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对中国偏见微电影
㈠ 韩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我们把韩国人分成两类,一类是来过中国的;一类是未曾到过中国的。为什么会这么分呢?因为这中间有很大的差别。整体来说,来过中国的韩国人,80%是夸中国好的。尤其到过北京、上海等地方之后,他们终于了解了中国的发展是多么迅速,所以也不大敢编瞎话说中国不好。但绝大部分韩国人是没有来过中国的,中国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很神秘,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也只停留于电视、报纸的媒体报道。但是很遗憾,韩国的电视、报纸媒体,是不大会说中国好话的。很多报道中国的新闻,都关注于贫困边远山区。而且基本上只要中国有负面新闻,一定会出现在韩国的各大媒体上。本人经历过最夸张的一次是,前一阵哈尔滨因供水问题,停水四天。这则我认为不是什么重要事情的新闻,竟然上了韩国的电视新闻。但是回头想想,我们的新闻似乎也总报国外的战争啊,灾难啊,也就释然了。不过,这的确还是影响到很多韩国人看待中国的态度。
因为长期以来都没有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变化作详细的报道,韩国人大都不知道中国人到底是怎么生活的。有的韩国人甚至很白目地问:中国有电视么?中国有苹果么?跟美国有点相似的是,韩国老百姓们越来越不关心韩国以外的事情,他们总是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之中,对于邻国,尤其是中国的变化,几乎不大关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我保护欲,使得他们看不上任何地方和任何东西,哪儿都没韩国好。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是,韩国人的这些自大并不是只针对于中国,对很多他们觉得不如自己的国家,他们的态度都这样。遇到这种人的时候,我常常就是笑笑,笑他们的无知。像我同学在韩国就遇到一个韩国人,他的无知,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那个韩国人去过中国,说中国很多大楼里的电梯,需要专人去管理的,因为中国人都不会按电梯。我同学听了,差点没气晕过去。
韩国的平均收入要比我们高很多,所以韩国人到中国后,就感觉到了物价的便宜,这也是他们爱装大爷,职高气昂的原因。他们面对中国人也有那么点施舍跟怜悯的态度,虽然是对你好,但有那么点变味。不过我的韩国教授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很感动。他当着我的面跟所有的韩国人说:韩国的人口只有4000多万,但在中国,比韩国人有钱的人远不止4000万,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中国都是穷人。有钱的中国人,你们都还没见识到呢。但是可惜的是,能像我教授这么思考问题的韩国人太少了。
另外一点我开篇就提到了,韩国人大部分都非常直接,说话跟待人接物都是这样。所以他们常常就直接问台湾问题啊,历史问题啊,从来不避讳。那么韩国人最关注中国的什么问题呢?
治安
韩国的治安是比较好的,这点我很羡慕。所以韩国媒体很爱在中国的治安差问题上大做文章。都会一再地提醒来中国的韩国游客,一定要防小偷,防抢劫。曾和去过中国的一个韩国女生聊过这个问题。她说在中国xx城市读书的时候,她的宿舍附近八个月内死了好几个人。每次说到这个问题,我都哑口无言。因为中国那么大,管理起来的难度,他们是想象不到和无法理解的。
中国到底穷不穷?
去过韩国的人会很纳闷,为什么中国跟电视上看到的不一样。有些韩国人甚至认为中国只有北京、上海这些地方才比较繁华,其他地方依然是象某些导演拍的那样,黄土连天。有些韩国人甚至问:你在中国上学,每天要爬山么?韩国土地小,贫富差距也小。所以他们无法理解中国那么大的土地上,贫富差距是很大的。但是一旦他们去过除北京上海以外城市之后,他们就知道中国老百姓真正的生活水准了。象我同学曾带他的教授去沈阳,他教授惊讶不已,原来沈阳那么大、那么繁华。因为在韩国,大城市真的不多。
中国到底有多大?
