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的孩子电影完整版
❶ 7部温馨写实的外国儿童电影,让你认识不一样的小天使
下班累了,就想窝在沙发上看部电影解解乏,又不想看烧脑复杂的成人剧,那不如看看儿童剧吧,让童真洗刷下自己。魔幻、动画的儿童剧呢,对于成人来讲又有些幼稚,那就找找那些朴实而展现演技的写实剧吧!
故事发生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这里住着一位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的老头。一天,一个小女孩被她的姨妈带到了老人面前。这个小女孩就是老人的外孙女海蒂。海蒂父母双亡,但活泼善良。原本拒绝收养海蒂的爷爷,也在海蒂的感染下,渐渐打开了心扉,真心关爱起这个可爱的外孙女来。不久,爷爷给海蒂找了一个小伙伴——牧羊男孩皮特。皮特每天都带着海蒂上山放羊,阿尔卑斯山清新绚丽的自然景观深深吸引了海蒂,也催生出了海蒂与皮特深厚的友谊。
然而好景不长,皮特上学去了,而海蒂也被姨妈诓骗到了千里之外的大城市,给双腿残疾的女孩克劳拉做伴读。虽然锦衣玉食的生活无可挑剔,但是海蒂却深深思念着爷爷和山里的生活。而大山里的爷爷也牵挂着不知身在何方的海蒂。后来海蒂得知她再也不可能回到阿尔卑斯山去了,海蒂开始变得忧郁,甚至因为思念过度,出现了夜间梦游的症状。克劳拉的父亲,不忍心伤害这么可爱的女孩,于是命人将她送回了爷爷身边。
祖孙俩再次团聚,欣喜不已。而克劳拉却因为最亲爱的朋友海蒂的离开而伤心难过,郁郁寡欢,身体状况每日愈下。最后,在克劳拉奶奶的帮助下,克劳拉也来到了海蒂家。阿尔卑斯山灿烂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让克劳拉的身体迅速恢复健康。后来在皮特和海蒂的指引下,克劳拉也渐渐开始能够行走……
这部电影情感细腻,以一件件温情暖暖的平常小事,循序渐进地刻画出人与人之前的美好感情,毫不刻意却感人至深。而阿尔卑斯山明媚的阳光,漫山遍野的鲜花,辽远澄澈的天空,每一帧都是少有的风景画,这也给这个童话般的故事增添了无限魅力。对于厌倦了魔幻片的肤浅,又追求颜值的影迷来说,《海蒂和爷爷》是个不错的选择。
影片由着名英国作家狄更斯同名小说改编,讲述19世纪英国伦敦,一位天性善良的孤儿Oliver,出走孤儿院,流浪街头,又落入贼窝之手,辗转挣扎,最终重返幸福的故事。
孤儿Oliver被教会孤儿院收养,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来换得食物。由于食不果腹,Oliver决定代表全体孤儿向教会提出抗议,因此惹恼教会而被卖掉。被卖给扫烟囱的农民不成,又被卖给棺材店老板。老板年长的徒弟嫉妒Oliver,整天欺负刁难他,还辱骂他的母亲,而老板也毒打他。于是他收拾了包袱,逃离此地。
一路上风餐露宿,险些饿死,终至伦敦。不料,落入贼窝。一次,其他小贼偷东西未成逃走,Oliver却被当成小偷误抓并送往了警局,这里他遇到了他后面的恩人布朗罗富翁。布朗罗得知自己冤枉了Oliver后,决定收养这个可怜的孩子。
本以为将要过上幸福生活,却不料贼窝找上门,强行掳走了Oliver。后来他们抢劫布朗罗富翁不成,准备杀害Oliver。好心的同行南希良心未泯,于是找富翁告密,富翁报案,而南希因为走漏了消息被贼人残忍杀死。全城通缉贼人,贼人之一的西克失足被吊死,而贼窝头子费金也被抓进了监狱。Oliver终于回到了富翁身边,过上了幸福了生活。
