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结婚电影完整版
㈠ 花腰彝族的花腰婚俗
花腰彝人的婚姻制度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夫一妻制”、严格实行“同宗不婚制”和“三年不落夫家”制。花腰彝人自古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就算在旧社会有钱有势的“子玛”、“色颇”也不例外,这一点和汉族的三妻四妾有明显区分。同宗不婚制用花腰人的谚语“再缺粮食,甜荞苦荞不能同吃;再缺衣裳,山羊皮绵羊皮不能同穿;再缺配偶,兄妹不能结婚。”来说明非常生动,姨表兄弟姊妹之间的通婚、恋爱和性关系,都将被视为乱伦,按习惯将予以严惩,有甚者将按宗法被处死。花腰彝人青年男女有社交自由权利,主要表现在“吃火草烟”等习俗。旧时,婚姻不能自主而由父母包办,父母同意后再推八字,向妇方家送聘礼。现虽然可以自由恋爱,但旧制的形式仍然存在。而“三年不落夫家”制则是花腰彝人区别于其他彝族支系婚俗的最大特点,这种婚俗现虽然已不是普遍现象,但仍然存在。国庆献礼影片《花腰新娘》就是以这种婚俗为背景的。花腰彝人一般先举办婚礼,而后择日办理国家结婚手续。在男女双方婚礼的当夜,小伴们闹过洞房后,新郎就得离开。次日新娘由女伴护送回家,从此就开始了“三年不落夫家”的生活:三年内,女方除了丧失恋爱的权利外,仍可以自由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名义上已成为别人的妻子,实际上却对夫家的生活不闻不问,三年后才可以“归家”,正式为人妻、为人母。
婚期要择吉日。男方派出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迎娶新娘,到新郎家门口,由老人主持一系列礼仪,然后女方向男方索要“跨门槛费”。 此后夫妻双双跨入家门,在正堂上进行“认亲”仪式,拜天地后进入洞房。结婚之日杀猪宰羊宴请宾客。花腰彝族青年结婚,姑娘要亲手为自己绣制一套“花口锁塔”作为婚服,结婚那天穿后就要收藏起来,到死时作为装老衣服。姑娘还要亲手给丈夫做一条粗布裤子,两条裤脚从里面用丝线连起来,在结婚仪式上新郎要当着宾客穿上这条裤子,若能用脚把线蹬断,则预示着婚后平平安安、顺顺利利;长时间穿不上裤子的,就被视为“憨”、“笨”。这条裤子也是结婚这天穿后就要收起来,到生第一个儿女时作为婴儿的襁褓。在新娘和新郎的房是绝对不能在二楼的,二楼只能是老人居住的,云南的很多少数民族都有此类风俗。就连汉族,当公公在楼下的时候,儿媳不是也不能上二楼吗?据说在影片《花腰新娘》播出后,很多人,特别是老人都去反映,可是管事的一句,市场需要,就抵挡回去了。再者,花腰当地人十分见不惯张静初那粗鲁的吃象,认为那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彝族很少有婚后离异的情况,旧时偶有离婚只要经过村里德高望重的几位老人和族长判决就可以了。男方提出离婚,需经过男女双方两族人互相协商后付给女方一定的钱财作为补偿;如女方提出离婚,男方则不必支付任何钱财。如果丈夫去世,妻子可以改嫁,但需由新婚男家给原夫家一定的“损失费”。随着社会发展,离婚当然也得遵从国家法度。
电影《花腰新娘》对花腰彝的方方面面有一定的涉及,但艺术不等同于现实,《花》剧在很多方面是经过艺术处理而失真的。当然,我不否认《花》剧的艺术、社会价值,它同时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剧。
㈡ 彝族电影阿苏阿木结婚
你要表达什么
㈢ 怎么和外地彝族姑娘结婚
1. 彝族结婚是怎样的
每逢快乐的“火把节”或热闹的街市,彝族小伙子都要将束上心上人送的花要带,去寻找情人一起游玩。彝族小伙子中如果谁束了这样的花腰带,就表明小伙子已经有了心上人了。在红河了两边,姑娘和小伙子认识并产生爱情之后,姑娘就会悄悄地绣一条腰带,上面有花朵、蝴蝶、小鸟等,利用约会的时间,将腰带送给姑娘。小伙子得到腰带后,会回赠姑娘手镯,表示两人真诚相爱。
