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的最新动态
㈠ 近期美国电影在华市场下滑,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电影近期在中国的市场下滑,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1、疫情原因;2、质量原因;3、观影欲望降低。
3、观影欲望降低
最后,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观众的观影欲望似乎在慢慢降低,一方面是全世界的影片质量都在下滑,而且现在电视剧行业发展得很不错,这几年出现了很多很好看的韩剧、英剧和美剧,大家对电影的期待值已经大大降低了,很多人都是宁愿在家里看看电视剧,而不是出去看电影。
㈡ 电影行业现状如何
行业主要企业:猫眼娱乐(01896HK)、阿里影业(01060HK)、光线传媒(300251)、新片场(834630)、华谊兄弟(300027)、爱奇艺(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数据:2021年中国观影人次、2021年中国观影人年龄分布
2021年,随着国内复工复产的基本完成以及新冠肺炎疫苗的普及,电影行业也逐渐从2020年的寒冬中恢复过来。全年累计实现票房470.3亿元,较2020
年同比上升231.6%,复苏迹象已逐渐浮现。但从观影人次的区域以及时间分布来看,后疫情时期,电影消费者的需求结构依旧因为疫情的原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电影观影人次大幅度回升
2016-2019年,国内观影人次不断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2019年全国电影观影人次为17.3亿人,与2018年基本持平。2020年,中国观影人次出现断崖式下跌,仅为5.5亿人,较2019年下降近68.21%。而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信息,2021年全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达到了11.67亿人次,同比上涨112.2%。
一、二线城市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
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三、四线城市在全国电影市场中的份额一直在稳步提升,与之相应的,一、二线城市的市场份额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中。在平均票价低于一、二线城市的情况下,三、四线城市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更显得难能可贵。可见,我国电影消费区域正在逐渐下沉。
男女比例分布较为平均
从性别方面看,根据往年经验来看,我国电影观影人群的性别分布较为平均,男女比例接近五五开。2020年全年国内观影人群中男女比例较为平衡,分别占比51%和49%。
注:截至2021年12月31日,灯塔专业版尚未发布2021年数据。
80、90后为我国电影消费主力军
从年龄方面看,2021年电影消费人群以95后和80后为主,分别占总购票人数的27%和29%。而90后的购片人数占比则为23%,排名第三。
假期档成为人们观影首选
纵观2021年全年,电影观众多倾向于在节假日选择观影,且比例大幅度上升。根据猫眼研究院的数据,2021年假日档期票房的比例大幅度攀升至36%,较2019年上升了14个百分点。
整体来说,受益于我国强有力的疫情管控,电影行业在2021年迎来“触底反弹”,各项指标均继续延疫情前趋势发展。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㈢ 请问电影行业现状如何
行业主要企业:猫眼娱乐(01896HK)、阿里影业(01060HK)、光线传媒(300251)、新片场(834630)、华谊兄弟(300027)、爱奇艺(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数据: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2021年中国票房结构
疫情后电影产量大幅度回弹
2016-2019年,受益于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电影生产规模总体呈现波动增长。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国产影片数量大幅下降,仅为301部。2021年,受益于全国疫情的有效管控,行业复苏较快,截至12月底,国产影片数量突破新高,达到740部。
472.58亿元票房领跑全球
从电影票房收入来看,2016-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持续增长,并成功突破600亿大关。2019年,我国票房收入达641亿元,较2018年增长5.4%,增速整体呈现下滑态势。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电影票房收入仅为203亿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三成。2021年,根据M大数据的《2021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中披露的数据,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472.58亿元,领跑全球。
