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电影 » 叙事空间与电影主题的关系

叙事空间与电影主题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23-04-16 13:04:22

① 电影的叙事手法都有什么怎样描述电影的叙事结构

叙事手法有:影像、声音符号化。影像,声音符号化,叙事学至此开始用于电影作品的实际分析上,变成研究电影文本的科学方法。

可以通过三个层面描述叙事结构:

1.第一个层面:

叙事结构的组织关系和表达方式,可称为本文结构或总体结构,它与蒙太奇结构含义相当,是影片的总体架构方式。

2.第二个层面:

叙事结构是电影整体系统的组织关系,如类型片结构模式,它在总体结构之上。

3.第三个层面:

在总体结构之下,即影片内部各元素的组合关系,如情节、画面、剪辑组合关系。电影叙事结构参与元素更多,因而更复杂,需有精细的情节设计和精巧的结构布局才能讲好故事。

(1)叙事空间与电影主题的关系扩展阅读

传统叙事作品中情节结构占主体地位,最典型的是戏剧冲突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结构主义建立了“中心化结构”,而结构主义坚决反对中心化,认为中心“不是一个固定的点,而是一种功能。

一种使无数符号替换物的活动成为可能的无定点”,他们从“作品”走向“本文”。巴特认为“本文无所谓构造,本文中的一切都一次次得到意指和多次运用,本文没有一个极尽的整体,也没有终极结构。

