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电影浪潮是枝裕和
‘壹’ 日本新浪潮的简介
日本新浪潮,也被称为“松竹新浪潮”。最早见于1960年6月5日号的《读卖周刊》,记者长部日出雄和大沼正为配合大岛渚的《青春残酷物语》首映式所做的专题报道《日本电影的“新浪潮”》。文中采用了当时正在法国风起云涌的“新浪潮运动”这一时髦词汇,将大岛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三人为代表的松竹新晋称作“松竹新浪潮”和“日本的新浪潮”,此名词因富有时代意义而立即被各大报章转载。
大岛渚、松本俊夫、吉田喜重、筱田正浩、寺山修司、铃木清顺、今村昌平、增村保造构成了日本新浪潮的主力阵容,因为这些年轻导演大多来自日本的同一家电影公司——松竹电影公司,于是“日本新浪潮”也被称为“松竹新浪潮”。
起始时间
狭义的日本新浪潮,以《爱与希望之街》公映为起点,以《日本的夜与雾》被松竹首脑停映,大岛渚等人退出松竹,自组“创造社”为终点,寿命只有短短3年(1959~1961年),几乎与轰轰烈烈的“安保斗争运动”共存亡。
广义的日本新浪潮,则历经20世纪60年代的炽热和70年代的严寒,苦撑到1983年,以寺山修司的死而结束。
‘贰’ 第1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的展映作品
2013年釜山电影节上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而作为韩国主场,电影节邀请的韩国影片也是颇具分量。将于2013年10月在韩国上映的《华颐:吞噬怪物的孩子》、《素媛》、《强哲》等影片,以及朴重勋、河正宇两位演员变身导演的处女作《顶级明星》和《云霄飞车》都会提前和电影节的观众见面。
“新浪潮奖”单元中,由崔振成导演执导,金时厚、金允慧主演的韩国新片《少女》和安善京导演的《复活节》一同入围。《少女》以江原道湖边山村为背景,有着融合神秘恐怖气氛和少年少女暧昧情愫的“血色浪漫”,然而随着爱情的深入,少年和少女慢慢却变成了加害者和被害者的关系。《少女》是崔振成自编自导的首部长篇电影。《复活节》的女主人公是一个40岁的女编剧,她作为素食主义者却养着一只食肉的猫,而且还有一个年仅17岁的小男友,这都让她的家人不可理解,家里冲突不断。
“韩国电影的今天”展映单元中,“全景单元”(panorama)此次共邀请了14部影片,分别是河正宇导演处女作《云霄飞车》、朴重勋导演处女作《顶级明星》、金基德编剧监制+李准首部主演处女作《演员就是演员》、洪尚秀导演的《海媛》和《我们善姬》、受邀参加第7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非竞赛的金基德导演新片《莫比乌斯》、柳承菀导演2013年上半年的票房大作《柏林》、《猪猡之王》导演延相昊的动画新作《伪造》,以及全奎焕导演的《My Boy》。而展映低预算或者独立制作电影的“vision单元” 中有10部影片入围,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李秀振执导的《韩公主》、金在汉执导的《Thuy》、《白日饮酒》导演卢勇石的新作《入侵者们》。
介绍名导新作的“大师单元”(GALA PRESENTATION)共邀请了7个国家的6部电影参展,其中包括韩国影片首次在全球多国同时上映并收获票房的奉俊昊导演新作《雪国列车》和金知云导演的《The X》两部韩国电影。
本届釜山国际电影节邀请了贾樟柯导演入围第6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新作《天注定》和曹保平执导的独立影片《狗13》,以及中法两国合拍、菲利普·穆伊尔(Philippe Muyl)导演的《夜莺》都受邀参加“亚洲电影之窗”单元,而釜山电影节的“老朋友”王兵又一次带着新作纪录片《疯爱》到访釜山。“OPEN CINEMA”单元则有非行导演的《全民目击》参加展映,值得一提的是男主角郭富城还会担任本届釜山影节开幕式的主持人。李炼导演的动画片《昆塔:盒子总动员》会参加广角镜单元动画片部门的展映。
