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电影传达了什么主题
① 电影特洛伊的观后感
电影特洛伊观后感篇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古以来,爱情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经》开篇即言爱情。遍观古今中外,无论诗词曲赋,还是神话传说都少不了爱情的影子。或暗恋不得,或幸福相守,或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无论结局是好是坏,爱情都作为一种美而存在着。
《特洛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既是一部历史史诗,又是一个神话故事,更是一个爱情悲剧。当帕里斯和海伦相遇,或者更早以前,当帕里斯选择用“最美丽的新娘”换走“不和的金苹果”,命运的齿轮就已经转动。家国天下,爱情与责任,国家与个人都在这命运的齿轮中纠缠在一起,若想运行下去就必须舍弃一个,是爱情,还是责任?
海伦与帕丽斯的爱情虽然是凄美的,但他们的相识、相知、相许直至“死亡”,都是因责任而起。因为墨涅拉俄斯的不负责任,导致海伦的“出轨”。自始至终墨涅拉俄斯都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责任他没有把海伦真正的当作妻子,给与她一个妻子应有的尊严与宠爱,因此海伦爱上帕丽斯无可厚非。海伦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王后,在爱情与国家之间,她选择了爱情,选择抛弃自己的国家子民跟帕里斯走。因为她一个不负责任的决定致使希腊有了与特洛伊开战的理由,致使万千人民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她的爱情代价太大。至于帕里斯,更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他风流多情,任性妄为,他招惹海伦,勾起海伦内心深处对爱情和自由的渴望,却忘了海伦不止是个有夫之妇,更是一个国家的王后,是一个不允许自己的尊严被挑战的人的妻子。他不负责任的将海伦带走,却将两个国家的人民置于战火之中。而他自以为是的将自己的国家与未来托付于一场与墨涅拉俄斯的必输的战争之中,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也许有人认为他为爱奋斗勇气可嘉,但建立在一个错误立场上的英勇却代表的是莽撞与失败。
有人说,帕里斯与海伦之间那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那么,他们的爱情所付出的代价该由谁来承担呢?是那些无辜的人民吗?
中国历史上也有无数牵扯到爱情与责任的故事,像纣王与妲己、周幽王与褒姒、唐明皇与杨贵妃,他们两两之间或许也存在着爱情,但却失了责任。人们记住的并不只是他们的爱情,更多的是那场爱情带来的灾难。当一个人的身上背负着更多的人的命运时,他的爱情就不纯粹了,在大爱与小爱之间,他们必须做出一个选择,而这个选择亦关系着不止两个人的命运。
爱情并没有错,错的是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海伦就错在爱上帕里斯。一场错误的爱恋,造成一个历史的悲剧,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上天的惩罚?
电影特洛伊观后感篇二
碧蓝色的海面上千万只军舰进发,高大坚固城墙的神殿门前用黄金铸就的太阳神阿波罗雕像,巨大的特洛伊木马,在火光中被烧毁的特洛伊古城,美丽的海伦以及英俊的特洛伊小王子帕尔斯,即英勇善战又似水柔情的英雄阿客琉斯,以及具有责任感和远大理想与胸怀的特洛伊的大王子郝斯托尔,这一切都是电影《特洛伊》的看点。
影片开始,第一个场景挺抓人的,弥漫着肃杀气氛的古战场,两军对垒,剑拔弩张。背景音乐是一个女声的吟唱,婉转悠扬,一种空旷辽远的味道。
紧接着主要人物一个个登场,阿喀琉斯、海伦、赫克托尔、帕里斯、特洛伊国王。
