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版新红楼梦电影
① 旧版红楼梦是哪一年的
旧版红楼梦是1987年的
由王扶林先生导演,周汝昌,王蒙,周岭,曹禺,沈从文等多位红学家参与制作的。
本片前29集基本忠实于曹雪芹原着,后7集不用高鹗续作,而是根据前八十回的伏笔,结合多年红学研究成果,重新构建这个悲剧故事的结局。上演后,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该剧已重播千余次,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
主演
陈晓旭,欧阳奋强,张莉,邓婕,高宏亮,郭霄珍等。
第1集 林黛玉别父进京都
空空道人路经大荒山,惊见孤石凿刻前世今生:“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传奇”。据石偈坠落之乡,追述至姑苏城里乡宦甄士隐之身世,演义一生荣枯。更有甄士隐受神灵旨意,梦中和幻化巨石为玉的僧道相遇,验证天地之精华,投胎前生之真身,好不一般。
第2集 宝黛钗初会荣庆堂
十余年后,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闻知黛玉无玉,他便摔玉于地,此举惊坏了黛玉。二嫂子凤姐给他戴上玉,说"这富贵家业就指望你这个命根子呢!"
第3集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谈及“穷人攀富”,引出刘姥姥进荣国府攀亲求财。凤姐趾高气扬地在刘姥姥面前做足贵族架子,恩赐了不在乎的一点银子,却是刘姥姥的救命钱。 薛姨妈处有精美的宫花,周瑞家的将宫花送给各人,只有黛玉不愿接受。
第4集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宝玉想起宝钗小病,前去探望,两人拿出宝玉和金璎珞,互相比看,其刻的诗句竟是一对的,不料黛玉来了,打趣他们。宝玉喝醉回房,趁酒意大骂李嬷嬷。
第5集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瑞想打凤姐的主意,凤姐就故意勾引他。王熙凤定下时间地点让贾瑞等他,其实是故意把两边的门关上,故意让贾瑞受冻了一夜。第二次,贾瑞还不死心有又去找凤姐,凤姐又定个地点让他等,还派了贾蓉贾蔷去抓他,贾蓉贾蔷就威胁他,让他拿钱给他们,最后还被粪水浇了一头。经过这两次的折腾,贾瑞身心都受创,病倒了。
第6集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因尤氏有病,贾珍请出凤姐协理宁府,而凤姐毫不徇私,虽然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也照罚不误。将宁国府整肃的非常严谨,大丧期间毫无差错。
第7集 大观圆试才提对额
贾政率众清客巡园题匾,撞见宝玉,喝令相随。宝玉一路忤逆不屑顶撞父亲,贾政颜面扫地、积怨怒斥。好不容易出得园来,黛玉却又误会宝玉将她所赠荷包送于小厮,急怒之下铰坏为宝玉所做香囊。宝玉使尽浑身解数讨好黛玉,两人情意更深。
第8集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为迎接元妃省亲,贾府大肆铺张,建造豪华的大观园。"上头靠着皇帝亲,脚下踩着庄稼人"。乌庄头进献地租和山珍海味堆满院子,贾珍仍不满足。凤姐派贾蓉、贾蔷采办金银器皿、戏班女子,自捞好处。铺金淌银鼎盛时,那知日后灾祸至。元宵节元妃省亲归来,骨肉相见,千言万语,化作辛酸泪。宝玉见了阔别七年的大姐,洒泪痛诉思念情,牵衣顿足不让走。
第9集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袭人回家探亲。宝玉赴宁府看戏,茗烟陪宝玉偷偷去袭人家探望。李嬷嬷大闹宝玉房。袭人哄骗宝玉,称其母兄定欲将其赎身,宝玉信以为真。袭人趁机提出“留府条件”,劝诫宝玉不可再任性恣情,不喜务正。
第10集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贾琏病时偷腥,平儿拿到证据,瞒着凤姐,和贾琏调了一回情。宝钗十五岁生日,贾母给她做生日,听戏后,湘云戏说一个戏子像黛玉,宝玉劝慰不成,反而得罪了黛玉。贾政猜灯谜,发现家里众位儿女做的灯谜十分不祥。
第11集 为争宠姐弟遭魔魇
宝玉被贾环使坏烫伤。赵姨娘设计陷害,宝玉凤姐发疯,僧道前来救助。黛玉担忧宝玉,深夜探望,被拒门外,感时伤情。
第12集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芒种节,众姐妹在园中送花神,独缺黛玉。宝钗在滴翠亭听到小红私情,使计脱身,小红疑到黛玉身上。宝玉听到葬花吟,感时伤怀,哭倒在地。
第13集 享福人福深还祈福
娘娘颁布赏赐,独宝钗、宝玉相同,黛玉不快,更看见宝玉望着宝钗发呆,黛玉心酸。 贾府全部出动前往清虚观打醮,张道士给宝玉提亲,宝玉不快,回家和黛玉吵架,惊动了老太太。
第14集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宝玉去找黛玉和好,在贾母处,宝黛钗三人暗语相加,气氛紧张,宝玉到王夫人处,因为他的事,金钏被王夫人赶出去。宝玉回怡红院错踢了袭人。宝玉晴雯发生口角,为讨晴雯欢心,宝玉让她撕扇。黛玉在窗外听到宝玉湘云讨论时对自己的赞扬,感慨没有认错知己。宝玉误将袭人当黛玉诉肺腑,引发袭人的担心。
第15集 弄唇舌宝玉遭笞挞
长史官来找琪官,加之贾环诽谤宝玉,贾政棒打宝玉。惊动了贾府众人。宝钗去看宝玉,宝玉梦见黛玉来看他,晚上送帕给黛玉试探,黛玉在帕上题诗。袭人道王夫人出诉说对宝玉的担忧,王夫人很赞赏,给了她妾的许诺。
第16集 刘姥姥嬉游大观园
刘姥姥再进贾府,胡诹了故事引得宝玉发痴,受到黛玉奚落。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并要求惜春给刘姥姥画大观园图。
第17集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宝钗借黛玉行白天酒令之事,深情劝诫“女子不可看杂书”,黛玉深深感激。刘姥姥为巧姐驱邪治病,并为其取名巧姐儿。众姊妹及宝玉于稻香村商议惜春作画告假事宜,黛玉顽心戏笑刘姥姥“母蝗虫”。黛钗互相激辩,各显出众本色,反愈发情比姊妹深。宝钗更大展丹青才华,众皆心悦诚服。
第18集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贾赦欲将鸳鸯纳妾,邢夫人因找凤姐商议。贾赦、邢夫人百般威逼利诱鸳鸯,更搬来鸳鸯兄嫂加压胁迫,鸳鸯以死相挟,誓不从命。贾母得闻真相,勃然大怒,厉斥贾赦及王夫人。
