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大没小电影原主演员
㈠ 求一部搞笑僵尸电影名,跳起来会扭一圈屁股,最后为了救一个小孩跳到太阳下面而晒死了
这个真不好找了,我也记得那段,那个小孩是那个僵尸的儿子
㈡ 求电影名:是一部香港电影,内容是一名女教师带着一群学生郊游,在山上遇到有枪的匪徒
台湾电影《没大没小》
简介
一男一女教官,以及一个奶妈,带着一群小孩子在深山集训.训练过程不断制造笑料,奶妈也进行着热烈的倒追......最后几个孩子不堪忍受困苦逃走,却遇上僵尸,僵尸误认小胖子是死去的儿子.后来一群毒贩误打误撞到训练营寻找丢失的名册,而他们的教官真实身份却是缉毒武警,正在深山追踪这群毒贩,最后和这群孩子一起灭了毒贩,而僵尸为了保护小胖子也壮烈地再死了一回......
㈢ 哪位达人有吴宗宪 胡瓜 张菲的资料
吴宗宪
姓 名:吴宗宪
小 名:宪哥
英文名:Jacky
生 日:1962年9月26日
血 型:O型
学历:国立艺专
嗜好:打高尔夫、保龄球、游泳、赛车
搜集:车子、房子、手表、墨镜
最尊敬的人:父亲
最喜欢的人:父亲
最喜欢的菜:海鲜
最难忘的事:初恋
最忌讳的事:别人拍我的头
最喜欢的运动:高尔夫
最讨厌的食物:肥猪肉
最喜欢做的事:睡觉
最喜欢的动物:狗
最喜欢的季节:冬季
最喜欢的水果:水蜜桃、芒果、西瓜 临睡前的习惯:看书
最喜欢的男艺人:无
最喜欢的女艺人:无
最喜欢听到的话:肯定的话
最喜欢的异性类型:眼大、曲线好
最喜欢的电影类型:都好 对自己
最有信心的地方:音乐专长 当前为止自己
最大的愿望:成为众所肯定的音乐人
胡瓜
姓名:胡瓜
小名:瓜哥
籍贯:台湾苗栗
血型:O
嗜好:运动、麻将、与家人出国同游
星座:双子座
休闲:高尔夫球、上健身
房、室内壁球
身高:170cm
体重:68kg
经历:电影演员、电视“天才保姆”男主角。
职业:主持节目,从“连环泡”到“钻石舞台”、“百战百胜”、“金曲龙虎榜”等综艺节目,已经奠定其主持天王地位,目前手边有四个当红综艺节目,炙手可热!
张菲
姓名:张菲
性别:男
英文名:FeiChang
出生年:1951年
生日:12月4日
星座:射手座
国籍:中国
地域:港台
职业:主持人
生平介绍: 张菲进入演艺圈30年,由综艺节目助理主持到今天综艺圈的大哥大,他的演艺历程是台湾电视观众有目共睹的,可是大家都忽略了他在进入主持界之前的经历,从一个对音乐充满抱负与狂热的少年,在西餐厅驻唱西洋情歌、演奏萨克斯风起家,他是一个音乐人,他对西洋情歌的认识,是我们所惊艳的。
张菲从小对于音乐都有相当浓厚的缘分。小的时候和姊姊、弟弟与年纪相仿的朋友参加汉声电台的歌唱比赛,演唱电影<真善美>的主题曲<Do Re Mi>,赢得不错的成绩;在求学阶段,陪伴菲哥成长的是美军电台的西洋歌曲,菲哥沉迷西洋歌曲的浪漫与优美,新式的编曲与乐器的配置,都是促成菲哥为西洋情歌着迷的主要因素;当兵时期,菲哥进入军乐队,接触的更多乐器和与音乐的相关事宜,让菲哥更加着迷于西洋音乐的世界;退伍以后,经过因缘际会进入了西餐厅演唱西洋情歌和演奏萨克斯风,与音乐的缘分更深,菲哥其实是第一期的驻唱“民歌手”。菲哥说,他的一生和音乐一直有着紧密的缘份。最后仍然在因缘际会下发行了个人专辑!