特洛伊国王是我觉得最出彩的角色。最初的打动是在海伦返回特洛伊时,老国王用春风般的笑容迎接了这个他明知将会给特洛伊带来巨大灾难的被儿子引诱到走投无路的可怜女人,只是淡淡说了一句:“这是神的旨意。”那份善良和笃定实在让人钦佩。在小儿子帕里斯不顾尊严从海伦丈夫的刀下逃生时,他表现出的是一种焦虑,他渴望的是儿子站着死去,而不是跪着求生,人的尊严和特洛伊的荣誉比生命更值得捍卫,这时他是一个国家伟大的君主。而在深夜跪在阿喀琉斯面前祈求要回赫克托尔的尸体时,他却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父亲,平静的话语让人更能真切体会到他的肝肠寸断,这种外表平静和内心痛苦的巨大反差制造出了很强烈的悲剧效果。而给人留下最深印象还是在特洛伊覆灭时,他目光中喷射出的绝望、悲愤和自责,这样一个戏剧化的眼神似乎比火海中正遭受希腊人屠戮的'特洛伊更让人心碎。
电影艺术运用精彩的画面、丰富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运用先进的技术记录人类成长的历史。然而在人类童年期的荷马时代,正是像荷马这样的流浪艺人,将史诗与音乐艺术相结合,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记录人类成长的历史。电影《特洛伊》整体充满了史诗的艺术感,一方面,以画面语言展示着古希腊人所创造的璀璨文化——建筑、服饰、国家。另一方面,则以音乐作为贯穿整段历史的灵魂,昭示着古希腊人的信念、审美以及他们的命运观。
影片中巧妙的运用女声哼鸣的音乐主题贯穿影片始末,营造了一种悲剧性的气氛。四声调式的运用及多次转调,形成了特殊的希腊式和声。灵巧的转音充满了异域风情,又如天籁之音。在电影的开场及片中每一位英雄面临死亡的时候,主题音乐的哼鸣便会响起,犹如命运之神的无奈叹息,又如无辜的女人们对战争的控诉。这样的设计相当巧妙,也非常符合古希腊文化中的悲剧情结。
与之对应,影片中还有一个激昂的英雄主题,而这一音乐主题又集中的运用在阿喀琉斯身上。从开端到阿喀琉斯征战,一直到阿喀琉斯走向死亡,这种激昂的音乐主题一直伴随着他,充分的表现了英雄的英勇无畏和无上的光荣。他象征着古希腊人对命运的抗争。
《特洛伊》中的场景音乐是以一种音乐交响诗的形式展现给我们的。其中尤其精彩的是表现战争场面的几处配乐。选用交响乐来表现气势恢宏的大场面再合适不过。
阿喀琉斯带领希腊联军与特洛伊人的首次交锋是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这段音乐是运用奏鸣曲式的交响诗。以阿喀琉斯的个人主题音乐作为引子,进而发展为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在配乐上以铜管乐器做为铺垫,营造整体气氛,以木管和弦乐奏出主题,表现希腊人必胜的信心和英勇。副部主题以尖锐的管乐呈现,表现赫柯托耳带领特洛伊人准备迎战的紧张气氛。在两军交锋时,音乐进一步展开,两个主题交织在一起,表现了双方大军都英勇作战,奋勇抗敌。希腊人步步逼近,特洛伊人则紧张而有序地抵抗。两个主题难分难解,经过一番较量后,阿喀琉斯的主题越演越烈,明显压过了特洛伊人的音乐主题。最终以阿喀琉斯的英雄主题结束,暗示希腊人初战告捷。
管乐器在这里充分展示了男性的勇敢之美。交响诗向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壮观场面。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力量和激情,就像战争中英雄的每一次挥剑。
有人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盲人的眼睛是最好的,他们是用心看人,能看穿世间的一切本质,能够参透上帝的思想。古希腊的荷马正是这样的盲人,他命运悲苦,背着里拉流浪一生,脑子里却装满了古希腊和爱琴海伟大而渊博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音乐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让我们透过电影,透过网络,透过一切现代技术,用心欣赏这份上天的恩赐,用心去感悟生命。
这部片子使我对荷马史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好好看看的冲动,呵呵,至少以前记不住的名字分不清的人物现在搞得差不多了,这也许是最大的收获了吧。
电影特洛伊观后感篇三
“如果世人传颂我的故事
让他们说,
我曾与英雄同在,
人的生命,犹如冬麦般脆弱,
但这些名字将永存不朽,
让他们说,
我活在赫克托耳时代,一名伟大的将帅,
让他们说,
我曾活在阿喀琉斯时代
电影特洛伊根据史诗伊利亚特的记载而改编。虽然将原着中的神性更多的阐释为人性,但是不变的是其中的英雄精神。秉承伊利亚特的内在气质,特洛伊果断将历史背景虚化了,浓墨重彩的是两个英雄为他们各自的信念抗争的历史。
