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谱老电影完整版
❶ 红旗谱的观后感5篇
红旗谱的观后感篇1
寒假期间,看完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部红色电视剧。电视剧主要讲述了中国在20世纪中期研制“二弹一星”的历程。剧情有喜有悲,有激动也有失落。看完后,我不禁感叹:在中国当时科技、经济、人才力量如此落后的情况下,能研制出那样尖端的武器!由衷为之自豪!
回顾那段历史,那些伟人们的崇高精神深深打动了我。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放弃优厚的待遇,冲破阻挠,毅然从美国归来,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两弹一星的事业,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他拿出自己的存款和工资作党费,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和一个知识分子的赤子之心;为了研制两弹一星,邓稼先这位年轻的科学家,离家20年,饿着肚子搞原子弹,省下干粮给同志,自己吃饼干渣,氢弹试验没爆炸,他不怕辐射去现场排除险情,在遭受辐射、身患癌症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躺在病床上还给中央写建议书,这种献身精神真是可歌可泣。科学家郭永怀为了保护国家的机密文件,在飞机失事时,和警卫员紧紧抱住文件包,壮烈献身,文件完好…。。
科学家们的爱国情怀和献身精神令人感动,催人泪下。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最可敬的人,是感动中国的英雄!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的两弹一星。自从有了两弹一星,中国走向了军事强国,打击了列强的侵略气焰。剧中钱学森有句话说得好:“外国人能造导弹,中国人同样也能造!”的确,我们中华民族在任何一方面都不逊色于外国,将来建设祖国的重担就在我们身上,少年强则国强,从现在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旗谱的观后感篇2
12月4日下午3点30分,《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西藏首映典礼在拉萨横店院线巨幕影城(藏游坛城店)举行。该电影时长94分钟,讲述了石天林老人为了追忆参与修建红旗渠的难忘岁月,决定带孙子骑行重走红旗渠的故事。
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是根据王献青小说《大国工匠》改编,由河南帝星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着名演员白志迪等主演。电影中,祖孙二人重走红旗渠之路,一老一少代表着光荣与传承,用一个寻找的故事,回溯历史和先烈,在有趣的故事中寓教于乐,教导槐世年轻人继承先辈的遗志,弘扬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称之为“人工天河”。
林州籍西藏企业家、本部电影西藏推荐人王爱军告诉记者,《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是首部表现最美奋斗者——红旗渠建设者的电影,该电影将于12月6日在全国公映。“希望届时有更多朋友前来观看这部电影,真正了解红旗渠,感悟红旗渠精神。那么何为红旗渠精神呢?那就顷帆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观众高应云说:“影片非常震撼,主题曲的基调和歌词也令人感动。前阵子我还去了现场,红旗渠还在发挥着作用。这部影片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精神财富,希望年轻人多去看看这部电影,传承好、传播好红旗渠精神。”
红旗谱的观后感篇3
今天看了《边红旗的故事》这部电视连续剧的其中一些剧情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事的内容很普通但却很感人很真实也很现实。它主要讲的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做母亲的想为自己的宝贝女儿买一份力所能及的保险。可做父亲的却极力反对,不但骂得那个业务员狗血淋头甚至不惜放狗去咬那个保险业务员。可万万没想到的却是人算不如天算他们的宝贝女儿没逃脱噩运的降临生了瘤。可这时只要有11万还是可以马上动手术抢救回这条鲜嫩的生命。只可惜后悔得想撞墙去死的父母求铅乎肢爷爷告奶奶都借不到那笔救命的钱。哪怕是跪在街头也乞讨不到多少呀!最后的结局就是撕心裂肺嗷啕大哭眼巴巴的看着那双无情的手拔走那条没有生命却可维持生命的胶管!
也许很多人会说这是电视在现实生活中是不会有的,也有人会说自己年轻力壮什么都不怕,更有人会说大不了就一死百了。还有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说法一一去抵触保险,排斥保险,拒绝保险!可就是没人去想想自己可以什么都想得开可家人呢?他(她)们能跟你们一样想得开吗?能眼巴巴看着不去抢救吗?能不为能救自己的亲人去下跪去看白眼去东借西借吗?甚至心力交瘁的先你而去时你还会那么抗拒保险了吗?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为什么不买份保险把这些风险都转给保险公司呢?每个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都同样有至亲的亲人都爱自己的亲人。可爱他(她)们就要给个好的保障,不要当你突然倒下时连为自己买单的钱都没有时却还要伤心欲绝的亲人们去负担!那是何其的悲哀,何其的无奈呀!醒醒吧,别再让爱抱有遗撼!
