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电影集 » 傣族微电影

傣族微电影

发布时间: 2022-01-22 17:27:45

⑴ 有没有对果敢特别了解的

因为利益缅甸是一个联邦制度,地方政府根本不听中央政府的。再者是有一些国家在后面倒档

⑵ 秦怡的演艺经历

1938年,秦怡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当实习演员,参演了《正在想》、《好丈夫》等话剧和电影作品。
1941年,秦怡离开中国电影制片厂,进入中华剧艺社,成为该社演员。在长时间的话剧舞台实践中,秦怡的演技不断进步,演出了《草木皆兵》、《戏剧春秋》等话剧作品。
1947年,抗战胜利后秦怡回到上海,作为特约演员,同期出演了内容尖锐,有强烈的控诉意义的影片《无名氏》。
1949年建国后,秦怡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主演了新悲剧爱情电影《失去的爱情》,在影片中饰演了对生活失望的女大学生。
1951年在影片《两家春》中出演了勇敢的北方农村的童养媳坠儿,该片获得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 1956年秦怡在抗日题材电影《铁道游击队》中饰演了芳林嫂;并在《马兰花开》塑造了性格坚毅的铲运机工人马兰。
1957年,秦怡主演了新中国第一部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片《女篮五号》,该片获得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电影节银奖和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奖。
1960年,秦怡主演了电影《摩雅傣》,在影片中演出了解放后傣族第一代女医生的成长历程。
80年代初,秦怡任上影演员剧团团长。 1982年,主演了多集电视剧《上海屋檐下》,并凭借此部电视剧获得第1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
1995年,秦怡获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
2008年,秦怡出演电视剧《母仪天下》中晚年的王政君,并参演了我国首部反映农民工子弟生活的电影《我坚强的小船》。
2009年2月,秦怡获全国妇联和人民日报等十一家全国媒体授予的中国十大女杰称号。5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9月,出席《光荣与力量2009“走近他们”年度人物颁奖典礼》。10月,在第1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获终身成就奖。11月,秦怡从艺70周年,举办了“秦怡电影回顾展”。
2010年4月,秦怡在江阴市参加金鸡百花奖的颁奖仪式。6月,被评选为“十大感动母亲”,荣获“母亲真情杯”奖。7月,参与创建秦怡艺术馆的工作。9月,担任电影《情醉富春江》主角。10月,策划首届上海中外无声电影展,并参加了电影展的一系列活动。
2011年1月,秦怡参加中国文联百花迎春联欢晚会;拍摄《秦怡》专题艺术片。4月,出席北京首届国际电影季。5月,秦怡艺术馆正式落成开馆。
2013年,秦怡参演微电影《幸福家味道》。
2015年秦怡担任电影《铁道游击队》的艺术顾问; 6月,由秦怡出品、编剧并主演的电影《青海湖畔》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
2016年3月,助阵电影《订制爱情》开机发布会。

⑶ 德宏本土题材创编微电影《孔雀拳》什么时候上线

9月15日,由德宏州体育总会、德宏州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德宏州体育运动中心、德宏读本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德宏本土题材创编微电影《孔雀拳》正式发布上线。


⑷ 傣族过春节的习俗

在傣族春节习俗中,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图:象脚鼓比赛

⑸ 傣族女孩小时候做什么

学习,唱歌,跳舞,爬山,上树,踢毽子,翻交交,丢手帕,捉迷藏,跳沙包,跳皮筋,捉蜻蜓蝴蝶,过家家,看电视,看电影,读文章,购物。游山玩水,翻山越岭,活蹦乱跳,琴棋书画,青梅竹马,嬉笑怒骂,无非这些。

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是60岁以上的大部份人都会参加受,戒,修,行,不再杀,生,而且参加每年三个月的“豪沙”。到佛,寺安居,诵经赕佛,直到过世。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只要提起歌舞,大家会首先想到象脚鼓舞和孔雀舞。象脚鼓 似象足,木腔蒙皮,分微型、短、中、长四种,一般用拳掌、指敲打,边打边舞。象脚鼓舞 有跳大鼓、跳长鼓、跳双面鼓、跳中鼓、跳横鼓等。提起孔雀舞,大家可能看过当代傣族女舞蹈家刀美兰的徒手孔雀舞。孔雀舞有金孔雀舞、绿孔雀舞、孔雀群舞、孔雀公主舞、醉孔雀舞、水中照影的孔雀舞,戴孔雀面具跳的孔雀舞。此外,还有表现生活的栽秧舞、担水舞、划船舞、醉酒舞、花环舞、以及表演动物情趣的大象舞、猴子舞、蝴蝶舞、金鹿舞、蛇舞、老虎舞、鸡舞、熊舞、白母羊舞、黄牛舞、豹子舞、大鹏鸟舞、鱼舞、马舞等等。另外,与佛,教,祭,祀,鬼,神有关的各种舞蹈也不少。
泼水节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闹。
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
除了泼水,还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的盛装,共聚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和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歌声动人;节奏鲜明,热情四溢。跳到兴高采烈时,或爆发“水!水!水!”的欢呼,或以“玉腊呵、玉腊呵”的歌声结尾。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狂,通宵达旦,甚至醉倒在舞场上。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芋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射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一个个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如花似玉。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嫩粉、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轻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糯米装进竹筒后加水后,用一个玉米胡塞上,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傣族还有很多特色烧烤。傣族的凉拌也十分美味,比如干巴丝,包烧鱼等等。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不能随便大声喧哗。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十足。