在古希腊时代,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与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一见钟情,进而拐走海伦。这让斯巴达国王遭受到了耻辱,发动了特洛伊战争。而这场战争的灵魂人物,则是勇士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他们为了荣誉而战,为了命运而战。看起来可以为了荣誉牺牲一切,神圣而壮烈。但是他们的身上却有着最温暖的柔情。对爱人,对家人。
赫克托尔,普里阿摩斯的儿子,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哥哥。他是特洛伊第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墙”,是电影中真正的英雄。
阿喀琉斯是为荣誉而战,帕里斯是为女人而战,阿伽门农是为利益而战,只有赫克托尔是为他的国家、为他的人民而战。但也正是因为处在这样特定角色的背景之下,造就了他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英雄的特洛伊的大王子,对着自己的战士们说出这样一句话: 热爱自己的女人,敬奉自己的神明,保卫自己的国家!非常简单的人生信条,但是这个称得上史诗、称得上英雄的男人,用他短暂而伟大的一生恪守着这样的诺言,并以其中无限的力量震撼着每一颗热血涌动的心灵。
与天生的战士阿喀琉斯不同,赫克托耳的力量来自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当阿喀琉斯可以因为一己的矛盾而置千万希腊军于不顾,拒不出战时,赫克托耳却不得不舍下娇妻幼子,为惹下祸端的弟弟承担起并不光彩的战争责任。他不能任性,不能逃避,只有迎头而上。任情驰骋的阿喀琉斯也许可以成为一种关于力量的浪漫梦想,背负着责任的赫克托耳却是真正拥有力量的肩膀和脊梁。这位本该继承王位的大王子也许稍欠身为王者的野心霸气,但是这个以全部心力热爱着祖国的男人足以成为特洛伊最坚强的守护者。
赫克托尔注定要走出城门面对愤怒的阿喀琉斯。死神就在外边,他的敲门声清晰可闻,你会开门吗?宿命难道是一种力量而不可抗拒?英雄要在最光彩的时候殉难,唯有此才有震撼力。谁愿意看到美人迟暮,谁愿意看到英雄死在床上?也许,战争给了他们最好的舞台,幕尽而亡,死得其所。
阿喀琉斯,一个天生的勇士,在希腊享有“不死战士”之称,从未打过败仗,从不屈从于任何人,只为自己的心而战,为自己的名誉而战。
荣誉,这就是桀骜不驯的阿喀琉斯为之而战的理由。
“你若不去打这场仗,你会娶到一个好女人,之后儿孙满堂,他们敬重你,喜欢你。但是,当你的儿孙们都死了,就没有人还记得你。如果你去打这场仗,你会死,但是你的名字将会流芳百世” 阿喀琉斯的母亲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说的一番话。阿喀琉斯要的就是这份简单的荣誉感,战胜了,他不会在乎名,在乎利。他只想要自己的名字能流传下去。
他在特洛伊战争中表现出的睿智、勇敢,对勇敢女祭祀坚贞的爱情,对表弟的疼爱与保护,对侍从的体恤。特别是最后他因赫克托尔杀死了表弟而与其决斗,将赫克托尔杀死,并将赫克托尔绑在战车后面拖回军营,后又因特洛伊老国王的请求归还赫克托尔的尸体,同时承诺,在赫克托尔大葬期间,12日不进攻特洛伊。这一切的一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旷世勇士,一个盖世的大英雄形象。
生活,信仰,祖国,这些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必须要守护住的部分,才激发起我们心底里最深沉的力量。珍惜属于自己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名与利皆是身外之物,有爱人与自己来分享,名与利才显有意义的。因为爱,人活在这个世上才觉得温暖。
古老的特洛伊从未被攻破的城墙倒下了,熊熊火光映照着爱琴海。无名的士卒遗骨他乡,而历史只书写给君王来听。爱琴海海水依旧清澈,海边的沙滩重归宁静,特洛伊故城已经消失在历史的烽烟里,英雄的身影又会于哪里出现?而这所有的一切,又或许不过仅仅是荷马吟唱的歌谣。
在战争残酷中,我们看到的却是生命的价值。战场是勇士们争夺荣誉,轰轰烈烈的战斗和死亡正是一种拔高了的人格,人对于自我生命悲剧般的牺牲。从神性到人性的沉降,不得不说是一种人类对生命及个体情感的深层思索。英雄伟大,贵乎坚韧不屈,勇往直前。但是可贵是对生命的珍爱和对爱人,家人的深沉的爱。真正能倾城的不是军队,权谋,而是充满柔情的悲壮的爱。
② 特洛伊战争木马屠城关于西方文学的影评
