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神榜哪咤重生电影成本
① 《新神榜:哪咤重生》,看了我的吐槽,就知道值不值60块票价
2019年7月,《哪咤之魔童降世》的横空出世炸裂了整个中国影视界,短短几个月就获得超50亿票房,超越同年的《流浪地球》和《复联4》,成为《战狼2》之下的存在---
随后2020年10月,《姜子牙》又再次引发轰动,纵使口碑两极分化,但16亿票房也足够坐实 “封神宇宙” 的吸金能耐---
当然,区别于大洋彼岸的漫威,封神宇宙并不为光线传媒独享,只要肯投入,那这块香饽饽你也能吃上一嘴。
这不,就在最近,那家凭借《白蛇:缘起》蜚声国漫界的追光动画也蹭了一把哪咤热。
还是熟悉的特立独行: 不安分于对古代神话的直接改编,就像《白蛇:缘起》聚焦在许仙和白蛇500年前的邂逅过程,这一次的《哪咤》更是将舞台拽拉到了3000年后的近现代---
还是熟悉的画面品质和炸裂特效: 速度与激情的机车竞速,亮瞎眼的打斗场面,还有恢弘壮丽的海底龙宫,以及那一整座充斥着浓浓东方朋克氛围的上海都市---
仅从画面品质来评判,《哪咤重生》值得拍烂手掌,而对比起两年前的黑马《白蛇》,追光显然有着更宏大的野心--- 他们渴望《哪咤重生》能成,能撕开属于自己的封神宇宙。
说白了,这不是试水蹭热度的新作,在追光的规划中后续封神作品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了(如剧末彩蛋出现了《杨戬》)---
那追光可真能够做到吗?我的答案是“比较悬”!!!
票房暂且抛开不说,我认为《哪咤重生》的口碑也会在正式上映后分裂成两派,而我就属于吐槽的那个阵营---
下面,我将横向对比两部《哪咤》,让你们品品这部新作究竟糟糕在哪里,也知道究竟值不值60块票价了(点映我看的是IMAX,票价60+)---
为什么《魔童降世》能够成功?特效是次要的,人设的打造和剧情的编排方才是最具魔力的地方。
饺子导演给我们勾勒了一位魔丸转世的哪咤,恶作剧做尽,让城镇居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但哪咤行恶并不是为了好玩,他只想唤起他人的关注以及掩藏内心的那份孤独。
他不是没有尝试用善意去和居民接触,但得到的只是唾弃和抵触---
对,你不一定会和哪咤共情,但眼见这样一位三头身的小可爱被排挤被误解同时又非常努力的活着的时候,你很难不怜悯以待。
也不可能在看到哪咤面对友情来临时因故作镇静而丑态百出的模样的时候,不被一股暖流直击心灵---
这一系列细节共同塑造了讨人喜爱的哪咤,而当他完成成长并在剧末选择独抗天雷的时候,我相信也无人不被他的选择感动,也无不能体会到所谓的 “ 情感 升华” 四字的真实含义---
说白了,《魔童降世》的成功在于人设和剧本打磨的出色,它和特效以及所谓的打破命运不公的主旨其实没有多大关系,后者只是一句空乏的口号而已。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哪咤重生》也拿命运不公做文章了。
正如前文所说,哪咤新作聚焦在封神大战3000年后的近现代,此时的上海已是不夜城,各处霓虹闪烁醉生梦死。
当然,这一切享受都只属于上层人,数量更庞大的居民只能在贫民区中苟且度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原因在于四大家族掌控了资源的流动,如男主所处地区的淡水资源就被德家给垄断了(他们是龙族的转世),而目的就在于规范秩序,让底层民众甘愿成为被俘虏的存在。
如上设定确实是《哪咤重生》的亮点,也算是映射现实资本的贪婪和可怕的一面,而透过男主家人多番劝诫男主安安分分以及怒斥他的鲁莽给身边人带来伤害,我们也不难感受到 “体制规训” 的可怕。
在极权管制的 社会 里头,改变是一项近乎不可能的事情---
如上阶层枷锁当属《哪咤重生》的 “命运不公” ,而李云祥对资本集团的冲撞乃是对 “打破” 二字的诠释。
但可惜的是,李云祥的冲撞实在太过 “愤青” 了。
