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微电影
1. 黄渤演的电影有哪些
2011年《大话西游之除魔传奇》导演:周星驰、郭子健 合作演员:文章、舒淇、罗志祥 2011年《黄金大劫案》导演:宁浩 2011年《饭局也疯狂》导演:尚敬 合作演员:范伟、刘桦 2011年《杀生》导演:管虎 合作演员:任达华、余男、梁静、苏有朋 2011年《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开战》导演:蔡岳勋合作演员:赵又廷、陈意涵、关颖、AngelaBaby 2011年《无人区》导演:宁浩 合作演员:徐峥、王双宝、巴多、余男 2011年《蛋炒饭》导演:陈宇 合作演员:郭金、王毅、李勤勤、张大礼、佟磊 2011年《假装情侣》导演:刘奋斗 合作演员:江一燕、张默 2010年《精武风云》导演:刘伟强 合作演员:甄子丹 2010年《越光宝盒》导演:刘镇伟 合作演
《蛋炒饭》及《无人区》(16张)员:郑中基、孙俪、梁咏琪等 2009年《斗牛》导演:管虎 合作演员:闫妮 2009年《铁人》导演:尹力 合作演员:刘烨、马苏、李孟男 2009年《寻找微尘》(公益电影)导演:沈东 2009年《倔强萝卜》导演:田蒙 合作演员:黄奕、黄小蕾、马书良 2009年《高兴》导演:阿甘合作演员:郭涛、田原、冯砾、苗圃、海一天 2009年《疯狂的赛车》导演:宁浩 合作演员:九孔、戎祥 2008年《爱情左右》导演:张建亚 合作演员:林嘉欣、邓超、黄晓明、黄磊 2008年《大灌篮》导演:朱延平 合作演员:周杰伦、曾志伟、闫妮 2007年《奇迹世界》(短片)导演:宁浩 2007年《每当变幻时》导演:罗永昌 合作演员:杨千嬅、陈奕迅 2007年《飞船》(短片)导演:李华军(电影学院07届毕业生作品) 2007年《飞行日志》导演
黄渤 剧照(14张):韩可一 合作演员:许飞、黄觉 2006年《大电影之数百亿》导演:阿甘合作演员:曾志伟、姚晨 2006年《疯狂的石头》导演:宁浩合作演员:刘桦、郭涛 2006年《新街口》导演:雪村合作演员:曾志伟、李彬 数字电影: 2006年《一诺千金》导演:康宁 合作演员:孙翰文 2000年《上车走吧》导演:管虎 合作演员:高虎
电视作品
2012年《火线三兄弟》导演:管虎 2011年《民兵葛二蛋》导演:韦大军 2009年《外乡人》导演:管
《倔强的萝卜》剧照(20张)虎 2008年《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亲戚》导演:安森阳 2007年《末路天堂》 又名《梦幻之旅》导演:康洪雷 2007年《活着,真好》导演:管虎 2005年《生存之民工》导演:管虎 2002年《黑洞》导演:管虎(饰演:汤文君 市公安局刑警队员之一)
配音作品
2011年《三傻大闹宝莱坞》(查尔图)导演:拉库马·希拉尼
话剧作品
2009年《疯狂的疯狂》故事原创:宁财神艺术总监:宁浩 编剧:梁馨月 合作演员:刘桦
2. 王渤演过哪些电影
黄渤
上车,走吧 (2000)
生存之民工 (2005)
天台 (2006)
一诺千金 (2006)
大电影 (2006)
疯狂的石头 (2006)
新街口 (2006)
奇迹世界 (2007)
大电影2.0之两个傻瓜的荒唐事 (2007)
每当变幻时 (2007)
飞行日志 (2007)
高兴 (2008)
爱呼2:爱情左右 (2008)
疯狂的赛车 (2008)
大灌篮 (2008)
幻想之旅 (2009)
倔勥的萝卜 (2009)
无人区 (2009)
寻找尘微 (2009)
快乐奔跑 (2009)
铁人 (2009)
夜·店 (2009)
3. 《寻找微尘》电影的 观后感
欣逢新中国建立60周年大庆,有幸观赏到若干部优秀影片,其中许多是以真人真事为题材的,它们不仅在艺术上有所创新与突破,同时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同时让我们对中国电影的未来产生了更加强烈的期待。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凤凰世纪传媒有限公司、北京九州同映国产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等联合摄制的《寻找微尘》,即属此列。观看《寻找微尘》后,有以下三点感受:
第一点:传播的威力。《寻找微尘》的故事来自于现实生活,其原型“青岛微尘”,原是一位化名“微尘”,为“非典”灾难、新疆地震、湖南灾区、白血病儿童等多次大额捐款,并捐助失学女孩助学金的青岛爱心人士,因而被评选为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而今成为电影的选题,将这一发生于有限时空的事情,通过影像的无穷魅力,传送到全国各地的千家万户,使观者深刻感受并深受感动。