第19集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下雪了,诗社在芦雪广即景联句,湘云、宝玉平儿等先忙着烧鹿肉吃,吃完后平儿发现丢了一只金镯子。联句时宝钗、黛玉、宝琴三人合力斗湘云,最后湘云第一。宝玉排名最后,被罚去栊翠庵找妙玉讨红梅。
第20集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夜晚宝玉与晴雯、麝月嬉闹,晴雯着凉生病。胡庸医乱用虎狼药,宝玉不识斤两。平儿情掩虾须镯,晴雯知道坠儿偷窃,痛骂坠儿。贾母送宝玉雀金裘,却被宝玉烧坏,晴雯病补雀金裘。
第21集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元宵晚宴上,黛玉不顾体统,众目睽睽之下让宝玉代其喝酒。因女先儿的一出《凤求凰》,贾母掰谎,批才子佳人。凤姐连说两个“散了”的笑话,预示着盛宴必散的结局。
第22集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司棋率领小丫头大闹厨房和厨房政变未遂事件,宝玉瞒赃,为丫鬟承担责任,平儿行权,公平妥善地化解矛盾,息事宁人。
第23集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为了试探宝玉的心意,紫鹃撒谎说黛玉要回苏州,宝玉大哭大闹,紫鹃虽探得宝玉心意,又悲不知谁来为宝玉做主。宝玉发下毒誓。
第24集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众姐妹与宝玉玩了一种新酒令,即用骰子掷点定人,由那个人从简里抽签,签上画着一种花,又题着评价这种花的一句成语,最后是吟咏这种花的一句旧诗。
第25集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贾琏偷娶了尤二姐,将二尤安置在外宅中。尤三姐与贾珍有旧,却不愿给贾珍做小,自言有心上人,是柳湘莲。贾琏巧遇柳湘莲,说成了婚事,柳湘莲送给尤三姐鸳鸯剑作为证物。柳湘莲误说尤三姐与贾府有染,上门要悔婚,尤三姐还剑自刎。柳湘莲后悔不及,断发出家。
第26集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贾琏走后,凤姐亲自把尤二姐带回大观园来,一面做尽好人,一面暗中唆使张华告官。得了这个由头,凤姐大闹宁国府,狠狠羞辱了尤氏和贾蓉。
第27集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贾政回家后,贾母过寿,大宴宾客,南安太妃借此机会看中探春。尤氏理家受婆子轻慢,邢夫人趁势令凤姐在众人面前难堪。鸳鸯在大观园中撞见司棋与表哥偷情,贾府陷入经济困境,贾琏求鸳鸯帮忙。凤姐为了挽回声望帮助亲信强娶彩云。
第28集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惜春与尤氏决裂,宝钗搬出大观园,贾母吃饭,贾府已经现出捉襟见肘的迹象。尤氏回到家,发现贾珍薛蟠等人等人在重孝之下淫乱取乐胡闹,祖宗祠堂因之发出悲音。中秋之夜,贾府阖家赏月,但人丁凋落,各怀惆怅,只有贾母强撑大局。
第29集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宝玉偷偷到了晴雯家,见到她已奄奄一息。晴雯含泪诉冤屈,早知如此,何必空担"勾引"虚名!她剪下指甲,脱下贴身小袄,赠与宝玉,以表相亲相近之情。宝玉终被家里找了回去。宝玉梦见晴雯向他决别。当他再探晴雯时,门已上锁,晴雯已惨死。
—————————————————————————————————————
以下是红学家,结合多年红学研究成果,重新构建的结局。
首先贾家命运的不同。这是最大的不同,续书中写贾家在“兰桂齐芳”后又沐皇恩,明显与曹原意相悖,电视剧结局是贾家衰败。
主要人物命运的不同。
续书:林黛玉在玉钗新婚之夜悲痛而死;宝玉在黛玉死后渐渐把心思转移到宝钗身上,后科举及第;探春远嫁富商;妙玉受人侮辱落入风尘……
电视剧:林黛玉苦等宝玉不归,又听到玉钗即将成婚的消息,伤心病重而死;宝玉在贾家败落后入狱,后被贾芸救出,成为更夫,最后出家;宝钗始终没能得到宝玉的心,后半生凄凉困苦,独自度过……
第30集 大观园诸芳流散
宝蟾、金桂引诱薛蝌,碰壁。贾母办消寒会,宝钗未到,宝玉疑惑。司棋为情而死.
第31集 家宅乱误窃通灵
老爷升迁,要给老爷践行。怡红院枯死的海棠重新开花。老太太建议酒席散了前去赏花。
第32集 伤离别探春远嫁
宝玉用桃花捣胭脂,三妹妹探春前来。宝玉忆起二姐姐快要回娘家了,自己给姐姐做的胭脂也快要用完了。探春思心事,宝玉把泥塑送给探春。南安郡王战败,南安太妃为和亲认探春做义女,最终探春远嫁番夷。
第33集 惊噩耗黛玉魂归
黛玉病情日渐加重,紫鹃忙来找贾母,里面鸳鸯出来传来迎春的坏消息。黛玉思念宝玉老做噩梦,宝钗来探望黛玉,紫鹃提出让宝钗去说情。黛玉来到当日葬花之处,思忆过去,偏听见丫头们说宝玉失踪、金玉联姻的话来,顿时昏了过去。醒后忙赶到怡红院来,被紫鹃赶来劝了回去,黛玉心灰意冷,怀着对宝玉的思念焚稿泪尽而逝,宝玉回来空余落叶萧萧、寒烟漠漠。
第34集 强英雄凤姐知命
宝玉和宝钗喜成大礼 突然又有人来报元春薨。老太太晕倒。贾家顿时慌了,紫娟带黛玉的骨灰回南,临别前来辞宝玉,宝钗见宝玉念念不忘黛玉,墨出黛玉的《十独吟》,宝玉始信姻缘前定。凤姐害死尤二姐事发,贾琏据理决定休妻,凤姐求告无门,昏了过去。
第35集 大厦倾公府末路
贾家将被抄,贾政忙来找昔日救助过的贾雨村,贾雨村信誓旦旦保贾府无事.凤姐命小红将巧姐送往舅舅王仁家。贾府被奉旨查抄。在贾琏房中,抄出两箱房契、地契和高利贷借票。贾赦、贾政、贾珍、贾琏被押走。贾母惊吓而死,全家主仆被关进了羁押所。由于贾环的出卖,贾宝玉藏在身上的灯被看守的搜走,鸳鸯在狱中上吊自杀,小红被王短腿所买,被醉金刚救了下来,贾芸来到狱中与宝玉对酒谈心,忆起旧事,几许感慨。小红来到狱中告诉凤姐巧姐被王仁卖了,赶来探监的刘姥姥因王熙凤哀求决定救出巧姐。
第36集 白茫茫厚地高天
刘姥姥赴瓜洲寻找巧姐,路遇已遁入空门的惜春,全力从妓院救出巧姐回乡度日。贾赦、贾珍、贾琏被定死罪,王熙凤病死于狱中,尸体在雪地中被拖走。贾政父子免死,贾宝玉出狱后在画舫边遇到堕入青楼的史湘云,又在官轿仪仗的殴打中摔碎了林黛玉送的玻璃绣球灯。宝玉在流浪中见到囚车中的贾雨村,仰天狂笑。宝玉巧遇娶了袭人的蒋玉函,夫妇二人想让宝玉与薛宝钗团聚,但宝玉已心如死灰。宝钗赶到,只见到被丢下的金锁。白茫茫大地中响起踏雪声,宝玉消失在天际……
② 林黛玉的扮演者
林黛玉的扮演者有两人,因为有87版红楼梦和2010新红楼梦两版,分别为陈晓旭和蒋梦婕。
1、87版红楼梦扮演者陈晓旭