特洛伊》:走下神坛的悲壮史诗
文:红袖添饭
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文明,《荷马史诗》则是古希腊文学艺术中的瑰宝。作为世界文明的源头之一,这一伟大作品一直启迪着后人的智慧与想象;5月14日公映的好来坞电影《特洛伊》,是对《荷马史诗》的最新一次致敬。
与以往“忠实原着”的改编作品不同,《特洛伊》对《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部分作了大幅度修改,去除了所有的神话色彩,将一场人神之间的混战,变成一部完全以人类为主体的、关于战争、爱情、英雄与传奇的悲壮史诗。
一
和原着一样,《特洛伊》的故事也是以希腊第一勇士阿喀琉斯(Achilles)为中心。影片一开始,就塑造了他的“战神”般的形象,同时表现了他与当时希腊最强大的王阿伽门农(Agamemnon)之间的矛盾。接下来,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盗取海伦(Helen)和大举围攻的故事了。鉴于《伊利亚特》在特洛伊主将赫克托尔(Hector)死后就结束了,《特洛伊》剩下来的情节就参考了《奥德赛》的开头部分以及其他古希腊传说,最终还是以阿喀琉斯的命运为终结。
除了隐去神话色彩外,《特洛伊》还对《荷马史诗》故事中部分人物关系和情节作了修改。例如原着中阿波罗神庙祭司之女克律塞伊斯与阿喀琉斯的女俘布里塞伊斯(Briseis),在电影中就变成了同一个人,帕特洛克罗斯(Patroclus)由阿喀琉斯的好友变成了表弟,而阿伽门农在电影中的归宿也要比原着中更戏剧化得多。此外,在原着中,特洛伊之战持续了十年,虽然《伊利亚特》以阿喀琉斯的愤怒开始,只集中描述了其中最精彩的51天,但对一部两三个小时的电影来说,过于细节的描述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因此,特洛伊之战,在电影中看起来也就是两三天的事。
这种取舍与改动,在我看来是成功的,是符合电影的叙事特性与节奏的。历时十年的战争,电影并非没法表现,只要几个简单的字幕就行了;但是,剧情电影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应当在于情节的连贯与紧凑,尤其是对于这样大制作的商业电影而言,突出原着所表现的主题、而不是斤斤计较于虚构的时间细节,才是把握原着神髓的正确方式。从这一点来看,我赞赏影片的叙事节奏。影片开始十五分钟内,就交代了一场最伟大战争的起因和主要人物关系与性格,却并没有露出仓促急躁的痕迹,显示出编导优秀的控制能力。电影的开头,使用的是典型的“先声夺人”的手法,阿喀琉斯的勇猛无敌以及自负散漫给人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这样一来,观众就很容易理解其后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了。
作为一部85%时间里表现战争过程的将近三小时的电影,而且又是线性发展的情节,《特洛伊》居然没有我想象中的沉闷或过分;恰恰相反,影片的不少场景,都强烈地吸引了我。更为难得的是,它不仅是吸引我的“目光”,而是吸引我的“心灵”:尽管我已经对《荷马史诗》的故事烂熟于心,但在观影过程中,我仍然对帕里斯(Paris)的不负责任感到出离愤怒,对赫克托尔的忠诚与无奈感到无比痛心,对阿喀琉斯的个人悲剧感到同情与悲哀……
可以说,《特洛伊》不仅仅是复活了《荷马史诗》所表现的主题,还使得这些主题更容易被普通人理解。原着中人物的命运无常以及相应悲剧,还可以说是人被百无聊赖的众神玩弄于股掌之间;但在本片中,正由于抽离了所有的神话因素,人物的命运变得完全由人物各自性格与环境驱使;因此,原着中需要借助“神的安排”所表现的种种转折,无一不深深烙上了人性的印记。原着中带上了神意的人的脆弱、贪婪、勇敢、忠诚,也终于可以现出“原形”。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将高贵的艺术史诗庸俗化了,但是我认为,只要让更多的人更能理解人类自身,那这样的“庸俗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二
正如同伟大的战争需要伟大的战士一样,史诗级的电影也需要史诗级的场面。
《特洛伊》在这方面做得中规中矩。倒不是说它不好、不震撼,只是有《角斗士》、《魔戒》等影片珠玉在前,而本片的很多场面又是模仿以上两片的运镜方式,所以至少在创造性上就降低了一些印象分。
③ 《特洛伊》是讲什么的
中文名称:特洛伊
英文名称:Troy
别名:木马屠城
