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献微电影脚本
㈠ 生命的礼物电影朱茵什么时候出来
星朱茵主演的以器官捐献为主题的公益微电影《生命的礼物》在青岛开机。据悉,朱茵在剧中将饰演一位器官捐赠协调员,她表示“这个角色对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而现实中,我去年已在香港成为了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
15日上午,开机仪式在西海岸医疗中心举行,一袭红衣的朱茵出席现场并表示“我是头一次来青岛,早就听说这里很美,景点很多。拍片之余,我一定会到处转转。”朱茵还说,她知道在青岛有个叫“微尘”的公益品牌很出名。“器官捐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作为公众人物,应该在这方面起表率作用,我去年已经在香港填写了器官捐献志愿书,有幸成为一名志愿者。”
《生命的礼物》这部影片讲述了由朱茵扮演的外科医生林婷因自己刹那的犹豫导致了严重意外,从而产生了心理阴影,再也拿不起手术刀的她做起了器官捐赠协调员,在之后的工作过程中,她接触到了一个个不同疾病不同遭遇但同样在等待器官捐献而努力活下去的生命。“我还是头一次饰演器官捐赠协调员这样一个角色,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这也是我产后复出后参演的第一部电影,我有信心将它演好。”朱茵说。
影片由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艺术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将在青拍摄45天。除朱茵外,还有莫少聪等香港影星加盟。影片旨在呼吁人们多关注需要器官捐献的病患群体,希望更多人投身到公益事业中,以“生命接力”的方式帮助他们重获新生。
㈡ 如何写“号召公民自愿捐献器官”的公益广告
1,首先我们可以呼吁我基贺们在听一个地球生活,是一家人等。
2,可以说说这种做法的重要性和伟大性等围绕来说
如:
生命的另一种延续----真正的人间大爱!
赠人玫搏亏派瑰,手留余香.
器官捐赠,生命共享(或大爱无疆).
您的生命没有完结,依然在继续
㈢ 请你写一则号召公民自愿捐献器官的公益广告(不超过40字)
写作思路:可以写一下无私奉献是人间的大爱,爱心奉献,带来生命永存;给他人希望,让自己永恒等等。
正文:
1、爱心奉献,带来生友并命永存;给他人希望,让自己永好散迹恒;捐献遗体,让爱飞翔;捐献遗体,生命永续。
2、让生命在大爱中延续,生前多奉献,身后再捐献。生命的延续,需要你我的关爱与奉献,生命因捐献而美丽。
3、生命与日月同辉,爱心与天地共存;掘睁捐献遗体,要留爱心在人间。
4、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用最后的生命,换取更多家庭的幸福,在生命与希望间传递爱的接力棒。
5、志愿捐献遗体,奉献生命礼物;自愿捐献遗体,树立社会公益风尚。
㈣ 捐赠器官的事迹材料
有些人会选择在生命临终的时候选择把自己的器官捐赠出来,希望能够帮到人的同时也可以让自己的离开留下一点价值。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器官捐赠事迹,欢迎大家来敏槐阅读学习~
捐赠器官的事迹1
××,1956年8月生于全椒, *** 党员。1982年10月至1994年3月在全椒县税务局陈浅乡所工作,先后担任过陈浅乡所副所长和城东税所副所长,2014年4月至今任石沛分局科员。2015年10月16日,××同志因肺癌晚期医治无效离世,此时距离他退休还有一年时间。他留给人们最后的遗言是:“我是一名老党员,身体烧了就没了,把器官捐献出去,可以救助病人、用作医学研究,能为社会最后做些贡献。”
扎根岗位的“螺丝钉”
由于××生性低调,在他去世后一个礼拜,同事们才知道他捐赠眼角膜的事,不过这并没有引起意外。“他平时就是个十分豁达的人,个性开朗,作风朴实,不计较任何个人得失。”
