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2020年代微电影荣誉证书
1. 袁隆平的英雄事迹材料
关于袁隆平的英雄事迹材料(精选7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事迹材料的经历,对事迹材料茄散很是熟悉吧,事迹材料有两种用途:一是宣传典型,二是评选先进。拟起事迹材料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袁隆平的英雄事迹材料(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袁隆平的英雄事迹材料1
1930年的农历七月初九,在北京协和医院里,一个小男孩诞生了,因为出生在北平,便取名叫“隆平”。袁隆平是谁?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他是不开豪车但科研经费一投就是几千万的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掘纳氏术奖得主,他是名字品牌价值千亿但舍不得买贵的衣服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就是我们的“国宝”,我们心中不折不扣的男神。
致敬坚定理想、永葆信念的“90后男神”。袁隆平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饭碗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朴实的话语彰显出他深厚的爱国情怀、造福于民的崇高品德,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和学习。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从来都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始终体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理想信念是方向、是灯塔、是干事创业不竭的精神动力,任何时候都动摇不得,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奋力开启实现宏伟蓝图新征程。
致敬不畏艰辛、责任至上的“90后男神”。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身上最值钱的,是装在脑子里的知识和一颗责任心。”袁隆平老人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解决吃饭的问题,数十年来,袁老用自己的坚持和心血,为做好这件事竭尽全力、付出所有。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判散人去学习,学习他攻坚克难的责任意识、学习他忘我无私的奉献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今日之中国,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征程中,奋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攻坚期,更加需要党员干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致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90后男神”。自称“90后”的袁隆平,数十年间从未停下逐梦的脚步,在他的时间表里,没有暂停,没有休息。鲐背之年,尽管身体大不如从前,他依然“管不住”那迈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颗向着水稻的心,对杂交水稻事业一以贯之地执着。共产党人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也许我们只是处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但是只要我们拥有担当奉献精神,依旧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致敬坚持梦想、不懈奋斗的“90后男神”。袁隆平曾在公开场合多次畅谈自己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超级稻高产;另一个是覆盖全球梦,让超级稻走出国门造福世界。袁隆平从未停下逐梦脚步,埋头苦干,把一生浸在稻田里;宅心仁厚,把苍生装在心头上!袁隆平老先生教会我们:只有守得住初心,才能看得见未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每一次关于奋斗的话语都饱含激情、富有哲理、催人奋进,不懈奋斗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要以新担当承载新时代,以新作为开启新征程,不忘初心,不懈奋斗,在青春的接续奋斗中书写新的辉煌。
“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这句中国谚语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他给予了千顷良田新生命,让亿万人吃得饱一日三餐,他唤醒了万间广厦真用途,这就是“90后男神”袁隆平的故事。袁老,生日快乐!祝福您,健康快乐超百岁!
袁隆平的英雄事迹材料2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大学学农的袁隆平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将“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个人梦想与“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产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国家顶尖荣誉。
按理说,袁隆平专注水稻研究已几十年,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无数,完全可以光荣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这让我又想起2008年,当时已近七十岁的袁隆平在回应有关他落选中科院院士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平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这些年来,袁隆平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选择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每天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继续为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梦想不懈奋斗、辛勤耕耘。这些年来袁隆平以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为己任,在不断追求的路上,服务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说,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仅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农民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理解,而且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实践,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断的追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灿烂的星河也确实令人向往,但若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怎么能到达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处呢?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始终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敬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业追梦路。
袁隆平的英雄事迹材料3
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本职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我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第三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每次课题的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
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得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实现。从这点上,我想作为一名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更应该需具备这种精神,团结协作,承上启下,倾听大家的呼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围绕公司整体和部门全局决策,加强协调,开拓创新,全力以赴为工程项目服好务。努力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以树环保产业龙头形象。最后还要学习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以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报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深深地激励了我,作为普通的企业员工,我们的名声不算显赫、我们的地位不算尊贵、我们的收入不算丰厚,但是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却是极为崇高的,我要尽自己全力来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鼓舞了我们,更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贯彻各级领导的工作布署,积极开展部门各项工作,认真学习节能环保专业新技术和新知识,努力掌握全球环保领域的新动向,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和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环保设备质量,做到建一个项目,树一座丰碑。同时更好地组织部门员工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开展好员工的文体活动,关心员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从各方面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和标准来不断鞭策并提高自己,以争取更大的进步。
袁隆平的英雄事迹材料4
20世纪60年代初,米楚林和李森科的遗传理论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国资料,学习了孟德尔和摩根的现代遗传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一代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终身学习,热爱和钻一线,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坚守岗位。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乐于奉献,振兴中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当他人阶梯的合作精神。袁隆平院士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一直着眼大局,从困难出发,考虑全局,所以每次项目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合作攻关。
20世纪70年代,他将研究团队发现的野生材料毫无保留地分发给国内18家研究机构,加快了合作研究的步伐,使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迅速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应该有这种精神,团结协作,承上启下,倾听大家的声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一个合格的服务员,围绕整个公司和部门做决策,加强协调,开拓创新,全力以赴为项目服务好。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打造环保行业领先形象。最后要学习袁隆平院士的好品格,好作风,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自命不凡;他作风朴实,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体现了忧国忧民、造福人类、自强不息、勇攀高峰、勇于面对困难、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创新精神。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坚持和奉献深深激励了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企业员工,我们的名声并不显赫,我们的地位并不高尚,我们的收入并不富裕,但是我们从事的职业却极其高尚,所以我会努力实现我个人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激励了我们,也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好地贯彻各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开展各部门的工作,认真学习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知识,努力掌握全球环保领域的新趋势,拓宽知识面,以适应现代生产和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环保设备的质量,建设一个项目,一座丰碑。同时,还不如组织部门员工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开展员工文化体育活动,关心员工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以各方面的标准,不断鞭策自己,提高自己,以求更大的进步。
袁隆平的英雄事迹材料5
袁隆平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驼,小平头,一身过时衣,两腿烂泥巴。但也就是他,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和500万元的高额奖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获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不仅仅搅动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好奇,更引起人们对大奖的产生以及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关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南优2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20%,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稻谷3600亿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级杂交稻”达到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突破日本专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论极限产量,被全国400位院士评选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第一项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说,他此刻最大的心愿是利用基因技术育出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目标是2005年实现大面积推广。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八项国际奖。
他的成果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并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的英雄事迹材料6
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却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外界对袁爷爷最动人的一句评价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但你可能不知道,这粒种子是怎么找到的,14天,14万株水稻,他左手持放大镜,右手拿镊子,弯腰弓步,在湘西稻田一株一株地找,终于找到了一棵雄性不育株水稻。1961年7月的一天,袁爷爷发现一株稻株结出了230多粒稻子,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的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在袁爷爷的努力坚持下,他带领科研团队不断研发,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水稻亩产从700公斤突破到1200公斤,袁爷爷带领着他的团队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这样的辉煌成就真是令我佩服。
袁爷爷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是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我们可以坐在稻穗下乘凉。我想他的这个梦,已经快要实现了。回忆曾经缺粮的苦,他一字一句严肃地说:“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而今天,他的所作所为,不正是一个国家的拯救者吗?
