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上下集电影免费
❶ 1949年渡江战役
近代爆发的战争有很多,你知道在1949年爆发的渡江战役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1949年渡江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渡江战役的背景
国民党军的部署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正规军还有71个军227个师的番号约115万人,加上特种兵、机关、学校和地方部队,总兵力为204万人,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部队为146万人。这些部队,多是新建或被歼后重建的,且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已无法组织有效防御。
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等待时机卷土重来,一方面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隐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总统”,并出面提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总揽军政大权,积极扩军备战。将京沪警备总司令部扩大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任命汤恩伯为总司令,统一指挥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和江西省东部的 军事 ,会同华中“剿匪”总司令部(4月改称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总司令白崇禧指挥的部队组织长江防渣肢御。到1949年4月,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其中,汤恩伯集团75个师约45万人,布防于江西省湖口至上海间800余公里地段上;白崇禧集团40个师约25万人,布防于湖口至宜昌间近1000公里地段上。同时,以海军海防第2舰队和江防舰队一部计有军舰26艘、炮艇56艘分驻安庆、芜湖、镇江、上海等地的长江江面,江防舰队主力计舰艇40余艘分驻宜昌、汉口、九江等地江面,沿江巡弋;空军4个大队计飞机300余架分置于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支援陆军作战。
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指导
粟裕晚年谈到渡江战役时说:渡江不紧张,国民党的江防算不了什么,那时我们的火力已经超过并压倒敌人了。当然,我们在战术上和具体部署上是很重视很周密的。
粟裕对渡江作战的必胜信念,是建立在友梁拦对敌我战略态势的科学分析和丰富实践 经验 基础之上的。 抗日战争 期间,他曾经在南京至江阴段三次 成功 地率军渡江。1940年,他率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主力部队渡江北上,执行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1944年,他率领苏中主力部队和地方干部近万人分两路渡江南下,执行向苏浙皖边发展的战略任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他率领苏浙军区部队和地方干部6万余人分批渡江北进,贯彻执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那三次渡江,都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采取出其不意、避实就虚的战法,选择敌人的薄弱部位偷渡。粟裕从三次渡江的实践中体会到,长江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防线。这一次是粟裕第四次率好胡军渡江作战,他已有成竹在胸,并且进行了长达十个多月的准备。
渡江战役
粟裕认为,即将进行的渡江战役,是在南线战略决战胜利,把蒋介石的精锐部队歼灭在江北以后进行的,与中共中央1948年初设想的渡江南进大不相同。一是形势任务不同。那时,中共中央 决定 渡江南进的目的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深远后方,调动中原战场国民党军队20个到30个旅回防江南,以扭转中原战局, 发展战略 进攻。人民解放军已发展到358万人,解放区总人口达到约2亿人,在 政治 上、战略上、数量上和技术上都取得了优势,而蒋介石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主力部队已被消灭殆尽,残存的作战部队仅有146万人,国民党反动集团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都已濒临总崩溃境地。人民解放军“全国作战的总任务,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摧毁国民党统治机构与残余军事力量”。二是斗争更加复杂。这次渡江作战是在国共两党重开和平谈判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蒋介石玩弄“求和”、“引退”阴谋,企图保住江南半壁江山,伺机卷土重来。长江沿岸,特别是京沪杭地区,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重要基地,对战后新中国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次渡江作战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斗争相结合的复杂斗争。它不仅要与国共两党的和平谈判密切配合,而且要准备对付帝国主义者可能的武装干涉;不仅要在军事上打败敌人,还要在政治上打垮敌人;不仅要取得战争的胜利,还要考虑到战后的经济恢复和建设问题。三是作战方法不同。这次渡江作战,是在人民解放军占有强大优势条件下,采取以实击实的战法,大部队公开地、宽正面地强渡。作战地域之广阔,参战兵力之众多,作战方式之复杂多变,不仅在解放战争史上是空前的,在中国以至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仅第三野战军参战部队就有65万人,担负着700余公里正面、300余公里纵深的作战任务,既有江河进攻战,又有野战追歼战,更有解放战争中最大的城市攻坚战,要求进行更充分、更扎实、更科学、更严密的准备。
渡江战役的经过
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悍然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天夜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预定部署发起渡江作战。
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 命令 》,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渡江作战开始以后,粟裕通宵坚守在指挥所里。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为了保证渡江战役胜利,今夜你们谁也不能睡,我也不睡。你们不要考虑我的休息,有什么情况马上告诉我,我就守在电话机旁。”
人民解放军中集团首先实施渡江作战。千帆竞发,强渡“天堑”,只用一个多小时就突破鲁港至铜陵段蒋军江防阵地,攻占铜陵、顺安、繁昌、峨桥等地,把蒋介石的千里江防拦腰斩断。
