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电影 »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改编自新闻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改编自新闻

发布时间: 2023-06-13 23:07:21

⑴ 继先锋派电影运动后,第二个对后世影响甚广的美学变革是什么

继先锋派电影运动后,第二个对后世影响甚广的美学变革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美学革昌郑轿命,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背景:

1、从政治背景讲,战争的结束,对意大利人而言,不仅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且更突出的意味着长达20年的法西斯统治时期的终结。

2、从耐肆经济上讲,美国人的援助和政府的津贴维持了影片的创作。

3、从文化角度讲,新现实主义的源泉:“1910年一1920年间的少数几部现实主义的影片,如吉奥内的《大盗扎▪拉莫》或马尔托里奥的《迷失在黑暗中》;爱德华▪德▪菲利浦的方言戏剧和维尔加的小说。以及那种在左拉的自然主义基础之上的,以“真实主义为模式”的文学创作的传统,这便是“形成新现实主义生活观的一个有力因素”。

⑵ [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

新现实主义电影

“新现实主义”是意大利导演维斯康蒂于1942年最早闹裤前提出的。1943年,意大利电影实验中心的温伯托•巴罗教授在罗马的《电影》杂志上纯埋发表了“新现实主义宣言”,掀起了规模较大的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是西方乃至世界电影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电影运动。1945年,罗里尼完成了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影片标志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历史的真正开始。这部电讲述的是德军占领时期罗马和罗马市民遭受的苦难以及他们英勇反抗法西斯统治的故事。

新现实主义电影工作者们提出了两个重要 口号 :“还我普通人”和“把摄像机扛到大街上去”。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着名作品:

罗西里尼:“战争三部曲”:《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年,“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游击队》、《意志零年》

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液清米兰的奇迹》、《温别尔托•D 》 德•桑蒂斯:《罗马11时》、《悲惨的追逐》

在新现实主义影片的创作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既是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者、理论家,同时又是杰出的剧作家——西柴烈•柴伐梯尼。他是《偷自行车的人》、《米兰的奇迹》、《温别尔托•D 》、《罗马11时》等影片的编剧。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基本特征:

①反对虚构的情节和人为的戏剧结构,它们要求纪实主义地表现现实生活和斗争,在内容和题材上窄显的社会性。

②主张实地观察,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命运。

③反对明星制,聘用非职业演员。

④基本采用外景拍摄。

⑶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特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废墟中诞生,二战后,意大利政治动荡、社会危机尖锐,意大利的电影制作者倡导抛弃旧的习俗和惯例, 去除好莱坞式的类型模式,主张“把摄影机扛到街头去”还原生活的真实,展现真正给人们带来的创伤。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世界电影史重要的主成部分,其美学风格对后来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像。理解其美学特征不妨从下列几个角度展开,如历史性的批判审视、现实主义记录性、实景拍摄的摄影风格、长镜头的运用。这些风格极大程度地诠释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对于理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有极大帮助。

一、历史性的批判审视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大量表现了对二战时期法西斯的控诉、对历史的批判。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创造者主张从人民阵线角度出发创作故事,对历史的批判成为其创作的内核。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1945年诞生的作品《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影片以人民群众反抗运动为题材。讲述了意大利人民在法西斯德国占领时期,为了保卫国家以及坚持自己的信仰,与纳粹德军进行英勇斗争的故事以极写实的手法,生动地呈现意大利人在纳粹铁蹄下,英勇抗战的壮烈事迹,表现战争中真实的人性。

二、现实主义记录性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者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其电影题材大多源于新闻事件,忠实于真实事件与人物 。在影片叙事中采用写实的手法 ,尽量保持镜头语言的客观性,将银幕的表象与真实的现实合二为一,影片的文学故事性逐渐消失。比如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德桑蒂斯的《罗马十一时》,这两部电影都是选材自新闻报道。尤其是《罗马十一时》中,由于新闻记者的参与,让影片就像是一部新闻工作者的一次报道。意大利电影工作者的摄影机也如同新闻片摄影机的人性,随时配合摄影师的注意力,客观地,尽可能不侵蚀原有物质的全貌,将银幕的表象与真实的现实合二为一。

