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q电影最新
‘壹’ 《晴雅集》 如芒刺背 如坐针毡 如鲠在喉
前几天赶着平安夜去看了晚场《晴雅集》,首先声明本人没怎么玩过阴阳师也没看过梦枕貘原着,完全是从第一次直面此IP的普通观影观众角度出发,写点真实感受。
而看完最大感受是:郭导你难道不需要在这部电影分级标注上大大的gay porn吗?
说gay porn可能夸张了点,但是钙片本质一览无余。从晴明博雅初次相遇刀光相见(俨然是调戏与被调戏那种最cheesy的感情线开端),到晴明被陷害博雅挺身而出为他澄清,到博雅型盯清为晴明跟男式神喝花酒而吃飞醋,再到晴明为公主疗伤倒地 博雅惊慌到花容失色,以及最后的高潮戏份——“让我来做你的式神”!!
啧啧啧,多么感天动地的兄弟爱。这时候有粉丝可能要跳出来解释了:本来就是双男主戏份,有点边缘性浪漫色彩无可厚非,从预告片中这些完全是可以预见到的,你不想看bromance选这片干嘛呢!
好的,首先我本人非常尊重LGBTQ群体,也对兄弟爱没任何意见,但是两个小时电影全程强行搞基好像也不太合适吧?
一部电影的核心构成是剧本,通过剧本创造镜头,用镜头语言去讲述故事,需要导演和摄影相辅相成,最后通过剪辑把控叙事节奏,这样才能在短短两小时里到位的讲一篇故事,在导演摄影编剧都不到位的情况下,拍出来的成片本来就不行,请来再高端的剪辑也是白费力气,剪辑没法像美术团队那样把功力摆到台上来炫技,这就是巧妇难为腐米之炊,剪辑配合导演徐克能剪出《智取威虎山》,配合导演郭敬明也就只有《晴雅集》了。
不要觉得,一部电影的价值是“华丽的外表”,钱能砸出好衣服和好道具好背景,但是它砸不出好电影,《心迷宫》的导演编剧剪辑就是同一个人,摄影也是第一次上阵,人家就是穷剧组穷衣衫穷背景,拍出了豆瓣前250,《晴雅集》的镜头全部花在拍“帅”“美”“酷”,你想通过镜头看看导演功底就知道郭敬明还是那个郭敬明,剧本还是小时代,镜头还是爵迹,电影里空无一物。《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它长得“不好看”吗?它故事讲得怎么样?你们看下去了吗?
不要觉得,大家不去看,或者点差评,对郭敬明花钱买来的精良美术团队有什么损失。
四年前的《摆渡人》也是烂片,不耽误人家美术拿金马奖。
三年前的《封神传奇》豆瓣2.9,金像奖最佳美术。
想看“皮”的人,去看吧,画面的确很好,养眼,毕竟特效再烂估计你们也感觉不到。
想看“心”的人,算了吧,金钱来之不易,时间更加可贵,不要浪费。
最后一段送给演员粉丝——
至于打算二、三刷去冲高电影票房为哥哥姐姐作成绩的演员粉,我理解你们为偶像努力,但是你们的努力其实是微薄的,鹿晗粉丝那么多,撑起了《上海堡垒》吗?
这部片有很多赚钱的点,卖腐,ip,哄观众的“美人皮”,最后的票房结果是和影片本身卜前的卖点挂钩,绝对不是以为当了“水军”就能撑起一天片的你们,《上海堡垒》烂是绝大部分客观观众评的,《冷血狂宴》烂也是绝大部分客则李观观众评的,演员粉丝努力的维护烂片口碑,最后得到好处的是导演,败坏的都是演员的路人缘。
何况这位导演值不值得维护,大家心里都应该有数。
至于一部影片烂,会不会影响到演员本身?
