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电影 » 标题请用新现实主义手法分析一部电影

标题请用新现实主义手法分析一部电影

发布时间: 2023-07-09 10:20:20

1. 什么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指20世纪40年代在意大利开始的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对世界电影美学及电影拍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

意大利杰出的电影艺术家,从漫长的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下,从战后的碎砖瓦砾中站立起来,他们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和胶片来拍摄影片。他们就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电影艺术家们一样,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美学特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的形成受到了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不仅源自本土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其它国家艺术思潮的侵蚀。

首先,意大利自身的艺术传统不容忽视。从但丁、薄伽丘和文艺复兴三杰到巴洛克时期的卡拉瓦乔、卡诺瓦;再到十九世纪后期维尔加,以及接受了其思想的马斯卡尼、普契尼等歌剧家,现实主义在意大利拥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其次,三十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导演也对新现实主义的创作者们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德·西卡和罗西里尼都曾公开表达过对雷内·克莱尔的敬仰;维斯康蒂给让·雷诺阿的短片《乡间一日》(Partie de campagne, 1936)做过助理。

安东尼奥尼也曾在马塞尔·卡内《夜间来客》(Les Visiteurs Soir, 1942)的片场担任过职务;翁贝托·巴巴罗更是在评论中将维斯康蒂的《沉沦》同《雾码头》(Le Quai des Brumes, 1938)相提并论。

2. 新现实主义的主要题材

这些影片的主人公或是抵抗运动的反法西斯战士,或是游击队员。影片描述了他们的生活和斗争,同情他们的艰难和困苦,揭示他们的优秀品质。当抵抗运动成为过去,人民所渴望和争取的自由民主、进步社会化为泡影时,新现实主义的电影工作者把视线集中 新现实主义到普通老百姓的辛酸生活,揭露社会的不平等,描述人民的贫穷、饥饿。他们以报刊上发表的确有事实根据的报道材料或最为接近事实的事件来拍摄影片。他们的优秀作品中有《偷自行车的人》(1948,导演德·西卡)、《罗马11时》(1952,导演G·德·桑蒂斯)和《希望之路》 (1950,导演P.捷尔米)、 《大地在波动》 (1948,导演维斯康蒂)、 《艰辛的米》 (1949,导演德·桑蒂斯)、《擦鞋童》 (1946,导演德·西卡)、 《堕落的青年》 (1947,导演捷尔米)、 《在法律的名义下》 (1949,导演捷尔米)、 《温别尔托?D.》 (1952,导演德·西卡)和 《屋顶》 (1956,导演德·西卡)等。40年代末50年代初,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鼎盛时期,它们的共同特点在于满怀激情地揭露法西斯主义,鞭挞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同情普通的平凡人、小人物,主张劳动群众的社会团结。他们作品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人道主义思想,他们的创作原则是忠实地反映历史真实和现实的生活真实。为了加强真实感,新现实主义电影时常邀请非职业演员来饰演角色,影片中人物的对白也常使用地区方言。但是他们也有弱点,那就是虽然尖锐地提出了问题,却不能提出问题的根源,找不到解决办法,因而不免流露出小资产阶级的哀伤情调。新现实主义电影也改革了喜剧样式,使之更接近现实,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如影片 《那不勒斯的百万富翁》 (1950,导演E.德?菲利波)、 《警察与小偷》 (1951,导演斯杰诺)、 《两文钱的希望》 (1952,导演R.卡斯戴拉尼等。随着意大利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前团结在反法西斯旗帜下的电影工作者逐渐分化,加上资金短缺、政府审查制度的苛刻等原因,新现实主义电影到50年代初便衰退了。虽然它持续时间不长,但对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发生了深刻影响。