袁爷爷的另一个梦想:是让全天下都能吃饱饭。他在湖南开办杂交水稻培训国际班,来自80多个发展中国家14000多个学生跟他学习最先进的育苗技术,亲切地喊他“爸爸”。是的,他不愧被称为世界人民的“爸爸”。袁爷爷做了很多不可能的事——他去长不出庄稼的马达加斯加开荒,去仙人掌都种不出的迪拜种水稻,不仅是我,许多的外国专家也由衷地佩服他。
袁爷爷的.事迹时时刻刻鼓舞着我:他造福世界的技术,攻坚克难的勇气,乐观豁达的心态,低调谦逊的美德,没有一项不令我佩服,而最让我钦佩的,却是他那专注、坚持、毕生逐梦的信念。2021年5月22日,91岁的袁隆平爷爷离开了我们。巨星会陨落,光芒永不灭!袁爷爷一定变成了天上的恒星,正含情脉脉地凝望着大地的五谷丰登吧。记得您曾说:人生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而我想对您——我最最崇敬的人说:我会好好吃饭,也会努力做一粒好种子!
袁隆平的英雄事迹材料7
他执着追求,50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卓越贡献。他就是世界着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一位农民朋友眼中的“当代神农”,离我们的生活如此遥远又如此接近,电影《袁隆平》通过再现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集中表现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当代知识分子胸怀祖国、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袁隆平,为了实现绿色的梦,为了科学上的突破,为了解决饥荒的恐惧。他埋头苦干,不畏艰辛。他坚定、执着、饱含着激情,他立志要让载着生命根源的种子,长出累累的稻穗,养活一双双饥饿的眼眸。天道酬勤,穿越过50多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50多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来。他对科学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是无论在什么时代背景,什么外界威胁下都不会变质的,因为他的一生在为科学研究而歌,为他的事业而唱。
袁隆平够执着,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他的执着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执着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执着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他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而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滴摸索总结出来的。他顶着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昼夜,从一般杂交稻研究到超级杂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学高峰攀登,为的是产出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粮食,最终取得了成功,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当代神话。有多少人能像袁隆平那样能甘于寂寞、吃苦耐劳、不怕失败、不屈不挠呢?虽历经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袁隆平最后获得成功。支持他如此执着的是其心中牢牢坚持的“为民谋食,使人类不再忍受饥饿煎熬”的精神。
现今,他已成为国人敬仰、举世瞩目的伟大科学家,各种荣誉数不胜数,可谓功成名就。但他并没有就此功成身退、颐养天年,他仍然是一身布衣、一顶草帽、一双高高挽起的裤腿、一副黝黑且布满皱纹的脸庞,穿梭于乡村原野,守候在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奋斗终身”的诺言。这就是袁隆平,执着追求,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淡泊名利的袁隆平。我们观看这部影片,就是要以袁隆平的行为为楷模,以他的精神为榜样,向他学习,学习他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奋斗一生。
;2.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材料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材料(通用8篇)
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属于事务公文。先进事迹材料写作属于应用写作范畴。下面是我整理的袁隆平的优秀事迹材料(通用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材料 篇1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着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他没有把政键绝埋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袁隆平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稿蚂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材料 篇2
所有最普通的中国人,都知道袁隆平。袁隆平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而在许多人的心里,他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在共和国的脊梁人物中,袁隆平是极具标志性的存在,是中国数十亿人深情爱戴的“国民英雄”。袁隆平的去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他日夜操劳在杂交水稻科学研究一线,只为14亿中国人有饭吃。在普通中国人的认识中,“袁隆平”三个字是一个充满意义和情感的象征,象宏州征着一个国家的人民从饥饿走向温饱,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赶上时代走向引领时代。从“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到今天“天问一号”跨越行星际,共和国的科学家们向真理之路不断探寻,靠着自力更生、顽强执着和大胆设想、认真求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话。袁老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一生都在追梦,在大地上追梦。袁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科研工作不只是仰望星空般高深莫测,还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类福祉的使命追求。杂交稻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是对真理的渴望和向往,是对中国人民的负责。袁老用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真理,他的“实验室”就是国民经济主战场,他的科研目标很纯粹,就是解决吃饭问题。
袁老是共和国最不平凡的农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个曾经历过旧中国贫穷落后年代的人,内心烈的愿望是用自己的科研,播下改变中国的种子。这位老人也是最伟大的农民,他留给青年人的话是: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他躬身力行,在农田里做实验,90岁高龄的时候还在坚持做科研,实现“高产更高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他心头的重中之重,他要解决的不只是当代人的吃饭问题,他想永远解决中国人的饭碗问题。
今天的中国,一项项代表着人类科技前沿的成果频频凝聚全球关注的目光。我们深知,没有科技自立自强,在国际竞争中腰杆子就不硬,正如“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让中国人民的腰杆子挺起来。今天一位科学巨擘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还在深深濡染着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们必将其代代传承。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材料 篇3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50多年来,他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30多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袁隆平院士不仅是中国的袁隆平,也是世界的袁隆平。
陈至立说,袁隆平院士为科学界作出了表率,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他的先进事迹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他是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一位德学双馨的科学家,他的永不满足的科学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令人感动,催人奋进。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敢于创新、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宏大抱负,集中体现了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平易近人、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他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研究,“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陈至立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更多的像袁隆平这样的专家。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学习袁隆平院士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献身精神;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着眼长远、奖掖后学、汇聚人才的团队精神。
刘延东在座谈时说,袁隆平院士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他对国家和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还是杰出的无党派代表人士,在参政议政方面也作出了突出成绩。我们要在广大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中开展向袁隆平院士学习的活动,使新一代无党派人士继承优良传统,搞好政治交接,更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材料 篇4
他执着追求,50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卓越贡献。他就是世界着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一位农民朋友眼中的“当代神农”,离我们的生活如此遥远又如此接近,电影《袁隆平》通过再现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集中表现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当代知识分子胸怀祖国、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袁隆平,为了实现绿色的梦,为了科学上的突破,为了解决饥荒的恐惧。他埋头苦干,不畏艰辛。他坚定、执着、饱含着激情,他立志要让载着生命根源的种子,长出累累的稻穗,养活一双双饥饿的眼眸。天道酬勤,穿越过50多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50多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来。他对科学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是无论在什么时代背景,什么外界威胁下都不会变质的,因为他的一生在为科学研究而歌,为他的事业而唱。
袁隆平够执着,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他的执着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执着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执着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他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而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滴摸索总结出来的。他顶着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昼夜,从一般杂交稻研究到超级杂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学高峰攀登,为的是产出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粮食,最终取得了成功,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当代神话。有多少人能像袁隆平那样能甘于寂寞、吃苦耐劳、不怕失败、不屈不挠呢?虽历经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袁隆平最后获得成功。支持他如此执着的是其心中牢牢坚持的“为民谋食,使人类不再忍受饥饿煎熬”的精神。
