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幅微单转接老电影镜头
1. 使用索尼全画幅微单,原佳能大三元镜头是否可以通过转接环使用,效果会怎样
可以用转接环,效果具体看什么镜头,因为老佳能镜头分辨率比较低
另外转接对焦速度一般,有些对焦模式不支持
2. 索尼全幅微单到底能转接哪些镜头
使用索尼自己的laea2(c画幅)和laea4(全画幅)的话几乎可以使用所有的索尼卡口原厂和副厂镜头且对焦速度正常,因为这两个转接环有独立的测光对焦系统,ea1和ea3对焦速度稍慢且不能使用依赖机身对焦马达的自动镜头,市面上的佳能镜头适配器普遍存在兼容问题,可以适配大部分佳能原厂镜头和极小部分副厂镜头,对焦速度较慢容易拉风箱。尼康卡口目前没有发现自动转接环,宾得卡口也没有发现自动转接环。。m43卡口镜头因为法兰距太短无法转接
3. 老镜头转接微单 对上焦但是还是糊的
需要慢慢调试。
微单由于法兰距离较小基本上绝大部分的老镜头都可以通过转接在微单上面使用,对于多数老鸟来讲,这个转接是很简单的事情,基本上拿过来简单的拼接就能让一个古老的镜头重新焕发青春,但是老镜头转接其实交学费的时候就是刚接触的时候,从来没有接触或者很少接触,这时候会很茫然不知到如何入手。”微单”相机定位于一种介于数码单反相机和卡片机之间的跨界产品,其结构上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反光镜和棱镜。“微单”是索尼公司的商标。
人类发展史证明,没有一个技术能永远辉煌。在胶片时代,存储影象的介质——胶片在取景时必须严格保护不能漏光。然而,进入数码时代,情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CCD不怕漏光。它既可以用来取景,也可以在清零后再用于成像,所以,反光镜存在的必要性已经大打折扣,它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反光镜取景不适合数码摄影,在完全可以实现全电子化的数码相机上,没有必要还保留一个机械部件——反光镜。虽然因为可以兼顾通过镜头取景与保护胶片不漏光而使人们对反光镜笨重复杂的结构可以容忍,但当今数码时代影象传感器的不怕漏光的特性,使反光镜的存在变得已经不是必要的了,随着电子取景技术的日臻完善,有朝一日,电子取景的清晰度与明亮度迟早会好得足以取代反光镜。所以,理论上来说,单电相机可以拥有单反相机几乎所有的一切优点 —— 画质更好、景深更大、可换镜头,等待需求一旦爆发,这类问题肯定会迎刃而解,而单电的体积则是单反永远无法追赶的优势。
4. 索尼和宾得哪个更适合转接老镜头
索尼的微单系列,E,FE口的都比宾得更适合转接老镜头,因为索尼的法兰距比宾得设计的更短,而且索尼NEX口的转接环很容易买到,基本上市面上的老头都可以转接到索尼微单系列中。还是值得玩的。玩宾得转接的话,有一些老镜头是需要改口的,比较麻烦,如果你只是用M42口或者宾得自家的老镜头的话,那就宾得也挺方便。
5. 徕卡镜头改制电影镜头
看到LS的回答,我只能呵呵呵了。
电影镜头也分不同种类的,一般转接相机用的电影镜头,都是老的135“电影画幅”镜头,现代的全幅电影镜头非常昂贵,一枚十几万不是一般人玩的起来的。
为什么要把电影镜头分为老和新,这就要从电影的画幅说起。大家都知道电影画幅跟照相机画幅都是135胶片,但实际上这个概念90%的人都存在认知的误差。最大的区别在于——电影的135胶片是竖着拍的,照相机的135胶片是横着拍的,所以就造成了电影镜头跟照相机镜头之间最大的差异:像场的不同,成像画面尺寸不同。
电影镜头绝大部分为半幅镜头,当然也有特殊电影镜头的存在,但数量不多。半幅的电影镜头在135胶片上竖着拍的电影,一张135胶片上是同时存在2张画面的,这跟奥林巴斯的半幅相机是一样的道理,所以电影镜头的像场其实是截幅画面,如果把电影镜头转接到135画幅相机拍摄,镜头像场不足以覆盖横放的胶片,所以最后成像的画面是有很大的暗角的,甚至经常出现画面是一个圆形图,周边都是黑的。就跟把微单的镜头转接到全幅相机拍摄一样,镜头覆盖不了全部画面,你最后只能得到半张照片。