这部影片极具写实特点,从场景建筑的还原、服饰道具的精心选择、浓郁的英国口音,都完美展现了19世纪雾都伦敦风貌,让人观影时仿佛身临其境。油画般的色调和质感,却又不显得沉闷压抑,反而有种独特的历史感。影片对人物的刻画也是相当精彩:好人是发自内心的善良,而坏人似乎也有一些是为生活所迫,总能引发大家关于人性的思考。影片除了是一部儿童片,也是一部社会片,写出人间疾苦,道尽善恶美丑。对于追求影片深度的影迷,相信看完之后一定不会失望。
辛迪和吉姆是一对恩爱夫妻,结婚多年却未有孩子。他们试尽办法,却终无所得。在将要放弃之时,他们把对未来孩子的所有期许写在许愿条上,装进了木箱,埋在花园里。夜晚,倾盆大雨之后,一个满身泥土、腿上长叶子的孩子蒂莫西钻进了他们的被窝……
蒂莫西的到来,给整个家庭带来了许多欢乐。辛迪和吉姆开始学会如何照顾孩子,而蒂莫西也找到了最好的朋友——美丽的女孩乔尼。蒂莫西在爸妈的陪伴下,参加了球赛,踢得关键一球。送走了鲍勃叔叔,让叔叔安然入睡,含笑而逝。还一起发明了环保铅笔,拯救了濒临倒闭的工厂……最后秋天到了,蒂莫西如同大树一样,腿上的叶子渐渐变黄脱落,他将每一片落叶都精心收藏,悄悄送给了爱他的人。在他离开的最后一天,他帮爸爸揭穿了工厂主儿子企图篡取环保铅笔发明权的阴谋,让爸爸获得了所有人尊重……
影片温情脉脉,略带神奇色彩,将父母对孩子的爱娓娓道来,非常治愈。此片循序渐进,最初平淡无奇,越往后发展却越引人入胜。尤其适合初为父母的影迷观看。
伦敦一个车站里,孤儿雨果,跟随酒鬼叔叔以修钟表为生。雨果在高高的钟楼之上,看着车站里人来人往,内心却藏着一个秘密——他要修好亡父留下的机器人。为了修理工作,他偷盗玩具店老板的机械零件,结识老板的养女伊莎贝尔。在伊莎贝尔的帮助下,雨果集齐了零件并找到了开启机器人的钥匙,修好了机器人,并意外发现原来机器人是玩具店老板之物。而更让人意外的是,玩具店老板居然是几十年前大名鼎鼎的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
这是一部关于迷失与找寻的故事。生活从来不遂人愿,曾经豪情万丈的热情,可能随着时光的蹉跎和现实的残酷,而烟消云散。也许你需要的就是一段缘分,一个唤醒内心的声音……影片极具艺术感和戏剧性,获得11项奥斯卡提名,其中5项获奖。
影片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5岁的印度小男孩萨罗跟随哥哥一起到火车站干活,哥哥不幸被火车撞死。萨罗找不到哥哥,糊里糊涂上了一辆火车,被火车带到了遥远的陌生之地。萨罗开始了流浪的生活,睡地下通道,被坏人追赶,险些被人贩子拐卖……最后,印度儿童救济院收留了他,并联系上澳大利亚一对夫妇收养。二十几年年过去了,萨罗学有所成,越发想要找回自己的亲人。于是,凭着儿时记忆、聪明的大脑和高科技技术,他开始了自己的寻亲之旅……
本片荣获奥斯卡6项提名,演员无可挑剔的演技让整部电影显得真挚而感人,尤其儿童演员的演技十分出彩。剧中也展现了印度及澳洲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让人大饱眼福。
