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电影集 » 微电影影评模板

微电影影评模板

发布时间: 2022-12-06 08:40:38

微电影《桃子》影评怎么写

1,来由。那年巧遇邱琦,知道了这个年轻人在做着一项很有意义的事业,叫做‘九分钟电影锦标赛’。我给他的比赛当了两届评审。今年他对我说应该更进一步支持这个事业——亲自拍一部微电影。我觉得好,就答应了。我的感觉是:邱琦为这个公益事业鞠躬尽瘁,我如果还能起到帮助的作用,就应该责无旁贷。
2,选材。邱琦给了我40多个题材,我都认真看了,没有太合适的。不是他的题材不好,是我这个人拍电影一定要有感而发。有感觉都不一定能拍好,没有感觉就一定拍不好。后来电视上有一个节目让我了解了一个名叫廖智的女孩(正好和我女儿同岁),她的故事吸引了我,让我找到了感觉,起了个很普通的片名《桃子》。
3,新的尝试。我只拍过长故事片和电视连续剧,这次拍微电影是第一次尝试。就像一直写中篇和长篇小说,突然要写一部短篇,《桃子》还真的要花我一番心思。
4,电影的灵魂。《桃子》是一部微电影,任何电影不论长短最重要的是灵魂。灵魂又是什么?大概是指生命的意义,人的品格属性,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感情等等。因此我们经常听到观众在不喜欢一部电影的时候说的最多的几个字就是‘没灵魂’!可是一部电影怎么才能‘有灵魂’呢?这个就是每一部电影从创作剧本的第一个字开始直到公映不可更改为止,我们这些拍电影的人拷问自己的问题;也是我们穷毕生精力都不可能达到的那个完美的境界。
5,演员与角色。《桃子》因为有了她而拍,她作为主演必须胜任。我选她凭的是直觉,因为她不是职业演员。我必须百分之百地信任她,她也必须百分之百地信任我。导演和演员如果建立了这种信任,再加上双方的努力,完全有可能赋予人物‘灵魂’。她到底是谁呢?她其实是我心目中的一种美好,她不停歇地与命运抗争,她一直在心无杂念地舞动人生…

Ⅱ 微电影《远方在哪里》的影评怎么写急需!!!!!

看完短片,瞬间对本片的导演无比崇拜。短短的二十分钟把观众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最后的高潮,让眼泪可以在自然地滑落,算是一步让观众看得舒服的短片,不像某些片子感情铺垫不到位节奏掌握不好,明明应该很感人只是到最后没有高潮哭不出来,让观众一个个堵心的不行吃个哑巴亏。当然,最后的音乐在帮助高潮的到来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发现编曲作词都是导演的时候,瞬间崇拜值飙升。

回过头来细想想,好像自己又光顾着感动了,并没有真正理解导演想说什么。远方在哪里的答案在歌词中好像并没有得到回答。在青林事业有成以后给送钱给姐姐和姐夫的时候,反而遭到拒绝,似乎不太合乎一般的类似剧目的编写惯例。姐姐应该接受青林的资助不才能体现姐弟俩相依为命的主题才对啊。最后一章的大篇幅都在讲述姐弟俩小时候受的委屈,总不至于导演是为了想让观众流泪儿故意拍写委屈凄惨的画面吧,这样为了感动儿感动岂不是毫无意义。

把问题扔进脑子里让它慢慢转,写了两天申请文书,再回来上豆瓣,总结一下这两天的成果,也算在豆瓣上为这部片子献出了处女作。

电影所说的远方,确实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但是它不代表未来,而代表过去。

过去的就是过去了,那些年幼受到的伤害,付出的代价,是之后的岁月里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找回的。青林的钱买不回姐姐的学历,买不回姐姐的年华,姐姐的辍学与悔过,也换不回已经逝去的父母,姨娘的一句对不起,补偿不回两个孩子寸寸熬过的苦难时光。那些旧年时犯下的错,已经在飞逝的年华里失去了可以得到补偿的机会了,每个人都只能在剩下的时光里互相搀扶着,向未来走去。这样,我就明白了姨娘哭着说对不起的时候,姐姐别过去的脸,眼中的无奈和麻木,但最后她还是握住了姨娘的手。不要想太多,我会照顾你的。姐姐心里真的不怨吗,人真的没有办法那么高尚,可以毫不费力地原谅那些带来刻骨铭心痛楚的人。只是姐姐还能怎么办呢,父母都不在了,只有悔过的姨娘还在,摇摇头还是一起过吧,不然又能改变什么呢。姐姐在跟老师讲到要辍学的时候,转过去的脸上淌着的两行泪,不也是对弟弟的忏悔。死去的父母姐姐已经找不回来了,只能擦着眼泪自己承担些许本该父母承担的责任了。