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商人。1983年,陈晓旭偶然间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电视剧《红楼梦》剧组在全国范围内选拔演员的消息,在毕彦君的鼓励下,给导演王扶林寄去了一封自荐信,并获得了参与面试的机会。
1984年,参加了《红楼梦》剧组开设的演员培训班,并获得了出演女主角林黛玉的资格。陈晓旭把林黛玉演绎得凄凄惨惨切切,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俨然是林黛玉的翻版。
2、2010版红楼梦扮演者蒋梦婕
1989年12月7日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专业,中国内地女演员。2010年,蒋梦婕出演李少红执导的古装情感剧《红楼梦》,在剧中饰演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
蒋梦婕也凭借该剧获得国剧盛典最佳新人奖以及首尔国际电视节最佳女演员提名,而这也是蒋梦婕的首部影视剧作品。
(2)台湾版新红楼梦电影扩展阅读:
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那忧郁的神情,饱含怜惜的双眼,没人会否认,仿佛不是林黛玉,把林黛玉演活了,以至于后人无人超越。而蒋梦婕是2010年的新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能从一干漂亮妹子中脱颖而出,取得这个角色,毕竟有其优秀之处.
三十年前《红楼梦》的陈晓旭也是一样。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就像后面很多人不喜欢顶着铜钱头的蒋梦婕版林黛玉一样,陈晓旭版林黛玉也一样容得不同的声音,甚至可以说不怕不同的声音,关键是大多数人认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林黛玉
网络-蒋梦婕
网络-陈晓旭
③ 《红楼梦》有几版
清朝部份
甲戌本(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抄本)
己卯本(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己卯冬月定本,抄本)
庚辰本(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庚辰秋月定本,抄本)
列藏本(苏联列宁格勒抄本《石头记》,抄本)
戚张本(张开模旧藏戚蓼生序本,抄本)
戚正本(有正书局石刊戚蓼生序本)
戚宁本(泽存书库旧藏戚蓼生序本,抄本)
王府本(清王府旧藏本,蒙古王府本,抄本)
杨藏本(杨继振旧藏本,红楼梦稿本,抄本)
舒序本(舒元炜序本,抄本)
郑藏本(郑振铎藏本,抄本)
梦觉本(梦觉主人序本,甲辰本,抄本)
程甲本(干隆五十六年辛亥萃文书屋活字本)
程乙本(干隆五十七年壬子萃文书屋活字本)
东观阁刊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
善因楼刊本(批评新奇,绣像红楼梦,善因楼梓)
宝文堂刊本(同治壬戌重镌,宝文堂藏板)
抱青阁刊本(嘉庆己未年镌,绣像红楼梦,抱青阁梓)
本衙藏板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本衙藏板)
藤花榭刊本(嘉庆庚辰镌,绣像红楼梦,藤花榭藏板)
宝兴堂刊本(嘉庆丙寅新刻全部绣像红楼梦,宝兴堂藏板)
凝萃草堂刊本(道光辛卯孟冬,绣像红楼梦,凝萃草堂监印)
三让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三让堂藏板)
五云楼刊本(咸丰己未新镌绣像红楼梦,五云楼藏板,光华堂发兑)
耘香阁刊本(绣像红楼梦,藤花榭原板,耘香阁重梓)
聚和堂刊本(绣像红楼梦,济南聚和堂藏板)
同文堂刊本(曹雪芹原本,右文堂发兑,同文堂藏板)
纬文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纬文堂藏板)
翰选楼刊本(绣像红楼梦,翰选楼藏板)
文元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文元堂藏板)
忠信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忠信堂藏板)
经纶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经纶堂藏板)
务本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务本堂藏板)
经元升记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经元升记梓)
登秀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登秀堂藏板)
连元阁刊本(曹雪芹原本,新增批点绣像红楼梦,佛山连元阁藏板)
三元堂刊本(东观阁梓行,三元堂藏板,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
双清仙馆评本(洞庭王希廉雪香评)
妙复轩评本(张新之评)
聚珍堂评本(王希廉评)
翰苑楼评本(王希廉评)
芸居楼评本(王希廉评)
卧云山馆评本(张新之评)
同文书局评本(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
大观琐录评本(增评绘图大观琐录,王希廉、姚燮评)
增评补像全图本(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
诵芬阁评本(古越诵芬阁藏板,王希廉、姚燮评)
增评补图本(王希廉、姚燮评)
上海书局石印评本(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
绣像全图增批评本(王希廉、姚燮评)
桐荫轩石印评本(王希廉、蝶芗仙史评)
求不负斋石印评本(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
广百宋斋铅印评本(王希廉、姚燮评)
阜记书局评本(王希廉、蝶芗仙史评)
民国部份
增评加批图说本(王希廉、蝶芗仙史评)1914年上海石印本
增评加注全图本(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1925年上海石印本
文明书局评本(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1927年上海文明书局铅印本
江东书局石印评本(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
