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电影集 » 安吉微电影

安吉微电影

发布时间: 2022-01-23 05:56:47

⑴ 需要一片作文,人物传记,三国演义的孙策,700字以上,谢谢。

《三国志·吴书·孙策传》
策字伯符。坚初兴义兵,策将母徙居舒。与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间人咸向之。①江表传曰:坚为朱俊所表,为佐军,留家着寿春。策年十馀岁,已交结知名,声誉发闻。有周瑜者,与策同年,亦英达夙成,闻策声闻,自舒来造焉。便推结分好,义同断金,劝策徙居舒,策从之。坚薨,还葬曲阿。已乃渡江居江都。 ②魏书曰:策当嗣侯,让与弟匡。 徐州牧陶谦深忌策。策舅吴景,时为丹杨太守,策乃载母徙曲阿,与吕范,孙河俱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兴平元年,从袁术。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①吴历曰:初策在江都时,张纮有母丧。策数诣纮,咨以世务,曰:“方今汉祚中微,天下扰攘,英雄俊杰各拥众营私,未有能扶危济乱者也。先君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卒为黄祖所害。策虽暗稚,窃有微志,欲从袁扬州求先君馀兵,就舅氏于丹杨,收合流散,东据吴会,报雠雪耻,为朝廷外籓。君以为何如?”纮答曰:“既素空劣,方居衰绖之中,无以奉赞盛略。”策曰:“君高名播越,远近怀归。今日事计,决之于君,何得不纡虑启告,副其高山之望?若微志得展,血雠得报,此乃君之勋力,策心所望也。”因涕泣横流,颜色不变。纮见策忠壮内发,辞令慷慨,感其志言,乃答曰:“昔周道陵迟,齐、晋并兴;王室已宁,诸侯贡职。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雠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籓而已哉?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策曰:“一与君同符合契,(同)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于君,策无复回顾之忧。”江表传曰:策径到寿春见袁术,涕泣而言曰:“亡父昔从长沙入讨董卓,与明使君会于南阳,同盟结好;不幸遇难,勋业不终。策感惟先人旧恩,欲自凭结,原明使君垂察其诚。”术甚贵异之,然未肯还其父兵。术谓策曰:“孤始用贵舅为丹杨太守,贤从伯阳为都尉,彼精兵之地,可还依召募。”策遂诣丹杨依舅,得数百人,而为泾县大帅祖郎所袭,几至危殆。于是复往见术,术以坚馀兵千馀人还策太傅马日磾杖节安集关东,在寿春以礼辟策,表拜怀义校尉,术大将乔蕤、张勋皆倾心敬焉。术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策骑士有罪,逃入术营,隐于内厩。策指使人就斩之,讫,诣术谢。术曰:“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由是军中益畏惮之。术初许策为九江太守,已而更用丹杨陈纪。后术欲攻徐州,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三万斛。康不与,术大怒。策昔曾诣康,康不见,使主簿接之。策常衔恨。术遣策攻康,谓曰:“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术复用其故吏刘勋为太守,策益失望。先是,刘繇为扬州刺史,州旧治寿春。寿春,术已据之,繇乃渡江治曲阿。时吴景尚在丹杨,策从兄贲又为丹扬都尉,繇至,皆迫逐之。景、贲退舍历阳。繇遣樊能、于麋东屯横江津,张英屯当利口,以距术。术自用故吏琅邪惠衢为扬州刺史,更以景为督军中郎将,与贲共将兵击英等,连年不克。策乃说术,乞助景等平定江东。②江表传曰:策说术云:“家有旧恩在东,原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匡济汉室。”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故许之。术表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兵财千余,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比至历阳,众五六千。策母先自曲阿徙于历阳,策又徙母阜陵,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 新版《三国演义》中的孙策(沙溢饰)③江表传曰:策渡江攻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是岁兴平二年也。时彭城相薛礼、下邳相笮融依繇为盟主,礼据秣陵城,融屯县南。策先攻融,融出兵交战,斩首五百馀级,融即闭门不敢动。因渡江攻礼,礼突走,而樊能、于麋等复合众袭夺牛渚屯。策闻之,还攻破能等,获男女万馀人。复下攻融,为流矢所中,伤股,不能乘马,因自舆还牛渚营。或叛告融曰:“孙郎被箭已死。”融大喜,即遣将于兹乡策。策遣步骑数百挑战,设伏于后,贼出击之,锋刃未接而伪走,贼追入伏中,乃大破之,斩首千馀级。策因往到融营下,令左右大呼曰:“孙郎竟云何!”贼于是惊怖夜遁。融闻策尚在,更深沟高垒,缮治守备。策以融所屯地势险固,乃舍去,攻破繇别将于海陵,转攻湖孰、江乘,皆下之。古 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①江表传曰:策时年少,虽有位号,而士民皆呼为孙郎。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及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竞以牛酒诣军。刘繇既走,策入曲阿劳赐将士,遣将陈宝诣阜陵迎母及弟。发恩布令,告诸县:“其刘繇、笮融等故乡部曲来降首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不乐者,勿强也。”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馀人,马千馀匹,威震江东,形势转盛。吴人严白虎等众各万余人,处处屯聚。吴景等欲先击破虎等,乃至会稽。策曰:“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渡浙江,据会稽,屠东冶,乃攻破虎等。②吴录曰:时有乌程邹他、钱铜及前合浦太守嘉兴王晟等,各聚众万馀或数千。引兵扑讨,皆攻破之。策母吴氏曰:“晟与汝父有升堂见妻之分,今其诸子兄弟皆已枭夷,独馀一老翁,何足复惮乎?”乃舍之,馀咸族诛。策自讨虎,虎高垒坚守,使其弟舆请和。许之。舆请独与策会面约。既会,策引白刃斫席,舆体动,策笑曰:“闻卿能坐跃,剿捷不常,聊戏卿耳!”舆曰:“我见刃乃然。”策知其无能也,乃以手戟投之,立死。舆有勇力,虎众以其死也,甚惧。进攻破之。虎奔馀杭,投许昭于虏中。程普请击昭,策曰:“许昭有义于旧君,有诚于故友,此丈夫之志也。”乃舍之。臣松之案:许昭有义于旧君,谓济盛宪也,事见后注。有诚于故友,则受严白虎也。尽更置长吏,策自领会稽太守,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以孙贲豫章太守,分豫章为庐陵郡,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丹扬朱治为吴郡太守。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主。③江表传曰:策遣奉正都尉刘由、五官掾高承奉章诣许,拜献方物。时袁术僭号,策以书责而绝之。④吴录载策使张纮为书曰:“盖上天垂司过之星,圣王建敢谏之鼓,设非谬之备,急箴阙之言,何哉?凡有所长,必有所短也。去冬传有大计,无不悚惧;旋知供备贡献,万夫解惑。顷闻建议,复欲追遵前图,即事之期,便有定月。益使怃然,想是流妄;设其必尔,民何望乎?曩日之举义兵也,天下之士所以响应者,董卓擅废置,害太后、弘农王,略烝宫人,发掘园陵,暴逆至此,故诸州郡雄豪闻声慕义。神武外振,卓遂内歼。元恶既毙,幼主东顾,俾保傅宣命,欲令诸军振旅,(于)河北通谋黑山,曹操放毒东徐,刘表称乱南荆,公孙瓒炰烋北幽,刘繇决力江浒,刘备争盟淮隅,是以未获承命櫜弓戢戈也。今备、繇既破,操等饥馁,谓当与天下合谋,以诛丑类。舍而不图,有自取之志,非海内所望,一也。昔成汤伐桀,称有夏多罪;武王伐纣,曰殷有罪罚重哉。此二王者,虽有圣德,宜当君世;如使不遭其时,亦无繇兴矣。幼主非有恶于天下,徒以春秋尚少,胁于强臣,若无过而夺之,惧未合于汤、武之事,二也。卓虽狂狡,至废主自与,亦犹未也,而天下闻其桀虐,攘臂同心而疾之,以中土希战之兵,当边地劲悍之虏,所以斯须游魂也。今四方之人,皆玩敌而便战斗矣,可得而胜者,以彼乱而我治,彼逆而我顺也。见当世之纷若,欲大举以临之,适足趣祸,三也。天下神器,不可虚干,必须天赞与人力也。殷汤有白鸠之祥,周武有赤乌之瑞,汉高有星聚之符,世祖有神光之征,皆因民困悴于桀、纣之政,毒苦于秦、莽之役,故能芟去无道,致成其志。今天下非患于幼主,未见受命之应验,而欲一旦卒然登即尊号,未之或有,四也。天子之贵,四海之富,谁不欲焉?义不可,势不得耳。陈胜、项籍、王莽、公孙述之徒,皆南面称孤,莫之能济。帝王之位,不可横冀,五也。幼主岐嶷,若除其逼,去其鲠,必成中兴之业。夫致主于周成之盛,自受旦、?#93;之美,此诚所望于尊明也。纵使幼主有他改异,犹望推宗室之谱属,论近亲之贤良,以绍刘统,以固汉宗。皆所以书功金石,图形丹青,流庆无穷,垂声管纮。舍而不为,为其难者,想明明之素,必所不忍,六也。五世为相,权之重,势之盛,天下莫得而比焉。忠贞者必曰宜夙夜思惟,所以扶国家之踬顿,念社稷之危殆,以奉祖考之志,以报汉室之恩。其忽履道之节而强进取之欲者,将曰天下之人非家吏则门生也,孰不从我?四方之敌非吾匹则吾役也,谁能违我?盍乘累世之势,起而取之哉?二者殊数,不可不详察,七也。所贵于圣哲者,以其审于机宜,慎于举措。若难图之事,难保之势,以激群敌之气,以生众人之心,公义故不可,私计又不利,明哲不处,八也。世人多惑于图纬而牵非类,比合文字以悦所事,苟以阿上惑众,终有后悔者,自往迄今,未尝无之,不可不深择而熟思,九也。九者,尊明所见之馀耳,庶备起予,补所遗忘。忠言逆耳,幸留神听!”典略云张昭之辞。臣松之以为张昭虽名重,然不如纮之文也,此书必纮所作。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⑤江表传曰:建安二年夏,汉朝遣议郎王誧奉戊辰诏书曰:“董卓逆乱,凶国害民。先将军坚念在平讨,雅意未遂,厥美着闻。策遵善道,求福不回。今以策为骑都尉,袭爵乌程侯,领会稽太守。”又诏敕曰:“故左将军袁术不顾朝恩,坐创凶逆,造合虚伪,欲因兵乱,诡诈百姓,闻其言以为不然。定得使持节平东将军领徐州牧温侯布上术所造惑众妖妄,知术鸱枭之性,遂其无道,修治王宫,署置公卿,郊天祀地,残民害物,为祸深酷。布前后上策乃心本朝,欲还讨术,为国效节,乞加显异。