××一生与基层税收工作结缘,从1982年起就一直在乡镇所工作。在去年调入石沛镇分局之前,他已经58岁,按照单位的工作惯例,这样的年纪很快就可以退休,××是不需要再下乡进村工作的。全椒县局领导考虑到他家在县城,还要照顾年迈的老母亲,就把答滚他安排在县城分局上班,可是××却婉拒了这个很多人羡慕争取的好机会。“××同志是主动要求调到我们乡镇分局来的,他总说自己年纪大了,要把机会让给年轻人,真是让人想不到。”石沛镇地税分局的负责人经涛说。
面对基层相对较差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既不言苦也不喊累,也从不摆“老同志”资格。石沛镇所的专职司机已经退休,下乡征税无人开车,××就身兼两职,主动承担起为大家开车的任务。同事们都爱跟他相处,“老巨为人随和,每次用完都把车洗得干干净净,平时还常常在单位打扫卫生。”
30多年工作在税收一线,××在日复一日的勤奋中锤炼出脚踏实地的作风和过硬的业务能力。在税务系统记录上,××年年超额完桥举友成工作任务,自学参加完成了各项考试,县局考核中都是优异,是税收征管队伍中实实在在的“业务能手”。
在确诊为肺癌晚期后,××在化疗初期仍然心系工作,不愿让别人分担责任。经涛说,那时候××总是很乐观,“我认为我还能活两年,局里还有那么多事,等化疗完了我就去上班。”在这期间,××时常给他征管的企业负责人打电话,不忘讲解土地纳税政策,叮嘱他们以后要按时缴纳税款。在多年的交道中,××和这些企业主已经成了熟人,他为人忠厚、态度温和,从没和征管物件发生过矛盾。在得知××去世的讯息后,这些“老朋友”都禁不住惊愕叹惜。
亲友眼中的“好人”
××是出了名的孝子。由于父亲去世得早,××把含辛茹苦的母亲时刻挂在心上。88岁的老母亲腰椎间盘突出,生活起居不便,住在离城很远的郊区。为了照顾老人,××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先到母亲那做好饭,然后坐车赶往工作地,下班回来后再赶往母亲家打扫家务。
亲戚们谈起××对家人的责任感无不称赞,“买的好菜和零食都首先送到母亲家,早些年自己家里还没装空调的时候,就给母亲先装上了。”××的儿子在广州打拼,现在已经成为一家公司的业务骨干,小孙子一直在××夫妇身边。尽管上有老下有小,××却都能照顾周全。
今年年初,××罹患肺癌的讯息对家人来说无疑是一道晴天霹雳,但乐观豁达的××却并没有难过太久。他开始考虑所有身后事,反过来安慰家人。对妻子李伟,他笑着嘱托,“我走了以后你要再找个好人家嫁了,给我做个单穴墓就行了。”
儿子巨涛得知父亲的病情后,第一时间就要赶回来,可是严厉的父亲却不允许。××对儿子说,“你现在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我化疗效果很好,这边也有你母亲照顾,你安心工作,不用担心。”10月12日,××病情急剧恶化,才让家人通知儿子巨涛回趟家,见了儿子最后一面。这时离他去世仅剩下4天。
留存永续的爱心
人生有限,爱心却能永存。面对像沙漏般不停流逝的生命,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捐献遗体角膜器官、回报社会的决定。他向家人表达了心愿,又立下遗嘱。想到高龄的母亲无法接受,他瞒下母亲,只做通了妻子和儿子的思想工作。
10月14日,省红十字会眼角膜库的专家接到了××家人打来的电话。10月16日下午, 全椒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病床前为他办理了眼角膜捐献登记手续。××忍着病痛,在一份捐献协议上歪歪斜斜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完成手续的一个小时之后,××溘然长逝。当天晚上21时许,专家在全椒县同仁医院成功完成捐献者眼角膜的摘取和储存。省红十字眼角膜库的专家介绍说,虽然捐献者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但是这两片眼角膜质量却很好,至少可以让两名失明者重见光明。
“人要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发挥自己的一份能量,这样才不枉生活一场。” ××早年在庐剧团工作过,他常对同事提起,那时候他最喜欢表演的是一个叫《红花绿叶》的小品,也常常自言就是一枚“绿叶”、一生甘当绿叶。绿叶虽然从枝头凋落,却化作脚底春泥,用爱作生命滋养生发的养料,等待见证来年的满树葱茏……
捐赠器官的事迹2