铸记书局评本(王希廉、姚燮评)
万有文库评本(1930年商务印书馆铅印)
许啸天句读本(1923年上海群学社铅印本)
汪原放句读本(1921年上海亚东图书馆铅印本)
大达图书本(1929年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铅印本)
广益书局本(1934年上海广益书局铅印本)
新文化书社本(1929年上海新文化书社铅印本)
通俗小说库本(1937年上海中央书店铅印本)
亚东初排本(1921年上海亚东图书馆铅印本)
亚东重排本(1927年上海亚东图书馆铅印本)
中华索隐本(1916年上海中华书局铅印本)
世界书局本(1934年上海世界书局铅印本)
开明书店洁本(1935年上海开明书店铅印本)
传世一十二种脂砚斋评石头记钞本之版本概况
诗曰
自执金矛又执戈 自相戕戮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 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遍 闲风闲月枉吟哦
情机转得情天破 情不情兮奈我何
干隆中(一七五四年顷),有小说曰石头记者忽出于北京,历十数年而盛行,然皆写
本。时传抄面世,即为脂砚斋之评本。惜乎书犹未就,雪芹曹先生为泪尽而逝。诸本
止八十回矣。藏书家抄录传阅,纸贵京都,几三十年。沿传既久,坊间缮本及诸家所
藏秘稿,繁简歧出,前后错见。比干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乃有程伟元、高鹗之百
二十回刊印聚珍版问世,改题红楼梦,字句亦时有不同,不明何人续撰。程本既出,
风靡天下,势力影响,莫与之京。钞本遽日渐湮埋,不为世人所晓。其后伪本垄断,
几至一百二十年,千亿坊间本俱其化身,遂成定本。一时海内哄传,士人争读,谓之
历代小说中之无上上品,曰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
直至清季民元(一九一一至一九一二),方有沪上狄平子石印戚本行显于世。脂本始
得重见天日,此举于红学界中不啻石破天惊。迨民国十年(一九二一),胡适先生为亚
东图书馆之新式英文标点排印本(世称亚东初排本即是)作序,题红楼梦考证,为新红
学滥觞,令学界震动。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俞平伯先生红楼梦辩改定,顾颉刚先
生序之曰,胡俞二着标识着“旧红学的打倒,新红学的建立”云云,始有新旧红学二
者之分辨。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甲戌本出,归胡适。庚辰本随之继现。新红学遂
凭借此等新材料,借助新方法,破中见立,颇有建树,成就较之旧红学不可以道里计。
红楼梦之版本研究亦由是肇始。
自此以降,七十年来,世间幸存之脂砚斋评石头记古旧钞本相继重现人间,迄今凡
一十二种,实如凤毛麟角,弥足珍贵。脂本留存未经旁人改动之曹雪芹原文面貌,可
供校雠,更兼有脂砚斋(或曰雪芹乃其亲侄)等人评批三千余条,散见诸本,间或透露
作者身世,或指示写作意图,或论及八十回后佚稿及作者修改删却的情节,其文艺批
评自身亦独具只眼,颇是精到,历来为方家所重。是为天下红迷不可不读,不可不知。
然各钞本版本不一,互有出入;历经二百余载,蠹祸难免,实无完璧。
公子闽人,性耽红楼。今受业西郊燕园,得傍规模居国内第三的北大图书馆,古籍
庋藏只让北图,与上图比肩。馆藏脂系中最为重要的庚辰本,并有名藏书家冯隅卿先
生所遗之九部古版红楼梦,内有大陆仅存的三部程甲本之一,九部程乙本之一,以及
最早的雕版刻本东观阁本一部。时值大四,公子功课骤弛,更喜都门连降大雪。夫天
下至乐,莫若雪夜拥被读红。公子心血来潮,入库翻书,搜罗脂本点滴资料,并细加
梳理,述其大要,开列于下,盖“以公同好” 耳。
注:文首之题红楼梦七律止见于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回前评。
目 次
脂评石头记八种:
壹 甲戌本;贰 己卯本;三 庚辰本;肆 列藏本;
伍 戚 本;陆 戚宁本;柒 蒙府本;捌 靖 本;
脂评红楼梦四种:
玖 甲辰本;拾 梦稿本;壹拾壹 己酉本;壹拾贰 郑藏本。
说 明
脂砚斋评本石头记系统的传世写本依据底本年代,所存原文与脂评情况及后人窜改
多寡,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较为正规,为最早期的脂本。多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保存着最近于曹
雪芹原文的正文文字和大量较可信的脂评。研究价值最高。如上之壹至三,可包括梦
稿本前八十回中的六十余回未改前的原文。对列藏本的版本价值有较大争议,但公认
不如前三种。
第二类:经加工过。批语全无署名。多题为石头记。出现了许多早期脂本所无的批
语,不能确认是否脂评。价值稍逊。如上之伍至捌,且此四种为同一祖本,属戚本系
统(或称立松轩本系统) 。
第三类:经增删窜改。大都以红楼梦为题。以脂本为根据,大量删改原文或删弃脂
评。如上之玖,壹拾壹,壹拾贰,以及梦稿本前八十回中的六十余回改后的面貌。
甲戌本第一
又称脂残本,脂铨本。
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见于各册首回首页首行。
因第一回第八页楔子正文中 “出则既名,且看石上是何故事” 句上,比他本多出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十五字,指明所据底本年代,故名甲戌本。
甲戌年,是干隆十九年(一七五四)。
存十六回。即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第四回回末缺下半叶,
第十三回上半叶缺左下角。四回一册,共四册。每半叶十二行,行十八字。
一、此本祖本可能是脂砚斋的编辑本。理由是每页版心下部都有脂砚斋的署名,有
些地方虚以待补,如若干回的回前诗,仅有“诗曰”空悬。林黛玉眉目描写尚未成文,
其下半句以朱笔空围。底本无拼凑现象,正文很少修改,有部份批语系从另本移录。
一、此本第一回有畸笏叟丁亥春的行侧朱批,墨抄总评也有作于丁亥者,说明抄录
时间在干隆二十三年丁亥(一七六七)之后。
一、第一回第一页第一行顶格题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行 “凡例”二字,
第三行起凡例五则,末题诗一首。陈毓罴认为这一段是脂批,正文当从 “列位看官”
起。其中第一至四则及题诗,共四百一十四字,为此本独有。第五则“此书开卷第一
回也,作者自云。。。”,后来本子仅存此段作为引言,与正文混同,遂成了正文开
始。凡例之末诗前横书“诗曰”二字,脂系钞本题诗多这种格式,下七律一首:“浮