现今,他已成为国人敬仰、举世瞩目的伟大科学家,各种荣誉数不胜数,可谓功成名就。但他并没有就此功成身退、颐养天年,他仍然是一身布衣、一顶草帽、一双高高挽起的裤腿、一副黝黑且布满皱纹的脸庞,穿梭于乡村原野,守候在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奋斗终身”的诺言。这就是袁隆平,执着追求,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淡泊名利的袁隆平。我们观看这部影片,就是要以袁隆平的行为为楷模,以他的精神为榜样,向他学习,学习他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奋斗一生。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材料 篇5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有人说,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平。袁隆平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从此,他立志使我国农民摆脱贫困,立志向饥饿挑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袁隆平在青年时期就知道了,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业,更造福了亿万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样的人?我想应该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崇高的人格。所以,当我们今天学习袁隆平那么的美好的品质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个汗霜满衣,皮肤黝黑,真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人格的光芒。
七十几岁高龄的袁老,他会告诉你:日思夜梦的东西变成现实是最高兴的事。“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提出的质疑。袁隆平的头脑中始终装着一个坚定的答案: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袁老还会告诉你他衷心希望杂交水稻这一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中国依靠自己力量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为全人类战胜饥饿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袁隆平的带领下,通过大家努力,杂交水稻目前已在越南、印度大面积种植,增产十分明显;在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的开发工作进展也很顺利。
袁隆平的一生,始终淡泊名利,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安逸,不向组织提任何个人的要求。他对“见利而拼命,干事而惜身”的人很反感,很厌恶。他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有些人连人格也不要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袁隆平现在一定很高兴,因为他自青年时期的理想到现在的目标,不论多苦多难,都已经成为了现实!看完全部的袁隆平传,我们知道他的高兴,不是因为身上的各种光环,而是因为他给了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的梦。
学习袁隆平精神,就要作一个有价值的人!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材料 篇6
袁隆平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驼,小平头,一身过时衣,两腿烂泥巴。但也就是他,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和500万元的高额奖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获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不仅仅搅动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好奇,更引起人们对大奖的产生以及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关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南优2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20%,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稻谷3600亿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级杂交稻”达到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突破日本专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论极限产量,被全国400位院士评选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第一项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说,他此刻最大的心愿是利用基因技术育出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目标是2005年实现大面积推广。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八项国际奖。
他的成果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并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材料 篇7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大学学农的袁隆平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将“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个人梦想与“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产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国家顶尖荣誉。
按理说,袁隆平专注水稻研究已几十年,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无数,完全可以光荣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这让我又想起2008年,当时已近七十岁的袁隆平在回应有关他落选中科院院士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平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这些年来,袁隆平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选择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每天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继续为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梦想不懈奋斗、辛勤耕耘。这些年来袁隆平以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为己任,在不断追求的路上,服务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说,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仅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农民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理解,而且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实践,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断的追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灿烂的星河也确实令人向往,但若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怎么能到达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处呢?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始终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敬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业追梦路。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材料 篇8
1930年的农历七月初九,在北京协和医院里,一个小男孩诞生了,因为出生在北平,便取名叫“隆平”。袁隆平是谁?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他是不开豪车但科研经费一投就是几千万的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他是名字品牌价值千亿但舍不得买贵的衣服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就是我们的“国宝”,我们心中不折不扣的男神。
致敬坚定理想、永葆信念的“90后男神”。袁隆平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饭碗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朴实的话语彰显出他深厚的爱国情怀、造福于民的崇高品德,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和学习。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从来都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始终体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理想信念是方向、是灯塔、是干事创业不竭的精神动力,任何时候都动摇不得,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奋力开启实现宏伟蓝图新征程。
致敬不畏艰辛、责任至上的“90后男神”。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身上最值钱的,是装在脑子里的知识和一颗责任心。”袁隆平老人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解决吃饭的问题,数十年来,袁老用自己的坚持和心血,为做好这件事竭尽全力、付出所有。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学习他攻坚克难的责任意识、学习他忘我无私的奉献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今日之中国,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征程中,奋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攻坚期,更加需要党员干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致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90后男神”。自称“90后”的袁隆平,数十年间从未停下逐梦的脚步,在他的时间表里,没有暂停,没有休息。鲐背之年,尽管身体大不如从前,他依然“管不住”那迈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颗向着水稻的心,对杂交水稻事业一以贯之地执着。共产党人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也许我们只是处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但是只要我们拥有担当奉献精神,依旧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致敬坚持梦想、不懈奋斗的“90后男神”。袁隆平曾在公开场合多次畅谈自己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超级稻高产;另一个是覆盖全球梦,让超级稻走出国门造福世界。袁隆平从未停下逐梦脚步,埋头苦干,把一生浸在稻田里;宅心仁厚,把苍生装在心头上!袁隆平老先生教会我们:只有守得住初心,才能看得见未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每一次关于奋斗的话语都饱含激情、富有哲理、催人奋进,不懈奋斗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要以新担当承载新时代,以新作为开启新征程,不忘初心,不懈奋斗,在青春的接续奋斗中书写新的辉煌。
“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这句中国谚语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他给予了千顷良田新生命,让亿万人吃得饱一日三餐,他唤醒了万间广厦真用途,这就是“90后男神”袁隆平的故事。袁老,生日快乐!祝福您,健康快乐超百岁!
;3.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应体现在我们的汉字之美上。”在九月一日这个充满书香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七年级的开学第一课。它向我展示了一段传奇般的中国汉字史。
从仓颉造字至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楷书,直至现代文,中国汉字的历史经历了极大的变动。而在开学第一课中理搭烂乍得爷爷对汉字的讲述,又在我心中泛起了一波涟漪......
理乍得爷爷是一位外国人,他从小就对汉字抱有极大的热爱。据他调查,会说英语的人只占世界的百分之五,可会说中文的人却占了世界的百分之二十。这可见汉字在世界的地位上多么的重要!他从小就埋下了这个念头,一定要去中国看看!在他成年后,他终于怀着激动的心情买下了一张去往中国的机票。在中国知樱漏,他热衷于对汉字的研究。他追根朔源,一直探寻到最古老的殷墟甲骨文。他花费了自己毕生的资产创立了一个网站,只是为了向广大西方国家普及中华文化!当他的签证到期,听到自己不得不离开中国时,心情是多么沉痛!当他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获取留在中国的机颂培会时,又是多么的欢呼雀跃!如今他已经年近八旬,却依旧在普及中国汉字文化的道路上奋斗,这是多么伟大的一种精神!