② 如何进行影片分析——主题 结构 人物 场景 景别 空间 机位 光线 影调 对话

更是我们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后,力图总结分析出来东西。 主题是电影中内容的核心与内涵; 是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电影作品中的内容与主题,渗透和体现创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电影的主题是电影的动作和人物的内涵,是电影的情节和事件的外延。主题是编剧、导演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的暗示,艺术作品的主题转化为形象时,是导演思想欲望的情绪宣泄。 现代电影的故事和主题,往往是一句话可以讲清楚,一万句也讲不清楚。 现代电影的主题是深化的,是观众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 电影的主题并不是我们在看完电影以后所总结、归纳出来的心得体会、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而是电影创作者的目标追求和灵魂净化。 电影艺术的主题往往不是简单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义的。需要我们整体的把握。 通常人们理解的影片主题应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层次: 1.影片的内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图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点我们从影片的叙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号,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体现在充满 视觉造型特点的银幕效果上。 2.通过对电影的主题、立意及影片的整体视听形象表达理解,我们感悟到了什么。主题虽然是影片所表达的创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态度、情感和审美观念,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色彩和风格样式,但不会是纯主观化的东西,一定是一种个人生活的感悟。 对于电影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我们要全面的理解,切记不能片面化和简单化。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扬一种极有意义的思想,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 涵,照耀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而提高和净化人们的精神境界。 在我们分析、讨论影片主题的时候,往往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题,领会导演的创作意图,应该查阅影片相关的文字资料,必须做如下十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这部影片是改编自哪一部文学作品(名着)?原着作品中作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2)这部影片的导演曾经导演过什么作品?他(她)一贯的创作风格是什么?在这一部作品中,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风格、样式来完成影片叙事及主题表达? 3)这部影片属于哪一类型的风格样式?同一类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区别? 4)描述一下,在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节、场景、细节对影片主题的表达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确、生动、完整地表达出这种心理的和艺术的感觉?影片中哪一些东西令你激动的回味? 5)关于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众传媒的相关报道你知道多少? 6)从你个人的专业、性别、年龄、文化、修养、价值观、道德观出发,你是怎样认识这部电影的?或者你认为这部影片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 7)在一个什么样的层面上,我们认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东西,理解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出发点? 8)我们在视觉生理上和审美心理上多大程度对影片产生认同和共鸣? 9)影片中你认为最优秀的,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影片中的风格样式、叙事结构、造型风格、手段方法、影像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让你最感兴趣的东西? 10)对于这部影片除了大多数公众的意见以外,你有什么不不的意见和看法?你认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这十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影片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们观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们所感受。感悟到的东西。要反复地、深入地分析这种理解和感受,解释出对主题的认识、感受、理解的原因。 主题不搞清楚,分析就无法透彻。 关于影片主题的分析就形式而言,文章阅读、段落拉片。同学间讨论和分析写作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 二 结 构 影片分析中对影片结构的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们的影片分析中,大部分同学经常会忽略分析影片结构,甚至,根本不去关注。其实,电影的结构是电影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结构是影片的组织排列的方式和叙事组合的构造。 影片的结构,框架,就是电影的风格。 导演根据影片的主题、内容、人物塑造的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将各诸要素合理、有机、完整地组成一个视听整体,达到艺术上的统一。 影片的结构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统工程,我们认定的电影的结构分析应该包括: 二.剧作结构分析: 剧作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设置,情节的组织进行系统的分析。 从电影的创作规律研究表明:戏剧性结构的电影无非是无数件有因果关系、有内在联系的事件,有机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最终构成一种结局。 纵观世界各国故事片电影的样式,电影的叙事结构、电影 的剧作结构及故事的结局基本是四种存在模式: A、情理之中,预料之中; B、情理之外,预料之中; C、情理之中,预料之外; D、情理之外,预料之外。 但无论哪样的一种结局,都会充满了因果关系偶然关系必然关系和戏剧关系的味道,都会有一种人为主观的因素。 非戏剧性结构的电影,在表面构成上,会更为随意,更为自然和偶然的,许许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机地,有意地排列在上起,往往在影片的最后形成上,无非是形成两种模式n个体无意识形成集体的有意识。2)整体有意识形成风格的有意识。 现代电影的剧作结构,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变异性,重点表现在剧作的合情与合理的处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从大多数的影片的构成上分析,合情比 合理更为重要。 2.情节结构分析: 情节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体分析。 传统的电影情节,往往是顺序型的,线型的排列关系,现代电影的情节则更为复杂,更为混淆。但电影的情节和细节是影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的叙事情节,在总体上构成影片的框架;电影的细节与元素构成影片的内容;电影情节的推动,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着重依赖于人物的动作和细节的设置。 电影情节的编排,往往是依据于人物的心理线索和发展。以往的戏剧式电影叙事,对于精巧的外部情节的设计和设置是十分依赖的。 现代电影中,对于叙事中的细节越来越重视,用细节的动作和细节的场面积累来推动情节。这种电影的特点是:重视细节的强调,重视细节的重复,形成影片内在的结构,注重细 节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对人物的塑造和对情节的帮助。 总体来讲,影片的结构是导演风格和主题思想表达的最重要的手段。经分析发现,电影的叙事结构、剧作结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影片最终结构的选择与确定,一定是有 利于影片的主题,有利于人物的塑造,有利于风格的体现,有利于叙事的多样化。 --------------------------------------------------------- 三 人 物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过来讲,人物的塑造,是电影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对文学的理解是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同其它的艺术形式相比较,电影的创作也是紧紧地围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开的。 可以这样认为: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对于电影的基本要求,我们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场景中,事件中,动作中,对话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体的演员),而是鲜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电影中的常规情况是,观众对于电影中的人物(其实是对演员)感兴趣,对于电影中的故事感兴趣,对于电影的主题感兴趣,才会全方位的对电影给予关注。 我们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中、戏剧结构中的符号和虚构的人,是由演员(职业的、非职业的)扮演的银幕形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人物演员,演员角色,这两者交替的认同。 我们在分析电影时,对人物的分析应该把握住如下问题: 1.分析N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 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十演员自身形象的综合感觉。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的时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我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无法超越的是,我们很难将某一个演员的形象,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离出来,往往是三种思维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员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现方式: 电影中的人物表现,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也不在于其出现场影的多少,对白台词的多少,镜头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具体表演、表现的方式。大体有如下四种方式: 1)人物外形表现: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 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装的处理。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 2)人物景别表现: 某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有时更多的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着得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现的描写,即使是某一个人物用 多种景别处理画面,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年轻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近景、特写和全景、远景的交替应用,母亲年老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全景的镜头来完成,影片的总体风格基本是这样一种规律的处理。 3)人物形体表现: 电影叙事和场景中人物的形体方式处理,大多数是经过导演和演员精心设计的。因为,人物的形体处理的方式和状态,不光是为了叙事,为了场景,更多的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 造,甚至是为推动影片的情节。 例如: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彩色回忆时空段落中,年轻的母亲,人物的形体永远是处在运动之中,处在站立和跑动之中;而黑白现实时空段落中,年老的母亲,则恰恰是相反的处理,大部分形体表现处理成为静止的形态和坐姿状态。 4)人物位置表现: 影片摄影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无论是在影片风格,画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具体画面处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中处理;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 居边处理;有的人物位置干脆是不规则的卡头卡脚处理。 例如:影片《黄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中处理。影片《一个和八个》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边处理。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使得影片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种鲜明的造型效果。其实,这都是一种影片叙事、手段、风格的外延。 从影片的宏观上分析人物的表现方式,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一定是导演十分重视的技巧与元素。通过这种细致和量化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影片的风格、画面、效果、技 巧、结构和导演方法。 3.分析N物动作的表现技巧: 影片中决定人物动作的重要因素是环境、事件和规定要求。 作为导演,对于人物动作的简单表现和复杂表现,在影片的叙事风格上会产生不同结果。那么,核心的问题就是导演采用什么样的镜头技巧来反映和表现这些人物的动作。这时叙事中的人物动作成为了内容,镜头处理表现技巧成为了形式。