三、实景拍摄的摄影风格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主张“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这个时期的影片多采用自然光线,避免戏剧性的光效,从而使得电影画面尽可能的还原一个客观的真实世界。如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讲述了二战后的罗马,当时无数人失业,主人公安东也不例外,当赋闲达两年之久的安东终于找到了工作时,一个苛刻的条件出现在他面前,那就是,他必须有自行车才能工作。但可悲的是,就在他为了工作买了一辆新的自行车之后不久就失窃了。于是整部影片就是在反映社会底层人士的简单内心世界——找回丢失的自行车,充分反映出二战后的社会状况。这部影片在摄影风格上最大的特征就是全程采用了自然光效,并且大量场景都在外景拍摄,将真实的社会环境与人物的命运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四、长镜头的运用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为了更加真实的还原影像的纪实性,多采用固定长镜头进行拍摄,每个镜头都成为完整一段。影片严格遵守空间的统一性,使得影片更具有现实真实的透明性, 消解了电影艺术家的自我主观性。如在1948 年的经典之作《偷自行车的人》中,为了严格遵守空间的统一性,自始至终保持空间统一 ,全程运用纪实长镜头表现出社会低层人士的简单内心世界——找回丢失的自行车,充分反映出二战后的社会状况。体现了创作者忠实自然的客观性。

综上所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具有历史性的批判审视、现实主义记录性、实景拍摄的摄影风格、长镜头的运用等美学特征,它摆脱了传统电影的束缚与限制,成为一种进步的力量,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让世界上的创作者看到了电影更多的自由和可能性。

17新三刘敏

⑷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由谁提出,有什么流派

在二战后期的废墟上诞生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其实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其美学主张受到了苏联电影和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其实践可能又涉及到手提摄影机的出现,而对它产生最为直接影响的因素,却是莫索里尼时代粉饰太平的影片创作。作为对虚假现实的一种拨乱反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以一种近乎纪录性的真实,为意大利保留了一段真诚的影像档案。“事实上,影片中所表现出的战后特定的题材和内容,也几乎是全世界所共有的。然而,意大利电影艺术家们却是最直接、最迅速地在影片中反映出来。他们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发展了属于自己本民族的电影文化。”为意大利取得荣誉并将自己和作品永远的铭刻在电影殿堂之上的,有如下的名字:罗西里尼拍摄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维斯康蒂拍摄的《大地在波动》(1947年);德,西卡拍摄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年);以及德·桑蒂斯的《罗马十一时》(1951年)等等。
德,西卡拍摄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年)是根据一则真实的新闻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在新闻中,两父子在街头忙碌奔波24个小时,只为自己寻找失去的一辆自行车。而改变成的电影,保留了这一基本事实,却又在更大的范围内融合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现实,比如宗教在人们心中的寄托和现实中的无效,比如大街上都是为生计奔波的人群写生,又如新的社会秩序建立之前的混乱等等

⑸ 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何以成为新现实主义开山之作

正如二十世纪60年代的“现代情感三部曲”让安东尼奥尼声名鹊起一样,罗西里尼的“战争三部曲”也让其在二战后的意大利电影界名声大噪。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正是“战争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同时也被视为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在观看电影之前,首先应了解一个概念:不设防。

所谓 不设防城市就是战时没有军队防御和军事设施的城市 。

二战时的罗马就是这样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二战结束前夕,德军占领了罗马,并以保护古迹为名,宣布罗马为不设防城市: 即不允许意大利人在此城进行军备,以便德国任意控制。

而《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影片,讲述的正是 1943年至1944年之间,在意大利留下来的部分地下党员和普通民众一起,同占领了他们的国家并肆意妄为的德军英勇抗争的故事。

主角是一名地下反抗组织的领袖曼菲蒂,他的掩护身份是工程师,其他角色及事件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人物铺展开的。

在曼菲蒂被德军追捕期间,他的朋友弗朗西斯科和未婚妻皮娜为他提供了暂避之所及必要的帮助,另一位天主教神父唐·彼得罗则在曼菲蒂行动受限时作为曼菲蒂与其他游击队员的中间联系人。

最终,在与德军的对抗中,皮娜、曼菲蒂、神父都英勇的牺牲了。

这样的故事情节放在今天来看,可能会比较老套,尤其是我们看过很多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后,更觉得这部影片无趣且画质粗糙。

但就是这样一部影片,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新现实主义。

简单的概括就是: 新现实主义是现代主义思潮在反法西斯过程中逐渐孕育出来的产物。新现实主义电影主要指1945年~1951年崛起的意大利电影。

二十世纪30~40年代的意大利电影主要有两种类型:浪漫情节剧和喜剧片, 消遣娱乐是当时意大利电影的常态。 这与当时的意大利政府为了应对经济大萧条而大力扶持电影产业脱不了干系。

一位意大利作家在1930年抱怨道:“为什么这里没有诞生那种由伟大的法西斯革命所启发的电影?”