以上就是传统电影镜头转接照相机的效果了,所以传统电影镜头只适合转接3/4画幅或APSC画幅,用全幅那是各种毛病。至于现代电影镜头,那就是针对现代高清数码摄像机如RED这种设备,重新设计的镜头,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幅电影头,这种镜头的像场才能完美覆盖135画幅。至于那些高清电影、IMAX电影的镜头,那像场基本可以当120镜头来用了。
所以最终的结论就是,LZ如果你把徕卡的全幅照相机镜头,改成传统135电影镜头,只讨论成像的话,不但没有任何问题,反而比传统电影镜头要好,因为135全幅照相机镜头像场大,但是你只能用在传统135胶片摄影机上,如果转接到现代数码电影机,不好意思,你得拿120镜头来改,不然像场覆盖不了。但是你改了没任何意义,只适合用在电影机上拍静物,一旦运动的物体,不好意思了,照相机镜头的对焦行程,以及景深,根本不能支持拍摄电影捕捉运行的人物。
另外,电影镜头之所以贵,一方面是因为供需关系,因为产量和使用量少,加上电影本身就是高成本制作,专业设备一般都不需要过于考虑成本,利润也高。一年销量2000个镜头的企业,跟一年销量2000万个镜头的企业,产品价格自然不能混为一谈。
另外由于传统电影镜头大多是手动对焦,因此对焦行程非常长,对焦刻度特别细,,密密麻麻一堆数值,比一般的照相机镜头对焦更为精确,甚至对焦距离也比相机镜头要广很多,你拿个电影镜头跟一个照相机镜头对比一下对焦系统就很明白,照相机镜头在5~10米的对焦只有1CM左右的行程,根本不能用于拍电影,因为你很难精确拍摄6、7、8米内不同人物之间的特写转换。在同样的光圈下,电影镜头的景深更大一些,而且由于是半幅镜头,为了电影播放能有更好的画面效果,电影镜头的分辨率通常比相机镜头高好几倍......懂镜头结构的人看到这些要求,基本就知道为什么电影镜头的价格会那么高了,要实现这些要求,工艺、材料、成本上可是呈几何级翻倍的,也就是说为啥相机镜头虽然看起来比电影镜头好,但改电影用的人几乎没有,就是因为改了之后只适合拍静物,电影不是拍静物的。在退一步说,那些电影摄影师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来的,全看眼睛和手,在1秒钟24张画面的电影拍摄中,就能在精确对焦到不同距离、不断运动的各种人物,这活儿才是电影摄影师真真的技术体现,同样如此高频率的对焦调整,也意味着电影镜头本身需要具备绝对优良的制作质量和足够的寿命,换普通照相机镜头,估计一部电影没拍完,镜头内部的对焦螺纹就磨损巨大了。
6. 36mm成像圈的电影镜头可以转接到全画幅相机上吗
佳能单反的卡口虽然都是一样的,但是EF-S镜头成像圈小,镜头朝机身一方要比全幅的EF镜头后面突出一段,直接装会顶到全幅机身里面的反光板,会把反光板弄坏的,所以千万不要盲目往上装。实在要装要把EF-S镜头后面那段长出来的部分割掉才行,但是这样折腾貌似没有意义。 就算装上了,一般来说,EF-S镜头装在全幅机身上,镜头成像圈是不能覆盖整个全幅传感器的,拍出来的照片四周会有黑角或者就只有中间一个圆圈内有图像,据说在某些焦段缩小光圈也可以在全幅机身上得到完整画面的照片,但是边缘部分的成像质量很差
7. 微单用转接环装单反镜头和直接用微单镜头有什么区别
众所周知,佳能EOS系统的EF卡口是日系相机圈中最早实现“全电子化”的相机卡口。而且是同品牌之间产品,佳能在微单相机上都兼容了EF卡口的通讯协议,所以佳能的EOS M微单相机或者佳能的EOS R微单相机转接佳能自家的EF镜头不会有任何兼容性、性能方面的问题。
类似的情况,尼康的Z卡口微单相机转接F卡口的新款E型镜头也能得到完美的兼容性。
由于尼康单反、索尼单反、单电的卡口是老式的机械卡口演化而来的,所以尼康Z微单相机转接F卡口老镜头、索尼E卡口微单转接A卡口镜头都会有兼容性的问题。
其次,佳能EF镜头由于通讯协议被完全破解,所以佳能EF镜头在摄影圈里面类似“万金油”镜头的地位,所有品牌的微单相机都可以通过电子接环转接佳能镜头。但由于镜头与相机之间的通讯协议不同,需要转接环内置芯片翻译,所以性能还是有一定的牺牲。
总的讲,能使用微单系统的原生镜头就尽量不要转接单反镜头,转接只是一种权宜手段而已,微单相机转接单反镜头,不仅牺牲了可靠性、机械强度、三防性能,而且重心靠前,操纵体验感觉也不佳。而且大部分单反镜头问世的年代比较“久远”,已经很难满足现在高像素机身的分辨率需求了!