彝族认为,清水能驱恶除邪,送走妖魔,带来幸福。因此,彝族新婚时一定要泼水,为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在迎亲时,男家选派未婚伙子去接亲时,既要身体强壮,又要精明能干,既能招架泼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抢走”新娘的艰巨任务,往往在推荐人选时反复审议,择优录用,有的不惜长途跋涉,选拔良才。
有些地方彝族的迎亲是通过“抢”的方式完成的。在“抢亲”的头一天晚上,姑娘们向小伙子展开了猛烈的水战。姑娘们用泼、淋、灌、射等各种方式凶猛地攻击小伙子,使来“抢亲”的小伙子难以招架。于是,聪明的小伙子便在天黑以前找到存水的地方,悄悄地倒掉一部分,以减轻“水灾”的袭击。
· 免费用QQ打电话超清晰
· 银行卡 安全快捷换Q币
· 沟通无极限手机Q时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变心情
· 管中窥豹 明察秋毫
· QQ秀 秀出个性真自我
经过一晚上的水泼,当早晨来临时,“抢亲”便开始了。这时,姑娘们拥着新娘,小伙子们前去“争抢”,姑娘们防守严格,小伙子必须机灵多变,乘一瞬间出现的漏洞,抢走新娘便跑,直跑出一二里山路才改为行走。可见,把新娘“抢”到婆家是多么的不容易!但彝族却认为,婚礼中的这一泼一抢才会驱除邪祟而保证日后生活不受侵扰。
在彝族的婚礼仪式上,还会经常开展一些竞技活动,以助婚礼气氛,而对阵双方则不用说,肯定是男家和女家。
在云南姚安的彝族,婚礼上有爬油杆比赛。每到婚嫁的日子,男家事先栽好一棵又高又滑的松杆,剥下树皮,并在杆上包几道油纸。比赛时,在新娘到来时,由女方兄弟或表兄弟中选派一人爬油杆,如果女方代表顺利爬上油杆,那男方主婚人要饮酒一杯,作为祝贺;如果女方代表未爬上,则由男方兄弟或表兄弟选派一人来爬,方法和礼节和上面一样。
有的地方的彝族婚礼上,还要举行摔跤比赛。结婚的前一天,男方派到女方的迎亲队伍里,必须有摔跤队。他们到女方吃罢酒席之后,第一项仪式就是摔跤比赛。女家的摔跤手作为主方,先站出来说“请”,男家便随即走出一名摔跤手,比赛就开始了。到全部约定的人数赛完,再由胜方的出两人表演一场。据说,这项活动是为了纪念一个彝族大力士而形成的。
2. 汉族可以和彝族通婚吗
汉族可以和彝族通婚。
彝族!这是我们云南的主要少数民族,而且按彝族的民俗文化的演变来看,他们的祖先当时住的就是石头房子、用石器的。在美姑县,就是彝族文化的复兴地。
解放前,在那个地方的彝族占99。7%,一百个人里面没有别的民族,只兆迹有0。
3%的感觉,所以那个地方保持的比较原始,有很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婚姻上,黑彝和白彝不能通婚,这是等级划分,所以每个等级只能和那个等级的人通婚。
等级有土司、黑彝、白彝、奴隶、娃子等。娃子也分黑彝的娃子、白彝的娃子只是后来,解放后,汉文化的广泛进入云南,彝族与汉族通婚的人多了,风俗习惯也慢慢有所改变。
不同地区不同支系彝族女性社会化的状况相联系,彝族女性的婚恋习俗也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1949年以前处于封建制的地区,婚姻形态与汉族较为接近,但盛行族内婚制,一般不与其他民族通婚,有的地方甚至不同的彝族支系之间也不通婚。
婚姻礼仪各地也不尽一致。 楚雄州牟定、武定、永仁等县瞎敬的青年男女多自由婚配,但无论自由恋爱或父母作主,均有说媒、订婚、迎亲、回门等程序。
彝族没有专职媒人,男女均可充当。媒人携带糖酒到女家提亲,同意之后举行订婚仪式,即"吃订酒"。
由男方和媒人带上酒和部分首饰(必不可少的是手镯和一块红布)到女家,女家请来自己的长辈亲属一同商议婚期、彩礼、婚筵规模,迎送亲的人数等事磨猜慎宜。 自"吃订酒"之日起,男女双方不得任意反悔。
新娘出嫁时,按规矩要由男方派人到女方家中迎娶。接到新娘后,在去新郎家的途中,凡需过桥、翻山越岭、过河、爬坡坎,新娘均由陪郎背着。