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
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脍炙人口
一、第一回第四页下第一行 “丰神迥异” 句下至第五页上末行 “大展幻术,将”
句之间,较他本多出一段文字,恰好两页,四百余字。
一、此本有眉批、侧批、双行批、回前回后批多种,无署名及日期。其中朱墨抄录
双行批是此本一大特色。有九回无批。此本独出的批语都在第六、第八回。
一、所存各回脂批远多于其他脂本,尤有一些重要批语为他本所无。如第一回“满
纸荒唐言” 诗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
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
这条批语是持曹雪芹卒于壬午年(一七六三)论者的首要依据。
一、值得注意的是,此本不避康熙帝的 “玄” 字讳。
一、书中有刘铨福几条跋,又有其友濮文暹、濮文昶兄弟跋。胡适、俞平伯、周汝
昌在其上亦有批跋。
一、纸黄脆,已经一次装裱。第十三回首页缺去小半角,衬纸与原书接缝处,钤有
“刘铨福子重印”章。
甲戌本原为清朝大兴刘位坦得之于京中打鼓担中,传其子刘铨福。内有刘铨福在同
治二年(一八六三)、同治七年(一八六八)所作的跋,极有见地。另有刘铨福的友人绵州
孙桐生批语三十余条,署“左绵痴道人”。之后流传不详,一九二七年夏此本出现于
上海,为刚刚归国的胡适先生重价购得,是为首次发现的传抄残本。胡适根据上述第
一回中文字称此本为甲戌本,开以干支年份定名红楼梦各钞本之先河,并且认为甲戌
本“为世间最古又最可宝贵的红楼梦写本”,所以适之先生视此本为平生秘本,向不
轻易示人。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六日胡适南下,临行匆忙,一生藏书俱皆抛下(由北大
图书馆收得),只随身带走了这一十六回的甲戌本和他另藏的一部程乙本。一九六二年
胡适去世后,将此本寄藏于美国Cornell大学图书馆。
一九六一年五月,胡适始决定由台北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央印制厂影印行世,止五
百部。为朱墨两色套版印刷,附胡适的影印干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缘起及跋。次
年六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朱墨套印出版,两种:甲。线装一函两册,保留胡适的序
和跋;乙。依原大四册,去尽胡适手迹,附有俞平伯先生的后记及红楼梦年表,大陆
发行。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上海人民出版社据六二年版重印,删去后记,线装四册;一
九七五年五月出平装一册。一九八五年九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据台湾商务版。
己卯本第二
又称脂怡本,脂馆本。
题石头记,见于封面。每回卷端题有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卷之” 字样。
第二册总目书名下注云 “脂砚斋凡四阅评过” ,第三册总目书名下复注云 “己卯
冬月定本”,故名己卯本。己卯年,是干隆廿四年(一七五九)。
存四十回。即一至二十回、三十一至四十回、六十一至七十回。其中第一册总目缺,
第一回开始缺三页半,十回末缺一页半,七十回末缺一又四分之一页。十回一册,共
四册,每半叶十行,行二十五或三十字不等。
一、此本第三十四回末题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终”,为脂本石头记第一个出现
“红楼梦”标名的本子。如果不是后世藏书家所加,则说明曹雪芹生前一度使用过
“红楼梦” 为书名。
一、第十七、十八回尚未分开,共用一个回目,第十九回无回目,第六十四及六十
七回原缺,此与庚辰本同。此本中六十四及六十七两回系据另一种钞本抄配,文字与
程高本系统相同,见第六十七回末注云“石头记第六十七回终。按干隆年间钞本武裕
庵补抄”。
一、此本无复杂的眉批侧批,面貌乾净。批语绝大多数在正文内双行书写,计七百
一十七条,除多一条单字批外,与庚辰本全同。只有十二处写在正文右侧。这些侧批
为别本所无,见于第六回和第十回。
一、此本正文始自 “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陶洙抄补了前三页半。正
文避国讳 “玄” 和“[礻真ZHEN音]”,避两代怡亲王胤祥和弘晓的名讳 “祥” 和
“晓”。据此判定为清代怡亲王弘晓府中的原钞本。
一、此本第十一回之前,无批语,为白文本。
一、此本中夹有六张笺条,补此书批注不足。第一张为第一回正文 “昌明隆盛之
邦” 批注“伏长安大都” ;第二张为第四回 “护官符小注”;第三张为第五回题诗
一首;第四张为第六回题诗一首;第五张为第二回前指示将总批低两格抄;第六张为
第十九回一条批注,连所属正文,另纸记在回前。
一、此本曾由陶洙于丁亥年(一九四七)、己丑年(一九四九)据甲戌本和庚辰本份别用
朱蓝二笔校过,有校记二则。
一、此本讹夺字很少。公认与庚辰本渊源极深,文字有多于庚辰本的地方,语意较
庚辰本确切。尤其以前五回文字差异较大。底本可能早于庚辰本,为庚辰本同祖之本。
一、所用干隆竹纸,薄而稍粗,有罗纹,土黄色,颜色深暗。周边褐色,多磨损。
夹条比书纸黄暗。朱笔校补文字新旧之分明显,红者时深,紫者时浅。夹条批语朱色
颇鲜。
己卯本当为清怡亲王弘晓府中原钞本。怡府是有清一代名闻海内的藏书大家,世代
相传百余年。宋元精刻,叠床盈架,且多完帙孤品。弘晓之父怡亲王胤祥为康熙第十
三子,曹家与之关系非浅,故所据底本可能就出自曹家。此本约于二十年代末三十年
代初为名藏书家董康所得,董在抗战中当了汉奸,抗战胜利后瘐死狱中。此本归其友
陶洙所有。后来陶洙将书让与北京图书馆。
已卯本残卷
一九五九年冬出现在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由中国历史博物馆购得。现藏于此馆。
存三个整回又两个半回。即第五十五后半回、五十六回、五十七回、五十八回以及
五十九回前半回。共余五十二页,装订为一册,行款格式同己卯本,且和己卯本一样,
避“祥”字和 “晓” 字讳。据此判定此当为已卯本的失散部份。然此本一体墨色,并
无朱批。
该残卷仅有夹批三十条,与庚辰本这部份内容的批语类型和条数一致,其中十一条
小有出入。
一九八零年五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线装五册,计四十一又两个半回,