粟裕直接指挥的东集团4个军在江阴至扬中段渡过长江后,迅速突破蒋军防御阵地,打退敌人3个军的多次反扑,建立了东西50公里、纵深10公里的滩头阵地,继续向纵深进击。刘伯承指挥的西集团在江西省彭泽县至安徽省贵池县地段突破敌人江防,并迅速向纵深发展,隔断了汤恩伯集团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蒋介石集团苦心经营3个多月的长江防线顷刻土崩瓦解。
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政治争取和中共地下组织的策动下,江阴要塞国民党守军7000多人起义,生俘要塞司令戴戎光,并立即调转炮口支援解放军渡江作战;国民党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领所部25艘舰艇在南京附近起义,另一部23艘舰艇在镇江投降,其余海军舰艇逃往上海,蒋介石部署在长江的海军舰队顿告瓦解。
华东军区海军在白马,由第三野战军机关部分干部、教导团和在苏中“土海军”海防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苏北军区海防纵队,以及起义、投诚的国民党海军舰队等部队组成。后来,就把四月二十三日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 纪念日 。
粟裕率领三野指挥机关渡江南进,特地到江阴要塞视察,接见了组织起义的中共地下党员唐秉琳等人。粟裕说:“你们为大军胜利渡江作了重要的贡献,为党为人民立了大功,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人民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渡江成功,国民党反动派乱作一团,仓促部署实行总退却,代总统李宗仁率领留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部分机构人员逃出南京。粟裕根据各方面情况判断,“南京敌已极形混乱,正向南或向东撤退”,指令各部加速渡江,截歼逃敌。粟裕的电令指出:“如南京之敌逃窜,则三十五军应即渡江进占南京,维持秩序,保护敌人遗弃之一切公私财产,该军应特别注意遵守政策,严肃城市纪律。”
4月23日,在南京中共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接应下,第三野战军部队胜利进占南京,冲进蒋介石的总统府,降下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宣告统治中国38年之久的中华民国覆灭暨专制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覆灭。
人民解放军冲破长江天险、解放南京的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兴奋异常,挥笔题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渡江以后,粟裕在三野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渡江战役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单从军事上去看国民党的崩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去看。我们不仅在军事上过了江,而且在政治上过了江”。
渡江战役的意义
渡江战役,亦称京沪杭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份,为而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❷ 渡江战役简介
渡江战役简介如下:
渡江战役,亦称京沪杭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
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开始,至1949年6月2日结束。
(2)渡江战役上下集电影免费扩展阅读:
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于2008年10月2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合肥滨湖新区的巢湖之滨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老如规划场地成半岛状突出巢湖,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纪念馆已于2012年4月份正式开馆。
渡江胜利纪念馆:
1984年4月在挹江门城楼成立渡江胜利纪念馆。2009年4月配卜为纪念渡江胜利暨南京解放60周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在长江之滨、秦淮河口,新建了渡江胜利纪念馆。
渡江胜利纪念馆由主馆侍卖启区、渡江胜利广场、渡江胜利纪念碑、挹江门城楼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0余平方米。
❸ 电影《渡江!渡江!》观后感 初中500字
描写思路:以《渡江!渡江!》这部电影内容作为主题,真实得描述读后感受,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上下下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现在的学习、工作、生活一片祥和,一片安逸,可这些却是我们的先人用他们的汗水、血水、泪水换取来的……
相信大家对“百万雄师过大江”一定十分熟悉,而《渡江!渡江!》这部以真实的故事拍摄的电影便是关于它的。它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百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的宏大历史事件作为背景,以“济南第一大团”大功连渡江前后的故事为主体,讴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听党指挥、英勇善战、服务人民的光辉历史。
在渡江过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建立一个新中国,前赴后继,死伤了不少英雄好汉,看到那些已故的,英雄们,好汉们,不怕牺牲,能征惯战,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为那些在战场硝烟中死去的英雄们感到痛心,我们一定不要忘记他们,看完后,一股敬佩的感情油然而生,我对他们这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而产生了敬佩、敬仰之情,那是一种气概,男子汉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仔细回味一番后,我又有了新的感悟,我想:虽然我们现在没有一身抗敌的好本领,但是我们可以用大脑为时代、为祖国做出奉献,在这个安逸和平的时代,我们要警钟常鸣,我们国家还不够强大,东部的小日本仗着美国撑腰,妄想霸占我国的钓鱼岛,南部美国挑动周边国家对我国南海诸岛垂涎欲滴。
我们应该从小就要有一颗爱国的心,满怀着一腔报国热忱,更要珍惜现在前人给予我们的美好的生活,安定的环境,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长大后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为祖国做出贡献,让美国等反动势力不敢轻举妄动,让祖国跟着时代的脚步并发、让祖国跟着时代的脚步进步!