⑹ 傣族的舞蹈介绍

傣族舞舞蹈分类
傣族是一个有古者文化的民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流行面也很广,并各有特点。代表性节目总的可分为自娱性、表演性和祭祀性三大类。
1.自娱性的节目有“嘎光”、“象脚鼓舞”、“耶拉晖”和“喊半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嘎光”和“象脚鼓舞”。
“嘎光”系傣语,“嘎”为跳或舞,“光”泛指鼓,也有集拢、堆积的意思。“嘎光”可译为“围着鼓跳舞”,也可译为“跳鼓舞”。西双版纳称为“凡光”,有很多地方又叫“跳摆”、“宁摆”等。此舞是傣族最古老的舞蹈,流行在20多个县市,是在年节喜庆时,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场地,都可以跳的自娱性舞蹈。嘎光以象脚鼓、镲等民族打击乐为伴奏;但有的地方,敲鼓、镲的人也参加舞蹈,并且带领众人围圈而舞。过去跳时,众舞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各自发挥,只求热烈欢快。现已发展了很多统一动作和套路,动作与套路的名称各地也不尽相同,并且已派生出一些舞蹈节目。如青年人跳的“新嘎光”就有30多套,还有两名中老年妇女抬大铓跳的“嘎铓央”以及老年男子跳的“嘎温”(软舞)等等。
象脚鼓舞是自娱性兼表演性的男性舞蹈。
象脚鼓是根据鼓的形状而取的名称,傣族一般统称“嘎光”,但对长、中、小三种象脚鼓又各有名称。这种舞蹈以击象脚鼓舞蹈为主,用铓、镲伴奏,也可鼓、镲对舞。
长象脚鼓的鼓身长为一米八至二米,傣语称“嘎光绕”,各地均有,但以瑞丽县的最具代表性。长象脚鼓多用于伴奏,可以打出丰富多变的鼓点,并有一些鼓语,如“约笔洛,约笔洛,约必约哩哩”(意为“好好抬,好好抬,翅膀好好抬”);也可边击边独舞,在展现击鼓技艺的同时,以长鼓尾的大幅度地转动摆动形成优美的舞姿。
中象脚鼓舞的鼓身长约一米多,这种舞蹈流行整个傣族地区,尤以德宏地区的潞西、盈江、梁河等县和保山、临沧等地最具代表性。中象脚鼓舞在镕宏傣语称为“嘎光”,也有称为“嘎光武杰”或“嘎光黑拉”的。跳时一般是背鼓顺圆圈而舞,可二人对舞,也可与击镲者对舞。在德宏芒市,过去有赛鼓的活动,以击鼓声的长短、音色的优劣、鼓尾甩动幅度的大小、舞姿是否好看等为评比标准,胜者在鼓上挂银牌。
小象脚鼓舞的鼓身长约六十厘米左右,流行于景洪、勐海、勐腊等县,西双版纳傣语为“凡光托”。因鼓小轻便,可灵活舞动,因此这种舞蹈以竞技为主,一般是双人对舞,四人或集体也可。舞时有击鼓追斗、退让躲避、踢腿斗脚等动作,以能把对方头上的“包头”摘下为胜。
喊半光是傣族古老的歌舞形式,流行于德宏地区的芒市、盈江、瑞丽等县。“喊半光”为德宏傣语,“喊”意为“唱”或是“歌”,“半”意为“跟着我”或“围绕着”,“光”即“鼓”;直译为“跟鼓唱的歌”。跳时人数不限,动作随意。
耶拉晖是流行于西双版纳地区的自娱性歌舞,过去只在泼水节时由男性跳,现已成为男女老少皆可参加的集体歌舞形式。这种歌舞动作简单,舞时可自由发挥;但曲调固定,只要有人即兴填词并带头唱,众人即可合唱。由于在唱句的尾声时齐呼“耶拉辉,水一,水一。”所以这种歌舞就叫做“耶拉晖”了。
2.表演性舞蹈有“孔雀舞”、“大象舞”、“鱼舞”、“蝴蝶舞”、“篾帽舞”……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舞。
孔雀舞在傣族舞蹈中是最具特点的表演性舞蹈,在德宏地区、西双版纳地区及景谷、孟连、耿马等县都有流传。孔雀舞,在德宏傣语为“嘎洛永”,在西双版纳傣语为“凡糯永”。“嘎”和“凡”都是跳或舞之意;“洛永”和“糯永”都是“孔雀”之意。表演时,舞者头载宝塔形金冠及面具,身背孔雀架子道具,以象脚鼓、镲等乐器伴奏。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及歌舞剧的表演。
