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微电影影评
1. 最让你印象深刻的经典短片/微电影是
《白眼之殇》。隔壁大学生物专业的一帮人拍的,讲的是一群果蝇在生物实验中世界观不断被撼动进而怀疑蝇生引发一系列果蝇思想界激烈争论和碰撞的故事。
2. 微电影给我一分钟讲的什么
《个人见解》 这是讲现在的人,给一分钟,这里的一分钟就是泛指,指的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用时间来形容,一分钟很短,压力体现的更大,和后面的成功形成对比,因为这一分钟红衣女很紧张,之后镜子里很从容。这么紧张为的就是后面的小照片上《那照片上红衣女有包包,这就是泛指上层生活》 的生活,那只是好生活的一个缩影,如果换成其她人,虽然也可以,我觉得效果就不好了,这一分钟不成功,将会被社会“杀掉”即淘汰,中间的与黑衣人搏斗就是奋斗过程中的艰辛,黑衣人泛指重重困难,在你成功道路上始终缠着你,当成功后,包包,高跟鞋,这些泛指美好生活的你将得到,也证明了你把困难击败了,这时候,镜头给了回放,高跟鞋,乒乓球,这些都是代指,很有意义,而且美妙的音乐也响了,我觉得配的很好,和前面紧张气氛形成对比。不成功的话,你美好幻想《包包,鞋子》会和那些困难一样化为尘土,烟消云散,这也就很好解释红衣女招镜子里的那个红衣女,应为人在奋斗过程中,即在社会中与人相处都是把自己“隐藏”起来的,不愿暴露自己真是一面,应为人都有缺陷,怕别人看到自己不好一面,那前面的一分钟也证明了这一点,应为你隐藏了自己,自己活的就更累了,当你成功后,就不用隐藏自己什么了,身份证就是证明自己身份不同一般了,给镜子里的红衣女《即隐藏的一面》证明,告诉自己,现在你成功了,可以享受生活了,所以开始打扮自己《这里打扮即指的是开始过上追求到了的生活了》,之后离开,微笑,呵呵,为自己成功开心,为自己过成为上层人微笑 片子里的两双高跟鞋不一样,后面的肯定是好的,不然她怎么不回去捡回来,而只是换了后一双,两双高跟鞋形成了对比(此处给了特写及回放) 黑衣人滴水,应为人在克服困难,困难就一点一点减少,最后红衣女成功了,因为她克服了重重困难,黑一袍下是干土,与滴水行成反差,这也就证明了这一点。黑一袍下有包包和高跟鞋,那肯定不是不是黑一袍人穿的。有的人说是黑一袍追杀红衣女的,请问,谁追杀人的时候穿高跟鞋,手里拿着包包去追杀人吗?《我有点不明白的是,黑衣人上楼梯追红衣女的时候,跑过头了,就是超过了他用钥匙开门的个房间,后来又下来,这儿怎么解释》
3. 求一部电影的影评,电影不限,字数不少于800
黑天鹅
达伦曾直言不讳说《黑天鹅》的创作灵感深受《怪房客》《冷血惊魂》所影响,结果看片后发现果不其然,达伦就像波兰斯基附体,用充满了心理暗示和线索的镜头讲诉了这个关于人格分裂的心理惊悚故事。
波兰斯基电影中的主角多为身不由己,被环境控制被旁人影响,正如同达伦《黑天鹅》中的女主角Nina。影片前半部分Nina是个克制冷静脆弱的女人,但争取角色的欲望把她推进了Thomas的办公室,更是把她推向了压力的顶峰。起初Thomas并不满意Nina对黑天鹅的诠释,认为她不够狠不够性感,没有释放出自己的情感没能够迷失自己,但却仍然选择了她成为新的Swan Queen。Nina对自己的中选感到吃惊,导致她在整个排演过程中都是极度的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尽管她想要通过努力训练来弥补但仍然不能够完美诠释黑天鹅,这时Nina便处于一个技术再没作用自己不能再控制的状态。于是由人物和事件构成的各种外力便开始作用,一步步的激发或抑制Nina人性深处的黑暗势力,而Nina便被动的卷进了这场黑白角力的风暴中心。