夫县赏俟功,惟勤是与,故便宠授,承袭前邑,重以大郡,荣耀兼至,是策输力竭命之秋也。其亟与布及行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戮力一心,同时赴讨。”策自以统领兵马,但以骑都尉领郡为轻,欲得将军号,(及)使人讽誧,誧便承制假策明汉将军。是时,陈瑀屯海西,策奉诏治严,当与布、瑀参同形势。行到钱塘,瑀阴图袭策,遣都尉万演等密渡江,使持印传三十馀纽与贼丹杨、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诸险县大帅祖郎、焦已及吴郡乌程严白虎等,使为内应,伺策军发,欲攻取诸郡。策觉之,遣吕范、徐逸攻瑀于海西,大破瑀,获其吏士妻子四千人。山阳公载记曰:瑀单骑走冀州,自归袁绍,绍以为故安都尉。吴录载策上表谢曰:“臣以固陋,孤持边陲。陛下广播高泽,不遗细节,以臣袭爵,兼典名郡。仰荣顾宠,所不克堪。兴平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于吴郡曲阿得袁术所呈表,以臣行殄寇将军;至被诏书,乃知诈擅。虽辄捐废,犹用悚悸。臣年十七,丧失所怙,惧有不任堂构之鄙,以忝析薪之戒,诚无去病十八建功,世祖列将弱冠佐命。臣初领兵,年未弱冠,虽驽懦不武,然思竭微命。惟术狂惑,为恶深重。臣凭威灵,奉辞罚罪,庶必献捷,以报所授。”臣松之案:本传云孙坚以初平三年卒,策以建安五年卒,策死时年二十六,计坚之亡,策应十八,而此表云十七,则为不符。张璠汉纪及吴历并以坚初平二年死,此为是而本传误也。江表传曰:建安三年,策又遣使贡方物,倍于元年所献。其年,制书转拜讨逆将军,改封吴侯。后术死,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将其众欲就策,庐江太守刘勋要击,悉虏之,收其珍宝以归。策闻之,伪与勋好盟。勋新得术众,时豫章上缭宗民万余家在江东。策劝勋攻取之。勋既行,策轻军晨夜袭拔庐江,勋众尽降,勋独与麾下数百人自归曹公。⑥江表传曰:策被诏敕,与司空曹公、卫将军董承、益州牧刘璋等并力讨袁术、刘表。军严当进,会术死,术从弟胤、女婿黄猗等畏惧曹公,不敢守寿春,乃共舁术棺柩,扶其妻子及部曲男女,就刘勋于皖城。勋粮食少,无以相振,乃遣从弟偕告籴于豫章太守华歆。歆郡素少谷,遣吏将偕就海昏上缭,使诸宗帅共出三万斛米以与偕。偕往历月,才得数千斛。偕乃报勋,具说形状,使勋来袭取之。勋得偕书,使潜军到海昏邑下。宗帅知之,空壁逃匿,勋了无所得。时策西讨黄祖,行及石城,闻勋轻身诣海昏,便分遣从兄贲、辅率八千人于彭泽待勋,自与周瑜率二万人步袭皖城,即克之,得术百工及鼓吹部曲三万馀人,并术、勋妻子。表用汝南李术为庐江太守,给兵三千人以守皖,皆徙所得人东诣吴。贲、辅又于彭泽破勋。勋走入楚江,从寻阳步上到置马亭,闻策等已克皖,乃投西塞。至沂,筑垒自守,告急于刘表,求救于黄祖。祖遣太子射船军五千人助勋。策复就攻,大破勋。勋与偕北归曹公,射亦遁走。策收得勋兵二千馀人,船千艘,遂前进夏口攻黄祖。时刘表遣从子虎、南阳韩晞将长矛五千,来为黄祖前锋。策与战,大破之。吴录载策表曰:“臣讨黄祖,以十二月八日到祖所屯沙羡县。刘表遣将助祖,并来趣臣。臣以十一日平旦部所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领桂阳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领零陵太守行荡寇中郎将程普、行奉业校尉孙权、行先登校尉韩当、行武锋校尉黄盖等同时俱进。身跨马栎陈,手击急鼓,以齐战势。吏士奋激,踊跃百倍,心精意果,各竞用命。越渡重堑,迅疾若飞。火放上风,兵激烟下,弓弩并发,流矢雨集,日加辰时,祖乃溃烂。锋刃所截,猋火所焚,前无生寇,惟祖迸走。获其妻息男女七人,斩虎、(狼)韩晞已下二万馀级,其赴水溺者一万馀口,船六千馀艘,财物山积。虽表未禽,祖宿狡猾,为表腹心,出作爪牙,表之鸱张,以祖气息,而祖家属部曲,扫地无馀,表孤特之虏,成鬼行尸。诚皆圣朝神武远振,臣讨有罪,得效微勤。”是时袁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⑦吴历曰:曹公闻策平定江南,意甚难之,常呼“猘儿难与争锋也”。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为子章取贲女,皆礼辟策弟权、翊,又命扬州刺史严象举权茂才。 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安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①吴录曰:时有高岱者,隐于馀姚,策命出使会稽丞陆昭逆之,策虚己候焉。闻其善左传,乃自玩读,欲与论讲。或谓之曰:“高岱以将军但英武而已,无文学之才,若与论传而或云不知者,则某言符矣。”又谓岱曰:“孙将军为人,恶胜己者,若每问,当言不知,乃合意耳。如皆辨义,此必危殆。”岱以为然,及与论传,或答不知。策果怒,以为轻己,乃囚之。知交及时人皆露坐为请。策登楼,望见数里中填满。策恶其收众心,遂杀之。岱字孔文,吴郡人也。受性聪达,轻财贵义。其友士拔奇,取于未显,所友八人,皆世之英伟也。太守盛宪以为上计,举孝廉。许贡来领郡,岱将宪避难于许昭家,求救于陶谦。谦未即救,岱憔悴泣血,水浆不入口。谦感其忠壮,有申包胥之义,许为出军,以书与贡。岱得谦书以还,而贡已囚其母。吴人大小皆为危竦,以贡宿忿,往必见害。岱言在君则为君,且母在牢狱,期于当往,若得入见,事自当解。遂通书自白,贡即与相见。才辞敏捷,好自陈谢,贡登时出其母。岱将见贡,语友人张允、沈昬令豫具船,以贡必悔,当追逐之。出便将母乘船易道而逃。贡须臾遣人追之,令追者若及于船,江上便杀之,已过则止。使与岱错道,遂免。被诛时,年三十馀。江表传曰: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策尝于郡城门楼上,集会诸将宾客,吉乃盛服杖小函,漆画之,名为仙人铧,趋度门下。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者禁呵不能止。策即令收之。诸事之者,悉使妇女入见策母,请救之。母谓策曰:“于先生亦助军作福,医护将士,不可杀之。”策曰:“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诸将复连名通白事陈乞之,策曰:“昔南阳张津为交州刺史,舍前圣典训,废汉家法律,尝着绛帕头,鼓琴烧香,读邪俗道书,云以助化,卒为南夷所杀。此甚无益,诸君但未悟耳。今此子已在鬼箓,勿复费纸笔也。”即催斩之,县首于巿。诸事之者,尚不谓其死而云尸解焉,复祭祀求福。志林曰:初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师于吉所得神书于曲阳泉水上,白素朱界,号太平青领道,凡百馀卷。顺帝至建安中,五六十岁,于吉是时近已百年,年在耄悼,礼不加刑。又天子巡狩,问百年者,就而见之,敬齿以亲爱,圣王之至教也。吉罪不及死,而暴加酷刑,是乃谬诛,非所以为美也。喜推考桓王之薨,建安五年四月四日。是时曹、袁相攻,未有胜负。案夏侯元让与石威则书,袁绍破后也。书云:“授孙贲以长沙,业张津以零、桂。”此为桓王于前亡,张津于后死,不得相让,譬言津之死意矣。臣松之案:太康八年,广州大中正王范上交广二州春秋。建安六年,张津犹为交州牧。江表传之虚如志林所云。搜神记曰:策欲渡江袭许,与吉俱行。时大旱,所在熇厉。策催诸将士使速引船,或身自早出督切,见将吏多在吉许,策因此激怒,言:“我为不如于吉邪,而先趋务之?”便使收吉。至,呵问之曰:“天旱不雨,道涂艰涩,不时得过,故自早出,而卿不同忧戚,安坐船中作鬼物态,败吾部伍,今当相除。”令人缚置地上暴之,使请雨,若能感天日中雨者,当原赦,不尔行诛。俄而云气上蒸,肤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总至,溪涧盈溢。将士喜悦,以为吉必见原,并往庆慰。策遂杀之。将士哀惜,共藏其尸。天夜,忽更兴云覆之;明旦往视,不知所在。案江表传、搜神记于吉事不同,未详孰是。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②江表传曰:广陵太守陈登治射阳,登即瑀之从兄子也。策前西征,登阴复遣间使,以印绶与严白虎馀党,图为后害,以报瑀见破之辱。策归,复讨登。军到丹徒,须待运粮。策性好猎,将步骑数出。策驱驰逐鹿,所乘马精骏,从骑绝不能及。初,吴郡太守许贡上表于汉帝曰:“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于外必作世患。”策候吏得贡表,以示策。策请贡相见,以责让贡。贡辞无表,策即令武士绞杀之。贡奴客潜民间,欲为贡报雠。猎日,卒有三人即贡客也。策问:“尔等何人?”答云:“是韩当兵,在此射鹿耳。”策曰:“当兵吾皆识之,未尝见汝等。”因射一人,应弦而倒。馀二人怖急,便举弓射策,中颊。后骑寻至,皆刺杀之。九州春秋曰:策闻曹公北征柳城,悉起江南之众,自号大司马,将北袭许,恃其勇,行不设备,故及于难。孙盛异同评曰:凡此数书,各有所失。孙策虽威行江外,略有六郡,然黄祖乘其上流,陈登间其心腹,且深险强宗,未尽归复,曹、袁虎争,势倾山海,策岂暇远师汝、颍,而迁帝于吴、越哉?斯盖庸人之所鉴见,况策达于事势者乎?又案袁绍以建安五年至黎阳,而策以四月遇害,而志云策闻曹公与绍相拒于官渡,谬矣。伐登之言,为有证也。又江表传说策悉识韩当军士,疑此为诈,便射杀一人。夫三军将士或有新附,策为大将,何能悉识?以所不识,便射杀之,非其论也,又策见杀在五年,柳城之役在十二年,九州春秋乖错尤甚矣。臣松之案:傅子亦云曹公征柳城,将袭许。记述若斯,何其疏哉!然孙盛所讥,未为悉是。黄祖始被策破,魂气未反,(但)刘表君臣本无兼并之志,虽在上流,何办规拟吴会?策之此举,理应先图陈登,但举兵所在,不止登而已。于时强宗骁帅,祖郎、严虎之徒,禽灭已尽,所馀山越,盖何足虑?然则策之所规,未可谓之不暇也。若使策志获从,大权在手,淮、泗之间,所在皆可都,何必毕志江外,其当迁帝于扬、越哉?案魏武纪,武帝以建安四年已出屯官渡,乃策未死之前,久与袁绍交兵,则国志所云不为谬也。许贡客。无闻之小人,而能感识恩遇,临义忘生,卒然奋发,有侔古烈矣。诗云:“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贡客其有焉。创甚,请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呼权佩以印绶,谓曰:“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至夜卒,时年二十六。 ③吴历曰:策既被创,医言可治,当好自将护,百日勿动。策引镜自照,谓左右曰:“面如此,尚可复建功立事乎?”椎几大奋,创皆分裂,其夜卒。搜神记曰:策既杀于吉,每独坐,彷佛见吉在左右,意深恶之,颇有失常。后治创方差,而引镜自照,见吉在镜中,顾而弗见,如是再三,因扑镜大叫,创皆崩裂,须臾而死。 权称尊号,追谥策曰长沙桓王,封子绍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绍卒,子奉嗣。孙皓时,讹言谓奉当立,诛死。 评曰:“孙坚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