各地孔雀舞的跳法都不一样,以表演者各自不同的技艺特长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独舞最具代表性的是瑞丽县的艺人,他们以模拟孔雀走路、飞跑、吃水、抖翅、飞翔、开屏等动作,形成丰富的舞步;瑞丽县半职业艺人较多,如瑞板、贺费、毛相、约相、旺拉等人,他们在表演上各有创新,以各自的流派风格而闻名全省。双人孔雀舞也称“凡南诺”,最具代表性的双人孔雀舞流传在景洪县。“南”意为“高贵的女性”,“诺”意为“雀”或“鸟”;“凡南诺”可译为“雀公主舞”,此舞主要表现雌雄两只孔雀的飞翔、相对而舞的情景。潞西县芒市的孔雀舞,原是表演“孔雀与魔鬼”的三人舞,后演变为独舞,以孔雀道具做得大而精美华丽,开合自如,吸引着广大观众。景谷县的孔雀舞属歌舞剧表演,边舞边唱,舞蹈步伐较简单,以走步和碎步为主,表演的是佛经故事“召贺罕打孔雀”。
3.傣族祭祀性的舞蹈只在民族杂居区流传着几个。
元阳县的傣族村寨流传的“祭祀鼓舞”是在祭祖活动时,以鼓为伴奏,师娘在祭台上边唱边舞,群众在台下自由舞动,动作较简单。
石屏县的傣族居住地有“跳龙舞”),是在祭龙树的活动中进行。舞时男巫手持带环的铁圈,女巫手持着羊皮单面鼓,由他们带头起舞,村民们合着节奏参与舞蹈。时而全体围成圈,时而二人对跳,没有固定形式和队形,舞者随心所欲地变换位置,只求情绪高昂,庄重热烈。舞蹈动作简单,步幅小,双膝随步伐做小幅度的韧性颤动,双手上绕半圆,在左右腰侧打鼓与摇环。
新平县还有送葬时跳的“狮子舞”,跳时用唢呐和锣鼓伴奏;有一些套路,如围棺而舞、棺前开路等。该舞的表演风格和音乐与汉族、彝族差不多,有吸收汉、彝族舞蹈音乐的明显痕迹。
有些祭祀舞蹈如过去曾流传于德宏地区的“跳柳神”和曾流行于江城县的“贝马舞”,现已无人再跳。明代《百夷传》中描述的“父母亡,不用僧道,祭则妇人祝于尸前,诸亲戚邻人,各持酒物于丧家,聚少年数百人,饮酒作乐,歌舞达旦,谓之娱尸;妇人群聚,击碓杆为戏,数日后而葬。”祭祀舞蹈场面,现也只在新平县的傣族居住区还可见到:在吊丧的第二天,必须请吹鼓班子为死者跳舞(即跳狮子舞);妇女结伙与男人打闹。说明明朝时存在的丧葬活动中的舞蹈至今仍有存在,只不过简化了。
傣族另有一类武术性舞蹈,产生的年代也很久远。傣族经历过封建领主制社会。傣族成年男性,平时是农奴,战时是士兵,必须学会一些舞弄刀、枪、棍、拳的技能和套路,以备用于防身和参加战争。今天的傣族男子也继承了这个传统,以此表现自己的勇敢与机敏。但如今他们习练的刀枪棍拳,已融进了向其他民族学习的套路,如拳就有本地拳、外地拳、缅拳、泰国拳等不同风格流派,表演时还用鼓等进行伴奏,发展成为舞蹈化的武术了。
傣族人自己解释,“傣”有两种含义:一是英雄勤劳的意思;一是酷爱自由的人,含有和平的意思。傣族也自称为“鲁傣鲁喃”的,意为“傣家的儿子,水的儿子”。
傣族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民族之一,他们滨水而居,爱水、祈水,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傣族的神话里,造物主英叭原来就是天空中的水气;而人则是用水伴和泥土捏塑而成;傣族的祖先诞生于水塘。在有关“泼水节”的各种传说中,尽管人物不同,但他们用水来制服火,用水来洗净血污,用水来祈福等内容是相同的。
傣族人民勤劳勇敢,温柔善良,这是大家公认的;“水一样的民族”是对傣族性格的又一描述。他们礼貌温和,外柔内刚,智慧聪明又幽默谈谐的性格像水一样,有时似涓涓的细流,温柔而细腻;有时像大江的洪流,迅涌而澎拜。傣族的舞蹈也充分反映了这种丰富多采的民族性格。傣族舞蹈的动作虽大多阿娜多姿,节奏较为平缓,但外柔内刚、充满着内在的力量。既有潇洒轻盈的“篾帽舞”,也有灵活、骄健、敏捷,且充满阳刚之气的象脚鼓舞、刀舞、拳舞等。在孔雀舞的表演中,时而节奏缓慢单一,动作舒展,感情内在含蓄,时而节奏快速多变,动作灵活跳跃,感情狂放而豪爽。傣族舞蹈那以特有的屈伸动律而形成的手、脚、身体“三道弯” 的造型特点,以及刚柔相济、动静配合等特有的表演风格,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⑺ 云南话翻译

