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电影 » 电影网评

电影网评

发布时间: 2022-02-02 02:14:49

⑴ 电影评论的评论目的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达到拍摄影片的目的,解释影片中所表达的主题,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又能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间接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

⑵ 电影网评怎么写

基本上是先大概讲一下电影的梗概,提炼出你想说重点,比如说,看了一个战争片,里面讲了解放军叔叔为包围国家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那你就可以根据这个电影,先定出影评的名字,最好不要写《XX电影观后评》,比如说你可以起名《最可爱的人》(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然后将电影里面的表现这个主题的情节举2到3处进行阐述,表达你对这个电影的理解,当然阐述的时候也要用上一些专业的术语,比如电影镜头运动的拍摄手法等等,最后总结。其实很简单··加油

⑶ 优秀电影影评有哪些

1、《花样年华》以其独特的电影语言和叙述模式,以及带有王家卫独特标记的风格特色,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通过独特的电影叙述模式,影片焕发出了脱俗的气质和悠长的内蕴。

⑷ 电影评论的影评作用

1、影评是一种科学的活动,是电影艺术与观众的桥梁,是实现电影三重价值(艺术的、社会的、经济的)的重要手段。国外影评主要作用于票房价值,中国影评侧重于社会性,形成中国特有的、最广泛的群众影评浪潮,形成中国文艺评论独特景观。
2、影评本身是一门艺术,有利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思辩能力、写作能力。从写作学的要求看,影评写作需要信息处理能力,也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能力的综合运用。许多人从影评起家,走上专业文化工作道路。上海市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97年高考语文中有一道小作文题,要求学生写影评,题目是《推荐一部影视剧》,15分,这一举措使学校掀起起电影热,97年的《文汇电影时报》和98年2月11日《新民晚报》对此作了报道。国外文科大学一般都有电影课程。东南大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求大学生观看百部优秀影视片。北师大为大学生设立电影院,结合放映的影片请专家给学生讲评。

⑸ 好看电影的影评

《贫民窟的百万富》
完全是一种以一种欣赏的态度来看这部电影的,作为一部奥斯卡获奖电影,足以让人心动。
然而电影的开头就是那么深沉,画面不断的转换,让我有些搞不清楚状况,看着看着才逐渐明白,原来影片是从三条线索展开的,贾巴尔参加节目,贾巴尔在警署里的拷问,贾巴尔的回忆,或许电影本身要讲述的事一段真挚的爱情,但是最让我心颤的确是贾巴尔儿时的那些回忆,那些印度孟买贫民窟的生活。
凌乱的帐篷,堆积如山的垃圾,残暴的警察,以及那里由于宗教冲突发生的暴乱,孩子们只能穿着破烂的衣服,睡在满是苍蝇的垃圾上,看着自己的亲人死去。
当有人给那些孩子们吃的喝的,他们以为那个人是圣人,但是他做了什么,他假装慈善,他用浓硫酸弄瞎他们的眼睛,然后让他们去乞讨。
那些上流社会,因为一个穷小子拿了百万财产,就认为他不配,他肯定是作弊的,这是怎样的一个印度呀,我不敢认为真正的印度就是这样的,但这毕竟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不止社会,不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谁都不能断绝这样的现象,这就是这个大的社会,充斥着杂乱的一切。
(呃,这是我自己无聊的时候写的,只有70字的影评也太短了吧,你自己删减吧)

⑹ 几个电影影评

从景别 色彩 节奏 主题 主角 导演 很多方面 都行 故事 情节 演员的演技 导演、剧本、故事背景、故事结构、摄影手法、视听语言、影片基调

⑺ 电影影评

首先要看你自己对电影的爱好程度如何,然后你自己一定要做到对什么电影都有敏锐的感官,也就是说你不要偏爱什么类型的电影,然后你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你对电影的了解,不要为了赚钱而忽视了自己的爱好

我找回来的:

星期天的下午,妈妈和我一起在网上观看了一部电影——《两个小八路》。
这部电影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两个小八路---孙大兴和武建华与日本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他们的机智和勇敢深深的打动了我,久久不能忘怀。他们虽然年龄很小,但是在困难面前,甚至有生命危险也不退缩,勇往直前,终于出色的完成了战斗任务。充分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也表达了对日本鬼子的仇恨。
由此想到了我自己,和他们相比我还有很多不足:在生活中,我的胆子并不是很大。记得有一次,妈妈去上自习,爸爸也不在家,我一个人在家做作业,最后害怕的大哭起来。在课堂上也是,老师提问我问题时也常常紧张得低下头不说话。有了问题也不敢去问老师。现在仔细想想,这两个小八路面对着敌人粘满鲜血的刺刀,都能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而一点点小事就我吓成这样,真是惭愧极了。所以我觉得应该向影片里的那两个小八路学习,学习他们的勇敢,改掉自己胆小的缺点。
有些事情我不是很明白,是妈妈帮我弄懂了其中的道理:妈妈说我们今天所得到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一定要珍惜,从小就要刻苦学习,热爱劳动,坚持锻炼身体,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处的人。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一段精彩的故事。孙悟空的坚强、勇敢,善恶分明;唐僧的心善耳软,偏听偏信,以致错把妖魔当成好人;猪八戒的头脑简单,怕吃苦,在故事里都有生动的刻画。故事对读者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历来为人民大众所喜爱。
取材于小说《西游记》。 西天路上,云山万重。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历尽千辛,来到宛子山前。在宛子山波月洞内,有一个千年尸魔白骨精,凶残、狡猾并善于伪装。为使自己长生不老,它一心想吃唐僧肉,但畏惧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它利用孙悟空外出巡山的机会,先后变成上山送斋的村姑与朝山进香的老妪,花言巧语使唐僧和八戒上了当,可两次均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它的化身。而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兇,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白骨精第三次化为一个老丈,利用唐僧面慈心软、善恶不分的弱点,三施攻心计,孙悟空一…

《卖火柴的小女孩》,童话故事。写的是一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是安徒生。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困不堪。1835年开始写作童话。

《白雪公主》
本片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长动画片,根据格林童话改编,迪斯尼公司出品。故事主要讲述白雪公主因为美丽漂亮而被其后母妒忌,发誓要把她置于死地。但白雪公主先后得到武士、森林鸟兽及七个小矮人的帮助,逃过了一劫又一劫,后母则自食其果死于山崖下。这部影片的艺术成就在于:它第一次拓展了动画片的容量;采用了多层次动画摄影机;赋予影片画面以鲜明的构思层次、透视关系和景深感。此片的故事、布景、音响、导演、动画、配乐和色彩,乃是让观众完全身临其境的七大法宝。

⑻ 中外电影评论

从电影.电视中感悟
为何中国演员如此的土气.
黄金甲演的好象是刘老根.
为什么.为什么.
前几天看别人的文章里说.墨攻里有个韩国老头的角色.是中国演员演不了的.或者说找不到相同气质的演员.
为什么?是因为农耕民族避免不了的乡土气息.还是新中国短暂的建国历史.还是中国演员本身就缺乏修养.
要想想.
昨天看了<黄金甲>.今天看了<碟中碟三>.<总统之死>.<穿PRADA的女魔头>
中外电影的对比中明显看出了差距.不光是制作团队.就连演员素质都没办法对比.
昨天看黄金甲.南腔北调的台词差点让我笑掉大牙.巩大妈粗糙的皮肤.周大爷发福的躯体.尤其是周大爷.电影上映前在媒体面前夸张的喜剧表演.让我对他这次的皇帝形象产生了强烈的排斥.
也难为老谋子了.没文化就是没文化.你钱再多.镜头再漂亮.场景再庞大.颜色再缤纷.也没有用!!!!
东西要简单!简单才是美.不懂嘛?回去拍你的农民体裁吧.
中国的商业片-----赚了钱却砸了中国电影!

