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电影集 » 微电影潜意识分离

微电影潜意识分离

发布时间: 2023-01-20 06:54:21

Ⅰ 看了有关人格分裂。恐怖电影担心自己人格分裂怎么办

人格分裂在学名上称为“解离症/间歇性人格分离",它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将引起他内在心里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解离开来以保护自己,但也因此丧失其自我的整体性。此类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而常见于戏剧,小说中。人格分裂大致可分为两类:心因性失忆症和多重人格症.
教你判断人格分裂:1、强烈一过性或持续性的精神刺激因素,出现于起病前数日至3个月以内;
2、有敏感(对声音,光等)、紧张(将会引发自我保护心理导致极端行为)、不稳定素质(各种人格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临床症状直接反映或重演精神创伤情境的内容;
4、在刺激消除,适应能力改善或转换环境之后,可迅速获得完全缓解。但当原环境恢复后,主次之间会不会发生未可知的转换。
通常来说,产生这种精神病的人都会有一些普遍的特征:
特征:曾经(特别是小时候)有过痛苦的经历,而且很深(深刻尤其重要)。比如被人殴打,群殴或者长期性的欺负;被人猥亵,遭遇性骚扰;亲眼目睹家人在车祸中或者火灾中丧生;自己因某事或者某物差点死亡,对某事或者某物非常恐惧等。而这些经历或者感受长大后被渐渐平常的生活吸收了。但是仍然深藏于患者心中。
2 人生经历发生过某些重大变化。比如从某地突然转移到很远的另外一个地方学习工作,经历文化冲击;对自己以前的生活经历会产生一种陌生感;(特别是小时候一直生活在某地不动。长大后突然到了另外一个很远的地方,或者是在不同的地方走来走去)又比如失恋,遭遇朋友背叛;甚至于接受并且狂热于某些宗教类的学说等等。因这件或这些事情在本人的脑海里产生了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而这些想法通常比较片面并且不够实际。
很大的一个形成原因是由于在人格没成长健全的时候 受到精神刺激【多源于伤害性质的刺激】的时候,自我精神防御机制出现分离出潜意识的人格对抗【此时并没完全人格分裂】,而这个时候多半是在幼年的时期。

Ⅱ 给我三分钟,拥抱你——微电影《三分钟》影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三分钟,万情重。

—— 题记

2018年2月2号

宜回家

春运时段这部由导演陈可辛执导与苹果公司联名出品的微电影刷爆朋友圈。引起千万春运人民的 情感 共鸣。并且这部微电影使用手机拍摄,是第一部符合电影流程与质量标准的用手机拍摄的微电影。

即使路途漫长 人们依旧归心如箭

但有人走遍山水 也终未能回家看看

依旧是春节煽情的亲情片,但总归有些许不同。

《三分钟》这部微电影讲述了发生在春节里特别的故事,一位普通的火车乘务员的母亲与自己的孩子三分钟的团聚时刻。故事很简单与单调,但却把浓厚的亲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千千万万观看者不禁落泪。

春节,往往是包含了温暖与亲情的,它是辛苦一年后难得的歇息,是难得的回家日子,是难得的与亲人陪伴的时光。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这刻美好时光,他们依然劳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而春节之际,正是最需要他们的时候。

电影里的女主角也正是如此,影片中介绍到主人公工作性质,跨越山水眼中也毫无波澜。职业在这个世界段平凡又特殊,知晓外面世界很大而他们只想回到心里那个小家。

总有人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如果你未曾离开,你永远不知道回家的意义

影片里正当春运时期,人们大包小包互相拥挤,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笑容。

陈可辛导演用短短三分钟表达出团圆与职业的对比性,引人受益匪浅。

影片虽然只有短短七分却蕴含无数丰富电影视觉切换与电影符号

三分钟,是列车停站的时间,也是微电影中故事情节铺展的过程。运用屏幕上的倒计时和孩子背诵乘法口诀的碰撞下产生了一种紧凑感带入观众心情。

影片里有蕴含着的电影符号,开头先是小丁挥舞着的烟花棒,运用相似蒙太奇的手法,与小丁妈妈挥舞着的战旗衔接一起,形成了相互呼应的效果,烟花是如此的绚丽美好的,这就一定寓意着小丁对美好的期待和向往。

而烟花的火星在空中短暂的停留,这也寓意着美好的时刻对于小丁来说是极其的短暂与难以留存。导演用全景给我们展示列车中乘客们乘上回家列车的欢快喜悦激动之情,也演巧妙的运用列车穿越隧道来表达乘务员内心的心理活动,前期的升格镜头则是表达她迫切想见到孩子的心理活动。特写拍摄小丁妈妈的面部表情,组接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诠释出小丁妈妈对其的思念。

导演的影片音响效果更为极致。喧嚣的广播人群,更是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嘈杂的氛围,更突出了小丁寻找妈妈这段路程的困难。当小丁向妈妈背口诀时,广播的声音与嘈杂声都进行了削弱的处理,让我们观众潜意识的吧注意力集中小丁身上。

以及小丁背诵全文,乘务员母亲写信画面潜台词代表:

爱你在心口难开……

火车拉来团结,也见证了分离。最后火车开动,但一幅幅团聚画面同时也让我们站在亲情角度传播温暖的价值观。

陈可辛导演执导合作拍摄的微电影《三分钟》,通过催泪故事情节作为卖点吸引了千千万浏览量,侧面起到为苹果手机宣传作用。

不得不说这部微电影是成功的,.其优势在于浓缩了电影创作的艺术性和美学,长于叙事,故事性强,并且广告植入较为含蓄自然,故而易于被大众接受.