韩国人的地理知识是差到一个境界的。他们很多人都还不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大。所以当我告诉他们,在中国有的学生上大学后,要坐2天的火车才能回家。他们都吓得要命。要知道,在韩国,从南到北,也不过5个小时。
中国的空气
韩国的空气质量很好。所以一有风沙,韩国人就埋怨说是中国那边刮过来的,开始听来很气,但后来发现这也不能完全怪韩国人,他们的媒体就是这么报导的。比如寒流啊,在他们的嘴里,都是从中国方向来的。所以很多韩国人觉得中国空气脏,城市也脏。但就像有位博友留言说的那样,要感谢中国治理黄沙问题啊,不然韩国也要变成沙漠了。
中国人的生活到底怎么样?
韩国土地小,基本上种植的经济作物很少,所以他们的蔬菜种类,水果种类都少得可怜。桔子永远都是那么一种,桃子也是,苹果也是。你几乎看不到各式各样的水果。但韩国人还自认为很不错了。但来过中国以后,他们就傻眼了,中国超市里的水果种类,可是应有尽有。猪肉,牛肉便宜到不行,所以他们对于中国的生活到底怎么样,还是很糊涂。
历史问题
这个问题在我来韩国这几年期间内,只有两个韩国人问过我。他们都在不断地鼓吹韩国的那点历史,然后说中国人擅自把属于他们的历史给改了。遇到这种事,我向来不爱争辩,让他们自己意淫去吧。对于几乎没什么可值得称道的历史的韩国人而言,也就只剩来意淫一下中国的历史了,不然韩国的那些历史学家要靠什么吃饭?
西藏、新疆
如果去过中国的西藏、新疆,韩国人都觉得是非常荣耀的事。对于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来说,民族的多元化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尤其对于西藏和新疆的未知与神秘。让很多韩国人都希望去那里看看。
随着在中国的投资的韩国企业越来越多,再加上中国旅游业的越来越繁荣,来过中国的韩国人越来越多,对于中国的了解也越来越正面了。这些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发展太快了。很多韩国人都跟我说,中国将来一定是很强大和很了不起的国家。在韩国,很多很多的汉语学馆,是紧随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开始加入到学习汉语的行列中来。
韩国人是既害怕我们的强大,又期望我们的强大。害怕我们强大欺压他们,期望我们强大帮助他们。所以,朋友们,如果遇到很白目和很自大的韩国人,不妨学学我,一笑置之。其实他们本质并不坏,只是比较无知。但何必为了这些无伤大雅的事跟无知的人计较呢?我们只用实力说话,对不?
㈡ 对于外国人觉得大陆人“什么都敢吃“的偏见,你怎么看
哎…………什么老外,看你不懂就不要乱说!
我们中国疆域辽阔,是世界上最重视“吃”的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食文化”。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约有各式菜肴一万多种。着名的清宫廷宴席菜肴“满汉全席”,仅此一桌的冷热大菜就有120余种。自然在中国吃的历史中形成了烹饪菜肴的许多流派,其中被社会广为认可且最具影响和代表性的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即 川菜、 鲁菜、粤菜、 闽菜、 苏菜、 浙菜、湘菜、 徽菜。
下面就简单的说说这八大菜系:
一、川菜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口味独特,清香醇浓与麻辣鲜香并重,并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川菜取材广泛,味型众多,烹法独特,菜式丰富,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着称,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同时还注重选料,刀工精细,重视调味,烹法多样;以味见长,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传统。其中光川菜之王回锅肉的做法就有30多种。
七、湘菜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地方风味菜。湘西菜擅长香酸辣,具有浓郁的山乡风味。湘菜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烹调技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湖南地处我国中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湘西多山盛产笋、蕈和山珍野味;湘东南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渔发达;湘北是着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称"鱼米之乡"。在《史记》中曾记载了楚地"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与此同时湘菜的烹调更为注重遵循从本味论、气味阴阳论、时序论、适口论中表现出来。五昧调和是湘菜烹调质量特点的核心。
八、菜徽又叫安徽菜,其主要特点是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关键在于就地取材,以鲜制胜。徽地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就地取材使菜肴地方特色突出并保证鲜活。其中也尤为善用火候,火功独到。根据不同原料的质地特点、成品菜的风味要求,分别采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调。同时还娴于烧炖,浓淡相宜。除爆、炒、熘、炸、烩、煮、烤、焐等技法各有千秋外,尤以烧、炖及熏、蒸菜品而闻名。它的精髓还在于注重天然,以食养身。徽菜继承了祖国医食同源的传统,讲究食补。
光简单的说说这八大菜系就让国人们赞不绝口、口水直流。我们中餐的菜肴以色艳、香浓、味鲜、型美而着称于世,其中各式菜肴的灵魂、精髓、历史及故事起源也非你我一时半会所能理解。更别说一个老外还想对中国吃的文化指手画脚。跟我们中国人学吃可能一辈子都不会!