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女性,年仅30岁,在她人生最后的关头,她做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捐献自己的器官。在去世后,她捐献了1个肝脏,2个肾脏,可以让3人重获新生。她叫崔恩丽,也是日照市第二个人体器官捐献者。
我国目前一年有移植手术需求的患者约有30万人,但最终进行移植手术的不足1万人,供需差距大。2010年,器官捐献在山东省试点,继日照五莲冯女士无偿捐献器官后,崔恩丽成为日照市第二例人体器官捐献者。
30岁的美好年纪突患脑瘤
崔恩丽,是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黄家峪村的一名村民,年仅30岁,有一个6岁的儿子。本该是人生最美好时光的开始,谁料到2012年,崔恩丽突然查出身患脑瘤。
查出身患重病后,崔恩丽在医院接受治疗,因为病情比较严重,做手术风险太大,所以她只能选择保守治疗。辗转北京、济南等多个城市,一直坚信着生的希望。“我们一直都觉得她会慢慢好起来的。”崔恩丽的父亲告诉记者。
然而,在2014年9月份,崔恩丽病情突然加重,送到医院治疗后不久崔恩丽就不幸去世。因为刚去世并没有多久,提起自己的女儿,崔恩丽的父母还是会止不住的流泪。
三次劝说终打动父亲同意她捐献
据崔恩里的父亲崔成久介绍说,9月份崔恩丽病情加
重再次入院,住院后,崔恩丽就提出捐献器官第一次崔恩丽提出捐献器官的时候,他并不同意,因为按照农村的传统,把器官捐献出去整个人就不完整了,他心里接受不了,而且他心里还一直坚信着女儿的病能慢慢的好转。
后来,病情已经无法控制,女儿第二次劝说父亲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崔成久说:“他第二次劝我的时候,我就有些动摇了,因为女儿一直说这样可以服务社会,可以让更多人的重获新生。”
第三次,崔恩里已经病重的说不太出话来,但仍然坚持着捐献器官,崔成久无奈之下和自己的家人商量捐献器官的事情。随后,崔成久到日照市红十字会进行器官捐献的咨询,并填了表格,确认捐献。崔恩里转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并于11月28日完成器官捐献。
捐赠器官的事迹3
“我的生命也许将不久于人世了,我是多想好好生活呀!可是,这样的病现在还没办法治愈,但我希望其他的生命能活得更好,我愿意捐出我的眼角膜、肾脏等所有对其他生命有用的器官。”
这是18岁少年孔振宇在器官捐献申请中写下的一段话。
孔振宇出生在山西交口县韩家庄村一个普通农家。从小,家人就发现他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走路老是不稳,还经常摔跤。随着年龄渐长,振宇的身体越来越没有力气,到12岁时就只能躺在床上,靠父母照料。
为了治病,一家人借了钱四处求医,却始终看不到希望。医生说,振宇患的是一种叫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先天疾病,国际上也治不了,患者一般活不过20岁。
面对残酷的命运,少年孔振宇依然感恩生命。他说曾经因为自己的不健康怨过父母,但如今最想对父母说一句谢谢—“谢谢你们给我生命。”
得知自己可能将不久于人世,孔振宇提出了捐献器官的想法,希望用自己的生命帮助更多的人。但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在观念保守的交口县,从未有过器官捐献的先例。父母心疼振宇“活着受病痛折磨,连走也走得不完整”,奶奶更是无法接受,觉得这样的事“太残忍”。
为了说服父母,振宇软磨硬泡,甚至闹起绝食,父母拗不过他,终于同意。“孩子就这么一个心愿,他高兴就好。”母亲说。
签志愿书那天,双手已经使不上劲的孔振宇在父母的帮助下,歪歪斜斜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接着开心地笑了。一旁的母亲转过头,偷偷擦着泪。当天中午,已经四五天没吃东西的振宇一口气吃下了大半碗面条。
在孔振宇看来,生命这么珍贵,与其让它毫无意义的逝去,还不如用来帮助别人。“弟弟跟我的病一样,我也希望自己的身体用做医学研究,早日治好弟弟的病。”
孔振宇一家的情况也引起当地 *** 的关注。目前,振宇兄弟俩在医院的一切花销都已免去,一家人还住进了县城的廉租房,省去了来回看病的长途奔波。众多爱心人士也为他们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帮助。
