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国电影学派四杰
① 被称为新德国电影四杰的是哪些导演
施隆多夫和赫尔措格、法斯宾德、维姆-文德森施隆多夫真正被誉为新德国电影代表作的两部影片是《丧失了名誉的卡特琳娜·布鲁姆》和《铁皮鼓》,尤其是后者,获得了1979年法国戛纳电影节大奖和联邦德国最高电影奖———金碗奖,1980年又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维姆-文德森“旅行三部曲”:1974年的《爱丽丝漫游城市》(AliceintheCities),1975年的《错误的举动》(TheWrongMove)和1976年的《公路之王》(KingsoftheRoad)。法斯宾德女性电影《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劳拉》和《薇罗尼卡·福斯的欲望》,完成了他女性立场和视角的德国50年代背景的女性三部曲。此外,与《劳拉》一样拍摄于81年的二战背景的《莉莉玛莲》,在背景年代上甚至也可以算是这三部曲的一个序幕,影片同样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赫尔措格1972年执导着名作品《阿基尔,上帝的愤怒》(又名《天谴》)1974年的名作《加斯·荷伯之谜》
② 谁能提供些论文资料,关于德国电影业的
德国电影:哲学般的影像思考
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在今天的电影市场,已成为引领世界商业电影的滚滚潮流,所向无敌。那些用巨额预算烧出来的大制作、借助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脑特技表现的大场面,总是让人热血沸腾。其实,透过那些无限放大的商业和娱乐元素,许多国家的电影在喧嚣的商业狂潮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和色彩。德国电影,便是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原文链接:http://www.lunwenw.net/Html/dsdy/134951641.html
带你游德国电影博物馆
柏林Sony Center的屋顶象极了日本富士山的现代城市版。这个地区是柏林年轻人最爱去的地方,购物城、餐厅、咖啡吧、歌剧院、电影院、及柏林电影学院等等都汇聚在此。而大名鼎鼎的德国电影博物馆 (Filmmuseum Berlin)就在电影学院楼下:通体充斥着一种强烈的电影工业前卫与时尚感,这种感觉使得来此参观的大部分人们一旦进入这个空间后,无论什么情绪都会被立刻消弭而沉浸其中。走进大厅举目四望,幽暗的空间好像看不见尽头,又似深不见底!原来,地板和墙壁是由无数面矩形的镜子构成,再往上仔细看,天花板层层叠叠的倒影“垒”出了深渊的感觉。在这里,德国人对光学科学及视觉错觉的巧妙利用,使空间被无限延伸了,使你深信光学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头顶的几个大屏幕里播放着一些经典影片中的重要章节与场面,喜、怒、哀、乐、恐惧、震撼(无声放映)。观众由此被带人电影世界,来专心感受银幕时空的倒序与顺序。
原文链接:http://www.lunwenw.net/Html/dsdy/134909182.html
德国电影——一个新的银河系正在扩张
现在,全球越来越关注“新新德国电影”了。
这是法国的权威影刊《电影手册》给当今德国电影下的一个评语。自上世纪90年代起,德国电影又掀起了第二波新浪潮——“新新德国电影”。《罗拉快跑》引领潮流,震惊世界;《再见,列宁》夺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非洲何处为家》获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勇往直前》捧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别人的生活》又获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再以2007年为例,票房收入达7.67亿欧元(合9.68亿美元),观众人次达1.25亿,均占世界第5位;影院放映厅总数4832个,全德约三分之一的电影观众看本国影片。仅《别人的生活》在美国的票房就达1100万美元,在“影院之国”法国该片为当年最成功的欧洲片,甚至在日本其放映期长达38周,全球共有130多个国家发行该片。
原文链接:http://www.lunwenw.net/Html/dsdy/134840160.html
走出沉重的德国电影
[摘要]德国电影以往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记的主要还是新德国电影四杰所做出的,电影带有浓厚的作者型气息,沉静、内省,更多文学性。作者以为与早期德国作为二战战败国这一特定历史原固有一定联系。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德国的统一,德国人在世界上赢得了新的尊重。出现在影像上,内容更趋多样,主要是敢于直面过去,大胆表现二战,书写柏林墙,以及更为国际化的商业电影的涌现。