⑵ 格非迷舟赏析

《迷舟》是格非的代表作。格非善于在平实冷静的叙述中剔发命运变幻莫测的微妙精义,使写实的笔触也平添了神秘的恐怖气势。“迷舟”这标题便是人生不可知的主题象征。

大战在即,两军对峙。萧旅长为不祥的预感所缠绕。他原以为灾难将来自恶战,却哪知道阴错阳差中的偶然艳遇竟在冥冥中引导他走向了毁灭——他本是为恋人而去的榆关,却在鬼使神差中与上司的猜疑偶然契合,从而被当作奸细处决……

人生如迷舟。一切的偶然、一切微不足道的琐事乍看起来都平平常常:萧当年在榆关的初恋、后来又投入孙传芳部队中,……可随着命运之神的编织,一切琐事都织成了一张致人死命的网!一切都太巧了:萧为什么偏偏在大战前与杏重逢?萧的对手为什么正好是他的哥哥?一切似乎都纯属偶然。但一切又不能不使人联想到是某种神秘力量在编排着人的命运。

至于马三大婶是如何进入军事重地、又是如何知道萧与杏的隐秘恋情的?这谜团始终没有解开。作家留下的“空白”又足以引发读者的想象:当故事的结局把萧的迷舟引入深渊时,再回首这个细节,便不由使人对马三大婶、甚至杏的真实身份产生不难理解的怀疑——萧的艳遇是否是一个预先精心设置的圈套?还有一个“空白”:萧追随杏去了榆关,那一夜除了爱的抚慰,还发生了别的什么事情没有?萧对自己部队的忠诚是无可怀疑的,但这并不能保证他无意中泄露军机、铸成大错呀……这样的“空白”设置是新潮小说家们的拿手好戏。显然,生活中永远充满着许多是难解之谜、许多无法填充、至多只能猜测的“空白”。新潮小说家有意放弃“全知”的叙述角度,而通过设置“空白”还原生活的神秘面目,同时也为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思考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迷舟》是一部情节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这又是它异于马原等人的“现代派”小说的特色所在。格非本人也写过标准的、寓意晦涩、叙述风格扑朔迷离的“现代派”作品(如有名的《褐色鸟群》便是典型的博尔赫斯式的“智慧小说”),但他更擅长写的,还是《迷舟》这样的作品——在写实的风格中通过设置“空白”、通过写人的预感与悲剧的巧合、写偶然中突发的一系列误会改变人的命运、写人心的变幻莫测揭示命运的神秘,进而表达作者对神秘人生的感悟,《大年》、《风琴》、《青黄》、《敌人》等篇都是从这个路子走过来的。这样,格非便似乎具有了双重的身分:既是个写买功力深厚的小说家(他在塑造人物、经营氛围、描摹景物方面毫不逊色于一些优秀的写实小说家)、善于吸引读者的讲故事者,又是个善于超越写实层面、故事层面而升华到对人的命运进行深沉思考的“现代派”。他善于运用隐喻、暗示传神描绘人物感觉的笔法和不动声色、滤去主观情感的叙述风格,也显然得益于“现代派”。这样,评论家们在议论格非时,常常既把他归入“现代派”又把他列入“新写实”的阵营,也就是都说得过去的了。