振宇的事在网上传开以后,感动了很多人。网友纷纷为他的善良、坚毅点赞,称他是“中国好少年”,更多人为他送上祝福,希望好人平安,还有热心的网友尝试为他的疾病提供帮助。
“我的心里充满感恩。”孔振宇说,“我想,对父母和那些关心我的人最大的回报,就是珍惜生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㈤ 捐赠器官的感人故事
特别心愿
□接到德州乐陵周长宇的信是在12月16日,这天是他女儿周越去世三周年纪念日,周长宇选择在这一天向我们表达心愿:向13岁的女儿学习,死后捐献自己身体的所有器官。
□3年前,13岁的周越不幸患了白血病,小姑娘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最大的心愿就是把遗体捐献给医疗研究机构,她想通过研究自己让更多的人不再受白血病的折磨。后来她的愿望实现了,就在遗体被接走的那一刻,父亲周长宇逗饥下定决心,死后他将把全身器官捐献出去。
□但周长宇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他为找不到专门的机构来受理这件事情而苦恼,周长宇说,如果这个心愿实现不了,他这一辈子都不会活得安心
心愿故事
女儿的三次恳求
周越,一个非常聪明上进的小姑娘,是班里的班长和团支部书记,2001年2月13日发现病情,2月16日确诊为白血病,12月16日去世,12月17日遗体被山东医学院遗体捐献接受中心接走……
重提这段往事,无异于用刀子割周长宇的心,但周长宇坚持要说下去,他说忘不了女儿三次恳求他同意捐献遗体的情景,他说他做出这个决定,就是因为不能给女儿脸上抹黑。
周越第一次提出捐献遗体的要求是在2001年8月,那时候她在天津血液病医院住院治疗,在乐陵市工商银行工作的周长宇周末赶过去看女儿,女儿趁妈妈出去买东西的机会,一本正辩指隐经地对父亲说:“爸爸,我想求你一件事情。”
周长宇以为女儿想要吃的或者穿的,就满口答应下来,想不到周越竟然说:“爸爸,你看看我写的日记,我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但我知道很多人都在关心我,我想捐献遗体,报答这个社会。”周长宇一听这话,眼泪直在眼眶里转悠,他说:“孩子,这事咱慢慢谈,别着急。”周越一听急了:“到我不行的时候,那就晚了。”
“行行行。”周长宇哽咽着说完三个字,扭头冲到阳台外边大哭起来。
周长宇说他第一次听到女儿的恳求时,当时压根就不同意女儿的想法,当爹妈的怎么能舍得呢!
2001年10月,周长宇到医院看女儿时,正碰上天津电视台记者来医院采访别的事情,周越蹦蹦跳跳地跑了过去,她很认真地对记者说:“阿姨,我得的是血癌,我要真有不幸,我想捐献自己的遗体,我不想白白地烧掉,一点作用都没有。”电视台的记者惊呆了,而躲在一边的周长宇只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周长宇第三次听到女儿提出这个要求是在2001年11月,当时周越病情已经恶化,甚至医院都放弃治疗,让她回家过完最后几携厅天。在家里,每当周越疼得受不了时,她就会喊:“爸爸妈妈,我提这个要求你们都满足不了吗?我死了烧成灰,你们抱着我的骨灰哭有什么用?你们真要想我,心里有我就行了……”
在女儿三番五次劝说下,周长宇和妻子抱头痛哭一场,最终决定满足女儿的愿望。
父亲的两个誓言
2001年12月16日晚上,13岁的周越走完了她短暂的人生历程,直到她临死前,她还念念不忘地说:“把我捐出来,就可以做研究,别的孩子就不用受这个罪了……”
12月17日,周越的遗体被山东医学院遗体捐献接受中心接走,望着女儿渐渐远去的身体,周越立下誓言:女儿这么小就有这么高的境界,做父母的不能给女儿脸上抹黑,我要捐献骨髓、捐献身体所有器官。
女儿死后一个月,周长宇就来到山东省红十字会做了骨髓配型,他随时等待着和他配型成功的白血病人来找他。
女儿的遗愿让周长宇彻夜难眠,他干脆辞去工作去了北京,在那里,他和中国红十字会、中央电视台一起搞一些公益活动,宣传白血病及其他疾病的防治工作,这一干就是一年半。
去年6月份,周长宇从北京回到乐陵。去世一年多的周越仍然像活在这个家里一样,她所有的东西都摆在原处,一尘不染,回到家的周长宇越来越感觉对不起女儿:当初答应她的誓言只实现了一个,女儿在地下会不会以为爸爸爽约了?