云南方言,总体上属于北方方言。明代的屯田,对云南汉语方言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人们历史文化知识逐渐丰富,终于明白,云南方言的形成,与汉民族的迁徙以及今天民族格局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云南方言其实就是历史上的中原汉语方言,研究这些方言词语,可以解释许多历史文化的问题。可惜记录的一些资料,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大部分丧失,只能将现存的零星记录,略作整理、解释,形成本文。云南由于少数民族较多各个地区的方言会有所差异。
云南方言属于汉语西南官话,云南民间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元明时期中原汉语语汇。
云南方言
云南话用以结尾的字几乎全是入声,蜀黔虽然也大部分类似使用,但远非滇方言普遍。通观三地方言,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究其原因,盖与云南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交流关系甚大。窃以为云南移民史的特点阶段性非常明显,不移民则已,一移民就是大规模移民(明初短短30年,移民几近40万人,大部分是江淮子弟,这在当时已经是天文数字),这一特点再加之交通不便,使方言相对稳定。再者,云南地处边疆,长期独立于中央王朝(要讲独立,云南资格更老),早期方言已有底气,不是随便就能同化的,随后与内地方言交互沟通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具江淮官话特征的滇方言。滇方言内部大致统一,不同子方言之间交流不成问题,但仍存在细微差别,这与该地区受到民族语言的影响有很大关系,比如西双版纳汉语方言,在语调上与傣族话非常象。而丽江话,则依稀有纳西话的影子。[1]
大理的汉方言音调就很像白族话;整个云南方言总体与大西南官话在语调上的区别也是受了一些彝语的影响。在云南方言中,当人们试图用普通话和不同群体的人进行交流时,一些特点迁移进了语言标准,形成了特定的语言变异-马普。
官话在云南各地传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化,这可以从明代中叶本悟改编的《韵略易通》中得到证明。据见远刻本《韵略易通》前言的记载,该书问世于“万历丙戊岁次”,即公元1586年,正值明代中叶。原着《韵略易通》是由兰茂编辑而成的,据钱曾述古堂书目记载,该书问世于“正统壬戊九月”,即公元1442年。那时大批汉族移民才迁入云南不久。兰茂编撰韵书是为了帮助读者正音,该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与元代《中原音韵》的语音系统基本一致。可见兰茂的原着的语言基础是明代的官话。但是,本悟改编本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却与原着有所不同,如声母上精(z)、见(g)两组在细音字中相混,也就是颚化为舌面前音jqx,韵母上鼻尾韵系统简化,首先是-m尾韵消失,-m、-n、-ng三套鼻尾韵合并成两套,其次,-n尾韵和-ng尾韵也开始相混,如en/eng,in/ing普遍相混,an/ang也在一部分地方相混等等。(注:本文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总之,本悟改编本反映的语音系统同明初的官话音系相比有明显的差别,但是同云南方言音系相比却基本一致。这说明,明代中叶在云南各地传播的官话音系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为云南方言音系。语音是方言的表现形式,云南方言音系的形成也就是云南方言形成的标志。因此可以认为,今天的云南方言大约是明代中叶开始形成的。
不过,各地的发展情况并不平衡。明初,明王朝只在腹地建卫,一般是府、卫并设。有的府虽不设卫,但仍开军屯,如广西府,(今师宗县、弥勒县一带)、澄江府等。然而边境地区就不同,那里仍归土司管
云南方言
辖,因而不设府卫改设宣卫使司、宣抚司、御夷州等。边境地区的开化府(今文山一带)、普洱府都是清初才建立起来,那里本来“俱系夷户”,汉人极少,设府之后,才有大批汉人迁入。因而边境地区云南方言的形成就要迟一些。不仅如此,就是腹地内也有一部分地方直到明末还只有土着户,没有编丁的汉民户,因而把这些地方称为“土方”、夷方”。(注:《天启滇志·赋役志》之《民役》。)有的地方,明初虽有汉人,但是后来为土着所融合,如丽江,徐霞客明末游丽江时在日记中写道:
“其他土人皆为磨些(今纳西族),国初汉人之戍此者,今皆从其俗矣,盖国初亦为军民府,而今不复知有军也。”(注:朱惠荣:《徐霞客游记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下册第938页。)
显然,这些地方形成的云南方言也要迟一些。
1、个吃掉饭了——意为饭吃了没有?“个”(用此字仅表读音,也有人写为“左口右格”,不知何意。以下举云南读音皆如此不再一一说明)在云南话里用得极多,多置于句头,表反问、提问。例,个打牌?意为——打不打牌。
2、走,上该(gai)买孩子克。——诸位别吓着,此句意为”走,上街买鞋子去”。云南街读“该”;去,念”克“而且一般用在句末,或者句首。比如说”给克?“就是问”去不去“,”克我家嘛“就是”去我家“
3、哪费食堂,菜难吃死掉。打一个如呢还要2块,老实个鬼火绿(读第二声)呢!此句有点难,注解一下“哪费”即什么、哪样,如者肉也,肉在云南读“如”。呢语气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老实非诚实。是非常、很之意。鬼火绿,非常常用,不难理解,太生气了,怒发冲冠之谓也。注意,要读“陆”!
4、你支费男朋友太”曹奈”了,十块“切”(读第二声)“吼”场电影呢舍不得。注解:“这”念“支”音,“支费”者,“这种”也。“曹奈”,龌龊也,昆明人尤其爱说,切,即钱,读切(第二声)。看,本地人一般用“瞧”和“吼”,吼字老年人还有,快失传喽,可惜可惜!
5、昨日(第一声)巴西队“哎费”球“抓”(读第二声)呢老实臭呢!“哎费”,基本同“哪费”|“支费”,不过有点看不起或蔑视之意。抓,踢球也,如,走抓球刻!意为走踢球去!
6、”不有“二字连起来说变成了一个字念”biu“,意思是指没有。比如说,我还biu吃饭呢,就是我还没有吃饭呢!,这个biu(不有)在滇西和红河等地方很流行!这与江浙一带的吴语有异曲同工之妙,吴语”勿要“(即不要)二字连起来说变成了一个字念”fiao“,意思亦指没有。两者的类似可能表明了汉语的同一起源。
7、你接饭给请掉了?“你接(你家)”,尊称对方,约同于“您”。兄弟估计,可能就是“您”的变音。说句题外话,云南汉族多为明时从内地移入。因旧时交通不便,可能云南方言保留了不少古汉语读音。还有不少有特色的句子和词汇无法表达,刚才哪些例子,兄弟一面嘴里念念有词,一面手翻字典,累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实在顶不隹喽。今天就此打隹,以后有机会再说罢!最后留两个“四六级”难度的云南话,如有非云南之朋友能知其意,独行云南可矣!(云南朋友勿泄露答案)。
8、“知道地”。到了保山的朋友们问路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如果对方回答“知道地”那就是不知道的意思,你别在哪儿傻等着对方会再告诉你,或者还一直追问“既然知道那要往哪儿走”。“知道地”在这里是否定,就是不知道。
9、“喇擦”——形容词,多指女子很勤快。例如:你家(ji,平声)姑娘太喇擦了!(昆明人读家是“结”)
10、板扎——形容词,之非常棒,非常好,非常牛逼,例如:么么三三(语气词,通常表示惊叹),你妈做呢菜太板扎了!
另外云南人说话结尾通常以”呢“、”捏“、“噶“、”嘛“等语气助词作为结尾,这一点和四川话是区别很大的,比如:他早上才克掉学校呢!是吃掉饭克呢!,意思就是”他是早上才去的学校,吃了饭去的!“或者”还是个大伙子呢噶,冒跟小妹妹斗气噶!“此类,都是语气助词,没有专门的意思,但是如果你能运用自如的话,那么你就差不多云南话四级毕业了,^_^
11、你嫑(biao,意为不要)跟我日脓包蒂朵的嘎,意思是你不要跟我对着干,红河州的人经常说。
12、眉眉三,你这各事都能做呢该!“眉眉三”感叹词,表示很惊讶。“这各事都能做呢该”意思是你这种事情你都敢做!这是云南红河地区的方言。
13、阿个姑娘长宁太好看啦——那个姑娘长得太好看啦。
14、走,钓姑娘克——走,勾引小姑娘去。
15、吃曼曼喽——吃饭啦,“曼曼”是指饭。
16、瞌睡来呢不得——瞌睡很来。
17、这过人日浓得很——这个人非常愚蠢。这过人——这个人,日浓——愚蠢,能力低下(对应一名词--日浓包——愚蠢的人)。得很——意为非常,很。程度深。
昆明常说的四字词语
1、日弄惯散——形容人行为笨拙,散漫。(同义:日弄三颠)
2、跟愣半倒——形容一个人做事东扯西扯的,不具体。
3、呜噜拜来——形容一个人说活没准,整天在你耳边吵你。
4、疯天扩地——形容一个人很疯癫,举动奇怪。
5、啰里八嗦——形容一个人反复说一件事,把简单说得复杂。
6、神头二五——形容做事没准,不考虑后果,一般指危险的事。
7、板五板六——形容激动,被冤枉时很着急的样子。同义:跳脚板手
8、雀神怪鸟——行为举动很奇怪。
9、鬼扯十扯——谈些话题之外的事物。
10、憨不碌出——形容笨,傻,不动脑筋。
11、抖零壳颤——形容被吓到时发抖,或是行为冷而发颤。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⑻ 东方艺术——中国戏曲 中印电影