从一开始为了给小女孩鸣不平故而破坏水厂,以为可以为居民送上免费淡水,但结果导致接下来一个月的断供。
还有不肯接纳敖广替儿子惹出麻烦的慰问重礼,非要敖丙拿腿来道歉才可罢休(在和敖丙的争执中意外弄断了妹妹的腿),结果却引来了更可怕的麻烦并导致老爸和工友意外死去---
这些沉重的代价都没有让哪咤停下步伐,他从剧初到剧末一直保持着刚强且无惧的底色,也奉承着 “老子拳头硬” 的信仰,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这样的剧情编排爽吗?肯定是爽的!但似乎除了爽之外就再无任何内涵可挖掘了。
那它本该有什么内涵?答案当然是“妥协”。
《哪咤重生》在剧中反复强调过3000年前哪咤和龙族的仇怨,当年的敖广联合四大家族围堵陈塘关,并用全村人性命来威胁哪咤认错。
但哪咤宁死不屈,宁可挺直身板割喉死去也不对敖广言说任何的道歉---
这段典故明明就是绝佳的铺垫,3000年前哪咤做不到的事情,到来李云祥身上就该有升华的展现--- 导演完全可以让李云祥在面对龙族威胁的时候选择妥协,选择放弃自己的尊严来换取同伴的性命安全(龙族可以继续打,只要给个反派出尔反尔的设定就行了,但李云祥的妥协不可或缺)。
但在近120分钟里,李云祥始终是钢板一块,而更耐人寻味的是导演似乎非常赞赏男主的鲁莽,几乎每一场战斗都让男主获得胜利。
面对夜叉如此,敖丙如此,乃至终极BOSS敖广也是如此,他不是没有身陷濒危的时刻,但每每怒吼一番即可激活强大的元神并予以反派绝杀。
而且最要命的是,龙王对付哪咤的策略完全照搬无脑热血漫,非要让他从喽啰打到BOSS,完成能力的逐层升级(要知道他对哪咤的忌惮是深入骨髓的)---
这几场特效炸裂的战斗看下来,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李靖是个笨蛋”。
3000年前为何要收走哪咤的法宝?为何不让彼时能够完全调动天神之力的哪咤去将龙王给全盘屠斩了呢?
《魔童降世》里的哪咤有着可被怜悯的恶作剧动机,也懂得在天雷轰顶的时候选择牺牲自己来拯救家人和村民的性命。
但《哪咤重生》的李云祥做不到,或者更准确说压根就没有必要去做,在导演的安排下只要一路暴打到底就可闯关胜利了。
那这样一位只懂得用拳头说事的哪咤,可真能获得观众喜爱吗?
当然,或许对某些看惯爆米花电影的朋友来说,一路干到底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注意了,角色 情感 不能升华只是一大遗憾,最被诟病的地方还得是“人物动机”。
如面具男的行为。此人身份神秘也曾一度乔装成六耳猕猴,但他的真实身份是 “齐天大圣” ,而且还是成功取西经回来后的斗战胜佛。
通过他和李云祥的一番对话: “取经有什么用?一棍子打下去又有什么用?几千年过去了 历史 还是在反反复复” ,我们大抵能知道大圣具备击败一切对手的能力,只要他愿意,那龙王也只是小意思---
导演给大圣的定位可能类似金庸里的扫地僧,但扫地僧之所以是扫地僧,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他对尘世喧嚣没有任何主观偏见,任外人如何争夺,自己能够独享一片欢愉即可。
但《哪咤重生》中的大圣呢?
你说他享受苟且于乱世的生活是可以的,但你绝不能否定大圣对哪咤的好感吧?也不难从上述对话体会大圣对 “恶” 的明确定义吧?--- 他就是看到类似敖广这样的暴行的反复出现,方才心生疲惫。
那好了,有明确喜欢的人,而此人目前又被自己明确定义为恶的势力威胁着,那大圣为何不肯出手,不肯一棍子将龙族打死?等到下一个 历史 轮回再去云淡风轻不可以吗?
相类似的不可理喻的事情也在敖广身上发生了。
我能理解他囚困镇海神兽的目的(让东海的淡水资源垄断在自己手上,实现对 社会 秩序的管制),但我不懂他耗费数千年来孵化 “龙珠” 究竟是为了什么。
明面上是为了对付哪咤(敖广亲口说的),但当我看到在剧末吞吃了龙珠的敖广被并未完全掌握元神之力的哪咤一把火烧死的时候,我立马惊呆了--- 这叫哪门子的力量提升?过去3000年全用来做无用功了?