3. 新现实主义的电影流派

新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电影流派之一。受19世纪末作家维尔加所编导的真实主义文艺运动影响,是批判现实主义在特定条件下的发展。多以真人真事为题材,描绘法西斯统治给意大利普通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方法上注重平凡景象细节,多用实景和非职业演员,以纪实性手法取代传统的戏剧手法。首部影片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代表作有《偷自行车的人》(1948),《橄榄树下无和平》(1952)等。现该派虽然没有过去声势浩大但一直在发展变化之中,亦在当代中国的电影中也时有显示。
新现实主义电影是在二战结束前后在意大利出现的,它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注意,甚至令人震惊,其原因并不仅仅在于这一电影学派竟然异军突起于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面临全面崩溃的一个法西斯主义国家中,更主要的是它完全以崭新的独特的表现风貌,突破了以往西方电影的部分传统或陈规。 第二是影片的真实性。众所周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的美学特征之一,是它力求场景的逼真感。几乎所有的新现实主义影片都是把摄影机搬到实地去,在简陋的街巷,故事的实际发生地--贫民窟、破产的农场--倒塌的楼群中进行拍摄,这一做法在当初虽然是带有偶然性,但到了战后由于摄影栅大部分已破落,不能使用。即使使用,也是租金昂贵。无奈被迫只能更多的采用实地场景拍摄。然而这种做法却在客观上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自然的同影片的表现内容相适应,而其在一些影片雇用一些非职演员扮演角色,甚至是主角。这一做法就其原意而言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后来证明这一使影片有着更多的真实性而排除影片的演出性的措施是有其片面性的。
我们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综合起来观察,是否可以说它实际上是突破了欧美电影那种戏剧化叙事特征,而树立了一种反戏剧的电影美学样式。在此以前的大部分欧美电影都是局限在叙述故事的表现方法上,而新现实主义影片却是努力想再现生活,而且是基本上按生活的原貌去再现。作为新观实主义电影的理论奠基人,着名新观实主义电影编剧柴伐梯尼就说过,新现实主义最突出的特征及其最重要的新意就在于它证实了一部影片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故事,即一种根据传统臆造的故事;新观实主义的最大努力就表现在它尽可能使叙事浅显,讲得尽可能简明。总之它不是故事,而是一种实录,一种记录精神。在阐明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的同时,柴伐梯尼也从理论上为这一学派辩护。他把新现实主义电影视为一种(现实的)实录。因为他认为生活就是艺术。他说过:街头巷尾,日常琐事充满着感人事件,只要你悉心去注意,你就能找到艺术。显然,柴伐梯尼是不主张对生活进行归纳、综合和提高后作为一种生活的本质去表现的,而只是局限在对生活现象的罗列,这种创作方法很多是属于自然主义的。这可从他的《偷自行车的人》、《温培尔托一目》、《米兰的奇迹》等影片看出来。但是,应该承认,新现实主义电影及其主张的这种生活即艺术论,在战后百废待兴的欧洲电影市场,却有着它必然的历史地位。它象一股汹涌的激流冲击着陈旧的欧洲电影界,甚至也冲击着好莱坞、迫使它在一定程度上去考虑改变自己固有的制片方向。它的影响是世界性的。
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的段落镜头理论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手法和美学主张,促使以后的电影理论界不论在电影的叙事手法,蒙太奇剪辑、摄影、表演,以致在剧场景的结构上都出现新的论证和观点。最明显的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的段落镜头理论(即长镜头理论,反对单镜头剪辑,而主张像一些新现实主义影片一样,更多以段落或一场戏作为一个剪辑单元。在他看来,只有这种剪辑方法,才更符合生活。
在西方电影界中,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甚至还改变了欧美电影界对男女演员的审美标准,即欧美电影以往注意的首先是脸型、身材。而新现实主义电影出现以后,关心的则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中的女主义公安娜·玛尼阿尼式的演员,也就是说更强调了气质。这一观念的转变,在至在八十年代后期的美国新好莱坞的电影中又进一步得到了印签,如简方达等。可见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是划进代的。 Ladri di biciclette (1948)
战后,还未能从战争创伤中恢复的意大利,社会上存在着严重的贫困和失业现象,影片描写了一个普通的失业者,演员本身就是一个失业者。(拍完影片后,他继续失业。)
最能代表新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这部影片常被人冠以新现实主义的“里程碑”或“至高点”等殊荣。荣获第二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金球奖特别奖。
开创电影史上首次全部使用非专业演员的先河。
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堪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中最具才华的导演,一生中四次获得奥斯卡奖
温别尔托D Umberto D (1952)
描写了战后一位收入微薄的退休老人的生活。
还是德·西卡的作品,有很多人认为这部影片的贡献远远超出了《偷自行车的人》,这是一部令人感到极度绝望,同时又充满温情的作品。德·西卡还是一位煽情大师,很少有人能不流泪地观看此片的最后一场戏。
Rome,Open City (1945)讲述了游击队员由于叛徒出卖英勇就义的故事。
这部影片完成时,战争尚未结束,故事结尾德国军官枪杀神父的场面是对德国法西斯反人类、反上帝的控诉。此片的很多手法后来被其他导演纷纷效法,堪称新现实主义开山之作。
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费里尼说罗西里尼影响了他一生。1948年罗西里尼执导《德意志零年》又标志了新现实主义全盛时期的另一个高峰。今年是这位大师诞生100周年。
八卦一点的故事:已经成名的英格丽·褒曼看到此片后,竟不顾自己是有夫之妇和在观众心目中美丽圣洁的形象,主动追求罗西里尼,最终两个人冲破重重阻碍(包括和原来的配偶离婚),开始了一段旷世恋情。
大地在波动(1948)
关于西西里岛一户渔民为了改变贫困的命运,冒险创业最终惨遭失败的故事。
这部影片被认为最严格意义上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其中含有大量纪录片式的场面,描绘了西西里岛渔民的丰富而真实生活状态。影片中不时加有话外音,对人物、事件进行评论,有点像政治宣教书。但这并不影响影片的可看性,那些丰富的细节带给我们的感受远远超越了语言。
卢奇诺·维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与罗西里尼及德·西卡并称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三位大师”。今年也是这位大师诞生100周年。