俗话说的好:

广告也可以感性,生活也能是电影

最近的距离才能表达最长的深情,不要等到分离难相遇,才知道团圆的可贵。

—— 后记

Ⅲ 微电影的三个我指的是哪三个我

微电影说的三个我是指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成三个层次:本我、自我、 超我。本我是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追求完善的境界。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是人的理性部分,往往处于社会生活的现实要求、超我的道德追求与本我的利益追求之间,按照现实原则协调矛盾,尽可能地寻找权宜之计,是个体最终行为表现的决策者,时而管理本我,时而服从超我。只有自我知道活动的目的和方向。

超我是人格系统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它由人的道德律、自我理想等所构成,可简单区分为“理想”、“良心”两个层次,在“理想”中既包括自我理想,又包括社会理想。它是自我的产物,是自我倾向于社会外界那方面的因素生出的。

Ⅳ 如何看懂盛一伦微电影《镜像效应》

今天在翻看NLP大师罗伯特.迪尔茨的《信念:健康和幸福之路》,看到他说“思想病毒”提到“镜像神经元”时,突然想到盛一伦之前唯一演过的微电影《镜像效应》。

由此可见,侣皓吉吉之所以在《太子妃升职记》和《ESP超能》选角时看中盛一伦,也是因为看过《镜像效应》,而《镜像效应》是典型的心理小剧本。

此剧剧情很简单,只有16分钟的长度,拍于2012年,至今4年。但剧中蕴涵的意义还是蛮有看点的,阿伟因为小时侯意外摔倒,从此看东西是左右颠倒,不想被人误为脑子有病,于是外表装作正常的他内心是很痛苦的,因为和别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样,生活学习都很艰难。

生活却往往喜欢和人开大玩笑,在左右颠倒的视界里,阴差阳错,大学里,他以为追错的女朋友,正是他因为喜欢一幅画而欣赏其才气的作者。到了社会,因为左右颠倒设计错客户的LOGO,意外了又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但是,在外人看来事业爱情双丰收的他,内心却痛苦不已,因为他觉得自己是活在镜中的人,别人看到的是表面正常的他其实是一种镜中像的反转。

医生对视神经的研究项目帮他回归了正常视界,但我们可以看到布扯开的瞬间,阿伟的眼神是迷茫的。虽然医生口口声声说已经帮助他回复到正常的世界,这时他已经不能确定什么是左什么是右,长久以来的左右颠倒的生活体验和突如其来的改变,让他迷茫并不知所措。

阿伟觉得一切都回复正常,视力回复正常,生活也就该回复正常,所以一切都可以重来,他会努力让自己和正常人一样。

最后的镜头是,貌似他的视界回复了正常,但是,一切又都不一样了,他没有成功的事业,给老婆的印象是除了爱喝个酒一事无成。

更诡异的是,他老婆也不再是他当初心仪的那个女孩。

因为,当他的视界是正常之后,他不会因为左右颠倒追错女孩。当初他因为胆怯自卑,不敢去追自己心仪的女孩,只好迂回路线去接近她身边的朋友,结果他追的是真正那个优秀的女孩。

而当他正常的时候,重新来过他追到的自然是心仪女孩的朋友。工作后,也因为视力正常,没弄客户的LOGO自然也没有后面的提拔。

挺有意思的,这个世界有时候也是很颠倒的,外面看起来像是赢家的时候,你的内心世界是扭曲的反常的。当你回复正常时,你也就和普通大众一样,因为内心的懦弱自卑什么也不可能得到。

感觉导演像是给了一个选择题,你是要世人眼中光鲜内心纠结痛苦的成功人士,还是平平淡淡过正常人的生活。

换句话说,你是要错误的却拥有一切的视界,还是正常的却平庸至斯的人生。

而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我们眼中的世界,是否和别人一样。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中,人们把由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犹如一面镜子能照出自己的形象,并由此而形成自我概念的印象,在这里,别人就是我们的镜子。

在自我意识心理学,这种现象称之为镜象效应(mirror effect 或 image effect)。

所以我们平时会觉得镜子中的自己会比照片中的美,甚至有人意识到自拍出来的效果感觉也和我们平时对自己的印象大不相同,因为左右脸的反向。

也就是说,我们认为自己的形象,真就是真实的形象吗,或者来说,在别人心目中的我们,真和我们心目中的自身形象是重合的吗。

所以,《镜像效应》也好,侣皓吉吉后来拍的《太子妃升职记》结局也好,都是对我们内心自我的探索。

学过物理原子理论的人都知道,物质内部的原子结构图,在中子和质子构成的原子核外部绕着一层又一层的电子云。这和我们所熟知的宇宙银河系图,是多么的神似啊。

人类花了那么大的精力去探索外在的世界,却不知我们自己的内在构造就已经神奇到如此地步,我们真的是自己身体,大脑,甚至心灵的主人吗?

在《太子妃升职记》结局分析时,有看官留言导演没想那么多,那请你看看侣皓吉吉在2015年拍的电视剧《ESP超能力》。

ESP超能力是什么意思?ESP(Extra Sensual Perception)一般是心电感应、透视力、触觉感应力和预知能力的总称,正式的语译应为“超感觉”。

片名很神,科学点说法,它讲的是人类的潜意识。

所以说,你还想告诉我,导演没有想那么多吗。

哎,这个世道,看个电影和电视剧都不容易。其实也没关系嘛,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好了,简单快乐也是福!

Ⅳ 电影《头脑特工队》里都有哪些心理学的玄机

事实上,当我们回味影片,顺着上面这张莱莉的头脑地图重新走一遍,会陡然发现,这部动画片太不简单了!