红旗谱的观后感篇4
这部历史革命题材的电影纪录片,将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的场景以及红二、四军团突破重围,转战云贵,进入四川甘孜与红一方面军会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方面军胜利会师的长征史诗进行了完整再现。
通过观看电影,让我们重温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对长征过程有了更深刻的印象。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五万余人。12月,黎平会议召开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川贵腹地进发。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地位也开始确立。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度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红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宣布长征胜利结束。
电影结束后,我再次被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征程所深深震撼了,我深切感受到,党的事业和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青春、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长征整个历程,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的胜利,都体现着中国红军战士大无畏、不怕艰难险阻、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坚持与信念,也将永远激励着我。面对着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大山,一片片苍茫无涯的草地,红军战士们义无反顾,从不退缩,才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革命乐章。
现在生活的我们应时刻牢记党的历史,时刻用红军长征的精神激励、鞭策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学思践悟、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并把长征中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的精神发挥到工作中去,尽心尽职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会始终保持着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并用长征精神时刻鞭策自己。
红旗谱的观后感篇5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上世纪60年代,老一辈林县人在杨贵书记的带领下以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的气魄,十万民众上太行,奋斗十年,完全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削平山头1250个,开挖隧道211个,架设渡槽152座,挖砌土石2225万立方米,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蜿蜒1500公里的红旗渠,引来漳河水,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林县人民吃水难问题,结束了林县世代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红旗渠不仅是现代工程的奇迹,是一部与大自然搏斗的壮丽史诗,更是当代红旗渠精神的摇篮。修渠中孕育形成的红旗渠精神,不仅是林州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通过到林县实地学习红旗渠精神,我觉得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担当,为实现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做出应有贡献。
一要做有崇高理想的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经得起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六十年代初,正是国内连续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国外反华势力卡我们脖子的困难时期,缺衣少吃,人民群众生活非常艰难。林县县委既面临着资金缺乏,物资、粮食紧张和险恶施工条件等困难,又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误解和指责,甚至面临着丢官罢职的严峻考验。林县县委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县人民最终修成红旗渠,从根本上讲,是以杨贵书记为班长的林县县委牢固树立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坚守理想追求,把县委的决策部署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统一起来,凝聚起了修建红旗渠的磅礴力量。人生如屋,信仰如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首要的是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守住信仰的精神高地。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色业绩,成就出彩人生。
二要做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千百年来,缺水给林县带来了苦不堪言的灾难,在缺水环境中苦苦挣扎的林县人民,祖祖辈辈想水、盼水,始终怀有一个水的梦想。林县县委决策修建红旗渠,不是为了好看,更不是为了谋取政绩,而是为了满足林县人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辛苦一代,幸福子孙的强烈愿望,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林县人民的吃水问题,是真正为了人民在修渠。正是因为红旗渠是得民心、合民意、为民造福的工程,林县县委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历时十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人工天河。今年,是我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开局之年,也是海州区在三区两城建设和两大攻坚的关键之年,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需要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花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争取各项工作取得良好的进展。
