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电影集 » 中石油微电影剧本

中石油微电影剧本

发布时间: 2023-01-19 23:11:37

⑴ 一部国产电影,父亲是石油人,父亲出轨二婚儿子叛逆,父亲带儿子去石油基地路上教训儿子扔下车,路上遇到

男人上路
剧情 中国大陆 2006年
讲的是关于一个父亲和一个儿子的故事。
很多人看完剧本觉得这是一个父亲教育儿子如何成为一个男人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儿子如何教育父亲当合格爸爸的故事。

⑵ 展现石油人生活工作中故事的是什么影视

公益微电影《拾诺予爱》石油工人的血与泪
《创业》1974年,以周挺杉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具有博大的襟怀、钢铁般的意志,和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
《男人上路》2006年,这是一部超级好的片子,也不为人知
《铁人》2009年,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油田上,新一代的石油工人热情满满
《铁人的红领巾》2012年,电影讲述了老一辈石油工人和儿孙之间的感人故事

⑶ 微电影剧本 求起名字 。

531护士节想拍体检中心情景剧,主要内容是:有效沟通、优质服务?想要一个简单出彩的名字

⑷ 张自智、敦煌、编剧

因为这部电影,后来去了敦煌。因为这部电影,后来买了全套井上靖。永远忘不了那惊艳的回鹘公主。

⑸ 人奶游戏(微电影剧本)

   某些罪行可能是因为极度的饥渴,另一些是出于对突破禁忌的渴望。

    在《古拉格群岛》中,索尔仁尼琴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东躲西藏的神甫,在终有一天被逮捕时,兴奋地跳了起来。我认为我触摸到了那种感觉,那就像鱼找到了水,淘金者挖出了石油。这世上还有很多人活在这种情境下,于是,他们以一种恐惧战胜了另一种恐惧。

本剧概述:通过一个七岁小男孩性启蒙事故,导出辛酸中国往事。

人物:陈国庆,七岁男孩;

陈国兵,三岁男孩;

陈父,机械厂电工;

杨美丽,少妇;

杨美丽丈夫。

七十年代末初中国内地某大型国营工厂。

场景一:2016年,盲人按摩院。

镜一:(全镜头)盲人按摩场馆全景。

镜二:“我”缓缓步入,门口一个瘸子守门,看上去挺瘦弱憔悴。

镜三:“我”趴在小小的按摩床上,享受一盲人的按摩,聊天。

        “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我问。

场景二:1978年,某国营企业,机械厂。

镜一:几个六七岁的小朋友,撅着屁股半趴在地上玩玻璃弹子,陈国庆穿一条洗得发白,勉强还可以看得出是蓝色的涤卡短裤,光着上身,泥鳅般光滑的后背在阳光下亮如小兽的皮毛。看得出,国庆是一把好手,不断地将其它人的弹子弹入洞内,然后捡出来塞进小裤兜,据为己有,脏手揩一把鼻涕。

“耍赖”“再借我一个”“国庆,你好厉害啊”,小朋友们吵吵嚷嚷。

镜二:国庆晃悠在操场边上的路上,手伸进在裤袋,故意晃荡里面的玻璃弹子以便发出清脆的响声。几个小男孩在树荫下挖土。经过他们身边时,国庆弄得特别响。几个小脑袋转来转去,寻找声音的来源。国庆满意地笑了,将弹子抓来握在手里,慢慢张开又迅速合拢。几个肮脏的小脸有光芒闪过。一个胆大的男孩试图去掰国庆的手,另一个男孩嘴巴的速度更快,叫着“国庆哥哥,国庆哥哥”。随后,其他几个围住,小鸭子似的叫“哥哥,哥哥”。国庆将玻璃弹子发给了小朋友们。几个小孩于是放弃挖土,开始新的游戏。

第一个叫他“国庆哥哥”的小男孩,看他还站在原地,跑过来说:“国庆哥哥,你玩弹球厉害,我们不敢和你玩,你去找我哥玩吧。”

“你哥?他早不跟我玩了,我把他的球都赢光了。”国庆很得意。

镜三:国庆踢地上的一块圆石头。

镜四:食堂门口,门关着,(中午午休),国庆推出一道门缝,将仅余的一些弹子一个一个扔进食堂的水泥地板,弹子在地上跳,发出清脆的响声。扔完,国庆满意的拍拍手,重新将手插进裤兜。空无一物的裤兜让他愣了一下,随即晃着膀子离开了食堂。

