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电影集 » 林县系列方言微电影

林县系列方言微电影

发布时间: 2023-03-31 18:27:25

1. 林县人民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歌名

记得应该是电影《红旗渠》主题歌《敢叫日月换新天》。

2. 河南老照片:50-70年代的安阳县、林县(今林州)

安阳县,隶属河南省安阳市,西倚太行山余脉,东接华北平原,古代为殷都、邺都近郊。

古时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阳。素有“豫北要冲,四省通衢”之称。

安阳县地形结构复杂,由山、川、平、洼多种地貌构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安阳县兴修水利,修建了跃进渠,红旗、东吵郑方红渡槽等水利设施。

跃进渠在安阳县西部山丘地区,渠口在林州市古城村西。因初动工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而得名,1968年重新上马1977年11月竣工

跃进渠全长147公里,安阳县人民足足苦战十余年才修建完成,是不应忘记的红色经典。

为了修建此渠,削平了300多个山头,跨越400余条河涧,付出了108人的生命代价。

20世纪70年代,电影《今日中国》曾描绘了这一壮举。

跃进渠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学习研究渡槽模型

新华社通讯《喜看银河落安阳》发表后,跃进渠更是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安阳县跃进渠, 它途经两省三县13个乡镇,通水后可灌溉400万亩农田,不光粮食增产,还解决了西部乡镇吃水难题,又补充了地下水资源。

安阳县以西,河南省最北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汇处,即是林县(今林州)。

林州升伏颂市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南下北上、东进西达、三省通衢,人称“金三角”。

1961年,电影厅镇《李双双》在林县拍摄,李双双扮演者张瑞芳在拍摄期间和这几位姑娘结为好友,并把戏中衬衣(右一)赠给了最右边这位。

石板岩位于林县西北部,太行大峡谷之中,1958年建石板岩公社,是全国闻名的模范社,图为供销社员送商品到群众家门口,1983年改为石板岩乡

1972年,为绿化太行山,林县人民在山上挖坑种树种树,这种坑有个形象的名字——鱼鳞坑

3. 杨贵:一旦红旗渠修不成,我就从太行山上跳下去向林县人民谢罪

在河南安阳林州市,有一座闻名于世的水利工程,叫红旗渠。

红旗渠是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像一条玉带,盘绕在巍巍八百里太行山的半山腰上,将汩汩清泉,从山西长治平顺县境内的浊漳河,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林州市,滋润了百万林州老百姓的心田。



林州在1994年前叫林县,位于河南省最北部的太行山东麓,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在过去,林县是一个极度缺乏水资源的地方。这里十年九旱,一滴水比一滴油更加珍贵。林县境内虽然有浊漳河、洹河、淅河、淇河4条河流,但这些河流要么是季节性河流,要么与林县“擦肩而过”,难以让林县老百姓受益。

同时,林县属于黄土高原的东沿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壳十分破碎。老天爷“赏脸”降一次大雨,雨水很快就会被渗透到地下,或者流走。

在 历史 上,林县旱灾频繁,满目疮痍。

在林县合涧镇小寨村,有一块荒年碑,记载了1877年林县发生旱灾的惨景:“回忆凶年,不觉心惨,同受灾苦,山西河南,唯我林邑 可怜……,人口无 食 ,十室之邑存二三。夫卖其妻,而昨张今李;父弃其子,而此东彼西。食人肉而疗饥,死道路而 尸 皆无肉,揭 榆 皮以充腹,入庄村而树尽无皮,由冬而春,由春而夏,人之死者大约十分有七矣……”



1949年林县解放后,修建了英雄渠、淇河渠、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林县缺水的问题,但并没有解决水源问题,一旦发生长时间旱灾,老百姓还得到很远的地方取水吃。

1995年版《红旗渠志》记载:在上世纪50、60年代,林县550个行政村中,有307个常年人畜饮水困难,其中100多个行政村的老百姓需要到5公里以外的地方挑水吃。农作物也深受其害。由于经常遭遇旱情,林县粮食产量极低,亩产只有200斤,仅为南方地区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粮食产量不够,老百姓只能过上“糠菜半年粮”的日子。

