昌、西昌等地拍的,随后的内景拍摄和后期制作,都是在北京的八一电影制片厂进行的,1960年4月完成全片。
这部影片着力塑造了从旧社会走来的老工人纪大明,在新社会中的觉悟与成长。纪大明在解放前谋生无着,只好挑担四处游走,为人补锅焊壶。影片情节感人,人物刻画细腻,1960年6月在全国公映后,反响强烈。峨影厂打响了第一炮。
惊动周总理的影片:1960年初,峨影厂酝酿拍第二部故事片,一下就看中了当时四川青年作家高缨发表的小说《达吉和她的父亲》。不料,英雄所见略同,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同志也想把这小说拍成电影。都与作者进行了联系,最后两厂商讨决定,合作拍片。
该片摄制组是1960年7月成立的,其中大部分演员都来自四川的话剧表演团体。主角达吉由长影的陈学洁饰演,而达吉的汉族父亲和彝族父亲,则分别由四川的艺术剧院院长刘莲池、峨影厂厂长朱丹南扮演。
1961年7月该片上映,观众都大为感动,川内许多高校师生开始热烈讨论它,一时间,从原创小说,到剧本,到电影,媒体都好评如潮。
让人想不到的是,此时出现了批判文章,认为作品宣传了所谓的“资产阶级人性论”,使活跃的文艺风气变得紧张起来。
这种情况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关注。他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看了小说,也看了电影,专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论艺术民主》的重要讲话。周总理在讲话中说:《达吉和她的父亲》,这是一部好作品。周总理甚至说到了一些细节:“我昨天看电影也几乎流泪,但没有流下来……因为导演的手法使你想哭而哭不出来,把你的感情限制住了。例如女儿要离开彝族老汉时我们激动得要哭,而银幕上的人却转身子,用手蒙住脸……”
后来,峨影厂厂长朱丹南还和其他艺术家一起,被邀请到周总理家做客,周总理一眼就认出:朱丹南是马赫社长(片中角色)嘛。 岁月如歌,历史有痕。50年的四川本土电影,除“文革”期间停产外,涌现了不少佳作。比如1962年所摄的《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在全国乃至海外华侨中间都很受欢迎,那些省外看不懂川剧的,都被这部幽默的影片逗得哈哈大笑。当时有统计,《乔》片的上座率,仅次于那个年代最红火的影片《白毛女》。1970年代末期,峨影厂又开足马力拍片,随后几年推出了大量风靡一时的故事片,如《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红衣少女》等颇有“伤痕文学”意味的影片,如今回眸,它们与那个时代的文学创作、阅读风气,互相印证,代表着一种时代气氛。在王朔的轻松笑侃式的小说流行之时,四川电影也有了《顽主》、《京都球侠》等名片。尤其是充满周星驰那种“无厘头”风格的《京都球侠》,至今仍有球迷影迷清楚记得。再往后,四川拍出了不少反映新时期主旋律的重点影片,揽获众多奖项。比如颂扬优秀共产党人的《焦裕禄》,1994年出品的《被告山杠爷》,2003年拍摄的抗击“非典”题材的《38度》等,先后夺得了全国“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奖项“华表奖”等,大为业内瞩目。不过,平心而论,近两年四川电影在国内放映市场上叫得响的不多。不过,相信四川电影人会继续努力,重铸四川这个历史久远的电影摄制基地的辉煌。峨影厂的新作《让子弹飞》《大武生》《观音山》 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③ 峨眉电影制片厂的介绍
峨眉电影制片厂建于1958年,坐落在成都市青羊区清江东路360号。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电影的重要基地之一。几十年来,峨影先后共摄制了各种类型影片、电视剧共计400余部(集)。先后计有20余部故事片、电视剧及科教片在国际、国内获得过50余次奖项。80年代后期,因为拍的一系列古墓探险片,据说导致有观影观众心脏骤停,整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