影片改编自英国非常着名的儿童小说《秘密花园》。小姑娘Mary和上流社会的父母一起居住在印度,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她性格任性孤僻,在一次地震中,Mary变成了孤儿。姨夫派人将她接到英国的庄园抚养,Mary在陌生的环境中越加孤独和孤僻。一天,在神秘知更鸟的带领下,她发现了庄园里的秘密花园,花园荒废多年,并严禁任何人进入。Mary的姨夫也是常年在外,不见人影。夜晚,Mary时常能听见小孩的哭声,而仆人们对此讳莫如深。一切都非常诡异。随后,Mary结识了一位喜欢与动物交朋友的小男孩迪肯,他们一起保守花园的秘密,并偷偷在此耕种。当一个夏季到来,花园里百花齐放,玫瑰花藤幕天席地,宛如仙境。而当花园再度慢慢恢复生机的同时,未知的谜底也终于一一解开……
影片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小说中的情节,最开始迷雾重重,让人好奇心起。随着剧情的推进,一个个疑问逐步解开,主人公也因为亲近自然而变得懂事而富有同情心。与其说这是一个花园,不如说这是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在那里,最初荒凉而紧闭,随后慢慢恢复生气,最终展现美丽,拥抱世人。这部剧对父母也非常有指导意义:天性、友情与教育的力量可以滋养儿童心灵,让生命重新焕发生机。较为遗憾的是,因为电影拍摄在90年代,技术及设备的限制,导致清晰度及色彩不够完美,否则花园的盛况,一定让人叹为观止,期待该剧早日翻拍。
故事发生在伊朗一个贫困家庭里,9岁的小男孩阿里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妈妈有严重的椎间盘突出无法干重活,爸爸每天接很多活来维持生计,下面还有个妹妹及嗷嗷待哺的婴儿。一家人租住在一个狭小的屋里,生活非常艰辛。阿里在一次买菜时,不小心把妹妹拿去修理的鞋子弄丢了。为了不让爸爸为难,兄妹俩隐瞒了下来。每天妹妹穿着阿里的鞋子上早课后,跑到巷子口换给阿里,阿里再跑去上课。因为时间紧迫,阿里经常迟到。也因为下雨,或者鞋子掉进排水沟,兄妹俩不得不穿湿的鞋子。爸爸到城里给富人当园丁挣钱,却因为意外受伤花去了本来准备给孩子们买鞋的钱。阿里发现市里举办长跑比赛,第三名可以得到一双运动鞋。阿里决定参加比赛……
影片以一种悲悯而温柔的目光关注了一个贫困孩子的生活,小男孩犹豫而懂事的大眼睛总是含着眼泪,为了妹妹和家人,他把委屈和伤心都藏在心底,让人心疼不已。而妹妹天真而善良,即使找到了自己的鞋子,也不愿意要回来,只因为对方父亲是位失明的穷苦人。父亲虽然贫困潦倒,但是仍然诚信为人,绝不占人便宜。一家人都是那么朴实而善良。剧中贫民区的街景、贫苦人的日常,一如十几年前的中国农村生活,十分真实亲切,让人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这是一个简单的好故事,多处让人潸然泪下,但留在人们心中的却仍是美好和温情。
影片中,善良的孩子总是让人怜爱,只可惜现在熊孩子越来越多了。如果你恰巧被熊孩子惹毛了,但愿你看完这些电影,能够消消气。如果你厌倦了成人间的冷漠无情,也安慰下自己:他们也曾是少年……
❷ 看过一个很感人的电影,是说一个小男孩跟着疯妈妈一起生活。想知道电影叫什么名字。
是《别哭,妈妈》
《别哭,妈妈》是1990年上映的家庭片,由郁强执导,田野 、张链 等主演。影片讲述了少年彤彤照顾因家庭的破碎,得了精神分裂症的妈妈,在艰苦的生活中,得到周围人们的帮助,也从这些善良的人那里受到了教育,使他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走上成长的温馨感人的故事。