Thomas是个有趣的角色,他在影片中就像个灰色人物让Nina同时也让观众无法分辨他的意图。办公室的强吻,自慰的作业,舞蹈室的主动诱惑,或许是因为他对Nina抱有占有的欲望而进行的一系列骚扰,却也同时可被解释为一种指导Nina诠释黑天鹅的非常规手段。不管怎样,是Thomas成功释放了Nina内心期待被渴望被迷恋被重视以及不顾一切追求完美的欲望。类似的性暗示还有地铁上对着NIna自慰挑逗的老头。
母亲是个有强烈控制欲甚至有点偏执的女人,很多时候就像一个反面角色,因为她的爱就像桎梏牢牢套在Nina的脖子上让她无法呼吸。前有Thomas在努力释放,同时又有母亲在间接抑制和禁锢Nina内心蠢蠢欲动的黑暗欲望。例如Nina清晨自慰的那场戏,正当她让自己沉溺在性快感中时,却突然发现母亲就睡在床边,仓惶下被迫停止。母亲发现Nina背上的抓痕后强迫似的剪短Nina的指尖,然而那些伤痕本就是黑天鹅即将被释放的征兆,母亲的行为无疑是在阻止它的发生。于是母亲的角色便可被解读为在人性白与黑较量中,唯一能够抑制黑暗面的亲情和爱,只可惜这一次促使黑暗滋生的力量更大。因此在片尾白天鹅之死那场戏中,Nina眼中看到的只有看台上泪流满面满眼爱意和怜悯的母亲。
Beth是前一任Swan Queen,在主演人选发布晚会上Nina目睹了Beth的不甘心和愤怒,以及与Thomas之间若有若无的暧昧。Beth出车祸后Thomas暗示Beth自杀的可能性非常大,这让Nina发现自己有可能是Beth和Thomas之间的第三者,也就是《天鹅湖》中的黑天鹅。这种想法无疑推动了黑天鹅的破茧而出。
Lili其实在片中有两个,一个是真实存在的竞争者,一个是Nina在人格分裂后假想出来的一个敌人。作为真实的竞争者,Lili始终都是一副叛逆放纵的模样,穿着黑色,与Nina截然相反。这或多或少都给Nina造成一种”她黑我白“的暗示。在夜店的那一晚,Lili不遗余力的劝诱Nina放纵自己,甚至还拿了一件黑色衣服给Nina穿。也许只是偶然,但当Nina在厕所中换上了那套黑色衣服后,似乎就预示着其心中的那只黑天鹅已经诞生并开始成长。在影片最后一部分里,不管是真实的竞争还是幻想的背叛,真假Lili始终都扮演着引诱黑天鹅出现的重要推动力。这只黑天鹅在Nina心中时而化身成假想敌Lili,时而变成另一个Nina。而发生在化妆间的那场谋杀,黑天化身成假想敌Lili并激怒Nina,让她以为杀死了竞争者从而才能在舞台上完美诠释黑天鹅。
如同波兰斯基的《怪房客》《影子写手》等,替代前任意味和暗示着重蹈覆辙。前一任Swan Queen Beth刚得知自己将要被替代时在化妆间大发雷霆后摔门离去,这时在一旁偷看的Nina溜进去偷走了Beth的一些私人用品如口红和小刀。这就构成了Nina对自己的”主动暗示“要成为第二个Beth。后来Beth的车祸和《天鹅湖》的剧情暗示,白天鹅只有以死来求解脱和自由。因此最后Nina倒在血泊中称自己终于做到了完美,她既成功杀了假想敌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黑天鹅,同时她也通过”被迫自杀”而达到了最终解脱。