要时刻记住我们是华夏的炎黄子孙,要为祖国强大奉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祖国成为世界强国,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应当刻苦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光辉,为祖国增添光彩!
《渡江!渡江!》感谢你让我明白了这么多刻骨铭心的道理,让我有了奋发的斗志!
❹ 描写49年渡江战役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片名:风雨下钟山
主创:
编剧:艾煊、梁信
导演:袁先、韦林玉、里坡
摄影: 韦林玉
美术: 刘竞生
作曲: 傅庚辰
主 演:张克瑶 王铁成 刘锡田 杜雨露 斯琴高娃
八一电影制片厂1982年摄制
剧情:
1948年冬,解放战争进入新的阶段, 国民党政权已摇摇欲坠。
除夕之夜, 蒋介石宴请军政要员,席间抛出玩弄 “和谈”阴谋的《元旦文告》,引起 国民党内部各派系之间的激烈争吵, 蒋介石大为恼火。
为戳穿蒋介石假和 谈、真备战的阴谋,中共中央主席毛 泽东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争取国内和平的八项条件,引起国民党领导层一片混乱。蒋介石不得不在内外交困中宣布“下野”。
美国驻 华大使司徒雷登怂恿代总统李宗仁与 中共以“隔江而治”为条件进行和谈 ,企图形成南北分治的局面。
此时,淮海、平津两大战役胜利结束,解放大军进逼长江。而退居溪口的蒋介石 却继续在幕后加紧部署长江防务,意欲保住蒋家王朝半壁江山。
面对走向 光明、统一,还是走向黑暗、分裂的 两种命运决战的历史关头,毛泽东主 席在中央五书记会上庄严声明:“只 要共产党人死不绝,中华民族就一定 要统一!”
1949年4月1日,国共和谈在北平举行。由于国民党政府坚持“ 划江而治”的和谈方案,使谈判破裂 。
4月20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布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 雄师强渡长江,摧毁了国民党军队苦 心经营的长江防线。
国民党代表团团 长张治中闻讯,即宣布代表团解散。 周恩来恳请代表们留下一起共事,并 使张治中一家人在北平团聚,避免了“第二个张学良”的悲剧
。解放军过江部队乘胜前进,势不可挡,一举解放南京城,结束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国的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本片于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 化装奖(颜碧君、李遵训、许建新、 张家懋)、最佳烟火奖(于泽、王全荣、邱必奎),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
❺ 渡江战役简介
三大战役结束后,蒋军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我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我南进。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百万雄师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搏改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我基友判军全线渡江后,蒋介石为了避免其江防部队被分割围歼,令所有部队火速向浙赣路、杭州、上海方向撤退,企图控制皖浙告孙赣山区,构成新防线继续顽抗。据此,我东集团和中集团于27日在吴兴会师后,29日在广德地区全歼敌5个多军。接着分路追击,于5月3日解放杭州。西集团突破江防后,以徽州、上饶、贵溪为目标,多路向南追击,5月7日控制了浙赣路,切断了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的联系,粉碎了敌组织新防御线的企图。5月14日,第四野战军从武汉以东团风至武穴地段南渡长江,16日、17日解放武汉三镇。22日,第二野战军一部解放南昌。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全国最大城市上海。6月1日,我军乘胜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
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