空缺结构是指在“类后现代叙事”文本中事件的发展史往往由于人为作用造成某个链条的缺失,从而使整个事件的统一性被瓦解,历史就这样变得不可靠起来。格非的许多作品都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特殊的空缺结构。以《迷舟》为例,在这部精心打造的短篇里,格非是以战争与爱情的双线来营造其小说结构的,但无论我们从哪能一个角度去看,这个故事的结构总是不完整的。而究其原因就在于小说总是在最关键的地方给读者留下了空缺。“萧旅长去榆关”无论从战争线索还是爱情线索上都对整个故事的展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它被省略了。萧去榆关是去看望“杏”还是去传递情报,警卫员并没有考虑是哪种可能就武断地以六发子弹打死了萧作为对空缺的填充,正是他的这种行为使这个空缺永远被悬置起来而无法弥合。在这里,对空缺的填充与解释是无效的,无论是萧的爱情填充方式,还是警卫员六发子弹的枪杀填充方式,都造成了整个故事的不完整。然而,结构上的空缺对读者的诱惑又是巨大的,我们完全在阅读时对此空缺进行再度随意的填充。

⑶ 文学常识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音】宫、商、角、徵、羽 (即12356)
【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谷】稻、黍、稷、麦、豆
【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婚姻周年】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铝婚、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丝带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银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蓝宝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第60年§钻石婚、第70年§白金婚
【科举职官】〖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汉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扑克人物】
黑桃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丹麦人霍克拉
红桃J:查尔斯七世的宫廷随从拉海亚
梅花J:亚瑟王的着名骑士兰斯洛特
方块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罗兰
黑桃Q:帕拉斯o阿西纳,古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战争女神
红桃Q:朱尔斯,德国人,查尔斯一世的妻子
梅花Q:英国的兰开斯特王族的约克王后
方块Q:是《圣经o旧约》中的约瑟夫的妹妹,莱克尔皇后
黑桃K:戴维,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国王索洛蒙的父亲,擅长弹奏竖琴
红桃K:查尔斯一世,弗兰克国王沙勒曼
梅花K:马其顿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最早go-vern-ment世界
方块K:罗马名将和政治家朱亚斯o西泽,罗马统一后成为独裁统治者

⑷ 《滕王阁序》第四五段用典的句子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

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

3、“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原文(节选):

《滕王阁序》唐代:王勃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释义: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

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

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4)安吉微电影扩展阅读:

《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说法。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着《滕王阁序》,时年十四”(意为: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年龄是十四岁)。

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意为: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之语,也可佐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

本文在构思上也有独到之处,文思缜密,层层扣题。各段衔接科学,思路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全文充分发挥了骈文的特点,融对偶、声韵、用典于一炉,表现了比较丰富的内容,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一节点题——第二节近境——第三节远近结合——第四节远境感悟——第五节抒怀励志——第六节自我介绍兼回收题意——第七节收篇致谢。

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先通过点题,让读者明了当时所处的境况。接下去描写近境,以人的眼目为支点,由近至远,第二、三、四节也就顺理成章的现形出来了,这是一个层次感的问题。