⑼ 2012电影影评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在《2012》里化作“真海啸”,国际社会的格局也因此洗牌。但我给高分的原因非常简单,《2012》是一部很优秀的商业巨制,极适合发展到现阶段的中国电影产业作为今后的远大目标和经典范本,来参考、吸收、学习。这是一场缤纷绚烂的CG秀,一顿“灾难无限量自助”的霸王餐;但更是一件流行潜力之强、适用范围之广令人惊叹的优质商品。所谓电影工业,所谓流水线,看完本片,再回想上映之前以“赵本山斗鸡眼”为卖点的贴片广告,用不着拍它的人自惭形秽,我们这些看客又情何以堪!? 而《2012》的妙处,远不止他的精良和豪快,灾难在这部主打视觉效果的灾难大片里居然只是前台的小角色,存在于背后的国际新秩序与ZF阴谋论,才是内在的看点。相信大家都已经听说了“中国拯救全人类”的情节设置,其合理性在于“能在短时间内如此高度集中人力物力,非中国而不能”——这番感慨的来源其实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金融危机又难伤中国的筋骨,中国在世界各地尤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心目中的形象剧变。……毫不客气地说,《2012》已经是好莱坞大片所能做到的谄媚中国的底线;开个玩笑,连片子里表现最抢眼的狗都不是金毛猎犬,而是慈禧太后最爱的品种。 但不止是中国,影片中的各人种、各国家、各民族的角色形象及其命运,在表现不同个性与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反映出好莱坞或者说“自诩一号公民”的美国人眼里当今世界的三六九等。意大利总统弃船祈祷,既是重视家族观念的选择,也是天主教徒虔诚的体现;女王在灭顶之灾来临前依旧优雅淡定,当然是在调侃英国佬的古板、自我、明哲保身;里约热内卢在两次地震后陷入无ZF的混乱状态,多少有些讽刺当今南美政坛与经济状况的意味;而印度科学家虽然睿智超前,却是最先被西方国家忽视乃至牺牲的薄弱一环;阿拉伯地区更惨,充当“印钞机”容易,作为“共同生存发展的伙伴”难。 当然,四大主线,除了非裔学者和白人作家一黑一白两条“美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之外,另外两根分别属于俄罗斯和中国,还是能够洞察电影制作者对国际新秩序的理解。先来看美帝的老对手俄罗斯:无论从角色“尤里”还是运输机“安东诺夫”中,都能窥见老美怎样看待如今的俄国——冷酷、强大、尽管衰败、死而未僵,国家经济的脆弱与在解体后抓住体制漏洞上位的巨贾暴富,形成鲜明对比。那个号称“38战34胜”却在心理防线崩溃之后迅速被K.O.的拳击手就很典型,虽然厉害但运行的系统很扭曲。而尤里身为人父的可敬结局以及双胞胎与兄妹俩的相处融洽,又充满了来自欧美阵营一厢情愿的示好。 再来看有关中国的内容。技术工人“天钦”受伤后大难不死,寓意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危难时刻小喇嘛的车拯救主角一家人,暗指中国经济的增长是老美今后发展的重要机遇。中国人很容易有民族自豪感,因此《2012》绝对会让咱大多数中国观众看得心花怒放;而我之所以“感动”,更重要的原因是影片在政治上竭尽全力的一碗水端平与友好。实话实说,好莱坞内部在西藏问题上不怀好意者大有人在,莎朗·斯通、理查·基尔之类不胜枚举;而《2012》涉及中国的部分考据之细、表现之巧,可谓史无前例。 首先是非常惊艳的“党和国家一定会给大家重建家园”,这是完全写实的当代中国的讲话格式。接着是“八国首脑会议”,虽然现实中的八国峰会是美、英、法、德、意、加、日、俄,但根据片中的“卓明谷计划”,可以推测中国ZF可能剧中“八国”的一员。现实中,我国很早就声明过在国际社会中不搞集团化,于是,这场“八国会议”有一个镜头:某国首脑的背影,旁边的国旗虚焦,但旗子的颜色是一片红,众所周知,美、法、德、日、加、俄的国旗的红,达不到这种效果。再次是领土完整的中国地图,最后是“欢迎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艾默里奇大师肯定没想到这几处在我国引发民族主义的掌声吧? 所以《2012》容易把人代入,很简单,因为人家尊重你,尽可能按你实际的状态对你进行塑造和读解,而不再是随便拿个什么唐人街的恐怖宠物店谎称北京、或用比宝丽布喷绘还粗糙的“CG版东方明珠”充当上海,某种意义上堪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比较直观、可信的表现。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为赚中国票房的需要,可纵使《2012》的内地票房达4亿人民币,也才5000多万美元,而该片在北美首映三天的流水就有6500万刀,所以并非要因。更有好事者说《2012》辱华,原因是“变相嘲讽我们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国”。一、难道不是么?二、是又怎样?譬如《赤壁》,活生生的千军万马让好莱坞惊叹不已——人口众多本是实情,人海战术也因此成为中国特色,但换个角度,驾驭海量的个体也是一门学问,目前掌握它的除了中国还有谁?说《2012》辱华的人,请对自己的国家有点信心! 角色们各讲各国话,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突然蹦出英语,即使讲也各带口音,比起《特种部队:眼镜蛇崛起》里老和尚逼着少年白幽灵“说英语”的粗制滥造,比起《变形金刚2:卷土重来》无度炫耀武力之余疯狂破坏古文明国家的嚣张狂躁,《2012》的细致严谨,以及刚刚谈到的对各国各民族各文化尽可能写实呈现的努力溢于言表。