香港电影方面,2013年新人导演和女性导演的活跃颇为令人瞩目,入选“亚洲电影之窗”单元展映的两部新片就是两位新人女导演的作品,一部是许雅舒自编自导的第二部长片《哭丧女》,另一部是刘韵文自编自导的处女作《过界》,该片也因陈坤、刘嘉玲、田原的加盟而颇受瞩目。
台湾电影方面,蔡明亮导演联合陈翠梅、陈子谦、许纹鸾、赵德胤几位导演共同指导的《原乡与离散》、张作骥导演的《暑假作业》、钟孟宏导演的《失魂》都有着不同的题材和风格,都会在“亚洲电影之窗”单元展映。特别是《失魂》主演王羽还会亲到釜山,出席按手印仪式和关于武侠动作世界的访谈活动,而他在1967年主演张彻导演的作品《独臂刀》也会特别展映。除此之外还有由台北市电影委员会与坎城影展导演双周共同发起,以“台北”为灵感,集结台湾的陈芯宜、赵德胤、沈可尚、张荣吉,与四位来自智利、法国、伊朗及南韩的共八位新锐导演,分组拍摄四部短片而组成的《台北工厂》。陈玉勋自编自导的喜剧片《总铺师》会在“OPEN CINEMA”单元和观众见面。
另外在短片方面,吕聿执导的《弟弟》(中国)、Alexander Lau执导的中美合拍短片《远方的灯光》(中国香港)和丁敏执导的《三个灯泡》(中国台湾)也受邀参加“广角镜单元”亚洲电影短片部门的展映。 大师新作受期待
2013年可以说日本电影产业复苏的一年,不少日本着名导演都交出了自己的新作。黑泽清、是枝裕和、园子温、青山真治、三池崇史、山下敦弘、熊切和嘉、李相日、萨布、宫崎骏、新海诚等等纷纷出击,令喜欢日本电影的影迷们Hold不住自己的小心脏。因此2013年的釜山国际电影节也不同往年,邀请了很多日本电影来参加展映。
黑泽清的《真实:完美的蛇颈龙之日》是一部结合惊悚和科幻的影片,男主人公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手段“Sensing”使自己和昏迷不醒的恋人意识连通,进入对方的头脑之中,以求唤醒对方。黑泽清也有望以这部影片开启自己电影世界的新纪元。
是枝裕和入围戛纳和多伦多电影节的影片《如父如子》,再次聚焦家族的故事,福山雅治首次挑战父亲角色,他突然得知6岁的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而是当年出生时被医院抱错了。他面临着非常痛苦的抉择,毕竟长达6年的父子情摆在那里,在巨大的纠结与矛盾面前,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家庭危机之中。福山雅治此次的演技变身获得好评,一雪之前总是被质疑演技的“男花瓶”之耻。是枝裕和一如既往得在作品中展现了平实、干净的风格,给观众心中留下延绵悠长的感动余韵。
青山真治的《相残》和园子温的《地狱为何恶劣》都关注人性的暴力本能,将带给观众想象之上的巨大冲击。《相残》以昭和时代末期的山口县下关市的夏天为背景,讲述了高中少年与存在家庭暴力的父亲之间上演一段父与子矛盾激化的可悲宿命,此前还入围了第66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而《地狱为何恶劣》则将真正黑帮之间血腥厮杀与电影的拍摄混到了一起,题材令人觉得非常有趣,还在第38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荣获“午夜疯狂单元”最佳观众奖。
山下敦弘和熊切和嘉这两位曾一起在大阪奋斗的导演,如今都已经在主流电影圈占有一席之地。两人这次也都有新作亮相釜山电影节,分别是全球首映的《不愿长大的玉子》和海外首映的《夏之终结》。日本人气女星前田敦子继《苦役列车》之后再度主演由导演山下敦弘执导的新片,在片中饰演一名毕业后整天在家吃了睡睡了吃、无心找工作的问题少女。《夏之终结》讲述了满岛光饰演的女主角知子,与已婚男作家慎吾(小林薰饰)以及与比她岁数小的男人(绫野刚饰)之间上演的一段三角不伦恋情。
日籍韩裔导演李相日执导、渡边谦领衔主演,翻拍自美国名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经典西部片的日版《不可饶恕》,也是“GALA PRESENTATION”单元的大热门。影片时间地点设定在1880年江户幕府崩溃后的日本北海道,渡边饰演一个前幕府士兵“釜田十兵卫”与妻子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因为一大笔丰厚的奖金而再次投身残酷的战争中,与原作中伊斯特伍德的角色威廉·曼尼相似。