“黑天鹅”其实就是Nina的一个更加黑暗的人格,它一直在寻找破茧而出的时机。Nina站在两面镜子之间时看到镜子里面无数个自己中,有一个自己正在抓背,那其实就是黑天鹅想要撕破Nina的躯壳以让它的翅膀能都放肆的展开舞动和飞翔。Nina从夜店回家后与母亲对峙的一个镜头是,镜子中的本来只有一个Nina,却突然分裂出一个Lili,后者跑到卧室门口引诱Nina与自己的母亲作对。镜子其实一直都是表现人格分裂的最佳道具,《黑天鹅》全片更是遍布各种镜子,达伦近乎完美的利用了镜子和多面镜子的特点构造了令人惊叹的,人影交错似幻非幻的视觉效果。
颜色同样是被充分利用。白色代表着纯净和纯粹,Nina在影片前半部分的着装多为白色。相反黑色代表的是更加放纵甚至邪恶的人性,这是Lili和影片后半部分Nina的着装基调。上面提到Thomas是个灰色人物,因此他出现的很多场景都是由黑色和白色共同构成,例如穿着白色衬衫的他坐在一对黑色椅子中,例如他家的装修基调也是由黑色和白色构成。影片的第三个颜色粉色似乎是代表克制和禁锢,芭蕾舞裙,Nina卧室,Beth的病房等都是粉色,
超现实的想象场景曾在《怪房客》《冷血惊魂》中成为经典,《黑天鹅》的最后一部分也有非常出色的类似场景,例如破茧而出的黑色翅膀,突然断裂的双腿,逐渐长满全身的羽毛等都让人印象深刻足以过目难忘。
4. 有一部微电影一个小男孩的父母经常吵架小男孩想让他父母带他去海边可是一直都没去有天晚上他进入了镜子
网络剧 奇妙世纪 里的一个故事 《另一边》 本集编剧:林博 小乐的爸爸妈妈天天吵架,妈妈不愿做饭,爸爸整天醉酒夜归,他只能在家吃泡面,一天晚上,小乐发现自己的弹力球穿过了镜子,他也通过镜子来到了“另一边”,那里的爸爸妈妈对他很好。于是每晚12点,小乐都会来到镜子另一边和爸爸妈妈过愉快的夜晚,但是每天早上7点之前都要回到现实中。直到有一天,小乐决定去到镜子另一边再也不回来了……
5. 如何看懂盛一伦微电影《镜像效应》
今天在翻看NLP大师罗伯特.迪尔茨的《信念:健康和幸福之路》,看到他说“思想病毒”提到“镜像神经元”时,突然想到盛一伦之前唯一演过的微电影《镜像效应》。
由此可见,侣皓吉吉之所以在《太子妃升职记》和《ESP超能》选角时看中盛一伦,也是因为看过《镜像效应》,而《镜像效应》是典型的心理小剧本。
此剧剧情很简单,只有16分钟的长度,拍于2012年,至今4年。但剧中蕴涵的意义还是蛮有看点的,阿伟因为小时侯意外摔倒,从此看东西是左右颠倒,不想被人误为脑子有病,于是外表装作正常的他内心是很痛苦的,因为和别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样,生活学习都很艰难。
生活却往往喜欢和人开大玩笑,在左右颠倒的视界里,阴差阳错,大学里,他以为追错的女朋友,正是他因为喜欢一幅画而欣赏其才气的作者。到了社会,因为左右颠倒设计错客户的LOGO,意外了又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但是,在外人看来事业爱情双丰收的他,内心却痛苦不已,因为他觉得自己是活在镜中的人,别人看到的是表面正常的他其实是一种镜中像的反转。