这个夏天,国庆告别了弹球,走向了另一个未知的游戏。

场景三: 生活区医院

镜一:生活区的医院是一栋五十年代的三层楼,苏俄建筑,外墙朝东一面爬满了爬山虎。

镜二:国庆跟陈父到医院缝针,打青霉素。

陈父:“你这倒霉孩子,玩什么电工刀。”

国庆在注射室,打针后脸上痛苦扭曲,但没哭。护士将用完的装青霉素的小瓶子扔到窗外。

镜三:窗外,小瓶子和带血的纱布,蘸过龙胆紫的棉球聚居一处。

镜四:一天晚饭后,陈父带国庆到医院穿窗下,将青霉素瓶子统统装进他的帆布电工袋。国庆一边装,一边问“爸,这个干吗用?”陈父示意儿子不要说话。袋子装满,国庆尾随陈父沿着一条少有人走的小路回家。

镜五:陈家。

40瓦的白炽灯下,陈父用一把生锈的剪刀把青霉素的铝制瓶盖撬下来,装进一个鞋盒里。这时,陈父告诉国庆:“这是铝,能卖钱, 卖了钱,给你买油条吃。”

蹲在陈父旁边的国庆嘴角流下一道涎,油条是这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镜六:国庆来医院找青霉素瓶子。

镜七:原来堆放瓶子的地方已被新土埋上,旁边一道深深的沟,几个穿着蓝色劳动布工作服的工人,正在一锹一锹的挖土。沟不宽,国庆纵身一跃,跳到对面,脚带下一块土块砸到一个工人的头上。工人低下头,一只手扫着头上的土,嘴里骂:“谁家小孩,滚滚滚,一边玩儿去!”

镜八:国庆从土堆上跳下,看到靠近外墙的地方,两个戴着黄色安全帽的工人,在单腿跪地在忙着什么。其中一个左手拿着一个面具似的 挡住脸,另一只手握着把像枪又不像枪的物件(电焊枪)。就是这两个怪异的工具把国庆吸引了过去。

国庆悄悄凑过去,之后,这个七岁的男孩,见到了他从未见过的弧光和火星。

第一朵光国庆看到绚烂的火星四溅和耀眼的青蓝。

第二朵光国庆眼球特别胀。

第三朵光是黑的。

场景四:筒子楼

镜一:国庆转身就跑,但眼前的黑让他绊了一跤。

镜二:筒子楼下,国庆蹒跚而行,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

(国庆不是一个爱哭的孩子)

镜三:国庆穿过筒子楼的走廊,跌进水房,打开水龙头,歪头冲洗眼睛。疼痛一遇凉水稍有减轻。

镜四:国庆躺在家里的床上,眼睛的疼又回来了,眼球像两块火炭烧着烤着,眼泪止不住的流,他觉得自己的眼珠像正在熔化的玻璃球。国庆开始哭。坐起眯眼看钟(盼望父亲下班的时间),躺下,佝偻,翻滚,坐起,躺下,佝偻,翻滚,一遍又一遍。

场景五:筒子楼单元里

镜一:陈父回家

“你这是让电焊打了。”

陈父放下刚从托儿所接回来的小儿子国兵,掀了掀国庆的眼皮,说,

“缺心眼儿啊你,看什么不行,非得看电焊。”

“没人打我,我没打架,我不认识那个叫‘电焊’的。”

“谁说你打架了,我是说你这是被电焊的光晃了眼啦。”

三岁的国兵趴到哥哥的肚子上,问:“哥你怎么哭啦?羞羞。”

“没什么大事。”陈父拍了拍手,“有个偏方,我去给你淘换药去。”

陈父刚拉开门,又折回,扭头说,“你自己去,管对门的杨阿姨要点儿奶,人奶。”

镜二:国庆眯眼摸索敲对面的门。

杨阿姨开门,左臂抱着一个襁褓,里面一个粉嫩的婴儿。

“国庆,怎么哭了?你爸打你了?”杨阿姨问。(杨阿姨是一个皮肤雪白的少妇,大眼,甜美,卷发。声音必须好听。)

“不是我爸,是电焊打我了。”国庆抹一把眼泪,“我爸说抹点人奶就会好了,杨阿姨你给我点儿奶吧。”