我们先从两个基本概念说起,一个是情绪,一个是记忆。它们是《头脑特工队》故事发展的基础。

五种基本情绪

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头脑特工队》把人的情绪,做了拟人化处理——乐乐、忧忧、厌厌、怕怕和怒怒,分别对应其字面意思的五种基本情绪。

但仔细想想,这五种情绪似乎无法涵盖我们日常生活的需求,比如,当你的好哥们突然向你表白时,大多数人的第一情绪反应……应该是惊讶吧(当然,也许有的人会是乐乐或怕怕)。所以可见,主创人员做了一定的取舍。

他们的理论基础,源自美国着名的情绪心理学家罗伯特‧普鲁奇克,后者认为,人有8种基本情绪,且两两对立:快乐与悲伤、愤怒与恐惧、信任与厌恶、期待与惊讶。

但关于基本情绪,业界并没有一个定论。在《头脑特工队》的心理学顾问保罗•艾克曼看来,人的基本情绪除了影片中的五种之外,还有轻蔑和惊讶。他的依据是,这7种情绪,有着大家都认同的对应面部表情。

而最终《头脑》选择了这5种,还是为了化繁为简。“有这五个,就足够我们讲故事了。”导演彼特•道格特很知道自己要什么。

在电影中,11岁小女孩莱莉头脑里的5种情绪,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比如,怕怕帮助她远离危险,厌厌让她免受“伤害”,而忧忧,更是在片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功能。故事讲完,说明了一味的乐观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有时,我们需要消极情绪的介入。

电影是如何具象化情绪对人的影响呢?主创人员很聪明地引入了一张操控台,还顺便表现了情绪的成长。

(电影结尾,莱莉的头脑总部也像妈妈一样,各个情绪都有自己的操作界面)

最初,只有一种情绪能操作控制台,而到影片结尾,随着莱莉心智的成熟,操控台扩展,每一种情绪都有了自己的操作界面。而多种情绪的同时操作,能催生更多的复杂情绪,比如尴尬、羞耻、内疚、自豪等。

记忆

相比情绪的拟人化,如何展现更为抽象的记忆在人脑中是如何运作的,是个更大的挑战。我们来看看《头脑特工队》是如何完美呈现的。

在电影中,莱莉生成一段记忆,头脑总部就生成一颗水晶球;记忆有其主导的情绪,所以水晶球有对应情绪的颜色。爸爸喂小莱莉吃西兰花,情绪小人厌厌主控,产生一颗记忆球,它的颜色便是绿色的。

情绪小人所在的总部(对应的是人脑中的杏仁核),每天都会收到大量有情绪色彩的记忆球。这些记忆球,对应的是短时记忆。

一到晚上,莱莉入睡后,所有的记忆球会通过一条真空管道,发送到储藏室(对应的是人脑中的海马回和周边的脑区),成为长时记忆。储藏室存放着海量五颜六色的记忆球,就像个以脑回和脑沟形式组成的迷宫。这是非常巧妙的处理,因为,睡眠恰恰有助于长时记忆的加工。

当你日后想到这段记忆时,储藏室里对应的那颗记忆球,就会被送回至总部。情绪小人可以通过投影,观看这段“视频”。简单地说,就是被记起来了。

此外,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清理储藏室,那些没有用的记忆球,会被扔进类似垃圾场的地方。不过,大多数记忆球只是静静地趟在那里,时间太久的,才会慢慢灰飞烟灭。这个过程的另一个叫法,是遗忘。

电影在处理情绪与记忆的相互关系时,既形象直观,又有科学依据。当忧忧触碰一颗乐乐主导的记忆球时,它的颜色就会渐渐变成蓝色。这反映了记忆不稳定的事实:当你回忆起某段往事,比如初恋时,可以感觉愉悦(那可是初恋啊!),也可以感到淡淡的忧伤(对不起,初恋已经和你没关系了)。

同样,记忆也能反过来作用人的情绪。比如,乐乐经常召回储藏室里的长时记忆球,让莱莉重新开心起来。

不过,心理学里似乎并没有影片中核心记忆的概念。电影里的核心记忆球,闪烁着金光,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事实上,这无非就是情感浓度比较强的一段记忆,它或许可以解释情结是怎么来的。

性格岛屿也是不存在的。为了表现每一段核心记忆都会强化莱莉个性的某个方面,主创创造了直观的性格岛屿,莱莉就有亲情岛、友情岛、曲棍球岛、搞怪岛、诚信岛等,它们像主题公园一样存在着。

看过的观众都知道,整部电影的故事主体,就是乐乐与忧忧意外被发射到长期记忆的储藏室后,克服艰难险阻,重回头脑总部。在回家的路上,它们误闯了莱莉头脑里的各种领域。

想象之地

冰棒是这里的常客,几乎算得上是市长,事实确实如此,因为它自己就是莱利的想象。

(出自《头脑特工队》原画集)

在进入这片神奇的乐园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市长先生的成分。

它的身体是棉花糖,拥有猫咪的尾巴和大象的鼻子,还有一部分海豚的基因(能模仿海豚超声波叫声)。它色彩鲜艳,性格活泼,哭出来的眼泪是各种糖果……总之浑身上下都是小朋友们热爱的元素。

俄勒冈大学的心理学家玛乔丽•泰勒和华盛顿大学的斯蒂芬妮•卡尔森曾在《发展心理学》上发表论文说,65%的7岁以下孩子曾有过至少一个“幻想朋友”。老牌美剧《成长的烦恼》中小女儿克丽丝也有一个幻想中的朋友“麦克老鼠”。