2004年,张菲首张西洋情歌自选辑<When I Fall In Love坠入情网>发行,全台乐迷完全惊艳于张菲的歌声,整张专辑丰富的音乐性引发了消费大众热烈的响应,<When I Fall In Love坠入情网>专辑因为音乐制作物的独特性加上艺人的魅力成功吸引了大批的乐迷,在销售排行榜上停留了十数星期,成为2004年台湾唱片市场的长卖畅销专辑,而张菲也成功定位为乐坛最具指标性的西洋歌曲演唱人。
2005年,张菲继<When I Fall In Love坠入情网>的超水平表现之后,再度带来精彩的音乐作品<Romance浪漫情歌选>。制作期间除了录音之外的每一次混音工作,张菲必定亲自到场,与专辑制作人不断地讨论,以期将音乐的质感调整至超越一般流行音乐的层次。长达半年的时间,张菲沈浸在他所热爱的音乐世界中,随着进度时而苦思时而大声叫好,一方面是工作,另一方面却更像是享受玩音乐的过程。
艺名:蔡康永
体重: 暂无资料
本名:蔡康永
星座:双鱼座
英文名: 暂无资料
血型:不详
生日:1962.03.01
婚姻状况:暂无资料
身高:暂无资料
学历:洛杉矶加州大学“电影与电视制作”专业硕士
东海大学英文系
㈣ 求一部由几个小孩为主角的电影,国产的
应该可能是《没大没小》。
㈤ 1985年的舞台,姜昆说错一句话,马三立再也没上舞台,姜昆说了些什么
陈冲1961年出生于中国上海市一个医务工作者家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受到父母的影响,从小陈冲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小学开始就学习弹钢琴、拉手风琴,在艺术方面颇有天赋。
中学的时候,陈冲长相清秀参加了很多学校剧团的活动,演出了许多文艺节目,为日后的演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考之后陈冲成绩优异考上了上海外国语学院,主修英美文学。1976年,15岁的陈冲被谢晋看中出演了电影《青春》,饰演了哑妹而出道。从此开始一边上学一边拍戏。1979年陈冲与唐国强、刘晓庆主演电影《小花》,出演了极具有感情色彩的赵小花。
但是问题在于,当天马三立的扮演无论是关于他自己,还是对观众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的体验。当天的晚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偌大的场地不只收音效果差,而且由于室温过低,观众连手都不愿意伸出来,因而鼓掌都懒得鼓,现场氛围丝毫不热烈。
而且由于现场氛围普通,马三立的第一段扮演原本就反响不太好,而在徒孙级的马季屡次约请下,他接下来又停止了两次返场,一个人形单影只地在工体说了三段相声。观众原本就听不太清他说的话,前后20多分钟的演出让观众看得云里雾里。
㈥ 欢喜少年演员表介绍
欢喜少年演员表介绍:
1、方一凡:周奇
方一凡学习成绩虽然一般,不过性格开朗,多才多艺,承受能力强大,因为艺考的事情,妈妈反对,告诉他当明星不是不劳而获的捷径,当明星也得有文化有修养也得学习。他虽然认同妈妈的话,不过却坚持梦想。他因为爸爸方圆失业选择放弃艺考,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好孩子,懂得理解父母。当然了,按照方圆的个性,下面肯定让他坚持梦想的。
周奇年龄不大,不过已经参演多部影视作品,比如《芈月传》的芈横、《海上牧云记》的小牧云德、《爱人的谎言》的少年向阳、《恋人的谎言》的小于奇然,还有《老男孩》的周洲、《烈火如歌》的飘渺派大师兄等。除了是演员之外,周奇还是一位歌手,在《声入人心2》中他是新一季梅溪湖36子成员之一,未来可期。
2、林磊儿:刘奇(又名刘家祎)
学霸一枚,属于天才类型的,记忆力超群、凭空想象下棋。生活中有点呆萌,喝过酒就释放天性,直接喊小姨的名字,还要罩着小姨。
他14岁入行,第一部影视作品是《虎啸龙吟》的司马伦,之后又参演了《将军在上》《我的!体育老师》《老男孩》《听雪楼》《猎毒人》等影视作品。电影方面也有《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阴阳诀之祭情》《来电狂响》等作品,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不过演技却得到认可,希望发展越来越好。
