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电影公司
① 影视传媒公司前十名
影视传媒公司前十名:中影CFGC、光线传媒、华谊兄弟、万达影业、博纳影业、上影、北京文化、寰亚、英皇电影、欢喜传媒等。
1、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英语: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简称中影集团,英文缩写CFGC)成立于1999年2月。中影集团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而且是中国产量最大的电影公司。
2、光线传媒一般指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光线传媒(ENLIGHT MEDIA)成立于1998年,经过24年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传媒娱乐集团。主营业务包括电视节目制作与发行,电影投资、制作、宣发,电视剧投资、发行,艺人经纪等。
3、华谊兄弟一般指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1998年投资着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
4、万达影业一般指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隶属于万达集团,成立于2009年,影视传媒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万达集团正式进军影视行业,开展影视投资、制作、发行、放映及后产品等全产业链业务。
5、博纳影业一般指博纳影业集团。博纳影业集团是首家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代码BONA)的中国内地影视集团,也是国内首家从事电影发行业务的民营企业,是中国一家全产业链布局的、具有发行能力的影视内容制作公司。
6、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影集团)为国有独资企业,是中国最具规模和实力的现代电影集团之一。上影集团以影视产品创作、生产、宣传、销售、发行、放映等为主营业务,不断拓展文旅、文商、文化物业等影视相关产业,构建起覆盖创作、拍摄、制作。
7、北京文化是一家从事电影、电视剧网剧、综艺节目的投资、制作、宣传、发行,以及经营艺人经纪、文化旅游的全产业链影视娱乐传媒集团。
8、寰亚一般指寰亚综艺娱乐集团有限公司。寰亚综艺娱乐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于香港,是亚洲最大及最成功的华语电影制作公司之一。
9、英皇电影作为香港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电影企业之一,英皇电影在制作、投资、发行、宣传、营销等方面全方位发展,英皇电影业务范围包括投资、制作、销售及发行电影,华语电影制作及发行业内占据领导地位,是业内电影制作商之一。
10、欢喜传媒一般指欢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欢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由董平、宁浩、徐峥和项绍琨于2015年联合创办。
② 国内有哪些电影发行公司
很多呀,比如下面比较出名的!
1、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2、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3、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6、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7、阿里影业
③ 中国电影公司有哪些
下面为您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来说给大家介绍下中国的电影公司。
中国内地电影公司排名前十:万达
创立于1988年,全球规模较大的不动产企业,以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闻名全国,大型商业地产投资及运营商,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内地电影公司排名前十:中影星美
全国规模较大跨省电影院线,国有电影文化行业的上市公司,中影集团控股,中影星美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中国内地电影公司排名前十:联和院线国内较早引进IMAX巨幕影院的院线,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理事单位,上海联和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内地电影公司排名前十:大地影院