八大剧种让你重温戏曲之美

核心提示

今明两晚,“中华之声——2005年名家名曲演唱会”将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上演,随后将于11月3日和5日先后在佛山和深圳演出。

市民有多久没有走进戏剧剧场了?传统戏曲勾魂之美在何处?如何让古老艺术的精华重新触碰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位?

在开演之前,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参加广州演出的京、昆、粤、越、川、梆、豫、黄八大剧种代表大家。名家眼中,戏曲之美无处不在:京剧《四郎探母》里“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的唱词和那惨烈紧张的长串拍板是美;川剧里头一扭手一挥,黑脸、白脸、花脸、红脸看得人目眩神迷的绝技“变脸”是美;越剧《五女拜寿》里清一色全是“小白长红越女腮”的少女是美;黄梅戏《对花》里“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的俏皮深情还是美……

专家们感叹,相比歌剧《卡门》里玉石俱焚的强烈激情,中国人归根到底还是最喜欢昆曲《牡丹亭》里“水袖这么一勾,眼波那么一柔,20分钟只是眉来眼去”的爱情。多少年风云巨变,古老的戏剧在江湖草台漂漂泊泊之间,伴丝竹管弦说说唱唱之际,随名角票友哼哼哈哈之余,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刹那间“人生百味已尝九之”。然而,到了今天,老戏的状况却如“昆曲义工”白先勇所言,宛如一个放在角落里落满了灰尘的瓷器,没有人知道它的美。

如何细细擦拭戏剧,使之重放光彩?无论是豪言壮语、声称“川剧生存不是问题”的四川川剧院院长陈智林,还是认为“戏曲的曙光在前面”的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或者是低调坦言“戏曲已经边缘化”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所有名家共同的心声是,夹缝之中的戏曲之美,虽暂时陷入低潮但注定无比蓬勃,因为它扎根于民间,扎根于千百年来中国人世俗生活中的笑与泪。只有极低处的东西才能做到极大的包容。正如黄梅戏代表人物马兰所言,“它们是从孕育中国13亿人口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声音”。名家们由衷地赞叹,此次演唱会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发现戏曲之美的机会。

1

传统戏曲美在哪里?

尚长荣:唱词以诗为主,唱功韵律动人

京剧美在既有阳刚,又有阴柔。它的表现魅力多元化,具有深厚的美学内涵。既能演帝王将相,又能演西厢红楼;既有金戈铁马,又有才子佳人。京剧唱词以诗为核心,唱功以韵律动人,念白十分讲究音韵。

朱世慧、王立军:京剧能成国粹,因它美在写意

京剧能够成为“国粹”,是因为它美在“写意”。京剧可以用简单的、艺术化的形式再现复杂的世界,用舞蹈、身段来表现不同的场景。舞台布景极尽简单,只有必不可少的一桌二椅。演员通过表演,再加上马鞭、船桨等简单道具,就可以表现门、表现船、表现马,甚至表现千军万马,表现时空转换。如台上演员拿一根马鞭,可以表示他在骑马;拿着一根木桨,可以代表划船;4个龙套台上转一圈可以说“走了十万八千里”,也可以表示“带领了800万人马”。而京剧演员的“行头”却繁之又繁,从化妆到服饰,浑身上下从点翠的头面到绣花的袍服无一处不是艺术品,以简衬繁,十分妥帖。这种写意的表现方式,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张火丁:不同颜色脸谱,京剧美的体现

脸谱是京剧美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者;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除颜色之外,脸谱的勾画形式也具有类似的象征意义。例如象征凶毒的粉脸,有满脸都白的粉脸,有只涂鼻梁眼窝的粉脸,面积的大小和部位的不同,标志着阴险狡诈的程度不同,一般说来,面积越大就越狠毒。总之,颜色代表性格,而不同的勾画法则表示性格的程度。

张静娴:唱腔一唱三叹,昆曲独具神韵

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是最能体现东方艺术之美的杰出代表。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之美,首先美在剧本。昆曲剧本文学性强,格律严谨,里面运用了大量古典诗词,意境优美深邃,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其次美在唱腔,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昆曲唱腔往往是一唱三叹,委婉缠绵,有一种特别的神韵。昆曲的舞台集歌、舞、诗、画于一体,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在唱腔上字少腔多,繁复精到,有着丰富的表演身段;舞台画面感强,全方位体现传统艺术的古典美,演员像画中人一样。

许荷英:河北梆子高亢,特别善演悲剧

河北梆子高亢悲壮,委婉动听,其中既有排山倒海之势,又有潺潺流水之声。河北梆子的独特之美在于它的音腔高亢悲壮。常言道: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河北梆子善演悲剧,它的悲腔,音区高,能把戏中人物的悲愤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观众也听得酣畅痛快。

陈智林:川剧诙谐幽默,融入百姓生活

川剧是中国戏曲中十分罕见的以昆、高、胡、弹、灯5种声腔为一体的剧种,可谓是中国戏曲声腔之集大成者。在200多年的发展衍变之中,它与四川方言土语、各地入川移民的乡土风俗、民间歌舞、说唱曲艺、民间小调融合,最终形成了四川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川剧凝聚了四川人诙谐、幽默的性格,戏剧剧本文学功底很强,表现方式多种多样,犹如川菜,色彩浓郁、手法丰富。例如托举、变脸、钻火圈、藏刀等绝技,融入了百姓生活的扎实经验,既神秘又亲切。

2

能否适应现代生活?