医生对视神经的研究项目帮他回归了正常视界,但我们可以看到布扯开的瞬间,阿伟的眼神是迷茫的。虽然医生口口声声说已经帮助他回复到正常的世界,这时他已经不能确定什么是左什么是右,长久以来的左右颠倒的生活体验和突如其来的改变,让他迷茫并不知所措。
阿伟觉得一切都回复正常,视力回复正常,生活也就该回复正常,所以一切都可以重来,他会努力让自己和正常人一样。
最后的镜头是,貌似他的视界回复了正常,但是,一切又都不一样了,他没有成功的事业,给老婆的印象是除了爱喝个酒一事无成。
更诡异的是,他老婆也不再是他当初心仪的那个女孩。
因为,当他的视界是正常之后,他不会因为左右颠倒追错女孩。当初他因为胆怯自卑,不敢去追自己心仪的女孩,只好迂回路线去接近她身边的朋友,结果他追的是真正那个优秀的女孩。
而当他正常的时候,重新来过他追到的自然是心仪女孩的朋友。工作后,也因为视力正常,没弄客户的LOGO自然也没有后面的提拔。
挺有意思的,这个世界有时候也是很颠倒的,外面看起来像是赢家的时候,你的内心世界是扭曲的反常的。当你回复正常时,你也就和普通大众一样,因为内心的懦弱自卑什么也不可能得到。
感觉导演像是给了一个选择题,你是要世人眼中光鲜内心纠结痛苦的成功人士,还是平平淡淡过正常人的生活。
换句话说,你是要错误的却拥有一切的视界,还是正常的却平庸至斯的人生。
而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我们眼中的世界,是否和别人一样。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中,人们把由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犹如一面镜子能照出自己的形象,并由此而形成自我概念的印象,在这里,别人就是我们的镜子。
在自我意识心理学,这种现象称之为镜象效应(mirror effect 或 image effect)。
所以我们平时会觉得镜子中的自己会比照片中的美,甚至有人意识到自拍出来的效果感觉也和我们平时对自己的印象大不相同,因为左右脸的反向。
也就是说,我们认为自己的形象,真就是真实的形象吗,或者来说,在别人心目中的我们,真和我们心目中的自身形象是重合的吗。
所以,《镜像效应》也好,侣皓吉吉后来拍的《太子妃升职记》结局也好,都是对我们内心自我的探索。
学过物理原子理论的人都知道,物质内部的原子结构图,在中子和质子构成的原子核外部绕着一层又一层的电子云。这和我们所熟知的宇宙银河系图,是多么的神似啊。
人类花了那么大的精力去探索外在的世界,却不知我们自己的内在构造就已经神奇到如此地步,我们真的是自己身体,大脑,甚至心灵的主人吗?
在《太子妃升职记》结局分析时,有看官留言导演没想那么多,那请你看看侣皓吉吉在2015年拍的电视剧《ESP超能力》。
ESP超能力是什么意思?ESP(Extra Sensual Perception)一般是心电感应、透视力、触觉感应力和预知能力的总称,正式的语译应为“超感觉”。
片名很神,科学点说法,它讲的是人类的潜意识。
所以说,你还想告诉我,导演没有想那么多吗。
哎,这个世道,看个电影和电视剧都不容易。其实也没关系嘛,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好了,简单快乐也是福!