全国较早将连锁业态理念引入数字电影领域的企业,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理事单位,广东大地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内地电影公司排名前十:中影南方
珠江电影集团旗下,优质影城管理的资源整合者,极具实力的强势院线品牌,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有限公司。
中国内地电影公司排名前十:金逸影视
国内着名院线发行和电影放映企业,全国首批/华南首家跨省电影院线,大型城市院线运营商,广州金逸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内地电影公司排名前十:横店影视
国内着名电影院线运营商,综合发展的新型影视传媒机构,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理事单位,横店影视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内地电影公司排名前十:中影数字
致力于数字发行放映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国内较大的从事数字影片发行放映服务的经营商,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中国内地电影公司排名前十:新影联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理事单位,国内知名大型电影院线,颇具影响力的跨省院线公司,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内地电影公司排名前十:时代院线
东海电影集团旗下电影发行/放映业务板块,全国首批跨区电影院线,现代化多厅影院建设与管理的先行者,浙江时代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朋友。
④ 什么是传统好莱坞
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的同义词。米高梅电影制片厂在它的全盛时期,每部影片的片尾都要打出这样的字幕“Made in Hollywood, U.S.A."虽然并非每部美国影片都出自好莱坞,但他们都是出自特殊生产模式的产品,这种生产模式是在好莱坞逐步完善的。伍迪·爱伦是继卓别林之后的美国喜剧电影大师,他主演和导演的影片十之八九是在纽约或纽约周边地区摄制的,但无不打上好莱坞文化的烙印。《星球大战》系列影片的总导演乔治·卢卡斯曾骄傲地对记者说:“我的影片不是在好莱坞生产的”,言外之意他的影片是在加州北部制作的。但是,好莱坞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它体现了美国电影的“精、气、神”,就是美国商业电影在制片、发行和播映方面的一整套独特运营方略。爱伦和卢卡斯的影片都自然而然地体现了这种好莱坞精神。
好莱坞精神的最重要标志是制片厂制度的实施。电影艺术和技术的复杂化促使电影的制作日趋专业化。最终,在20世纪初叶,制片人决定采取工厂的流水线方式制作电影,这就产生了制片厂制度。电影公司广泛采用大规模生产手段并在内部实行细致分工。编剧、导演、摄影、美工、服装、布景各司其职,同时加强演职人员的专门化与专业化。一个为共同的使命而通力合作的集体——统称“好莱坞”——从1914年开始,每年向全世界提供300—600部风格各异、类型繁多的影片。产品出厂,就该寻找买主,这叫发行,发行是一门大学问,在今天的环球公司是由一名副总裁负责的。电影与一般的产品不同,每部电影是顾客使用之前从未见过的独特产品,这同买牙膏、肥皂不一样,它们陈列在货架上,摸得着,看得见,而电影是无形产品。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期,电影观众的数目是相对稳定的,但就每一部具体的电影来说,它是没有经过检验的商品,谁也不敢保证它的上座率,前一部电影在票房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下一部影片会同样博得喝彩。实际上,制片人每拍一部电影就等于在下一次赌注。实施制片厂制度之后,就减低了这一无形产品的固有风险,它的运作机制稳定了这一不稳定的行当。在具体运作中,电影公司又为制片厂制度添上两翼:推出明星制和拍摄类型片。
电影公司发现明星的魅力对票房的巨大影响后,决定实施明星制,突出演员的作用。制片人雇请编剧为特定明星编写特定剧本,使演员定型化。于是,玛丽·璧克馥始终是一位天真可爱的姑娘,嘉宝是神秘莫测的深沉女子,丽泰·海华丝是性感的荡妇,而凯瑟琳·赫本则是贤妻良母。制片厂制度有利于用比较统一的规格大量生产标准化影片;但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导演和演员的创造性,使他们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施展自己的才能。20世纪30年代着名导演刘别谦在执导嘉宝的最后一部影片《妮诺契卡》时,发现她居然演喜剧也是一把好手,自然会莫名惊诧!