这一点突出地显示出媒体传播的力量不容小觑,完全可以看作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近几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作为文化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不仅在国家有效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电影业界的倾力拼搏中,有了巨大的发展;同时也得到了国内各地省、市、县的高度重视,许多地方对于媒介传播的威力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各级主管机构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加强了对电影文化事业的推进,聚合相关的社会力量,选择当地富有意义的各类题材,组织起具有实力的摄制团队,生产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弘扬人间真善美的优秀影片,为我们的电影百花园增添了绚丽色彩,同时也借助电影艺术富有影响力、感召力、亲和力的传播特质,从而增强了地方的文化软实力。《寻找微尘》即为明证。
第二点:心灵的净化。《寻找微尘》突出呈现了我国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精神特质。影片通过艺术的创造,着意宣扬了“仁为己任,授手援溺”的“微尘”精神。这是一种“仁者爱人”的传统文化精神,也是一种和谐共生的现代文化精神;传统与现代交织互融,必定会产生强大的文化感染力量。世间流传着一个比喻说:我们现在穷得只剩下金钱了。这其实可以看作是一种危机意识;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呼唤。人们在物质条件得到相应的满足以后,便开始寻找心灵的家园。这部影片告诉我们,精神的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心灵的滋润,才是真正的滋润。影片撷取了动人心弦的故事,编织了丰富感人的情节,塑造了引人眼目的形象,深入地诠释了人们心灵深处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与理解。其中没有刻意地渲染激烈的矛盾冲突,却依然能用淳朴、真挚的情感直击观众的内心,从而令人发生心灵的震颤。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其传世经典《诗学》中论述了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指出,艺术能够陶冶、净化人们的情感。我们在观看《寻找微尘》时受到感动,实际上也正是心灵被陶冶、被净化的过程。而这种陶冶与净化,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强烈的物质诱惑面前,无疑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第三点:审美的愉悦。《寻找微尘》的成功,在于它给予观众富有情感冲击力的审美享受;其中蕴含着影片的创作者们,特别是编剧、导演、表演的艺术功力。其一,就剧作而言,整体叙事结构绵密,紧紧围绕一对母女的艰难生活展开故事。农村少女杨念念因为妈妈罹患癌症生命垂危,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来到青岛求医,尽管急需医疗费用,仍然坚持做人诚信为本、维护人格尊严的信念,寻找资助万元助学金的恩人“微尘”,以归还求学专款;又由广播电台主持人唐影帮助母女寻找“微尘”串连全剧,并由此引出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爱心情节。其主题十分鲜明,中心主线清晰,头绪铺排有序,诚如清代戏剧家李渔曾归纳的作剧法则所云:“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主次分明,分寸得当,艺术把握恰到好处。其二,就导演而言,其艺术追求特别体现于人物塑造之中。无论全剧的主人公母女二人及电台主持人唐影;抑或各个小故事中的各色人等,虽然风采各异,却又集中展现出真挚动人的深情,亦如李渔所述:“贵浅显,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没有深奥的言辞、虚夸的形体、浮躁的表达和臃肿的填充,整体洋溢着淳朴无华的独特人文色调。其三,就表演而言,影片独特的创意还在于聚集了包括倪萍、唐国强、巫刚、丛珊、朱媛媛、黄渤、黄晓明等45位青岛籍演员倾情出演,于是让观者既看到并非大明星的主要角色——母亲、女儿和主持人扮演者质朴纯情的全身心投入;也看到了众多受到观众喜爱的明星甘当绿叶不计报酬出演的无名角色,从而满足了观赏者多元的审美心理追求。可以说,大家是在用“微尘”精神参与到弘扬我们宝贵民族精神的影片之中。
4. 求一篇《寻找微尘》电影的 观后感
当年感动中国投票时我还给微尘头票了呢,当时就觉得很感动,没想到后来竟然出电影了,所有的演员都是青岛籍演员,就连唐国强老师、陈好、黄渤、黄晓明、等均在电影里扮演了群众演员的角色。可以说是电影史上的一个先例,也是一场盛宴。能让唐老师等众多大碗、艺术家们去做一个群众演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其根本原因我想有三:
1、微尘本身就是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微尘同样的东西,那就是爱心!
