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电影主题意义
1. 八佰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八佰讲的是什么故事
1、《八佰》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八百名壮士在四行仓库奋力对抗三十万日军,并斗争四天四夜的故事。
2、这场战争是中日第一次正面交锋,持续了大约三个多月,当时上海濒临沦陷,人心涣散。为了能够稳住人心,取得最后的胜利,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420多人,收到命令坚守最后一道防线“四行仓库”。刚开始为了迷惑日军上当,壮大声势,随后谢晋元又对外宣称一共有800人,但是实际上只有四百人,这也就是电影片名《八佰》的由来。
2. 你怎么理解电影《八佰》的主题与寓意
战场是阴暗沉郁的。尸体不甘地支棱在断壁残垣里,老鸹站在幸存的电线上餍足地“嘎嘎”地叫着,绵绵阴雨踩在脚下粘稠如血。
一条河,隔开了上海租界区和四行仓库,一方是灯火辉煌的快乐天堂,一方是黑暗沉郁的生死战场。
这是两块截然不同的天地,而这两块天地,也可以看做是当时中国境内平民现实的和心理的情状——战火到达处哀鸿遍野、人命挣扎,战火未及之处太平无事、日子照常。
战场是阴暗沉郁的。尸体不甘地支棱在断壁残垣里,老鸹站在幸存的电线上餍足地“嘎嘎”地叫着,绵绵阴雨踩在脚下粘稠如血。
当日本兵的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身边同袍的鲜血喷洒一身的时候,老葫芦带着端午和小湖北两个侄儿,就从新兵变成了溃兵。
逃跑的目的不是逃跑,是活命,前面租界区的半边天都映着温暖的光,而想要过去,需要过一座桥。
兵不能过桥。那条分界了租界区和四行仓库的河,仿佛是阳间和阴间的分界线,是活人和死人之间所差的那口气,是孙悟空给唐僧画圈的线,哪怕对面是肉眼可见的惨剧,“只要有这条侥幸的界限在”,那么隔岸观看战火,总是不可能真的感同身受。
命运让人生,却也让人求生不得:
老葫芦混入平民队伍里,想趁乱过桥前往租界区,却在遭到拒绝之后被日本人抓住、虐杀;端午和老算盘想从河道逃走,路遇日本人从水路偷袭,只得潜在水中躲避,从日本人手中逃得一命,同行的另一名逃兵则在水底溺死了。
3. 看完电影《八佰》后,从专业角度如何评价这部影片
情节与现实的严重脱离
首先先定个调。八佰讲述了一个魔改于真实事件的战争故事。电影包含了导演认为的真实,以及导演认为的人性,以及导演自己理解的精神。而这些真实、人性、还有精神都过于自我化、狭隘化,符号化,甚至是偏离事实化。致使整部片子在内涵层面空洞有余,高度不够,情节方面严重与真实事件不符。致使故事的说服力大幅度下降。
这种英勇,这种无畏是具有极高可信度,是真实的。我相信,很多人会感动也是因此。但这种感动不该,也不能完全等同于电影本身的感动。它的内核很大程度源自外部而非完全来自电影本身。且不论这个桥段设计所带来的逻辑争议。就在精神内核上出现问题时,这种表达本身就站不住脚了。
4. 电影八佰告诉我们什么
电影《八佰》叙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告诉我们:要做一个热血爱国的好人,永远以祖国为信仰,报效祖国!
5. 拍摄《八佰》这部电影的意义是什么
拍摄《八佰》这部电影的意义是很现实。很真实。
《八佰》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0z2zJUynrdcMDo0UnJNR_w
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电影《八佰》由管虎导演,是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将于2020年8月21日全国影院上映。
6. 《八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那么你对此片的评价是什么
战士们勇敢无畏
电影《八佰》在全国上映,激烈的“四行仓库阻击战”再次吸引了大众的视线。1937年10月,淞沪会战进入尾声,“八百壮士”奉命固守上海闸北的四行仓库,把阵地当成坟墓,苦战四天四夜,上演了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此役极为悲壮:一支中国孤军,在日军围困中,以寡敌众、舍命相搏、顽强死守,屡次击退日军的疯狂进攻。当日军企图抵近爆破,毁掉守军所在大楼时,身上绑满手榴弹的中国士兵,毫不犹豫地从窗口纵身跳下,跃入敌群,以死相拼,与之同归于尽。
“硝烟将尽,尘未远余音萦绕。隔岸相顾,盼愿再无喧嚣……勿相忘,山盟海誓。无憾与你相遥,幸而留下微笑。”烟雨山河,历史沧桑,日月交辉,情怀萦绕!四行仓库阻击战开始前,谢晋元给孙元良写了一封信:晋元“誓不轻易撤退,亦绝不做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决不负师座,不负国家。”谢晋元和他的“八佰壮士”的确是不辱使命、说到做到、身体力行,用血性和生命诠释了民族性格中的担当和坚韧,并绵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