3、英子:李庚希
英子的设定其实是个完美的孩子,学习好、懂事、体贴父母,而且自己也有梦想。毕竟是妈妈一人带大的,妈妈将自己的情感全都倾注她身上,自然对她管得多一点。她和刘静阿姨的感情太好了,一个不愿对妈妈说,一个不愿对丈夫和儿子说,两人也算是忘年交了,属于灵魂组合。
李庚希虽然也不是科班出身,不过因为父亲和徐静蕾是好友,所以李庚希签约徐静蕾公司,并培养了她将近一年的表演,这种集训比得上科班了。事实上,李庚希的演技之前也上了热搜,陶虹打她那一段两人情感把握得都非常好。除了《小欢喜》,之前她还出演过《同学两亿岁》《原来你还在这里》,而且还和关晓彤一起合作了《二十不惑》。
4、黄芷陶:吴施乐
陶子也是学霸,方一凡喜欢的对象,剧中对陶子着墨比较少,她的家庭应该有故事,那一晚几个小伙伴一起玩,其他几位的家长都来了,只有她的家长没来,那种失落油然而生。不过还好她还有一个暖心的舅舅。
2019年7月刚刚考进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而且是全国第八名的成绩。在此之前她已经入行了,参演了《上古情歌》的小木青廖若,同时主演的电影《没大没小》明年也会和大家见面,看来资源还是不错的。
5、季杨杨:郭子凡
学习成绩和方一凡不相上下,两人算是半斤八两,他属于帅气、叛逆类型的,他和陶子还是蛮合适的。
郭子凡是年龄最大的一位,今年22岁,他最初是青岛艺术学院舞蹈班的,2017年以全国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目前处于在读状态。不过他18岁就已经通过出演网络剧《会痛的17岁》出道,后来又成为中国男子唱跳团体“X玖少年团”成员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肖战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是队友。
㈦ 没大没小中秀妹是谁扮演的
《没大没小》电影是孙明导演的电影。
拍摄于2019年,目前还没有上映。
题主所说的秀妹应该是吴施乐扮演的。
㈧ 那些故事片演员 苏秀
那些故事片演员(根据大家的回帖补充照片说明)
作者:苏秀 日期:2007.10.28
【作者简介】
苏秀 1950年9月考进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上海电影译制厂前身)。担任配音演员兼译制导演。1984年退休。
担任译制导演的主要作品有:《带阁楼的房子》《阴谋与爱情》《冰海沉船》《虎口脱险》《英俊少年》《远山的呼唤》《啊,野麦岭》《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以上三部曾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等400余部集。
担任配音的主要作品有:《第四十一》《红与黑》《尼罗河上的惨案》《华丽的家族》《为黛茜小姐开车》等300余部集。
舒绣文
绣文大姐和高博是最早来到翻译片组参加配音工作的,那是上海译制的第二部影片——《乡村女教师》(又名《桃李满天下》)。那时候我还没进翻译片组呢。他们才是地道的上海第一批配音演员。
舒绣文早在三十年代就进入了上海电影界,抗战时期,在重庆与白杨、张瑞芳、秦怡被称为影剧界的“四大名旦”。在着名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扮演“抗战夫人”王丽珍,那一段与陶金一起跳的探戈特别脍炙人口。她也是解放后,电影界全国仅有的四名一级演员之一(另外三人是:赵丹、白杨和金焰)。她的头上罩满了光环,但是她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大演员做派。我们这些刚进入电影界的晚辈,也跟着高博、韩非“绣文儿长,绣文儿短”地叫她,她也不觉得我们没大没小,而且像对待老朋友一样地跟我们聊天,甚至跟我们讲她初恋的故事。后来我跟她一块配过《安娜·卡列尼娜》和《母亲》。她配母亲,韩非配儿子,我配儿子的女友。那是高尔基笔下一位革命的母亲,她在广场上演讲,激昂慷慨,号召大家起来反抗。我在录音棚中看她录音,感觉她并没有声嘶力竭地叫喊,可是全片鉴定的时候,却觉得她的感情特别到位,又有力度,让我领略了什么叫“举重若轻”,也让我明白了,感情不到位,不能以喊叫代替激情。