这样的处理,条理清楚,而且让人觉得自然。同样,抒怀也是如此,从第四节下半截浅述至第五节加深到第六节先深又转浅,到第七节不着痕迹的收篇。都是充满着层次感。

⑸ 联系作品分析《滕王阁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以下是《滕王阁序》全文以及赏析: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全文可分为四大段落。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起笔用四字短句,简捷明快,朴实无华,在对偶中见工整。“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写称名的沿革,道出历史的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可见辖境的辽阔。“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不仅字面上相对,而且音韵上也相对。在一句之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平仄相反。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与律诗的格律相同,所以音韵和谐,金声玉振,文质兼美,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样的句子在本文中还很多,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接下来的两句,具体写地理位置:“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襟”“带”活用为动词,生动形象,并同“控”“引”一样,将洪州的气势写出。然后写“物华天宝”和“人杰地灵”,两个四六句相对,既扩展了叙述,又升华了情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两句,又转为四自短句,节奏的变换带来了文意的转折,由赞美“雄州”到称赞“俊采”,另辟话题,渐近本事。“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两句,写州城形胜,写宾主才美,作为过渡句,承上启下。下文以六四句式写“都督阎公”和“宇文新州”大驾光临,节奏舒缓,语气雍容,给人一种和乐的感觉。“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几句,又变而为四字短句,起到这样几个作用:一、在写作方法上,由平和的叙述转为抒情;二、在内容上,由详写到概写;在结构上,分离上下文,避免单调的罗列。“腾蛟起凤”和“紫电清霜”两句,接着写来宾。句式又变成四六式,描摹在前,引介在后,节奏急促,格调高昂,造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与前面的人物出场相对应,别有情味。最后又归于四字短句:“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这几句写自己的“闯入”,委婉含蓄。赞美而又不失身份,谦逊而又不卑不亢,恰到好处。
第二部分,二、三两段,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两个短句,点明了时令,字面与音韵属对工整,格调高亢嘹亮,领起下面对秋景的描绘。“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两个句子都是因果性的推论,“而”字前为因,“而”字后为果。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秋天,写水写山,动静结合,如诗如画。接下来的四个六字短句,写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节奏放慢,词意不迫。“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已开始转入正题。“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两个四六句,“四字”托出叙述主体,“六字”作解释说明,意在指出阁在山水形胜之地。
第三段开头加快节奏,首次用三字句。“披绣闼”,是由外至里;“俯雕甍”是由上视下。仅用六个字,就极简练概括地写出登阁的情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两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以虚词“其”为分界,“其”前实写,“其”后虚写,虚实相间,有尺幅千里之势。下面,又用两个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渲染出一片富庶祥和气象。“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又变而为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绘出雨后天晴的景色,由此引发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经过前面的变奏,又用两个四六句收束。“渔舟唱晚”,写生活之乐;“雁阵惊寒”,写候鸟之歌。社会与自然各具情趣,又融为一体。
第三部分,四、五两段,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开头两个四字短句起过渡作用,从写登览之乐回到写宴会。“甫畅”和“遄飞”,都表明兴致高昂,情绪激动。“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用清新自然的描述,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接着,用两个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这里交错迭用历史典故,暗示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含蓄凝练。下面“四美具,二难并”两个三字短句,变换节奏,心绪也为之一转,由喜悦渐生悲慨。“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放开一笔,视野又扩展到宴会之外,感情亦随之升华,为下面的抒情张本。接着的两个四六句,充满哲理玄思,一方面体悟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另一方面感叹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两句是虚写,表面上是“望”“看”,实际上是在想。这里用了双关的手法,十分巧妙:由日落而想到西北的长安,由云海而想到东北的吴会,日下即长安,云间即吴会的意思又暗含其中。“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两句,通过进一步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面的感慨,即:“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两个四六句,一问一答,答非所问,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更是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情意绵绵。
第五段,转为更强烈的抒情。开头以“磋乎”发端,从消沉中振起。“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这是比较现实的认识,将人生的穷通得失看作常态;“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则是从历史中撷取的两个实例,以此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下面用两个六四句拓展这层意思,申述以上观点。“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言之凿凿;“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反问有力。“非无”“岂乏”,一个否定判断,一个反诘论述,行文活灵活现。然后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作结,总束上文开启下文。“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表明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作进一步的补充,同时也表现了乐观开朗的情怀。下面的四字短句,是自我砥砺之辞。“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以超越空间为喻,“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以追赶时间为喻,都表现出了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接着,用两个四六句,微讥孟尝,非议阮籍,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典故随手拈来,为我所用,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第四部分,六、七两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第六段开头自称其名,郑重言事。“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是自谦之词,如此简单地给自己定位,其复杂心情一言难尽。下面两个四六句,又避开了正面表白,仍借古写怀。先以终军自比,表示请缨无路;再以班超、宗悫自许,表示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这两句,都暗示了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的决心。接着的四个六字句,以平稳的语气,含蓄地叙述了自己弃官事父,“路出名区”,得以结识各位嘉宾的人生际遇。然后以四字短句,表示明日接受父亲的教诲和今日拜谒阎公,都是值得高兴的事。然后,以两个四六句,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叹怀才难用和知己难遇。
第七段,以“呜呼”开端,比前面第五段开头的“磋乎”更具伤感意味。“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寥寥数语,写尽古今盛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归结到写诗做序的本事上来,从对宇宙人生的无限感慨中回到现实情境。“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是说自己不避浅近,先写了序和诗;“请洒潘江,各倾陆海”是期望在坐的嘉宾各展文才,各赋所怀。全文在这种礼让中结束,不失分寸,非常得体。