身为一名外国人,却那样执着地奋斗在中国文化的道路上,一生,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够了。但身为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是否更应该去探索追寻我们的本国文化呢?连一名外国人都懂得去热爱汉字,我们有是否要更加学好我们的汉字与文化呢?我认为,将汉字写好是对汉字最基本的尊重,而探访中国文化,就要靠我们自己去探索了。
传人中华文化,传播艺术文明。这是我们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一生只要做好一件事,这就够了。这需要我们更多的坚持和毅力!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
9。1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今年央视《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我的中华骄傲”。内容主要是讲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彩的节目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
公开课教室别致新颖,舞台被布置成一个打开的“书卷”造型,两侧是卷起的书边。在“书卷”下,是两排一共32套课桌椅。到时,32名来自各地的小学生将排排坐好,和台上的主持人“老师”互动,非常有趣。在《开学第一课》中,郎朗携带他的两位高徒亮相。着名钢琴家郎朗竟和一位来自意大利拥有53根手指的神秘来客一起现场合奏,让我们目瞪口呆!一位10岁,一位12岁。他们将与来自意大利的机器人比拼钢琴弹奏,弹奏曲目是《野蜂飞舞》。这个意大利机器人名叫TEO。与人类不同,TEO有53根手指,几乎覆盖大半个键盘,所以可以非常快速地弹奏任何钢琴曲。机器人真厉害,我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制造更好的中国机器人。
96岁“诗译英法第一人”,讲述长达六十余年翻译人生96岁的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是本次《开学第一课》最年长的嘉宾。他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诗经》、《李白诗选》、《红与黑》等中外名着都是经许渊冲的翻译后才得以流传国外或引进国内的,他还曾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看了节目,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中华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
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终于播出啦,节日中让我印象最深就是中华汉字。
一点一横,一撇一捺,小小的中华汉字非常神奇。它们像一群群可爱又淘气的孩子,在方格上跳跃着,像 一株株漂亮的小花朵一样出现在你眼前;它们像一条条清澈的小溪,流过笔尖;它们像浩瀚的大海浮现在你的眼前。
中国的中华汉字发展至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演变中可分为七大类∶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在不同的时代用的字体形状也不同。我们现在常用的是楷书和行书,楷书的特点是形体方正,横平竖直,笔画清楚,行书则是楷书的快写体。
中华汉字的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象形字背后都藏着丰富的知识。例如象形字“休”就表示人靠在树旁休息。我很喜欢中华汉字里很多有趣的字谜。如: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日)。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香)。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碧)。一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立)。像这样的字谜还有很多。
中国的中华汉字真是有趣极了!我爱这变化多端的中华汉字,更爱它背后的知识。我坚信美丽的中华汉字在未来将会被永远使用。
王宁教授说,中华汉字和中华汉字文化能够绵延不绝,生命就在民间。为了将传统文化巩固在每个人的血液中,王宁教授尽其所能,研究中华汉字从未停歇。王教授现场演示了“正”、“直”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
我是一双鞋,虽然我没有其他同伴的地位高而且看上去还有点落魄,但是我始终不会自卑,我也不会嫌弃自己的主人,因为我为自己的主人骄傲——我的主人是个九零后的男孩,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他了,只剩他与奶奶相依为命。可是,似乎老天爷还是没有眷顾到这个可怜的孩子,在5岁时,奶奶因为糖尿病而失明,从那时起,主人就承担起这个家的一切,也从那时起,他懂得了做饭、洗衣服、扎针等。上了学,主人也没有为他的家庭背景而感到自卑,反而发奋图强,努力学习,为的就是一个信念:考一所好的大学,照顾好奶奶。他也没让奶奶失望,成绩在班级也属于中上水平。我每天跟着主人穿梭在学校与家的路上,这条路似乎一天要走好几遍,我每天也自然地反复来回于奔跑在这两个地方,我们丝毫都不觉得厌烦与无奈,我们没有认命,而是在努力为自己的希望奋斗!
这就是主人的生活,在外人看来觉得很苦,但是我想说的是,主人不苦,他比其他同龄孩子更懂得什么是爱,更积攒了一份人生历练与生活经验。跟随了这么多年,我骄傲我有着其他鞋更有意义的价值以及“炫耀”的资本。
从在这两年里中国发生了许多的事,再到看完马鹏飞的故事,我有理由相信,九零后不再是非主流与叛逆、自私的代名词,他们内心也有一份纯真与善良,他们的举止间似乎还带了点成熟与冲劲。作为九零后的一员,我要呐喊:我们长大了!加油吧,同学们!为了梦想而奋斗!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我的梦,中国梦”,一共有四节课:第一课是“我的梦”,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都有不同的梦想;第二课是“坚持梦想”,要实现梦想,一定要坚持不懈;第三课是“探索梦想”,要实现梦想,不但要坚持,还要不断创新、探索;第四课是“中国梦”,所有中国人的梦想聚集起来,就汇成明天的中国梦。
在开学第一课的课堂上,邀请了许多嘉宾,包括了武术冠军李连杰叔叔、创立阿里巴巴公司的马云叔叔、试飞英雄李中华叔叔、电影明星章子怡姐姐......讲述了他们的梦想和如何坚持实现自己的梦想。
因为我在学钢琴,所以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用脚弹钢琴的刘伟,他十岁的时候,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两只手。有一天,当他听到优美的琴声,便爱上了钢琴,梦想成为一名音乐家。本来钢琴是为手设计的,可是刘伟只能用脚弹奏,现在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你可以想象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有过多少个失败,而且也坚持了很久。今天,他可以在开学第一课的舞台上表演钢琴弹奏,那优美的琴声,真让人佩服。
我梦想成为一名作家,因为我从小就爱写爱看,我看了作文书,就想写很多作文,装订成一本作文书;看了小说书,就想写篇小说;看了童话书,就想写童话......但只是想是不行的,梦想没有坚持就是乱想和狂想,所以我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地去读书,多看课外书和写作,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开学第一课让我知道:每个人要有梦想,有了梦想,必须一直坚持下去,自己的梦想才会成真。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
源源不断的知识从一颗求知心,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步步的探索而来。创造出的“奇迹”来自勤奋的努力。心灵的震撼来源于人们高尚的行为。大家的和睦相处离不开团结,友爱,给予的鼓舞;美的幸福从分享,从奉献自己的一切并且传递出去而来。这就是我从《开学第一课》中所看到的美——“探索美”“创造美”“传递美”“和谐美”,而这四种美中,是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和谐美”。
讲“和谐美”的老师们是陈一冰,邹凯,冯喆,张成龙,郭伟阳。陈一冰讲的那个故事,令我深为感动:在预赛时,陈一冰的团队连连失误,甚至只排到了第六名的!看到这里,我的心使劲颤抖了一下,才第六名。如果在下次比赛时,又是失误,那科怎麽办,这可是顶着我们全中国的希望,这压力……要是我,我的心情一定到达低谷。而他们没有,他们团结一心,再每个人比完赛的时候用拥抱与话语鼓励,不管完成的好与坏,信心与士气一丝也没有低下,把团结传递到每个人身边。最后以完美收场。他们成功了!靠的是团结,靠的是团结一心。中国人民为这份“和谐”骄傲,为这可贵的“团结”而自豪!