6. 《盲钻》影评
人性和欲望似乎是一个永远都纠葛不清的话题,在喧闹的城市里充满了人性所散发出来的各种欲望。何文超导演的《盲钻》虽然只是时长二十几分钟的微电影,却将人性与欲望暴露无疑。
画面分析
影片在播放20秒时进入正片,一个正在吹头发的女人进入画面。画面又清晰又模糊,虚实的镜头,似乎因为热气模糊了女主面前的镜子,正在这种情况这下女主的面部也略带模糊。
门铃声响起后,画面由暖色调渐变为冷色调,色调的转变从而引出男主。门缝间藏着男主的脸,这个狭小的空间刚好把男主镶嵌其中。
从男主逐渐上楼远去的背影切换到女主不安的张望再到客厅的钟摆。独自在家的女主的心情就如这钟摆一般,摇摆不定、波涛不定。
前实后虚的镜头,将主人公包裹在一种虚幻的环境之中。中、近景刻画人物的各种面部表情,从而暴露他们的内心世界。琳琅满目的珠宝与钟摆的镜头切换,人心惶惶。灯光下的钻石耀眼夺目,女主的突然出现引发影片的高潮。
伴随着一个女人上楼,镜头切换到女主在慌忙的褪下自己身上的首饰。女人寻找之时,镜头推向一个正在洗马桶的一个保洁阿姨身上。随着镜头的推移,女主从一个单身的富婆“摇身一变”保洁阿姨。啃着玉米虽然略显狼狈,却正应了此情此景。手机上刚拨出的“110”,女主的脸上仍是不安。
中景切换到近景,展现两个人的面部表情,惊讶、不安、害怕……还有那枚被男主带走的钻戒、男主大腹便便的妻子、不安的男女主,最终他们都选择了沉默,互不拆穿。最后一幕的全景,黄色的分界线将男女主分开,却又像是在一起。
声音分析
片头嗡嗡的吹风机的声音,加上画面中留声机所发出来的老歌。再加上午后的眼光,这个女人的生活无比惬意。女主非常享受现在的生活,悠闲自在。
突然想起来的门铃声,戛然而止的留声机。只剩下了男女主交谈的声音,男主上楼远去的脚步声加上钟表的摆动声。
拿掉帽子带下首饰的声音,敲打了男主内心的欲望,这是响起了令人不安的背景音乐,摇动不定的钟摆依旧……女主的突然出现,音乐开始变得更加紧张,顺手拿起扳手的声音。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微电影《调音师》。所不同的是此片中男主发现原来女主是个盲人,所以放下了戒心。反之《调音师》中女主发现本是盲人的调音师确是正常人,引起了女主人的戒心。
紧张的背景音乐不仅仅是男女主内心的紧张,也调动了观众的心情。女主人回家时,争吵声、“蹬蹬蹬”高跟鞋上楼的声音,各种声音的混杂将女主的心情调动的更加慌乱。慌乱的放下首饰的声音,最终影片在一片沉寂中落下帷幕。
人物分析
女主:根据片头我们可以判断出女主是一个生活社会上层的富足女人,身上各式各样的首饰,还有显眼的红指甲和红嘴唇。听着老歌装扮着自己,这个女主很享受很惬意。一切的安静由水管工的到来所打破,两个人的对话,似乎有些面面相觑。让人们很疑惑,为什么一个不期而至的水管工能让这个优雅的女人有如此反应?后面的故事揭露了女主的真实身份,一个偷穿了雇主衣服的清洁工。在水管工面前“装盲”的小聪明,并没有赢得观众的赞赏,而是嗤之以鼻。只是因为想要拥有富足生活的欲望蒙蔽了双眼,所以她在利益面前“瞎了”。
男主:同样是社会底层的人,两个人的出场方式不同,一个富足的女人,一个修水的工人,确是同一阶层的人。同女主见面时,帽子遮挡了脸。在摘掉帽子的时候,露出丑陋的一张脸。这个男人从出来给人的感觉就是阴森森的。钻石的光辉更是将这个男人的脸,映衬的更加丑陋。就在这一瞬间女主发现这个水管工内心的欲望,贪婪的真面目。
男女主公都是活在大城市底层的人,他们都渴望爬到社会上层。只是这种欲望的驱使,一个人偷穿雇主的衣服、佩戴首饰,一个人拿走了女主人的钻戒。女主的雇主拥有着女主羡慕渴望的一切,却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男主的妻子戴着丈夫偷来的戒指安详的靠着丈夫睡着。地铁中男女主互相的包庇和互补拆穿,都是人性和欲望的驱使。