微单相机不仅在取景器和内部结构上与单反相机具有很大的不同,其机身外型也有了变化,微单相机的机身比起单反相机来更加小巧,因此,镜头卡口法兰距也比单反相机短了许多。微单的卡口和法兰距不同,原则上来讲,就要使用与卡口和法兰距相匹配的镜头。相机生产商也为微单相机设计了专用的、不同于单反的镜头和卡口,如:佳能出现了RF卡口、尼康有了Z卡口、索尼微单使用E卡口。这些卡口,直径、法兰距都与单反相机有很大的不同,原有的单反相机卡口镜头均无法直接使用在新型卡口的微单相机上。
但是,影友的手中都有许多单反卡口的镜头,另外,微单相机的镜头群没有单反相机的镜头群那么庞大,有时微单还需要使用单反相机镜头作为补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生产商为微单相机设计生产了镜头转接附件,这种转接附件,就是目前市场上开始流行的转接环(也叫卡口适配器),使用这个转接环就可以让单反相机的镜头也能在微单相机上使用了。
【微单相机镜头转接环】
使用转接环接装单反相机镜头和直接使用微单镜头在效果上是否会有影响? 有什么区别呢?
这是大家在使用转接环接装镜头后产生的新的问题。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为此担扰,现在就在这里说说微单的镜头转接环。
一、转接环的作用
转接环的作用很简单,就是为了让 单反相机的镜头卡口与 微单相机的卡口相匹配,使单反相机镜头能够在微单相机上使用。
转接环首先解决的是卡口口径不同的问题。
由于微单相机内部没有了反光板占用空间,镜头到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设计得很小, 从技术上讲,相机的法兰距越小,卡口的口径就越大。因此,微单相机的法兰距、卡口口径都不能与单反相机相同,而需要设计和采用新型的卡口。采用了新型卡口,口径尺寸不同,原来的单反相机镜头就无法在微单相机上使用,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使用镜头转接环。转接环的一端卡口口径与微单相机匹配,另一端与镜头卡口匹配,这样就解决了镜头、相机卡口口径不同的问题,使单反镜头能够装到微单上使用。
过去,在单反相机上,也曾使用过这种方法,实现不同品牌、不同卡口镜头的互用。
【佳能无反相机通过卡口转接环,就可以使用单反相机镜头】
解决法兰距不同的问题
什么是法兰距?从结构上说,法兰距是相机卡口平面到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从技术上说, 法兰距是指镜头在无限远状态时,镜头后部到图像传感器平面的距离,这个距离也是镜头的像距,只有保持在这个像距上,镜头才能成像、聚焦。但是,由于法兰距缩小以后,图像传感器的平面处于像距以内,造成镜头无法成像、聚焦,因此,单反镜头就不能在微单相机上直接使用。通过转接环转接以后,微单相机的法兰距被增加至与单反相机相同的位置,这样,单反相机镜头装上去就可以和单反相机一样正常成像了。
可以让微单相机使用第三方镜头
使用镜头转接环,也可以让微单相机使用不同品牌和卡口的第三方镜头,进一步增加了相机的镜头群。但是,转接环不是万能的,不可一环多用,在使用不同品牌卡口的镜头时,需要购买与此品牌镜头卡口相匹配的转接环。卡口转接环的价格便宜的需要几百元,原厂品牌的则要2000元左右。
(使用卡口转接环,不同品牌的相机和镜头实现互用)
使用转接环会影响成像吗
这是使用转接环的重要问题。根据上文所说,转接环一方面只是对大小不同的卡口口径进行转换,没有对镜头的成像产生影响。二是增大法兰距,这个法兰距的增大,是为了让镜头到图像传感器的距离与单反相机相同,从而保证镜头的正常聚焦和成像。从这些方面来看,卡口转接环的技术并没有触及到成像品质,这个技术措施的目的是为了让镜头能够在微单相机上获得正常使用,其使用形式可以说与单反相机是相同的,所以不会影响成像效果。