(2)懂事的孩子电影完整版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五年级的学生彤彤,是个聪明、要强、懂事的孩子。虽然他的妈妈因家庭的破碎,得了精神分裂症;他得不到童年的幸福,但他非常爱妈妈。几年来,在善良的人们帮助下,他毅然担负起了沉重的生活重担,除了操持家务,还要照料有病的妈妈。
他想方设法使妈妈开心,学做饭,尽管弄得伤痕累累,但终于给妈妈做出了可口饭菜,使妈妈的病情有了好转,恢复了正常。正在这时,他的父亲来要彤彤。
妈妈知道,彤彤只有在父亲那里才能有幸福,但彤彤是她生命的唯一希望和仅有的欢乐,她刚刚恢复的头脑又开始走向崩溃。为了肜彤她还是下决心,再一次回到精神病院。彤彤得到周围人们的帮助,也从这些善良的人那里受到了教育,使他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
他选择了妈妈,选择了艰苦奋斗的生活,选择了一条能成长为男子汉的路。他飞奔回家,他要给妈妈做饭。夜空的大街,伴随着彤彤深情的呼唤:别哭,妈妈。
❸ 我喜欢懂事的孩子不喜欢胡思乱想的孩子是什么电影
是《数举简长答闹恨歌》。
在电影46分钟时待王琦瑶弄明白他的意思后说,我喜欢你这样懂事有理的孩子,可我不喜欢胡思乱想的孩子,康明逊却指责王琦瑶不敢正视现实。
就在两人的争执薯裤中,他忽然一头扎进王琦瑶的怀里,耍赖地抱住她的腰。王琦瑶一惊,但未推开他,也未发怒,只抬手抚着他的头。
❹ 《82年生的金智英》:懂事的孩子没有糖吃,愿你余生任性些。
《82年生的金智英》:懂事的孩子没有糖吃,愿你余生任性些。
电影开篇智英面容憔悴且不发一言的做着家务劳动,忙碌过后她推婴儿车到路旁长椅处端咖啡休息片刻,却被陌生男女嬉笑打趣:
“命好啊,命好...太羡慕了,我也想用老公赚来的钱买咖啡喝还到处转悠...”
“我最近觉得上班太难了,要不也嫁人得了。”
总是有不明所以的恶意,自以为是的正义。
智英丈夫给人以温柔体贴的感觉,他会在智英因做家务过多而伤了手腕时关心道:“手腕怎么样,没事吧?”
智英回:“就是用多了而已。”
医生告诉智英饭是电饭锅做,衣服是洗衣机洗,为什么会疼?面对疑问,智英觉得很可笑,同时也不知如何回应。
对呀,明明都不是我做的,我却手腕会痛,旁人如何理解?
丈夫体贴的说道:“公司员工难道会因为有了电子产品工作就变轻松吗!”他是知道智英的忧郁,只是丈夫也是生活的被害者,也有工作上的压抑。
“这次过节咱们去旅行吧。不去我家或你家,要不在家休息。我最近好累啊。”真的两个人其实己在被生活迫害得筋疲力尽了。
此时智英的反应呢?她未因此变得开心起来,反而忧心如果他们出去玩,会被婆婆说闲话,担心留下的孩子以及家务又要如何安排。
丈夫希望,短暂逃离工作与琐碎的日常生活得到一小段时间的休息,但智英推卸不掉日常的负荷,习惯了左右周全。
在公婆面前,智英得需要以推测、满足婆婆的期望而活。做事要看公婆脸色,智英丈夫想帮妻子收拾一下,这本是很正常的事。
两日间的体己行为,此时的智英连忙阻止,看到这情景婆婆不是心怀欣慰反而阴阳怪气说道:“我的儿媳妇真是有个好丈夫啊。”
这对自己儿子的夸赞及对儿媳的揶揄,反应出一种传统家庭视家务活为妻子全年全包的既定偏见。嫁人,难道是为了做免费保姆,全年无休的那种。
有时难免会想不开。婆婆年轻时受过的苦为什么要让儿媳再受一次,难道不能善良一点吗?