过去那么多那么多,现在生活渐渐好了,可人都是心疼自己的。痛过苦过还留下深深的伤疤,有那么容易就可以忘记了吗?只是也没有人可以诉说了,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弟弟不用试着补姐姐的青春,因为什么都已经晚了,什么也都补不回来了。

对于姐姐来说,你若是真的真的心疼我,就带我回去看看,哪怕是只能看看。带我回到那些尘封的过去,把压在心底的酸楚都翻出来尝一尝,疼一疼。让我知道在我无助地坚持着的时候,是有个亲人知道心疼我的,就像爸爸妈妈一样。这样我就不会总是那么后悔,总是那么念念不忘,被过去狠狠地拖着,让我向前走的更艰难。

导演告诉观众他是明白的。过去的生活有多艰辛,他都明白。他带你回去远方看一看,让你心底里那些被现实和无奈埋没住的眼泪流出淌一淌。在这个冷漠又现实的社会,有人还在乎着你的过去,心疼着你的苦难。那些长合的乱七八糟的伤口,导演纵然没有能力一一抚平,但至少可以帮你清清已经黯淡成黑色的血痂,不要让它在每次手指滑过的时候都显得那么突兀与狰狞。

Ⅲ 给我三分钟,拥抱你——微电影《三分钟》影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三分钟,万情重。

—— 题记

2018年2月2号

宜回家

春运时段这部由导演陈可辛执导与苹果公司联名出品的微电影刷爆朋友圈。引起千万春运人民的 情感 共鸣。并且这部微电影使用手机拍摄,是第一部符合电影流程与质量标准的用手机拍摄的微电影。

即使路途漫长 人们依旧归心如箭

但有人走遍山水 也终未能回家看看

依旧是春节煽情的亲情片,但总归有些许不同。

《三分钟》这部微电影讲述了发生在春节里特别的故事,一位普通的火车乘务员的母亲与自己的孩子三分钟的团聚时刻。故事很简单与单调,但却把浓厚的亲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千千万万观看者不禁落泪。

春节,往往是包含了温暖与亲情的,它是辛苦一年后难得的歇息,是难得的回家日子,是难得的与亲人陪伴的时光。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这刻美好时光,他们依然劳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而春节之际,正是最需要他们的时候。

电影里的女主角也正是如此,影片中介绍到主人公工作性质,跨越山水眼中也毫无波澜。职业在这个世界段平凡又特殊,知晓外面世界很大而他们只想回到心里那个小家。

总有人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如果你未曾离开,你永远不知道回家的意义

影片里正当春运时期,人们大包小包互相拥挤,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笑容。

陈可辛导演用短短三分钟表达出团圆与职业的对比性,引人受益匪浅。

影片虽然只有短短七分却蕴含无数丰富电影视觉切换与电影符号

三分钟,是列车停站的时间,也是微电影中故事情节铺展的过程。运用屏幕上的倒计时和孩子背诵乘法口诀的碰撞下产生了一种紧凑感带入观众心情。

影片里有蕴含着的电影符号,开头先是小丁挥舞着的烟花棒,运用相似蒙太奇的手法,与小丁妈妈挥舞着的战旗衔接一起,形成了相互呼应的效果,烟花是如此的绚丽美好的,这就一定寓意着小丁对美好的期待和向往。

而烟花的火星在空中短暂的停留,这也寓意着美好的时刻对于小丁来说是极其的短暂与难以留存。导演用全景给我们展示列车中乘客们乘上回家列车的欢快喜悦激动之情,也演巧妙的运用列车穿越隧道来表达乘务员内心的心理活动,前期的升格镜头则是表达她迫切想见到孩子的心理活动。特写拍摄小丁妈妈的面部表情,组接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诠释出小丁妈妈对其的思念。