“没有完美的人,却有完美的团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融入班级,融入集体学会团结合作,才能克服自我的不足,创造集体的和谐美。”这就是“和谐美”。
这句话我会深深记住。我知道了,在集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相当于一个手指,只有组合成一双双手才能做事。一个人不可以做到的事,大家团结在一起,就一定可以成功。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7
不过,红军为什么能成功呢?是因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吗?我认为并不是。如果只靠奋勇杀敌是完全不够的。战斗拼的不仅是力量,还需要一种可贵的东西——信念。当时的环境简直无法想象。如果让现代人尝试这种艰苦卓绝的抗战生活,恐怕两个小时就坚持不了。正是当时的这种想要建立新中国的信念,才使革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才使每个坚强的红军流的血与做的事都没有白费。
不仅战场上需要信念,生活中的种种事也同样需要坚强的毅力,我刚开始带着一种只是好玩的心里去尝试学围棋,但是感觉越学越费力,差点放弃了,后来妈妈告诉我:“做什么事都要具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把这件事做好,做到极致。”我听了妈妈吗的建议,最终学到了现在,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期,并发现了围棋的兴趣,回想起来,我才发现——信念是多么可贵啊!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似乎是无忧无虑的。但是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如此吗?当然不是,当时红军每天只吃一粒豆子,每天还负担着百里的路程,随时还有生命危险。当时的环境是多么艰苦啊!请各位正在抱怨自己是多么悲惨的人,想想当时的环境吧!我们现在享受新中国的和平美好,但是当时红军们得到的几乎只是憧憬和向往。可以说,现在我们的每一片美好,都是当时红军用自己的青春,血肉,甚至是生命换来的!
我们马上就要去军训了,我们可以体会到《开学第一课》中做一名军人的劳累,虽然不是全部,我希望用节目所体会到的点点滴滴用在体验军训上,你们军训的质量一定会大大地提升。
最后,我局的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生活在这个年代,就应该体会现在美满生活的来之不易,就应该学会珍惜。让我们向红军为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致敬!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
一个有理想的人,有付诸于行动的人,那么,我坚信,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会成功!
我陪一个好朋友参加作文选拔大赛。起初是小柒自己提出来要参加的,而我,为了给她一些自信,我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也陪着小柒一起参加,直到有一天……
小柒扭扭捏捏地走到我身边,小声的对我说:“可可,我们还是算了吧,万一落选怎么办呢?一定会被那帮臭小子嘲笑的!丢人不就丢大了?我还是不去了。”我能看得出她有些犹豫。我就说:“小柒,你为什么呀!你可是下定了好大决心才参加的呀!现在又下定好大决心不参加?”她说:“我不知道会出什么题目啊,要是我的灵感像风筝一样断线了怎么办?”听到这句话的我特别震惊,作文写的是自己的真是感受,有什么难?于是,我就启动了我的“劝说大功”我对小柒说:“小柒,你那么棒,又得过奖,你担心什么啊,该担心的是我吧,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万一成功了呢?”小柒神色有些动容。她同意继续参加大赛。
到了大赛那一天,我和小柒早早就到了,为对方打气。
几个月后,我们似乎淡忘了这件事,可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一步的付出,换回了一张鲜红的荣誉证书。
无有付出,何谈收获?连一步都不肯迈出的人,又有什么资格谈成功?那以后,小柒有的更多是自信,对自己的信心。
成功第一步,最先一步,最荣耀的一步,最勇敢的一步,就是付出与之相对应的实际行动!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9
梦想是人生飞翔的翅膀,只要我们坚持,梦想就一定可以实现,这就是我看了《开学第一课》后最深的感觉。
在我国神舟十号发射时,又多了一位女飞行员,她就是——王亚平。她从小就有了蓝天的梦想,后来长大就报名了飞行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她忍受着所有的痛苦,但是她为了完成梦想,还是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终于实现了她的航天之梦。 这样的例子除了王亚平还有一个人,她在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女儿还有自己的双腿,但是她没有因此而气馁,经过不断地努力,她重新走上了热闹的大街,重新跳起了美丽的舞蹈,重新站上属于自己的梦想舞台。她开始的时候不习惯用假肢行走,去吃饭时都会摔跤,困难甚至让她想到了放弃,但她又回想到,如果今天选择了放弃,那么她在废墟下坚持了二十六个小时,又是为什么呢?难道就是为了这么狼狈的'活下去吗?难道就是为了这么一次简单的放弃吗?难道就是为了走下自己的梦想舞台吗?想到这些,她又重新坚强地站了起来,经过长时间的奋斗,努力,坚持,拼搏,她终于成功地实现了她的梦想,她就是——廖智。
从她们的事例中,我体会到了,我们做事要坚定不移,不能因为一点点小挫折而气馁甚至放弃。要知道通往成功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他们既充满坎坷,又充满艰辛,并且还很漫长,要用一生的努力才能去攀登。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追求,才能收获成功。我们或者努力一生,或者止步不前就半途而废,只有有追求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太阳路”。我想做一个有梦想,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有梦就有动力,梦想是一种不竭的动力,让你不断燃烧内心的小宇宙,激发对美好生生不息的渴望。这种力量会让你无惧风雨,无谓风险,不断前进,这就是我看了开学第一课后,最后的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0
真的,当我看完《开学第一课》新闻发布会时,眼泪止不住地流。我真的没有想到,国家为了保护青少年儿童所作的一切,革命前辈为了下一代的幸福而浴血奋战。
这几百万人的牺牲,究竟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下一代的平安么?他们为了保护和青少年儿童的利益而冲刺……而我们呢,妈妈把饭菜端到我们面前时,我们还不吃,或不道歉,这一切,对得起国家人民的牺牲么?当你坐在空调屋内玩电脑时,你可曾想过武警叔叔顶着烈日,冒着风雪而预灾吗?当你坐在明亮的教室内读书时,你可曾想过建筑工人在烈火朝天的高楼大厦吗?这一天不就是想让我们快乐的长大,成为祖国之栋梁吗?钱魏阿姨说:“孩子们的幸福在哪里?”我们的幸福随处不在,不对吗?
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四年级的那段时间。周六、七忙死了。星期五晚上熬到十一、二点。星期六上午弹电子琴,下午学英语,星期七学声乐,下午还要看那永远看不完的课外书。那段时间我真的很不快乐。可我抱怨时,妈妈说:“艺不压身。”可我总觉得艺很压身!最后妈妈把声乐、电子琴班都撤了。我终于有了玩的时间。可我才发现,我的天真消失了。我的童年结束了……
当我听到《第一课》,我想,童年不能没有烦恼,不然将来就没有承受能力。这不怪爸爸妈妈。
当我看到贫困地区的孩子没有课外书看,真的很可怜。也许,捐一本书,得到一份快乐,七十分想也是一种快乐呀!不对吗?捐出一本书,传递一份爱。于丹老师的大量,林妙可姐姐告诉我:“希望你也来捐书。让更多的小朋友也得到一份爱。”我希望他们能收到。
这节课丰富多彩,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要珍惜、感恩、理解、宽容、分享……我想,以后,我的感触会更多……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1
今天我和老妈一起收看了《开学第一课》,我看了之后,使我深受感动。
第一位出场者是刘浩,他今年才只有10岁,并且还是个盲男孩!他的钢琴弹得非常好,我当时非常惊讶,一个眼睛看不见五线谱,看不见钢琴键的人,居然能把钢琴弹得这么好,我十分佩服他,因为他十分坚强,没有悲观消沉,而是自信向上地说:“我觉得我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虽然看不见,但我能自理,还会洗衣服,我很自信!”刘浩今年才10岁,但自己能洗自己的衣服,我看了之后想到了我自己,都这么大了,自己的衣服还要老妈帮我洗,真是感觉自己挺不行的!