心愿注解
女儿时刻鞭策着我
在周长宇的信里,他是这样写的:“女儿这么小就有这么高的境界,我一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抛弃世俗的想法呢?人死了,白白烧掉太可惜了,还不如把眼角膜、肾脏、肝脏这些有用的东西留下,也许会给别人带来光明,带来幸福。人活在社会上,不能老想着自己,这个社会是个整体。”
“将来不管谁用了我的器官,不要告诉他们姓名,不要让他们知道我是谁,只要他们能看见光明、能活下去就好,女儿能做到的事,为什么我不能做到呢?”
周长宇说,如果他的愿望实现了,他希望将来他的墓碑旁能植一棵树,树是常青的,是有生命的,那比冰凉的骨灰要有意义。
说完这些,周长宇又打开了电脑,女儿没有给他们留下抱着骨灰哭的机会,每当他想女儿时,就会打开电脑看看当初媒体报道女儿的文章,听听采访女儿的录音,听着女儿稚嫩的声音,周长宇在心里对女儿说:孩子,爸爸答应你的事,一定会做到!
心愿之旅
丈夫的执着
回到乐陵,周长宇一边做生意,一边联系捐献器官的事情,但他没想到,他的心愿实现起来那么难。
周长宇往当地医院打电话,医院的人说:“周越的事现在还难受着呢,你还要捐!你看乐陵有一个捐的吗?你就别瞎想了。”
周长宇不死心,他往乐陵、德州的红十字会、卫生局打电话,有的表示不理解,有的则告诉他不知道这事该由哪个单位办理。
周长宇又去跟朋友打听哪里能办理遗体捐献,只要他一提这事,朋友眼神就变得怪怪的:“你没病吧?”
更让周长宇难受的是,社会不仅不认同他捐献器官的想法,甚至对周越捐献遗体的做法也认为是别有所图,曾经有亲戚当面质问他夫妇俩:“你们两口子是不是太狠心了?孩子死了还把孩子给卖了,人家给了你三万两万,还是十万八万?”
周长宇已经不愿意再跟别人解释他的心愿,别说周越捐献遗体一分钱没有,就连公证费原本也是要自己掏的,只不过公证处的人看他们情况特殊特意给免了。
妻子的理解
周长宇做这些事时,一直是瞒着妻子的,他曾经和妻子谈过一次,但妻子当场哭了起来,她说:“周越刚走了,你又这样,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直到两个月前,他的一个好朋友在车祸中丧生,看着朋友被碾烂的尸体,周长宇心里特别难受:人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走了,万一出点意外,这个心愿可能就永远实现不了了。最终,他选定12月16日这个特殊的日子,给我们“特别心愿”写来一封求助信。
写完信后,周长宇跟妻子一起吃晚饭,他庄重地告诉妻子:“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死后捐献器官,希望你能答应我。”
在磨了整整一个晚上之后,妻子终于答应了,她说:“看他这么执着,我就知道拦不住,这样也好,将来让儿子学父亲、学姐姐,也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资料:http://www.qlwb.com.cn/display.asp?id=32590
㈥ 向无私捐献器官者致敬大爱无疆延续生命论文2015
1、这样的论文一定要把器官捐献者的高尚的道德情操表现出来,尤其是大爱的延续,具体的论述方法反而显得不是那样的重要。
2、一则范文,详解如下:
《生命延续 大爱无疆》
“生命延续,大爱无疆。”这是孙永海老人最终的使命,他在临死之前仍就为社会献出了自己的身体器官,让5个人终身不再受到病痛的折磨,他,是个简简单单的人,却有着这样崇高的理想。或许,他就是上天派给人间的神兆拍仙吧。
——楔子
我的眼直直的盯着电视上的孙永海老人——他的生活简简单单,他也并不是那些名门望族,但是,他依旧坚强的生活着。他一生有两个愿望:一个是能到天安门广场逛一逛,而另一个,就是他希望他死了之后,能把自己身上的器官捐献给那些在病痛中折磨的人,让他们减轻痛苦。
孙永海4年前到宁波打工。12月6日,他突然发病倒地,虽经宁波鄞州的第二人民医院的全力抢救,但是,因为孙永海老人颅脑受伤严重,6天后辞别人世。12日,他的儿子来到了医院,他想起父亲总是说起:“如果我死了,你把我的器官捐赠出来,或许还有用。”就弯猜唯是这样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几个字,就把我们为他的这些勇举而感到感动,他是那么大爱无疆,爱着人民。为了减轻其他病人的痛苦,他毅然做出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决定。