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动作时,讨论人物动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动作方式,仅仅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时我们要分析影片的镜头中和段落中采用什么样的具体镜头技巧(方法),来表现此时此地的人物动作。 导演在实际创作和拍摄处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镜头技现(方法),拍摄和表达不同的人物动作,也可以是用相对固定(一样)的镜头技巧(方法),表达同一的动作和不同的动作。如果是采用后者的处理方式,就会产生影片人物动作镜头技巧(方法)处理上的特殊风格。 例如:导演陈凯歌拍摄的影片《黄土地》,大量地采用静止(静态)的镜头完成画面的表达,采用极为有限的摇镜头表现部分的人物动作和运动,表现场景的空间;导演徐克拍摄的影片《新龙门客栈》大多数是采用夸张、变形的镜头画面形式表现各种人物的近景和动作;导演吴宇森拍摄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叙事镜头和动作镜头中采用高速摄影(慢动作)的镜头技巧,来表达影片中人物的动作的异化,具有一种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飘逸与超然感觉,有一种影片暴力美学的特征。 4.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形式: 按电影的常规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的形式应该有其相对的设计性、独立性、形象性、鲜明性。 人物光线的形式,除了受到场景、空间、环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质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影片的主题、内容、风格、样式、叙事、情节和导演处理的制约。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赋予影片中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形式。只要这个人物一出现,这种专门设计的光线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导演张艺谋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陈老爷这个人物的光线形式,就是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处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画十分鲜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叙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影片叙事情节的表达,在影片中赋予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这个人物走到哪里,这种光线效果就带到哪里。美国影片《现代启示录》中,威拉上尉历尽艰难,深人到丛林中去寻找库茨上校,在影片的结尾的场景中,丛林中库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线效果,则完全是主观化的处理,人物只有逆光的处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时候,摄影光线的处理完全是为了影片全片的风格,使某个或者某几个人物,采用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形式。 例如:导演关锦鹏拍摄的影片《阮玲玉》中,现代时空(演员扮演的段落)的人物处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轮廓光十分鲜明,很有现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资料影片的审美氛 围,在光线的形式上,形成了两个不同时空的交替。 --------------------------------------------------------- 四 场 景 场景是影片叙事的基本载体和影片特定的空间环境。 场景是影片重要的造型元素。 现代电影的场景,可以是现实空间环境,也可以是非现实空间环境,但是,这两种场景的存在,都要求要体现和反映剧本中规定的情境。 通常的,影片中场景存在的方式和种类,大体上可以划分成如下六种: 1) 内景在摄影棚内,专门为影片的拍摄搭制的人工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有限,拍摄的环境完全要布置,光线的处理可以比较细腻,拍摄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2)外景一大自然中自然景观的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比较广阔,往往要选择局部进行拍摄,或者是对局部进行加工才能拍摄,由于受自然光线的限制,光线的处理要选择光线 的时机。 3)实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自然建筑的场景,这些场景的存在,往往不是为了影片的拍摄。这种场景空间十分真实,具有生活的气息,但是,有明显的建筑结构关系,拍摄起来也受一定的限制。 4)场地外景一为了影片的拍摄,按一定的比例,专门在选定的自然环境中人工搭制的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比较合理,符合影片的拍摄要求。但是对总体美术设计的要求比较高,也会受到自然光线的限制。 5)特技合成景人工搭制的,用于配合特技拍摄的小比例人工场景。这种景一般是模型的景,需要与实际的自然场景拍摄在一起,美术设计的透视、比例十分的重要。 6)计算机模拟景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创造的虚拟现实的场景环境。 现代电影中,电影场景的构成有如下的几种特点: 1) 影片的银幕空间是由多种类型的场景以不同的顺序和方式组成的。 2) 同一场景内,可以开展和表现一场戏,也可以开展、表现多场戏。 3) 一场戏可以在一组场景或多组场景中展开。 4) 影片中的场景的视觉效果,参与影片的叙事和造型,从而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 5) 场景的变化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 6) 影片的构成上,场景交替变化、交替运用越来越频繁。 7)刀特技合成,虚拟现实的场景的出现和使用越来越广泛。 8)影片中的场景在视觉造型和视觉风格上越来越影响和决定影片的风格。 电影场景,首先是一个空间的关系,它规定和制约影片某一个段落的人物、叙事、动作对话的构成与处理。场景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概念,例如:操场(街道、河边、厨房、卫生间、车内。影片中的场景,可以有地域的限制,也可以没有地域的限制。一幢郊区的别墅,严格的意义应该是一个场景,但是,在具体的拍摄中,室内的戏和室外的戏,我们在拍摄和表述上往往又分为两个不同的场景。 电影场景其次有一个时间的关系,它规定和制约这个场景所表达的叙事、动作的时间关系。正如我们经常讲的:就影片叙事而言,换镜头就是隔时间;换场景就是换时间Z换场景就是换空间。 通过拉片和影片的分析我们发现,电影中场景的选择、利用、排列、构成,会影响到以下几个问题: 1)场景决定影片的风格:场景的选择和具体的运用,在宏观上就决定了影片的叙事风格和造型风格。我们常常讲:外景利于影片的气氛。内景利于影片的光线运用;实景利于 影片的空间表达。外景出意境,内景出戏,实景出调度。 2)场景影响影片的空间感觉:电影中外景的出,现,无论场次的长短、多少,都会在影片中形成一种整体的空间规模。感觉和效果。而在内景的拍摄中,我们会有一种与之相反的感觉,显得影片空间变化较多,但不完整。 3)场景制约人物形象的塑造:电影中外景的应用,使得人物的表达更为有环境依据,使人物在叙事上更有可信程度,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内景的应用,优化了摄影的造型 元素,在视觉上更有利于人物的塑造,更主要的是有利于人物的戏的表现。 4)场景关系影片的影调构成:由于影片中场景的有意 识、无意识的变化,影片中的地调关系会有很大的变化,可以构成影片的不同场景的不同的初调效果。 5)场是决定一段叙事情节的完整: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可以清晰、明确地完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叙事情节,也可以仅仅是表达叙事情节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也要关注场景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一场戏,是一个表述性的语言,是一个实际增节的称呼,更是一个独立的事件的表达方式。实际增况往往是;一场戏有可能在一个场景中完成,也有可能在几个场景中完成。 由于电厂中场景的作用十分重要,要求我们在选择场景的时候要特别地道憧和准确。 根据我们对现代电影的分析,电影中的场景构成方式越来越灵活,场景的数量越来越丰富,这样,有利于影片的叙事,有利于影片的人物塑造,有利于影片的风格表达。因此,电影场景的运用规律是我们要进行细化分析的东西。 --------------------------------------------------------- 五 景 别 电影的景别,是一个电影镜头和画面的视党形式的表述语言。表面上是一个造型元素,实际上是一个教事的手段。 景别最最根本的含义,是表达画面所包括的范围。电影景别的划分大体上有如下的几种形式;l)大远景,2)远景,3)大全景,4)全景,5)中景,6)中近景,对近景,8)特写,9)大特写。 电影中的景别,是影片视觉效果、导演语言风格的外在形式之。决定影片风格,决定叙事风格,决定视党风格,决定导演风格。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过程中,对于影片的是别的把握重点是在于全片,而不在于具体的某一个镜头。分析的重点在如下几个方面: 1.影片全片的叙事过程中,以什么样的镜头画面景别为主?在影片中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导趋势?对影片的风格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场景中重要的人物对话镜头是以什么样的镜头景别为主?镜头景别变化之间有什么样的规律和特点?对于影片中的人物刻画和叙事的推动有什么样的帮助? 3.电影场景中的内景的景别特点是什么?外景的景别特点是什么?这两种景别交织在一起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特别是要分析景别分别在外景和内景当中对于人物、叙事、对 话、动作的表现和表达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4.每一个场景的开始的镜头和结束的镜头的景别的应用有什么样的特点?镜头剪接中景别的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 5.全片中,镜头画面的景别的变化幅度是什么?对影片的节奏有什么样的影响?景别的这种变化对影片的叙事有什么样的帮助? 6.分析在动作的场景中,人物的动作和镜头景别的应用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形式? 7.景别的运用以及最终画面完成的效果对于影片的风格有什么样的作用? 8.不同的景别运用,对于画面的构图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帮助? 9.分析景别的应用对于环境的气氛,空间的表达,场景有什么样的作用? 10.分析不同的景别对人物形象和人物动作的表达。我们看到的影片,有的时候,赋予某一个人物以一个特定的景别,在有些情况下,不同的景别对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叙 事内容、不同的情绪要求、不同的动作表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1.分析电影的景别对影片的节奏所起的作用。 --------------------------------------------------------- 六 空 间 在理论的分析中,电影的空间是一个不太具体的概念。 同时,电影的空间又是一个表述的整体概念,它不能离开影片的叙事和影片的主题电影的空间在影片拍摄的表述上是一个虚词,在影片拍摄完成的理论分析上是一个形容词。 但是,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空间是影片具体场景的体现。往往在我们认识电影的过程中,电影的空间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比较广泛,不太具体的甚至是模糊的概念。 我们对电影空间的这种感觉一般来自于我们的生存观念。那么,电影的空间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1.电影载体空间的明确性。也是我们说的银幕的二维 空间。电影的银幕空间是有限的,平面的,具体的。我们所看到的空间关系是在一个二维的平面关系上构成的。 2. 电影表现空间的假定性。我们所看到的银幕的三维空间是一种假定性的三维空间。电影是利用光学的、色彩的、影调的给我们创造一个生理(眼睛)感受是具体的,心理(大 脑)感受是假空的空间关系和空间效果。 3.电影感觉空间的综合性。我们对电影空间的感觉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的综合感觉懂得过程。即是银幕的,又是想象的;既是具体的,又是幻觉的;既是平面的,又是三维的;既是表现的,又是再现的。 4.电影画内空间的现实性与画外空间的想象性。电影是用画内有限的空间布局,表达画外的无限空间关系。我们常常是用局部的、不完整的画内空间去表达画外整体的空间 关系,缝合观众心理的想象。 我们在分析电影空间的过程中,就要分析如下的一些问题: 二.影片中主要的空间构成是否参与影片的叙事与造型? 电影中的空间存在,一般的情况是作为事件发生的环境来帮助影片完成叙事。电影的空间既是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又是推动事件发展的主要载体。 例如:影片《红高粱》中,高粱地成为了影片中我爷爷和我奶奶情感宣泄的重要环境依据。场景的空间表达了人物,反映了性格,影片的空间直接作为一种叙事元素和造型元素,成为影片的视觉主体和审美主体。 2.影片中主要空间的跳跃是否构成巨大的对比关系? 美国影片《勇敢的心》中,英国苏格兰的地域风光和古代封闭式的城堡,这两个场景的交替,形成了巨大的空间对比,也形成了巨大的气氛对比,对影片的叙事和风格起到了极大 的作用。 3.影片的空间是否具有象征意义? 电影中的空间既是主题的载体,又是叙事的环境;既是影片的视党风格,又是影片的造型风格;所以,电影中的空间有很大的表现性和象征意义。 例如: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宅院内的红色灯笼和黑色灯笼成为了人物生活的方式和人物命运的象征,封闭、灰色的宅院,作为一种环境,作为一种象征,作为一种风格,作为一种影片的故事和造型元素,独立的在影片中发挥作用。 4.电影空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 现代电影当中,电影的空间象征与表现形式大多是两种存在形式: 1)一个是影片的整体空间象征。利用影片中所选择的主要场景,从形象的角度象征呼应影片的主题。 2)一个是影片的局部空间象征。利用影片中某一非常有特点的场景,从特定环田的角度表达人物或者情节。 影片的创作者大多用这两种方法帮助深化影片的立意。 例如:影片(黄土地》中运用大量的外景中土地、黄河、窑洞、整体的空间关系象征,来达到影片中对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传统风格的反思。 例如:影片《红高梁》中,我爷爷和我奶奶的高粱地野合的一场戏,高粱地的具体场景空间则暗示了人类生命的崇高与人性的伟大。 例如:影片《菊豆》中,运用封闭的染坊内景局部的空间关系象征,来表现染坊的兴旺与发达,来表现一个家族生命的衰败和伦理、道德的衰败。 例如:美国影片的《全金用外壳》中,海军陆战队兵营中士兵的卫生间,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局部空间关系象征不但很好地表现了几个士兵在人性压抑、军队压抑、环境压抑下的精神扭曲,也表现了士兵不满军队体系中军官的作风而枪杀军曹的震惊事件。 5.影片空间的表达与表现是否有独特的视觉造型特征? 影片的环境空间除了完成影片的叙事,塑造人物形象之外,还有独特的视觉造型特征。 例如: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从画面的祝党造型特征上,表达了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封建的家族和礼教对人的摧残。 例如:影片《菊豆》前半部分空间环境的开阔表现和处理,影片后