成龙老师说了:“付出越多,得到的幸福就越多”,这句话我感觉非常对,比如说,期中考试之前,学习十分刻苦,当然也很累,但是,如果你再多付出一点,那么期中考试考的成绩就越高,你得到的幸福就越多。
对于孟佩杰来说,感恩就是幸福,她的养母刘芳英在她8岁的时候不幸瘫痪,从此,照顾母亲和家庭的重担就落在她一个人身上。我很佩服孟佩杰,她十分有孝心,并且那么小就开始照顾整个家庭,她每天忙来忙去,但学习仍然十分刻苦,成绩一直很好,我们整天丰衣足食,天天有着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如果再不好好学习,那岂不是很丢脸吗?
这次《开学第一课》使我受益匪浅,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像小刘浩那样,即使遇到困难也不退缩,将来也会有一天我也会成功的!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2
我们学校每年都组织看《开学第一课》,今年也有。今年的主题是“美就在你的身边”。其实美的东西有很多,有祖国的山河,有奇妙的大自然,还有神秘的太空……说到太空,我们的第一课就是刘洋阿姨上的。
刘洋阿姨是我国第一个上太空的女航员,她向我们讲述自己上太空的感受,她说:“上太空是一个严酷的考验,也有很多乐趣。”在电视看着神秘的太空,自己也想去感受一下,以后要好好读书,做宇航员,在太空探索无穷无尽的奥秘。然后,姚明带我们去非洲大草原,让我们保护动物。这就是发现美。
第二节课令我印象最深,我们请来了两位游泳冠军:叶诗文和焦刘洋。他们成为冠军的经历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每一个冠军都来之不易。每天练习的时候都要游10000米左右,听到这个数字,连我都吓了一跳。不是100,1000,而是一万。这时,我体会到了“台上一秒钟,台下十年功”的意思,她们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才拿到冠军,才为祖国争到光。如今,我终于知道了没有不劳而获,只有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这就是创造美。
第三节课是传递美,讲了一个伟大的司机吴斌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候,有一个刹车片穿过了车窗砸中了他的腹部,但他依然冷静下来,让乘客下来打110,120,但自己却牺牲了,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开学第一课》主要讲一些平凡而又美的人。美其实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也做一个美的人吧。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3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2020年,却迎来一个巨大的挑战,新型肺炎爆发,而后蔓延全国,看到中国的大公鸡地图全变红后,此时的红色是如此“耀眼”,让人感到压抑,让人感到恐惧,似乎比当年的非典更可怕。03年未能陪祖国抗非典,2020年我们陪祖国抗疫情!
抗击疫情,刻不容缓,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耐得住寂寞,最简单的就是安安稳稳的做“宅女”、“宅男”,钟南山爷爷说过“在前线工作着的医务人员,用生命在为我们打仗,这个难关能不能快速渡过,不仅仅是靠医务人员,还要靠我们自己,每个人都不出去,就能拖死耗死这场瘟疫,你们出门玩一次,就是在拖大家后腿一次。”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现在的暂时安稳,是那些医务人员用生命在抵抗病毒,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拖国家的后腿,利用这些时间查漏补缺,迎接我们的高考。
其次,不信谣言,网上随随便便一条假新闻就让人信服,双黄连、酒精在各个药店脱销。而钟南山爷爷的劝告却无人理会,依然我行我素,走亲访友。我们在抗击疫情同时,更要打击这些造谣者,传播正能量,都做一个善良的人。
我们不是最美的逆行者,但我们可以做最美的守护者;我们不能冲锋陷阵,但是我们可以做强大的后盾;我们虽没有超高的医务水平,但我们有一颗炙热的爱国心。
中国加油。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4
今天晚上,我看了中央一台的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这一期的主题是“中华骄傲”,我看完后非常激动,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巴基斯坦的米斯巴奶奶。米斯巴奶奶是巴基斯坦的第一个汉语教师,被誉为“巴基斯坦汉语之母”。奶奶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她说她要教到自己咽最后一口气,这句话令我非常感动,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外国人都这么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身为中国人,更应该学好传统文化,将它发扬光大。
还有一位白头发白胡须的外国爷爷,大概70多岁的样子,大家都叫他汉字叔叔。汉字叔叔非常喜欢汉字,对中国汉字有着巨大的热情,他坚持研究和传播汉字多年,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都没有放弃!他说他要一直做到90岁,让大家叫他汉字爷爷。一位外国人都这么热爱中国、热爱汉字,我们更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学好汉字。
最吸引我注意力的是一个来自意大利的机器人,他的名字叫Teo。Teo穿着一套小西服,样子非常滑稽。他有53根手指,弹钢琴的速度非常快,能跟人们对话。最可笑的是,他在弹钢琴的时候还能对着大家挤眉弄眼!科技真是越来越发达,我相信,以后人们会造出更多的各种各样的机器人,甚至是全能型机器人的!
汉字、武术、围棋、京剧……看到中国有这么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我感到非常骄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要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强大!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5
盼着几分好奇,撂下手中的工作,伴着孩子一同在沙发上观看央视一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从节目开始到结束,我们都很安静,没有了往日谈论新闻节目的随意,没有了观看综艺节目的嬉戏,很安静,很安静??但我的内心却是澎湃的,眼睛却是湿润的。
节目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诠释着古老汉子中那刻骨铭心的意义:孝、爱、礼。脑中浮现的尽是儿时爸妈温暖的怀抱、宽厚的肩膀和鼓励的眼神,我甚至开始怀念那条折断了的细竹棍??幼时的我曾经是那么的顽皮,那么的无知。父母二十多年的养育此时历历在目。从牙牙学语,从扣第一颗钮扣,从学习走走路而迈出人生的第一步起,我得到的不仅是爸妈无微不至的照顾,更有勤俭、礼貌、自强和爱。
现在,我身为人父也有七年,反思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美好时光,我都教了些什么给孩子了呢?
现代的生活比之过去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比之过往已经优越了不知多少倍,但生活环境也变得更复杂和令人担忧,每家都只有一个小孩,所以格外小心。保护孩子不受到伤害成了每个家长的第一要务。家长们不但限制孩子在“家”以外的各种“危险活动”,有的更是制定了在家中也必须遵守的“安全规则”。我身为家长,自然也随了俗,把孩子包裹了起来,让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空间,失去了探索未知事物的乐趣,失去了独立克服困难的机会。我不知道在孩子面对失败,面对挫折打击后会是怎样。是盲目地自卑还是能健康成长?我很矛盾,想放手,但伤不起。也许是我成长经验值不够吧,期盼与孩子一同成长,成长为合格的家长。
4. (回答好的直接补50分)收集一切经典的故事作品(漫画动画,游戏,小说,电影,电视剧等)
池上辽一的《圣堂教父》(曾是我的最爱!)