“你先进来,国庆。”杨美丽关上门,“你爸还知道这个偏方啊,被电焊打着,人奶可管用了,点上两回就不疼了。你等着,阿姨给你弄点儿。”

镜三:杨美丽挤奶。

杨扭过身,放下襁褓,接过国庆手中的小药瓶,坐在床沿上,一把撩起淡青色的汗衫,一只乳房跳出。将乳头塞进药瓶,腾出一只手托出乳房,大拇指画圆,缓缓地揉,透明的小瓶变成了乳白色。灌满小瓶,正好婴儿哭了,杨转身将瓶子放在桌上,抱起婴儿喂奶。

国庆依稀看了眼白白的乳房,咽了口唾沫。

杨美丽将小瓶递给国庆,“回去让你爸赶紧点上,不够再来找我要。”

“谢谢杨阿姨。”国庆说。转身出门。

刚到门口,被杨美丽又叫住,“国庆,来,拿两个苹果,‘黄元帅’,可甜了,跟弟弟一人一个。”

“谢谢阿姨。”国庆又说。

镜四:陈父给国庆点眼睛。

陈父挤空 一个眼药水瓶,然后将人奶再吸进去。

只半瓶,国庆眼睛就不疼了,也不怕光了,不流泪了。点好后,陈父学着收音机里的相声,“偏方治大病。”

镜五:晚上,国庆在床上辗转难以入眠。眼前总是依稀看见一个白白的乳房。

“小兔崽子,还疼吗?怎么不睡觉?”陈父问,翻身,床吱呀呀的响。

“爸,我吃过我妈的奶吗?”

“你算是有福气的,你是吃你妈的奶长大的,”陈父说,“你弟弟就可怜了,你妈死后,喝藕粉长大的。”

场景六:食堂门外

时间:周六午后

国庆抱着还在睡觉的国兵走过食堂大门,国兵被两个玩水枪的小孩惊醒。“哥,我要玩水枪。”

“等下再玩,哥先带你去看白光,特别好看的白光,还有特别好看的火花。”

场景七:医院外墙工地。

国兵足足看了5分钟的白光。直到眼睛只剩下黑。

场景八:陈家

国兵一个劲地哭。

陈父在抽打国庆。

国庆说,“爸,你先别打我,等我找杨阿姨要奶去,回来你再打我。”

此时国兵在床上打滚,声嘶力竭的哭。

场景九:杨家

开门的是杨美丽的丈夫。

“叔叔,我弟弟的眼睛被电焊打了,我找杨阿姨要点儿奶。”

男人推了推黑边眼镜,摸了摸国庆的头,冲屋里说,“美丽,国庆找你。”

国庆耸了耸鼻尖,闻到了一股酸酸的、好闻的奶腥味。

杨美丽走过来,手指放在唇边,作“嘘”状,“小声点,小妹妹睡觉啦,”弯腰拍了拍国庆的脸,“怎么搞的,国庆,弟弟眼也被晃了?”

国庆看到乳沟,咽了一口,道,

“我......也不知道,他,去看电焊了。”

杨美丽撩起汗衫,看了丈夫一眼,又放下,转过身去。

国庆看到杨美丽一条白白的腰。

(此处特写杨的乳房和国庆渴望的眼神)

等小瓶子又变回乳白色,国庆接过,躬身,“谢谢阿姨,谢谢叔叔。”

场景十:陈家

镜一:国庆在家门外,停留,伸出舌头舔了舔奶味,香腥。

莫名的啜泣。

镜二:陈父给国兵点完了眼,并没见好转。

镜三:半夜,杨阿姨循着哭声,敲开陈家的门,发现国庆跪在搓衣板上,像只淋湿的瑟瑟发抖的猫。

场景十一:医院

镜一:(一个女医生)检查完国兵的眼睛,放下仪器,说,“角膜灼伤溃疡,导致右眼失明。”

镜二:陈父踢了国庆一脚,狂怒,“妈的,我生的孽种。”

场景十二:陈家

回到家,陈父很生气,操起搓衣板向国庆的腿砸了下去......

场景十三:盲人按摩院

按摩师傅陈国兵说,“六岁那年,左眼也瞎了,这眼睛是连着的,就像裤裆里的两个蛋。”

我问,“那你哥呢,现在怎么样?”