类型电影是一种影片创作方法,是美国电影中的特殊现象,它在30年代获得了充分发展。类型电影就是按照不同类型(或称样式)的规定和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
类型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12类:西部片、歌舞片、科幻片、犯罪片、喜剧片、战争片、爱情片、伦理片、惊险动作片、灾难片、儿童片、恐怖片。
类型电影是对第一部成功电影的模仿,观众在同一类型影片中往往会发现许多似曾相识之处。类型片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西部片、科幻片、歌舞片和犯罪片。
明星制和类型片逐渐培养了观众看电影的兴趣和习惯,他们冲着某一明星、某一类型或某一导演而步入影院,影迷群就以滚雪球的方式形成了,从而,今天发行的影片,就为明天更大批量的质量基本上是未知数的电影准备了潜在的观众。
与此同时,制片人在发行上还施展垄断手法,并建立了本公司的院线,好莱坞的八大公司中有六家建立了制片、发行、放映一条龙的体制。这可是六条“霸王龙”,中小电影公司面对这些巨型“恐龙”,只能拍摄一些低成本的B级影片,聊以度日。
一个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是容不得明目张胆的垄断的。二战前夕,美国司法部状告八大电影公司搞垄断经营。这场马拉松式的官司拖了将近10年。1948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八大公司必须取消“捆绑式”营销,不得借拷贝的搭配销售来倾销劣质影片;必须把制片、发行同放映脱钩,也就是说电影制片厂不得拥有自己的院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电影公司千方百计推迟“脱钩”,造成执行难。直到50年代中后期,那些龙头老大才完成院线的出让和出售。固然,电影院同制片、发行脱了钩,但制片厂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些经典做法,特别是明星制和类型片仍然沿用至今。
⑤ 电影公司半年报:光线、万达状态回暖,华谊、北文持续失速
暑期档即将收官,仍未出现一部爆款,这也成为了上半年电影市场疲软前行的缩影。
上半年,电影市场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内地票房总收入为275亿元,相比2019年同期下滑了36亿。
虽然,春节档在《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的带动下,以78.22亿的成绩创下了华语影史新高,但后续整个市场呈现出内容供给严重不足的局面,本被寄予厚望的暑期档,也因疫情反复下部分地区影院的闭门而哑火。
不过,对不少电影公司来说,相比于2020年上半年,2021年的电影市场已经为它们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机会。从上半年光线传媒、万达电影、华谊兄弟、北京文化、横店影视五家上市电影公司的财报来看,光线传媒、万达电影、横店影视的经营状况都已经回暖,其中光线传媒净利润更是飙涨2255.45%。
而华谊兄弟和北京文化,目前则仍面临着营收压力,前者虽扭亏为盈,但扣非净利润为亏损状态,后者净利润亏损达到4506万元。
《你的婚礼》以小博大,光线传媒净利润飙涨2255.45%
业绩: 上半年营业收入7.55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91.3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5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255.45%。
2020年上半年,光线传媒净利润仅2057万,这也是因为原定于去年春节档、情人节档上映的《姜子牙》《荞麦疯长》等影片均撤档延后上映,上半年仅依靠《误杀》《两只老虎》《南方车站的聚会》等2019年年末上映的影片来支撑营收。
2021年上半年,《人潮汹涌》《明天会好的》《你的婚礼》《阳光姐妹淘》等新片接连上映,成为了光线传媒净利润暴增的关键。财报显示,上半年光线传媒参与投资、发行或协助推广并计入本报告期收入的影片总票房约为16.97亿元,其中口碑稳健的《人潮汹涌》在春节档收获7.62亿票房,之后,《你的婚礼》则收获了7.89亿的票房。
从《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悲伤逆流成河》《超时空同居》等影片的票房来看,光线传媒确实如财报中所言,在中低成本高回报的类型片上具有成熟经验和驾驭优势,《你的婚礼》也是此类作品。不过需要警惕的是,近几年这些以小博大的影片中普遍缺乏口碑之作,《你的婚礼》豆瓣评分甚至未达到及格线,未来光线在强调方法论的同时,或许更应注重内容质量。
财报显示,光线传媒的内容储备中,《五个扑水的少年》《冲出地球》《坚如磐石》等均已完成制作,《狙击手》《十年一品温如言》《一年之痒》《会飞的蚂蚁》《深海》等影片正在制作过程中。由此也不难看出光线传媒的投资战略,即以《狙击手》《坚如磐石》等大导演作品、《十年一品温如言》这种IP项目、《深海》等头部动画电影为主力,以其它中小体量的影片为“配菜”。