别人要奋斗30年才能得到的东西,我只要一天就可以拿到、对北条彰和浅见千秋这两个热血男儿而言,这只是实现梦想的手段罢了。为了建立他们心中的、圣堂、,他们必须分别在黑、白两道闯荡、出头;他们就如同光与影般不可分……
手冢治虫的名作《火之鸟》,打包下载:http://comic.17dm8.com/Software.Asp?id=823
传说尝了火鸟的血就能永生不死。为了获得永生,人类开始追逐这种虚幻不实的生物,从远古到未来,不断地重覆着无止境的争战、轮回。火之鸟每个故事独立成篇,可随意从任何一篇读起。
弘兼宪史的《课长岛耕作》,打包下载:http://comic.17dm8.com/Software.Asp?id=1016
此书并被日本外务省(相当于外交部)誉为最能反映日本上班族及社会现象的作品,并以此作馈赠海外邦交国。
在日本销售数字超过一千三百万部,并于91年得到第十五届讲谈社漫画赏的殊荣。续作《部长岛耕作》于日本讲谈社《MORNING》周刊连载。
手冢治虫的《三个阿道夫》,打包下载:http://comic.17dm8.com/Software.Asp?id=1644
以纳粹时代背景,三个分别叫阿道夫的人他们所背负的爱恨情仇与国家兴亡的故事。一个是有德日混血的纳粹人;一个则是有犹太血统的犹太人;另一个则是有犹太血统的纳粹人。三个人被同样的命运串连,却各自渡过了不同的人生。
乃木坂太郎的《医龙》
在这个以教授顶点的医学界里面,当权者将渎职和医疗失误视为理所当然,肆无忌惮地让病人成为牺牲品。唯一曾经在NGO里担任世界级医疗队伍领导者的日本人.朝田龙太郎,誓要将腐败不堪的大学医院制度连根拔起!
皆川亮二的《轰天高校生》,打包下载:http://comic.17dm8.com/Software.Asp?id=736
19XX年,人类在某个深海底处,意外发现一枚留言金属片,上面用古代稀伯莱语留言……这个是古代文明敲响的警钟,也是他们为人类留下来的遗物,如今,我们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保护行动呢?
5.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精选11篇)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雀轿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希望大家喜欢!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篇1
袁隆平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驼,平头,一身过时衣,两腿烂泥巴。但也就是他,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和500万元的高额奖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获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不仅仅搅动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好奇,更引起人们对大奖的产生以及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关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南优2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20%,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稻谷3600亿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级杂交稻”达到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突破日本专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论极限产量,被全国400位院士评选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第一项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说,他此刻最大的心愿是利用基因技术育出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目标是2005年实现大面积推广。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八项国际奖。
他的成果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并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篇2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大学学农的袁隆平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将“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个人梦想与“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为我前岁做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产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国家顶尖荣誉。
按理说,袁隆平专注水稻研究已几十年,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无数,完全可以光荣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伦慧衡之乐。然而,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这让我又想起2008年,当时已近七十岁的袁隆平在回应有关他落选中科院院士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平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这些年来,袁隆平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选择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每天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继续为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梦想不懈奋斗、辛勤耕耘。这些年来袁隆平以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为己任,在不断追求的路上,服务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说,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仅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农民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理解,而且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实践,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断的追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灿烂的星河也确实令人向往,但若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怎么能到达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处呢?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始终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敬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业追梦路。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篇3
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却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外界对袁爷爷最动人的一句评价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但你可能不知道,这粒种子是怎么找到的,14天,14万株水稻,他左手持放大镜,右手拿镊子,弯腰弓步,在湘西稻田一株一株地找,终于找到了一棵雄性不育株水稻。1961年7月的一天,袁爷爷发现一株稻株结出了230多粒稻子,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的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在袁爷爷的努力坚持下,他带领科研团队不断研发,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水稻亩产从700公斤突破到1200公斤,袁爷爷带领着他的团队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这样的辉煌成就真是令我佩服。
袁爷爷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是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我们可以坐在稻穗下乘凉。我想他的这个梦,已经快要实现了。回忆曾经缺粮的苦,他一字一句严肃地说:“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而今天,他的所作所为,不正是一个国家的拯救者吗?
袁爷爷的另一个梦想:是让全天下都能吃饱饭。他在湖南开办杂交水稻培训国际班,来自80多个发展中国家14000多个学生跟他学习最先进的育苗技术,亲切地喊他“爸爸”。是的,他不愧被称为世界人民的“爸爸”。袁爷爷做了很多不可能的事——他去长不出庄稼的马达加斯加开荒,去仙人掌都种不出的迪拜种水稻,不仅是我,许多的外国专家也由衷地佩服他。
袁爷爷的事迹时时刻刻鼓舞着我:他造福世界的技术,攻坚克难的勇气,乐观豁达的心态,低调谦逊的美德,没有一项不令我佩服,而最让我钦佩的,却是他那专注、坚持、毕生逐梦的信念。2021年5月22日,91岁的袁隆平爷爷离开了我们。巨星会陨落,光芒永不灭!袁爷爷一定变成了天上的恒星,正含情脉脉地凝望着大地的五谷丰登吧。记得您曾说:人生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而我想对您——我最最崇敬的人说:我会好好吃饭,也会努力做一粒好种子!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篇4
新中国成立前,袁隆平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立志学农,躬耕田野,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民以食为天,“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多年以来,袁隆平始终没有放弃对杂交稻的研究,哪怕耄耋之年,仍然锲而不舍在稻田里搞研究。为了让人民远离饥荒,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袁隆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孜孜不倦、一以贯之的坚守,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源于坚定的信仰,源于福谋天下的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厚植殷殷爱国情,培育拳拳赤子心,以信念为笔,初心不改,担当作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没有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丰硕的“幸福果”必然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从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从湖南、云南到海南,他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哪里有希望就去哪里。如同大海捞针一样,袁隆平奔走在田野,埋头于实验室,靠着吃苦耐劳、不断探索的精神坚持、靠着矢志不渝、奋斗以成的无私奉献。即使鲐背之年,袁隆平依然谈笑风生称自己是“90后”,他说,“退休对我来讲是不存在的。”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涵养有“十年磨一剑”、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担当精神,经得起挫折、耐得住辛苦、忍得受寂寞,坚忍不拔、拼搏进取、勇挑重担,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高产、再高产、更高产、超高产!”这是袁隆平毕生所求的梦想,更是支撑他敢于创新的信念。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全世界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学者数不胜数,但大多数人都在攻坚过程中被固有思维局限,导致失败放弃,错失了发展机遇。而袁隆平院士却一直甘于当好开拓创新的“有心人”,依靠科学理论、发扬创新精神,他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在采集过程中发现了新机遇,找到了雄性不育野生稻,为杂交水稻开辟了“新品种”,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从袁隆平身上汲取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坚持独立思考,敢于突破自我,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与豪情,锐意进取、迎难而上,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一粒种子,一生追梦;一种情怀,一生坚守。您是真正的英雄,是当之无愧的国之脊梁,向您致敬,愿您一路走好!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篇5
20世纪60年代初,米楚林和李森科的遗传理论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国资料,学习了孟德尔和摩根的现代遗传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一代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终身学习,热爱和钻一线,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坚守岗位。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乐于奉献,振兴中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当他人阶梯的合作精神。袁隆平院士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一直着眼大局,从困难出发,考虑全局,所以每次项目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合作攻关。
