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逍遥微电影
‘壹’ 《可可西里》,风景如画的自然保护区,悲壮万分的影视剧情片
位于青海的可可西里,是目前中国已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同时也是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在这里是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的栖息地,2017年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藏语中称为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的可可西里,因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一些不法之徒,甘冒生命风险实施盗猎行为。
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相生又相克的,有恶就必然有善,有盗猎行径,也自然就有保护措施。
日泰所带领的巡山队,正是对在可可西里实行盗猎等不法行径团伙实施打击的团队。
影片由一场围猎藏铃羊开始,一群狩猎者手持猎枪,驾驶着 汽车 ,驰骋在草地上,辽阔的草地上是一群悠闲自得啃食植被的藏铃羊,一声枪响打破了草原的宁静,
至此,猎杀开始,由白天到夜晚,无数的藏铃羊倒在枪口之下,而这群狩猎者需要的仅仅是藏铃羊的皮毛,画面血腥、真实,一张张羊皮从藏铃羊身体上剥落。对于狩猎者来讲,这不是羊皮,是一张张的纸币,是真金白银,是手里的枪,是枪里的子弹。
猎杀藏铃羊是他们的目的,但是在达到目的的路上,随手做的事情,也是残忍至极,盗猎者抓住了一个日泰的巡山队员,在即将结束盗猎之旅,盗猎者首领随手一枪,直接杀死了这名巡山队员,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潇洒,那么的无情,就好像那仅仅只是一只动物,一株小草,随意的折杀,几秒钟的戏,让人不寒而栗,这几秒钟折射的是盗猎者对生命的漠视,对利益的贪婪,对谋杀的理所当然,对法律的践踏。
由此段开头引出了日泰巡山队,也引出了两伙人的对立,更引出了人们对善与恶的思考。
1985年之后,欧美对藏铃羊绒的需求剧增,因此盗猎也日益昌盛,迅速让藏铃羊由一百万只锐减到不足一万只,巨大的利益市场衍生了罪恶的盗猎行径,巡山队也应运而生。
步入夜晚,有欢声有笑语,一片祥和的景象,就像普通家庭里的一次晚宴。一顿急速的拉扯结束了这祥和的晚宴,来的就是这么突然,没有多余的话语,一个眼神,大家都心照不宣——盗猎者来了!
匆忙地收拾行装之后,离别在即,对于巡山队员来说,是那么的坦然与自然,就像只是出门取件快递一样,可见这样的突发情况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习以为常。出发之前,就是和家人匆忙的告别,对他们和家人来讲,每一次的告别都有可能是生离死别,永远都不知道这次离开之后回来的是身体还是尸体。
伴随着家人“活着回来”的祝福, 汽车 离开了村落,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进入真枪实弹的战场。
第一天, 路口设卡,很顺利地就发现了帮盗猎者带藏铃羊绒的人,而这样的人太多了,怎么处理?放了呗。挺无奈的,但是又没有权利抓他。最开始我不理解,抓住夹私的人,又把他放了,这有啥意义呢?再看这一段,想起一个故事才豁然开朗,在一片海滩上,因为刚刚涨潮的原因,海滩上搁浅了一些小鱼,有一个小孩就一条一条地捡起,然后一一扔进海里,有个大人看见了,就问小孩,这样做,有谁会在乎呢?小孩一边捡鱼扔进海里,一边说:这条鱼在乎,再捡一条扔进海里,然后重复说:这条也在乎。没错,每一只被猎杀的藏铃羊在乎,对于死去的藏铃羊来说有意思。真正可恶的不是这带货的人,他们固然可恨,但是在这自然景区里,最可恨的还是盗猎者。
第二天, 进入不冻泉保护站,当大家见到留守的人员,那种开心溢于言表,
当 汽车 走远,阿旺一个人站在土坡上,身旁陪伴他的唯有一缕炊烟,一盏国旗,一顶帐篷,再无他物,车队已经成了黑点了,阿旺还在恋恋不舍的挥动双手送别,
说实话,看到这个场景,我的眼泪悄悄的从眼睛里跑了出来,孤独的人,苦闷的工作,无处话凄凉的营地,我很怂的承认,我做不到。
第三天, 惨绝人寰的场面出现了,遍地的藏铃羊尸骸,肉已经被秃鹫啃食殆尽,仅剩下骨架还残余着血色,不忍直视,这是我除了纪录片之后,第一次在电影中见到这么真实的尸骨,五百多具,内心的触动不言而喻。之后他们举行了简易的火化仪式,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对死亡的敬畏,无关物种,无关地域!
第四天, 车队在行驶的路上,遇袭,其中一个司机肩头受伤,这个时候,杜琪峰电影《枪火》的站位就体现出来了,巡视、警戒、护卫、救治,各司其职,默契无比,没有生与死的洗礼怎么能磨炼出这样的配合?
一番搜寻之后,无果,对方仅仅是一次袭击,或许就是警告和威慑。勘验过后,得出结论,“刚过去不超过半天”,追击就开始了。
第七天, 在连续数日的追踪之后,终于发现了一伙人,巡山队激动了,我的内心也跟着亢奋起来,终于可以看看这伙盗猎者的嘴脸。
遗憾的是,这只是一伙负责扒皮子的人,真正的盗猎者还在猎杀。经过审讯,知道了藏皮子的地方,五百四十七张,
大多数是母羊,赶上这产羔期,那真是枯泽而渔,都不给繁衍的希望,还有比绝人子嗣更歹毒的手段吗?有,那就是物种灭绝!