泰勒和卡尔森的研究表明,与“幻想朋友”做伴的孩子往往比他们的同龄人更优秀。他们通常有更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在理解他人观点方面也更胜一筹。早先的研究还显示,拥有“幻想朋友”的孩子可能有超出平均水平的智商,更富有创造力,也更擅长社交。

不过,这种“幻想朋友”通常都会在孩子长到十多岁的时候“离开”。《头脑特工队》中冰棒的为了挽救乐乐,自己选择了留在遗忘谷灰飞烟灭,暗示着从此莱利与童年的自己告别,成为全片最大泪点。

(冰棒用彩虹火箭载着自己和乐乐飞出遗忘谷,出自《头脑特工队》原画集)

回到想象之地,让我们来看看美国小朋友脑袋里都有些什么。

哦,是的,薯条!闪着美味光泽的薯条!

仔细看这里的地面还是由拼图组成的

各种奖杯奖牌

最显眼那个看起来像是金球奖(Ballon d'Or),这个起源于法国的奖项如今已成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足球奖项之一。而球门右侧那个有两只大耳朵的则显然是欧冠奖杯。

为什么从小打冰球的莱利头脑中这么多足球奖杯?这是因为电影分为冰球和足球两个版本,中国上映的是足球版。

魔幻的云朵镇

电影后半段白云太太向警方报案,说她的老伴被人撞散了,两位警方问话时,乐乐恰巧冲过去,把白云太太也撞散,其中一位警察(杰克)愤怒地叫乐乐回来,另一位警方说:“算了吧,杰克,这里是白云镇。”

这句话是在致敬1974的电影《唐人街Chinatown》的经典台词:“算了吧,杰克,这里是唐人街。”

而忧忧在云朵上哭的画面,则是向皮克斯此前的短片《暴力云与送子鹳》(强烈推荐)致敬。

岩浆河(又危险又刺激)

纸牌屋(不是白宫那个)

画面中有三种牌面,分别是K、Q和R,看一下上面的人脸,哈哈,K不就是爸爸吗?Q是妈妈,R是莱利(Riley的首字母)。而整副牌的背面也写着R,这里果然是莱利的国度。

仔细看,远处的盒子上还隐藏了《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的小丑鱼尼莫(Nemo)作为彩蛋,而它下面的则是皮克斯下一部作品《恐龙当家(The Good Dinosaur)》的伏线。

当然,少女莱利也有假想男友。

不得不说莱利是个典型的美国女孩,她的假想男友根本就是贾斯汀•比伯(加拿大歌手)。为了强化这个梗,编剧还给他加了句台词:“我住在加拿大。”

学前教育世界

这里紧邻想象之地,内部风格也很像。不过由于这里的记忆离目前11岁、并且正经历环境和心智巨大变故的莱利比较近,所以当冰棒他们来到这里时,很多设施都开始崩坏。

有被拆掉的饼干城堡

撞烂的公主梦幻国,看上去是不是跟迪士尼的标志性建筑——睡公主城堡,一毛一样?

倒塌的毛绒玩具名人堂

以及被当成垃圾推落遗忘谷的彩虹火箭,没有它,冰棒再也无法载莱利去月球了。

思维列车

在经历了莱莉脑内的各种坍塌和崩坏,乐乐、忧忧和莱莉的幻想小伙伴冰棒终于坐上了思维列车,回家的路近了!

思维列车是一趟趟穿梭于莱莉脑内,开往头脑总部的电力货运车,跑起来带火花,没有固定轨道,思维任我行。

思维列车装载的生产品包括白日梦、印有“事实”和“观点”的小盒子。影片中兴奋飞起的乐乐不小心打翻了这些盒子,发现这些“事实”和“观点”看起来都一样,这也许为了表明莱莉的思维还处于比较简单的阶段,也可能是借此指出人们常常把“事实”和“观点”搞混。

然而没开多久,莱莉就睡着了,所有的脑内冒险都停工,思维列车也不开了,只剩下做梦……(
谁说睡觉的时候就没有思维活动了呢……)

抽象思维的房间

电影里冰棒带领乐乐和忧忧抄近路去乘坐思维列车,所谓的“近路”就是穿过抽象思维的房间。而他们正好遇上莱莉需要处理“孤独”这一抽象概念的时候,在房间里被分为四个阶段地抽象化,差一点就出不去了。

房间门上写着“危险!禁止入内!”

第一阶段:抽象碎片(Non-Objective Fragmentation)

抽象思维开始运作的时,他们变成了粗略的3D几何块,看上去就像毕加索的画一样。

第二阶段:解构(Deconstruction)

三人的身体开始分离。忧忧还把自己的头踢着走(主创的幽默感啊~)。

第三阶段:二维化(Two-Dimensionalization)

然后,他们变成了二维的平面形象。

第四阶段:失去形状(Non-Figurativity)

最后的阶段,他们失去了复杂的形状,变成了单一颜色的几何图形。

三个角色简化成了原型,乐乐是星星状的火花,忧忧是泪珠,冰棒是大象(鼻子)。

机智的忧忧提醒大家躺平,变成线条穿过了门。

思维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认识活动,基本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等等。抽象,就是抽掉具体的形象,得出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过程。比如苹果、柑橘、香蕉、菠萝是具象的,而“水果”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他认为孩子们从11岁开始进入形式运算思维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开始具有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而电影里的莱莉正好处在11岁,抽象思维的能力刚激活不久,所以冰棒才说他以前来过很多次,从没遇上过危险。