正因为婆婆己经对于贤良淑德的定义习以为惯了,惯性认为儿媳的付出,是正常的。并不会觉得有特殊的存在,故而心怀感恩。
侧面体现出当时社会家庭中,女性的付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或者确切的说,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并不是什么稀奇。
婆婆并不会因自己同为女人而体谅儿媳的难处,有时反而加入男性群体通过言行打压身份的压制儿媳,这或是种通过剥削同类而获得自我补偿的行为。
智英走上了街,看着妆容精致,步履轻盈的年轻女性便超速跟了上去。她想跟上其他人的生活,内心想跟上别人的节奏,害碰咐族怕被抛离想跟上社会前进的脚步。
智英婚前在职场晋升表现出了明确的渴望内上对于工作是有野心的,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员工。上司认可她的工作能力,同时也有性别歧视,担心她女性的身份会妨碍她无法长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即便智英立即表出决心,上司仍把工作机会给了综合能力差于智英的男同事。仅仅因为智英是女性。
弟弟问爸爸智英喜欢吃什么,爸爸说红豆面包。弟弟买了一袋红豆面包给姐姐送去之后,姐姐说:红豆面包?红豆面包不是你最喜欢吃的吗?我喜欢的是奶油面包。那个时候我觉得我比金智英还要难过。
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总是被迫的懂事,电影里面的金智英让我想起了《请回答1988》里面的德善,在崩溃的时候哭喊着质问父母,为什么每次都是我,为什么不是宝拉,不是余晖,偏偏是我。为什么我的名字叫德善?
我也想吃鸡蛋,我也想吃鸡腿。我一点都不喜欢吃豆子!可又怎样呢?在邻居把炸鸡给德善时嘱附说,这次你要吃鸡腿哦。
回到家德善却把炸鸡给母亲分配,明明知道是不可能吃到鸡腿的,但还是没有任性把鸡腿抢了去。
其
实,你可以任性点的,但是你却一直选择了懂事。即使你知道你越懂事,越没有糖吃。
电影比小说更加丰满,其实男性跟女性一样被困在传统偏见的桎梏中,电影中已经展现了当代年轻男性对女性困境的共情与理解。
为什么为简碧家庭牺牲的总是女性,为什么一定要要有所牺牲才是爱才是重视。每个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做妈妈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计划。
为什么退让的总是女性,做家务带小孩的总是妈妈。即使我肯退让,你肯理解吗?
当女性退居家庭后,被社会抛离日夜被生活琐屑家长里短所滋扰,日渐与丈夫无话可谈。最终处于劣势的只有妻子,因为她没有物质基础支持她的生存尊严。笑弊
当你来大姨妈也要伸手向丈夫要钱买卫生棉时,你会明白什么叫做难堪。你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你本来一个人可以生活得很好,可以远足,可以看很多关于哲学的书还有文艺的电影。
现在,你最亲近的朋友可以是隔壁和你一样身为主妇的某个中年女人。
没有物质支撑你的体面,孩子会觉得父亲才是家庭的重要支柱,而你聒噪又无知。因为没有钱,你无知又无主见。最终无论什么事情,都是父亲拍板才可以,跟你讲根本没用。
人到中年,你能做什么?只能这样下去了,默默的为家庭付出,你不再是主角再也回不去你的少女时代。
这部电影具有丰富的女性角色,让我第一次可以将现实中的平凡女性投射进来。可见是人人心中皆有,却人人笔下皆无。
这部电影点出剥削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现实,最能伤到你的,只能是你最亲近的人。像是智英的姐姐说的,现在只有家人可以伤得了她。
大龄未婚的姐姐,有幸有不幸。人生本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AB只能选一个像是杨承琳的《荼靡》,无论选哪一个都有不一样的人生,都是回不去。