2、作为一个艺人,自己的家乡能有微尘这样感动中国的人,应该感到自豪,更应该将他的事迹宣传给世界,定格其每一个感人的瞬间。电影就是最好的选择!
3、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身的条件,在不同的领域去做更多微尘想做的事情。而在这个过程中,你自然就变成了微尘!微尘无处不在!
电影拍摄的很成功,故事很好、演员表演的很好、导演处理感情也很好,尤其是音乐做的非常好!中间倪萍老师的表演让我忍不住留下泪水,好的演员完全可以让观众融入到她所扮演的角色当中!电影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核心是所有的人都用了心------爱心!
微尘,是青岛的一位普通的市民,她数次不留名向灾区大额捐款;微尘,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频繁出现在青岛市各种公益活动中;微尘,是一个关爱他人的符号,以它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岛城的大街小巷;微尘,是一段记录城市文明的历史,它的所有资料被青岛市档案局永久收藏……
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了青岛市红十字会,他们说是要替朋友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5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以便开具收据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记录中,微尘在非典时期捐款两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五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一万元,湖南灾区捐款五万元……对于普通的个人捐款者来说,这些数目不算小,而这对中年夫妇微尘却说"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自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做的事也很微小,就像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我只想平静地做些该做的事。"
这位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但却一直不愿露面。于是,青岛开始了寻找微尘的行动。网友们纷纷留言表达对微尘的敬意和祝福。一位网友说: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有公益心的人,不一定要有多少钱才可以,重要的是有这样的爱心。也有网友认为,微尘是个值得尊重的人,她不图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市民就该尊重她的生活方式,也希望微尘这两个字成为青岛公益事业的一个符号。
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了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的名字。微尘已经超越了一个名字的称谓,它是一个不留姓名无私援助公益事业的群体,一种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一个青岛公益事业的固定品牌。有了许许多多的微尘,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募捐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青岛市红十字会接受社会捐款434笔,不露姓名的个人捐款占50%,以微尘、小小微尘、微粒个人捐款的占1/10。
微尘的精神感动着青岛的人们,青岛泛亚商标事务所和青岛雷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愿意免费为代理微尘标识的工商注册和网络实名注册。青岛市红十字会向社会征集微尘标识,市民通过发短信、网络、寄信等形式投票,选出了市民心中的微尘标识。
2005年6月1日青岛市红十字会推出首批1000枚微尘徽章,这是自微尘爱心标识确定后的首批爱心产品。每枚徽章的底价10元,不限上价,结果千枚微尘徽章却义卖了20万元。