其实,配音演员归根结底也是演员。演员需要解决的问题:理解人物、塑造人物、掌握人物的节奏,都是一样的。所以,很多好的电影演员,第一次参加配音,就能担任主角,像舒绣文、高博、卫禹平、孙道临以及后来的程之、林彬和中叔皇等人莫不如此。
我们在配《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恰巧电台请她去广播一篇什么作品,拿了三十元稿费。她非常高兴地要拿这笔钱请大家去吃西餐。那时,电影局对门有一家叫“宝大”的西餐馆,每份大菜一元,包括一盆汤,一道菜和一些面包、果酱、奶油之类。而且,每天的主菜是不同的,有一天是“罐焖鸡”,我们还特意选了那一天去的宝大。
吃过“宝大”之后,大家既觉得玩得非常开心,又觉得应该还请绣文一次。于是,说好了每人烧一个菜,到绣文家去聚餐。那天都有谁参加,吃些什么菜,我已经全不记得了,只记得下着很大的雨,我和邱岳峰是合乘一辆三轮车去的。
孙道临
他应该是来我们厂最多的,也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从1950年的《列宁在1918》中的捷尔仁斯基,到1958年的《王子复仇记》中的哈姆雷特、《白痴》中的梅斯金公爵,再到1976年的《基督山伯爵》,差不多将近三十年。当然,他的王子是众人交口称赞的,而我则更喜欢他配的梅斯金公爵。他的梅斯金那么善良,那么单纯,道临的声音一点不华丽,一点不张扬,简直单纯得像个婴儿。我甚至觉得,这个角色天底下没人能比他配得更好了。
他在“文革”中担任译制导演的好莱坞影片《春闺泪痕》,我有幸被他选中配女主角伊丽莎白。那是一个与我以往所配的角色很不同的人物。她贤淑、温柔,她的丈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那时她已怀孕,得到她的公司老板无微不至的照顾,后来嫁给了他,儿子也不知道父亲不是亲生的,一家人非常幸福。及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儿子要去参军,母亲由于曾经失去丈夫,坚决反对,父亲则是支持儿子的。这时,丈夫却领来了一位从国外回来的客人,这个残疾的中年人,就是伊丽莎白“阵亡”的丈夫。原来他一条腿残疾后,不愿连累妻子,竟谎称自己阵亡了。没想到,二十年后,又闯进了妻子的生活。伊丽莎白要与前夫相认,并希望儿子也与前夫父子相认,却被前夫断然拒绝了。他不愿破坏伊丽莎白现在的美满家庭,他说:儿子第一次失去父亲的时候,他还没生出来,不能让他再一次失去父亲。我配的角色一般都是个性很强的人物,很少有这种“缠绵悱恻,柔肠百转”的类型。感谢道临给我这样一个改变戏路的机会,可惜这部影片也没上演过。
我和曹雷都可以说是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我们这两个音乐的门外汉,居然敢去染指音乐广播剧。她写了讲述“圆舞曲之王”约翰·斯特劳斯生平的《播种欢乐的人》,又写了关于柴可夫斯基的故事《柴可夫斯基》。她自己要扮演其中的主要角色,于是请我去做导演。而我们竟然想到去邀请孙道临做男主角,他也竟然同意了。
不过,我们再大胆,音乐方面的事也不敢随便瞎写,因此一有问题便去请教音乐学院的谭冰若教授。那天,曹雷先到我家找我,再一起去谭先生家。她看见我书架下面放着一套金光闪闪的茶具,就问:你哪来的这么一套花里胡哨的东西?我说是广东的朋友送的。那时正是广东经济开始腾飞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与广东沾边为荣,讲话也操着一口广东腔。这使我们很反感,就把气撒在广东人身上了。我说广东人能有什么审美观点?不过是土包子发了洋财。她说就是嘛,好好的牙齿非要去镶个大金牙,带个金链子,像抽水马桶上的链子那么粗……
我家离谭先生家大约只有两三分钟的路,我们一路走一边还在编排广东人如何如何,一直到谭先生家还在说个没完。谭先生说:“你们俩客气点好不好?我就是广东人哪。”我们赶紧说:“你不算,你不算,其实好多广东人都不那样,我们说的那种广东人,不包括你们。”好在谭先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那时,真不知天高地厚啊!