因为人性和欲望,人们希望拥有。然而这种拥有是永不满足。
7. 微电影我们都不应该谈论爱情讲的什么
摘自知乎
刚刚无意中点开 冷色调的画面让我的内心涌起了一丝紧张 甚至是恐惧
往往最致命可怕的东西就是藏在平淡表面之下的
场景的布置是近年很受青睐的性冷淡风 加上后期摄影的灰尘化处理 故事的基调也定下来了
如果真如他们表面这么和谐幸福 又为什么没有家的样子呢 一点生气没有 是很脏的镜头感
开头有朋友想在阿乃的石膏上写“永浴爱河” 大家都笑了 带有开玩笑的意味 而阿乃呢 有点逃避地笑了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其他剧里写石膏的戏码 石膏上写了和那个TA相关的东西都是甜蜜的笑 或者是很珍惜 那阿乃呢? 她的表情很尴尬 仿佛自己也认清了和明龙“永浴爱河”之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朋友看到单手洗碗的阿乃 阿乃说习惯了 在练 朋友说这练的也太不正常了 表情有些无奈 试想你的朋友在身体受伤的情况下练到了一项“技能”并熟悉于此 你又为何要无奈呢
后来印象很深的是阿乃和明龙一起看邻居夫妇分别 阿乃和明龙的讨论点在于“女的会不会走” 其实这也是阿乃借一个机会在审问自己的内心
以及之后被大家讨论很多的“交代后事”里 阿乃担心自己会在睡梦中死去的说法 让我细思极恐 是真的可怕 这种观点一般是绝症病人或者是极度悲观者才能说出来的 而阿乃呢 她在表面上有高大帅气还爱她的先生 有陪伴她的朋友 这种对比无疑是很可怕的 而明龙最后的反应也很值得细品 他有些生气地扭过了头 阿乃就去安慰他 阿乃深爱他 觉得自己这种言行会不会伤害到他 抑或是让他负罪感加强? 这就是阿乃已然扭曲的性格体现
另外一个点也是被大家屡屡讨论的就是“把他的药从嘴里拿出来” 梦里喂药这个其实是阿乃反抗的第一步 但她做不到 她不想伤害自己深爱的男人 这就是很多家庭暴力 或者是精神病家庭受害者的一个缩影 打着爱的名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
阿乃数次吃药其实在推进情节
临近结尾阿乃在客厅睡觉 明龙心疼地看着她 其实说明两人其实是相爱的 而明龙躺在阿乃旁边并让她抱着自己的那一刻 阿乃的眼神其实有一丝惊恐 而且大家可以想想 为什么阿乃要睡客厅 其实回想前面情节明龙应该是有精神疾病的 晚上会“发疯” 阿乃在通过客观条件寻求自己的安全
随着情节的推进 阿乃的恐惧是随着家暴程度加深的 而当阿乃已经要通过寻求朋友这一主观因素来躲避和明龙的独处 表明她的恐惧也上升到了顶峰 而家暴也到达了顶峰 寻求朋友的目的到底是为了寻求客观的庇护还是主观上的安慰 不得而知
有人质疑明龙的动机 不难得知 朋友去问镜子的情况 很明显镜子是被明龙打爆的(参照细节:明龙拳头受伤) 而破碎的镜子自然的伤害了阿乃(参照细节:阿乃额头流血) 朋友明显是猜到了 于是很严肃地去问明龙 明龙呆滞 阿乃转移话题 很不自然 而且如果明龙患精神疾病的假设成立 那么问题朋友的这一句话就会使得明龙“引喻失义”
明龙在阿乃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出去抽烟了 杀死阿乃的时候也是坐在旁边找火机抽烟 全片都没有提到明龙是“烟鬼”属性 那证明明龙那时压力很大 要找途径排解