㈢ 微电影异类主要讽刺了什么
微电影《异类》主要讽刺了当代社会对于身体残疾者的歧视和偏见。
1.电影背景和主人公?
《异类》是一部2017年上映的中国微电影,由女导演陈文珍执导。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主人公是一位拥有下肢障碍的青年王旺(演员周至柔饰)。因为身体残疾,在小镇上被视作异类。
总结:
微电影《异类》讲述了一个下肢障碍青年王旺的故事,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努力高消,反映了当代社会中残疾人们所面临的歧视和困境,以及对于他们的平等发展和人生机遇的倡导。电影在主人公马不停蹄的追梦过程中表现出了孤独无助与勇往直前两个极端,同时也是向观众传递着深刻而明确的价值观:尊重与平等。
㈣ 《长城》作为我国首次尝试和好莱坞合作的影片,它在电影史上有什么意义呢
电影《长城》是好莱坞首次与中国深度合作,完全按照按好莱坞工业水准打造的超级大片,也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第一部工业模式下的电影。资料得知,这个故事并不是张艺谋带给好莱坞的,而是好莱坞拿着写了七年的剧本,找到了张艺谋。编剧则是曾经编剧过《谍影重重》系列电影的托尼·吉尔罗伊。最开始传奇影业创始人托马斯·图尔有一个概念性的想法:长城之所以建造的如此宏伟,一定不单单是为了抵御“人类”。2012年,罗异担任传奇影业联合华谊兄弟在中国创办的公司传奇东方的CEO,他来到中国20年,见证了中国电影市场从“零”到全球第二大市场的井喷阶段,这一切仿佛都是为了《长城》蓄力,无论是从电影内容还是市场培养方面。在这个合作的最佳时段,他找到了张艺谋,这位中国当代最具“掌控力”的导演。那时《长城》已经筹备了七年,中途还找过《燃情岁月》的导演爱德华·兹威克,但因为种种原因“夭折”了,递到张艺谋面前的,是一稿“特种部队”打怪兽的典型好莱坞式剧本。
所以在这部电影创作过程中,好莱坞保证资金,投入技术,同时也规定了剧本走向,电影节奏,而张艺谋在其中做的是“带着脚镣跳舞”。同时“借水行船,输出中国文化”又是张艺谋拍摄这部影片的一个动机和理念:“我一直主张我们要有这样的合作,我们借用好莱坞这样的力量和他们喜欢的东西,哪怕是拍一个爆米花的电影,但是我们可以慢慢的,潜移默化的,把中国的一些文化符号传递出去。”所以,当电影导演被好莱坞资本绑架,当导演主题先行试图借助电影输出中国文化符号时,便产下了这样一颗好莱坞类型片与中国文化符号夹杂的不伦不类的怪胎。
钱钟书曾说:“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花中蜜,无痕有味。”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其深刻的主题、导演的艺术理想、人文精神理应通过鲜活可感的人物形象、逻辑缜密的故事、气韵灵动的画面自然而然的渗透出来,而非如此这般迫不及待、急功近利的呈现出来。我们对这部影片的吐槽,不仅仅是因为影片的糟糕,而更多是出自对于一个曾经有思想、有个性、有才华,被称之为“鬼才”“奇才”的艺术家的失望。坐拥如此充裕的资本、豪华的明星、顶尖的技术,竟然整合出如此平庸的流水线作品,这是绝大部分对张艺谋还怀有期待的观众所不能接受的。《长城》再一次证明任何一个畅销作品,都不可能仅仅是商业算计的分泌物。没有解决更高级的,让全球观众看到“一种活跃的、灵性的、充满幻想和好奇的生活”,那输出文化,就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