梦工厂

关于梦,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已经说了很多了,然而做梦一直都还是人类学研究最神秘的一块领域,皮克斯这一次的脑内大冒险,自然也少不了对梦境来一番脑洞大开。电影里,梦境的生产地位于大脑深处,是一个独立制片厂,像极了好莱坞电影工作室,一进门就能见到忙碌的工作人员,各种拍摄器材、海报、电影道具。

还能随处撞见电影明星,小粉丝们看到彩虹独角兽时的表情暴露了一颗颗粉丝心啊。

虽然人类对梦的研究尚无定论,但获得大多数认可的一个论点是,梦境与现实有莫大的关系。电影中,梦境的产出也几乎就是在拍电影,记忆是素材,剧本创作作者就是莱莉本人啦,之后小人们齐上阵,妆发布景开始表演,哦对了,还有最重要的道具——现实畸变滤镜,如此逆天的功能也寓示了梦境的荒诞不经。

强大的梦境还有唤醒功能,比如做噩梦吓醒了。

这一切制作成影片,传递到总部,由情绪小人们控制,也就是所谓的“梦境值班”,遇到噩梦还可以掐掉(算是违规吗)。

总体来说,电影以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再现了梦境产生的全过程,不过某种意义上,这只是人类对梦的一种猜想和基本认识,梦的领域太复杂,关于做梦我们几乎什么都还不知道,为什么会做梦?是什么引起了我们的梦,梦中的一切都是有来由的吗?梦为何具有打破睡眠的能量?……额,这些统统都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不过《头脑特工队》的回答很有趣,也许你头脑中的小人儿已经开始在想,今晚会生产什么梦呢?

潜意识

电影中,潜意识位于梦工厂的深处,两个安保守卫的大门里面,隐藏着莱莉最为黑暗也挥之不去的记忆。“它们把所有的捣乱分子都带到这里来。”

比如厌厌的原型花椰菜(这也是不少小孩子的噩梦)

这些记忆都成了XXXL号,一放出来对脑子的影响都是地震级的,胆子最小的怕怕正在梦境值班,因工昏倒,莱莉就这么被吓醒了。

影片展示了潜意识的一部分——人内心深处惧怕的事物。

我们尚未探索完梦的世界,对潜意识更是知之甚少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潜意识理论依然来自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人们根据他的假说,普遍认为潜意识是指那些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能变为意识的东西,它具有能动性,主动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施加影响,体现一个人的“本我”,梦境就是其中一种潜意识的表现。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冰山理论,指出人的意识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意识只是一小部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无意识(潜意识)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

电影中我们也只看到了潜意识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深渊地带还有待探索。

Ⅵ 请问法国微电影《盲人调音师》 是有什么寓意么

开头的声音是女主角的自杀,因为邻居看到了调音师,女主角不会杀人,否则邻居一定觉得蹊跷,一定会报警,从片子也能看出邻居本身就怀疑老太太,老太太应该发现了男主是假盲人,但鉴于杀了他也会暴露(再加上被音乐感动),老太太只能自杀。在这个社会,不停的伪装才能活下去。男主角最后没死,音乐到最后字幕都继续弹奏着....导演却告诉了我们整个人类的灭亡。

人人伪装,能够更好的活下去,却也是堕落的开始。男主没死,以后还可以以此为生,导演是想说明一个更大层面的悲剧,社会需要伪装才能活下去,导演画出了一副巨大的末日图画。

至于男主为什么不反抗,其实不是入戏过深的问题,一开始门就被反锁好几下,反抗不一定成功,不如继续伪装。这也说明了,伪装是不可避免的,伪装是在这个社会最优化的选择。

(6)微电影潜意识分离扩展阅读

影片开始就大量采用特写、近景镜头,但是还是基本表现出男主所处的环境,并且男主没有穿衣服,我认为会有起到触发观众好奇心的作用,并且使用特写镜头不会对接下来的故事有剧透。

影片陈述方法多数使用男主心理旁白。开头过后,心理旁白直接陈述在努力十五年以后钢琴大赛失败,从此男主被失败所纠缠,可以知道男主的心理素质并不好。镜头切到餐厅,男主大口吃糖暗示男主贪欲大,而且是瞬间的快乐,并不长久。

影片除去片头片尾大概在十分钟左右,男主和老板的谈话占到影片五分钟,所以传递的信息量比较大。男主说“人们认为失去会让我们变的更感性”并且男主在工作时小费更多,人们更友善。当老板反骂男主流氓时,男主说“自从音乐大赛以后我再也没弹过钢琴。”我认为是男主无法成为男主并且是在努力十五年以后,于是成为一个弱智来得到关爱和重视,并且是在极大的侥幸心理下完成的。

到了故事主线,老妇人刚开始不愿意开门。男主还是用我是盲人来博取同情心,迫使老妇人开门。进门以后,老妇人至少锁了三四道门锁。背景音乐开始变化,暗示事情即将发生。男主在客厅滑倒,男主看到尸体,背景音乐更快。

在钢琴边上,老妇人明显有个推的动作,男主自然坐在钢琴上,这时给了老妇人脸一个特写,带有怀疑和不安,这时男主对尸体有个发呆过程。老妇人取下男主墨镜,可能已经发现男主的隐形眼镜。

然后开始男主的内心独白,老妇人举枪站在男主身后,最后三句“快点说点什么吧?”把故事推向高潮,因为男主已经接近崩溃,只能无奈弹起钢琴。影片在男主钢琴声中结束,结局在开头已经陈述。

Ⅶ 微电影《19:55》到底在说什么意思这微电影的片尾曲有人知道是什么歌曲吗

解析惊悚微电影,解析如下:

篇首
——如果你把这部电影和《僵尸叔叔》归为一类,都称之为恐怖片,那我就不知道说什么了。
看完这部电影,太多人给出了疑问,或者叫做质疑。比如主角到底最后结局怎么样了?吕慢作为鬼怪的代表,为什么貌似只被董宏发现而没有被其他人注意?作为幕后黑手的庄总为什么始终让王总主事?梦境到底想反映什么意思?董宏犯了什么错因而要受到这种不公平的惩罚?这个片到底在批判什么?
下面不说废话,直接切入正题。我将和看过这部影片的人分享我最原本的想法和制作思维。

1.电影情节
也许有些饱览群书的人已经知道了,我也不用隐瞒,这个故事其实改编自一个十几句话长的微小说。
这部微小说的意思大概是这样:一个员工所在的公司不允许任何人加班。理由是加班会影响身体,影响效率。公司以前也有几名员工积劳成疾不幸去世。但是一名很勤奋的女员工是个工作狂,她有天晚上因为公事回到公司,却发现公司里面的每台机器前都坐着一个在工作的僵尸,她瞬间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积劳成疾去世的”员工其实是被老板杀害了之后丧失了思维能力,他们只能像机器一样每晚为老板无偿的工作,任由老板摆布。女员工准备逃走,发现自己的照片已经被挂在了那些死去员工照片的中间。她,已经逃不出去了。
这部微小说通过很夸张的故事情节很贴切地反映了当今社会,或者说自古以来的社会制度的本质,那就是无极限的压榨。
那么在这片短小说的基础上,我在剧本中做出了几处改动。1.主角加入了比较明显的性格缺点,并增加了反映主角思维缺陷的梦境。2.将真正的公司老板隐藏在幕后,制造悬念。3.明确体现了一种杀戮的轮回和员工之间的斗争。

2.梦境解释
一个人对一个被禁止触碰的盒子产生了欲望,在几次触碰之后发现没有出现意外。随着膨胀的欲望他开始占有这个盒子。但是无奈他打不开这个盒子,只好先偷窥为快。结果他竟然在盒子中发现了自己,他转而认为这是别人在戏弄他,便想找个柜子躲起来,然后发现柜子的鬼。
两层含义:
{1}这很像一个犯罪的经历,众所周知,很多贪官都是从一点点的好奇心过度到贪得无厌。在发现自己的丑恶一面被人发现之后便扬言大骂要做掉揭露自己的人。在使劲全身招数却无法阻止揭露者之后,贪官便想掩盖事实,躲起来。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被你害死的人做鬼也不会放过你。(此处希望观众不要纠结是不是董宏害死了吕慢等人,因为梦境中的人物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里的董宏代表的是泛义的人类)
{2}手里的盒子,身边的柜子,所处的屋子的形状都是很类似的。也就是“盒子里的人手里的盒子里的人手里的盒子……无限循环”,代表世界上所有恶性事件的无限循环性质。

3.细节注意
1)第一幕出现的照片和最后一幕的照片:暗示着整个事件的轮回。
2)1分50秒王总的脚仿佛踏在董宏身上的镜头,暗示着压迫。
3)王总没有扣上的扣子,眼镜框,白头发,暗示了董宏对细节的注意程度。
4)王总身后的满墙的员工名单,暗示着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面临的压迫。
5)会议室桌子上的黑布,像魔术师玩魔术时用的黑布一样,暗示着这个公司不为人所知的一面。
6)梦里面的董宏在做泥塑,暗示董宏可以是一个创造人类,控制人类的上帝般的角色。
7)写着No touch的盒子是最明显的象征,就是生活中不能被触犯的一切禁令。
8)董宏在梦里用影子,雕塑刀,手三次触碰盒子,暗示了人性中组可怕的极具膨胀的贪婪心理。
9)带有三角形的设计合同上的内容,与董宏死前看到吕慢的身份(项目设计师)相呼应。
10)7分05秒时很难懂的一幕:设计合同上高达50000000的注入资金,基金注入机构是美国一大基金协会:富达基金,公司与西班牙,美国,瑞典的合作项目都说明这个公司竞争力的不平凡。但是一个仅有两年历史的公司一般是不可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就的。所以董宏产生了疑惑。
11)厕所维修和电梯损坏其实都是庄总安排的圈套。
12)庄总告诉董宏卢昆的消失其实也是故意引起董宏的注意。
13)夜间打电话时公司里电闪雷鸣的多幕说明了公司每天夜间发生的黑幕。
14)注意:卢昆在QQ上提示董宏赶快逃走。这可以理解为是卢昆陷入困境之后仅存的一点人性散发出的光芒。
15)17分20秒很难懂的一幕:董宏敲门发现王总不在,但是庄云龙却是在屋里出来,确定了庄云龙一定压在王总之上的地位。(8分58秒庄云龙说过王总一般不让人单独进他的办公室)
16)董宏在梦里头盔盒子里时,惊讶的看见了自己的影像。此处反映了每个人的偷窥欲,控制欲和被控制,被偷窥的事实。
17)梦境结束董宏看到了卢昆当年被杀死时的画面,也就是那个血手。
18)董宏第二次来到23楼看见两个神秘的人其实就是吕慢和卢昆。
19)董宏第二次进入小黑屋后在看见了在梦里藏有僵尸的柜子,猛地打开却发现没有僵尸,因为梦境是属于另一个维度的埋在现实世界当然不可能见到。
20)From now on,you are free其实根本不能用中文翻译。因为英文的free有多种解释,“自由”或者“逃脱”都可以,这句话有两种理解:{1}庄云龙说的是反话;{2}其实仿同《异次元杀阵》这部电影的思想,你逃脱了一个魔爪,只是进入下一个魔爪而已,任何人永远不可能逃脱黑暗的魔咒。
21)注意最后一幕王总接电话时身后相框里的画。是一个大怪物带一个小怪物吃食的画面。画中大怪物站着,小怪物坐着,正好暗示着站着的庄云龙和坐着的王总的地位关系。
22)注意:死去员工的名单出现了几次:{1}董宏第一次到23楼发现的名单;{2}董宏进屋后发现电脑上的名单头像;{3}墙上的照片;{4}新建员工卡界面出现后下面一排人的头像及名字。

使用道具 举报
照妖镜.