但这是对同品牌相机、同品牌镜头而言的。在非同品牌相机镜头相互转换使用时,由于存在各品牌相机机身与镜头之间的通讯协定的不同,有可能会造成对焦速度变慢、成像效果不佳,甚至有些自动功能不能正常工作等情况。
总结
转接环是单反向微单发展的一个过渡产品,是为了让影友手中的单反镜头能够在微单上得以使用,同时也使微单相机能够使用单反镜头的一个权益之计。当然也有生产商为了确保原来生产的单反镜头不会因为微单的流行而出现滞销的考虑。但在微单相机和镜头技术不断发展、普及之后,使用微单相机将不需要再借助单反镜头了,这个转接环也就不需要使用了。 另外,微单使用单反镜头并不能实现相机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还出现头重脚轻的问题,这也是许多人认为微单并不轻巧,从而对微单加以诟病的原因之一。 我们在购买微单相机时,也尽量购买和使用与微单相机配套的微单镜头,这样,就无需再使用转接环对镜头转接了。
微单相机或者说无反相机与单反相机最大的区别是取景的结构不同,单反相机的取景器通过一个反光板+五棱镜的组合来实现,而无反相机直接去掉了五棱镜和反光板的组合通过CMOS上面直接传递到取景器上的屏幕来观察画面。正是由于去掉了反光板和五棱镜的组合使得相机的法兰距大大的缩短了。微单相机通过转接环可以转接单反镜头的原理就在这里,转接环的距离正好填补了法兰距的差异。从而从光路上达到了单反相机一样的效果。
这里我们注意这个转接是单向的,也就是说无反相机可以通过转接环来转接单反镜头,但是单反相机没有办法通过转接环去转接无反镜头,因为我们没法做出负的转接环,这是违背物理常识的。除非有一些法兰距比单反还长的无反系统,理论上可以,否则这都是单向的。按照这个理论就是法兰距越短转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比如佳能的单反EF卡口44mm法兰距,尼康F卡口46.5 mm法兰距就完成了佳能相机可以转接尼康单反镜头的可能。尼康最新推出的Z卡口系统法兰距直接缩短到了16mm这样惊人的距离,基本上是市面上最短法兰距,所以尼康的Z6/7也荣获了“万能屁股”的称号。目前我们可以看到有第三方厂家已经开始打造尼康Z机身转接索尼镜头,转接佳能镜头的转接环了。其实实际上很少有人这么去做,因为不同品牌镜头的光学设计不同自动对焦协议等问题实际使用体验并不如原厂的转接体验。微单相机还是推荐使用专属的微单镜头不进稳定性有保障还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段法兰距的画质优势。
微单用转接环装单反镜头和直接用微单镜头有什么区别?
佳能EOS RP的用户,就很喜欢转接佳能单反镜头使用,毕竟谁都不是土豪,对吧?
你好,我具体谈谈我的看法和建议:
一、转接单反镜头,会遇到自动对焦性能下降或者不靠谱的问题
这个,或多或少都会有的了。
尤其是现在最新款数码微单,自动对焦性能真的很厉害的情况下。
要想原汁原味的发挥出最新款数码微单的自动对焦性能,还是购买微单镜头比较好。
二、转接单反镜头,会遇到画质可能会下降的情况
1,超广角镜头,容易出现边缘画质下降的情况。
2,老款单反镜头,本身就不如最新款的微单镜头,比如说镀膜技术,很多老款单反镜头的镀膜技术真的过时了啊!
3,现在一些微单,像素很高,3000万像素以上,4000万像素以上,很多老款单反镜头的分辨率其实都是喂不饱的了。
综上所述,微单转接单反镜头,其实主要还是握持的手感不那么美好,视觉上看起来不够美观。如果不苛责的话,也没啥的了,经济预算不足,转接就转接吧!
比如说,佳能EOS RP,转接使用佳能单反的50mmF1.8STM,也没啥不好的,毕竟性价比高,便宜才是王道!