20世纪70年代,他将研究团队发现的野生材料毫无保留地分发给国内18家研究机构,加快了合作研究的步伐,使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迅速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应该有这种精神,团结协作,承上启下,倾听大家的声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一个合格的服务员,围绕整个公司和部门做决策,加强协调,开拓创新,全力以赴为项目服务好。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打造环保行业领先形象。最后要学习袁隆平院士的好品格,好作风,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自命不凡;他作风朴实,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体现了忧国忧民、造福人类、自强不息、勇攀高峰、勇于面对困难、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创新精神。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坚持和奉献深深激励了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企业员工,我们的名声并不显赫,我们的地位并不高尚,我们的收入并不富裕,但是我们从事的职业却极其高尚,所以我会努力实现我个人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激励了我们,也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好地贯彻各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开展各部门的工作,认真学习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知识,努力掌握全球环保领域的新趋势,拓宽知识面,以适应现代生产和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环保设备的质量,建设一个项目,一座丰碑。同时,还不如组织部门员工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开展员工文化体育活动,关心员工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以各方面的标准,不断鞭策自己,提高自己,以求更大的进步。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篇6
“让更多的人吃饱”袁隆平91岁离开。大师陨落,全世界哀悼。他的去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家的脊梁”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杰出贡献改变世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受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三系”杂交籼稻,成功开发了“两系”杂交水稻,建立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几十年来,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世界60%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贡献是显着的,“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学术态度影响深远。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和挫折。无论什么情况,他的身体里总是流淌着祖国和世界的血液,他的青春散落在田野里。他还在孜孜不倦的攀登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有很多疑惑、失败、挫折。他一直埋头苦干,不怕吃苦,闯出一片新天地。他的那句“科研怎么会失败?”一直激励着无数科学家参与游戏科学竞赛;他的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也不要怕别人说你不落俗套”一直激励着青年学生勇闯创新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令人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依然任重道远,但有“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战,未来可期。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篇7
他执着追求,50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卓越贡献。他就是世界着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一位农民朋友眼中的“当代神农”,离我们的生活如此遥远又如此接近,电影《袁隆平》通过再现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集中表现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当代知识分子胸怀祖国、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袁隆平,为了实现绿色的梦,为了科学上的突破,为了解决饥荒的恐惧。他埋头苦干,不畏艰辛。他坚定、执着、饱含着激情,他立志要让载着生命根源的种子,长出累累的稻穗,养活一双双饥饿的眼眸。天道酬勤,穿越过50多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50多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来。他对科学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是无论在什么时代背景,什么外界威胁下都不会变质的,因为他的一生在为科学研究而歌,为他的事业而唱。
袁隆平够执着,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他的'执着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执着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执着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他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而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滴摸索总结出来的。他顶着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昼夜,从一般杂交稻研究到超级杂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学高峰攀登,为的是产出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粮食,最终取得了成功,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当代神话。有多少人能像袁隆平那样能甘于寂寞、吃苦耐劳、不怕失败、不屈不挠呢?虽历经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袁隆平最后获得成功。支持他如此执着的是其心中牢牢坚持的“为民谋食,使人类不再忍受饥饿煎熬”的精神。
现今,他已成为国人敬仰、举世瞩目的伟大科学家,各种荣誉数不胜数,可谓功成名就。但他并没有就此功成身退、颐养天年,他仍然是一身布衣、一顶草帽、一双高高挽起的裤腿、一副黝黑且布满皱纹的脸庞,穿梭于乡村原野,守候在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奋斗终身”的诺言。这就是袁隆平,执着追求,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淡泊名利的袁隆平。我们观看这部影片,就是要以袁隆平的行为为楷模,以他的精神为榜样,向他学习,学习他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奋斗一生。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篇8
袁隆平院士是“杂交水稻之父”,他的“东方魔稻”,不知道养活了世界上多少人。他前前后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未来科学大奖等诸多奖项,并且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和“共和国勋章”等等。
这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他为国家和社会乃至世界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按理说他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自家口袋装有多少“米”都不为过,也不会遭人非议,可他的生活或者说是他的生活态度却仅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线上,“身价1008亿,却独爱15元衬衫”,这让多少“聪明人”困惑和摇头!
细细想来,如果先生当初是为了“日进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先生的身上有着一种强大的信念在支撑,这种信念是孜孜追求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的伟大精神,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疆大爱,是反哺社会和人民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诠释,这种信念注定超越了任何物质财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着”,袁隆平先生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米问题已让举世惊叹,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粮,同样也营养、滋润着我们浮躁的心灵,影响着这个社会!
袁隆平有句名言,“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他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他既是一名科学家,更像是一位农民,于是他风里来,雨里去,一身泥,一衣水,与大地贴的近,与百姓贴的近,更与实践贴的近,在贴近中,有他的理想,为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为了中国14亿人民,他在田野里看到了希望,实践到了真理,获得了民生。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让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之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年。在成功培育了超级稻和海水稻之后,袁隆平带领他的团队又开创了新的佳绩,他们对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亩产超过了500公斤,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这一成果将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篇9
袁隆平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这是袁隆平的心声,一种博大的爱。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从成绩与荣誉两个“包袱”中解脱出来,超然于名利之外,对于众多的头衔和兼职,能辞去的坚决辞去,能不参加的会议一般不参加,梦魂萦绕的只有杂交稻。他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袁隆平把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稻当作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事业。他还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记者离开三亚基地的时候已是4月7日的黄昏,北国还是春寒料峭,这里已经袁隆平把记者送至路口,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满载着袁隆平的梦想与希望,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收获,创造着一个个神话般的厅迹。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着,叫《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书中写到“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中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转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90年代以来专门立项支持在世界一些产稻国家发展杂交水稻。袁隆平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这些年他每年都出国指导,还派出了许多专家担任顾问,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并为这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从1981年至199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个以上国家的100多各科技人员。1998年,越南和印度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了10万公顷和20万顷,并且取得了每公顷增产1吨————2吨的效果。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篇10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交种类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上世界六十年代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袁隆平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简短篇11
袁隆平,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东方“稻神”,深深地震憾了我,他所取得的成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到的。他从开始研究水稻杂交,就默默地付出着劳动和汗水,而且培育和研究稻种是需要在田间地头去做实验的,甚至比农民更辛苦,每一株稻子,都是经过他们从浸种,播种,除草,抽穗,然后拿着放大镜去观察,选取,这种单调的工作经历了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科学成果就是在日复一日单调的工作中,顽强的坚持中取得成功的!他的妻子,孩子,还有他的父母都很伟大,父亲病重离世都没有通知他,是为了不耽误他的研究工作!看到这里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了国家利益,他放弃了太多!正是这种不计个人得失的行为,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重!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觉得,脚踏实地学习真本领,是最重要的!务实,学什么就要学进去,弄懂!不能一知半解就放弃了。比如这本书中,提到袁隆平曾经当过俄语教师,他也做的非常好。认真执着的人做任何事都是能成功的!读了这本书,我坚信这一点!
袁隆平说:“我觉得人就像一颗种子,要做一颗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我愿做一颗健康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