而朋友在惊讶地盯着血中的阿乃 明龙的冷笑让我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到底是怎样的精神和心理才能让他就这样坐在自己女人尸体的旁边
很巧的是 我前面提到的“朋友”都是同一个人 她的形象很理智 我猜测导演的用心是想表明阿乃平时闭口不谈 只有跟她关系极好且洞悉力强的这位才能发现 进一步说明受到家暴 一定要说出来
8. 《魔镜3D》:惊悚题材电影上乘之作 魔镜见证善恶有报
镜,在世界历史文明中有着特殊的一层意义。在中国古代四大名着《红楼梦》、《西游记》中,就有不少关于镜的神化功能描写。在西方神话童话里,也有不少关于魔镜的情节。当礼崩乐坏,法律与道德齐齐沦陷时,镜便被赋予了一种可以透视灵魂的重要功能,即将于9月25日上映的电影《魔镜3D》便将这个道具用到极致,将人性的善与恶“照”了出来。有个成语叫明镜高悬,那在这部电影中,其实镜的作用就是“魔镜高悬”,以镜为载体实现善恶终有报的主题。
影片以三个小故事为结构,分别以韩国、泰国、中国香港为三种风格,中泰韩三位顶级导演执导。这样的故事结构非常冒险,要睁族将一个惊悚故事通过一部微电影的时长讲出来,还要讲得好,圆得妙,这很考验编剧的功底与导演对于节奏的把握。好在《魔镜3D》完美得做到了,且做到了三次。第一个故事发生在韩国,年轻女孩因酒后驾车撞人致死,逃逸后养伤在家长达三个月。直到有一天,她收到一个神秘包裹:魔镜。随之而来的是,一个陌生男人成为她的微信好友,这个男人对自己的生活了如指掌,制造了一系列的诡异事件,并直言来要找自己……
这个故事用了典型的韩国悬疑电影的拍摄手法,注重细腻的画面表达,具有击溃观众心理防线的音效和光线的明暗层次运用,然后通过空间上的设计,如幽暗的长走廊(中国风水学称之为:枪煞),幽深的楼梯设计以及时间上的紧迫感,完全将观众的惊悚感调至上限。从开始时,长达近20分钟的慢节奏微信对话,到后来的节奏渐快,再到最终女主崩溃,在情节的推进上导演金成浩功不可没。而镜的运用,是影片三个故事中戏份最重的,也是植入最成悉局弊功的。如果说做梦、小孩和镜子是惊悚片的硬性标配,那在镜的运用上(下文还会出现本片如何对孩子的元素进行成功运用),《魔镜3D》真的值得太多国产惊悚片学习。
如果第一个故事是腊唤画面精致、故事性占优的话,那第二个发生在泰国的故事则是以亲情、现实感取胜。在观影结束后,笔者曾问几位影评人,结果是普遍对此故事青睐有加。这个故事更符合中国受众的传统审美,父母因工作疏于对孩子的照顾,奶奶则对这位孙子溺爱有加,这种隔辈亲的现象其实在中国更甚。有天奶奶去世,围绕孩子出现的悬疑情节成为这个故事的迷点所在……
用有身体残疾的角色为重要人物线索,是中国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题材影视剧惯用的,类似于《红楼梦》中的癞头和尚、跛足道人。而这个故事中的孩子则是一个半哑儿童,只会讲:呀!呀!这样的人物设计更加突出了人物神秘感和不确定性,可以起到增加剧情张力,又不失合理性的作用。整个故事在悬疑手法使用上,同样是幽深的街道来体现空间压迫感,增加的铁门帘和一层底商,则是人性的禁锢和近在咫尺的自由形成了鲜明反差,其中镜子在其中更像是一个传播信息的载体。有温情、有感动又不乏现实主义色彩,逻辑完整、故事精彩,画面虽然没有上个故事精致,但更加能打动人。此外,必须为影片中的奶奶饰演者点赞,表演非常好,是整部影片中最为出彩的人物。
第三个故事,是以香港电影风格为主,其实更像一部上世纪90年代香港鬼片颠覆时期的作品,不算出彩但也中规中矩。可以说,《魔镜3D》这部影片集东亚惊悚题材电影之精华,绝对是今年迄今为止惊悚题材电影的上乘之作。
相关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