因为身体健康原因而休息了一段时间的日本导演萨布(本名:田中博树)这次的新作《僵尸小姐》是一部非常低成本的电影。新片又回到了他出道初期的风格,追求叙事动感,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这也是萨布继2011年《白兔糖》之后的最新作品。影片采用全黑白影像,首款预告剪辑凌乱,看不出任何剧情端倪,但能感受到萨布依旧诡异的调调。
日本综艺界搞笑大腕兼导演、被誉为“北野武第二”的松本人志第4部导演作《R100》入围 “亚洲电影之窗单元”。此前,松本导演执导的前三部导演作《大日本人》、《符号》、《有鞘无刀的武士》都曾亮相过釜山影展,此番是松本的导演作品连续4届征战釜山。该片讲述了无法打开心结的主人公(大森南朋饰),进入了一家谜一样的俱乐部,在他眼前相继出现着一个又一个的神秘美女,一段从未体验的幻想娱乐大片即将上演。大地真央、寺岛忍、片桐入、富永爱、佐藤江梨子、渡边直美等豪华女星阵都将有精彩共演。
新人导演齐登场
2013年日本电影备受瞩目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出现了很多有才华的年轻导演,而一向关注新导演的釜山国际电影节当然也不会错过介绍他们给更多人的机会。
广告导演出身的台佳彦自编自导的《Present For You》是将真人表演和人偶动画结合起来的新鲜作品,主演小田切让也是韩国观众最为熟悉的日本演员之一,他曾和李娜英一同主演了金基德导演的《悲梦》,也和张东健主演过姜帝圭导演的战争片《登陆之日》。
原惠一导演的《最初的路》是为已故导演木下惠介诞辰100周年的纪念作品,改编自木下惠介导演年轻时的故事。而釜山电影节还会特别放映木下惠介导演1954年所拍的代表作《二十四只眼睛》。
2009年凭借出道作品《东京失乐园》就入围了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竞赛单元的白石和弥导演,此次又带着第二部长片《凶恶》重归故地。池田晓的处女作《Anatomy of a Paper Clip》、松村真吾的长片处女作《爱情路》、广原晓的第二部长片《 乡愁》,以及去年凭借《转校生》获得善才奖奖金的金井纯一导演的首部长片《Again》等,都会在釜山电影节期间展映。 2013年釜山电影节也和往年一样,邀请了不少东南亚国家的影片,而在2012年-2013年间,年轻导演活力旺盛的一一亮相,也让人耳目一新。虽然大多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并不是很熟悉,但也各具特色,值得在电影节期间一探究竟。毕竟除了在这种大型国际电影节,平时被中美日韩片连番轰炸不得喘息的中国观众,估计大多都很少关注此类影片。
在“亚洲电影之窗”单元中,菲律宾导演拉夫·达兹执导的《历史的局限》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因为凶杀案含冤入狱,而真正的兇手则逍遥法外。兇手是一位文人,对祖国接连不断发生的背叛事件和人心冷漠而感到心寒。身陷囹圄的男人在遇到一些奇怪神秘的事件后,感到牢狱生活似乎不再那么难以忍受。另一位菲律宾导演小阿多弗·亚历克斯(Adolfo ALIX, JR.)的执导的实验性电影《死亡行军》则把镜头对准1942年菲律宾的巴丹省,成千上万菲律宾及美国大兵被迫在骄阳下步行,面临疫情、饥饿的威胁及凶残的日本军队的虐待。布里兰特·曼多萨执导的社会批判主题纪录片《疯魔》(Sapi)和Jerrold Tarog执导的爱情片《If Only》也颇受瞩目。
编剧出身的泰国导演Nawapol Thamrongrattanarit执导的《玛丽很幸福》与Saranyoo Jirala自编自导《Together》作为泰国影片代表亮相“亚洲电影之窗”单元。2010年在APM(亚洲电影项目市场)中获得资助的影片,印度尼西亚导演莫莉·苏亚(Mouly SURYA)的《当他们谈论爱情时他们不会谈论什么》也交出了令人欣慰的成果。马来西亚导演Ida NERINA执导的《女人故事》和马来西亚导演陈翠梅(TAN Chui mui)参与执导的《原乡与离散》、在好莱坞也闯荡过的越南演员达斯汀·阮 (Dustin Nguyen)自导自演的《越南往事》也受邀参展。