2005年6月15日,微尘标志、徽章及相关资料被青岛市档案局永久收藏。这是建国以来该馆第一次整体收藏一项公益活动的资料,市档案局将追踪收藏今后出现的一切有关微尘的资料,不断记录着这个城市的文明足迹,为创建和谐社会增添亮丽风景。
5. 《寻找微尘》最后微尘到底是谁
就是那个女董事,
倪萍
扮演的,女董事在几年前已经开始资助他们了,就是女董事吃他们家的煎饼,聊天当中得知那个女孩没有钱上学,女董事回去后就用尘微这个名给他们资助了,最后,谁是尘微已经不重要了,电影里除了那个女记者,再
没有人知道
原来的那个尘微是女董事
6. 电影《寻找微尘》讲的什么故事…
电影简介
片名:寻找微尘
时间:2009年4月开机
上映时间:2009年6月19日
联合摄制: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凤凰世纪传媒有限公司、北京九州同映国产电影院线公司
[编辑本段]主创人员
出品人:韩三平 张相逢 贺志宝
监制:王 伟
策划:姜正轩
制片人:贺志宝
导演:沈东
编剧:贺子壮
文学统筹:李玉琪
[编辑本段]演员名单
主要演员表(按出场排序)
电台记者--李 婷
念念妈妈--王 静
杨 念 念--程瑶瑶
罗浩医生--巫 刚
早报记者--夏 雨
副 会 长--朱媛媛
病友丈夫--张 山
住院妇女--丛 珊
人事总监--王 艳
招聘妇女--大李娜
私企老总--王 奕
酒店领班--小李娜
护 士 甲--傅 淼
酒店老板--倪 萍
司机杜磊--张 磊
司机梁波--黄 渤
车队队长--黑 妹
医院院长--王福友
陆军中校--王 雷
宫 海 涛--刘 畅
护 士 乙--梁爱琪
红会会长--唐国强
工会主席--赵 娜
社区民警--陈 好
护 士 丙--滕 璇
Y o Y o--蒋珊珊
风中奇缘--赵 帅
交通警察--黄晓明
退休大爷--邵宏来
护 士 丁--王 蔚
[编辑本段]剧情简介
2004年,一位不知名的捐款人在捐款时首次以“微尘”署名,随后青岛市民纷纷效法,迅速在这座城市形成了一股以“微尘”命名的爱心力量。公益电影《寻找微尘》,将通过岛城“微尘”们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展现青岛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而青岛人的爱心故事也将以影片中青岛籍演员们的本色演绎来生动而富有特色地传达。
影片中,王静和程瑶瑶扮演一对农村母女,上大学的女儿因为担负不起上学费用退学,署名“微尘”的好心人给这位女儿捐助了一万块钱,希望她继续读完大学,岂料母亲突然身患癌症,女儿带着母亲来青岛治病,并要把这1万元退还给“微尘”,这期间,一对农村母女遇到了无数的“微尘”。据透露,影片最终找到了倪萍出演的“微尘”,但片中以倪萍与帮助大家寻找微尘的记者相视一笑:“微尘是谁并不重要”,全片由此结束。
影片背景
2004年12月31日,一对中年夫妇受朋友委托,为印度洋海啸灾难捐款5万元,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捐款记录中,这个化名“微尘”的市民曾经为抗击非典、新疆喀什地震、湖南灾区、救治白血病儿童等多次社会公益活动捐款近20万元。
2005年1月,青岛媒体发起了寻找“微尘”的行动,连续几天的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化名“微尘”的捐款人与媒体记者电话联系说:永远都不会公开露面,心甘情愿做一粒“微尘”。
寻找“微尘”的过程,成为青岛市挖掘和塑造城市精神的契机。“微尘”精神深深感动了市民,越来越多的人在捐款后留下了“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的名字。“微尘”已逐步扩展为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成为青岛公益事业的品牌。仅去年汶川大地震,青岛市以“微尘”名义的捐款捐物就达2.97亿元。“微尘”从当初一个爱心捐款者随手写下的名字,演化成为“一座城市的良心”。
2009年,青岛市委宣传部精心策划拍摄了电影《寻找微尘》,力争艺术化地再现“微尘”事迹,传颂“微尘”精神。
获得荣誉
荣获2009年“五个一工程奖”
建国六十周年重点献礼影片
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影片
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唯一华语影片
《寻找微尘》剧组所有人员获得“2009感动青岛十大人物”群体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