尚长荣:有人说京剧节奏慢,我们必须要用科学的时间观念来表现古人的休闲与高雅,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应该说,戏剧艺术的“慢”,在网络时代的“快”节奏里面,反而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

茅威涛:现代人也不是一成不变、一概而论的,也不一味都是追求快节奏,现代的文化精神是多元化,个人对美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总会有人喜欢戏剧这样有韵味、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我想喜欢越剧的人,可能要他去喜欢摇滚乐会比较困难。剧场艺术发源于希腊,具有一定的宗教气质,现代人在解决温饱之后,一定会在精神上寻求一种寄托的媒介。“慢悠悠”的古代戏剧,正好可以引发部分人的心灵共鸣。

红线女、陈小汉:现在年轻一代嫌传统戏曲节奏太慢,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就比如粤剧,并不是所有节目所有唱段的节奏都是缓慢的,我们根据剧情发展和人物内心冲突的需要,来决定何时快何时慢。在表现人物内心激烈斗争的时候,节奏相对加快,甚至紧张到扣人心弦。因此说,戏曲的内容决定了程式。粤剧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地与时俱进,并不是一味地把节奏、速度加快就是创新。谈革新不能离开“传统”这个“源”,不能离源断流,否则,我们传统戏曲就会丧失立身之本。

3

如何吸引年轻观众?

于魁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传统戏曲改革不一定要取悦观众,作为京剧艺术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把艺术水平提高,把艺术作品打磨成精品。随着年轻观众生活阅历的逐渐丰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到时他们会真正意识到传统戏曲之美的。传统戏曲是个细水长流的行业,不像流行文化一样追求轰动效应,追求大红大紫,流行文化终究会昙花一现,而京剧却是历久弥新的。

王立军:前不久天津市组织了两批“京剧艺术走进大学”的活动,学生观众反响非常强烈,甚至到了“追星”的地步。可见,只要我们的传统戏曲主动走近观众,走近年轻人,他们还是非常愿意坐下来欣赏、回味的。

张静娴:不同戏曲有着不同的观众群,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做昆曲普及工作,目标主要是针对文化界人士和高校学生,欣慰的是,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努力成果。我们上海昆剧团每年定期到高校开讲座,举办“昆剧走近青年”、开展免费开班教唱、低票价优惠等活动,向年轻人介绍昆曲的表演、行当、选段等,邀请他们上台参与,让他们在互动中感受到昆曲的独特魅力。

马兰:我倒并不刻意去迎合年轻观众,我觉得好的东西一定就是好的,寻求刺激的观众不要到剧场去。到剧场就是为了给人一种美的陶冶。我相信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对传统的东西一定会有一个记忆储存,一定有一个密码,在某个时候一定会触碰到,他不需要天天来看戏,只需要一年中有那么几天来剧场看看,他内心一定会被唤醒。

李胜素:我认为年轻人应该主动走进剧场,如果在家看电视播出戏曲的话,根本感受不到现场的那种唯美气氛。这几年,我们经常送戏进大学,有些学生看了之后才感叹:原来京剧是这么美的。当然,我们也要对传统戏曲进行包装。这就要求我们的舞台设计、灯光舞美、服装布景等视觉效果要能够让观众眼前一亮。如我们新排演的《梅兰芳》,就在形式方面吸收了话剧的长处。所谓“越守越没有”,传统戏曲在保留原汁原味内容的基础上应该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有针对性地进行革新。

名家简介

尚长荣(京剧)

京剧大师尚小云第三子,中国戏剧梅花奖首位获得者。5岁登台演出,师从侯喜瑞、陈富瑞、苏连汉诸位名净。嗓音宏亮宽厚,融“架子”“铜锤”于一体,追求“性格化”表演。所塑造人物或大气磅礴,或质朴雄浑,表演唱念并举,张弛有度,激情四溢,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代表剧目:《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等。

于魁智(京剧)

先后上演杨(宝森)派名剧《杨家将》、《伍子胥》和李少春名剧《响马传》、《野猪林》等,以清新的演唱韵味和舞台风貌赢得老中青观众的喜爱,先后荣获梅花奖、梅兰芳金奖等。

朱世慧(京剧)

被专家称为“当今中国京剧第一名丑”。主演《徐九经升官记》、《膏药章》、《法门众生相》等剧目,时称一绝。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梅兰芳金奖等。

张火丁(京剧)

中国京剧院着名程派青衣,唱、做、念、舞俱佳,表演突出了程派艺术的庄美、纯正、深沉、凝重、幽远的特性而且具有自己的表演风格。在唱腔方面被称为“程腔张韵”。代表剧目《锁麟囊》、《荒山泪》、《春闺梦》,创新首演程派剧目《秋江》、《绝路问苍天》、《白蛇传》、《江姐》等。曾获戏剧梅花奖。

王立军(京剧)

天津青年京剧团演员,工武生兼习老生。1992年由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历慧良亲授“截江夺斗”、“艳阳楼”等剧目,扮相俊美,功底扎实,戏路大方,唱做俱佳,代表剧目有《挑滑车》、《英雄义》等。曾获梅花奖和“首届京剧之星”称号。

张静娴(昆曲)