于是,他的儿子按照他的意愿,把器官捐献到了市红十字会中。这个拥有大爱的好人,无怨的将两个眼角膜、两个肾脏、一个肝脏捐献给那些沉在病痛当中的人,于是,医生给他做了器官移植手术。这个手术给3人带来了生的希望,给2人带来了光明。让5个病人恢复了健康。
孙永海,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的名字刻在了我们的心中!谢谢,埋培孙永海老人内心拥有着大爱,他不只是为了自身着想,不贪图名利,无偿无怨的将自己身上能够用的器官捐献了。他走了,挽留下了5个人的生命。5,这虽然是一个渺小的数字,但是,它代表着5个人带着鲜血的生命,它代表着5个活脱脱的人哪!
孙永海老人永远地走了,永远的闭上了眼。但是,他在天之灵,当他看到5个人因为他而活了之后,他将会是多么的满足啊!现在,他的愿望已经实现了,他应该是多么的开心和满足呀!在此,我谢谢老人的爱心,老人,请一路走好!
延续生命,大爱无疆!老人的使命已经完成,因为他让5个人重燃“生命之光”,他无私的爱已经感染了整个社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信仰,他是我们全人类的楷模!孙永海老人,请您一路走好!
㈦ 为器官及遗体捐献社会公益事业传递感恩精神,微感想
2015年4月16日 成都商报电子版
在成都文明网公布的成都100家注册公益组织中,有一群志愿者有些特殊,他们是专门为已去世的人服务的。“543社工中心”是目前成都唯一一家专业服务遗体捐献者身后事的志愿者团队。“543”取谐音“我慈善”,4位志愿者和多名有心理学技能的社工组成的团队,安慰和支持了38位无私捐献出器官的捐赠者和他们的家属。
他们是特殊的志愿者
志愿者们操办的一场简洁告别仪式后,捐赠者遗体得以火化,而在网络上,他们的生平被志愿者永远记录下来
努力让捐赠者享受特殊的离别
4月9日,62岁的成都人蒲文南先生因病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去世。7年前,他曾在成都市红十字会签下了一份志愿捐献遗体的证书,上周在病床上停止呼吸后,遵照他的遗愿,家人把他的双眼角膜捐了出来。就在遗体被推进手术室的二十多分钟后,两名来自543社工中心的志愿者就赶到了手术室门外,帮助家属处理各种遗体捐献的手续和身后事。
志愿者唐添劝慰着捐赠者的家人,而同事陈薇羽则开始紧张地准备各种器官捐赠的文件、联系殡仪馆。第二天,在志愿者们操办的一场简洁告别仪式后,蒲文南的遗体在天地圣苑殡仪馆火化,他的墓碑,则在金龙山公墓一个为遗体捐献者建立的爱心园中立了起来。
在专门为遗体捐献者建立的虚拟悼念网站“思忆集”上,志愿者们还为他建立起了一个悼念专页,写下一篇介绍生平的短文。到昨天为止,已有23个人在网上悼念了他。
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
“捐献者和家属们都是心怀大爱的好人,而‘543’志愿者们则给了这些好人关怀帮助,让他们感受到了这个社会应该回报给他们的感激和尊严。”
捐赠者的故事 曾让她流泪
38位遗体捐献者中,让陈薇羽印象最深刻的,是2012年9月在24岁时早逝的大学生曹陆林。曹陆林来自彭州一个很普通的农民家庭,因病去世后,他父亲捐出了儿子的肝脏、双肾、双角膜和胰腺器官,至少帮助10位患者延续了生命。曹陆林的父亲曹福刚是个煤炭工人,每天赚几十元养家糊口,就是这样一位文化不高的普通农民工,在儿子病危时,一口答应了医生的建议,同意捐献儿子所有能用的器官。
在医院里,陈薇羽陪着曹福刚办理了各种器官捐献的手续,包括各种申明和公证书,“他一直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仿佛没有悲伤也没有心酸,这位年近半百的父亲,就这悉坦样从容地看着儿子的生命消失在人间,”陈薇羽忍不住私下问曹福刚,为什么同意捐献儿子的器官,他回答道,因为毕业后把家人一起接到成都生活,是儿子一直以来的心愿。如今儿子走了,与其让他整个人都化成灰,不如把器官送给需要的人,就像儿子在延续这个城市里的生活。
几天后,陈薇羽和同事们帮助曹福刚在天地圣苑办了一个小型的追思仪式,在志愿者们齐齐向儿子的遗体鞠躬时,曹数羡福刚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哭了。在曹福刚的坚持下,曹陆林的骨灰被带回家乡,撒在家附近的一条小河里。志愿者们在小伙子的骨灰里撒上了新鲜的玫瑰花瓣,由这位父亲一把把地用力扬向天空,飘向山川河流。“当时我哭得不能自已,那个场景永远都留在我的记忆里,”陈薇羽说。
“非常感谢他们所做的一切”