不仅如此,敖广对敖丙的态度同样莫名其妙。
作为父亲,过去3000年以来他一直不遗余力的给敖丙打造钢铁龙骨,好让后者能够复活重生,同时他也反复劝诫敖丙远离哪咤,不想儿子遭受不必要的伤害。
但荒诞的事情终究在后期发生了。
彼时龙族力压着哪咤,但敖广碍于 “龙珠没在身边” (惧怕自己不够打吧?)选择暂时离开了,但就在这时,敖丙居然请缨对付哪咤,而敖广也居然就答应了?
这场战斗下来后,敖丙被抽筋剥骨,重现了3000年前的惨状---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莫名其妙,甭管敖广还是大圣,他们的动机均经不起推敲,只要轻轻追问几句即可被彻底推倒。
那你们说,这样的国产动画又岂有被我安利的可能性呢?
再进一步说,如果《哪咤之魔童降世》未能在2019年掀起国漫浪潮,光线传媒也没有靠《姜子牙》等动画培育出一大群封神拥趸,而追光动画又未能恰巧蹭上《哪咤》的热度。
那《哪咤重生》又还能有多少人去支持呢?
答案我真不知道,但看完这部哪咤新作之后,我的一个信念也越发坚定了: 所谓封神宇宙,还得靠光线传媒啊!
② 《新神榜:杨戬》的制作费远超《新神榜:哪咤重生》,为何票房却比不过呢
虽然《杨戬》的制作费远超《哪咤重生》,但要知道《杨戬》的故事没有讲好,主角杨戬的形象也没有建立起来,从而导致这部电影被很多观众诟病,自然也影响了《杨戬》的票房。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戬》的票房成绩自然比不过做得更好的《哪咤重生》。
综上所述,《杨戬》票房不如《哪咤重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杨戬》这部电影没把故事讲好,二是主角杨戬的形象没能建立起来。
③ 《新神榜:杨戬》票房比不上《新神榜:哪咤重生》,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引言:很多动画团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会把相似的影片做成系列,虽然这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但并不是所有作品都是成功的。比如《新神榜:杨戬》,他的整体风格虽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创作的主线却让人觉得有些拉胯,这些都与主创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下面小编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各位读者可以提前有一了解。
此外,是因为前部作品的成功,让相似的影片渐渐出现在观众的眼中,因此人们在看到后传的时候会觉得有一定的疲劳感。人物的建设以及对动作的设计都过于千篇一律。即使采用了动态模拟,仍然没有达到观众的一致审美,因此这部剧的呼声才会降低。因此想要成功翻身,该团队需要把握剧情的节奏,同时也要让故事更符合逻辑性,也要给予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会增加制作的周期,但是也会增加观众的期待。
④ 《哪咤重生》导演发长文表示无奈,网友说,故事才是王道
第一个是目前中国影史票房第2名的《哪咤之魔童降世》,票房最终锁定在50.38亿,仅比《战狼2》少了6亿多。
第二个是目前还是上映的《新神榜:哪咤重生》,上映11天后的票房达到3.35亿,比同期上映的《熊出没》的票房5.12亿还少不少,根据目前排片量已经降止3.8%来看,想要过4亿,已经是困难重重。
在概率上来,可能会止步于4亿了。
近期,此片的导演赵霁发长文表达了对票房的一点看法,这段文章很长,若是耐心看完,其实不外乎是表达了自己对动画事业的坚守、同伴看不到希望离开的无奈,还有对票房仅仅过3亿的感动及酸楚。
总之,一句话,3亿的票房实在支撑不起这样一部电影的打磨和追求,创作不易,且行且珍惜。
导演赵霁的这篇长文估计会获得不少人的同情心和对国产动漫的期盼,然而这样的长文同样也有卖惨的倾向,部分网友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其中多数还是集中在一个方向,重要的事说三遍:。 故事、故事、故事
01
谈到故事,好莱坞第一编剧罗伯特•麦基在他那本着名的专着《故事》中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故事艺术是世界上主导的文化力量,而电影艺术则是这一辉煌事业的主导媒体。世界观众都钟爱故事却只能渴慕。为什么?
..........