《哪咤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两部动画电影的成功,对光线动漫业务的意义暂且不谈,这两部电影带来的营收,显然让光线在内容投资上更有底气了。接下来的项目储备中,《狙击手》《坚如磐石》《十年一品温如言》等影片的出品方都为光线,其中《狙击手》还为投入成本相对较高的战争题材。
2018年影视行业进入变革期后,各大电影公司之间的合作便在加速,大片或中成本影片由多家头部影企联合投资出品已成为常态,这也是单个电影公司降低投资风险的最好方式。比如上半年的《悬崖之上》背后,就集结了中国电影、英皇影业、上海电影、阿里影业等多家投资方。
近几年来,光线传媒在动画电影领域的投资布局已取得建树,但在主流电影领域,光线的布局一直以擅长的中小成本影片为主。如今,在公司运转稳定,营收和现金流皆向好的情况下,强化对《狙击手》这种头部内容的主投主控,或许也是光线传媒实现突破的机会。
上半年仅上映两部影片,万达电影“内容荒”
业绩: 上半年营业收入70.34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56.6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9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40.77%。
2021年上半年,全国观影人次达到6.8亿,较2019年同期下降15.9%,但相比于2020年长达半年多的歇业,观影人次的复苏已经足以令万达电影、横店影视等恢复元气。财报显示,上半年万达电影观影收入达40.4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57.43%,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只有5.33亿。
半年报里,万达电影公布了最新的院线资产数据,截至2021年6月30日,万达电影在国内拥有已开业影院712家,6174块银幕,影院规模还在持续提升。但对万达电影来说,观影业务“投资回报率低”的困局仍在继续,上半年万达电影观影业务的毛利率仅为13.38%,而商品、餐饮销售收入,以及电影制作发行及相关业务收入的毛利率都在60%以上。
近几年,万达电影一直在向覆盖电影投资、制作、发行、放映的全产业链业务发展,提升上游内容参与度,平衡自身的营收结构,但在内容投资与制作上,万达电影的速度和成果显然都不及外界预期。可以发现,在2018年和2019年,万达电影每年出品的影片都在10部以上,但在票房和影响力上双双取得成功的主控作品,似乎只有《唐人街探案》。
2020年,《唐人街探案3》延迟上映,就已经暴露了万达电影在内容储备上的乏力。去年一年,万达电影只上映了三部作品,其中主控的《月半爱丽丝》票房为2847万,虽然参投的《金刚川》和《我和我的家乡》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万达电影都为联合出品方,且位次并不靠前。
2021年上半年,万达电影的内容储备依然乏力,仅上映了《海底小纵队:火焰之杯》和《唐人街探案3》两部电影,前者票房为5326万。下半年,万达电影的待映影片虽然不少,但除了已经上映且票房表现乏力的《我的父亲焦裕禄》《二哥来了怎么办》外,《陪你很久很久》《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天星术》等待映作品中,仅《天星术》这部奇幻冒险片体量较大。
收购万达影视时,万达电影的预期是让院线业务与内容业务产生协同效应,但通过单一爆款获得长远发展并实现协同显然是不现实的。如今,万达电影也意识了这一问题,在半年报里提出将 探索 主旋律、合家欢、悬疑犯罪、 情感 青春、科幻玄幻和亲子动画等六大系列影片,并通过“菁英+”电影人计划继续挖掘和培养导演、编剧领域的新生力量,为内容业务输送人才。
其实,遍观万达电影近几年的投资足迹可以发现,《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我不是药神》《战狼2》等爆款背后都有万达电影的身影,但和《金刚川》和《我和我的家乡》一样,万达电影在其中的参投比例都不高,可见其投资策略一直存在问题。
靠转卖资产扭亏为盈,华谊的实景 娱乐 没有“新故事”
业绩: 上半年营业收入5.79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8.3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45.75%,扣非净利润为-2.26亿,较上年同期增长3.01%。
从表面来看,华谊兄弟上半年实现了扭亏为盈,但若抛开对华谊腾讯 娱乐 有限公司部分股权、腾讯音乐及猫眼 娱乐 等金融资产、部分实景 娱乐 项目的资产处理,华谊大概率仍处于亏损状态。
上半年,华谊收入前五名的影视作品为《侍神令》《温暖的抱抱》《超越》《谢里》《你好,李焕英》,合计实现收入2.79亿,占营业收入的48.27%。其中虽有拿下了春节档票房冠军的《你好,李焕英》,但华谊在其中只是第六大联合出品方,能从54亿票房里获得的分成是极为有限的。