长焦对焦有点慢,有时会频繁失焦,要拍抓拍的话要三思,拍静态可以将就
如果暂不论单反镜头与微单镜头之间的光学素质差异,使用转接环将单反镜头安装在微单上可能会有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兼容性。微单相机拥有自己的运行程序,使用转接环连接其他系统的镜头不能完全兼容是可以预期的。故微单某些功能受限(譬如,索尼微单的眼控对焦不能启动或精准度降低等)、镜头自动对焦速度降低或无穷远无法合焦等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尽管一些品牌的转接环不断升级改善,但只要厂家不完全开放卡口协议就无法彻底解决兼容性问题。
其二,转接环的使用加大了机身卡口负担,而且多一个接口就减少一分镜头与机身连接的稳定性。换而言之,需要更加小心的携带和使用相机。
常规单反相机镜头,通过”转接环“,可以在微单相机上应用的。甚至部分已经退出市场的老镜头,都可以运行。这就焕发了部分老镜头的青春!降低了应用成本。
笔者就淘到一只老佳能EF24__85MM的镜头,价格很便宜,通过适马MC11环,用于索尼微单a7R3上,摄影效果还真不错的。
但是转接环普遍存在“反应迟钝、聚焦缓慢”的问题。业余摄影,满可以应用!专业摄影,尽量就不要用转接环吧!
最早的万能卡口应该是索尼的NEX系列吧,当时推出时因为其极短的法兰距和便宜的价格(跟M口比),APS-C的感光元件加上不错的高感。所以在当时诞生了许多转接环,使得NEX系列几乎可以转接任何卡口。后来通过破解卡口协议等方法又升级成了自动对焦转接环,但是毕竟是破解的,是不能和原厂镜头相比的。在当时很多副厂转接环都有各种毛病。挑镜头还算好的,有的直接死机甚至有烧主板的可能。不过经过慢慢的发展,这些情况在慢慢改善。像适马环(EF-FE)转接适马的新镜头堪比索尼原厂,还有MB4代5代环,都基本能实现原厂大部分功能。
索尼自家也是有原厂转接环的,可以转接自家单反单电的A卡口镜头,基本能实现全部功能。佳能尼康发布微单后,由于镜头不足,也都有原厂转接环用来转接自家的单反镜头。副厂都是通过破解卡口协议,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虽然已经发展的很好了,但是不能说绝对安全。
现在副厂转接环大部分都是转接佳能的EF镜头,因为销量高。尼康镜头虽然也不少但因为卡口问题,开发难度大,转接环少。如果你没有镜头负担,最好买原厂镜头。如果有老镜头,现在的转接环也基本能实现大部分功能,像适马环在转接自家镜头时已经能视频自动对焦。
微单镜头和单反镜头不能通用。微单是索尼对单电相机的特定称呼,指机身特别轻薄的可更换镜头数码相机。单反相机虽然也是可更换镜头的,但机身较厚,内部配置有反光镜、五棱镜等光学取景器。不同品牌可更换镜头的机器镜头卡口互不通用,自己有自己的规格。由于微单设计要求轻薄便携,其镜头的法兰距(镜头卡口到焦平面间的距离)设计的非常短,仅为18mm。而单反由于光学取景器的设计要求,镜头法兰距普遍较长,约43-45mm上下。索尼单反镜头卡口为来自美能达的a卡口,微单镜头卡口是E卡口,两者并不一致。由于单反镜头与微单镜头法兰距的不同,不能直接安装在微单机身上,而要通过较厚的接圈(又称转接环)驳接。拓展资料:技术原理
在专业机中最 时尚 ,在 时尚 机中最专业",成为了"微单"相机区别于单反相机及卡片式数码相机的潜台词。微单"相机采用与单反相机相同规格的传感器,取消单反相机上的光学取景器构成元件,没有了棱镜与反光镜结构,大大缩小了镜头卡口到感光元件的距离,因此,可以获得比单反更小巧的机身,也保证了成像画质与单反相同,谢谢!
微单相机通过转接环可以转接单反镜头的原理就在这里,转接环的距离正好填补了法兰距的差异。从而从光路上达到了单反相机一样的效果。
转接镜头目前对焦速度和对焦果断性不如原生微单镜头。
转接镜头有的由于兼容性或者其它原因会造成微单的某些功能无法适应于转接后的单反镜头。
颜色方面区分不明显。
微单镜头一般会比单反镜头轻、体积也更小巧。转接单反镜头势必会增加重量和体积。
8. 全幅微单到底能转接哪些镜头
全幅微单可以转接全画幅的任何镜头,只是有些镜头在数码机身上表现不好,比如CONTAX G21存在严重的红移现象,基本无法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