“门口守门的那个是我哥。”

(画外音,重回陈父对陈国庆发怒的声音:“你就是瘸了,也得养你弟一辈子!”)

⑹ 石油人必看的几部电影,你看过哪些

当世界发展到如今这样的地步,石油开始和全世界的命运攸关,无论美国、中东,还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把石油放在极重要的位置,各种战争、制裁最终的指向也是因为能源。

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电影自然少不了这方面的题材。自上世纪以来的诸多电影里,就有多部让人印象深刻的关于石油的作品。今天,就来跟大家盘点一下。

《深海浩劫》

《Deepwater Horizon》 2016年107分钟 美国

《能源告急》是JoshTickell导演的一部纪录片电影。记录的是油价高涨、全球变暖、和世界对能源的无止境的需求,引发人们的深思。

石油人必看的几部电影,你看过哪些?

⑺ 今天的佳片有约播的是什么电影

佳片有约:血色黑金 CCTV-6(电影) 播出时间:2011-1-15 22:26:00

一部关于家庭、信念、权利、欲望以及上世纪美国石油开采的银幕史诗。影片剧本由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改编自1927年美国文学家厄普顿·辛克莱的小说《石油》。故事以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石油大潮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丹尼尔·普莱文(丹尼尔·戴·刘易斯饰演)关于石油的一生。

在那个年代美国的石油开采才刚刚起步,关于石油开采权的法案条文极不完善,所以盛行的做法是自由开采,谁先挖到油田就归谁。所以混乱与明争暗斗的血腥自然也随之而来。丹尼尔·普莱文原本是一个潦倒的银矿工,独自抚养着一个儿子。他打算去美国西部打算碰碰运气寻找银矿,结果没想到在探寻的旅程中他却发现了石油。他的人生轨迹也就此发生了改变。几年之后丹尼尔·普莱文已经通过石油开采赚得盆满钵满成为了德克萨斯数一数二的石油大亨。而积累的财富却并没有让丹尼尔·普莱文彻底的满足,反而却愈演愈烈的刺激了他越来越大的胃口。为了石油他可以不择手段的的清除挡在挡在他道路上的一切障碍。这时他虚无主义的天性也渐渐显露了出来——他不喜欢与人共处,和人打交道,他认为人类天生都是懒惰无知的。唯一让他去和人们交往攀谈的理由就是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更多的石油。他渐渐的抛弃了传统的道德准绳,而改之用石油来衡量世间的一切。为了石油他甚至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亲自搭建钻井。

当丹尼尔·普莱文得知在西部的一个小镇下蕴藏着一片巨大的油海时,他立马带着儿子奔赴那里。那一片土地是由一个叫做埃利·桑德(保罗·达诺饰演)的传教士所有。丹尼尔·普莱文开始密谋着如何能够将眼前的这块肥肉全部侵吞。在他眼中埃利·桑德只是一个无知的乡巴佬,完全没有能够与他匹敌的精明头脑。在某种程度上埃利·桑德也的确如此,但是他也并不是一个迟钝的人。埃利·桑德敏锐的感觉到为了石油丹尼尔·普莱文似乎要对他和他的家人采取非常的手段。而丹尼尔·普莱文也正打算直接将他们除掉了事。埃利·桑德警告丹尼尔·普莱文不要过分贪婪小心天谴。而长大了儿子在此时也开始对父亲的贪得无厌产生了厌恶。父子之间的爱、希望与信念也随着一口口油井的树立而渐渐坍塌。而丹尼尔·普莱文心中的恶魔却再一次露出了狰狞的面孔。