1959年,林县再次发生旱情。到了6月份,旱情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时任林县县委第一书记的杨贵坐不住了,与县长李贵、县委书记处书记李运宝一起,各自困兄雀带领一个小组,分别沿着浊漳尘搏河、淇河、淅河溯流而上,寻找稳定的水源。经过实地考察,他们发现淇河、淅河水量较小,不足以供林县老百姓使用;只有位于山西长治平顺县境内的浊漳河,有着丰富的水流,年径流量达到7.3亿立方米。

浊漳河是长治市最大的河流,流经山西、河南汪早、河北等省,是漳河的支流之一。可是,浊漳河在平顺县境内时流量丰沛,到了林县境内时却变成一条汛期才有水流的季节河,你说气人不气人?



水源找到了,这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林县很快确定了“引漳入林”工程——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可要想通过修建渠道的方式,把水源引到林县来,面临的困难却一个比一个大。

一是经济上的困难。当时国家面临着全国性的粮食短缺,河南省也不例外。新乡地委在批复中说:“林县可根据自己的财力、人力,考虑是否兴建这个工程。”这就意味着,林县修建红旗渠,几乎全靠自力更生。

二是属地上的困难。红旗渠的源头取水位置位于平顺县,平顺县属于山西省。林县要从平顺县引水,人家答应吗?愿意配合吗?

三是修建上的困难。红旗渠最大的“拦路虎”是太行山。太行山横亘400多公里,海拔动辄在两三千米,到处是悬崖峭壁。在“基建狂魔”还没有叫响的年代,要修建如此庞大的水利工程,施工难度可想而知。许多人都在质疑,连林县县委一班人也捏一把汗。杨贵不止一次表态:“一旦红旗渠修不成,我就从太行山上跳下去向林县人民谢罪。”这话听起来极为悲壮,也折射出修建红旗渠面临的实际困难。



“办法总比困难多。”财力不够,林县发动全县老百姓动手,省吃俭用支援红旗渠。数万修渠大军自带铁镢、铁锹、小推车上了工地。后来统计,红旗渠总投资125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25万元,占37%,社队投资7878万元,占63%。

属地上有困难,林县找平顺县商量,平顺县二话不说就同意了。时任平顺县委书记李琳说得好,我们“都要识大体、顾大局,统一安排,统一部署”。不仅如此,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里,平顺县上上下下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施工上有难度,林县发明了各种“妙招”。要想“驯服”坚硬的太行山岩壁,炸药必不可少。可林县没有钱购买足够的炸药,就对原本用于农业的硝酸铵化肥进行改造,土法生产了几百吨炸药。

1960年2月,林县人喊着“让太行山低头,让浊漳河听用”的口号,打响了修建红旗渠的攻坚战。经过5年的艰苦奋战,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3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红旗渠所有干渠、支渠、斗渠配套建设宣告完工。至此,一条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

10年间,建设大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共有81名干部和群众牺牲在红旗渠工地上。10年间,建设大军在缺乏现代机械设备的艰苦条件下,一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 151座渡槽、开凿了211个隧洞、修建了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了2225万立方米土石。

红旗渠修好后,甘甜的浊漳河水沿着红旗渠流到林县的土地上,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以及54万亩耕地的灌溉问题。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从当初的亩产200斤,增加到1991年的953斤。林县干旱缺水的命运得到了彻底改变。直到今天,红旗渠依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饮水思源。林县老百姓没有忘记杨贵作出的贡献。当地流传着“南有都江堰,北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的说法。

“劈开太行山,彰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1971年上映纪实电影片《红旗渠》,让红旗渠传遍中国,将“红旗渠精神”深深地印在了很多人心上。今天,许多中外游客慕名来到红旗渠,实地见证“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红旗渠精神”,带热了当地的 旅游 产业。