志愿者陈薇羽说,为遗体捐献者服务的工作源自一次“偶遇”。自从地震后,“543”团队的志愿者们就常常前往省医院,帮助和照顾一些有困难的患者。2011年8月,恰逢遗体捐献者吴国祥在省医院去世,两位志愿者就帮着家属处理一些琐事,后来还发动社会资源,联系睁毕桐到了爱心企业天地圣苑和金龙山公墓,帮助家属完成了吴国祥的身后事。“家属的善良和悲痛,我们全程感同身受,那时候我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应该把为遗体捐献者服务这件事,一直坚持做下去。”
“4年了,作为与捐献者和他们的亲人打交道最多的人,我非常感谢‘543’的朋友们所做的一切,”省医院器官移植协调员薛瑾说,“捐献者和家属们都是心怀大爱的好人,而‘543’志愿者们则给了这些好人温暖的关怀帮助,让他们感受到了这个社会应该回报给他们的感激和尊严。”
㈧ 关于捐献器官的故事 百度知道
大爱无声
2011年12月13日晚,一位因意外事故不幸过世的黑龙江籍“新宁波人”在家属的支持下,在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完成捐献器官的遗愿。他无偿捐献的一肝两肾双角膜,当晚就开始实施移植,挽回了三位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患者,为两位失明的眼疾病人带来生命的光亮。
孙永海,1952年9月5日出生,今年60岁,系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市巴彦县巴彦镇红星村王乡屯农民。他外出打工10来年,4年前来到宁波,先后在李惠利医院、鄞州第二医院和利时百货做临工。生前,他有一个愿望:“若干年我过世后,不要全烧了,要留下有用的器官,捐给社会去救人。”
2011年12月6日晚上20点左右,孙永海因意外倒地,被120急救到附近的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医院急诊科立即启动绿色通道进行抢救。CT显示:孙永海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属于特重型颅脑损伤。生命抢救抢在分分秒秒。急诊科立即为曾在医院担任送药护工的孙师傅施行了全麻下行开颅手术。手术整整动了6个小时,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老孙一直没有醒来。
12月9日,孙永海的儿子和媳妇赶到宁波,在医院向远在东北的孙永海老伴叶淑华通报了病情,在绝望中,叶大妈向家人透露了孙永海捐献器官的意愿。儿子孙明星在悲痛中也看到了市红十字会挂在走廊墙壁上的器官捐献宣传牌:“生命的旅途结束时,献出生命的礼物,让他人获得再生的力量。”小孙忽然明白了父亲的遗愿是为了救人生命。
医院积极抢救6天后的12月12日,孙永海在深度昏迷中出现了双侧瞳孔散大,深浅反射消失,慢慢地,自主呼吸消失,临床判断处于脑死亡状态……。当天宽慧裂,小孙终于决定了却父亲的心愿:捐献器官。
鄞州二院及时通知了市红十字会。市红十字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1、紧急联系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派出专家评估组到鄞州二院进行会诊,协同处理评估、鉴定、见碧梁证等程序;2、请家属履行签字确认等手续,协商安排善后事宜;3、安排新闻媒体做好宁波首例人体器官捐献宣传报道的准备工作;4、立即安排远在东北老家的孙永海妻子到宁波见老伴最后一面。
12月13日下午叶淑华从东北飞抵萧山机场,旋后被接到医院,见了老伴最后一面。痛苦中也伴着欣慰,她在丈夫自愿捐献器官登慎闭记表的“肾脏”、“肝脏”与“眼角膜”3个栏目上摁上了鲜红的指印。
13日下午19时52分,孙永海心脏停止跳动。20时20分捐献的器官被取下,一肝一肾急送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另一肾在鄞州二院连夜移植给镇海区一位50岁男性患者,22时40分移植成功,家属惊喜交加、长跪不起……。两个角膜通过宁波眼科医院也在当晚移植成功,鄞州区和北仑区两位眼疾病人再现光明。孙永海不富裕但富有爱心,一人捐献救了三条命,使两人重见光明世界,五人终身受益。
参与捐献的医务人员和省、市红十字工作人员全体默哀3分钟,对孙永海表示深切的缅怀和深深的敬意。
㈨ 捐献器官的事迹150字
2014年4月2日,陈竺、华建敏、李金华等中国高级官员在北京协和医院登记捐献器官意愿,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器官捐献事业的支持。