⑻ 有谁知道这是什么片子

中文名称:北方的纳努克
英文名称:Nanook of the North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1922年
电影导演:罗伯特 J. 佛拉哈迪Robert J. Flaherty
地区:美国
简介:
电影中文名:北方的纳努克
电影英文名:Nanook of the North
片长:79 min
国家/地区:美国
色彩:黑白
混音:Silent
级别:Germany:6 / Portugal:17 (director's cut) / Canada:G (Manitoba/Nova Scotia/Québec) / Canada:PG (Ontario) / UK:U (re-release) (1947)
上映日期:1922年6月11日 美国
宣传语:1. A story of life and love in the actual Arctic.
2. The truest and most human story of the Great White Snows.
3. A picture with more drama, greater thrill, and stronger action than any picture you ever saw
IMDb:0013427
导演: 罗伯特 J. 佛拉哈迪Robert J. Flaherty
编剧: 罗伯特 J. 佛拉哈迪Robert J. Flaherty
演员表: Nanook ..... Himself
Nyla
Cunayou ..... Herself (Nanook's wife)
Allee ..... Himself (Nanook's son)
Allegoo ..... Himself (Nanook's son)
Berry Kroeger
剧情梗概:
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弗拉哈迪花16个月远赴北极,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南努克一有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再现了用梭标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场景。虽然对本片有过“摆拍”是否纪录片的争论,但毫无疑问本片仍是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更是世界纪录片的光辉起点。
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
上世纪20年代,拍摄北极或南极甚至非洲土着的探险电影非常流行。但是,弗拉哈迪第一次把游移的镜头从风俗猎奇转为长期跟踪一个爱斯基摩人的家庭,表现他们的尊严与智慧,关注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并且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弗拉哈迪所开创的这种拍摄模式直到今天仍为纪录片工作者所尊奉。
拍摄纳努克一家
1884年2月16日,罗伯特·弗拉哈迪出生于美国密歇根铁山脚下,父亲是位探险家。弗拉哈迪回忆说:“当我长到十几岁时,总盼望着同父亲一起探险,我们常常一走就几个月,夏天划着小船,冬天穿着雪鞋。”1896年,弗拉哈迪跟随父亲来到加拿大的雨湖地区开采金矿,他喜欢这里天然的原始状态。后来,父母把他送到密歇根的矿产学院,但没能毕业。据说学校认为弗拉哈迪没有成为专业矿业者的资格。大学时代也并非没有收获,他学会了拉小提琴——这是陪伴他一生的爱好,也遇到了未来的妻子——弗朗西斯·哈宾达。
后来,弗拉哈迪三次去北极探矿,旅程的最后弗拉哈迪确实发现了一些铁矿,但开采价值微乎其微。他获得的唯一奖赏是加拿大政府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处小岛。他想把探矿中拍摄的胶片剪辑成一部探险影片。就在将要完成的时候,从桌子上掉下的烟头把胶片点燃了,弗拉哈迪也被烧伤。唯一幸运的是,他保住了生命。胶片烧掉了,他决定等到春天再一次去北方。
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拍摄计划直到1920年才在法国皮毛商雷维永兄弟的赞助下实施。这一年,他已经36岁。
哈德逊港的一间小屋是弗拉哈迪的住所,他找到优秀猎手纳努克一家作为主要拍摄对象。第一场拍摄的就是猎海象,拍摄前,弗拉哈迪对纳努克说:猎捕海象时如果有任何情况干涉了我的拍摄计划,一定要放弃捕杀;记住:我要的是你捕象的镜头而不是它们的肉。
其实,当时爱斯基摩人捕海象已经不用鱼叉,而是用步枪。为了拍到更为原始的场景,纳努克才用他爸爸的方式猎捕海象。弗拉哈迪在后来的影片中一再重复这种拍摄方式,让人们用父亲或祖父的方式表演生活,商业的侵入、人与人的矛盾都被他挡在摄影机镜头之外。电影史家称弗拉哈迪为浪漫主义者。