③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套层结构之于电影的叙事意义

谈天说地,有“贝”而来。光影之间,方晓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贝兄~

电影中的套层结构是一种独特的叙事结构,它还有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叫法“戏中戏”。

套层结构通常由两条叙事线索构成,一条故事线索嵌套着另一条故事线索,两条线索形成一个套环的结构。

套层结构在深化与突出主题的层面上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电影《勇敢的心》的主题也是爱情和自由,影片运用了因果式线性结构的方式完成了一场关于真挚爱情和自由力量的史诗,用宏大的叙事风格和真挚的情感蕴藉推动情节发展,逐步深化主题。

而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没有如此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史诗般的叙事风格,如果采用线性结构按照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讲述查尔斯与萨拉的爱情故事,很容易陷入平淡和乏味,使得蕴藏其中的主题意象性变得模糊起来,无法触动观众的心弦,引发广泛的联想和思考。

运用套层结构将两条叙事线索交织在一起,相互联系和影响,赋予影片更丰富的内在蕴含和艺术魅力,用两个截然相反的故事结局完成对于影片主题的再次深化和扩展,于交错的情节线索中将渴望爱情的美好和追逐自由的坚定投射到观众的心中,回响在观众的脑海里,带给观众各种不同的思索与启迪。

套层结构的设置安排使得影片的时空格局上呈现出一定的错乱感,更隐含着剧中人物对于自己认识的模糊与误解倾向。

随着影片中两个时空的交错发展,扮演查尔斯的迈克和扮演萨拉的安娜都或多或少地出现混淆了自己与所饰演的角色,将戏中的主观意识、情感,甚至是话语风格带到了现实生活中来,使迈克与安娜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惑与忧虑之中。