4. 谈谈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这一次让我们谈谈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谈谈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维斯康蒂的《沉沦》,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德·桑蒂斯的《罗马十一时》等等,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如何?

简介(ZT):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兴起,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意大利杰出的电影艺术家,从漫长的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下,从战后的碎砖瓦砾中站立起来,他们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和胶片来拍摄影片。他们就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电影艺术家们一样,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一批批新现实主义电影作品相继推出,引起了世界电影的关注。他们以极为朴实、真挚和深刻的艺术影片,几乎打动了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二个民族。事实上,影片中所表现出的战后特定的题材和内容,也几乎是全世界所共有的。然而,意大利电影艺术家们却是最直接、最迅速地在影片中反映出来。他们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发展了属于自己本民族的电影文化。同时,它也是属于全世界的电影文化。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的成就。同时,他们还改变了西方电影与美国电影之间的力量的比较,并向传统的戏剧电影挑战,创造出更为电影化的艺术作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是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的,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5.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特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废墟中诞生,二战后,意大利政治动荡、社会危机尖锐,意大利的电影制作者倡导抛弃旧的习俗和惯例, 去除好莱坞式的类型模式,主张“把摄影机扛到街头去”还原生活的真实,展现真正给人们带来的创伤。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世界电影史重要的主成部分,其美学风格对后来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像。理解其美学特征不妨从下列几个角度展开,如历史性的批判审视、现实主义记录性、实景拍摄的摄影风格、长镜头的运用。这些风格极大程度地诠释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对于理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有极大帮助。

一、历史性的批判审视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大量表现了对二战时期法西斯的控诉、对历史的批判。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创造者主张从人民阵线角度出发创作故事,对历史的批判成为其创作的内核。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1945年诞生的作品《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影片以人民群众反抗运动为题材。讲述了意大利人民在法西斯德国占领时期,为了保卫国家以及坚持自己的信仰,与纳粹德军进行英勇斗争的故事以极写实的手法,生动地呈现意大利人在纳粹铁蹄下,英勇抗战的壮烈事迹,表现战争中真实的人性。

二、现实主义记录性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者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其电影题材大多源于新闻事件,忠实于真实事件与人物 。在影片叙事中采用写实的手法 ,尽量保持镜头语言的客观性,将银幕的表象与真实的现实合二为一,影片的文学故事性逐渐消失。比如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德桑蒂斯的《罗马十一时》,这两部电影都是选材自新闻报道。尤其是《罗马十一时》中,由于新闻记者的参与,让影片就像是一部新闻工作者的一次报道。意大利电影工作者的摄影机也如同新闻片摄影机的人性,随时配合摄影师的注意力,客观地,尽可能不侵蚀原有物质的全貌,将银幕的表象与真实的现实合二为一。