在“新浪潮奖”单元中,菲律宾女导演(Hannah ESPIA)的导演处女作《过境》、泰国导演利·查泰米提(Lee CHATAMETIKOOL)《乌云压顶》、泰国导演Sopawan BOONNIMITRA和Peerachai KERDSINT联合执导的《地峡》、印度尼西亚导演(Dirmawan HATTA)导演处女作《如厕蓝调》也都惊艳亮相。除了《过境》是海外首映之外,其他三部都是全球首映。
在“广角镜单元”中,曾获得“2013年的亚洲电影人奖”的柬埔寨导演潘礼德(Rithy Panh)执导的《残缺影像》、菲律宾女导演Baby Ruth Villarama执导的《Jazz in Love》、新加坡女导演刘彬彬(Tan Pin Pin)的《To Singapore, with Love》、马来西亚《Past Present》、印度尼西亚《Jalanan Streetsid》等纪录片,以及越南犯罪片《有人走进森林》(Someone Is Going to Forest,29分钟),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合拍的《收获者》(The Harvester,13分),印度尼西亚《高尔夫女球童》(A Lady Caddy Who Never Saw a Hole in One,15分)、菲律宾《Prologue to the Great Desaparecido》(31分)、美国《Johnny Loves Dolores》(27分)等短片都会和韩国观众见面。最受人关注的则是《鬼影》导演班庄·比辛达拿刚(Banjong Pisanthanakun)执导、《爱在暹罗》马力欧莫瑞尔(Mario Maurer)主演的泰国鬼片《贵夫》,恐怖加搞笑,帅哥加美女,让观众又怕又笑。还有三位导演Kittithat Tangsirikit、Sittisiri Mongkolsir和Saranyoo Jiralak联合执导的恐怖片《最后的夏天》(Last Summer),也不失为一部期待之作。 印度电影和伊朗电影,可以说是南亚和西亚的代表。2013年受邀参加釜山国际电影节的也有不少影片。 “新浪潮奖”单元中,伊朗导演Mehdi PARIZAD执导的《昔日恋曲》和印度导演Girish Malik执导的《水》都是全球首映。
“亚洲电影之窗”单元中,因执导《一次别离》而大热的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带来新片《过往》,而女主角法国女星贝热尼丝·贝乔还在2013年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中获得了最佳女演员奖。伊朗导演贾法·帕纳西(Jafar Panahi)携手柬埔寨导演坎布兹亚·帕托维(Kambuzia Partovi)共同执导的《闭幕》,社会题材故事片《Trapped》、喜剧片《The Painting Pool》、剧情片《The Shallow Yellow Sky》和一镜到底的《Fish & Cat》,都会作为伊朗影片的代表上映。而印度影片则有Vikas Bahl执导的女性电影《Queen》、印度和法德合拍的《午餐和》、犯罪爱情片《David》、Laxman Utekar的导演处女作《信》(The Letter)、Anup Singh自编自导的《Qissa: The Ghost is a Lonely Traveller》、Prakash Jha自编自导的《The Protest》、桑托什·斯万(Santosh Sivan)导演的《Ceylon》。
“广角镜”单元中,最引人注目的印度纪录片是Mohsen Makhmalbaf执导的《他的微笑》,该片是记录釜山国际电影节名誉执行委员长金东虎的日常生活。另外还有1990年出生的年轻导演Behzad Azadi执导的《一天之间》和Omkar Achyut Barve执导的《清晨散步》(Morning Walk)两部短片,以及女导演Shilpa Ranade风格独特的动画片《The World of Goopi and Bagha》等参加展映。