主攻闺门旦、正旦,戏路宽广,表演细腻传神,唱腔声情并茂,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的舞台形象,如大型昆剧《长生殿》中的杨贵妃,《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司马相如》中的卓文君等。曾两度获梅花奖。

许荷英(河北梆子)

从艺20多年来,借鉴姊妹艺术的演唱优势,形成了一种既有剧种特色,又富时代美感的新型演唱风格,为当今河北梆子领军人物,代表剧目有《杜十娘》、《窦娥冤》等,曾获梅花奖。

红线女(粤剧)

从艺60多年来,创立了红派艺术,曾主演数十部脍炙人口的粤剧和一百多部电影,塑造了一系列女性艺术形象,所创造的红腔和红派表演艺术代表着粤剧旦角艺术的最高成就。曾获联合国亚洲表演艺术协会授予的“杰出艺人奖”和联合国交响乐协会授予的“表演艺术奖”等。

陈小汉(粤剧)

表演艺术儒雅温文,潇洒大方,做功细腻,身段优美,尤其以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见长;善于以传统程式去塑造人物,抒发感情。其唱腔发展了粤剧生行的声腔艺术,形成了个人风格——以情带腔、以腔传情、腔随情转、因情造腔、灵活变化、韵味浓郁、细腻传神,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流派唱腔“B腔”。

李胜素(京剧)

工青衣,扮相雍容华贵,妩媚动人,噪音清亮甜美,表演规范自然,文武兼备,是当今梅派艺术最具光彩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曾获梅花奖。

茅威涛(越剧)

师承越剧尹派,工小生,先后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4次获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两次获梅花奖,是中国当代越剧创新进程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长在舞台上准确塑造不同性格的角色,赋予越剧“女小生”以崭新的人文精神和行当魅力。

虎美玲(豫剧)

师从豫剧大师常香玉而为“常派”优秀传人。善演闺门旦、花旦、青衣、刀马旦,形成了委婉曼艳、清越高远的演唱特色和扮相俊美、含蓄质朴、追求京昆风范的表演风格。代表剧目有《抬花桥》、《花木兰》、《大祭桩》等。新版《白蛇传》曾获梅花奖。

陈智林(川剧)

二度获梅花奖。曾先后主演《巴山秀才》、《托国入吴》等几十出大小剧目。在表演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魅力。工文、武小生、正生,扮相俊美。

马兰(黄梅戏)

主演过《风流杏花村》、《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红楼梦》、《戏牡丹》等剧;还拍摄了电影黄梅戏艺术片《龙女》和黄梅戏电视连续剧《严凤英》、《劈棺惊梦》、《西厢记》、《西游记》等。扮相俊俏,功底厚,身段美,唱腔动听,曾获文华奖和梅花奖。

广州演出曲目

于魁智《上天台》、《三家店》选段

李胜素《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

于魁智、李胜素合唱《四郎探母》选段“坐宫”

王立军《野猪林》选段“大雪飘”

张火丁《春闺梦》

尚长荣《铡美案》、《曹操与杨修》(清唱)

朱世慧《徐九经升官记》、《膏药章》(京剧)

张静娴《牡丹亭》选段“寻梦”、“如杭”(昆曲)

许荷英《王宝钏》选段“大登殿”、《杜十娘》选段(河北梆子)“用手儿打开了百宝箱”

茅威涛《陆游与唐琬》选段“浪迹天涯三长载”(越剧)

虎美玲《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豫剧)

马兰《红楼梦》选段“如此红尘”(黄梅戏)

陈智林《巴山秀才》、《斩黄袍》(川剧)

红线女《昭君出塞》(粤剧)(清唱)

陈小汉《范蠡觅西施》(粤剧)

重温经典 回归传统

陈志

中国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高绝千古的丰神美韵,千百年来令人沉醉。《赵氏孤儿》、《穆桂英挂帅》、《铡美案》等无数经久不衰的精品剧目,其摹写胸中之理想,时代之情状,真挚之理,秀杰之气,在“戏场小天地”中,展现“天地大戏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一个个千古不朽的风流人物,让中华民族的风骨长存。

今天揭幕的“中华之声——2005年名家名曲广东演唱会”将为您带来一台中国传统戏曲盛宴。国内8大剧种、14位名家在广东同台演出,其阵容之盛,剧目之精,可谓全国多年难得一见的戏曲“高峰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和省长黄华华鼎力邀请,玉成了这次盛会,体现了广东传承民族文化精粹的深远用心。

不可否认,今天的传统戏曲艺术正面临挑战,不仅逐步退出城市舞台,在农村的演出市场也日益缩小,一些剧种正在急剧消失。曾有一位年轻演员非常“不敬”地说:“如果梅兰芳大师活到今天的话也不可能像当年那么红。”的确,与戏曲几乎是人们“唯一”娱乐活动的年代相比,如今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要丰富得多。如何让戏曲和观众走得更近,像流行音乐一样在现代人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

台湾着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在这方面创造了成功的先例,他改编的昆曲《牡丹亭》,在北京、上海、台北和香港连演50场,场场爆满,在北大、清华的青年学生中掀起阵阵旋风。《牡丹亭》的成功再次提醒我们:那些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戏曲艺术,本身并不缺乏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当呀呀学语的孩童惊诧于戏曲频道上艳丽的舞台造型,当年轻的学子们眩目于水袖的曼妙流泻,当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突然小憩于一个悠长的唱腔中,我们会赫然发现,传统文化的根,早已深埋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中华之声——2005年名家名曲广东演唱会”为我国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也为广东观众提供了一次发现戏曲之美的机会。它撒下的种子,在一个民族正在复兴的对优秀传统文化热望的阳光下,将使我们重新寻找5000年文化宝库中遗失的珍宝。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郭珊 见习记者 何东运(除署名外)

图:

越剧名家茅威涛

京剧名家于魁智

京剧名家李胜素

粤剧名家陈小汉

⑼ 临沧是属于哪个州

临沧不属于哪个州,属于云南省。

截止到2017年,云南省全省行政区有16 个州(市),分别为: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保山市、昭通市、丽江市、普洱市、临沧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

(9)傣族微电影扩展阅读

临沧市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两大水系的地理分水线上,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年平均气温18.5℃,森林覆盖率达65%,是目前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避暑避寒、宜居宜游城市。

临沧坚果面积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一,甘蔗、茶叶面积居全省第一,咖啡、核桃面积居全省第二,橡胶面积居全省第三,是享誉世界的“滇红之乡”和“红茶之都”。境内建有漫湾、大朝山、小湾三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的重要基地。

沧源佤族自治县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以佤文化为代表的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是着名的“世界佤乡”,是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和“金海棠”奖颁奖活动的永久举办地,被誉为“亚洲微电影城”。

临沧与缅甸山水相连,有镇康、耿马、沧源3个县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300公里,境内有3个国家级开放口岸、19条边贸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上的重要节点,是云南五大出境通道之一,是中国进入印度洋最近、最平坦的陆上通道。

参考资料来源:临沧市人民政府—临沧市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建制沿革

⑽ 傣族的资料

傣族习俗

傣族在思茅全区均有分布,以景谷、孟连、澜沧、江城、普洱、墨江、思茅居多。景谷、孟连的为傣那支系,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江城土卡河的为傣社毫支系。景谷傣族多住平房,土木结构,以茅草或瓦覆盖,进门为中厅,设煮饭、烹茶、取暖用的火塘,支有铁三脚架,厅中铺床,供待客用,中厅左右两厢小房为主人寝室。房屋结构有落地式和干栏式两种,干栏式的掌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堆放柴禾和生产工具。干栏式房屋冬暖夏凉,以竹木为建筑材料,以杂木为主,多用红毛树、锥栗树、黑荆树当柱,以竹片或木片做椽.房顶盖草排或板瓦不等,房屋分上下两层,上层用木板或竹笆围墙,楼后搭有晒台,孟连、澜沧、江城整董等地傣族居住干栏式屋。江城土卡河傣社毫支系人居住落地式鸡罩笼房。
景谷傣族的服饰,男子头缠白头巾,节日期间爱戴毡帽、身穿白布对襟衣,宽裆子。妇女穿统裙、上衣为宽袖敞领,领口上衬白布。多数人喜欢白、蓝、黑三色,老年多穿深色,少女喜穿浅色。老幼均喜戴银耳环、玉手镯男子有纹身习俗,从四肢到胸部、背部都可纹,纹身图案较多,有动物形态、花卉图案,更多的则是刺些祈愿祝福之类的傣文,或是佛经中一些有影响的名言。傣绷人服饰,妇女喜爱紧身短上衣,深色长统裙,系银扣腰带,耳坠小巧的银耳环,喜欢白包头,多数用自纺自织的横幅红花条纹包头。新中国建立初期,也有以此花纹布为裙的,故被他族称为“花腰傣”。傣绷男子服饰趋于汉化。老年人穿大摆裆土布裤子,对襟土布上衣,戴毡帽或包白布包头。妇女留长发,不编辫子,只是挽结在后脑上插上银发针,然后用花包头盖上,傣绷人普遍喜欢黑色服装。傣社毫男子不纹身,不镶牙,已流行时装,妇女上身穿紧身白布衣服,两襟对开,钉有12对银质双纽扣,下身穿青色统裙,坠耳环、头包头巾。
傣族青年谈情说爱称为“另卜少”、意为串姑娘。有邀伴进行的,有单独进行的,相爱后要互相送信物如花边带子、耳环、首饰等。结婚无须双方父母同意,但须按婚俗完成各项聘礼,方许成婚,婚龄一般在20岁以后。结婚聘礼较多,景谷江东傣族婚前下聘,男家须给女方家长酒2壶、肉5斤、面条4把、红糖20余斤,柴1500斤,吃奶钱100元。此外要送给媒人猪头一个、枕头一个,鞋子一双,还要送给头人若干斤米和肉。婚后回门要给女家2元4角钱,一丈布。傣绷人的婚姻较自由,只要双方相爱,即可告诉父母请媒提亲,用钱做聘礼,数量多少根据各自财力而定。由于受婚配条件限制、傣绷人普遍为近亲结婚,没有同姓不婚的限定,婚礼较简单,穷困的备办些芭蕉、甘蔗等果品和烟酒,请亲友来祝贺举行仪式即可,富裕家杀猪请客吃饭,不搭棚不抬轿,也不吹拉弹唱,举行婚礼时由长者拴魂线,教以做人的道理,祝福贺喜,夫从妻居较为普通,从居多少年,由双方商量决定。
景谷傣族行火葬和土葬,正常死亡行土葬。非正常死亡要火化。死人后要请佛爷念经超度亡灵,主人家备办佳肴殿给佛爷和尚,要杀猪牛井招待亲友和帮忙的人。超度亡灵后把尸体抬到林里埋葬,头朝东,脚朝西,用白布裹尸后用木板或竹笆出殡,葬后不垒坟,不立碑,后人也不扫墓。年节日到佛寺赕佛、滴水,由佛爷念《滴水经》,把后人献给的祭物献给亡灵。有名望和僧侣等级高的佛爷和尚死后要竖碑,形如佛塔,从“撒迪”级起,地位越高碑塔级越多,碑上刻花卉图案,无文字。傣绷人死后,要请佛爷和尚念经超度,家人为死者做功德,然后用木板做棺材埋葬。正常死亡行土葬,非正常死亡行火葬。傣社毫人死后行土葬;殡殓用棺,垒坟为志,但无碑文,仅用石块围圆。成年人死后,要杀一头水牛、一头黄牛作祭品,出殡要请哈尼族“嫫庇”推算选择。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528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00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487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00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234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874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196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34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622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