票房前三均超45亿元
2021年,截至12月中旬,我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前三分别为《长津湖》《你好,李焕英》和《唐人街探案3》,分别实现票房57.6亿元,54.1亿元和45.2亿元,票房收入远超其他影片。排名第4-10名的影片票房收入较为接近,基本在10-15亿元之间。
国产电影票房占比维持在60%左右
从国内票房收入结构方面看,2016-2019年,我国电影行业国产影片票房营收和进口影片票房营收比重较为稳定,基本维持在60%和40%左右。2020年和2021年,在疫情背景下,海外头部影视企业推迟或取消了旗下影片的发行,致使我国票房结构发生巨大的倾斜,进口影片票房营收急剧下滑,占比不到总营收的20%。
我国电影产业票房依赖严重
目前,我国电影产业依然严重依赖票房收入,非票房收入的占比较低。不过,从国内影院非票房收入占比来看,各大院线公司的非票房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在不断提高。其中,万达电影的非票房业务发展最好,最新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万达电影实现非票房收入12.7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5.98亿元,占总营收的9.50%,商品消费收入6.76亿元占总营收的10.74%,合计占比20.24%;其中广告收入毛利率为10.50%,商品销售收入毛利率为39.72%。万达电影致力于“多维度发展非票房业务”,不仅举办一些专属活动,如跨界合作故宫食品、哈根达斯等品牌,还有大力拓展咖啡业务,覆盖14个城市。
总体来说,2021年我国电影产业在疫情后恢复较好,但在收入结构来看,对于票房收入的依赖程度依旧较高。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㈣ 中国电影的盈利能力稳定吗
总体投资资金匮乏在制片领域,虽然近几年来国产影片投资金额总量保持不断长,但是制作电影的自有资金仍不能满足电影从制作到发行产业链的运转。在影片营销方面。中国电影产业的制片方一般没有实力或不愿过多地宣传。这就导致今天很多影片“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的现象。其实一部电影宣传好坏直接关系到民众对此的关注度。换句话说电影的前期宣传直接与票房挂钩。还有,一方面则是对影院的新建与改造的资金匮乏。电影院不仅仅是电影产业最直接的硬件产品。更是电影与社会大众沟通的桥梁。据调查。有7%的人认为电影院设备陈旧。不值得买票进入而放弃观影所以。充足的资金是维系电影产业链正常运转的前提。
投融资机制不完善一方面。目前我国电影产业主要以股本融资为主,跨国跨行业未能投入较多的资金导致总体融资金额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中小型国有制作单位只能依赖国家电影相关资助资金。没有相应的机制对电影资金回笼以及市场效益情况的回收进行监管。导致“血液不足”。此外,目前现有制片企业主要以联合投资来解决融资问题。缺少引用信贷资金和其他风险投资基金,其结果必然是资金链匮乏甚至是断裂 。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电影市场投资机会及企业IPO上市环境综合评估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中国的电影市场缺少资金在百亿规模,但是电影市场的收益规模却是千亿,缺少资金是目前电影行业的重要问题。
电影行业上市企业分析
从资本市场信息看来,中影集团2016年上市,当时发行市值为41.66亿元,万达电影2015年上市,发行市值仅为12.81亿元,是中影集团市值的约四分之一。但2015-2021年期间,通过大规模扩张线下院线等业务,万达电影市值实现了21倍的增长,达到现在的287.8亿元市场规模,超过了中影集团213亿元市值规模,扩张迅速。
从影视相关业务收入规模看来,2020年,万达电影相较于中国电影略胜一筹。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电影的在影视相关业务收入规模达29.26亿元;万达电影的在影视相关业务收入规模43.69亿元。
从盈利能力来看,万达电影毛利率高于中国电影,除去2020年疫情影响外,其他年度万达电影毛利率基本保持在30%上下,中国电影则维持在20%以上。2020年疫情对影视行业冲击十分巨大,从数据来看,万达电影的盈利能力受到的影响更大,其毛利率变为-10.6%,这与其观影收入大幅下降有很大关系。反观中国电影,其盈利能力下滑则相较幅度更小。总体来说,万达电影盈利能力更好,但抗风险能力和盈利稳定性不如中国电影。
从上述数据看来,疫情对电影行业打击十分巨大,各大企业的年报收入都呈现下滑趋势,但在疫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收入有回暖迹象,未来在疫情全面控制下,中国的电影产业市场还是十分巨大,中国作为消费大国还是有十分壮大的市场。电影市场的投资利润空间还是十分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