一路上,迎亲、送亲的青年男女弹着三弦、月琴,吹着唢呐、短笛,唱着背新娘歌,跳着舞,欢欢喜喜,热热闹闹地把新娘送到了新郎家。 石屏等县坝区以及江城、元江、峨山、巍山等县,婚姻须经"父母之命,媒的之言。
"江城县彝族多数在本民族内通婚,但也不严格禁止跟汉族、哈尼族等外族通婚。新婚的第一二天,新娘由送亲的女伴昼夜陪守着,到第三天一早即回娘家。
在娘家住满一个月后,婆家请人去接,仍有女伴数人前来同住。 三天后又返回娘家,再住一月。
直到第三次接回时,夫妻始能同房。有的妇女对包办婚姻不满,往往是长时间住在娘家不回。
巍山彝族男孩八九岁时,父母就要给他定下亲事,称之为"喝定酒";喝了"定酒"后的双方家长已变成"亲家",已许配的姑娘开始称男方的父母为"爹、妈",当儿子长到十八九岁时,父母就要给他们完婚。 尽管部分地区彝族青年男女婚姻的缔结上存在父母包办的现象,但不少地区的彝族在婚前享有相当的社交自由,与汉族相比,彝族女性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很少。
逢年过节,或婚丧喜庆时,青年男女往往利用这些机会唱歌跳舞,饮酒吸烟聚会,开始相识、互恋、递送信物,不少人也在禀告父母而后成为眷属。 第二种类型是1949年前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小凉山彝族地区,婚姻形态也反映了奴隶制的特点。
1949年前小凉山彝族严格实行族内婚制、等级内婚制和家支外婚制。族内婚是指在本民族内缔结婚姻,不能与外族通婚;家支外婚是指同一家支内部严禁通婚,婚姻只能选择在本家支以外进行;而等级内婚乃是小凉山彝族婚姻的最基本特征。
在彝族奴隶制社会里,全体社会成员,主要依血缘因素及经济占有和人身权利等条件划分为黑彝、曲诺、阿加和呷西四个等级。黑彝是世袭贵族;曲诺属奴隶社会的隶属民;阿加是经主子婚配成家,住在主子的辖区内,为主子承担田间劳动的分居奴;呷西属住在主子家内的单身奴隶。
等级内婚制严格规定:黑彝贵族只能在本等级内通婚,严禁与被统治等级之间联姻。即使十分富裕长得英俊和有才能的曲诺小伙子,也不得与贵族通婚,如贵族女子与低等级男子相爱并发生性关系,按惯例必须双双处死。
通常勒令贵族女子上吊自缢,非贵族男子则要被火烧死,并把其双手的骨胳打碎,据说是让其后世不能再转化为人。 黑彝男子与低等级的女子通*乃是公开的秘密,是不受什么处罚的,但其后代却不能进入贵族之列,这实际上是为保证黑彝贵族血统纯洁的一种手段。
按老规矩曲诺等级也不能与比其低下的等级联姻,但这种限制远不如黑彝等级严格。 此外在小凉山彝族中还实行姨表不婚和姑舅表优先婚。
彝族谚语说:"再缺粮食,甜养苦养不能同吃;再缺衣裳,山羊皮绵羊皮不能合穿;再缺配偶,兄妹不能结婚。"这里所说的兄妹,不仅指同胞兄妹,而且也包含着姨表兄妹在内。
在小凉山彝族的观念中,对亲戚关系,应以母亲的关系为根据。姨母等于母亲,姨表兄妹等于同胞兄妹,差别仅仅在于没有同在一个家庭中生活,故严禁通婚。
反之,对于姑舅表兄妹,则享有缔结婚姻的优先权,如彝谚说:"姑家的女儿,不用说都是舅家的媳妇","姑家要舅家的女儿,不费什么力气。"按照习惯,姑家的女儿欲嫁别人,必须征得舅家的允诺,反之,对舅家的女儿亦然。
婚姻的缔结,一般男女在10岁左右,即由父母作主,选择配偶。 男方请人作媒说亲,并请毕摩(祭司)占卜算命,或"看猪胆"定亲(即把猪杀了以后,取胆、胰看吉凶),以猪胆黄大,胰。
3. 彝族姑娘十八必须结婚吗
彝族男女的婚恋:“姑娘房”是楚雄彝族特有的风俗。姑娘年满16岁,父母就为她另盖一间小草楼,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年满20岁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他们在一起吹响蔑,对调子,互诉爱恋之情。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并无拘束。一旦爱情成熟,男女双方只要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结婚,双方父母一般不会干涉儿女们的选择。