追击的路上,难得停留了一下,几个人坐在水边,面朝夕阳,面朝晚霞,破旧的大衣穿在身上,没有多余的话语,就那么无声的扔着石头,
谁不是青年郎,谁不想鲜衣怒马?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巡山队员面对的威胁,不仅仅来自于盗猎者,同时也来自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盗猎者,巡山队那是主动硬碰硬,可是面对自然环境,却有着无可奈何,挑战着身体极限!
第十天, 清晨,有四名犯人逃跑,循着踪迹,终于赶上了他们,在徒步追捕的过程中,一人累到吐血,其中一名巡山队员也因奋力奔跑和高原反应,引发肺水肿,命悬一线,如果不是随身携带的药品,极有可能魂归故里。
追捕面临的另外的问题也开始显现,食品和汽油,没有食物,人就没法活着,没有汽油, 汽车 就没法发动,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这两样就是死神的镰刀。
面对当下的环境,日泰不得不放了剥羊皮的犯人,集中精力追击真正的恶人——盗猎者,面对曾经的敌人,面对此刻的状况,日泰不得不对他们说一句保重,没有人敢百分之百的保证能活着出去。人性在这里展现出来,你我昔日为敌,今日分别,唯有祝福!没有了敌对,有的只是生而为人,挣扎于世的共情!我祝你重生,你挥泪送别!
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机器也是一样,车队其中一辆车子爆了,无法修理。进退维谷之际,日泰果断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留守,等待,一路继续追击。其实大家都明白,等待,在荒漠里等待,最终会等来什么,只是大家都默默无言,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或许这就是男人之间的默契吧,有人要断臂求生,有人甘愿做那断臂!
下雪了,最终还是下雪了,这在荒漠里,就意味着判官笔已经落在了生死簿上。那帮犯人,有人倒下了,同伴都没有停留一下,生命如草芥,在极端的环境下这是最好的注解!留守的巡山队员同样面临这个问题,这是对生命的考验!
环境恶劣也罢了,还要有制度的恶劣,因为他们不是编制人员,已经一年没发工资了,所有的费用都是自己解决,甚至违法去售卖收缴的皮子,日泰说“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手和脸脏的很,可他们的心特别干净”,
法律是无情的,但是道德有情,良心有情。舍身取大义,日泰也只能在法与义中稍微平衡。
荒漠另一面的可怕也开始凶光毕现,流沙,吞噬生命于无声无息之间,巡山队一员在送伤员回医院之后,满载物资支援巡山队,却在流沙处,被掩埋,非战斗减员,应该是巡山队最不该有的损失了。
第十七天, 不期而遇,寻觅多日的盗猎者终于遇见了,可惜这次的遇见成了盗猎者的狂欢。
至此,此次追捕告一段落。
本片没有圆满的大结局,巡山队以队长和一名队员牺牲,一名队员重伤,而盗猎者逍遥法外落幕,这令人心碎又遗憾的结局真的发人深思。
本片除了悲壮的剧情之外,它所传导的人性也是耐人寻味!
1. 保重 ,本片中“保重”是最常见的祝福,与家人分别,与队友分别,与对人分别,无不以一句“保重”祝愿,可能在和平的时代里,我们很难想象,只是短暂的分别,干嘛搞的那么隆重,可是在那特定的环境中,没有比活下来更重要的事情,动物如此,人也一样。
2. 理想 ,巡山队的成立就是为了保护自然景区,保护景区里的动物、植物,为了这个理想,有人甘愿触犯法律,有人苦守蛮荒之地三年,有人舍身忘死,有人摒弃优渥的工作环境。中国自古以来不乏为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人, 现在也依然如此。
3. 取义 ,在如今法律普及的年代,大家都知道法律的重要性,但是在一些人心中,除了法律、道德之外,还有大义,刘栋为救队员,去找女友要钱,最终落得对方离开的结局,日泰知道卖皮子犯法,为了团队的经费,依然选择贩卖,他们都知道自己做的事是不合法、不符合道德的,但是为了大义,毅然决然!
‘贰’ 《桃花庵歌》全文及赏析
《桃花庵歌》
——唐伯虎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伯虎诗词 桃花庵歌赏析
这首诗的赏析还是与唐伯虎的个人背景相关。在中国世俗社会中,唐伯虎这个名字称得上是家喻户晓。唐伯虎的形象向以风流倜傥和潇洒不羁为其标准的民间定式,各种版本的唐伯虎故事所突出表现的也大抵不外他恃才傲物、游戏人间的才子本色,无论是明人冯梦龙的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还是当代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其间一脉相传的无不是唐才子对传统道德的藐视和对世俗规范的颠覆,他的'所作所为既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大相径庭,而他的风流韵事却又为一般大众所艳羡和津津乐道,其微妙之处的确耐人寻味。
唐伯虎虽然在诗中以“桃花庵里桃花仙”自命,表现出一副安贫乐道的旷达胸怀和一种诗酒逍遥的人生境界,但他最终还是将时间看做了衡量人类一切希望和欲望的尺度,其结局也仍然不免要归结到虚无,归结到一个不可抗拒的人生宿命。
唐伯虎资料介绍 :
唐寅,唐伯虎,才气放,武夷游,洞庭荡;称才子,风流样,隐苏州,装颠狂。传画艺,名声响,孤骜图,意清朗;松声图,雄伟壮,松与泉,合声唱。
明代的着名画家,历来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世称“吴门四家”。“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一居士等别号。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