发行时间:2004年
电影导演:沃夫冈·彼得森 Wolfgang Petersen
电影演员:
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肖恩·宾 Sean Bean 彼得·奥图尔 Peter O'Toole 朱莉·克里斯蒂 Julie Christie 朱利安·格洛弗 Julian Glover 布赖恩·考克斯 Brian Cox 萨伏龙·布伦斯 Saffron Burrows 艾里克·巴纳 Eric Bana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上 映: 2004年05月14日
时 长: 163 分钟
类 型: 剧情 爱情 冒险 动作 战争
分 级: 英国:15 西班牙:13 阿根廷:13 德国:12 葡萄牙:M/12 德国:16 澳大利亚:M 法国:U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约3000年前的古希腊,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奥兰多.布鲁姆饰)爱上了斯巴达国王(布兰登.格雷森饰)的妻子海伦(黛安.克鲁格),并把她带回了特洛伊。斯巴达王又是嫉妒又是愤怒,他找到了自己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布莱恩.寇克斯饰),请求他的帮忙,阿伽门农正好也希望征服特洛伊,于是借此机会建立了一支希腊联军以讨伐特洛伊。在这支联军中,第一勇士自然是阿喀琉斯(布拉德.彼特饰),桀骜不逊的阿喀琉斯并不打算向任何人臣服,他向特洛伊进发,是在为自己的名誉而战,而在影片中,我们将会发现,最终决定了他的命运的,是爱。
但是,要攻下特洛伊又谈何容易,这是一座被坚固的城墙保护着的城市,易守不易攻,在赫克托耳王子(艾瑞克.巴拉饰)的带领下,特洛伊人民为守住自己的家园而战……
◆冲冠一怒为红颜◆
特洛伊城(Troy)遗址位于达达内尔海峡和爱琴海之间,现在这里山峦迭翠,流水潺潺,柑桔树和橄榄树漫山遍野,红瓦白墙的农舍点缀其间,展现出一派土耳其当地典型的乡村景致。当时间回溯3000多年的时候,这里却是充满杀伐和嘶喊,遍布残肢和鲜血的古战场,在荷马不朽的诗史《伊利亚特》中,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战争就在这里持续10年。
《特洛伊》虽然改编自希腊神话,但事实上在电影中并没有出现任何神迹,它表现的完全是战争中的英雄和勇士: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和他俊美的二儿子王子帕里斯在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的宫中受到了盛情的款待。但是,帕里斯却和麦尼劳斯美貌的妻子海伦一见钟情并将她带出宫去,恼怒的麦尼劳斯和他的兄弟迈西尼国王阿伽门农兴兵讨伐特洛伊。希腊联军的统帅阿喀琉斯和Priam最小的儿子,特洛伊年轻的国王赫克托耳逐渐成为在战争中成为双方各自的英雄。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难攻,希腊军队和特洛伊勇士们对峙长达10年之久,最后英雄奥德修斯献上妙计,让希腊士兵全部登上战船,制造撤兵的假相,并故意在城前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高兴地把木马当作战利品抬进城去。当晚,正当特洛伊人沉湎于美酒和歌舞的时候,藏在木马腹内的20名希腊士兵杀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特洛伊立刻被攻陷,杀掠和大火将整个城市毁灭。老国王和大多数男人被杀死,妇女和儿童被出卖为奴,海伦又被带回希腊,持续10年之久的战争终于结束。
《特洛伊》肯定会成为2004年好莱坞最具吸引力的大制作。创记录的投资,豪华的演出阵容,在明年回涌的史诗片浪潮中, 《特洛伊》无可争议地占据中心位置。这是一部令人期待的影片,不仅因为它的投资创下了世界最高纪录的1.75亿美元,更因为将体系庞杂的《荷马史诗》和它所描述的希腊古典神话再次搬上银幕,这本身就是一种冒险。
◆特洛伊--神话和电影的契合◆
希腊神话一直颇受电影创作者的偏爱,这不仅仅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深沉文化,更重要的是它所构造的那个颠覆传统的人神世界,扎根在这个独特的价值体系之上的希腊神话更注意英雄的塑造,在这里,神退居次位,他们自私,妒忌,小气,淫荡,更像是奴隶主或奴隶主的化身;英雄才是希腊神话的主角,这也正暗合了包括好莱坞在内的电影制作的推崇英雄主义的态度,于是在银幕上就多了这些希腊神话和电影的契合。