在《超越》《谢里》《你好,李焕英》三部作品中,华谊都为参投方,而上半年华谊主投的《侍神令》和《温暖的抱抱》,票房分别为2.73亿和6.69亿。对曾被爆料成本高达6亿的奇幻电影《侍神令》而言,口碑失利导致原IP《阴阳师》带来的票房加持寥寥无几,2.73亿的票房收入下,华谊兄弟面临巨额亏损。
从华谊下半年的内容储备来看,除了已经上映的《盛夏未来》和《混沌行走》,华谊接下来还有《铁道英雄》《749 局》《美人鱼2》《假如爱有天意》《摇滚藏獒:蓝色光芒》等国产片,以及参投的好莱坞科幻片《月球陨落》等待上映。从海外影片来看,同为科幻题材的《混沌行走》内地票房最终可能难以突破千万,无知名演员加持的《月球陨落》票房或许更不理想。
从华语片来看,华谊的《铁道英雄》《749 局》等都难以迈入头部大片梯队,目前定于国庆上映的《铁道英雄》想看人数仅3万多人,后者则为4.4万人。此外,《美人鱼2》或许要等到2022年才能上映,但在当下电影市场的大环境里,《美人鱼2》想如前作般豪取数十亿票房已是难事。
如今,华谊兄弟的内容业务多少缺乏看点,也是因此,半年报里华谊才耗费了大量篇幅来讲述实景 娱乐 的故事,称将继续聚焦“影视+实景”,完善并加速IP的制作和转换,以提高内容变现能力。上半年,华谊品牌授权及实景 娱乐 板块营业收入5295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上升433.11%,但这更多是受疫情影响,从收入占比来看,品牌及实景 娱乐 仅贡献了9.15%的收入。
财报里,华谊对实景 娱乐 信心大好,但现实动作却与之反向而驰。今年上半年,天津实景 娱乐 退出了河南建业华谊兄弟文化 旅游 产业有限公司和南京华谊电影小镇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8月份,华谊又发布公告称,拟以2.25亿元的价格转让天津实景 娱乐 15%的股权。或许,实景 娱乐 业务的盈利及前景并不乐观,否则华谊也才会接连做出割舍。
从财报来看,华谊兄弟在元气大伤后,依然没有回归正轨,仍在挣扎当中。如今,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开放,与上海的迪士尼乐园一南一北遥遥对望,未来华谊的实景 娱乐 之路或许会更为艰难。
《你好,李焕英》收入去向成迷,北京文化仍陷亏损漩涡
业绩: 上半年营业收入2156万,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81.7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06万,亏损比重较上年同期缩小了29.92%。
上半年,北京文化2156万的营收,是由《沐浴之王》《特警队》《云边有个小卖部》《四十九日祭》《金刚川》等作品贡献的,其中《沐浴之王》带来的营收为1445万。这些作品多于去年上映,而北京文化今年上半年上映的《你好,李焕英》,并未计入业绩之内。
《你好,李焕英》上映前,北京文化发布公告称已经卖出了电影的发行权,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保底发行,保底票房收入为15亿元,截至2月17日,北京文化来源于该影片票房的收入约为6000万至6500万的区间。当时《你好,李焕英》的票房为27.29亿,最终影片取得了54亿的票房成绩,但因保底协议超额部分的分成比例会降低,北京文化的最终收入不可能直接翻倍,但大概率也在8000万左右。
卖掉发行权后,北京文化不再是《你好,李焕英》的最大受益方,但是若这笔业绩计入上半年收入,对经营不佳的北京文化来说,也能稍微提振士气。可在财报中,北京文化却给出了“受电影项目收入确认周期影响未计入业绩”的说法,对比《你好,李焕英》已经计入华谊兄弟上半年的业绩,北京文化的说法显然存疑,但具体原因为何尚不得知。
接下来,北京文化待上映及仍在筹备中的项目有《东极岛》《749局》《来都来了》《让我留在你身边》《白蛇前传之封魔录》,以及《封神三部曲》和《画江湖》系列。其中由乌尔善执导的《封神三部曲》采取三部连拍的模式制作,目前影片的外景拍摄基本杀青,其中第一部的特效制作也已完全,只待上映。
今年上半年,北京文化出于分散投资风险、缓解公司流动资金压力等多重考虑,与西藏慧普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作价6亿元转让了《封神》系列三部影片各25%的份额。之前转让《你好,李焕英》发行权时,北京文化的出发点更多是对影片的市场表现不看好,但转让《封神三部曲》的份额,更多是出于经营压力。
转让三部影片各25%的份额,确实分摊了一部分风险,但《封神三部曲》对北京文化而言,仍是“定生死”的存在。据业内爆料,这三部影片的投资成本高达30亿元,也就是说,《封神三部曲》的票房至少需要90亿以上才能回本,若票房不能达到90亿以上甚至更低,那北京文化就会面临亏损局面。反之,如果《封神三部曲》能一战封神,那北京文化或许就能翻身。
8月27日,北京文化发布了《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的公告,公告显示,北京证监局确认了北京文化借助《大宋宫词》《倩女幽魂》两部项目虚增业绩的事实。利空落地,某种程度上对北京文化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不过,至今仍在内斗下风雨飘摇的北京文化能否等到《封神三部曲》“救命”,还是未知。