[关键词]德国四杰 二战 柏林墙
“一个国家的电影总比其他艺术手段更直接地反映那个国家的精神面貌”。这是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在其着名的电影史论着《从卡里加里博士到希特勒》中说的一句话。现在反观近几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德国电影,感觉这句话说得颇有意味。
原文链接:http://www.lunwenw.net/Html/dsdy/13472523.html
③ 以下不是德国新电影四杰的是
题主是否想询问“不是德国新电影四杰的是”?加夫拉斯。德国新电影四杰中加夫拉斯不是德国新电影四杰。德国新电影四杰分别是施隆多夫、赫尔措格、法斯宾德和文德斯。
④ 以下不是德国新电影四杰的是
柏林、威尼斯等国际一流电影节的大奖,与法斯宾德、施隆多夫和赫尔措格并称为“德国新电影四杰”,是二十世纪70年代“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代表。除此之外的都不是德国新电影四杰。
⑤ 《铁皮鼓》
一、背景知识
剧情简介:庆祥男孩奥斯卡在面对罪恶的成人世界时选择不再长大,同时拥有了高分贝的能力,永远背拦郑着一个锡鼓。后来他的母亲与舅舅死去,他爱上了初恋玛利亚,他为德军表演侏儒戏剧,后回家。最后,他又想长大了。
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德国电影导演,与维姆•文德斯、维尔纳•赫尔佐格、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并称“新德国电影”四杰。
原作:作者君特•格拉斯【德】,一位非常有个性、勇敢的作家。
电影流派:原着为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的风格类似。
二、电影本身
摄影、叙事、台词、原声、其他细节、截屏
魔幻现实主义最大的特点就是荒诞。首先,这是反战电影,但是如果不事先告誉衡搏诉你,你很难看出来这个主题,因为男主角奥斯卡的个人经历也具有很大的成分,他的任性会给人一种错觉。
电影里荒诞的细节:
1、祖母的裙子:开头就用这裙子来藏一个逃兵,并且在其他士兵面前不动声色的做爱,后来生下奥斯卡的妈妈。在电影结尾,祖母望着远去的的火车,这个波德边界的小镇依旧,祖母也还在那耕种,暗示着德意志的未来。
2、奇怪的家庭:简直3P,母亲与舅舅非常明显的偷情,父亲却毫不自知(其实他知道,就是不说,这什么逻辑)。
3、母亲疯狂的吃鱼,最后自杀。可以说这里的三个人分别代表了波兰人(懦弱、摇摆不定)、德国人(侵略、掌控)、但泽(摇摆不定,无归属)。
4、小奥斯卡的高分贝音与铁皮鼓。不愿长大,三岁时跌落。
5、侏儒马戏团,奥斯卡还加入了。一群小侏儒,真有点惊悚感,超现实。
6、党卫军欢迎仪式变成圆舞曲大会。少男少女开始跳舞~
这里插楼:少年团的制服真不错,嘿嘿
7、 与玛利亚的不伦之恋,小演员,喂!厉害。
⑥ 德国历史上有哪些着名电影导演,以前的,现在的,都有哪些
01玛莉布朗的婚姻(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1978年出品)
该片是由德国新电影大师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编导的一部最为出色的影片。在1979年,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技术奖和纽约电影评论协会最佳女主角奖。法斯宾德1945年5月31日出生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1967年加入“行动剧场”,1969年拍了第一部剧情长片《爱比死更冷》(Love Is Colder Than Death),一鸣惊人地获邀参加柏林影展,展现他天才型的艺术天份。同年他只花9天时间拍成第二部电影《Katzelmacher》,该片赢得了德国电影奖最佳艺术成就等五项大奖,从此成为当时德国最受瞩目的新导演之一。他是一位全才型的导演,身兼编剧、演员、制片、剧场经理、编曲、设计、剪接和摄影等多个职位,在14年的拍片生涯中,总共执导过41部电影,死时才37岁。虽然他的电影里经常出现同性恋,变性人,强奸,乱伦,虐待等镜头,很多画面不堪入目,但他的作品能持续不懈地、勇敢地批判社会对弱势族群的压迫和不公平对待,以及对电影艺术的精湛掌握,使他在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02锡鼓(The Tin Drum又保铁皮鼓 1979年出品)
该片导演沃尔克•舒伦多夫(Volker Schlondorff)是德国新电影的新锐,他坚持了荒诞、讽刺的基调,如小奥斯卡的外婆安娜坐在薯仔地边,吃着滚烫的烤薯仔,接着他的外公用卓别林式的步子跑到安娜的裙下躲起来,瞒过了追捕的士兵,而他的外公正在裙下和安娜做爱,并有了他的妈妈安妮。整个影片充满了类似的表演和情节。这种荒诞、夸张的表演和情节让影片显得极端丰富。将成年人的世界诠释成稀奇古怪的性和政治哑剧。片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多处从膝盖高度拍摄的镜头等,为影片的荒诞和怪异增加了深度。《铁皮鼓》是他的精心之作,该片于1979年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1980年又获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奖。