在缅怀逝者的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前夕,4月2日上午,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国家卫计委主亮埋办的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在北京协和敬纳蚂医院学术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名誉副会长李金华等人出席此次活动。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鼓励党员、干部去世后捐献器官或遗体。
2014年4月2日的活动现场,陈竺、华建敏、李金华等作为国家高级领导干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登记捐献器官意愿,茄迅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器官捐献事业的支持。
㈩ 捐献器官50字作文
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会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收获温暖和感动。然而,今天我讲的这件事岂止让我感动,应该说是强烈的震撼!
“当车祸无情地夺走亲人的生命,当悲伤还笼罩全家人的心灵,他们做出了一个令人景仰的决定:捐献亲人器官,拯救更多生命。于是,三名患者获得了新生;于是,陨落的生命变得如此华彩壮丽。他们是最美的中国人,让生生不息的生命完成了一次崇高的接力。”这是2011年感动温州十大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给予捐献亲人遗体器官救助他人的刘中平家人的一段颁奖词。
在常人看来,要捐献器官是件很难的事。因为在有些地方,特别是农村,特别注重所谓“留个全尸”,而刘中平和他的家人就是农村人,要做出这样的抉择实在是很不容易了,也更体现了刘中平家人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了!
妈妈是曾经采访过刘中平家人的记者,那天下班一回家,妈妈就激动地拉着我讲述刘中平的故事。妈妈说,刘中平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2009年来瑞安打工,在平时,刘中平就是一个非常乐于帮助别人的好人,他女儿帮他注册的QQ名字雹滑也叫“好人”。去年11月2日,刘中平因为交通意外受了重伤,经市人民医院诊治后被诊断脑死亡。他的亲属经过慎重败亏考虑,毅然决定突破世俗观念,将他的器官捐献出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让自己的亲人以另外一种形式活在这个世界上。目前,刘中平捐献的一对眼角膜、一副肝脏和一对肾脏,已经成功地拯救了三个年轻的生命!刘中平也因此成为温州捐献器官的第一人。
听妈妈说,一些人听说了刘中平的感人事迹以后,也都到市红十字会报名并签署《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呢!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抉择啊!
其实,在生活中,像刘中平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就像是一盏明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们用信念,选择坚守;用信念,点亮生命;用信念,守住一座城市的温暖!他们,可能是我们身边的邻居、同事,可能从事着非常平凡甚至是不起眼的工作,可能也要为生活的艰辛而焦虑、为未知的未来而迷茫,但他们从未言弃,从未失去人性最美好的信念,他们,诠释着平凡中的不平凡,他们,值得我们驻足仰望!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爱的力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爱的阳光照遍瑞城,让温暖之风吹遍瑞城,让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变得温暖,让整个源枯腊瑞城都四季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