梦中雪 梦中雪 当前离线 注册时间2011-12-15最后登录2012-2-22阅读权限20积分92精华0帖子62. 窥视卡 雷达卡

注册会员

注册会员, 积分 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8 积分

1
关注2
粉丝62
帖子

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加关注 板凳
发表于 2012-1-20 15:55:20 |只看该作者 4.内在意义
如果这部电影纯粹是表达这个社会制度造成的人吃人的局面,强烈展现批判了压迫与剥削的残酷性。那么它就略显得浅薄了。
但凡真正优秀的电影,是不会简简单单地把众人皆知的寓言放到银幕上的。比如《辛德勒的名单》《黑天鹅》《霸王别姬》《致命魔术》这些被誉为是经典之作的东西,是肯定有东西值得品味万年的。
如果观众您读过弗洛伊德的书籍,或者研究过一些心理层面的知识,至少说是看过所谓的“高智商电影”,你就应该有很敏锐的洞察力去看穿除了电影表层意向之外的东西:那就是剖行人性。
《七宗罪》曾披露了七类属于人类的恶行,分别是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贪食及色欲。每个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是个贪婪无厌的人,也不会有人说自己是个典型的自大狂。但是如果允许我采用孟子的思想的话,那么我要说这些东西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它生存在你的潜意识里。不过由于后天的教育,修养以及约束,它们仿佛都慢慢消失了,其实,只是被隐藏了。

贪婪
董宏是个贪欲极强的人,他疯狂地抓取身边的每一个细节,疯狂地吸取每一个幕后的信息。影片中第一幕面试的时候,他就注意到了王总眼镜上的灰尘,以及袖口没扣上的扣子。在开会的场景里,他又注意到了吕慢手中的笔记本并且想知道她到底在写什么。整理文件的时候,连一个微小的三角号都没有逃过他的眼角,正是这种疯狂的贪婪,控制欲,偷窥欲才真正的导致了他踏上了不归之路。
说到这里,有谁敢说自己不是一个具有贪心的人?在很饥饿的时候谁不希望能吃掉所有的面包?谁没有想过如果我的工资再多一些该多好?谁没有在有夫有妻的情况对别人有过哪怕一丝的幻想?不要以为只有贪钱才是贪婪,其实贪婪充实在我们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没有贪婪的控制与占有欲,恐怕所有的婚外恋都不会发生了。

欺骗
回到正题,那庄云龙呢?作为幕后黑手,其实他完全没有任何必要潜伏在幕后,毕竟又不是什么特务机关的活动。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一句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庄总想要更好地控制董宏的一举一动,引诱着董宏走向深渊,最好的办法其实不是做他的老板,而是做他的朋友。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出:诸葛亮临死前吩咐马岱一件密事,让其潜伏在魏延身边做他的副将,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一刀杀之。庄云龙这样做,从表面上像是一个朋友在无微不至的关怀,其实这是一个杀计啊。

懒惰
除非你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工作狂,不然谁不愿意躺在暖和的沙发上,端着一杯热牛奶,看着充满乐趣的喜剧片呢?所以对于众人来说,“公司不要加班”是一个多么诱人的条件。这意味着你可以拥有时间上,心灵上的自由。现在繁忙的社会,每个年轻人都在挣扎(没有什么词更恰当了),他们盲目地生活,渴望体面的工作,诱人的薪水,可是……It is impossible,这是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社会。弱肉强食的事实,自从生命诞生之日就有。
所以如果你想不劳而获,如果你想吃老本,如果你还活在父辈的怀里。你只想下班,只想拿每一分每一秒宝贵的时间去享受去快活,那么你欠下的债只能用无限期的被压榨来偿还。
没有人会给你还债,没有人。

5.手法模仿
我的设计老师说过,一个刚入门的设计师是从对大师的模仿起步的。做电影也是一样。这部片里,前前后后我借鉴了多部电影。《穆赫兰道》的隐喻手法,《记忆碎片》平行叙事手法,《阴风阵阵》的视觉效果,音乐效果与情绪变化频率,《咒怨》的色调,《桃色名单》的对话视角,《致命魔术》的片头,《闪灵》最后出现的照片,《失恋33天》手机短信界面的特效,《鬼子来了》血淋淋的眼皮……如果有人说我拍的很好,我倒愿意说我做的简直太差了。每一个人都不是天才,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王道。I believe it.