这种通过巧妙的叙事结构和情节设置展现出来的颇具现实意味的个体存在状态,也正是现代人所普遍具有的对自我迷茫和否定的真实写照。

影片结尾处,安娜选择了离开,而迈克在窗边远望,脱口而出的竟然是:“萨拉!”。他已然分不清所爱之人是那个现实中的别人的妻子和母亲身份的安娜,还是那个戏中向往着独立自由,充满个性与神秘色彩的萨拉。

麦克他自己是谁,谁又是他自己的问题也萦绕心头,给观众留出了遐想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现代人对于生活的迷惘,对于自我的不解以及精神层面的极度匮乏。

在维多利亚时代,思想的禁锢和制度的冰冷却没有让萨拉陷入迷茫和甘于平静,而是坚定执着地斗争反抗,让自己的主观意识觉醒,摆脱命运的不公,向着自由的光芒前行。

然而在如今自由开放的年代里,没有这么多的束缚和荆棘,可以自由地选择,人们却选择了退缩和放弃,在无助中迷失了自我,被欲望和物质所牵引,无力挣脱自己设置的囚笼,困惑不解中迎接孤独的宿命和寂寥的人生。

而人类对于自我的认知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需要永不停息地探索下去。

影片正是用套层结构保持了小说原着的精神内涵和深刻意蕴,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独具匠心的叙事结构特色,一喜一悲两种结局的强烈互衬对比,把对于爱情的认识理解和对于自由的诠释向往寄寓在时代背景之下的普遍性意义,赋予了影片超越小说原作的艺术张力和时代意义。

主题与创作者的意象表达也在两条彼此映照,互相补充的线索中越发清晰凸显,在强烈的对比之中引导着观众对于爱情的思考和深入理解,对于心中所向往的自由的认识和感悟。

影片的套层结构通过剧中人物的自我迷惘和自我误解来反映现代人所遭遇的困惑与恐慌,警示人们对于自我的反省和寻觅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才会摆脱困境,获得新生,接近自由和美好的彼岸。

云淡风轻闲暇处,正是交心会友时。这里有影视作品中人生百态的理性分析;有足球世界中绿茵情怀的应心之言;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个人成长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关注一路同行中我们的努力与成长,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④ 并置:空间叙事的艺术

文@江寒园 

在前几篇有关电影叙事结构的文章中稍稍提及过电影当中的“主题—并置”叙事,而“主题—并置”仅仅作为“并置叙事”的构成之一——“情节并置”。现在结合小说与电影实例专门分析一下作为空间叙事的“并置”叙事。在分析之前有必要对“并置”做一个相对准确的概念界定。

一、并置的概念界定

15世纪以前有人口居住的几大洲(如亚洲、欧洲等)之间基本互无联系,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后,达伽马、麦哲伦等航海旅行家在西班牙、葡萄牙等海岸线国家的资助下纷纷踏上征途。此后几百年的地理大发现将整个世界逐渐连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国之间再也不能恢复几百年前自给自足、封闭独立的状态。这类影响不仅直接反映在国与国之间,同时也间接地作用到了个人身上,哪怕只是一个普通人。

几百年前的江随云住在少陵塬上的一个小村落里,从出生到死亡,他的活动半径不超过方圆八十公里,偶尔进城买点盐、布等自家不能生产的生活必需品,生活起来完全足够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如果没有天灾,政府还算清明,那这一辈子即使不踏出这个村落,或者说六十公里外的城镇,那活得也还算不错。时间一晃过去了几百年,江随云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江寒园所生活的地球,已经被人们形象称作一个“地球村”了。他无亏让清时无刻都在和他人发生着多种多样的社交关系。人们不再是一个封闭独立的个体,而变成了一个社会人。

于是几百年前那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单纯的线性生活被打破。20世纪预示着一个空间时代的到来,江寒园正处于一个同时性(simultaneity)和并置性(juxtaposition)的时代。现在他所感受到的更可能是一个点与点之间相互连接,团与团之间相互缠绕的网络,而更少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经由时间长期演化而成的物质所在。

物质决定意识,现实生活中由历时性的线性发展到了共时性的并置,文学艺术领域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并置”的概念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弗兰克于1945年首次提出,这个概念是他对现代小说使用的一些叙事技巧的归纳总结。它是指在文本中并列地置放各种意象和暗示,象征和联系,使他们在文本中取得连续的参照与前后照应,从而结合成一个整体。 并置强调的是打破叙述的线性时间流,并列的置放那些或大或小的意义单位,使文本的统一性不是存在于时间关系中,而是存在于空间关系中。

二、并置的划分

如前文所述,“主题—并置”仅仅作为“并置叙事”的构成之一。并置如平行叙事一样,也可以分类出几个层次。

1. 场景间的并置

先举一个例子,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当中的农场品展览会里场景描写同时在三个层次展开,每一层次的物理位置成了他的精神意义的标记。

在最低的层次上,街道上有横冲直撞的人群,他们同被带到展览会去的家畜混杂在一起;第二个层次:正在发表演讲的官员站在略高于路面的讲台上,对着侧耳倾听的群众夸夸其谈;第三个层次:罗道夫和爱玛一边从窗口俯瞰着这一切,一边含情脉脉地交谈。

这三个场景是同时发生的,但是被分开描述出来,也就是说,在这一刻,时间流是暂停的,福楼拜同时描述三个场景,展现了同一瞬间发生的不同行为,取消了叙述的时间顺序,变传统的“历时性”而为“共时性”,呈现出了空间化特征。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瞬时并现是场景间的并置采取的主要艺术手段滑旅,在这一叙述中,以空间为主要向度的共时性叙述替代了以时间为主要向度的历时性叙述。

2. 情节 / 故事间的并置(主题—并置)

场景间的并置只是小说中的一个小截面,而作为小说结构上的情节并置才是并置叙事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主题—并置”。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例子来探讨“主题—并置”的主要特征及概念界定。