三、实景拍摄的摄影风格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主张“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这个时期的影片多采用自然光线,避免戏剧性的光效,从而使得电影画面尽可能的还原一个客观的真实世界。如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讲述了二战后的罗马,当时无数人失业,主人公安东也不例外,当赋闲达两年之久的安东终于找到了工作时,一个苛刻的条件出现在他面前,那就是,他必须有自行车才能工作。但可悲的是,就在他为了工作买了一辆新的自行车之后不久就失窃了。于是整部影片就是在反映社会底层人士的简单内心世界——找回丢失的自行车,充分反映出二战后的社会状况。这部影片在摄影风格上最大的特征就是全程采用了自然光效,并且大量场景都在外景拍摄,将真实的社会环境与人物的命运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四、长镜头的运用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为了更加真实的还原影像的纪实性,多采用固定长镜头进行拍摄,每个镜头都成为完整一段。影片严格遵守空间的统一性,使得影片更具有现实真实的透明性, 消解了电影艺术家的自我主观性。如在1948 年的经典之作《偷自行车的人》中,为了严格遵守空间的统一性,自始至终保持空间统一 ,全程运用纪实长镜头表现出社会低层人士的简单内心世界——找回丢失的自行车,充分反映出二战后的社会状况。体现了创作者忠实自然的客观性。

综上所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具有历史性的批判审视、现实主义记录性、实景拍摄的摄影风格、长镜头的运用等美学特征,它摆脱了传统电影的束缚与限制,成为一种进步的力量,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让世界上的创作者看到了电影更多的自由和可能性。

17新三刘敏

6. 谈谈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我看过《温别尔托d》,德西卡的作品,很感人的小人物故事

严格来说,
并不是向那些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那般粗砾,还是与很多成熟的技巧的运用,
只是给人的感觉依然非常的朴实,
视点也是从小人物的愁苦与快乐出发。
很感人的一部电影

其他的鼎鼎有名大作,我还没有拜看过,说实话,
是有些鼓不起勇气。
因为,
个人觉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对影史的意义大于对电影本身的意义

7.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是什么

新现实主义的电影主要是指在二战之后的在意大利兴起的一种电影流派,他不象好来屋私的那种不真实的,宽正的喜剧,而是把关注的视角放在普通的贫穷的老百姓身上,"把摄影机抗到大街上:,是这个流派的观点.
推荐的影片:偷自行车的人.这是我最近刚看的,非常喜欢!!!!!!!

8. [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

新现实主义电影

“新现实主义”是意大利导演维斯康蒂于1942年最早闹裤前提出的。1943年,意大利电影实验中心的温伯托•巴罗教授在罗马的《电影》杂志上纯埋发表了“新现实主义宣言”,掀起了规模较大的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是西方乃至世界电影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电影运动。1945年,罗里尼完成了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影片标志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历史的真正开始。这部电讲述的是德军占领时期罗马和罗马市民遭受的苦难以及他们英勇反抗法西斯统治的故事。

新现实主义电影工作者们提出了两个重要 口号 :“还我普通人”和“把摄像机扛到大街上去”。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着名作品:

罗西里尼:“战争三部曲”:《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年,“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游击队》、《意志零年》

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液清米兰的奇迹》、《温别尔托•D 》 德•桑蒂斯:《罗马11时》、《悲惨的追逐》

在新现实主义影片的创作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既是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者、理论家,同时又是杰出的剧作家——西柴烈•柴伐梯尼。他是《偷自行车的人》、《米兰的奇迹》、《温别尔托•D 》、《罗马11时》等影片的编剧。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基本特征:

①反对虚构的情节和人为的戏剧结构,它们要求纪实主义地表现现实生活和斗争,在内容和题材上窄显的社会性。

②主张实地观察,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命运。

③反对明星制,聘用非职业演员。

④基本采用外景拍摄。

9.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是什么

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特点:
◆内容题材的真实性。取材生活,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日常性、纪实性美学原则。两大口号:“还我普通人”、“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 。
◆生活流的结构,反对戏剧化模式与人为编织的矛盾纠葛。
◆实景拍摄;自然光;拒绝明星制,雇佣非职业演员。

2、新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及作品
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 “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
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1947 最全面彻底贯彻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原则的影片。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1950 真实客观的叙述,深刻而理性的社会批判。跟拍、固定镜头和慢移动镜头;非职业演员。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531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02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490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02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236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876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198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36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624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