首有冯其庸序及凡例。
庚辰本第三
又称脂京本。
题石头记,见于封面。各册卷首标明 “脂砚斋凡四阅评过” 。每回卷端题有 “脂
砚斋重评石头记卷之”字样。
第五至八册封面书名下注云 “庚辰秋月定本” 或 “庚辰秋定本”,故名庚辰本。
庚辰年,是干隆廿五年(一七六零)。
存七十八回。即一至八十回,底本原缺第六十四及六十七回两回。十回一册,共八
册,每半叶十行,行三十字。
一、此本底本年代相当早,应该是曹雪芹生前最后的一个本子。保存曹雪芹原文及
脂砚斋批语最多,脂批中署年月名号的几乎都存在于此本。面貌最为完整,文字比较
可信。
一、此本第十七与十八回尚未分开,共用一个回目,第十九回无回目,第六十四及
六十七回原缺,此同己卯本。另,此本无第八十回回目。回目双行并列,唯此本与郑
藏本如此,诸本皆是单行直书。
一、此本第二十二回末惜春谜后缺文,并记曰 “此后破失,俟再补。” 另页写明
“暂记宝钗制谜云:朝罢谁携两袖香。。。”“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
畸笏叟”等文字。后人续补了宝玉及宝钗两首谜诗,就将此谜错改属了黛玉。第七十
五回缺中秋诗,回前单页记曰“干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
芹。” 第十九回 “小书房名”下空五字,“想那里自然” 下空大半行。这些残缺可
用以鉴定他本后人补缀之处。
一、第六十八回脱去约六百余字,估计失去一页。
一、此本有眉批、侧批、双行夹批及回前回后批多种。批语之多为各本之最,总计
两千余条,包括了己卯本双行夹批的全部(除一条单字批外)。其中有一批非常重要的
批语,如第二十回朱笔眉批“茜雪至 ‘狱神庙’ 方呈正文。袭人正文目曰:‘花袭人
有始有终。’ 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 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
叹叹! 丁亥夏 畸笏叟”。
一、此本第十一回之前,除偶将回前总评与正文抄在一处外,都无批语,为白文本。
朱笔批语全集中在第十二回到第二十八回。
一、此本抄手不止一人,水平参差不齐。最后一册质量尤差,讹文脱字,触目皆是。
在后世流传中,曾经读者旁改过,多属于臆改。后人加批的,有署鉴堂、绮园、玉蓝
坡。
一、纸色黄,周边褐色。批语朱色与燕大图书馆章色几同。已经 “金镶玉” 法精心装裱。
庚辰本原出北城旗人家中,徐星署一九三三年初于北京东城隆福寺地摊以八银币购
得,格外珍视。一九四九年五月五日,经郑振铎先生介绍,燕京大学图书馆折价黄金
二两购自徐氏后人之手,与原藏之明弘治岳氏奇妙全像西厢记(此书最古刻本)及百回
钞本绿野仙踪(刻本皆八十回)并称燕大馆藏“三宝” 。一九五二年北大燕大合流之后,
始入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一九五五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朱墨两色套版影印出版,是首次影印行世的早期
脂本,所缺二回据己卯本补入。十月出精装二册,十二月出线装八册。一九七四年人
民文学出版社重印,换用蒙府本文字补入。二月,出尺寸依原大的线装本八册;十月,
出大三十二开本四册。
列藏本第四
又称脂亚本。
题石头记,见于各回回前所题,无书前题页。
因藏于原苏联亚洲人民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故名列藏本。
存七十八回。即一至八十回,中缺第五、第六回。第五十回未完止于黛玉谜,缺半
页。第七十五回末至“要知端的” 下脱半页。共三十五册。每半叶八行,行十六、二
十、二十四字不等。
一、此本另有一些回(第十回的回首,第六十三、六十四、七十二回末)则题作红楼
梦,可见当时此名既已通用。
一、第十七与十八回共用一个回目,但两回文字已经分开,中有 “再听下回分
解”一句。第二十二回缺文,止于惜春谜。第七十九回和八十回未分开,只有一个回目。
一、此本有六十四及六十七两回。其中六十四回回目之后,正文之前有一首五言题
诗,为别本所无,回末有一联对句,是早期钞本的形像;又推究题诗的内容,此回应
是曹雪芹手笔。六十七回近甲辰、戚本一系。
一、此本共计批语三百余条。有眉批一百一十一条,侧批八十三条,与其他脂本完
全不同。疑多为后人所批。在前四回集中了五分之三。另有双行夹批八十八条,几乎
全部与庚辰本相同,其中第十九回占了四十二条。
一、此本另有一种特殊批语是接着正文写的,字体也相同,在起讫处加方括号,并
于开头右侧空行小字写有“注”字。出现于第十六、六十三、七十五回。当是过录时
误将批语抄作正文,后校对时发现,加以标明。
一、为竹纸抄写,纸薄而稍粗。浅黄色。有包角。经后人重新修补装订,残留装订
线洞眼,且有装错顺序处,反折清高宗御制诗第四、五集作为页间衬纸。
列藏本为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由随第十一届俄国传教使团来华的大学生Pavel
Kurliandtsev传入俄京,书首有其墨水签名及两个笔画拙劣的汉字 “洪”字,当是他的
中文姓氏。原存外交部图书馆,一九六二年苏联汉学家B。L。Riftin(汉名李福清)于
苏联亚洲人民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收藏中重新发现此本,一九六四年撰文介绍,始为
人所知。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图书馆。
一九八六年四月,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会同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
格勒分所编定,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精装六册。次年一月出线装本,二函二十册。
首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序,次李福清、孟列夫二人文列宁格勒藏抄本石头
记的发现及其意义。
戚本第五
又称有正本,上石本,戚序本,脂戚本。
题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见于封面。中缝则题曰 “石头记” 。
因卷首有戚蓼生所作石头记序,故世称戚本。此本为石印本,由上海有正书局印行
过三次。 “大字本”清末宣统三年辛亥(一九一一)石印前四十回,民国元年壬子(一九
一二)石印后四十回。民国九年(一九二零)用“大字本” 剪贴缩印了一种 “小字本”