三 写作特点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前面分析了四字句对偶的情况,下面举几个别的句式。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于)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 仄仄。“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为:“仄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 仄仄,仄仄平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为:平仄仄(于)平平,仄平平(于) 仄仄。(以上“觉”“识”“屈”“曲”“乏”“落”“一”“色”“极”“日”为人声字,算仄声;“共”古代为平声字,“暇”古代为去声字。)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当然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藻饰是指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清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这样,使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典故,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这篇序文之所以生动感人,千古传诵,还在于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在于它有诗意之美。本文题名曰“序”,也是一篇典型的骈文。它继承了汉、魏以来骈文的传统,吸收了赋体的成功的艺术经验,形成了规模祟丽、气象清新的风格。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说:“赋”这种文体,“吟咏性情,各从义类。故情形于辞,则丽而可观;辞合于理,则则而可法。使读之者有兴起之妙趣,有吟歌之遗音。扬雄所谓‘诗人之赋丽以则’者是已。”这篇序文,可以说是“诗人之赋”的典范之作。王勃是初唐具有革新意识的诗人,他的为文,也同他的诗歌创作一样,散发出一种清新诱人的气息,主要表现为诗意的捕捉和意境的创造。他是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与滕王阁有关的客观事物的,而且是以诗人的心情去体验和抒发真实感受的。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他有远大的抱负,有人生的使命感。所以,他既能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这样歌咏山河风光的佳句,同时也能抒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情怀。然而,由于时代及其他方面的局限,诗人的理想不能实现,壮志难酬,免不了有“兴尽悲来”之叹,免不了要产生一种与生俱来的深沉的孤独感。正因为有这种出自内心的深沉感受,所以干百年以后它仍然能拨响与他有某种类似体验的读者的心弦。这篇序文与前此某些谄谀铺张、雕虫篆刻的大赋有所不同,它不是炫学使才的无病呻吟,而是由衷之言的千古绝唱。这种情感并不单单表现为序文的个别章节,而是贯穿全文各个部分的整体效应。正是出自内心,意深义高,才能在整体上把抒情、写景、叙事、议论、使事、用典熔于一炉,而获得以情感人的艺术功效。因为序文具有真挚的情感和浓郁的诗意,所以它的影响远远超过同时创作的《滕王阁诗》。下面特录此诗,不妨作一比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语凝练,内容含蓄,概括性很强,且又极富诗的形象与诗的韵味。但它毕竟不能像序文那样,大开大合,纵横出没,规模祟丽而又气象清新。作为主体的这首《滕王阁诗》,只有参读附于诗前的序文才能更深地把握其内蕴。反过来,正是因为有了这篇序文,又使这首诗的艺术价值被序文的光彩掩没了。很多读者,但知有序,不知有诗,其中的奥秘是很值得探寻的。
其次是形式之美。《文体明辨序说》中说:序,“亦作‘叙’,言其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王勃此文,发挥了“次第有序”的特点,但它不是“善叙事理”而是善抒真情。全文层次清晰,首尾联贯,针线细密,次第井然。对此,前面已有具体分析。这里要说的是骈文的对偶问题。全篇除“磋夫”“所赖”“勃”“呜呼”“云尔”九字以外,其余多为四、六偶句,句式非常整饬。但过分整齐必将呆板而缺少活泼之气,所以文中还多用七字句或间用三字句,整中见散,摇曳多姿。句中还不时杂用“之”“而”“于”“其”等虚词,或适当运用“磋夫”“呜呼”之类的感叹词,整切之中富有变化,做到奇偶相生,避免了板滞的缺点。文中不仅句与句对偶,有时句中的词与词也构成对偶,如“腾蛟起凤”“紫电清霜”;“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龙光射牛斗之墟”“徐孺下陈蕃之榻”。有些深层的对偶,表面上看不出来,需要透过一层才能发现。如“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兰亭”对“梓泽”,十分清楚,但“已矣”和“丘墟”之间就看不出是对偶了。其实,它们之间也是对偶关系,不过,它们不是一般形态下的对偶,而是以双声为对。“已矣”,是双声;“丘墟”在古代汉语中均为“溪”母,也是双声,所以成对(见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六)。有些对偶从不同侧面向心地集中于一个重点,因而又带有排比与连珠的修辞特色。这说明,王勃写此序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效地增强了诗的韵昧。
再次是绘画之美。如果从绘画的角度来透视这篇序文,可以看出,本篇并不是一般性的山水游记,而是把山水、建筑、人物融汇在一起的山水人物画,是一幅以滕王阁为中心的全景画。作者非常注意画面的构图与布局的整体性,因为它是用文字写成的,所以很自然地把万里之遥的自然景观恰当地纳入自己构思的画面中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三江”“五湖”“蛮荆”“瓯越”“长安”“吴会”“南溟”“北辰”,均可“抚四海于一瞬”。作者的想象超越空间的局限,他通过想象的视角遥摄各种景物, 统驭全局,服务于滕王阁的描写。在构图与空间时间关系上,作者注意到空间的深度与历史的深度,使这篇序文具有纵深的立体感。“故郡”与“新府”相联系,前代名人与在座高朗相衔接,有时还恰当运用具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把现实与虚无的天界、幻境融为一体(如“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形成多维的艺术空间。技法运用也呈现多样化。有的是工笔细描,反复勾勒,如滕王阁的建筑;有的是水墨烘染,信笔点缀,如阁外自然景观。凡此种种,都能意到笔随,自成佳趣。色彩运用也极为丰富。有时重彩叠金,浓丽耀眼,如“层峦耸翠”“飞阁翔丹”“瞧园绿竹”“邺水朱华”。有的靠自然本色,或与外部色彩相辉映,如第二段关于秋景的描绘。有的则在事物变化的瞬间捕捉色彩的变化,富有动感,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这都不是一般画笔所能达到的。
最后是音乐之美。在讲究对偶的同时,文章还特别追求文字声调的平仄相对。就一联而言,上联的下半部分如以平声字结尾,则下联上半部分的尾语也必用平声。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上联“墟”字平声,下联“灵”字处也必为平声。反之亦然。如“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主”是仄声,那么,下联“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中的“曲”字处,亦必用仄声(“曲”为入声字)。这种手法是“平接平”,“仄接仄”。再就一句本身而言,不论四、六句或七字句,均如同律诗一样,在双音节处要交替使用平仄声字,以使句中平仄相间,铿锵起伏,错落有致。一联中的两句,也如同诗句一样地讲求平仄相对,使全文抑扬顿挫,回环往复,具有悦耳的音乐之美。
《滕王阁序》赏析
一、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二、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后易老,李广难对。”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三、精彩语句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本文的借代和谦辞
1.辨识六处借代用法
(l)棨戟遥临:棨戟代阎公。
(2)檐帷暂驻:襜帷代车驾,实代宇文氏。
(3)仙人之旧馆:代滕王阁。
(4)帝阍:代朝廷。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抚凌云而自惜:凌云代司马相如的赋。因汉武帝曾夸其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2.了解六个礼貌谦辞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家君,称自己的父亲。童子,王勃自称。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称。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一介”同“一芥”,比喻自己很渺小。微命,指卑微的地位。全句意思是,我是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一个读书人。
(3)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示对长辈的恭敬。叨,惭愧的承受,表示自谦。鲤对,指在父辈面前接受教诲。全句意思是,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滕王阁序》的用典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
“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
“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佳》,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苦着回来。
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
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

⑹ 求下列题目的答案答案

1、选B
原因: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出自苏轼《潮洲韩文公庙碑》。
“八代”指东汉以来的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隋、唐。
韩愈与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主张文道合一。道是目的,文是手段。文道合一,即是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为道服务。韩愈提出:“志乎古道”(《题欧阳生哀辞后》);柳宗元提出:“文者以明道”(《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但两人所说的“道”,内涵并不完全一致。韩愈以儒家道统自居,强调的是正统的儒家孔孟之道,而柳宗元作为改革家,强调的是“辅时及物之道”(《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
二是主张文体革新。包含以下三个层次:1.反对骈文,提倡先秦两汉古文。韩愈提出“非三代秦两汉之书不敢观”(《答李翊书》),柳宗元提出“文之近古而尤壮丽,莫如汉之西京”(《柳宗直西汉文类序》),他们提倡复古的目的在于创新。2.重视“文”的作用。柳宗元提出“言而不文则泥”(《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韩愈提出“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唯古于词必己出”(《樊绍述墓志铭》),提倡语言独创,文从字顺,使其所提倡的古文对先秦两汉文章既有继承又有区别。3.对作家创作的要求。强调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要提高自己的修养。韩愈提出气盛言宜的观点:“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要求以气势驾驭言辞。又提出“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同上)。柳宗元也要求作家“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他的贡献在于:不但恢复了先秦两汉的古文传统和历史地位,而且大大扩大了散文的功用,使这种原来主要用于着述的文体,真正成为自由交流思想、描述事物、表达情感,具有多样化功能的语文工具,从而开辟了散文创作的广阔天地。同时,由于他十分重视文学特征的表现和文学手段的运用,创作出优秀的文学散文,提高了散文的审美品格,由此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2、大改选B(没找到)