特洛伊的故事几乎完全来自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女神忒提斯的婚礼没有邀请离间女神厄里斯,怀恨在新的她将一个刻有"赏给最美者"的苹果丢在婚宴上,这引起了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阿西娜,爱与美神阿佛洛狄忒只的争吵,为他们评判的帕里斯将苹果给了爱神,于是,另外两个女神发誓要向特洛伊人抱负。希腊的皇后海伦被特洛伊王子夺走,这成了双方交战的导火索,除了1000只战舰和双方的20万大军之外,奥林匹斯众神都加入到这场大战之中,战争持续了10年,双方都损失巨大,在最后阶段希腊方面的奥德修斯设"木马计"攻破了特洛伊的城池,海伦又被带回希腊。
希腊神话镜像史
◆特洛伊之战人物谱◆
阿喀琉斯(Achilles)--布拉德·彼特(Brad Pitt)
阿喀琉斯是海神之女忒提斯与人类英雄佩琉斯的儿子,也就是在他们两个的婚礼上发生的"金苹果之争",导致了特洛伊的爆发。阿喀琉斯是希腊神话中的第一武士,同时也是罕见的美男子,他的母亲不让他去特洛伊,因为她知道他注定会死在那里。
在好莱坞,布拉德·彼特绝对是饰演阿喀琉斯的最佳人选。《大河东流》(A River Runs Through It)、《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证实了他的身上具备的古典气质和反抗精神;《搏击会》(Fight Club)、《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更多地证明了他对特殊角色的把握能力,在这部希腊神话改编的电影中,我们看到的也许是一位最"彼特"的希腊嬉皮英雄。
阿伽门农(Agamemnon)--布莱恩·考克斯(Brian Cox)
阿伽门农是特洛伊战争中希腊军的统帅,他私欲较重,因为抢回阿波罗神庙祭司的女儿克律塞伊斯触怒了阿波罗而导致希腊军中瘟疫盛行,也因此和阿喀琉斯结下了不解之怨,但在重要时刻还是能起到领军作用。
作为拥有四十年演艺经历的老牌影星,布莱恩·考克斯的演技从来不会令人担心,影片中他与布拉德·彼特的对手戏将会是《特洛伊》中分外抢眼的一个亮点。
奥德修斯(Odysseus)--西恩·宾(Sean Bean)
伊塔克国王之子,是真个希腊最精明最理智的人,虽然在最后为危机中的希腊联军带来转机,但也曾经在军队内部制造过不小的骚乱,特洛伊木马这个最后结束僵局的计谋就是他的想出来的。
西恩·宾的名字虽然陌生,但他的形象绝对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纵观他以往饰演的配角,无论是《魔戒》中战死的波罗莫,还是《007之黄金眼》中的制造恐怖事件的情报局间谍006,都曾经给我们留下及其深刻的印象。由他来饰演诡计多端的奥德修斯应该是不错的人选。
普里阿摩斯(Priam)--彼德·奥图尔(Peter O'Toole)
特洛伊国王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作为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在特洛伊沦陷时,他被阿喀琉斯之子刺死,他的儿子们也都殒命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之中。
已经拥有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杯的奥图尔的演技谁敢怀疑,这位阿拉伯的“沙漠枭雄”变身为特洛伊的老国王,让这部电影在烧钱和偶像的吸引力之外又多了些分量,相信他怀抱赎回的儿子的尸体的桥段将会最动心的一幕。
赫克托耳(Hector)--艾瑞克·巴纳(Eric Bana)
特洛伊王子,也是特洛伊最伟大的英雄。他为人正直勇敢,是特洛伊军的领军人物。在决战中为阿喀琉斯所杀,尸体备受凌辱。
艾瑞克·巴纳似乎不是很适合大制作的商业片,一部《绿巨人》(The Hulk)让他背上太多的骂名,但他的实力的确不容小视,他的古典绝对适合他在《特洛伊》中的角色,但不知道这次投资更高的影片会不会让他被骂得更惨。
帕里斯(Paris)--奥兰多·布鲁姆(Orlando Bloom)
特洛伊王子,就是他诱拐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的妻子,导致了特洛伊战争。然而,这个得到美神、太阳神的偏爱的俊美王子却是个绣花枕头,不敢承担自己的责任,因而遭到希腊人以及特洛伊人的痛恨。