在现实生活中,女性的上司并不一定更认同女性下属,可能会更容易痛下杀手。因为是同事,都是看你的工作价值,并不会因为是同性而有所不同。
金智英之所以震撼人心,让人心痛,是因为她真的很常见,真的确确切切在我们的周遭。你见过,我也遇到过,她不是一个惯常的恐怖片女主角,智英是我们身边熟悉的朋友。
她的丈夫工作努力,上司欣赏她的工作能力,同事兼朋友鼓励她,姐姐以身和则和母亲关心和爱护。
那么幸运的智英,留守在家中照看小孩己足以将她的精神摧毁推。试想在现实生活中,以上条件都不具备的家庭妇妇,她们的其处境可想而知。
假如金智英将生活的不满发泄到丈夫和女儿身上,生育和为家庭的操劳成为了情感勒索的筹码,你有没有发现情节更加的熟悉。
相比金智英,丈夫反而显得更加“孤立”,无法向自己的母亲敞开心扉,说不出口。面对工作的压力无法排解,没有朋友,对周遭男同事的价值观不赞成,但却也没有辩驳。
丈夫己经倾尽全力为这个家庭努力了,但还是很累,无法在根本上帮助到智英。他也很心痛,被社会迫害的不仅仅是智英,还有他的枕边人,养起一整头家还要照料妻子的心理变化,把这个好男人的心力抽得一干二净了。
但是,丈夫选择了帮助和支持,不离不弃。
虽然他在生孩子这件事上顺应的“压力”,但在拯救妻子于病痛之中又显出担当的勇气和不妥协的坚韧。
电影中不少角色都是让你感触良多的,如果你遇见了智英,希望你可以是在咖啡店里给金智英递上纸巾的人。
电影中有两场戏我非常喜欢。一是当父亲生气说“你就等着嫁人吧”母亲发脾气反驳,噎到父亲,全家人大笑喷饭,接着智英接到录取电话,举家为之骄傲。
像是一句玩笑,女孩子一定要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不然会被捉去嫁人的。
热泪盈眶的家庭氛围,即使从小在父权的阴影成长的主角,也会感觉到家人的爱。每个角色都蕴含着对女主角的情感,都是家人都是爱你的,只是多或少,重或轻。
每个人都爱得层次分明。
电影 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能让多少男性幡然醒悟变得体谅女性,而是让更多女性抽离生理上的定义,从新审视你身处的世界,自己,到底在经历什么,经历过什么。
以及,作为女性你是否忽略了自己除了女性这层生理意义之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有值价有尊严的人。
它没有否定,男性为家庭的付出。同时也提示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危机。
写在此处,我想说,谢谢电影拍摄者把故事讲出来了,拍得很好。
电影在另一方面,也表达出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友好。金组长作为职场妈妈工作干练,却被上级以开玩笑的口吻吐槽道:“外婆和妈妈不一样,孩子就得待在妈妈身边,要不最后肯定走歪路。”
仿佛,孩子的好坏男性不用负责任的,只需要挂个名就可以了。
“事业有成又如何,孩子毁了什么都完了。”女性的事业仿佛就是无关紧要的事,孩子以后,丈夫的事业才是天大的事。
男同事毫不避讳的性别歧视,好像带孩子是女性天经地义应该做好的事,与男性绝无干系。
智英的女同事:在同等工作出色的情况下,升职要比同期入职的男同事更慢、空间更小,只是因为是女性。
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与家庭对女性的倾轧,所有的事情汇总在一起,强光一样使得智英神志恍惚,有时把自己当做了自己的妈妈,有时把自己当做了自己的姥姥。
智英太累了,已经无法再当她自己。也许把自己当做别做,她可以更好受点,迷失自己对于智英来讲会让她容易些。
智英丈夫告诉婆婆智英病了的事,希望自己妈妈能够多多体谅妻子。婆婆打电话叮嘱智英要好好吃饭,过场的关怀,完全不走心。
幸运的是智英丈夫一直守护在她身边,发现了她的病,未因此抛弃她,积极与心理医生沟通试图治愈智英心理上的疾病。
智英母亲也是从始至终疼爱着自己的女儿。智英没有丢失她最后的稻草,她抓住了爱她的人给予她的帮助,开始面对问题,对社会给予她的不公平发出了自己的心声。