3、选C
原因:
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
史部:各种体裁历史着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着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集部: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着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

4、选A
原因:
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则: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5、大概是C(没找到)

6、选C
原因:
详情请看http://ke..com/view/131508.htm

7、选C、D
原因
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起句突兀奇绝,不同凡响:三峡之水从千山万壑间流过,山势峥嵘起伏,有如万马奔腾,直赴荆门。江之北岸传说依旧座落着昭君村。上半联如高鸟俯瞰,境界宏远;下半联则似电影中的“定格”,具体点明古迹所在,很自然地将昭君的故事安置在“高江急峡”的阔大背景中。一个“赴”字,画龙点睛,使山水充满了生机;一个“尚”字,写出江村古落依然如故的状态。大小映衬,动静相间,不仅使画面显得生动,同时使诗的意境更深一层。因为“尚有村”传达了一种“斯人已去”的寂寞感;自然界无穷的生命力,更加重了“物在人亡”的惆怅情绪,巧妙地为全诗确定了悲壮的基调。陡起直转,必然过渡到下面对昭君命运的咏叹。
其他找不到。

8、选C、D
A:http://ke..com/view/476885.html?wtp=tt
B:来自《洛神斌》

9、大概是A(实在找不到)

10、都不太对,B比较对一些
原因:
详情请见:http://ke..com/view/413810.html?wtp=tt

⑺ 秋,一片黄风叶叶成语疯狂猜成语

一叶知秋
yī yè zhī qiū

释义
看见一片叶子落下,就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由细微的征兆,可推知事物的演变和趋势。语本《淮南子.说山》。

参考: 叶落知秋, 落叶知秋
近义: 见微知着
典源说明
《淮南子》是汉淮南王刘安集门下食客所编写的一本书,内容多为道家思想,并杂揉先秦各家的学说,世为杂家之代表。其中〈说山〉一篇里,有一段说明事物可由近观远、以小看大的道理,例如只要尝一口锅里的肉,就可以知道整锅的味道如何;悬挂羽毛和木炭,就可以看出空气中湿度高低变化;看见一片叶子落下,可以推知秋天已经来临,一年快到了尽头;看到瓶里的水结冰,就知道天气有多么寒冷。后来“一叶知秋”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由细微的征兆,可推知事物的演变和趋势。

典源
《淮南子.说山》
尝一脔1>肉,知一镬2>之味;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3>;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论远。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户;一人相随,可以通天下。足蹍地而为迹,暴行而为影,此易而难。

注解:
脔:音luán,切成小片的一块肉。
镬:音huò,古代烹煮食物的大锅。
暮:晚。

⑻ 2000年大学看过的一本书

照此分类整理一下,看看效果如何?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资料分册汇编高中语文第一册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着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另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着称。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2.《采莲赋》:南朝皇帝萧统着。3.《西洲曲》:南朝乐府中的诗。4.周瘦鹃:现代作家,翻译家,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文学流派)代表作家。5.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6.陶渊明,一名潜,字符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着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出自他的《挽歌》。7.《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着,作者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8.金圣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曾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与《西厢》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其批改《水浒》,成书于崇祯末期,将七十一回以后关于受招安、征方腊等内容删去,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杀死情节,以结束全书。批语中颇有独到之见,也表现了反对农民起义的立场。9.顾炎武:号亭林,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着有《日知录》。10.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京派小说”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11.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12.乔治·桑:法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13.《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着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着作。14.《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间的史实。15.《战国策》是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着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经西汉刘向整理,共33篇。16.《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着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17.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认为“人性本善”。(见第五册)18.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赵国人,着名思想家。主张“法后王”“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19.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宋人,古代着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为他和其弟子所作,文学性强,多寓言,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着作。与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合称“老庄”。20.贾谊:西汉洛阳人,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贾生。着作有《新书》、《吊屈原赋》等。2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7),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诸侯传记)、70列传(着名人物传记)、10表、8书,共130篇。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关于《史记》见第六册)22.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现在山东省临沂)人。他是古代着名的书法家,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书圣”之称。王羲之胸怀旷达,喜好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因他作过右军将军,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兰亭集序》即兰亭会诗集的序言。高中语文第二册23.《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人被释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余篇。24.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代表作品有:两部着名的学术论着《谈艺录》《管锥编》,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兽·鬼》和长篇小说《围城》。25.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爱弥儿》《忏悔录》等。26.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少年时期便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作品集为《白洋淀纪事》,其中《荷花淀》等作品是广为流传的名篇。散文《黄鹂》蕴涵着深刻的哲理。27.史铁生:北京人,当代着名小说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合欢树》。28.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着有《王子安集》。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滕王阁序》是其骈文代表作。29.韩愈:字退之,也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是其散文代表作。着有《昌黎先生文集》。30.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着有《樊川文集》。31.苏洵:字明允,别号老泉。北宋文学家。着有《嘉佑集》。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32.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世称王文公。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着有《临川先生文集》。34.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着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六一诗话》开创“诗话”这一新的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35.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是明代着名的古文家。着有《震川文集》。36.张溥:字天如,明代文学家,天启年间组织应社,崇祯初年又创复社,从事文学和政治活动。《五人墓碑记》选自他的《七录斋集》。37.姚鼐:字姬传,一字梦古,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清代桐城派古文家。着有《惜抱轩诗文集》,《登泰山记》选自该书。38.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着有《龚自珍全集》。己亥年在辞官归途中写了315首绝句,总题为《己亥杂诗》。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39.徐志摩(1896-1931)新月诗派代表人物,着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康桥:剑桥40.闻一多:现代着名爱国诗人,新月诗派代表人物,重要诗集《红烛》《死水》,“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41.穆旦:九叶诗派代表诗人之一,诗集《探险者》《九叶集》42.舒婷: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代表作《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43.普希金:俄国伟大诗人,俄国斯文学奠基人,着名的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茨冈》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又叫《欧根·奥涅金》)44.华兹华斯:英国“湖畔诗派”代表诗人。45.裴多菲:匈牙利爱国诗人,代表诗歌《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第二单元:46.《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47.《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通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称《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48.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楚辞”创立者和代表作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代表作《离骚》《九歌》《天问》。《离骚》是《楚辞》代表作,我国古代最早的抒情诗,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诗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为作章句。49.《孔雀东南飞》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注意:《木兰辞》不属汉乐府民歌)。《玉台新咏》南朝徐陵编辑。50.《孔雀东南飞》中的文化知识:槌床便大怒:“床”当作“坐具”讲,不作“卧具”。初七及下九: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上九:二十九日;初九:中九奄奄黄昏后: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19时至21时)寂寂人定初:人定:十二时辰之一,是亥时(相当于21时至23时)51.《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第三单元:唐诗和宋词53.唐诗①唐诗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两种新诗体,从而扩大诗的表现范围。②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后人称之为“诗仙”,诗歌风格“清新飘逸”。③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亦称杜工部。他的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是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也被后称尊称为“诗圣”。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④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⑤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孟浩然为同一流派诗人。补充:边塞诗人:王昌龄、高适、岑参⑥刘禹锡:字梦得,中唐诗人。中学课本作品《陋室铭》《石头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⑦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区别于李贺)54.词①词出现于唐、五代时期,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扩为流行,被称为诗余,后改称词。又称长短句。②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诗人,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还有秦观(北宋),豪放派代表诗人苏轼,辛弃疾。③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世称柳七,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婉约派创新者。④苏轼:字子赡,号东坡居士,与其文苏洵、苏辙、今称“三苏”,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词上,扩大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先河,词风与辛弃疾相近,合称“苏辛”。苏轼的散文也非常出色,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⑤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着有《漱玉词》⑥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最伟大爱国词人与苏轼同为豪放派代表,词集《稼轩长短句》⑦姜夔:南宋词人,号白石道人。(千岩老人为萧德藻)代表作品《扬州慢》(“禾黍”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⑧陆游:号放翁,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诗人,现存古诗最多一个诗人。第四单元:55.郁达夫:原文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散文《故都的秋》56.巴金:原名李芾甘,现代着名作家,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灭亡》,中篇小说《寒夜》,《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代表作《灯》。第五单元:57.《二十四史》清干隆年间,把从《史记》《汉书》到《明史》第24部史书定为“正史”,今称二十四史。(注:无《资治通鉴》)58.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人间喜剧》(小说总称,共91部),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网络全书”,其中包括《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59.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60.其他作家代表作品:博马舍(法)《费加罗的婚礼》拉伯雷(法)《巨人传》莫里哀(法)代表作《伪君子》(又作《达尔丢弗》,主人公达尔丢弗),《吝啬鬼》(又作《悭吝人》,主人公阿巴贡)补充,四大吝啬鬼: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屠格列夫:俄国作家,着名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父与子》《猎人笔记》高中语文第四册61.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前五部小说为《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祝福》收入《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杂文集16部;翻译俄国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课文《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62.契诃夫,俄国短篇小说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剧本《樱桃园》。63.沈从文,现代作家,代表作《边城》。64.孙犁,“白洋淀派”代表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荷花淀》,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另见26条)65.赵树理,当代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三里湾》、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等。66.茅盾,现代文学旗手之一,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短篇小说《林家铺子》等。67.莫泊桑,19世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短篇小说《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68.高晓声,江苏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奂生上城》《李顺大造屋》等。69.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着有章回小说《水浒传》。《智取生辰纲》选入课文。70.罗贯中,元末明初人,着有章回小说《三国演义》。《失街亭》选入课文。71.冯梦龙,明末小说家,编印过“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72.凌蒙初,明末小说家,编着过“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73.唐代传奇,有《柳毅传》(李朝威着)《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74.吴敬梓,清代小说家,着有《儒林外史》。75.蒲松龄,清代小说家,着有《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76.李汝珍,清代小说家,着有《镜花缘》77.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78.曹禺,原名万家宝,着名剧作家,着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79.老舍,“人民艺术家”,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80.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着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莱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早期创作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81.关汉卿,元代戏剧作家,着有《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单刀会》等。82.王实甫,元代戏剧作家,着有《西厢记》。该剧同《窦娥冤》代表了元杂剧最高成就。83.汤显祖,明代戏剧作家,着有《牡丹亭》。84.孔尚任,清代戏剧作家,着有《桃花扇》。85.洪升,清代戏剧作家,着有《长生殿》。86.传奇,是明代的主要戏曲样式,并持续到清代,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87.袁宏道,明代散文家,创立了“公安派”,与袁宗道、袁中道均以文学见长,时称“三袁”。文学体裁88.戏曲,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近现代京剧和各种地方戏。89.戏剧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科介,是剧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90.元杂剧,是一种把歌唱、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分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角色有末(男角)、外末(老年男子)、旦(女角)、正旦(女主角)、卜儿(老妇人)、净(花脸)、丑(小花脸)等。91.现代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按照剧情繁简和结构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照题材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92.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科幻、公安、传奇、武侠、言情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高中语文第五册93.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影响甚大的儒者。《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所着,《孟子》中很多重要的思想,如“仁政”论、“性善”论以及“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等,《孟子》向以长于譬喻和雄辩着称。《孟子》与《论语》《中庸》《大学》四部儒家经典合称“四书”。(见17条)94.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坛上两座并列的高峰。李白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称道,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将进酒》《越中览古》,杜甫的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极其精练,尤长于古体诗和律诗,如“三吏”、“三别”,《兵车行》《登高》《客至》《咏怀古迹》《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见53条)95.元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并称我国“四大”古典小说。96.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呐喊》主要作品有《狂人日记》、《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等,其中《阿Q正传》对国民性弱点的揭示,至今仍振聋发聩;作者所概括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话题。(见5和61条)97.现代派或现代主义文学是对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艺流派的总称。意识流小说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墙上的斑点》,通过象征暗示,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来表现化合物的“内心真实”。表现主义奥地利的弗兰茨。卡夫卡小说《变形记》反对以写实手法描写客观世界,而强调表现作家的主观感受。存在主义萨特是当代存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萨特的名剧《死无葬身之地》《恭顺的妓女》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写成,《苍蝇》有浓厚的象征色彩,《恶心》在很多地方运用意识流技巧。荒诞派戏剧作家贝克特的戏剧——《等待多戈》是荒诞派代表作。魔幻现实主义小说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形成热潮。以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十分完美的程度。第六单元:98.韩愈:唐代文学家、诗人,“文起八代之衰”,与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99.柳宗元:唐代文学家,诗人,世称“柳河东”100.根据课本P164增补: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张爱玲《金锁记》戴望舒《雨巷》丁玲《沙菲女士日记》当代: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戴厚英《人啊,人》古华《芙蓉镇》路遥《人生》汪曾祺《受戒》谌容《人到中年》张贤亮《灵与肉》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阿城《棋王》高中语文第六册101.梁思成: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102.霍金: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他身残志坚,在大爆炸、黑洞等宇宙学理论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当代的爱因斯坦。有《时间简史》。103.王力、吕叔湘、张志公:中国现当代语言学家。104.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清代伟大的小说家,用十年时间创作了不朽名着《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着。《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人情小说的集大成者,古代白话小说的高峰与总结,伟大的现实主义巨着,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在艺术上,它既有浓郁的传统风格和民族特色,又有鲜明的创新精神。书中描写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王熙凤,憎恶“仕途经济”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精细处不让凤姐”的探春,“装愚守拙,随分从时”的薛宝钗,“身为下贱,心比天高”的晴雯,被人贩子卖给薛蟠作妾的灵秀而薄命的女子香菱等。105.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起:开端。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转: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合:全文结语。106.《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古希腊的普鲁塔克曾被称为“世界传记之王”,其作品《列传》是欧洲传记文学的开端。不过,《史记》比它还早产生几乎达两个世纪。10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着作和人物着作。其中人物与先秦时的文学人物相比,明显具有鲜明的个性。此外,它的主观色彩与抒情性,在历朝“正史”中是最浓厚最突出的。作者自述写此书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思想价值主要表现在四点上:其一是表现了进步的文学观;其二是表现了进步的经济思想;其三是表现了强烈的民主性和批判性;其四是表现了豪迈的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108.《报任安书》是我们了解司马迁生平和思想的重要文献。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他还为战国四君子(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立过传。