故事衰竭的最终原因是深层的。价值观、人生的是非曲直,是艺术的灵魂。作家总要围绕着一种对人生根本价值的认识来构建自己的故事——什么东西值得人们去为它而生、为它而死?什么样的追求是愚蠢的?正义和真理的意义是什么?
但是没办法,这位大师也只能解析,并给不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只能告诉大家故事应该如何去创作和发展,却不能指出哪一个故事才能真正获得市场的肯定。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影视市场对于好故事的渴求一直存在,而且观众也会在故事中寻找各种意义的所在。
看一下《哪咤之魔童降世》就会明白,在这部电影中观众除了被影片逗笑之外,看到的则是对于命运不公的抗争、对原生家庭教育的反思以及人性中的各种闪光点,亲情、友情等等。
再加上有了个好时机,终于成就了此片的高峰。
回头再看导演赵霁拍的这部电影,电影上映后,也分享了这部电影的特效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通过展现及影片的呈现,特效是没得说,确实在国产动漫中属于前列,然而特效在一部电影中有多重要?
最重要的方面其实还是故事和情节了,《哪咤重生》在故事方面就没有出彩了,相对来说有点俗套了。
如同一些网友表达的: 故事、故事、故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核心原则之一,特效永远是为剧情服务的。
2019年,詹姆斯·卡梅隆担任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的制片人和编剧,这部电影制作1.7亿美元,最终全球票房4亿美元,主要还是中国贡献了不少,否则真的要亏本了。
《阿丽塔:战斗天使》的特技效果号称是全球最顶尖的,看完电影也能感受到影片的特效确实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打实的。
只是,唯一的缺点就是故事太弱了,基本上属于套路化的操作,结果北美观众不买账,其实有一个原因是大家对特效快免疫了,国内对于特效和这种打斗还有点市场,再加上卡梅隆的招牌,最终在中国放了点光彩。
很多影评人对此片的评价也是特效满分,就是故事及剧情并不出彩,最终差点砸了卡神自己的招牌了。
给影视圈留下的思考和教训则是: 再高大上的特效也无法拯救一部弱故事的电影。
02
故事说完了,剩下的则谈情怀了。
导演看了观众的反馈,明白此片在故事上的不完美,并且也说是由于预算限制不得不割舍掉不少内容。
这样说可能会拉一点同情票,但是却是不够的,因为到底割掉的内容对于剧情和故事的帮助性有多大,没有呈现的东西如果放在影片中是否就能变成一个美妙的故事?
这些是许多导演都没办法回答的,因为一部作品真正完成之后,那只能接受市场的评判了,不能因为受了多少苦多少累,就一定是优秀的作品了。
从某种方式来看,这种拉情怀的方式已经被不少人用烂了,在不少 娱乐 节目,如《我就是演员》中经常有上台表演的演员试图通过卖惨来赢得同情票,有的说自己离婚了,有的说自己过往的悲惨经历等等。
但是,这些对于他(她)们参加的作品有什么关系没有?
答案是否定的。
在春节上上映的这么多电影中,不少电影面对《你好,李焕英》及《唐探3》的强势,估计也有很多话想说,如《人潮汹涌》目前的票房还没过3亿,《待神令》票房才2.4亿。
就拿《待神令》来说,影片中的特效场景做得也是美轮美奂,影片的整体风格也是不错的,不过还是没有通过市场的检测了。
据说此片的制作成本5亿,需要13亿票房才能回本,若没有其他的运作,亏本是铁定的了。
而电影制作背后的辛酸,包括特效的制作估计能够谈论的话题一大堆,但是说再多,市场不买账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有网友问: 导演花了四年打造的电影,还有陈坤加持,怎么会扑得一塌糊涂?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不过是不是有一个标准答案则不一定,不过有一个答案还能说明一点问题,那就是这部影片的故事及情节是硬伤啊!
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但是,努力了也不代表一定会成功。
天时、地利、人和等等条件综合之下,甚至再加上点运气成分才导致最终的成功。
不过,不能说自己努力了就一定要成功,这个世界没有这么善良,有的只是你的努力方向有没有那么一点正确了。
就电影来说,最终的归结点及重点戏还在于故事。
罗伯特•麦基说: “好故事”就是值得讲且世人也愿意听的东西。
那么,一部好电影一定是讲述了一个好故事,其他的如特效、技术、情怀只是辅助罢了。
⑤ 《新神榜:哪咤重生》上映后排片和票房都不理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新神榜:哪咤重生》上映后排片和票房都不理想,
因为它的对手太强,前有《唐人街探案3》后又《你好,李焕英》,
《哪咤重生》虽说可圈可点,但是神仙打架,伤及无辜,只能说可惜。
反复翻拍的封神题材和荒诞怪异的画风,让人对国产封神题材动画片有种看腻的第一感觉,
《哪咤之魔童降世》中,哪咤的精神内核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而《新神榜:哪咤重生》则更进一步,强调:“我是谁,不用你说,我做给你看!”、“不想认命,就拼了这条命!”