03 堕落街(Christiane F. - Wir Kinder vom Bahnhof Zoo 1981年出品)
该片由尤里•埃得尔(ULI EDEL)导演,他真实地再现了1978年9月发生在德国的一名可爱的少女沾上毒瘾后的恐怖遭遇。因此影片一经公映,就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性的社会效应,并创造了当年德国电影的最高票房记录,最终获得了德国电影最高奖——金碗奖。
04 嘉芙莲娜的故事(Die verlorene Ehre der Katharina Blum 肉体的代价 1975年出品)
该片是新德国电影四杰中的玛格丽特•冯•特洛塔和他的丈夫施隆多夫合作的成名作品,也是他们的最佳作品之一。玛格丽特•冯•特洛塔的作品还有《克里斯蒂娜•克莱吉的第二次觉醒》(1978)、《姐妹们,或幸福的平衡》(1979)、《玛丽安妮和朱丽安妮》(1981)、《彻底疯狂》(1983)、《罗莎•罗森堡》(1986)、《三姐妹》(1988)、《非洲来的女人》(1990)、《悠长的寂静》(1993)、《诺言》(1995)、《罗森斯特劳斯的女人们》(2003)、《其他的女性》(2004)等。她以表现女性之间的政治关系见长,善于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中,紧紧抓住历史中的个人,使既成为有血有肉的人物,又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因此,她被称为德国新电影之女首领。
05 赤裸(Nackt 2002年出品)
该片导演桃瑞丝•戴利(Doris Dorrie)毕业于太平洋大学,之后赴美国学习表演、戏剧和电影,1983年开始从事导演。她的作品以表现男女间的裂缝,特别在探索女人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寻求情感的忠诚和性爱的愉悦,以及建立持久的爱情的不幸方面独树一帜。因此被称为“聚焦两性裂痕的德国女导演”。《赤裸》是她的成熟作品,当年曾角逐威尼斯金狮奖。
06 走出寂静(无音曲/沉默背后Jenseits der Stille 1996年出品)
《走出寂静》是卡罗琳•林克的一部少见的感人佳作。她以感性的情调、细腻的手法、佳妙的镜头以及杰出的演员,描述了拉拉从依附家庭到发现自己的成长历程,突出了打破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坚冰,达到相互间理解这个主题,使观众在两小时内为她的影片而如痴如醉。该片不仅获得了高票房,还获得东京国际影展1997年最佳影片及最佳剧本奖,德国电影金带奖最佳女主角、最佳配乐,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芝加哥影展金徽章奖,温哥华影展观众票选最受欢迎影片奖。
07暴力启示录(The End of Violence 1997年出品)
导演兼编剧的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在片中描写了暴力的外在表现,有着针对加利福尼亚娱乐业的用心,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现代社会里的暴力问题。这位在戛纳、柏林等电影节上屡获殊荣的德国名导,凭借自己独具魅力的新作品,赢得了评论家和观众们的喜爱,并获得德国电影导演金奖,使他在世界影坛上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也是“新德国电影学派四杰”之一。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旺盛的创作力仍能保持至今。
08 罗拉快跑(又名疾走罗拉 Lola rennt 1998年出品)
导演汤姆•提克威13岁就进入电影界工作,34岁编导及配乐、拍摄了曾获得德国六项大奖的《罗拉快跑》(英国学院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圣丹斯电影节观众奖-世界电影、欧洲电影奖最佳电影提名、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他在创作上的反传统和形式上的时尚气息,使该片声誉极佳被誉为德国有史以来最棒的电影。该片的故事情节简单,故事还重复了三遍,可是主人公在每次奔跑中的动机、动作和结果却出人意料地不同,给观众提供了无穷的趣味。同时从这样的人生遭遇中,引发的深刻的哲学思考。
09诱惑性假期(Love in Thoughts 又名少年不羁的烦恼 2004年出品)
擅长营造气氛的导演阿奇米•冯•博里斯(Achim von Borries)在优雅浪漫、诗情画意的上流环境中,将青春男女爆发的迷情与狂情,以及对情色的放浪和欲望的执迷,演译出枪杀和自杀事件再现于银幕之上。该片曾轰动一时,成为德国当年最为成功的影片,此后获邀参加了20多个国家的影展。此外,他还有作品《再见列宁》(2004年)、《 想象之爱》(2004年)等作品。