《送你一朵小红花》斩获12亿票房,横店影视进入转型关键期
业绩: 上半年营业收入14.75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239.7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1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67.41%。
上半年财报中,横店影视并未公布院线业务和内容业务的具体营收比例,但财报显示,报告期内,横店影视在全国拥有影投公司574 家,实现票房收入10.85亿元。由此来看,目前院线业务仍是横店影视的支柱业务,而影视制作和销售卖品、发布广告等业务合计贡献的营收在4亿元左右。
2021年上半年,横店影视上映的影片并不少,其中作为出品方参与的有《你好,李焕英》《熊出没·狂野大陆》《我的姐姐》等4部影片,联合出品的有《缉魂》《武汉日夜》2部影片。此外,上半年计入横店影视业绩的,还有2020年年末上映的《送你一朵小红花》,这部票房达到11.9亿的影片,为横店影视主投主控。
《送你一朵小红花》是迄今为止,横店影视主投主控电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作品。2016年,横店影视开始涉足上游内容制作,但过去几年参与的80余部影片中,横店影视基本都是以参投为主,主投的作品寥寥无几。《送你一朵小红花》这部小成本影片的成功,对横店影视而言意义重大。
去年12 月,横店影视与横店控股签署了相关转让协议,收购了横店控股持有的横店影视制作和浙江横店影业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在内容制作端加大发力,向“内容+渠道”全方位发展。这次收购的成果很快体现了出来,《送你一朵小红花》的第一出品方就为浙江横店影业,影片的票房也反映在了横店影视的财报中。
其实,做院线起家的横店影视,当下和万达电影的发展方向是类似的,即从发行端向内容端转型。对此类公司来说,一部主投主控作品的成功是值得肯定的,但能否真正从“院线公司”升级为“电影公司”,还是需要长线耕耘,产出更多爆款来证明自身的内容制作能力。
从上半年五家电影公司的业绩来看,2018年开始,资本市场对影视行业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且影视行业结束高速发展期后,那些没有在浪潮褪去后爆雷的电影公司,基本都抗住了行业转型和疫情带来的压力,就如光线传媒、万达电影、横店影视等,这些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都有了大幅提振。
不过,对比往年电影公司们的内容储量来看,今年各家电影公司的存粮都减少了,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如疫情影响下不少内容制作延迟,如不少项目因资本撤离而难以开机。从大环境看,整个电影行业依然未能脱离低谷期,2021年下半年,电影市场或将继续负重前行。
⑥ 中国目前有哪些知名影视公司
中国目前较知名的影视公司有:中影CFGC、光线传媒、华谊兄弟、博纳影业BONA、上影、万达影业、乐视影业、寰亚、北京文化、英皇电影、安乐EDKO等。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排名不分先后。
应答时间:2020-12-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⑦ 美国10大电影公司是哪些
美国十大电影公司排名:<1>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总裁石雷东;<2>美国环球影业公司;<3>美国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4>美国华纳电影公司;<5>美国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老板(总裁)哈韦·维恩斯坦;<6>美国迪斯尼电影公司,创始人“美国米老鼠动画片之父”华特·迪斯尼;<7>美国梦工厂电影公司,创始人美国着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8>美国新线电影公司;<9>美国雷电华电影公司……其他中小电影制片公司、影视经纪公司则多如牛毛。
⑧ 中国现在有哪些电影公司,并且分别介绍一下!
中影:韩三平,
华谊:王中军,
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任仲伦,
寰亚综艺集团电影公司:林建岳,
英皇集团电影公司:杨受成,
中国星集团有限公司:向华强,
寰宇国际集团:林小明,
美亚娱乐资讯集团(美亚电影):李国兴、唐庆枝,
银河映像控股集团 :罗守耀(主席)、杜琪峰,
泽东电影有限公司:王家卫,
嘉禾娱乐事业有限公司 :邹文怀,
东方娱乐控股有限公司:黄百鸣,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邵逸夫,
大连电影公司:
北京电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