,于是有大小字本之分。 “小字本”又于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再版。存八十回,全。
“大字本” 四回一册,共二十册,十回一卷,共八卷。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缩印
“小字本” 为十二册,每半叶十五行,行三十字。
一、此本抄写工整,石印精美,清楚有条,是脂本系统中面貌颇为精良的流传本。
抄手虽楷书整齐,但语文水平不高,文中时时可见错讹字。
一、六十四、六十七两回,十九、八十两回回目,二十二回末等缺文都已补齐,十
七、十八两回已分开。凡此种种,以下诸本大同小异。此本除第七十八回 “芙蓉诔”
后缺回末收尾一小段外,无残短。如正文文字比之程高本所改,大都同于脂本原文;
比之其他脂本,又有个别细碎异文。第十七与十八回分回之处不同于今本。
一、此本有句下夹批、回前回后批的形式。回前回后批俱已补齐。批语较多,几乎
都在前四十回。不少为独有,有一定的价值,如第四回前的“请君着眼护官符,把笔
悲伤说世途。作者泪痕同我泪,燕山仍旧窦公无。”一诗,但已不好判断是否脂批。
一、此本眉批前四十回为狄葆贤所加, “小字本”后四十回中也有眉批,为狄葆
贤征求他人所加。价值不高。
一、此本底本付印前经整理,有改动失真之处,描改过个别字迹。批语有不少移位
,如将原文眉批和侧批俱改成双行夹批或回前回后批,并都删去原署的年月名号。
戚本为干隆年间德清戚蓼生收藏并序。桐城张开模藏有过录本,光绪年间为俞明
震所得。上海有正书局老板狄葆贤(平子)据以摄影付诸石印。鲁迅先生一九二零年创
撰中国小说史略时第一个予以重视。在第二十四篇论述红楼梦专章清之人情小说中,
所引红楼梦原文全用戚本。这是当时他能见到的唯一的脂本。戚本是最早传印的八十
回脂本,突破了延续一百二十年的程高本垄断的局面,首次将一个真的(或接近于真的
)曹雪芹原文的红楼梦行显于世,意义非同寻常。
原本黄绫装面,存上海时报社。曾传闻已于一九二一年毁于火。一九七五年冬,上
海古籍书店整理旧库,意外发现迷失多年的底本前四十回半部。白色连史纸抄写,有
蛀蚀。版框界格系木版水印,版心书名手写。乌丝栏,版框高十八点八厘米,宽十一
点六厘米。序文和目录是浅色丝栏,微黄略带青,近于隐格。字体为乾嘉时期流行的
馆阁体,有朱色圈句,色陈暗略紫。无书名页。据鉴定,约在干隆后期至嘉庆年间抄
成。现藏于上海图书馆。称戚沪本。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据 “戚大字本”影印出版,线装二十册;一
九七五年六月出平装八册。一九八零年五月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全五册。
戚宁本第六
又称南图本,脂宁本。
题石头记,见每页中缝。
今藏于南京图书馆,卷首有戚蓼生之石头记序,故称戚宁本。
存八十回,全。四回一册,共二十册,十回一卷,共八卷。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
行款格式与戚本全同。但无格栏。
一、此本抄写字迹,有的较工整,有的很幼稚。文字几乎与戚本全同,凡有正付印
改过的地方,此本保存原貌。
一、据高一涵分析,此本约在咸同年间抄成。
一、今存书上有标签 “泽存书库藏书 子部 小说家类 平话之属 清曹雪芹撰 石头记
八十回 二十册 抄本”。
一、钞本所用毛太纸,黄软。几一色,不暗。蛀痕有无及大小不一。
戚宁本有谓在一九三零年前后曾属昆山于氏,后归伪内务部长陈群 “泽存书库”。
日本投降之后,陈群畏罪服毒自杀。
④ 关于红楼梦的电视剧有哪些...
1927年电影版《红楼梦》
1929年电影版《红楼梦》
1944年上海中华电影公司电影版《红楼梦》
1952年香港长城电影版《新红楼梦》
中国电影《红楼梦》(越剧,1962年)
1962年香港邵氏电影《红楼梦》
1977年香港佳视版《红楼梦》
1978年台湾电影《新红楼梦》
1983年台湾华视版《红楼梦》
1989年北影版《红楼梦》
2002年越剧电视剧《红楼梦》
2007年经典版数字越剧舞台艺术电影
2010年版红楼梦2010年版红楼梦
2012昆曲电影《红楼梦》
新版越剧《红楼梦》
⑤ 红楼梦到目前一共拍了多少个不同的版本了
红楼梦到目前一共拍了24个不同的版本。
经典版:
1962年岑范执导越剧电影《红楼梦》
1987年大陆央视版电视剧《红楼梦》
电视剧版:
1975年香港tvb版电视剧《红楼梦》
1977年香港佳视版电视剧《红楼梦》
1978年台湾华视电视剧《红楼梦》
1983年台湾华视版《红楼梦》
1996年台湾华视版电视剧《红楼梦》
2009年李平导演电视剧《黛玉传》
2010年李少红导演电视剧《新红楼梦》
电影版:
1924年京剧电影《黛玉葬花》
1927年复旦影片公司版电影《红楼梦》
1929年上海孔雀影片公司电影版《红楼梦》
1944年卜万苍执导电影《红楼梦》
1949年香港粤语电影《红楼梦》
1952年电影《新红楼梦》
1954年香港粤语电影《大观园》
1956年香港毕虎导演电影《红楼梦》
1961年香港邵氏电影《红楼梦》
1977年香港邵氏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
1978金汉导演电影《新红楼梦》
1989年大陆北影版《红楼梦》
2007年经典版数字越剧舞台艺术电影《红楼梦》
2007年胡雪阳执导新版越剧《红楼梦》
2012年龚应恬执导昆曲电影《红楼梦》
⑥ 红楼梦旧版本电视剧有哪几个
1927年电影版《红楼梦》
1944年电影版《红楼梦》
1962年香港电影《红楼梦》
1962年香港电影《红楼梦》
1977年香港佳视版《红楼梦》
1978年华视《红楼梦》
1978年台湾电影《新红楼梦》
1983年华视《红楼梦》(第二版)
1987年版《红楼梦》
1989年电影版《红楼梦》
1996年华视红楼梦(第三版)
2009年电视剧《黛玉传》
⑦ 红楼梦影视剧到现在有几个版本了,
版本太多了,影视版均有。
最熟悉的是1987年大陆央视版电视剧《红楼梦》,经典。
林黛玉——陈晓旭(已故) 贾宝玉——欧阳奋强 王熙凤——邓婕
薛宝钗——张莉 贾母——李婷(已故) 晴雯——张静林(安雯)
袭人——袁玫 史湘云——郭霄珍
最新的是2010年版红楼梦。
主要少年、童年演员:
贾宝玉——于小彤 林黛玉——林妙可(童年)/蒋梦婕(少年) 薛宝钗——李沁 妙玉——高洋 史湘云——吴青芷 贾元春——王彦华 贾迎春——李若嘉
贾探春——张馨予 贾惜春——王培祎
成年演员;
贾宝玉——杨洋 林黛玉——蒋梦婕 贾母——周采芹 王熙凤——姚笛
1927年电影版《红楼梦》
1929年电影版《红楼梦》
1944年电影版《红楼梦》
1952年香港电影版《新红楼梦》
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
1975年香港tvb版电视剧《红楼梦》