把戏剧性引入纪录片
拍出第一批胶片,弗拉哈迪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冲洗,他的敌人是寒冷的天气。如何过滤混入水里的狗毛和爱斯基摩人衣服上的鹿毛同样是个难题。
爱斯基摩人的房子是用冰块砌成的,叫伊格鲁。冰屋通常大约为12英尺宽,弗拉哈迪需要的却是25英尺。纳努克没造过这么大的冰屋,花了几天时间实验,却一次又一次塌下来,每一次倒塌,同伴们都轰然大笑。
因为冰屋是黑的,纳努克用冰做窗户,还借用太阳的反光照明,这是爱斯基摩人在生活中的创造。纳努克教儿子射箭的细节淳朴动人,祖辈传统在劳动的间歇传递,简单的动作传达出父子亲情。
冰屋在拍摄时被迫削去一半,因为没有照明,拍摄只能在露天状态下进行,纳努克一家在冰天雪地的刺骨寒风里表演起床。结果要真实,为了真实不惜搬演,这是弗拉哈迪的信条,他把悬念和戏剧性引入了纪录片。
弗拉哈迪在北极生活了16个月,胶片已经用完,准备动身回家,纳努克惘然若失,依依不舍。弗拉哈迪指着身边河床的石子说:“会有像石子一样数不清的人看你的电影。”几年之后,弗拉哈迪为一些杂志撰写探险游历的系列文章,并在妻子的协助下,于1924年出版了《北方纳努克》一书。弗拉哈迪在他的书中记录了爱斯基摩人在北极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在拍片过程中的种种趣事。影片拍完后,第一批观众就是当地的爱斯基摩人。弗拉哈迪在书中这样描绘:“他们(爱斯基摩人)一直向后看放映机的光源,就像看银幕一样,我以为这次放映不会成功。突然一个人大喊:‘抓住它,抓住它。’他们以为海象真的会跑掉。当时屋子里一片混乱。爱斯基摩人在胶片中看到了自己和同伴的影子,他们开始互相耳语,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忽然之间,他们仿佛理解了我所做的一切。”
弗拉哈迪先把片子给派拉蒙公司,看完样片后经理走过来,和蔼地拍着他的肩膀说,非常抱歉,让观众去看这部片子是勉为其难的,“你到北方去历尽了辛苦,却落得这般结局,实在令人惋惜。”几经周折,最终还是法国百代公司同意发行。
1922年6月11日《北方纳努克》在纽约首都剧场公映,一炮走红,观众如潮,一位评论家将《北方纳努克》比作古希腊悲剧。《北方纳努克》是弗拉哈迪三次北极探险的结晶,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也为记录电影提供了一种至今仍在使用的拍摄模式。《北方纳努克》是世界记录电影史光辉的起点。
听从灵感,再现往昔
派拉蒙公司失去了《北方纳努克》,现在想弥补,派人找到弗拉哈迪说:您愿意去哪儿就去哪儿,自己提个预算,请再给我们带回一个《纳努克》。弗拉哈迪认为在北方过了许多年,现在应该去相反的方向。1923年,弗拉哈迪带着妻子女儿和一个红头发的爱尔兰女佣,来到太平洋小岛一个只有百户人家的波利尼西亚村庄。由于传教士和商人的努力,岛上人已经开始穿西装。弗拉哈迪找到村里的酋长,要求他们穿上民族服装。为了制造高潮,特地让一个男孩纹身——当地人称为刺青,这种成人仪式几十年前就已经失传了。仪式前的舞蹈庆典和化妆活动也都是弗拉哈迪按照当地民族古老的风俗习惯搬演的。
在这部名为《摩阿拿》的片子的拍摄过程中,弗拉哈迪开始尝试使用摇镜头去跟拍一个主体对象,当时还没有人用过这种拍摄手法。不仅如此,长焦镜头和特写镜头在他的影片中也同时被使用。在刺青一场中,当针扎进男孩的身体时,弗拉哈迪用特写镜头记录下了他脸上的痛苦神态,并把摄影机摇向他身边的母亲,把母子间的亲情在一幅画面中表现得至真至善。
弗拉哈迪拍片有一个特点,就是毫不遗漏地记录下他感受到的一切,拍《摩阿拿》时,他的素材已经达到14万英尺。但他并不在乎,只要他的灵感存在,那么他的机器就不会停止。拍完的素材弗拉哈迪会不时地拿给村民们看。他们在椰子树上绑起银幕,放映工作样片,看完后,岛上的居民立即把感想告诉他。特别是那些还记得岛上古老仪式和生活习惯的长老们,不仅帮助弗拉哈迪再现往昔,还来检查他的片子是否有错误。
《摩阿拿》并没有为派拉蒙公司赚到钱,即使采用“南海群妖的爱情生活”这样夸张的广告语。格里尔逊在《太阳报》发表评论说,“我不应该说哪些镜头是漂亮的,因为所有的都是那么美”。这里,他第一次使用documentary这个词称呼纪录片,从此纪录片自立门户,直至今天。
格里尔逊邀请弗拉哈迪拍摄一部反映英国工业化进程的电影。拍摄前,英国政府的某个上层人士想要看看稿本,可是弗拉哈迪从来没有写过剧本,他只好回到旅馆像隐士一样呆了几天。最后,他给了格里尔逊一打纸,第一页写的是:关于手工业者的电影,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第二页写的是:电影剧本——工业化英国的场景。此外什么都没有。
弗拉哈迪非常喜欢伦敦。在英国拍片时,傍晚他常常去小酒吧喝上几杯,并讲述他早年在北极遇到的事情。尽管故事有时很荒谬,弗拉哈迪讲故事的天赋却无人能比。