两部电影的主旨大意一脉相承,但很明显《新神榜:哪咤重生》赋予了这种精神更饱满的内涵。
一直以来,美国的漫威宇宙和DC宇宙,塑造了一大批风靡世界的超级英雄,并衍生出电影之外的许多产业链。
对于许多观众来说,一直希望能看到中国自己的超级英雄,
不论如何,《新神榜:哪咤重生》开始迈出了这一步,值得鼓励。
动画片成本高昂,《新神榜:哪咤重生》的票房不利或将直接影响该系列“封神宇宙”的后续开发进度。
为此,不少喜欢该片的观众自发成为“自来水”,在各网络平台为它吆喝,影片主创近日也再次开启全国跑路演模式,想为这部国漫的票房再尽一把力。
⑥ 春节大片《新神榜·哪咤重生》你看了吗
这个春节虽然因为疫情原因国家提倡当地过年,但是依旧挡不住这个春节档们的电影播出。
比如由陈思诚导演的《唐人街探案3》,贾玲导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以及杨幂、雷佳音等人主演的电影《刺杀小说家》还有刘德华主演的《人潮汹涌》等影片,可谓真的是热闹非凡。
然而其中还有一部电影就是《新神榜·哪咤重生》。
所以我也不例外,春节档《新神榜·哪咤重生》我并没有观看。不得不说,国漫接下来往后走的路确实很艰难,坚持下去的道路也是艰险难阻,所以在此,我也呼吁大家可以多多支持一下我们的国漫,多了解一下国漫,这样我们才能给我们的下一代留下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传承。
⑦ 《哪咤重生》破3亿了,但排片状况愈下,导演对此是什么态度
但他后来也想通了,自己和饺子导演做的是不同的东西,相信中国有千千万万个孙悟空的故事,也可以容纳更多哪咤的故事。在现场提问环节中,有观众提到,很多影迷将追光动画称为“中国的皮克斯”,导演赵霁回应追光动画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动画公司,在短短的8年时间创作了5部动画电影,和皮克斯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他强调,《新神榜:哪咤重生》的所有技术内容都没有依靠国外团队,全是由中国团队来完成的,讲好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初心。
国漫的崛起还是要靠大家的努力啊!
⑧ 2021春节档电影盘点:两部吃肉、两部喝汤、三部成炮灰
2021年2月18日,春节档第七天,七部电影清点: 两部吃肉、两部喝汤、三部成炮灰。
一、
从目前的票房和口碑来说,三部成为炮灰的电影《人潮汹涌》《新神榜:哪咤重生》《侍神令》,它们的票房分别是1.8亿、2.7亿、2.2亿元。
只有一部《侍神令》(豆瓣5.9、猫眼8.5)“死”不足惜。 以它的质量,充其量不过是一部低配版的《捉妖记1》,竟然敢在龙争虎斗的春节档亮相,还想分一杯羹,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部改编自“阴阳师” 游戏 的奇幻电影出自功夫影业的李蔚然之手,不论是剧情、审美还是特效水准,都停留在了2015年的“捉妖记”时期。
在五年前的内地电影市场,肯定算得上是一部及格线水准以上的视效大片,搭上“陈坤、周迅”珠联璧合的名头,拿下5亿票房都不是难事。
但在2021年春节档,与同档期的另一部视效大片《刺杀小说家》相比都要差劲不少。
更何况,说好的“陈坤、周迅”珠联璧合、领衔主演,到了影片里,戏份最多的居然是屈楚萧和沈月二人,这种“挂着羊头卖狗肉”的玩法,要是在一部质量上乘的片子,倒也不太会引起观众的逆反心理。
可《侍神令》原本就是一部颇为无趣的平庸之作,还敢“挂着羊头卖狗肉”,无异于杀鸡取卵,让本就卖相不佳的影片雪上加霜。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乌尔善宁可在《封神三部曲》拍摄完毕后,直接开启了他的下一个项目“一人之下三部曲”,也不愿意抽半年时间去搞《侍神令》了。
另外两部电影《人潮汹涌》《新神榜:哪咤重生》,它们没有票房大卖,是相当令人惋惜的事情。
两部电影还不错的口碑(豆瓣“7”字头、猫眼9分上下),却因为没有情怀加持、大力营销,最终仅仅换来了加起来还不到10%的全国排片,实在令人唏嘘。
《新神榜:哪咤重生》作为追光动画在《白蛇缘起》之后的另一部面向成人的动漫力作,在美学、视效水准上都达到了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水平,观影感受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个字: 视觉盛宴。
虽然《哪咤重生》的故事仍然令人诟病不少,可比起豆瓣“6”字头、被批“无病呻吟”的《姜子牙》(票房:16亿元)来,这部影片绝对是进步了的。
与《大圣归来》《白蛇缘起》《魔童降世》这些影片不同,《哪咤重生》冲破了国漫依附于传统文学的枷锁,另辟蹊径,将《封神演义》的故事移植到了3000年后的赛博朋克霓虹世界。 传统与现代、机械与古典在激烈的碰撞中浴火重生!