4. 平顶山话和洛阳话区别

先说说河南话的基本构成,河南话是中原官话,跟河南话相近的话可能只有山东话了,在元代的时候河南和山东是一个区域中心管理的(河南路)。
河南话分豫东话和豫西话,豫东口音以开封为代表,豫西话以洛阳为代表。细分的话还有晋语系的“怀川话”,以焦作话为代表。豫东南话以商丘和周口为代表。江淮语系的信阳话。
先说豫东话,开封人说话很有意思,最后一个字尾音甩的很高,尤其是郊区郊县人甩的厉害。经常有人和我说起开封话的弊病,那就是给人一种吊儿郎当的感觉,好像干什么事情都不会一本正经。先声明,口音就是口音,和干事情不会有关联。开封口音覆盖比较广泛,我去过山东菏泽,那里人说“我们说的是河南话”我要说,菏泽人说的其实是开封话,或者说是类开封话。这种类开封话其实在开封以外很多地方都有。比如说黄河北的封丘口音,和开封话基本上没有区别。我是这样理解的,古代黄河经常改道,最起码宋代的时候黄河是从濮阳附近进入山东的,也就是说当时的封丘和开封没有黄河阻碍,口音基本上一致。封丘西边的邻居延津人说话也带开封味,但有点变了,主要是距离远了,文化辐射的弱了。
夹在濮阳和开封之间有两个县说话很有意思,那就是滑县和长垣县。“长垣县的绿豆丸”是很多外地人“花椒”长垣人的一句话。这俩县分别归附新乡和安阳管辖。口音和其他濒临县市都不明弊帆一样。
鹤壁每次我都是路过,没有去过,身边也没有鹤壁的朋友。不知道鹤壁人说话什么味道。安阳话也很怪(不包括汤阴县和内黄县),市区口音说快了听不懂,据说和北面50多公里外邯郸话近似,电影天下无贼里“傻根儿”说的是邯郸附近的话,还别说,有点像。林县说的是太行山语系,总体和焦作话接近。
再来谈谈焦作话,焦作口音就是“怀川话”。焦作话严格的说不是中原官话,像山西话。可山西的朋友跟我说山西话跟焦作 话一点都不一样,这就奇怪了,我明明看见我山西的朋友和焦作的朋友交流起来不费一点劲,反倒是河南其他地区的人和焦作人说话比较费劲儿。焦作地区是一山一河的夹角处,区域比较封闭,口音与其他地区不一样很正常。焦作市区口音居然是河南话,郊区就一点都不一样了,可能跟移民有关系。焦作南边的孟县话比较接近洛阳话了,因为近,和封丘与开封一样。新乡西边20多公里也有一个辖县---获嘉县,虽然离现象市区仅仅20多公里,但却讲的是焦作话,真搞不清楚是卜碧怎么回事儿。新乡北边的辉县也离新乡很近,也是怀川话,所以新乡地区有两种口音:东部有点开封味,西部北部是怀川味,开会的时候讲话肯定很有意思。新乡市区说话和郑州近似,但郑州人和新乡人一下子就可以听出来。还是由区别的,郑州人说新乡话“硬”,新乡人说郑州话“亘”。济源人说焦作话,不再累赘介绍了。
豫东南口音,商丘话和周口话太像了,我多去这两个地方几次是听不出来的,商丘人把“子”这个字发“嘚”的音,孩子,兔子。。商丘话和徐州话也很想和安徽的砀山淮北说话也极似,有一次我和一个搞木材生意的人说话,我问他是河南哪里的,他说你猜,我说你是商丘人。他说:“我是安徽宿县的”。
周口话和安徽的太和,临泉基本上一样。和他南边驻马店的邻居也潜移默化的靠拢了,比如说上蔡话是驻马店话,但和周口的商水话很像。驻马店和周口地区的口语也很接近,天黑了说成:天歇了。不行说成:不沾弦(个别县这么说)
周口的扶沟和鄢陵县搭界,口音截然不同。因为鄢陵县归许昌管辖了,许昌话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因为平顶山以及洛阳的一些地区都讲这种话,许昌地区以前很大。后来划出去了平顶山和漯河(临颍县,偃城)。如果说郑州人说话“硬”,那么许昌更硬。很多许昌人表达意思的时候都是大嗓门(巩义人也这样,呵呵),其实他们认为这样是正常的语气。
漯河话就是驻马店话的改版,但其北面的临颍县(归漯河管辖)说的是许昌话。
驻马店从西平到最南边的正阳口音变化不大,就是正阳和新蔡话略微有点信阳味,但基本上驻马店成分占90%,这么说是因为正阳新蔡话和北边的确山汝南县说话真不太一样,而最西边的泌阳县是半拉驻马店话半拉南阳话,这个县以前是南阳的,后来划给驻马店了。