云南小凉山彝族的婚礼相当别致。结婚时,男方要备马,携带酒、布、肉、养面等礼物去迎新娘。女方村里的姑娘,可使出浑身本事向迎亲的客人泼水,捉住拼命戏乐。送亲的人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门前,要到太阳落山方可进门。进门前,由一人托着装有羊肉、养把把和酒的木碗,在新娘头上绕一圈,以示婚后生活富裕。然后,新娘由表兄弟背进屋去。
4. 彝族人结婚都有那些习俗
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的婚嫁习俗也异彩纷呈,特别是凉山彝族的婚礼习俗。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南及金沙江,东抵云南昭通,西接甘孜州;自治州辖17个县市,幅员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00余万。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主体民族——彝族,自称“诺苏”、“尼苏”、“纳苏”、“倮倮”、“撒尼”等。
它的婚礼习俗极其特别、有趣。 订婚 订婚,彝语叫做“吾让木”。
是双方正式结缔婚姻的主要标志,彝族谚语云:“祖灵可戏,婚事不可戏”,一旦举行了定婚仪式,双方便不得再反悔婚约了。定亲仪式要泼水、抹锅烟子、杀猪宰羊。
当男方使者要来的时候,女方家便喊来邻居妇女,藏好了一桶桶、一盆盆的水,并在手上抹好了黑黑的锅烟子,等待客人的到来。当定亲的客人一来,四面八方的妇女们峰拥而来,向客人泼水、抹锅烟子,客人则须表现得勇猛、顽强,用衣服或擦尔瓦蒙着头,迎着“暴风骤雨”勇往直前,冲破姑娘们的一道道防线,猛冲进屋,姑娘们则会紧追不舍,尾随进屋乱泼,把客人泼得一个个像落汤鸡,一张张的白脸全变成了黑脸。
泼水和抹锅烟子时,客人不能生气,客人和主人可以相互进攻。 泼水、抹锅烟子过后,给客人敬酒、敬烧肉(彝话为“舍府则”)。
主人用双手恭恭敬敬地把装有烧肉和酒杯的木盘端给客人中的一个,客人也伸出双手接受,先渴酒再尝烧肉。杯中的酒可以喝完,但盘中的肉不能吃完。
因为能喝酒是好汉,能吃肉是狗熊。当客人喝了酒尝了烧肉后,从包里掏出钱放在木盘中。
装在盘子中的钱,就是“吾让则”(定亲礼),一般都是单数,但更多的是“九”数,如九千九百元,一万九千九百元等。“九”在彝语中为“古”,“古”为久远、牢固的意思。
所以,凉山彝族喜欢九这个数。此外彝族婚礼中也很喜欢被习惯认为是不吉利的“四”,比如彩礼是四万、定亲时四点钟去等,因为“四”在彝语中为“尔”。
“尔”为要的意思,即男方是真的要女方,并且以后会好好对待她,一辈子都只要她。 订婚仪式上,还要订下结婚的日子,结婚的日子一般地说都由男方测定,但要听女方的意见,主要看双方属相和不和,要请毕摩测算。
婚前 彝族以解手为羞,(尤其是异性之间),女人出嫁时结亲、送亲的是男人,且路途一般比较远,为避免路途中和婚礼上在父老兄弟众目睽睽之下有解手之要求,婚前几天,新娘要禁食,每天只吃一两个鸡蛋,喝几口水,或吃一小片荞饼,出嫁那天还要禁水。彝族的风俗中认为,新娘减食的时间越长,便越显得懂礼节,有毅力。
此外部管你是真的想嫁还是不想嫁,都要表现出伤心难过得样子,一说到嫁期将至便哭哭啼啼更好。如果哪一位姑娘在出嫁前还显得欢天喜地、无忧无虑,不知节制饮食,那么她就会受到耻笑和非议。
迎亲 结婚前夜,男方家派两位聪明勇敢的人当“线木”,带去礼品及新娘婚服礼金到新娘家,陈明求婚之来意。女方村子里的姑娘们则贮水以待,到处设置障碍,向他们泼水、抹锅烟,直到把他们两个弄得人不象人鬼不象鬼才肯罢休。
晚上,新娘的姐妹们都前来陪伴,新娘哭,女伴们也陪哭而歌,尤其是在与父母辞别时要诉女子嫁人之苦,哭号陈词,凄婉动人,依依难舍,由此衍生出来了《哭嫁歌》、《惹打》(留住)、《咒媒歌》等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歌曲。 翌日清晨,女家请一位子女多而且都健康的妇女为新娘梳头、打扮,梳毕头则戴上耳环、头饰、头罩,着新衣彩裙。