导演的影片音响效果更为极致。喧嚣的广播人群,更是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嘈杂的氛围,更突出了小丁寻找妈妈这段路程的困难。当小丁向妈妈背口诀时,广播的声音与嘈杂声都进行了削弱的处理,让我们观众潜意识的吧注意力集中小丁身上。

以及小丁背诵全文,乘务员母亲写信画面潜台词代表:

爱你在心口难开……

火车拉来团结,也见证了分离。最后火车开动,但一幅幅团聚画面同时也让我们站在亲情角度传播温暖的价值观。

陈可辛导演执导合作拍摄的微电影《三分钟》,通过催泪故事情节作为卖点吸引了千千万浏览量,侧面起到为苹果手机宣传作用。

不得不说这部微电影是成功的,.其优势在于浓缩了电影创作的艺术性和美学,长于叙事,故事性强,并且广告植入较为含蓄自然,故而易于被大众接受.

俗话说的好:

广告也可以感性,生活也能是电影

最近的距离才能表达最长的深情,不要等到分离难相遇,才知道团圆的可贵。

—— 后记

Ⅳ 微电影《特殊交易》影评

《特殊交易》是导演姚婷婷的一部温馨感人,接地气的作品。

《特殊交易》讲述了一个年仅八岁失去妈妈的小男孩,用五百块压岁钱请一位陪酒女冒充他妈妈去开家长会,让陪酒女做出回家陪孩子的故事。小男孩和奶奶共同守护着一个秘密,就是妈妈已经不在了。

其中两个主要人物各具特色,通过几个道具和对话导演塑造了一个坚强,有自尊心懂事的小波和一个外表冷硬内心柔软的外地打工陪酒女的形象。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真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导演将故事放在荧幕上一是为了想让社会中像小男孩和陪酒女的人们得到关注。二是想唤醒观众心中那片柔软的部分,珍惜拥有的亲情。

首先电影运用了一种顺序的叙事方式,一开始的充满疑问直到最后谜底揭晓。影片的开头设置悬念,为什么一只稚嫩的小手要给一个陪酒女五百块钱。小波在学校主动拉陪酒女的手陪酒女上课不顾他人接电话大声喊叫,小男孩的主动和陪酒女的漫不经心形成鲜明对比。

但当两个小时时间过去后,陪酒女被小波的老师叫住,事情开始出现了转折。同时在学校小波与同学起冲突陪酒女上前拉开小男孩时,观众仿佛看到了一个母性爆发的野兽,以一种暴力的方式展示出母爱。

推动了整片故事的情节发展,也为后面两人关系更进一步做铺垫,其中打完架后在老师办公室的时候也能体现出陪酒女内心的转变,导演运用对称构图,将打架双方分在屏幕两侧,一侧是花钱雇来请开家长会但是孩子学习成绩很好的陪酒女,一侧是晚上出去找乐子但是熊孩子的父亲,两方实力差距形成对比。夜晚走在路上两人的谈话使情节渐渐达到最高点。

故事的高潮部分陪酒女在酒店读信采用一小段插叙,伴随着小波的信,交代了事情最初的起因,补充说明了人物背景,并通过作文抛出一个个小细节的同时让观众感受到小波对母亲的渴望,对接下来陪酒女回老家重庆陪孩子做铺垫的同时,也让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Ⅳ 微电影 《心愿》影评怎么写的

心愿
湖水是你的眼神
梦想满天星辰
心情是一个传说
亘古不变地等候
成长是一扇树叶的门
童年有一群亲爱的人
春天是一段路程
沧海桑田的拥有
那些我爱的人
那些离逝的风
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一遍
那些爱我的人
那些沉淀的泪
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一遍
湖水是你的眼神
梦想满天星辰
心情是一个传说
亘古不变地等候
成长是一扇树叶的门
童年有一群亲爱的人
春天是一段路程
沧海桑田的拥有
那些我爱的人
那些离逝的风
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一遍
那些爱我的人
那些沉淀的泪
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一遍
我们都曾有过一张天真而忧伤的脸
手握阳光我们望着遥远
轻轻的一天天一年又一年
长大间我们是否还会再唱起心愿
轻轻的一天天一年又一年
长大间我们是否还会再唱起心愿
长大间我们是否还会再唱起心愿