‘叁’ 是枝裕和的电影艺术特色
随着九十年代日本电影复苏,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日本新电影运动”。在这期间,老一辈导演继续有佳作问,并且,一 批中青年导演崛起。
是枝裕和作为此时期的青年导演,崇尚“ 生活流”的叙事方式,因受到侯孝贤拍摄风格的影响,保持着一种理性的旁观者的姿态。在影片中追求生活化的叙事结构,善于运用纪实风格的镜头语言,大全景、远景和固定长镜头的运用形成了当时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纪实风格展现真实世界
是枝裕和在创作时追求创作对象的真实,赋予客观真实的物质现实,并且对现实生活加入观察和思考,擅长捕捉已经发生的事实。他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例如是枝裕和的代表作《步履不停》以家庭聚餐为背景,将大部分情节都在室内发生,横山家里是一个既有父 亲曾工作的诊所,又有平常生活的和式房间的传统老房,这座房子也见证了横山家的变迁。影片中,他对 人物性格与对白动作的设置都追求一种纪录片的观感,但这种设置反而具有一定的表演性,使观众可以远 距离地观看电影中的世界,并且保持着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 生活流的叙事展现平凡生活
是枝裕和擅长描摹平淡真挚的市井生活,影片的内容贴近民众生活。通过场景奠定抒情基调,呈现出不经雕饰的朴素自然之美。在叙事上,《步履不停》看似零碎、十分简单地呈现了二十四小时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实际扣人心弦,向 我们娓娓道来,达到了“ 平静之下,波澜四起”。影片刚开始的基调十分缓慢,随着每个人的心事与秘密 地揭露,人性也一点一点地暴露出来。一个典型的日式家庭故事,大家族与小家庭之间的博弈。
三、镜头固定表现生活完整性
是枝裕和多采用静态镜头为主的镜头处理放肆,淡化导演的痕迹,摆脱技法的束缚。在影片中每个镜头都能成为完整的一段,使其获得了现实真实的透明性,流露自然的情感。《如父如子》该部作品突出体现了是枝裕和的编导功力。导演在很多场戏里都把几位主角放 在同一个镜头里,让他们说不同的台词,做不同的动作,使用大量的固定镜头,用最直观的手段给观众展示他们的不同。
四、边缘人物传达人情冷暖
是枝裕和的影片人物主要以社会边缘人物为主,展现出充斥在故事主角生命里的虚空感、病态的心理、慌张和不安的感觉,从而传递现代社会里孤独与疏离的状态。例如《小偷家族》,影片主要讲述柴田家靠犯罪来维持家计,在一家之主柴田治捡回一个遍体鳞伤的小女孩后,这个家庭的秘密渐渐曝光的故事。影片表现出一家人流浪的状态,引发观众的多方位思考。
综上,可以从是枝裕和导演的几部经典影片中分析出他艺术风格,纪实的艺术风格、生活流的叙事、镜头的固定性以及对边缘人物的刻画,是其影片朴实而又具有人文关怀。是枝裕和的艺术成就对于日本电影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世界电影更加丰富和多元。
‘肆’ 《如父如子》影评
《如父如子》是一部来自日本的家庭电影,影片首播于2013年,剧情引人入胜,画面清新唯美,网友们对这部电影也是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01
抱错孩子是非常狗血俗套的剧情,国产伦理家庭剧常见,“多陪孩子玩的家长更受孩子欢迎”也是说烂了的道理,但是枝裕和就是有办法拍出不同的角度和深意,冲突首先体现在两个家庭巨大的经济落差以及良多仅凭经济条件做出同时抚养两个孩子的决定的冒失,但导演还解释了“不同的人是如何成长为不同样子的”,良多缺乏母爱,和父亲关系淡漠,所以会坚定独立自主和人定胜天,完全不能接受孩子不如自己努力的现实;五金店的父亲显然从小家庭美满,虽然不富裕,但他愿意花时间去陪伴,给孩子创造出自己当年的幸福时光。