的确,消遣电影长期以来遮蔽了很多现实问题,尤其是在那个政局动荡的年代。

在政策的支持下自由发展的意大利电影,促使了一些年轻的、有思想的导演的加入,而这些受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影响的年青一代,开始主张回归传统的意大利地区的自然主义。

同时评论家们也号召导演们 用电影表现普通人实际生活环境中的困苦。 而这些富有使命感的评论家后来有很多都亲自拿起摄影机当起了导演。

于是,当1945年战争结束,意大利的春天到来,各行各业的人都渴望打破旧的方式时,作为一股 文化复兴和社会变革力量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崛起了 。

那位意大利作家所期盼的电影由此诞生。

1945年战争刚刚结束,《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便投入拍摄。事实上,剧本在战争期间已经开始构思了。

但是由于战争的影响,罗马这座历史与艺术之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曾经一度繁荣的意大利电影工业也受到了重挫,位于罗马郊区的电影城也遭到了破坏。

没有经济支撑,没有完善的设施,没有大型的摄影棚,罗西里尼在拍摄之初便遇到了重重困难,就连拍摄用的胶片都是在黑市上买到的。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逼迫下,导演们纷纷扛起摄像机走上了街头,用最真实的影像记录下战后意大利普通民众的悲惨生活。

实景拍摄,是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

所以,你能在《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影片中看到如纪录片风格一般的场景。

为了能更真实、客观的反映现实,也或许因为找不到更多专业的演员,这部影片除了几位主角以外,其他全部是非专业演员出演。

这些非专业演员,都是曾经饱受战争之苦的普通民众 ,他们与纳粹的对抗经历还如同昨日一般历历在目。

所以,你能在《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影片中看到最真实的表演,这是不用刻意表演就能展现出来的真实的表情。

并且你会发现,这部影片很少使用特写镜头,这是由于设施的不完善,使得拍出来的影像粗糙、有颗粒感,特写镜头会更加使影片显得不够精致。

所以导演尽量多的用了 中景和远景 ,这也正是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一个特点。

并且很多场景都是外景,部分内景则是罗西里尼在地下室搭建的摄影棚。

而恰恰是这种粗糙的、具有粒子感的影像,使得影片具有一种 新闻片的风格 。

随着1948年意大利之春的结束,国家经济形势出现好转,人民的生活也日趋稳定,人们对这种审视和批判现实意义的影片不再给更多的关注,又转而追捧娱乐性强的好莱坞风格的影片。

于是,新现实主义运动的势头也随之越来越弱。

这之后,新现实主义电影慢慢退化、演变出各种类型,安东尼奥尼便是在新现实主义运动后逐渐成长起来的艺术电影的代表。

《世界电影史》对《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中皮娜之死做过深度解析,以此来说明新现实主义对战争时期的批判性审视。

皮娜是主角曼菲蒂的朋友弗朗西斯科的未婚妻,她与曼菲蒂的交集仅仅是为他提供了躲避的地方。

如果说皮娜是本部影片的女主角,那么你有见过女主角在影片进行到一大半时突然牺牲的吗?如果说皮娜不是女主角,但是除了她,还有哪个女人的戏份及其存在的意义能够与之匹敌的?

更何况,扮演皮娜的演员还是为数不多的职业演员。

在其未婚夫弗朗西斯科为了掩护主角曼菲蒂逃离而被德军抓捕时,皮娜挣脱了德军的阻拦追了上去,她一个人奔跑在大街上,一边喊着未婚夫的名字,一边情绪激动的追赶汽车。于是,不幸发生了:皮娜中枪倒地。

这一幕应该是影片进行到此最让人动容的地方。

虽然影片一开始便营造出悬疑的气氛,但也不乏幽默的喜剧细节, 直到我们目睹了作为普通民众的皮娜因为战争而丢失了性命,我们才意识到这场可怕的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痛苦与灾难!