值得注意的是《哪咤重生》有三个彩蛋:
第一个彩蛋是干坤圈和风火轮,预示着《哪咤重生》将有续集;第二个彩蛋是法海与小青,表明《白蛇2》映期将近;第三个彩蛋是杨戬,旨在预示追光动画将打造赛博朋克版“封神宇宙”。
哪咤、李靖、杨戬等神话人物出现在科幻世界里,很难不令人联想到DC的电影中,宙斯之子战神阿瑞斯与神奇女侠戴安娜这些欧洲神话故事里人物出现在现代 社会 。
《哪咤重生》是追光动画赛博朋克版“封神宇宙”中的重要一环,只可惜生在了竞争激烈的春节档期, 中等偏上的质量换来了中等偏上的口碑,却没有换来中等偏上的票房。
中成本电影、翻拍片《人潮汹涌》挤入春节档,绝对是片方最大的失算。
与饶晓志导演的上一部作品《无名之辈》对比,《人潮汹涌》在故事上有一定的共同点:都是在讲小人物的生活。
试想如果这部电影取名为《无名之辈2》,说不定会因为情怀分而得到院线更多的排片,观众也不就更有兴趣了吗?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人潮汹涌》质量过硬的前提上。
《人潮汹涌》的口碑(豆瓣7.2、猫眼9.1)在七部新片里绝对排得到第三的位置,只是时运不济,1.8亿的票房甚至都没有《侍神令》多。
只可惜,选错了片名也选错了档期,否则3亿票房都不在话下。
二、
再说两部喝汤的电影《刺杀小说家》和《熊出没·狂野大陆》,它们的票房分别是6亿、4.4亿元。
其实像《熊出没》这样的动画片,不论是豆瓣几分、猫眼几分,都不重要。
只要这类片子能够让小朋友看了开心,甚至是拉上其他小朋友与家长一起观看,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票房大卖是肯定的。很显然,这部《狂野大陆》便做到了。
由《流浪地球》同一特效团队倾力打造的《刺杀小说家》,特效部分100%是由本土团队完成,于国产重工业电影有重大意义。
得知道,像《大闹天宫》《捉妖记》《封神传奇》之流,由港台资本支撑的华语视效大片的特效,都得找好莱坞的团队来完成。 片子的视效水准再好,那也不是中国人自己的。
必须看到的是,与投资3.4亿的《流浪地球》的视效相比,投资3.3亿元的《刺杀小说家》没什么逊色的地方。
特效和美术相当好,也用在了地方。不止完善了瑰丽的奇幻时空,还解决了主人公的心灵难题。只有在电影院观影,才可能体会到《刺杀小说家》这种视效大片的震撼。
同时,《刺杀小说家》的剧情水准不如《流浪地球》是事实,路阳(导演)驾驭这种宏大叙事的能力尚可,有待提升。
可它的口碑(豆瓣7.0、猫眼8.6)却也说明这部片子与“烂”字是不沾边的。
如今6亿的票房,与影片回本线还有两亿多的差距······
三、
两部吃肉的电影《唐探3》和《李焕英》,票房已双双突破30亿大关,前者已达37.3亿,后者为31.6亿元。
按照两部片子的票房势头,40亿注定是拦不住了。
《唐探3》这种为春节档量身打造的“伪大片”,纯粹就是为赚钱而赚钱。 13亿的总投资(制作+宣发),与当年投资2亿上下的《唐探1》已不可同日而语。
《夺冠》与《紧急救援》两部大片没有忍住诱惑,或者说忍住了档期搁置再搁置“待价而沽”策略,一个奔赴国庆档,一个扑向贺岁档,最终都以不到10亿的票房成绩收官。