三要做敢于担当的共产党员。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红旗渠的修建从一开始就面临重重困难。不少人说,在这崇山峻岭中修渠,简直是异想天开。有人甚至对杨贵书记说:这个渠要是通不了水,你可就成了千古罪人。对此,杨贵书记没有丝毫退缩,他给自己准备了一个刻有千古罪人四个大字的石碑,带领县委一班人以大无畏的气概,忍辱负重,勇于担当,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改变林县历史的重大决策,使红旗渠最终得以建成,谱写了修渠引水、改变命运的伟大乐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就要认真学习以杨贵书记为代表的林县广大共产党员敢于担当的高贵品质,勇于担当、奋发作为,充分调动全区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争当四实四干(说实话、谋实招、办实事、见实效,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敢抓敢干、善谋善干)三扛三将(勇于扛事扛雷扛责、争当猛将闯将虎将)型干部,全面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完成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节点目标任务,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做出应有贡献。
❷ 我国五六十年代拍的电影有哪些
《白毛女》东北电影制片厂1950年摄制 编剧:水华、王滨、杨润身导演:王滨、水华 主演:田华、张守维、赵路、李百万、胡朋、陈强、李壬林
《南征北战》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摄制 编剧:沈西蒙、沈默君、顾宝璋 导演:成荫、汤晓丹 主演:陈戈、冯喆、张瑞芳、项堃、汤化达、王力
《董存瑞》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出品 编剧:丁洪、赵寰、董晓华导演:郭维 主演:张良、杨启天、张莹、周凋、任颐
《祝福》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6年出品 编剧:夏衍 导演:桑弧 主演:白杨 、魏鹤龄、李景波、管宗祥、邸力
《上甘岭》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6年出品 编剧:林杉、曹欣、沙蒙、肖予 导演:沙蒙、林杉 主演: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
《铁道游击队》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56年出品 编剧:刘知侠 导演:赵明 主演:曹会渠、秦怡、冯喆、冯奇、冯笑、邓楠、仲星火、陈述
《柳堡的故事》 八一电影制片厂1957年出品 编剧:石言、黄宗江 导演:王苹 主演:陶玉玲、廖有梁、徐林格、张璋、康天申、陈东岗
《永不消逝的电波》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58年出品 编剧:林金 导演:王苹 主演:孙道临、袁霞、王心刚、陆丽珠
《青春之歌》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杨沫 导演:崔嵬、陈怀皑 主演:谢芳、于洋、康泰、于是之
《林则徐》 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吕宕、叶元导演:郑君里、岑范 主演:赵丹、韩非、秦怡、蓝谷、钱千里
《林家铺子》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夏衍 导演:水华 主演:谢添、张亮、林彬、马薇、韩韬、于蓝
《五朵金花》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赵季康、王公浦 导演:王家乙 主演:杨丽坤、莫梓江、王苏娅
《今天我休息》 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 1959年出品 编剧:李天济 导演:鲁韧主演:仲星火、上官云珠、马骥、李保罗
《战火中的青春》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 编剧:陆柱国 导演:王炎 主演:王苏娅、庞学勤、林农
《红旗谱》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0年出品 编剧:胡苏、凌子风、海默、吴坚 导演:凌子风 主演:崔嵬、蔡松龄、鲁非、赵联
《刘三姐》长春电影制片厂1960年出品 编剧:乔羽 导演:苏里主演:黄婉秋、刘世龙、梁音、张巨克、贺汝瑜
《红色娘子军》 天马电影制片厂1961年出品 编剧:梁信 导演:谢晋 主演:祝希娟、陈强、王心刚、向梅、金乃华
《革命家庭》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1年出品 编剧:夏衍、水华 导演:水华 主演:于蓝、孙道临、于洋、田方、秦汉
《甲午风云》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2年出品 编剧:希侬、叶楠、陈颖、李雄飞、杜梨 导演:林农 主演:李默然、浦克、王秋颖、李颉、庞学勤
《冰山上的来客》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乌·白辛导演:赵心水 主演:梁音、阿不都力密提、谷毓英、恩和森
《小兵张嘎》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徐光耀 导演:崔嵬、欧阳红樱 主演:安吉斯、吴克勤、李小燕、李健、张平
《红日》 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瞿白音 导演:汤晓丹 主演:张伐、高博、中叔皇、李农、里坡、杨在葆、舒适
《早春二月》北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谢铁骊 导演:谢铁骊 主演: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高博
《野火春风斗古城》 八一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李英儒、李天、严寄洲 导演:严寄洲 主演:王晓棠、王心刚、陈立中
《阿诗玛》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1964年出品 编剧:葛炎、刘琼导演:刘琼 主演:杨丽坤、包斯尔、韩非、崔超明、黄琼英、柳杰、冯奇
《英雄儿女》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4年出品 编剧:毛烽、武兆堤导演:武兆堤 主演:刘世龙、刘尚娴、田方、周文彬
《烈火中永生》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 编剧:周皓 导演:水华 主演:赵丹、于蓝、张平、项堃、蔡松龄、方舒
《舞台姐妹》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 编剧:林谷、徐进、谢晋 导演:谢晋 主演:谢芳、曹银娣、李纬、冯奇、上官云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