客观的观众不会也不该因为一部作品去评价演员,因为作品都没有“心”,你让演员怎么撑起这张“皮”?同样是影帝,四大天王演的烂片还少吗?演了烂片又翻身的演员还少吗?实力摆在那里,机会它永远都在。
在画面美感,配乐烘托,演员演技加持的条件下,为何一部电影依旧可以油腻之极,带着“我就是肉好看”的排面招摇过市?我们不仅反思,电影本身到底意味着什么?讲好一个故事,塑造一个人物,拥有完整的逻辑,以及表达正确的情感。如果依旧很难理解,可以去看看海贼王,如果还是接受不了决定太高深了的话,就去看看猫和老鼠吧。
电影的边际在被模糊化,或许是一个人们习以为常甚至不以为意的事情。我们一边开心的接受一些奇奇怪怪的产品作为电影进入我们的生活,但我们或许真的很难接受马保国老师的《我在英国教武术》作为一本书走入我们的世界。在此,我为马老师打抱不平。毕竟有些人被定义为热点圈钱骗子被央妈封杀,而有些人做了同样的事,他的电影却依旧如火如荼。
收藏 举报 投诉
‘贰’ 娜塔莉波特曼分享《雷神4》经历,该片有什么看点
相信对于漫威迷来说,对于《雷神4》一定是十分的喜爱,因为在《雷神4》这部电影中,前任蝙蝠侠出演《雷神4》,并且他在电影中扮演一个反派角色。所以小编认为这部影片有以下的几个看点。
三、隐藏反派牛头人出现,可能由贝尔饰演.在漫威系列的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反派角色,是传说中的一个怪物半神之躯的牛头人。在漫宴橡闹画中小编可以看出来他是担任罗克森石油公司的CEO,并且他与钢铁侠和雷神有很多的纠葛。而他们之间的纠纷以及他真正的身份,这也是一个看点。
‘叁’ 印度首部沉默的同志片,没有对白可是我们爱得深沉!
《Sisak》海报
在孟买的一列火车上,两位男子“A”和“Z”互相吸引,渐渐靠近,小心翼翼地彼此试探,心中交织着爱的渴望和无法言喻的害怕……
这是印度短片 《Sisak》 讲述的故事,与众不同的是,整部影片 一句对白都没有 ,是印度第一部“ 沉默的LGBTQ爱情片 ”。
先行预告片已释出。
《Sisak》编导安萨里(Faraz Arif Ansari)原本想拍一部 讽刺印度社会恐同问题 的电影,但是剧本完成后,几乎所有制片商都不敢投资拍摄。安萨里说:“他们喜欢剧本,对拍摄计划充满兴趣。可是, 他们没有勇气拍一部同性恋题材的讽刺作品 。”
导演和编剧安萨里
在印度的一些大城市, 性少数群体正在走向公开化 ,一些同志名人也开始出柜,包括土邦王室的王子戈希尔(Manvendra Singh Gohil)和宝莱坞最成功的电影人之一乔哈(Karan Johar)。然而,前英国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反同法律,依然让印度同志感到恐惧。
正因如此,安萨里深知恐同话题对制片商来说太敏感,所以他决定 换一种温和的方式处理 这个题材,比如借用爱的语言。于是,他花了很多时间在孟买的火车上寻找灵感和素材,《Sisak》的构思在他的脑海里逐渐成型。
《Sisak》剧照
安萨里说:“孟买的火车系统大多处于繁华地段, 在喧嚣和快节奏的车厢里,浪漫的爱情安静、缓慢碧宏地发展 ,这样的对比令我陶醉。”他表示,影片的沉默氛围是印度毕昌LGBTQ社群的写照,“ 沉默是最刺耳的声音,是我们没有充分运用的力量,而且反映了这个社群渴望被听见的状态 ”。
新剧本写好后,安萨里很快就找到了愿意投拍的制片商。 目前《Sisak》已经完成制作 。不久之后,安萨里将带着这部短片,参加手慧扒各大电影节的展映活动。
‘肆’ 月光男孩结局什么意思
问题一:如何评价电影《月光男孩》 皎洁的月光下你看到了谁的身影