陈思诚非得放一年,忍到2021春节档的策略看来是十分正确的。春节档的预售票房和排片比率取决于影片的情怀加持力度和营销力度,而《唐探3》的营销力度之大,恐怕只有当年花了5亿做宣发的《捉妖记2》可与之匹敌。
首日10亿、次日8亿、3日7亿,《唐探3》以其平庸凡品式的质量与极一般的口碑(豆瓣5.7、猫眼8.7),创造了这样的票房成绩,就算凯文·费奇(漫威电影宇宙缔造者)见了他,恐怕都要感慨自愧不如。
但高票房始终只是高票房,永远都代表不了高质量。
两部电影、一部网剧打底,数亿宣发费用,被用到这样一部质量一般的商业片上,不但不会使“唐探宇宙”茁壮成长,还会适得其反,让观众下一次站在影院门前徘徊踱步,思考 “《唐探4》还值得信任吗?” 。
从《唐探3》里显眼的广告来看,《唐探4》必将不是一部电影,而是死板的电影工业流程下的一件“商品”,只有卖相、没有质量的流水线“商品”。
而做这类电影的观众无疑是可悲的,他们被灌输了一种思想: 电影不是艺术品,用不着欣赏,影院里一群人凑在一起乐呵乐呵就完事了。
看看2021还没开拍的《战狼3》与仍处于剧本创作阶段的《流浪地球2》,这才是国产商业大片创作态度: 情怀,是创作者用来发酵、提升制作水准的,而不是用来圈钱、割韭菜的。
贾玲兴许没有拍出顶级喜剧片的能力,可她有拍出顶级喜剧片的态度,于是,她拍出了一流喜剧片——《你好,李焕英》
处在风口之上,《李焕英》的票房已经刹不住车了。因为它的质量,太够格了。
贾玲、张小斐、沈腾和陈赫,以及剧组其他演员,不“尬”。没有为了所谓的喜剧效果而刻意让演员一惊一乍。
拿出了正剧的表演、讲述了喜剧的故事。
《你好,李焕英》的故事性在春节档七部新片里不一定最强,但是最好。情节进展较合理,角色动机变化有迹可循,看不到逻辑硬伤。
“瑕不掩瑜”这个词用在《李焕英》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⑨ 《新神榜:杨戬》回本困难这部影片目前的票房怎么样
《新神榜:杨戬》回本困难,这部影片目前的票房专业票房平台给出的总票房预测为4.43亿。
⑩ 《哪咤重生》票房破3亿,关于这部电影都有哪些评价
观众对于影片的好评:叛逆者的肉身反抗者的灵魂,哪咤就应该是个心中有热血,眼中有烈火的杀神,李云祥无所畏惧地拼了命,让我看到哪咤最本真的样子。细节超精细,敖丙的钢铁龙筋和肌肤融合做得太好了。
《新神榜:哪咤重生》影片口碑不俗,上座率稳定票房破三亿,获得国漫迷自发安利,希望能增加排片,让更多人有机会看到这波创新独到的国漫作品。
《哪咤重生》电影制作的幕后故事
为了让电影中的人物动作更为自然,工作人员亲自上阵进行表演,参考拍摄。工作人员几乎都是一人兼数职。公司有一个着名的“鬼哭狼嚎屋”,影片中大群戏的声音都是大家自己一起录制出来的,在这样的精打细算下,《哪咤重生》的班底却没有降低每场戏的精细程度。
只要是展现给观众的画面都要全力以赴精心制作,不论是李云祥的坐骑,还是面具人身边形态各异的4只萌物小猴子,轻盈飘逸的水母杀手的透明质感效果,以及最后海啸重头特效戏。
《哪咤重生》的努力没有白费,因为它普遍获得了观众的认可。相信动画人的坚持能打动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