5.我的理解
我很推崇《穆赫兰道》似的剧情和拍摄内容以及爱森斯坦主张的手法。
电影需要的不是纪录事实而是反映事实。我很喜欢这类电影,即用蒙太奇手法和隐喻线索去告诉人们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层面的想法的电影,从而提高人思维逻辑的深度。
个人觉得如果表现一个“杰克的父亲从小对他思想上有压迫”事实,不应该总拍父亲如何暴力地呵斥他,而应该拍杰克在成年后在一些细节事件的处理上上仍然不够独立,比较扭曲。
再比如更甚者,要表现一个女人生理方面的得不到满足,应该用她屡屡到枯井前面呆坐着来暗示,因为枯井从形式上暗示着干涸的阴道(源自一日本恐怖片,好像是《咒怨》)。
不过可能这种偏向心理学的电影不能得到很多人的感冒,很多人都会用“看不懂”“不知所云”这类词语来形容它,或者仅仅把心理学电影理解成“悬疑片”“恐怖片”,那就大错特错了。
中国除了像王家卫这类导演之外,目前很缺少此类电影的大师。可能是教育程度的问题,中国的大众目前更能接受一些大众的商业化的影片,比如《铁甲钢拳》《珍珠港》《杨门女将》《奋斗》等等。但是纵观世界电影史,诸如《黑天鹅》《沉默的羔羊》《穆赫兰道》《禁闭岛》这些东西都是中国导演几乎从来不敢尝试的方向。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李献计历险记》,我也不知道筷子兄弟将来的作品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更不知道十年后的中国青年会钟爱什么类型的片子,但是我只能在向所有人学习的基础上,坚持做自己。
所谓的《穆赫兰道》这类高智商电影就是可以带给你无限探索的空间,通过深层次的探索来研究人思想里的潜意识的电影。由于自身阅历和对电影了解得太少,我现在做的远远不够,但这是我拍电影时的主导思想,希望有志同道合者可以推心置腹。有异同看法均可留言。

篇尾
最后,谨以此片向我推崇的希区柯克,爱森斯坦,大卫·林奇,斯坦利·库布里克,姜文致敬。
还要单独对伟大的思想家:弗洛伊德致以崇高的膜拜。

Ⅷ 所谓的纠结,即意识与潜意识的分离,怎么理解

潜意识也称无意识,是指那些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能变为意识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正是所谓“冰山理论”:人的意识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主动地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施加压力和影响.弗洛伊德在探究人的精神领域时运用了决定论的原则,认为事出必因.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如做梦、口误和笔误,都是由大脑中潜在原因决定的,只不过是以为一种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弗洛伊德提出关于无意识精神状态的假设,将意识划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Ⅸ 有关潜意识的一部外国老电影名字,谢谢大家了

译名: 黑洞表面/颤栗黑洞/撕裂地平线/异煞
片名: Event Horizon
年代: 1997
国家: 美国/英国
时长: 95 分钟
导演 保罗·安德森 Paul W.S. Anderson
主演
劳伦斯·菲什伯恩 Laurence Fishburne .... Captain Miller
山姆·尼尔 Sam Neill .... Dr. William Weir
凯思林·奎伦 Kathleen Quinlan .... Peters, Med Tech
乔莉·理查森 Joely Richardson .... Lt. Starck, Executive Officer 詹森·艾萨克 Jason Isaacs .... D.J., Trauma

2040年,在这个世代,人类依然平静的生活在地球上,他们对宇宙空间充满好奇,并且开始了充满野心的征服计划.也许是混沌的诱惑,抑或是天才的灵光闪现,一位名叫威廉姆斯·威尔的科学家主导建造出了第一艘具有空间航行能力的飞船.按照“科学”的理论,这艘希望之舰可以扭曲空间并使其折叠,从而进行空间跳跃.但是理论不过是理论,希望之舰一去不返......
2047年,7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在这7年中威尔一直被梦魇纠缠着,他的妻子在7年前Event Horizon升空后自杀了,之后他不断的梦到此事.这时一道来自海王星的模糊通信被NASA接收到,希望之舰再现了!于是威尔和救难船L&C号的船员们受命踏上了去往海王星的旅途.此时没人知道他们将要遇见的事物有多么恐怖.
Event Horizon号的空间航行成功了,但是以实体进入亚空间(WARP)的后果是灾难性的.混沌带来的疯狂感染了整艘船,船员们在血腥的自相残杀中丧命.连Event Horizon本身也被混沌改变了,因为亚空间的波动,Event Horizon号又回到了实体宇宙,回到了7年前的跳跃起点.同时带来的还有7年前最后的通信,L&C号的船员们和威尔一起踏上了Event Horizon号,混沌的气息仍在其上蔓延.工程师贾斯汀在检查动力核心时被吸入其中,于是沉睡中的Event Horizon号被唤醒了,它正渴望着一次血祭.Event Horizon被唤醒时爆发出的能量使L&c号出现了破损,威尔和船员们于是转移到了Event Horizon号上.在这里每个人都出现了幻觉.此时威尔正在一步一步被心中的罪孽引入混沌的怀抱.
在经历了无数幻象折磨后,L&C号被修复了,米勒船长决定马上离开并且炸掉Event Horizon号,但此时的威尔已经不能自拔,他执意留下,并打算阻止L&C号离开.于此同时Event Horizon号也没打算放过这群人,幻觉进一步加强了. 船员们开始一个个被幻觉引导着死亡,L&C号也被炸毁了.威尔在此时也彻底疯狂了,成为了混沌的使者.他残杀了DJ.并且再度开启了Event Horizon号的跳跃系统,他打算再次把Event Horizon号带入亚空间.最后时刻米勒船长牺牲自我拖住了威尔,让Event Horizon号的前部和后部的跳跃系统在爆炸中分离.贾斯汀等3人逃过一劫.
这不过是开始,之后人类在探索亚空间付出了更多更加惨痛的代价.在人类真正认识到了亚空间时,真正的恐怖才显现出来.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616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88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570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90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306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950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254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83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702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