鸡啼时,新娘被拥至房前的果树下坐着。她们手持树条和端着水盆,准备对前来摸亲的迎亲者进行一番痛打。
这时男方派出的一名精灵的代表,在其他人的簇拥和掩护下,在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委曲中想方设法摸亲。只要他们摸到新娘头上的彩罩,新娘便算是婆家的人了,这时停止了“保卫战”,大家簇拥着新娘开始上路。
送亲的都是新娘的亲戚和邻居,少则十多个,多则几十上百。所地方言区送亲的全是男性,没有女性,自古以来都这样。
什乍、依诺方言区,有少部分女性参与送亲。凉山彝族送亲一般都步行,只有新娘或送亲的老前辈才能骑马,可以说跋山涉水,一路风尘。
沿途居住的新娘的侄女们如果知道新娘要路过,都要在路上接待,给新娘敬油炒饭,给送亲的人敬酒。这是一种礼节,一种祝愿,一种亲情。
迎亲时很特别的是,还要演一出抢婚闹剧,但这次不是在女家,而是在途中。抢婚带有一种表演成分,它热闹、喜庆、祥和,是彝族人民娶嫁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天,打扮一新的新娘,由娘家人将她送至半路,男方家则在半路抢亲,女方的家人和亲戚朋友则在后面象征性的追赶上来,此时,抢婚也就变成一种娶嫁的交接仪式。抢婚既是对女方的一种尊敬,也是彝族人民一种古老的娶嫁形式。
婚宴 送亲的队伍到达新郎家附近时便停下来休息,新郎这边男女老少都前来迎接。男方家便派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带上少许钱和烟、酒、一点盐巴、一张羊皮,向客人请安、敬烟、敬酒,然后,送亲的队伍这边又派几个精壮小伙子前往新郎家“抢肉吃”,这些小伙子大摇大摆地来到新郎家门前,走到掌管分发肉食的人跟前站定,男方这边的。
㈣ 大凉山彝族人结婚连续抱人是什么意思
是一种习俗。大凉山彝族结婚,新郎不去接新娘,伴娘随便抱,抱伴娘当媳妇。
㈤ 彝族的婚礼有哪些奇特的习俗可以简单介绍下么
彝族是我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个省份,其中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人聚集地。彝族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彝族姑娘美丽大方,彝族小伙身强体壮,因为彝族小伙要想娶到老婆必须凭体力抢。
越过层层阻碍,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娶到的媳妇能不加倍珍惜吗?这也许就是彝族人抢婚习俗的真谛吧。来之不易的幸福才会加倍珍惜,为了娶媳妇培养了一个兄弟排也是值得的。这哪里是结婚啊,简直就是中国好声音外加中国达人秀的组合版啊,没点才艺连娶媳妇的资格都没有。
㈥ 花腰新娘高清完整版电影
《花腰新娘》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8Yvtg7kDPxfJ9U9-PerzLA
《花腰新娘》(HuayaoBrideInShangri-La)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云南红河影业有限公司2005年出品的爱情喜剧电影,由章家瑞导演,孟家宗、袁大举编剧,张静初、印小天等主演。该片讲述敢于打破旧俗的花腰彝族新娘凤美,为了加入新郎阿龙带领的女子舞龙队,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和误会的故事。影片获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
㈦ 彝族新婚夫妇要打架,为何有这种结婚习俗
大家在遇到心爱的人后,都会非常幸福,并且还会举行一场浪漫而特别的婚礼,还会要求亲朋好友来见证你们的爱情,还有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举行的婚礼仪式和方法也不同,比如在彝族人结婚的时候,夫妻在新婚的时候就会“打架”。