1977年香港佳视版《红楼梦》
1978年台湾华视版《红楼梦》
1978年台湾电影《新红楼梦》
1983年台湾华视版《红楼梦》
1987年大陆央视版电视剧《红楼梦》
1989年电影版《红楼梦》
1996年台湾华视版《红楼梦》
2002年越剧电视剧《红楼梦》
2007年经典版数字越剧舞台艺术电影
2010年版红楼梦
评剧《红楼梦》
黄梅戏《红楼梦》
1962年版越剧《红楼梦》
1999年版越剧《红楼梦》
2009年出品游戏《红楼梦》
⑧ 以前拍过几部红楼梦毛舜筠演的林黛玉是港台版的
影视红楼
最早将《红楼梦》故事搬上银幕的是梅兰芳。1924年秋,民新影片公司将梅兰芳演出的5出京戏片段,拍摄剪辑成一部两本长的戏曲短片,其中就有《黛玉葬花》、《千金一笑》、《俊袭人》……
1927年电影《红楼梦》:林黛玉-陆剑芳 贾宝玉-陆剑芬。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红楼梦》影视作品,它的结构十分巧妙,以刘姥姥为全剧结构的主线,颇有点“后现代”意味。上海复旦影片公司。
1929年,夏佩珍,殷明珠,严月娴版电影《红楼梦》。上海孔雀影片公司 1936年,有声故事片,李雪芳,冯侠魂版《黛玉葬花》。上海大华影业公司
1939年,顾兰君,梅熹,白虹版《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上海新华影片公司
1942年,《红楼梦》。伪“中联”影片公司 1944年电影《红楼梦》:林黛玉-周璇 贾宝玉-袁美云 薛宝钗-王丹凤 此时正处于中国电影的一个黄金时期,演员都是当时红得发紫的大明星。上海昆仑公司
1951年,言慧珠,林默予,路珊版《红楼二尤》。上海国泰影片公司 1952年,李丽华,严俊,陈娟娟版《新红楼梦》。导演:岳枫,香港长城影片公司
1962年,童芷苓,王熙春版《尤三姐》(京剧)。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 1962年香港电影《红楼梦》:林黛玉-乐蒂 贾宝玉-任洁 薛宝钗-丁红 袭人-丁宁 贾政-赵雷 茗烟-胡金铨 傻大姐-沈殿霞。香港邵氏电影公司
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林黛玉-王文娟 贾宝玉-徐玉兰。非常不幸,由于政治原因,这部片子一拍出来就被禁了,直到80年代才解禁。 1975年香港无线(TVB)版电视《红楼梦》:林黛玉-汪明荃 贾宝玉—伍卫国 薛宝钗—吕有慧。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片子里有个跑龙套的后来成了巨星,他就是扮演蒋玉菡的周润发。 1977年香港佳视版电视《红楼梦》:林黛玉-毛舜筠 贾宝玉-伍卫国 薛宝钗-米雪。
1977年香港系列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林黛玉—张艾嘉 贾宝玉—林青霞 薛宝钗—米雪 紫鹃—狄波拉。导演:李翰祥,香港邵氏电影公司 1977年香港电影《红楼春上春》:林黛玉-黄杏秀 贾宝玉-张国荣 薛宝钗—沈杏妮 袭人—陈维英 贾政—关海山 。这是张国荣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一部三级片。香港思远电影公司
1977年香港电影《红楼春梦》:王熙凤-余莎莉 贾蓉-思维 贾瑞-田青 贾琏-于荣 贾珍-詹森 柳湘莲-顾冠忠 尤三姐-刘雅英。导演:牟敦芾,香港邵氏电影公司(性质同上) 1978年台湾电影《新红楼梦》:林黛玉-周芝明 贾宝玉-凌波 薛宝钗-李菁 贾母-李丽华 贾政-赵雷。 1987央视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林黛玉—陈晓旭(已故) 贾宝玉—欧阳奋强 王熙凤—邓婕 薛宝钗—张莉 鸳鸯—郑铮 贾琏—高亮 贾母—李婷(已故) 史湘云—郭宵珍 贾探春—东方闻樱 贾赦—李颉 尤氏—王贵娥 王夫人—周贤珍 邢夫人—夏明辉 贾惜春—胡泽红 贾瑞—马广儒(已故) 贾迎春—牟一/金莉莉 贾珍—李志新 宝蟾—阎青妤 香菱—陈剑月 袭人—袁玫(枚) 晴雯—张静林 尤三姐—周月 薛姨妈—李凤 薛蟠—陈洪海 平儿—沈玲 巧姐—李端 秦可卿—张蕾 李纨—孙梦泉 贾元春—成梅。张道士—谢凌霄。最经典的红楼梦版本,影响力非常大,之后的许多红楼梦片子向它看齐。 导演:王扶林,编剧:周岭。
1989年北影版系列电影《红楼梦》:林黛玉-陶慧敏 贾宝玉-夏菁 薛宝钗-傅艺伟 王熙凤-刘晓庆 贾母—林默予 刘姥姥—赵丽蓉 秦可卿—何晴 紫鹃—陈红。导演:谢铁骊。这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版本,当年曾经获得多项金鸡奖,现在也偶尔能在电影频道发现它的影踪。
1996年,钟本伟饰宝玉,张玉嬿饰黛玉,73集电视剧《红楼梦》。导演李英,台湾华视电影公司,也是一部经典之作。华视演员表:演员 角色 钟本伟 贾宝玉 张玉嬿 林黛玉 邹琳琳 薛宝钗
2002年,30集越剧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浙江省文联浙江长城影视公司 2006年,香港无线TVB电视剧《玉面玲珑》:蔡少芬—王熙凤 马德钟—贾琏 盖鸣晖—贾宝玉 杨思琦—林黛玉。这部电视剧至今仍未开拍,个中原因,不得而知。
2009年,由李平担任导演的《黛玉传》开拍(2009年7月14日杀青)。出品方:法制日报社影视中心,恒娱星空(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闵春晓饰演林黛玉,马天宇饰演贾宝玉,邓莎饰演薛宝钗
2010版红楼梦拍摄完成
个人推荐98年的经典~~~~~~· 晓旭姐姐演的黛玉最棒了~
⑨ 红楼梦电视剧有几个版本 分别是哪几年的
1987年的红楼梦,就是看起来很古老的那一个,堪称经典。
还有很多版本,比如:
1927年电影版《红楼梦》
1929年电影版《红楼梦》
1944年电影版《红楼梦》
1952年香港电影版《新红楼梦》
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
1975年香港tvb版电视剧《红楼梦》
1977年香港佳视版《红楼梦》
1978年台湾华视版《红楼梦》
1978年台湾电影《新红楼梦》
1983年台湾华视版《红楼梦》
1987年大陆央视版电视剧《红楼梦》
1989年电影版《红楼梦》
1996年台湾华视版《红楼梦》
2002年越剧电视剧《红楼梦》
2007年经典版数字越剧舞台艺术电影
2010年版红楼梦
评剧《红楼梦》
黄梅戏《红楼梦》
1962年版越剧《红楼梦》
1999年版越剧《红楼梦》
2009年出品游戏《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