良多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可以说都是恶人形象,自说自话,情商为零,对他人充满偏见,对孩子缺乏耐心与陪伴,导演在这里并没有选择一个仓促的皆大欢喜结局,比如陪琉晴玩闹一次就能重组幸福家庭,问题从来不是能轻易解决的,正如这样生硬的交接孩子的举措带给孩子的抛弃感和心理创伤也不是“小孩子嘛,哭一哭就忘了”就真的能平复的。良多最终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他终于知道了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而教会他这一切的,是两个孩子。
庆多第一次交接到五金店去,那边的爸爸问他“你知道蜘蛛侠是蜘蛛吗?”,而片尾父子和解、两家人一起进屋吃饭时,庆多问良多“你知道蜘蛛侠是蜘蛛吗?”。五金店爸爸问了一个良多从来不会问庆多的看似不务正业的问题,但父亲本来就该陪孩子梦想超级英雄,庆多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和五金店爸爸也相处不错。这个问题最后由庆多问出,因为除了超级英雄的幻想,它本就是一个关乎父子的问题,五金店爸爸让庆多知道了什么是健康快乐的家庭氛围,庆多则让良多知道了怎样做个好父亲。
02
改编自是枝裕和的原着小说。在东京建筑公司工作的野野宫良多和妻子绿,带着孩子庆多一起生活。虽然工作有压力,但野野宫算是富裕的一家人。
突然有一天,医院来电,告知野野宫,庆多是当初抱错的孩子,而报错的原因,竟然是当时一个生活很失败的护士,嫉妒野野宫家庭美满,故意破坏导致的。而自己的孩子琉晴现在在乡下杂货铺里生活,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野野宫一直认为庆多性格温吞,他认为庆多长大会越来越像杂货铺的老板那样,没有远大抱负。而琉晴会越来越像自己,有野心,不甘心输给别人。他选择了换回亲生孩子。在与琉晴的相处中,他开始明白,必须要给予孩子足够多的时间去陪伴,去相处,才能打破这种隔阂。野野宫开始用心去陪伴和努力。
有一天,他打开相机的时候,发现庆多为自己拍了很多张照片,父亲睡觉时候,工作时候,吃饭时候,全是野野宫的照片。庆多对他的爱的表达,是如此含蓄。最终,经年累月积淀下的父子深情,超越了血缘的羁绊。两家人选择和平相处,但不交换儿子。
是枝裕和的这个题材很有思考性。也通过这个电影,向观众展示了另外一种亲情状态的存在。而陪伴,在潜移默化中,是比血缘和金钱更加重要的东西。这部片子难得一见的温柔,虽然两个家庭中都在悲伤和纠结中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情,但是影片的节奏很温情。
03
《如父如子》是日本电影大师是枝裕和的作品,另有他撰写的同名小说,这里主要对电影进行评论。
是枝裕和是日本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擅长以细腻的手法拍摄平常生活中的味道和感悟。其电影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并捧红了数位男女演员,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在豆瓣评分都在8分以上,可以算得上大师出品,必是精品了。
《如父如子》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讲的是一位企业精英,有着温柔貌美的妻子,和一个乖巧可爱的儿子庆多,一家三口过得幸福美满,让人羡慕。然而突然有一天医院打来电话,说孩子不是他亲生的,当时出生的时候抱错了,医院给出的建议是,一般情况下双方家庭都会互换的,故事由此展开。
抱错孩子这种老梗不只是在国外影视,即便是国内影视剧当中也经常会出现,但往往剧情比较狗血,看了让人无力吐槽。然而是枝裕和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把这样一个看似狗血的故事拍的细腻感人又不显做作。
经过dna鉴定,男主在震惊和愤怒之后,终于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一起生活了6年的孩子,和自己没有一点儿血缘关系。
而在接受了这个事实之后,男主似乎恍然大悟,趴在方向盘上感慨道:果然如此吗?