奥兰多·布鲁姆又一次出现在一个或有或无的地方,他就是这样不断依靠向《黑鹰降落》(Black Hawk Down)、《魔戒三部曲》和《加勒比海盗》等着名电影中的小角色积攒自己的人气,相信他在《特洛伊》中也不会没有任何收获的。
海伦(Helen)--黛安·克鲁格(Diane Kruger)
倾国倾城的海伦是特洛伊战争中的"陈圆圆",是10年战争的导火索,这位绝世美女对此深感内疚。特洛伊被攻陷后,希腊人重新得到了她,她的丈夫麦尼劳斯要杀死她,但被阿伽门农阻止了。
海伦的美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悬念,她的美导致了1000艘战船和75000名勇士的灰飞烟灭,所以这位德国出生、闪亮法国影坛的黛安·克鲁格能否得到人们的认可,也将是一个悬念。
◆史诗与现实的零距离--《特洛伊》◆
即使战争真如古老谚语所叙述的那样,可以牵扯出人性最好乃至最坏的一面,可是对于那些涉足其中追求荣誉、权力或爱情的人,战争仍然不啻于一场真正的灾难。当《特洛伊》向世人展示成千上万名古士兵战斗的奇景时,不过是重复荷马史诗中永恒不变的主题--胜利和战败。为了重现那场用"传奇"二字已经不足以形容的"特洛伊之战"的宏大和悲壮,还有什么是现代科技所不能做到的呢?当史诗与现实零距离的时候,到底应该是悲剧复悲剧,还是悲剧复娱乐呢?
开始与《特洛伊》的零距离接触
◆《特洛伊》的搭建者--沃尔夫冈·彼德森◆
德国着名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凭借《U潜艇96》(Das Boot)、《惊涛骇浪》(The Perfect Storm) 和《空军一号》(Air Force One)而名扬四海,凭借对海洋战争题材的良好把握及优秀的制片经验,他成为《特洛伊》的导演和制片职位的不二之选,就像彼得·积逊对托尔金和《魔戒三部曲》的迷恋一样,从少年时代开始,彼德森就对古希腊罗马神话萌生了兴趣,能够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是他多年的梦想。在好莱坞站稳脚跟后,他几乎是想尽一切办法说服华纳公司拍摄这部《特洛伊》,曾经制作过《角斗士》(Gladiator)的华纳公司对史诗电影有独特的理解,正是这种兴趣和特长的结合,也让我们对这部影片有了更多的期待。
彼德森说:“海洋最能展示令人恐惧的自然和勇士的力量和勇气,《特洛伊》中有很多场景都是在海洋里发生的,我希望电影中的海洋镜头能让观众联想到他们以及特洛伊的命运,因为这一切不是他们所能控制的。但《特洛伊》绝对不会只是一部豪华的海洋片,你们会在其中得到更多的内涵。”
《特洛伊》是一部宏大的影片,其中涉及的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众多人物的命运展示了古希腊神话特有的悲剧之美。虽然《特洛伊》讲述的是一个伟大的人类悲剧,但彼德逊不希望影片因此而过于压抑:"我们的目标是表现经典的希腊悲剧,这个能够让观众体验世界性的悲剧。至于对角色的评价和结论还是需要他们自己得出来的。"彼德逊从前成功的影片有很多都是以宏大的场面和战争调度取胜,所以对于这部电影所需要的群体角色的调动,他应该说是完全可以胜任的。《魔戒》三部曲已经证明了一个彼得·杰克逊,《特洛伊》与和沃尔夫冈·彼德森会是下一对吗?我们拭目以待!
演员表:
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 Achilles
肖恩·宾 Sean Bean .... Odysseus
彼得·奥图尔 Peter O'Toole .... Priam
朱莉·克里斯蒂 Julie Christie .... Thetis
朱利安·格洛弗 Julian Glover .... Triopas
布赖恩·考克斯 Brian Cox .... Agamemnon
萨伏龙·布伦斯 Saffron Burrows .... Andromache
艾里克·巴纳 Eric Bana .... Hector
奥兰多·布鲁姆 Orlando Bloom .... Paris
Ken Bones .... Hippasus
罗丝·巴瑞恩 Rose Byrne .... Briseis
Manuel Cauchi .... Old Spartan Fisherman
詹姆斯·卡沙莫 James Cosmo .... Glaucus
Louis Dempsey .... Aphareus
Trevor Eve .... Vel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