还是回到中国:汉族人讲普通话,川边和高原的藏民们说藏语,基本符合真实情况(这样表现的另一个好处是:藏民们说藏语,同时可以让那些西方的右翼分子无刺可挑)。……算了,越扯越远,国际新秩序的部分就到这里,黑人总统遭遇世界末日讽刺奥巴马ZF无能之类的解读先不管,肯尼迪号撞翻白宫时流露出的反战情绪也暂且不论,接下来不妨谈谈ZF阴谋论。 《X档案》被追捧的一大原因即科幻和神秘往往覆盖在ZF阴谋论的包装之下。对于这一概念,艾默里奇本人显然也深信不疑,《独立日》和《哥斯拉》里都有ZF秘而不宣的情节,《2012》当然不能例外。世界末日的悬疑程度,可与戴安娜王妃的车祸、玛丽莲·梦露的暴毙、罗斯威尔事件的众说纷纭相提并论,而筛选优秀DNA、向富商出售船票等机密事宜却在暗地里紧锣密鼓地次第执行着;灾难来临时,平民百姓尽是精英的牺牲品。 ——这一点还牵扯出理性与人性的矛盾。如果没有“放弃89岁高龄的母亲的国务卿”这类理性过头的人监控,整个“卓明谷计划”不可能顺利实施;反过来说,在三号方舟无法启动时,导演的立场归根到底还是人性,还是选择了以人为本地敞开怀抱。正如皆大欢喜的结局,编绘了错综、大气、暗藏ZF阴谋论与国际新秩序的群像故事,展示着高超、完美、全心造梦的电影技术,流露出认真、谨慎、着力写实的创作态度,同时没忘记歌颂虽然天真盲目、但始终单纯美好的人性。……对中国的电影产业而言,前三个方面反而更动人、更具现实意义、更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连宾利车的植入广告都那么讨人喜欢)。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亲眼看到中国拍出《2012》这样精良、完备、自圆其说的优秀商业片。

英文电影影评

Julie & Julia is a 2009 American comedy-drama film written and directed by Nora Ephron starring Meryl Streep, Stanley Tucci, Amy Adams, and Chris Messina. The film contrasts the life of chef Julia Child in the early years of her culinary career with the life of young New Yorker Julie Powell, who aspires to cook all 524 recipes in Child's cookbook in 365 days, a challenge she described on her popular blog that would make her a published author.

Ephron's screenplay is adapted from two books: My Life in France, Child's autobiography written with Alex Prud'homme, and a memoir by Julie Powell documenting online her daily experiences cooking each of the 524 recipes in Child's 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 and she later began reworking that blog, The Julie/Julia Project。 Both of these books were written and published in the same time frame (2004–06). The film is the first major motion picture based on a blog。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之一,我在维基网络上找的资料,你根据那里的资料改一改,至于观点,你可以写坚持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一方面,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什么的,给你个链接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616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88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572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92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308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951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254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83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703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