男主作为企业的精英,工作中霸道强势,一丝不苟,什么都要求做到最好。而他的儿子却显得柔弱胆小,钢琴怎么练也谈不好。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没有继承自己的优良基因吧?那真的没什么可说的了啊。
通过医院建议,双方家长会面,在三番五次的谈判当中,双方最终还是决定互换孩子,不过为了不显突兀,先让两个孩子每周到对方家庭去“体验生活”。
在融入彼此家庭的过程当中,两个孩子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性格和喜好,比如爱吃的,爱玩的,都不一样。在陌生的环境当中,两个孩子当然不太适应,双方父母尤其是男主的妻子,实在不知如何和亲生儿子相处和沟通,似乎每一分钟都很尴尬和煎熬。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虽然又说改善,但两个孩子依旧想念原来的.父母。一天晚上,庆多忍不住思念,偷偷给原来的妈妈打了电话,而一旁男主的亲生儿子听见后,开始用画画和摔玩具来报复亲生母亲。
母亲越来越难以忍受,几乎在崩溃的边缘,终于,母亲带着亲生儿子,坐电车去了孩子原来的家庭。
之后男主也驱车赶来,想和原来的儿子庆多相见。然而庆多不愿意原谅男主,说爸爸已经不是爸爸了。男主对庆多道歉,说不应该随意地把庆多为他做的玫瑰花剪纸扔掉,不应该强迫他练钢琴,还有之前做过的许多错事都道歉。
最后结尾,男主和庆多在一段岔路口之后相会,男主拦住庆多,然后把他抱在怀里。
电影中这段处理的很好,一段岔路,分离交错,像父子两人的感情,像他们的人生。
电影最后,两个家庭仍旧互相来往聚会游玩,至于孩子是不是亲生的,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整个故事看起来很平淡,并没有太剧烈的冲突,但胜在细腻感人,像一杯清茶,让人如沐春风,很是舒服。导演显然不想拍一个多么激烈矛盾的故事,而是通过孩子,来表达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亲。
有几段对话很有意思。男主说没有陪亲生儿子放风筝,是因为公司的工作不能没有他,而对方家庭的父亲说:对孩子来说,父亲也是没人代替的工作呢。
而后来因为上司和下属从中作梗,导致男主被“发配边疆”,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闲职。在那里,男主看到了一个以前公司的高层精英,竟然每天围着一片花草树木做研究,并且过得怡然自得,没有丝毫抱怨和不满。
工作中,没有谁是不可或缺的,而对孩子来说,父亲却是唯一的,没有人能代替。他们才不管dna怎么说,他们只知道,谁对自己好,谁一直陪伴着自己,那才是自己想要的爸爸。
电影中直接表现了双发家长的选择,而委婉地通过孩子们的言行举止表达了这一想法。
那么作为子女,如果能够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希望有一个帅气有钱但不能陪你的爸爸,还是想要一个长相普通工作一般却能哄你经常和你一起玩的爸爸?
最后,之所以给电影打四星,是因为和前作相比,是枝裕和本应拍的更好,有机会再对他的电影和小说进行评论。
04
据说是枝裕和这部作品当年在戛纳获奖的重要原因是获得评审团主席斯皮尔伯格的青睐,后者还决定买下剧本版权,拿回好莱坞进行改编创作。然而在我看来,这个故事并没有让人惊喜的新鲜感,反而充满着狗血肥皂剧的嫌疑。是枝裕和最成功之处在于用云淡风轻的作者风格尽可能抑制住所有的戏剧化冲突,颠覆观众对想象中常规情节发展的期待。
养育之恩与血缘关系如何取舍并没有令我有太多感触,反而是影片透露出两个不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的差异,令孩子在成长中形成的个性特征,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表面看上去像是在讲两个家庭对待这个突如其来的事件所做出的应对,其实,叙事重点却放在男主角如何真正成为父亲这个关键点上。他得知自己小孩非亲生后,想花钱收养两个小孩,之后与亲生儿子相处不甚如意,到最后终于领悟出:即便没有血缘关系也可以通过长时间的陪伴而产生亲情。
这个影片的核心演绎得滴水不漏,全凭借标签式的生活流描绘慢慢酝酿,不过还是有几个刻意的细节(男主角把补偿金归还女护士,以及后面在相机里发现养子偷拍的照片)跟整个从容不迫的叙事口吻有所相悖,仿佛担心观众看不懂而故意制造出这种画蛇添足的情节。尽管如此,这部作品还是能保持导演一向的水准,尤其是指导小演员的表演很有一套,这也是导演赚取观众眼泪的杀手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