或许我们会觉得皮娜太傻,丈夫被捕,她追上去又有何意义?到最后还不是白白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在这里,皮娜已经不再是单单一个人了,她代表的是整个饱受战争摧残的普通民众,她的激烈的反抗正是被侵占的罗马的反抗。

罗西里尼的这种处理手法被后来的战争题材电影纷纷效仿。

而结尾的一个场景:以马尔切洛为代表的小孩们亲眼目睹了神父的英勇牺牲后,他们垂着头,默默的沿着街道返回罗马这座城市,这一场景被赋予了罗马的光明未来与希望。

新现实主义没有任何宣言或计划,它只是一种对更强烈的现实主义的诉求,以及对当代题材和工人阶级生活的强调。

罗西里尼曾说:“对我来说,新现实主义最重要的是从道德立场去看世界,然后才是美学。其开端是道德。”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上映后, 罗西里尼说:“当时情形即是如此”(this is the way things are!)

而这句话后来即成为新现实主义运动的座右铭!

⑹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主张、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主张:记录性可断定尽可能不侵蚀原有物质的全貌,在观众脑海中,将银幕现实的表象与真实的现实合二为一。实景拍摄,摄影机随人物在实际空间中运动,传统场面调度理论消失。更为电影化的真实空间形式得以表现,同时避免舞台观念的戏剧用光。

长镜头、景深镜头的运用每个镜头成为完整一段,体现创作者忠于自然的客观性,体现巴赞“摄影上严守空间的统一”观点。

代表人物及作品:

1.罗伯特·罗西里尼 :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德意志零年》 此三作被誉为"战争三部曲",标志着新现实主义进入全盛期,《意大利万岁》。

2.维斯坎迪:

《沉沦》、《大地在波动》、《受苦的人们》

3.德西卡:

《偷自行车的人》、《温别尔托·D》

4.德桑蒂斯:

《罗马十一时》

(6)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改编自新闻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指20世纪40年代在意大利开始的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意大利杰出的电影艺术家,从漫长的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下,从战后的碎砖瓦砾中站立起来,他们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和胶片来拍摄影片。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彻底的美学革命,是继先锋电影运动后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意大利现实主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成就,改变西方与美国电影力量对比,并向传统戏剧电影挑战,创造更为电影的艺术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⑺ 什么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指20世纪40年代在意大利开始的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对世界电影美学及电影拍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

意大利杰出的电影艺术家,从漫长的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下,从战后的碎砖瓦砾中站立起来,他们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和胶片来拍摄影片。他们就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电影艺术家们一样,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美学特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的形成受到了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不仅源自本土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其它国家艺术思潮的侵蚀。

首先,意大利自身的艺术传统不容忽视。从但丁、薄伽丘和文艺复兴三杰到巴洛克时期的卡拉瓦乔、卡诺瓦;再到十九世纪后期维尔加,以及接受了其思想的马斯卡尼、普契尼等歌剧家,现实主义在意大利拥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其次,三十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导演也对新现实主义的创作者们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德·西卡和罗西里尼都曾公开表达过对雷内·克莱尔的敬仰;维斯康蒂给让·雷诺阿的短片《乡间一日》(Partie de campagne, 1936)做过助理。

安东尼奥尼也曾在马塞尔·卡内《夜间来客》(Les Visiteurs Soir, 1942)的片场担任过职务;翁贝托·巴巴罗更是在评论中将维斯康蒂的《沉沦》同《雾码头》(Le Quai des Brumes, 1938)相提并论。

⑻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是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产物,它反映了进步的电影工作者致力于民主改革的要求。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历史,一般从1945年R.罗西里尼拍出《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算起,然而它的孕育期却早在战争时期便已开始,并且渊源还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意大利真实主义文学。

新现实主义追求的是生活真实,要求表现意大利人民饱经战争的痛苦和生活中的苦难,谴责社会中的不公。

(8)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改编自新闻扩展阅读;

新现实主义以平凡的题材表现形式美,以朴实的摄影手法,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新即物主义摄影又称"支配摄影"、"新现实主义摄影"。为本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该流派的艺术特点是在常见的事物中寻求"美"。

用近摄、特写等手法,把被摄对象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突出地表现对象的某一细部,精确如实地刻画它的表面结构,从而达到眩人耳目的视觉效果。它不考虑艺术的本质在于提示对象的本质,因而其美学思想是属于自然主义范畴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新现实主义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532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06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491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05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239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881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201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37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627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