文/梦里诗书
《月光男孩》是一部黑人电影却无关于肤色,是一部同性电影却非着点于性向,这是一个以青春清新为基色,侵染出关乎爱与成长的故事,于此中在那细腻克制的节奏所酝酿的情愫,对何为自我的认知理解,成为了电影恰若月光般的皎洁之处。
其实最初看到这部电影时,一度错以这不过是一部以黑人与同性的组合拳来做好莱坞正确价值,并以此申奥的煌煌之作,但当我真正看完《月光男孩》,却发现自己实是谬之千里,电影的方向近乎没有去指向种族主义的藩篱,更没有去刻意呈现一个同性者的是非曲折,不管是黑人还是同性,都只是行云流水的服务于了这个关乎成长的故事,导演只是凭靠着一份最为简单不过源于生活的质朴,诠释了一个该如何去发现自我,面对自我的人生之路,让每一个愿意去沉浸在这部电影中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就故事来说,《月光男孩》是一个有着很多本可以去营造情感张力之处的作品,但电影却用一种克制含蓄的情绪将其一一抚平了下来,而以少年、青年、中年为男主奇伦三个阶段的展开,更无时不刻的在营造一种隐忍的情绪,迹行少年时是面对校园欺凌的隐忍,青年时是面对毒瘾的母亲和自已性取向的隐忍,到成年时与旧爱的再度相识时面对爱的隐忍,直到最后奇伦终敢于做一个最为真实的自己,完成了自我真正意义上的成长,电影的情感也才在这最后一刻得以了迸发式的升华。
虽然《月光男孩》展现着与风景如画的迈阿密全然不符的黑暗,无处不在的毒品,冷漠的人际关系,从少年到青年备受欺凌的暴力,但这部电影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其实并不是唤醒观众对男主奇伦的的怜悯,亦并非是强调扒核什么弱肉强食的暗黑法则,正如电影的片名,导演所寄望让观众走进的是这个在伊始沉默不语,羞涩的男孩世界,是这个在结局处在月光下有着蓝皮肤孩子的心灵,是他在人生三个不同的成长阶段中面对的迷茫困惑,正是这些成为了电影步步为营,诱人共鸣的所在。
电影结局处,勇敢面对自我的奇伦有情人终成眷属,镜头回望定焦于了少年时独自站在撒满月光下面向大海的他,一个回头,在少年奇的伦眼中,《月光男孩》却让我看到了自己。
问题二:月光男什么意思 说隐晦一点就是收支平衡的男生,直接点就是每月发工资之前,身上的卡里的钱正好花完的男生
问题三:月光男孩让我懂得什么 月光男孩读后感
天上的月亮看到了池塘里月亮,那么的像她,就说:“孩子,下去把她带上来。”她的孩子‘月光’顺手提了一个采星星的篮子,听话地从天上下来。
他踢飞了一颗流星,累了,躺在云朵上,湿透了衣裳。
他碰到飞机、遇到了大雁,像风筝一样的一会飘向东一会儿飘向西。
一路上他遇到蝙蝠、小鸟、带伞的蒲公英……
他吻了一下空中的气球,碰一下孩子们踢到很高的足球。
在苹果树上,他吃了一个苹果,在屋顶上,烟熏得像小黑人。
他朝着街上冲了过去,看到西瓜、大肚皮、圆脸蛋、鸡鸭蛋……像妈妈的形状。
经过码头,跳进了港湾,鱼儿围了过来,他找不到要找的月亮。
在水底,发现了一面圆圆的镜子,照了一下说:春州掘“找到了,池塘里的月亮。”
他把他带给了月亮妈妈,妈妈照了一下说:“孩子,你真聪明,他跟我们一模一样。”
《月光男孩》是诗又是画,在画中可找到诗,在诗中又可以想出画,读《月光男孩》会让你产生无数的想象。
月亮妈妈叫《月光男孩》拿‘池塘月亮’故事,让我想起了有次奶奶叫我到超市里买胡萝卜,我在街上东看看,西玩玩,吃棒糖,喝饮料,到时候错买了白萝卜情景。不过《月光男孩》男孩比我聪明,比猴子捞月亮中的猴子更聪明,他没有去到池塘里找月亮,而是在水底找到了镜子。
我做梦也想,有一天像《月光男孩》一样在空中飞翔,摸摸星星,碰碰云团啊!