电影快结束时智英与她的心理医生有这样一段对话。
智英最后同医生讲,我觉得这样活着也不错,作为别人的妈妈,别人的妻子,偶尔也觉得挺幸福的。可是有时候呢,我又觉得自己像是被囚禁在什么地方。我总觉得越过这面墙壁应该就能找到出口,可依然还是碰壁。
就算找到其他出路,也依然碰壁。有时候我会想说,是不是打从一开始就没有出口,也会为此愤懑不已。
可后来我又明白,其实这一切都是我的错,别人也应该找到了自己的出口,我不过是自己没能力,才落伍了。
医生:这不是你的错。
社会对女性的不公,不是你的错;
家庭对女性的倾轧,不是你的错。
你是生而平等的,不需因为自己性别而多付出什么才有资格获得幸福。
如果你感到被冒犯就理直气壮的说出来。抱歉,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要被爱,更想以平等的身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其实所有的故事是最寻常普通的故事,但正是因为这样,才让人感到无力感到绝望。
怎么能不抑郁呢,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明明自己放弃了工作和自由,带娃做家务疲惫不堪,却不被任何人尊重。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内心空荡荡是真的。
明明只是讲述一个平凡主妇的日常琐事,却无比真实地浓缩了成千上万个全职妈妈的生活状态。
虽然金智英的母亲已尽可能维护女儿了,然而远远不够,因为母亲在女儿的成长道路上依然把“牺牲奉献”观念传给女儿,在男尊女卑的家里委屈求全,她无力制止丈夫对儿子的偏宠。
金智英母女和外婆三代人相似的人生:为了家里的兄弟付出自己的青春、劳动和金钱,甚至还牺牲自己最重要的求学机会。
然而这样的诋毁侮辱并不只存在职场和陌生人之间,更令人难受的居然还存在家庭里,就像金智英的父亲,明明是最该保护女儿的人,却在她忐忑害怕的心上划下最痛的一刀。
但这种扭曲的观念被社会和生活“合理化”,因此,女性理所当然地成为生育工具和保姆,男性坐享其成的同时,却不认同她们的无私奉献,甚至用质疑的态度对待她们。
金智英们在丈夫上班时、看电视和睡觉时,默默打扫完毕而已。
金智英不过在片刻休闲中,喝了一杯9块钱的咖啡,就要受到陌生人的鄙视和非议,她在充满偏见和歧视的环境下越来越压抑,已经失去职业、梦想和自我的她在孤岛上苟延残喘着。
她因此患上人格分裂的精神疾病,只能透过别的女性角色说出心声,镜头下的她没有呐喊嘶吼,只有苍白空洞的神色,用平淡的叙事,直击女性心底最柔软的痛处。
智英变为外婆时的对话最是痛彻人心,口气平淡自然,却如刀子一般刺入心脏,哭的不能自已。
世世代代的“金智英”都过着如此生活,也努力让自己的后代脱离改变,但最终都是无用的挣扎。
倘若真有下辈子,不要做女人,也不要做男人。去做一条鲸吧,尽管孤独但却自由,永远生活在广阔无尽的大海中。
金智英,辛苦了。
生而为人皆是苦,生为女人更是悲。社会对女人的定位、要求、苛刻,让每一个女人的一生都受到了数不尽的不公正与偏见。
❺ 90后小时候看过的电影有个小女孩是爷爷捡的叫小草,挺懂事 电影挺感人
是不是暖春 暖春的剧情简介 · · · · · ·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村长的儿子捡来了一个晕倒的女孩,村民们都议论纷纷。宝柱的爹(田成仁 饰)年事已高,他费力的背起这个小女孩回家了。宝柱顿觉没了面子,他认为他的爹不满过门多年的媳妇香草(郝洋 饰)至今都没生下一子半女。女孩叫小花(张妍 饰),受不了家里人的虐待而离家出走。她乞求爷爷能收养她,宝柱的爹疼惜这个女孩,便不管儿子媳妇的不满收留了她。小花的乖巧懂事令爷爷倍感安慰,可是香草却非常眼红,竟然安排骗走小花。小花一直想有个妈妈,她非但没有怨恨叔叔跟婶娘对她的伤害,一次一次用自己的真诚善良感动宝柱跟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