彝族的过年时间也不同于汉族。 汉族的新年是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彝族的新年是农历六月二十四。 彝族被称为火把节。 火是彝族的象征。 那时,每个人都会聚集在一起,点燃一堆火把,然后粗猜每个人都会围绕火把跳舞以迎接新年。 现在,许多汉族人民也将参加彝族火把节。
㈧ 展现中国民俗的电影有哪些
一个民族地方特色凝聚的东西能在电影上呈现出来有时会带给观众眼前一亮。不同文化的碰撞总能引人思考。下面推荐5部比较出色的带有民族风情的国产电影。
1 百鸟朝凤(2013)
该片是由吴天明执导,陶泽如、郑伟、李岷城等主演的剧情片,主要讲述了德高望重的唢呐老艺人焦三爷带领徒弟们用执着的热情与坚定的信仰追求和传承唢呐精神的故事。技艺过人的焦三爷在措手不及的社会变革和浮躁年代里,对没落的唢呐技艺坚守不渝,引领弟子们用生命不息传承不止的信念,奏响唢呐艺人独特的光辉。《百鸟朝凤》表现的是对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2 图雅的婚事(2007)
《图雅的婚事》是由王全安执导,余男、巴特尔、森格等主演的剧情爱情电影。主要讲述了蒙古族妇女图雅迫于生活的艰辛,带着残疾的前任丈夫巴特尔一起征婚的故事。该片朴素的镜头、颗粒感极强的画面契合了故事发生的地域、背景,逐渐沙化的草原风沙漫天、孤独的蒙古包,粗犷中透出写意风格的影像,粗砺的美感后所蕴含的赞美和忧思也尽在其中。
3 花腰新娘(2005)
《花腰新娘》是由章家瑞导演,孟家宗、袁大举编剧,张静初、印小天等主演的爱情喜剧电影。该片讲述敢于打破旧俗的花腰彝族新娘凤美,为了加入新郎阿龙带领的女子舞龙队,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和误会的故事,其中穿插着浓郁的彝族风情。
影片故事出自花腰彝族一项古老的结婚风俗“归家”[32] ,根据云南一支彝族女子舞龙队夺冠[15] 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突出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叛,“龙”这一文化图腾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民众的意识。
4 千里走单骑(2005)
张艺谋精心拍摄的一部电影,该片讲述了一个父亲为了在儿子生命最后时刻表达自己的爱意和忏悔,走上一段自我心灵的救赎之旅。《千里走单骑》呈现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界,没有苦,没有恨,没有愤怒,没有无奈,只有纯洁的感动。
5 可可西里(2004)
《可可西里》是由陆川执导,多布杰、张磊、奇道等主演的一部剧情片。 影片讲述了记者尕玉和巡山队员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态环境,与藏羚羊盗猎分子顽强抗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
可可西里》被称之为“一部关于信仰和生命的电影”,该片不仅在国内国际获奖,而且也感动了不少观众。《可可西里》的震撼在于它揭示了民族精神的核心,把一个理想主义者由生到死的过程鲜活地展现出来
㈨ 哪位朋友知道纯彝族语的电影,介绍几部么
林木古偈
一部彝族母语影片,故事采编地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凉山州据彝语音的不同分为什扎、依洛和阿杜三个地区,美姑县属依洛地区,位于凉山州东北部,是典型的彝族聚居地,彝族人口占97.8%。
影片的汉语名字是彝语的音译,彝语按字面翻译为:《世间的爱情》,想想音译过来的名字和影片内容很贴切,查阅了字典,“偈”字的释义是:华译为颂,是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影片中我用一位彝族艺人的吟唱贯穿全篇,吟唱的内容即涵盖影片的故事,这种吟唱彝音为“惑”,唱词即是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由此定下片名。