镜子真是伟大的发明,连月亮妈妈和孩子也那么喜欢!在生活中镜子提醒我们脸上的污点,在思想上镜子反映出我们的缺点!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需要对称和-谐。
就是你跟镜子聊天,也会感觉到看法的一致。
问题四:月光男孩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月光男孩》是一部黑人电影却无关于肤色,是一部同性电影却非着点于性向,这是一个以青春清新为基色,侵染出关乎爱与成长的故事,于此中在那细腻克制的节奏所酝酿的情愫,对何为自我的认知理解,成为了电影恰若月光般的皎洁之处。其实最初看到这部电影时,一度错以这不过是一部以黑人与同性的组合拳来做好莱坞正确价值,并以此申奥的煌煌之作,但当我真正看完《月光男孩》,却发现自己实是谬之千里,电影的方向近乎没有去指向种族主义的藩篱,更没有去刻意呈现一个同性者的是非曲折,不管是黑人还是同性,都只是行云流水的服务于了这个关乎成长的故事,导演只是凭靠着一份最为简单不过源于生活的质朴,诠释了一个该如何去发现自我,面对自我的人生之路,让每一个愿意去沉浸在这部电影中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就故事来说,《月光男孩》是一个有着很多本可以去营造情感张力之处的作品,但电影却用一种克制含蓄的情绪将其一一抚平了下来,而以少年、青年、中年为男主奇伦三个阶段的,更无时不刻的在营造一种隐忍的情绪,少年时是面对校园欺凌的隐忍,青年时是面对毒瘾的母亲和自已性取向的隐忍,到成年时与旧爱的再度相识时面对爱的隐忍,直到最后奇伦终敢于做一个最为真实的自己,完成了自我真正意义上的成长,电影的情感也才在这最后一刻得以了迸发式的升华。虽然《月光男孩》展现着与风景如画的迈阿密全然不符的黑暗,无处不在的毒品,冷漠的人际关系,从少年到青年备受欺凌的暴力,但这部电影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其实并不是唤醒观众对男主奇伦的的怜悯,亦并非是强调什么弱肉强食的暗黑法则,正如电影的片名,导演所寄望让观众走进的是这个在伊始沉默不语,羞涩的男孩世界,是这个在结局处在月光下有着蓝皮肤孩子的心灵,是他在人生三个不同的成长阶段中面对的迷茫困惑,正是这些成为了电影步步为营,诱人共鸣的所在。电影结局处,勇敢面对自我的奇伦有情人终成眷属,镜头回望定焦于了少年时独自站在撒满月光下面向大海的他,一个回头,在少年奇的伦眼中,《月光男孩》却让我看到了自己。
问题五:月光男孩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月光男孩》是2009年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图书。是一本从下往上翻的书,上下两个画面加起来,就变成了一个长长的竖画面了。图书的内容是:月光男孩落啊落啊,从天上落了下来,先是穿云而过,然后是飞机、一大群候鸟、风筝、气球、站在梯子上采苹果的小女孩、打扫烟囱的黑脸男人、红砖房、街道,最后“扑通”一声落到了水里……整个故事就是一个下落的过程。
问题六:月光男孩的全部内容 pan./disk/home#list/path=%2F&vmode=list
问题七:《月光男孩》 政治正确是什么意思 对政治的解释有很多,中国古代的也有,西方的也有,我比较喜欢汉娜 阿伦特的观点。她把关于政治的观点分为三类:真、善、美。
所谓真的观点,就是说政治实际上是利益之争。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的韩非、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以及今天在中国居于主流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这个观点认为,政治不过是利益关系的反映,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人们之间存在严重的竞争关系,因而政治斗争是异常残酷的,是你死我活的。