10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Das Kabinett des Dr.Caligari,1920年出品)
该片导演罗伯特•维内创作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以其独特的风格,创造性地将感性的形式,理性的内容统一于该片之中,从而为后人留下了在世界电影史上被推崇最多的影片之一。虽然,他的影片比新电影浪潮要早了数十年,但是他所创作的影片的表现主义风格和所塑造的疯狂和幻想、残忍和固执相结合的卡里加里博士形象,对西方恐怖片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不仅成为电影表现主义的开山之作,而且其影片风格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由此可见,他的电影创新和形成的导演风格与新电影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所以,在遴选新浪潮精品电影中,对这位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导演加上几笔,以缅怀他对世界电影的贡献。
⑦ 8月14日出生的明星有哪些
1859年
·克努特·哈姆生 Knut Hamsun
1899年
·艾玛·雷维尔 Alma Reville
1902年
·夏洛特·安德 Charlotte Ander
1926年
·里娜·韦特缪勒 Lina Wertmuller
1934年
·弗农·多布切夫 Vernon Dobtcheff
1936
·本·卡鲁瑟斯 Ben Carruthers
1941年
·于本正 Benzheng Yu
1942年
·谢飞 Fei Xie
1945年
·维姆·文德斯 Wim Wenders
1946年
·苏珊·圣琼·詹姆斯 Susan Saint James
1953年
·詹姆斯·霍纳 James Horner
1954年
·三田友子 Yûko Mita
1955年
·安东尼奥·路依吉·格里马尔迪 Antonio Luigi Grimaldi
1957年
·何塞·卡罗纳多 José Coronado
1959年
·马西娅·盖伊·哈登 Marcia Gay Harden
·安素英 So-young Ahn
·魔术师约翰逊 Magic Johnson
1960年
·莎拉·布莱曼 Sarah Brightman
宋玉淑 Wok-suk Song
1961年
· Alba Roversi
1963年
·大卫·阿隆·贝克 David Aaron Baker
1964年
·安德鲁·凯文·沃克 Andrew Kevin Walker
1965年
·艾曼纽·贝阿 Emmanuelle Béart
1966年
·哈莉·贝瑞 Halle Berry
·铃木保奈美 Honami Suzuki
1967年
·金长勋 Jang-hun Kim
1968年
·詹妮弗·菲拉文 Jennifer Flavin
·凯瑟琳·贝尔 Catherine Bell
1969
·普雷斯顿·莱西 Preston Lacy
1971年
·雷欧·波瓦 Raoul Bova
1972年
·刘在石 Jea-seok Yoo
1973年
·罗曼娜·波琳热 Romane Bohringer
1974年
·西尔维奥·霍塔 Silvio Horta
·托莫·希思黎 Tomer Sisley
·克里斯托弗·高哈姆 Christopher Gorham
1975年
·吉儿·贝纳特 Jill Bennett
1978年
·李东奎 Dong-kyu Lee
1981年
·土肥美绪 Mio Dohi
1983年
·米拉·库妮丝 Mila Kunis
1984年
·洪东明 Dong-ming Hong
1985年
·达莉亚·赫尔南德兹 Dalia Hernandez
·杰西卡·戈麦斯 Jessica Gomes
1987年
·罗莎莉·托马斯 Rosalie Thomass
⑧ 德国新电影学派四大导演
电影的历史是以再现美学开始的。卢米埃尔是再现美学的创立者,而真正确立这种电影美学的是苏联的维尔托夫。与此同时,美国的弗拉哈迪和英国纪录电影学派也发展了这种电影美学,荷兰的伊文斯把他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电影史中把维尔托夫、弗拉哈迪、格里尔逊和伊文斯并列称为纪录电影四大学派。他们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深度和广度上对再现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特别是在二战以后,为电影艺术摆脱戏剧化的束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的支持,成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所遵循的理论基础之一。
1、 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
2. 弗拉哈迪与《北方的纳努克》
3. 格里尔逊与英国纪录电影学派
4. 伊文思的诗意现实主义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