因为《北方纳努克》,弗拉哈迪获得了善于拍摄边缘人群的名声。1932年,高蒙公司制片人贝克决定冒险投资1%的公司预算在弗拉哈迪身上,拍摄《亚兰岛人》。弗拉哈迪来到爱尔兰西海岸三个岛屿中最大的一个,这里距离伦敦只有15个小时的车程。由于水源充分,他们决定把这里作为拍摄地点。岛上没有摩托车,没有电影院,也没有任何奢侈的东西。但土壤对于当地人来说比金子还宝贵。
为了拍到亚兰岛人本来的生活面貌,弗拉哈迪从伦敦请来一位专家教居民用鱼叉捕鲨鱼。亚兰岛人的祖辈曾经这样捕鱼,但弗拉哈迪拍片的时候早已改用蒸汽轮船了。弗拉哈迪想把《亚兰岛人》拍成另外一部《北方纳努克》,但没能如愿,也许他没想到,《北方纳努克》是他十年探险与爱斯基摩人交往的结果,而《亚兰岛人》是为了拍摄而结识这些陌生的人们,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北方纳努克》是他无法超越的高峰。
这部电影给亚兰岛带来了络绎不绝的游人,岛上人把曾参加过弗拉哈迪电影拍摄作为向旅游者炫耀的资本。
《亚兰岛人》高超的摄影技艺赢得电影理论家保罗·罗沙的赞叹,但罗沙说,影片中的人物是“表演祖辈生活的蜡人”。
从未放弃他的模式
弗拉哈迪从未放弃自己的拍摄模式,1938年,他和妻子回到美国,想过一段属于他们自己的宁静生活,但事与愿违。不久,负责美国电影服务社的纪录片导演帕尔·罗伦兹邀请弗拉哈迪拍摄反映美国农业问题的电影《土地》。弗拉哈迪从小云游世界,四处探险,他55岁才第一次有机会接触美国人民的真实生活。
接下来的日子是弗拉哈迪一生中最不快乐的时光。住在黑山掩映下的农场,日子安静却了无生趣,宜人的环境似乎更增加了他的挫败感。弗拉哈迪感慨地说:“威望不会给任何人带来汉堡包和三明治。”
然而,弗拉哈迪错了,威望给他带来了一份奇怪的合同:它规定弗拉哈迪行动自由,拥有影片的版权,甚至出资者要求不在片子上署名,而资助的金额却非常慷慨。这就是《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弗拉哈迪最后一部成功的作品。
影片展示了一个男孩的欢乐与悲伤。一开始就将观众置于神奇而美妙的丛林之中:池塘、荷叶、露珠、水鸟。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少年划着小船缓缓入画。可以看出他在这片森林里如鱼得水,他熟悉这里的一木一草。他最亲密的朋友是一只小浣熊,他们常常在一起嬉戏玩耍。然而,鳄鱼吃掉了浣熊,他决心为浣熊报仇。正当少年与鳄鱼相持不下时,爸爸正焦急地寻找着他。少年与鳄鱼的搏斗惊心动魄,这个场景让人想起纳努克与海象的搏斗,想起亚兰岛人与鲨鱼的搏斗,突出人与自然的搏斗是弗拉哈迪一贯的主题。
弗拉哈迪把自己对自然的深情和对少年时代的回忆都融进这个男孩的故事中,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自传性的影片。
出资者是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它想借助弗拉哈迪的名声改善公司形象,因为二十年的电影工作经验已经使弗拉哈迪的名字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他们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说明石油开采并没破坏这里的生态,一切依旧那么和谐。
1948年,威尼斯电影节因为弗拉哈迪的热情和勇猛授予他大奖。
这位纪录片电影开创者晚年生活拮据。此时,他对用摄影机“还原”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1949年开始拍摄有关毕加索着名壁画《格尔尼卡》的影片,但是直到1951年去世,这部片子仍没有完成。它成了弗拉哈迪作品中令人期盼的“遗憾的艺术”。
在《北方的纳努克》拍摄完成后不久。纳努克就因为没有储存足够的过冬食物而饿死了。
美好的事物背后。
总伴随着悲剧。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616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88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570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90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306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950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254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83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702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