所谓善的观点,就是说政治的目的不是为了分配利益,而是为了引导人们过一种幸福的生活,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古希腊的柏拉图以及后来的乌托邦主义者。这个观点认为,政治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形式,少数精英分子认识到人类的真正福祉所在,应该引导人们追求一种高尚的、和谐的、有秩序的生活。而所谓善就是和谐,也就是各得其位,每个人都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所谓美的观点,就是说政治解决不了问题,其作用在于为认为展示智慧和力量提供了一个舞台。这一观点的代表任务主要是一些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这个观点认为,政治没有所谓的真和善的问题,这些都是政治家用来迷惑民众的把戏,而政治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中国的士大夫传统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始终认为精英分子应该承担起“治国”与“化民”的双重责任,但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中,人们不再相信精英的道德境界,对政治开始有一种疏离的倾向,关于政治的真和善的观点也渐渐失去了意义。对于个体来讲,如果暂且将道德义务放置一边,那么政治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景,可以观察人类最优秀的分子在其中的表现,从而感受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英国有一个保守主义的政治学者叫柏克的,曾经说过,生活中充满了智慧,我们要学会尊重其他人对问题饿判断。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政治不可能是一个枯燥的东西。在众多娱乐节目吸引人们眼球的今天,人们似乎都忘记了墨索里尼的对手曾经称他是最好的演员,政治界由于其特殊性吸引了人类精英中的顶尖人才,这些人能把其他几乎与他一样聪明的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当然也不缺乏跳动普通大众神经的天分。那么政治学为什么不昌盛呢?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商业化的今天,政治学没有机会成为显学,因而也就无法吸引最优秀的学者进入这个领域,在一些二流学者充斥的研究圈子中,当然无法解读那些一流的政治智慧。
问题八:月光男孩为什么能得到奥斯卡最佳电影 第89届奥斯卡奖已尘埃落定,最大的惊喜自然是最后颁发的最佳影片。即便没有张冠李戴的乌龙,《月光男孩》战胜《爱乐之城》也足够令人意外。
曾几何时,独立精神奖被视作奥斯卡的反向指标、抵挡主流欣赏趣味与各种场外操作的“清流”。然而,近年来,随着奥斯卡越来越偏爱独立电影,独立精神奖的结果往往与奥斯卡奖高度重合,去年的《聚焦》就先后拿下两个奖的最佳影片。今年的《月光男孩》再度重演去年的剧本,从中不难看出奥斯卡评委口味的变化趋势。
此外,政治正确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奥斯卡太白”的话题虽然说了好多年,但去年尤甚。导火线是获得表演类奖项提名的20个候选人清一色是白人演员,斯派克・李、威尔・史密斯、迈克尔・摩尔等影人纷纷站出来表达 *** ,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技术学院因为其成员(奥斯卡奖投票人)中白人占89%而成为众矢之的。
于是,今年的奥斯卡奖有了重大改变。
当然,既然要拨乱反正,索性一步到位,相信在《月光男孩》拿下最佳影片之后,奥斯卡可以彻底洗刷“种族歧视”的骂名,或许还能额外获得关爱LGBTQ人群的美名。
不论出于何种原因,《月光男孩》的爆冷至少说明了奥斯卡还是保有悬念的,如此也能在将来吸引更多的关注。根据《好莱坞记者》一周前所做的调查问卷,接受访问的800名美国普通民众中,60%的人连一部获得提名的奥斯卡最佳影片都说不上来;其中又以《赴汤蹈火》为最,95%的人压根就不知道它拿到了最佳影片的提名。美国人民对于奥斯卡的兴趣也正与日俱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