⑼ 关于《腾王阁序》的问题

你好,你只需要点击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cca3dd0100eeo5.html
进入,你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了,下面只是个示范,那个博客对你很有用的,别忘了加分哦O(∩_∩)O哈哈~

2、提问: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后,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写名称的沿革,兼顾历史与现实,道出历史的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可见辖境的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具体写地理位置,写出了地势之宏伟。

3、提问:从“物华天宝”到“宾主尽东南之美”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龙光射牛斗之墟”一句呼应“星分翼轸”;“徐孺下陈蕃之榻”一句为当时“洪都”人才的出场作铺垫)。“雄州雾列”四句将地势与人才两方面交叉在一起写。(“雄州雾列”写地,是“星分”四句的补充;“俊采星驰”写人,是“物华”四句的发挥。“台隍”一句复说“星分”四句,“宾主”一句补充“物华”四句,并为引出后文作铺垫。)

4、提问:作者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5、提问: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即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滕王阁序》 王勃
课文第1、2两节主要描写了滕王阁的地理风貌、与会人物,深秋时节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气象。
学生朗读一遍。
二.翻译第三、四、五段。
今天我们来学习后面三段文字,看看作者透过前面的铺垫,引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1.先结合课文注解、《词语手册》和翻译本,翻译第三段。
……
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的兴致油然而生。排箫发出清脆的声音,引来阵阵清风;纤细的歌声仿佛凝住不散,阻止了白云的飘动。(今日的宴会)很像是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诗人文士)狂饮的气概压过了陶渊明;又有邺水的曹植咏荷花那样的才气,文采可以直射南朝诗人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都有,贤主、嘉宾,难得却得。放眼远望半空中,在闲暇的日子里尽情欢乐。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兴致已尽,悲随之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有定数。远望长安在夕阳下,遥看吴越在云海间。地势偏远,南海深不可测;天柱高耸,北极星远远悬挂。雄关高山难以越过,谁悲悯那迷路的人呢?(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思念皇宫却看不见,等待在宣室召见又是何年?唉!命运不顺畅,路途多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把贾谊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让梁鸿到海边隐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能够依赖的是君子察觉事物细微的先兆,通达事理的人知道社会人事的规律。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喝了贪泉的水,仍然觉得心清气爽;处在干涸的车辙中。还能乐观开朗。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仍可以到达;少年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不算晚。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怎能效法阮籍狂放不羁,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
2.同学们找找看,这里哪一句话是作者由描写转到抒情了?
……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觉:觉得,感觉。识:认识,了解到。
3.王勃抒发了哪些感慨?
……
(1)宇宙无穷,个人渺小之悲: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怀才不遇,功业无成之悲: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3)壮怀激烈,穷且益坚: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北海虽赊,扶摇可上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3.好,下面我们翻译第四段。
……
我,地位低下,一个书生。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虽然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胸怀,也仰慕宗悫“乘风破浪”的志愿。(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到万里之外去早晚侍奉父亲。不敢说是谢玄那样的人才,(却)结识了诸位名家。过些天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一定要像孔鲤那样趋庭有礼,对答如流;今天举袖作揖谒见阎公,很高兴登上了龙门。司马相如倘若没有遇上杨得意,只好拍着他的赋而叹息:我今天遇上了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奏一曲高山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4.王勃在这段话中又发出了哪些感叹?
……
表达报国之志和远大的理想抱负: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5.好的,下面翻译第5段。
……
唉!名胜的地方不能长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遇。兰亭的聚会已经没了,金谷园(也)成为废墟。离别时写几句话作纪念。有幸接受厚恩参加这次宴会;登高作赋,那就指望在座的诸公了。冒昧地用尽鄙陋的心怀,恭敬地写下这篇小序,(我的)一首四韵小诗也已写成。请各位像潘岳、陆机那样,展现如江如海的文才吧。
这段文字写自己应命作诗,有幸与会的心理,是谦逊的说法。
三.归纳:这三段文字主要是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来写的,通过前面对滕王阁景色和盛会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复杂的人生感慨,完成了由景到情的转化,文章也从原来的叙述、描写深入到了抒情、议论,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下面请同学们朗读第3、4、5三段。
第三教时
主要内容:
理解王勃所抒发的人生感慨并探索感慨的原因;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欣赏部分写景诗句。
一. 复习回顾。
1.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骈文,大家来回忆一下作者和题目:
……
王勃 《滕王阁序 并诗》
2.下面出示一些学过的文言知识,请回答:
(1)注意读音和写法
鹤汀凫渚 tīng zhǔ
孤鹜 wù
云销雨霁 jì
樽 zūn
天高地迥 jiǒng
东隅 yú
胜筵 yàn
(2)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
云销雨霁 通“消”
青雀黄龙之轴 通“舳”
(3)理解下面加点词在句子中意思
襟三江而带五湖 以……为衣襟 以……为带 意动用法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像雾 像星 名次作动词
川泽纡其骇瞩 使……惊骇 使动用法
屈贾宜于长沙 使……委屈 使动用法
窜梁鸿于海曲 使……流窜 使动用法
(4)说说下面几个句子的倒装现象
都督阎公之雅望 宇文新州之懿范 雅望之都督阎公 懿范之宇文新州
俨骖騑于上路 访风景于崇阿 于上路俨骖騑 于崇阿访风景
二.《滕王阁序》是一篇骈文,它1-2两段写景为主,3-4段抒情议论。再听一遍课文录音,感悟作品情景交融的特点。
……
好,我们先来研读3、4两段,看看作者抒发了哪些人生感叹。请简要概括并用原句印证。
……
(1)宇宙无穷,个人渺小之悲: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对自然的感慨
(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一问一答,答非所问,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3)“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门,济世无路,言辞哀婉,情意绵绵。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抒发作者对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
(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表现出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
(6)“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以微讥孟尝,非议阮籍,来反衬自己坚定意志。
——对人生的感慨
三.好的。我们再来探究一下,王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是什么触动了他的这些感慨?
……
作者有感于前面写到的滕王阁周围雄伟的气势、美丽的自然风景,还有宴会的兴盛。
说得好,这样,我们说前面的景物描写就有了依托,景也就有了作者的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触景生情。
我们在以前学过的文章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苏轼《赤壁赋》,先描写了赤壁胜景,然后引出自己的感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杜牧《阿房宫赋》,先铺陈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观,然后引出自己对历史兴替的感叹,提出借鉴意义。
这就是人类的共性。
然后自然转到自己对人生感慨。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慨?
……
因为自己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说得好,但是作者并没有完全沉溺于悲伤之中,作者把重点放在自己积极乐观向上的一面:
壮怀激烈,穷且益坚,表达报国之志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这与作者的性格有关系:
我们来回顾一下王勃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赋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一反离别的悲苦,写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所以说许多时候作品是与作家相关的。
这就是王勃的个性。
归纳:正是因为宇宙的浩渺,人生的经历,触动了王勃的感触,也留下了这篇唱绝宇内的文章。
四.把这3、4两段朗读一遍。
五.另外,这篇作品质所以称为千古美文,不仅仅因为王勃唱出了人类思想上的共性和个性,还因为它在写景时,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些精美的诗句。
下面请同学们找找你认为景物描写写得绝妙的句子,能做点简单的点评。
……
重点赏析以下几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欣赏名句时可根据课堂具体事情,调节欣赏诗句的顺序)
1.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对偶,白描的写法,从动态、色彩、空间等多角度描写,就像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彩色图画:背景是晚霞,时间在傍晚,有动态的落霞和孤鹜,有静态的秋水和天空。
展示图画
2.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这句写出色彩变化之美。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
3.运用夸张突出楼之高,水之深。“翠”突出了层峦颜色鲜艳悦目。“飞”字化静为动描绘出阁道如鸟之欲飞。
小结:由此可见,王勃写景颇具特色,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写山水,体现一定的美学特征。这也是《滕王阁序》成为千古美文的原因之一。
六.总结
韩愈曾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则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这是因为王勃此序不仅有真实的感情和充实的内容,而且有灵活多变的写景方法。
所以说历史是公正的,它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七.朗读全文,再次体会文章的优美动人之处。

滕王阁序 赏析
一.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父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𫄨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有诗文集《王子安集》。
二.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三段,第1、2段写景,概述滕王阁的地理风貌,引出参会人物,点明时间,展示了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第3、4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三. 精彩语句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仅用十六个字就形容出台阁建筑的壮丽。“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用夸张的笔法突出楼之高,水之深。“翠”本是翠绿的琉璃瓦色,这里借指瓦,突出了颜色鲜艳悦目。“飞”字描绘出阁道高耸如鸟之欲飞,“流” 字形容彩画形貌。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四.本文的借代和谦辞
1.辨识六处借代用法
(l)棨戟遥临:棨戟代阎公。 (2)檐帷暂驻:襜帷代车驾,实代宇文氏。
(3)仙人之旧馆:代滕王阁。 (4)帝阍:代朝廷。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抚凌云而自惜:凌云代司马相如的赋。因汉武帝曾夸其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2.了解六个礼貌谦辞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家君,称自己的父亲。童子,王勃自称。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称。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一介”同“一芥”,比喻自己很渺小。微命,指卑微的地位。全句意思是,我是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一个读书人。
(3)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对长辈的恭敬。叨,惭愧的承受,表示自谦。鲤对,指在父辈面前接受教诲。全句意思是,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五.《滕王阁序》的用典
王勃用典不仅多而且灵活,由明用、暗用、画用、连用等。
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属明用典故。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属暗用典故。前两句句写自己报国无门,济世无路,言辞哀婉,情意绵绵;后三句又抒发作者对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属化用,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写出自己渴望知音,渴望能展示自己的才华。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属连用。四个典故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也表达了自己报国之志和远大的理想抱负,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
六.《滕王阁序》写景“四美”
1.色彩变化之美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课外阅读训练

流泪的滕王阁 潘碧秀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脆脆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遣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上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沉浮,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借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留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栏干。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
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彳亍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会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三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惟有惆怅地醉去。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惆怅。
斜阳已成余辉,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

选自《散文》2003年第10期)
[ 注 ]据《唐才子传》载,王勃因溺水而亡。
阅读训练

1、开篇说:“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这里“期待的身影”指的是谁?“赣江”与被寻找的这个人的什么关系?(4分)

2、文中说:“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从全文看这里的“伤痕累累”有什么含义?(6分)
3、文中说:“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结合文意,分析其中含义。
4、有人说作者的视角独特,见解独到。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60个字)(6分)

附:《流泪的滕王阁》阅读参考答案。

1、指的是王勃;(1分)王勃写过着名的《滕王阁序》,而滕王阁就建在赣江江畔,况且王勃又是溺水而死,因而由赣江之水写起容易产生对王勃的追思。(3分)
2、怀才不遇,在迷茫中放纵文字;不甘寂寞,仕途中遭受重大挫折;溺水而亡,过早结束了人生。(每条三分)
3、选择永远敞开的门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是条坦途,而选择那扇关着的门,可能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遗憾。王勃如果“一心为文”,那它就选择了永远敞开的门,但他不甘寂寞,走上仕途,选择了那扇对他来说关着的门。
4、文章选取独特的视点展开对一代文人王勃的追思, 既写了王勃在滕王阁上洋洋洒洒的诗文、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又写了他误入官场,触怒龙颜,终至落泊溺水而死的悲剧人生,充满了对王勃的同情。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在情感的热流里融入了理性的沉思,没有简单地将王勃的悲剧归咎于当时统治者的腐朽,而是从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角度深刻剖析王勃的悲剧人生,慨叹王勃不该去敲那扇不属于自己的官宦之门,而应在文学的殿堂里挥洒自己的才情,见解独到,富有警世作用。

⑽ 这些成语什么意思

酒杯和酒筹错杂放置。形容众人一起宴饮时的热闹景象。
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比喻用明显的假象迷惑对方,而暗中却采取出人意料的行动打击对方。
形容文章或书法写得精妙,褒义。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
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
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掺杂着方言。
指高明宏大越的议论或见解。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形容众多。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528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00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488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00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234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874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196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34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622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