还是来看一个熟悉的例子——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这部影片一共由四个互不相关的故事共同组成:1.现代故事,1914年的美国小镇;2.基督故事,公元初始,取自圣经中的三个故事“变水为酒”“惩罚淫妇”“基督受难”;3.法国故事,16世纪,巴黎,教派间的大屠杀;4.巴比伦故事,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古国毁灭于战火。

这四个互不相关的故事由一个统一的主题将其连接起来。四个故事里的人物都被卷入一个“不容异己”的漩涡事件中,通过故事间的并置,从世界历史不断发展的角度来看销前“宽容”这个理念的不断进展。

同样使用了并置手法的还有英国作家米切尔的《云图》。这部小说由六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时间跨度为从19世纪到未来的“后末日时代”,空间则波及全球:1) 1850年前后,太平洋,催患寄生虫病的美国公证人亚当·尤因从查塔姆群岛乘船回国,航行途中目睹让人震惊的场面;(日记体)

2)1931年,比利时西北部的西德海姆,身无分文的英国作曲家罗伯特·弗罗比舍在音乐大师门下经历诸多的爱恨情仇;(文体:书信体)

3)1975年,美国加州布衣纳斯·耶巴斯,小报记者路易莎·雷冒着巨大的危险调查核电站工程中的腐败和雇凶杀人事件;(文体:悬疑小说)

4) 21世纪初,英国,被黑道追杀的出版人蒂莫西·卡文迪什被软禁在一家养老院中,苦不堪言;(文体:自传轻喜剧)

5)反乌托邦时代的未来,内索国,宋记餐厅克隆人服务员星美451反抗着缔造和剥削克隆人群体的社会;(文体:案件问讯记录科幻政治)

6)后末日时代的未来,夏威夷,失去父亲的牧羊少年扎克里与高科技文明幸存者不期而遇。(文体:口头化回忆体神话)

而关于这六个故事的排列组合,其叙述的顺序如全书目录所示:

第一章亚当·尤因的太平洋日记

第二章西德海姆的来信

第三章半衰期:路易莎·雷的第一个谜

第四章蒂莫西·卡文帝时的困难经历

第五章星美451的记录仪

第六章思路岔路口及之后所有

第七章星美451的记录仪

第八章蒂莫西·卡文帝时的困难经历

第九章半衰期:路易莎·雷的第一个谜

第十章西德海姆的来信

第十一章亚当·尤因的太平洋日记

可以看出除了第六个故事是被完整地叙述出来的外,其他故事都是被分隔开的,他们各自围绕第六个故事左右排列,被一分为二。

米切尔用主题上的统一性把这六个故事隐秘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六个故事的并置,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再说点题外话,从小说改编成电影,故事的叙述策略又有所不同。为了区分,我们用字母来表示。A是第一个故事,B是第二个故事,以此类推。

其大致结构如下(示意图可能有点粗糙,意思差不多到了就行~):

(A)(B)(C)(D)(E)(A)(B)(C)(D)(E) ABCDE

电影版的《云图》依然是六个故事,但是排列组合和小说版的有所差异。其采取的是类似于格里菲斯交叉叙事的手法,“一开始各个故事像从山顶上看到的四股流水,起初,四股流水分散地缓缓地平静地流着,但在前进的过程中,他们逐渐互相接近,愈流愈快,到最后一幕汇成一条惊心动魄的河流”

格里菲斯做了个比喻,也就是说,在影片最初开幕时间里,这六个故事叙述是以较长的片段表现出来的,但随后剧情逐渐复杂起来,段落也变短了,交替也加快了。

并置的多个故事间可以有不同的排列组合,但究其实质还是属于“主题—并置”。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情节并置”也即“主题—并置”的主要特征了:

3. 结局的并置

卡尔维诺将其称为“时间零”。打个比方,一个猎手去森林狩猎,一头雄狮扑了过来,猎人急忙射出一箭,一个惊心动魄的瞬间出现了:雄狮纵身跃起,羽箭在空中飞鸣。这一瞬间如同电影的定格,呈现出了一个绝对时间。在这一瞬间之后,存在着两种可能性:狮子咬断了猎人的血管,也可能羽箭正中,狮子倒地。

传统小说大多注重来龙(即时间负一,时间负二)和去脉(时间一,时间二),看重线型的因果关系,而卡尔维诺认为唯有“时间零”才是最为重要的。在时间零的定格之时,时间凝固,空间叙述开始凸显了出来,之后存在着无数个可能性。也即一种“结局的并置”。

以上三种分类可以看做是并置的大致类型,其中“场景并置”与“结局并置”借鉴了李丹等人的学术论文,“结局并置”她们称其为“永恒时间”,而我认为其实说白了就是开放性结局(她们另外论述了两种并置“情节并置”和“情节重复”。窃以为关于前者她们所定义与举的例子(《喧哗与躁动》)隶属于“对位式复调”似乎更合适些,而后者则归属于“对话式复调”更合适些,所以并未采用)。“主题—并置”术语的提出和概念界定借鉴了龙迪勇老师的论文。在此一并致谢。

三、区分

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当中以布洛赫的《梦游人》举例提出了一种区别于巴赫金“对话式复调”的新的复调模式,即几个毫不相关的故事只是通过一个共同的主题而被连接在一起。我们先来看一下昆德拉对于复调的看法。

他以布洛赫的《梦游人》为例,其由五条有意混杂的线构成:

1.基于三部曲中三个主要人物:帕斯诺,艾斯克,于格诺的短篇小说;

2.关于安娜温德灵内心世界的中篇小说;

3.对一所军队医院的报道;

4.关于救济院一位姑娘的叙事诗;

5.对于价值堕落所作的哲学论述(用学术语言写成)。

这五个故事如文中所言,并没有完全地被焊在一起,事实上安娜·温德灵并不认识艾斯克,救济院的那个姑娘永远不曾听说过安娜·温德灵的存在。昆德拉认为,“它们仅仅通过一个主题而被连接在一起。但是这种主题的结合,我认为是足够的”。

昆德拉还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来举例,《群魔》由三条叙事线索构成,严格地说,他们也可以构成三个独立的小说:

1.老斯塔弗洛基恩和斯捷潘·威尔克文斯基的爱情讽刺小说;

2.斯塔弗洛基恩和他全部恋情的浪漫小说;

3.一个革命小组的政治小说。

由于书中所有人物之间相互都认识,小说在情节虚构上所采取的一种巧妙技法便轻而易举把三条线(三个故事)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进一步,通过对比《群魔》和《梦游人》,昆德拉认为后者比前者在叙事上要走得远得多。在《群魔》中,三条线尽管特点不同,但都属于同一类(小说),而在《梦游人》中,五条线从根本上就不一样: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报道,诗,论文。把非小说性的类和并在小说的复调法里,这是布洛赫的革命性创举。

不过昆德拉对于布洛赫也有所批评,“《梦游人》第三卷的缺陷在于五个“声部”的不平等。第一条线所占的篇幅所远超过其他,它在篇幅上的优越尤其在于它以艾斯克与于格诺为中介,与前两卷相接。因此,他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并有可能把其它四条线的作用缩短为简单的伴奏;第二,巴赫的赋格不能缺少他所有声部中的任何一个,反过来说,我们却可以《梦游人》中的几个故事互相之间当作独立的篇章来想象,即使缺少某一两篇,并不会使小说失去其意义。

因此,昆德拉提出了他的小说对位法的必要条件:1.各线的平等;2.整体的不可分割。

以上,是昆德拉对小说的复调的看法。

可以看出昆德拉是相当矛盾的,一方面他认为布洛赫的《梦游人》在小说的复调使用上走得比《群魔》要远,因为它的五个故事类型从根本上就不一样。而《群魔》的三个故事类型则都从属于小说。但另一方面他也对《梦游人》提出了两点批评,即:1.故事之间篇幅重点有差异;2.五个故事之间可以任意抽调一两个而并不影响小说立意,即故事之间彼此独立互不影响。

接着他以他的《笑忘录》为例,谈了谈真正的复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笑忘录》由七条线构成:1.关于两个大学生和他们的轻生;2.自传性故事;3.对一本女权主义的书所作的批评;4.关于天使和魔鬼的寓言;5.艾吕雅飞翔在布拉格上空的故事。

他谈到这几个故事互为存在,缺一不可,互相衬托,互相说明,共同探讨同一个主题。

如果看过我前面几篇关于电影叙事结构的文章,看到这里可以发现,昆德拉的复调分类太过于含糊,其实是把“主题—并置”与“对位式复调”统统塞进去了。

布洛赫的《梦游人》正如他所批评的一样,各线不平等,故事之间彼此独立。这类故事归于“主题—并置”当中会更准确一些。而以他所举例的《群魔》和他自己的《笑忘录》为例,几个故事之间纵向独立的同时又保持着横向的微妙联系,这类结构可以被看做“对位式复调”。

四、结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作为空间叙事的并置手法,其术语的来源及概念界定,三个分类:场景、情节以及结局的并置。其中又着重探讨了“情节并置”也即“主题—并置”的主要特征并以《党同伐异》和小说与电影版的《云图》举例详细探讨了“主题—并置”手法在文本当中的运用表达。最后则分析了米兰昆德拉所谓的复调,并从中区分比较了并置和复调的异同。下篇文章会着重分析一些电影当中的“对位式复调”的叙事结构。

⑤ 【品牌叙事传播与微电影】 空间叙事传播

简单地说,价值契合、情感疏通、形象植入,应当是目前火爆的商业微电影的基本套路在携启睁一个所谓“微传播”的年代,风生水起的微电影几乎是最能够代表这个时代气质的产品。它体现了一个扁平化世界的娱乐精神,一种源自草根的叛逆、戏谑、祛魅与狂欢,一种或冲破禁忌或自我升华的快感。网络媒体、电影从业者、大众草根、广告公司等几乎所有人都沉浸在这视觉盛宴的喜悦之中;当然,微电影的野蛮生长最重要的还得辩岁仰仗商业奶水的滋养。
在品牌传播环境发生深刻变革的年代,微电影的巨大传播价值对于企业形成了磁场效应。我们知道,卓越的品牌往往都是有故事的品牌。把品牌融入到一个人人感慨伤怀的故事中,或许是提升品牌认知认同的一条捷径。以往,一些知名品牌的传播讲述的是自已。要么是创业者的传奇、要么是产品品质的独特基因(产地、管理文化),这是品牌自我叙事传播。还有一些品牌讲述消费者的故事,让消费者的体验与疯狂形成一种氛围,营造一种品牌忠诚。实际上,这是变相的品牌自我叙事传播。微电影的到来,让品牌叙事传播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一一大众叙事传播,采用无数他者的或虚拟他者的经典故事成为品牌传播的载体。
从品牌自我叙事传播到品牌他者叙事传播,似乎经历了一个日益“去我化”的过程,实质上,这揭示了或印证了人类商业文明的本质一一品牌的核心在于共有共享价值。品牌真正的价值不在企业手中,而应当活在广大消费者的心底。换言之,品牌强大的生命力应当建立在社会文化心理结构之中。现代社会就是一种符号化的“景观社会”,品牌必须承载某种社会价值象征,才可能成就其基业长青。愈来愈多的企业认识到,品牌价值的核心在于和消费者乃至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一种共有共享价值,品牌塑造正在进入一种共有价值区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硬说教的单向宣传已经没落。微电影是在营造一种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品牌传播如盐入水化于无形。
那么,企业如何在商业微电影制作中找到一个故事载体和一个共有价值区间呢?每一个品牌都是独特的,不同旁毕品牌与社会认知结构之间的共有价值区间也应当有各自的定位坐标。真正优秀的商业微电影必须拥有自己的叙事空间传播语境。
基于此,笔者大致将商业微电影的传播语境设计分成三种类型。其一,社会公共价值导向,平等、诚信、关爱、信任、尊重规则等。讲述重庆棒棒的“知托付 支付宝”案例便是如此。其二,源于人本、自然性情的情感导向,母爱、孝顺、人生态度、个体价值追求等。风靡一时的“语路计划”系列微电影便属此例。第三,重在敲击时代脉搏,融入生活方式图景,呈现社会焦点。《假戏真做》、《指甲刀人魔》等大致如此。
上述三者都是在追求一种共鸣效应。第一种传播语境,意在打造品牌价值主张与社会公共价值之间的契合,使得品牌有一种拉升效应。第二种传播语境,强调品牌个性与社会公众情感之间打通血脉,增强亲和力和情感认同。第三种,通过戏剧化的社会生活图景呈现,让品牌或产品形象软性植入,成为大众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提升品牌形象感知度。
简言之,价值契合——价值认同、情感疏通——心理认同、形象植入——形象感知,应当是商业微电影的基本套路。