信阳是河南的粮仓,据说湖北在文革时期曾经向河南要信阳,被拒绝了。信阳话是江淮语系,到蚌端口到淮南甚至到江苏的一些地区都是这种话。我一朋友的妻子是北京的,去了一趟信阳,回来后说信阳人说话和天津话有相似的地方,那是因为激雹明成祖在北京割据的时候,明朝(明初首都在南京)从江淮一带招募2万多人讨伐,后来战事结束,这两万人就聚集在现在天津市耳朵眼胡同周围生活了下来,形成了现在的天津市河天津话,天津话和周边地区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一样。和信阳话接近的还有襄樊市,数数的时候你才能听出来,襄樊人说6为“露”,信阳人还是说“六”,湖北的随州,枣阳,广水,大悟都是说的这种口音。南阳的桐柏县新野县也是这种口音。信阳人说话不发“ZH,CH,SH”的音,所有南方口音都不发这些音,也就是说信阳话是南方口音,比如“是”这个音,信阳人说“似”,说“吃”,信阳人说“疵”,
大树说“大旭”,母猪说“母居”。
我们从河南各地口音的细微差别可以看出来河南人也分属不同的体系,不但口音有差别长相也有差别,焦作济源是一个体系是山西人长相,洛阳南阳一个体系,特点就是圆脸蒜头鼻,女人鼻子有点上翘,不全是但比例很高,豫东开封濮阳和山东菏泽是一个体系正宗河南人长相,经常说的山东河南就是这么来的,许昌往南开始人就有点湖北味了,商丘周口人有点杂,信阳人和南方人已经很接近了。
南阳洛阳都属豫西口音,虽不同但接近。但洛阳话掺有晋语成分,坦白的说,豫西人说话不好听。南阳话也不是太好听。口音这东西不好形容,耳朵最清楚。南阳和洛阳都有山区,山区里的县口音也不尽相同,但都是豫西味儿。洛阳地区的偃师任说话和对面的巩义有点像,巩义已经西出郑州80多公里了,也是带点豫西味道。同样巩义南边的登封人说话也有豫西话的痕迹。郑州这几个县里就新密人说话怪,和其他周边的县说话都不一样,可能新密是从甘肃迁过来的吧,但那也2000多年了,解释不清楚。
我在郑州书院街遇到一个晒太阳的老人,他是老郑州,生于斯,也准备死于斯,80多岁了。聊了很多关于郑州口音的话题。他说目前的后生们说的郑州话以前是没有的,也就是说目前郑州的市区口音形成,是郑州作为省会以后的事情了,老郑州市区口音其实和郑州郊区说话差别不大,也就是很多都市村庄里的村民们说的口音,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是这样的口音。那么郑州口音是怎么形成的呢?答案就是移民。在陕西有很多河南人,都是上个世纪逃难去的西北,以陕西的西安道北,宝鸡,铜川居多,这几个地方我都去过,那里河南人都还说家乡话,让人吃惊的是,他们离开河南很多年了,甚至60岁以下的都出生于当地,是从河南各地聚集在那里的,而口音都是郑州话,郑州市区口音。一个航空公司的朋友,我认识他六年后才知道他是西安人,之前一直认为他是郑州人,就因为他讲郑州话。宝鸡至连云港的火车上,从列车员到乘警全部是宝鸡本地人,他们说的话就是郑州话。不夸张的说,一模一样的口音。移民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河南方言,郑州市区话。
三门峡我没有去过,听三门峡人说话不好懂,这里没法探讨三门峡口音了,三门峡以前归洛阳管辖,但三门峡人说的不是洛阳话。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597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74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552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66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285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936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248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75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681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