林彬
林彬比我大几个月,比赵慎之小几天,所以老赵一直用越剧里宝玉叫黛玉的腔调管她叫“林妹妹”。她是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来我们厂配音的。她台词好,声音好听,抢了我们好多主角戏。如:《生的权利》《第十二夜》《生活的一课》《第六纵队》等等。虽说如此,并不妨碍我们成为好朋友。从五十年代到“文革”,她几乎就是我们厂的人。配《罗马之战》的时候,我们一起加班,一起住,一起吃桃子,不分彼此。还记得配《罗马之战》时,陈叙一要求我作为女王要端庄、沉稳;曹雷要刀子嘴;林彬作为拜占庭皇后,老躺在睡榻上接见使节,让她用毛边嗓子说话。当年,我们配出来的人物色彩是各不相同的。可惜后来出的盘片中,大概缺失了中低音,我们之间不同的声音造型已然荡然无存了。
还记得,1976年有一部英国影片《铁道儿童》,其中的主角,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一般来说,应该是刘广宁的戏,但是小刘不知为什么不在厂里。而那时丁建华刚来厂几个月,还没配过主要戏。因此,演员组就有两种意见,一是主张大胆起用小丁,认为尽管她没配过主要戏,但是从她配的一些群众角色中,可以看出她有很大潜力。另一种意见认为,这样做完全没有把握,是拿工作冒险。最后导演伍经纬采纳了第一种意见,决心起用小丁。为了确保影片质量,还委托林彬全程为小丁保驾。从对口型起,林彬就时刻和小丁在一起,帮她找口型,分析人物,帮她排戏,直到陪她进棚录音。
除了戏配得好,她还有一手烙饼的好手艺。我烙的饼,新鲜的还可以,第二天就变硬了。可她烙的饼,一直不会变硬,于是大家约好,几个女同胞一块到我家去,让她现场操作,好把她的绝活学来。我们一边看她做,一边听她讲,至今我都记得那些要领:什么温水和面:顺着一个方向擀:烙好一面再翻,不要反复翻……可我始终没学会,我烙的饼还是没她烙的好吃。
前年,上海影协为大家过生日,我问老赵“林彬去不去?”我说她去我就去。那天她说,她是为我来的。我说以后常通通电话吧,她说光通通电话怎么行,我们得聚一聚。可是,又差不多两年了,我们还一次都没有聚会过。转瞬间,大家都已届耄耋之年,想聚会一次也不那么方便了。
康泰
五十年代末期,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曾经风靡一时,后来,听说小说要搬上银幕,大家除了对小说女主人公林道静将由谁来扮演特别关心外,其次,就是在猜测会由谁来扮演那个令女主人公一直倾心的革命青年卢嘉川了。谁将扮演这个英俊潇洒而又革命意志坚定的可爱人物呢?这份荣耀最终落在了上影演员康泰身上。《青春之歌》公映之后,扮演林道静的谢芳和扮演卢嘉川的康泰都在一夜之间大红大紫起来。接着他又和秦怡主演了《摩雅傣》。
康泰在“文革”时也曾多次来我们厂配音,在《战争和人》的二、三集中,我配伍代由纪子,他配由纪子情人青年军官拓植。在《罗马之战》中,他配一个歌特王国的枢密院大臣,后来的国王。他为人随和,毫无心计,脾气又好,哪怕跟他开很过头的玩笑,他也不会生气。
有一次,他到我家来玩,一进门看见我的厅里放着一架钢琴,立刻兴高采烈地说:“哦,你家有钢琴,我唱一个吧。”
我们演员组有些人,专门对康泰精心策划了一场恶作剧。我原以为是些坏小子干的,后来才知道,赵慎之才是主谋。因为康泰经常吃她抽屉里的糖,还特别得意。他们把夹心糖的夹心挖掉,把一小条肥皂塞进去,然后包好。等康泰在场的时候,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糖来撒满一桌子,让大家来抢,故意把那块特殊的糖留给康泰。康泰吃到最后说:“这块糖的味道怎么那么怪呀?!”没有人接他的茬,也没有人笑。他们这样欺负老实人,可真作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