本片描述的是彝寨里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古老的家族等级观念牵制着社会关系和婚姻,奴隶社会延续至今的家族等级制度,在凉山州的腹地林木美姑,在这方彝人社会里,在老一辈的彝人心中,根深蒂固,神圣不可更改,它犹如彝人社会的法律,桎梏着人性的真实和自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爱情的花朵灿烂开放,却无法等待结果,违背彝人法律的青年人啊,得到的是天各一方
的哀叹。
本片的演员均是本地的彝人,没有受过任何的演技训练,他们用纯粹自然的姿态演绎着,片中拍摄了生动的恋爱情景和劳动生产情景,其中穿插了本土艺人的吟唱;有一段特别的演绎,展示的是“色耶”,译为“卦算,推测”,是民间每家人必做的,在丢失物品或遭遇事件时预测吉凶,过程是折一节树枝,用刀在树枝上划出无数道,再挑出其中三道,从根部开始计数,单为凶,双为吉。
奴隶
预告片下载:
http://www.yizuren.com/music/libs/mtv/jsag/film/luli/yugao.rar
本片描述的是凉山彝地,奴隶社会时期,土司(阿赫达牛)和他的奴隶们的故事。
阿赫达牛是伊洛彝地的一个土司,他和她的色莫阿勒(母亲)、吉莫克(管家)一起管理着他所属的领地,在他的领地上居住着吉牛家族的白彝人,吉牛家族的人是阿赫土司的佃户奴隶,吉牛家族里有个孤儿吉牛海达,从小被家族的人养大,经常为阿赫土司干活。
阿赫土司还有两个锅边奴隶,写不和写惹,从小就从汉地抢来,一直为土司家干活,受尽欺凌打骂。
一天,吉莫克(管家)买来了两个从汉地掳来的女人,说莫阿凉和索摩妞儿,在家做女奴,阿凉性格刚烈,惹怒了阿赫土司,把她捆绑在树上鞭打,不给饭吃不给水喝;吉牛海达去土司家拿犁具时,看到可怜的阿凉,同命相怜的心让他决心解救阿凉,他把阿凉带回家中,藏了起来。
掳来的另一个女奴索摩妞儿同样经历着苦难,因为不愿屈从干活,被阿赫土司下令许配给年老的锅边奴隶写惹,土司将写惹和妞儿锁在小黑屋里,逼迫他俩成亲,善良的写惹给妞儿说,虽然主人逼迫他们成夫妻,但他是把妞儿当妹妹看待,并且安慰妞儿,一定要坚强活下去,为了未来的自由生活,坚强活下去。并且许诺,一定帮助妞儿逃出彝地。
佃户奴隶吉牛海达有聪敏的智慧,阿赫土司经常被他戏弄,怀恨在心,加倍的让海达干活,在日复一日的繁重劳作中,阿赫土司和吉牛海达的矛盾终于激发了,吉牛海达拿起手上的犁头砸向了土司,被吉莫克的阻拦。说莫阿凉和吉牛海达,命运把这两个人紧紧相连,他们相爱了。在写惹的帮助下,索摩妞儿逃出了彝地。
阿赫土司开始怀疑女奴阿凉的失踪和海达有关,他派吉莫克去监视海达的家,好心的写惹跑去给海达报信,希望他小心。海达决心说服家族的人离开阿赫土司的领地,去其它的地方安家落户,远离阿赫达牛的残暴。
清晨,吉牛家族的人全部开始逃离,吉牛海达让族人们先逃离,他悄悄返回阿赫土司的家,找到写惹,偷了土司家的马,然后点火烧了土司的房子。
受尽苦难的达牛带上他心爱得阿凉,踏上了通向自由幸福的路。
索玛花
讲述的是20世纪末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索玛山脚下三个彝家少女的故事。三个纯真美丽的彝家“索玛花”——果果莫、玛苇、热蒂,从上小学开始一直到中学毕业都形影不离,携手成长。热蒂和玛苇先后因故中途辍学,只有果果莫顺利考上大学。为了实现三个人共同的愿望,果果莫毅然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影片在记录和再现主人公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的同时,还展现了彝族地区朴实无华、生动感人的生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