⑥ 地域空间在叙事中的作用

第一,叙事空间直接参与人物的塑造,通过空间关系的呈现及空间内部元素的塑造,展现人物关系,刻画丰富饱满人物形象。人在不同空间里会呈现其不同的生存状貌与意义,所以从空间的角度来观察人的生活与环境,是理解人的最好方法。
(6)叙事空间与电影主题的关系扩展阅读:
第二,叙事空间推动情节发展,导演利用空间的视角特性及排列组合,制造悬念,参与叙事,成为故旦塌事发展的动坦迟脊力因素。
第三,利用空间或空间中的让渗某些元素,表达一些言省而意无穷的象征隐喻意义。空间本身具有象征隐喻功能,其次空间中的意象是一种基于以物达意目的下的人造之象,也具有象征隐喻功能。
第四,叙事空间构造电影意境。在电影这种叙事艺术中,意境主要体现为环境与人物的交融,外部景观渗透着人物心绪,两者相互转化、相互融合,从而大大拓展了美学时空,以有限的在场景物升华出无限高远而空灵的境界。由此构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使影片充满浓郁的诗情意味。

⑦ 小说《活着》和电影《活着》在主题思想的把握上各自有何特点

当我们对文学作品进行影视化改编时,不得不考虑到影视作品的通俗性及其对受众产生的影响。相较于文字,视听语言对受众产生的冲击力更大,引导性也更强。因此,面对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改编者们首先应判断原作的主题思想是否可取。那么小说《活着》和电影《活着》在主题思想的把握上各自有何特点?

三,电视剧《福贵》主题思想

电视剧《福贵》对于主题思想的改编则更符合电视剧的特点,即更加通俗化、大众化,一方面保留了原着中农村背景的设置,将更多的叙事空间放在了粗犷原始的田间地头;另一方面增添了许多感情线和人物线,着重突出一个“情”字,从人与人之间情感变化的角度来反映20世纪老百姓生活的艰难和不易。电视剧的叙事主题较电影来说更接地气,观众的代入感更强。

⑧ 叙事空间与空间叙事的区别

叙事空间和空间叙事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把文学叙事故事以多维度的方式展现出来,卜仿表达空间形衡谨态与时间线;而后者是指在叙事空间的基础上,将内容进一步地细分咐弊基成不同的空间体验,加深文学叙事的感官体验。

⑨ 什么是叙事和非叙事空间

叙事空间、非叙事空间是存在于影视空间的两种叙事方式,是指作品中画面和声音营造出来的空间,也是影视创作者艺术创作的空间。它们常采用时空重组等多种表现手段,利用观众审美感知中的心理作用,将断裂或跳跃的时空连结起来,形成观众心理感觉上相互联系的画面时空流程。各种声音元素经过选择和运用,不仅将空间由画面内部延伸到画面以外,也使有限的视觉形象扩展为无限的空间想象,体现出现代影视艺术的全新空间观念叙事的空间首先是一种心理空间。在心理学文献中也有不少人提出过自己的理解,其中乔治.凯利(GeorgeKelly,1905~1967)的论述比较详尽。

凯利所受的训练本来是经典精神分析,但是他在实践中发现经典的弗洛伊德式的分析有时候远离生活,对康山这个地方的农民家庭并不太适合。因此凯利开始提出他的PCP(个人建构心理学)理论。

01.

他最初的理论依据是所谓的“富有成效的隐喻”——人是科学家。很久以前他就发现科学家和治疗师对人有一种特殊的态度,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同时倾向于看不起他们的研究对象或者来访者,自以为能非常精当地运用理性和实销游证,而一般人不过是性能量或条件反射的牺牲品。

但是凯利和他的学生们在为农民进行服务的时候发现这些农民也做科学研究:他们也在试图理解世界。所以所有的人——普通人——也都是科学家。他们对自己的现实裂宽有自己的解释方法,像科学家一样有他们自己的理论。他们有推断或期待,如同科学家一样也有自己的假设;他们以行动检验那些推测和假设,就如同科学家用实验检验科学假设一样;他们根据经验改进对现实的理解,如同科学家们修正理论以适应实际的情况。从这个科学家的比喻出发,凯利提出了他的整个理论。



凯利发现,科学的故事和个人的故事都是故事,所不同的只是讲述主题的方式不同而已。发现一种解释并对它进亏源销行提炼是两者共同的模式。

凯利的探索精神非常令人佩服,可以相信他所受的精神分析训练为他提供了敏锐的内省能力。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痛苦的转变,发现人的认识过程具有联系的二分性,并提出了“个人建构”的概念。这个概念在“混沌”的人的生活体验中创造了某种有秩序的空间。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凯利明确指出了心理空间的不真实性和建构特征。他认为心理空间是我们“放置”经验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对我们的经验分门别类,这个空间由一系列的“个人建构”(personal construct)组成。叙事空间、非叙事空间是存在于影视空间的两种叙事方式,是指作品中画面和声音营造出来的空间,也是影视创作者艺术创作的空间。它常采用时空重组等多种表现手段,利用观众审美感知中的心理作用,将断裂或跳跃的时空连结起来,形成观众心理感觉上相互联系的画面时空流程。各种声音元素经过选择、运用,不仅将空间由画面内部延伸到画面以外,也使有限的视觉形象扩展为无限的空间想象,体现出现代影视艺术的全新空间观念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597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74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552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66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285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936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248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75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681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