Ⅵ 微电影看球记影评

在《看球记》诞生过程中,虽然具体执行由姜文团队完成,但姜文对每个环节都亲自把关,即便是商业行为,也是有品质、有价值和有意思的,“我们希望标注姜文团队的作品都是高品质的代名词”。

据悉,越来越多的商业品牌希望与姜文合作,“他们看重的是姜文对品质的要求,《看球记》就是一次挺成功的尝试,也希望能为电影的商业模式开拓出新途径。”

影片拍摄器材是“业余”级,演员方面除了出演父亲的刘利年曾是专业演员,其他都是业余演员,姜文对演员的雕琢能力可见一斑。

有眼尖影迷认出,片中惊鸿一瞥的女警察就是在《太阳照常升起》中以“我恨我恨我恨恨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阿蕾”。姜文此举意在鼓励普通观众拿起摄像器材拍摄属于自己的故事。



(6)微电影影评模板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短片讲述了一个父亲带儿子看球,忘带球票最终用镜头记录进球精彩一刻的故事。虽然只有短短5分钟,但人物形象却非常饱满,无论是爱子心切的父亲,还是巧舌如簧的小骗子,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诙谐幽默中展现的浓浓父子情也颇为感人。

虽然只是一部“微电影”,但出人意料的故事进展、风格化的影像构图以及凌厉的剪辑,还是可以看出姜文作品的一贯特色。

Ⅶ 影评:微电影《爱有多久》

电影题材选择当下最流行的版本,高帅富和穷屌丝,一个神一样的富二代和一个狗一样的穷二代。面临婚姻选择时候,女孩走在彷徨的十字路口。 其实不管怎样选择,用电影结尾的一句话:选择,就是幸福的开始。幸福源于内心,不管贫穷与富贵,都是可以获得幸福。有些屌丝曾断言,和某某富二代就不会获得幸福,云云。这只是一种意淫,一种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式的阿Q慰藉。明子哥,对此不便认同。
《爱有多久》这个微电影,是在优酷主持下拍摄的,用这么短的时间达到冲击内心的效果,广告出身的吕导演,对这次的微电影拍摄也算用了一番苦心。
但是苦心归苦心,感动归感动,吕导演的剧本还是有些欠缺的地方。看完整个电影,我有个很直观的问题,整个电影,除了鑫子在最后舞台上说自己是个网络工程师以外,好像整场电影我都没有看见鑫子工作的场景。悲哀的不是你的出身,悲哀的是你的出身差而你却不努力,爱情是需要物质做基础的(这里肯定很多屌丝要骂我,但是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如果剧情稍微的改动,加上鑫子努力但是还是失去爱情,我想这样的安排更能与现实吻合,增强内心的冲击感。

Ⅷ 微电影影评

墨水心(inkheart)影评——文艺辩论与娱乐精神

同样是半夜,我窝在被窝里例行每天的最后一项工作——看电影,写影评。其实这个时间点为了不让自己睡着,我一般都喜欢挑选一些比较“刺激”的电影,恐怖或者科幻动作是最好的选择,最近刚火热上映的魔幻片《inkheart》无疑是我今天最好的选择。

我看过简介,简介忽略的介绍让我觉得这部电影应该还不错,至少当你想到书中的人物一个一个跑出来,那就是一个惊喜和画面感……并且《墨水心》的男主角莫是由布兰登?费舍饰演的,这个家伙当时演的《木乃伊》也是贼花哨好看。影片的开头还不错,一派家庭温馨中,爸爸在给孩子念故事,我总是大爱这种温馨的画面,并且一定要有壁炉出现在画面中,我才觉得满意。爸爸念小红帽的时候,外面天空随着魔幻的配乐飘下一顶红丝巾(为什么是软软的红丝巾?我一直以为至少也应该是稍微硬点的布料吧?软趴趴的,怎么当帽子戴,貌似中世纪欧洲乡村流行这种和雨衣一样的帽子?这个话题飘过……)这个时候我非常期待狼外婆一把把门推开,从此进行一系列魔幻之旅,可惜剧情跳了,我一直都没明白,如果莫是银舌头的话,他所朗诵的角色都能从书里出来的话,那为什么影片后来就一直没有小红帽出现?(小红帽迷失在现实世界中?)并且后来影片中途交代的莫妻子消失的时候也是那个场景,姨妈外出,他们夫妻俩在,莫给孩子念故事,为什么《小红帽》就变成了后来惹是生非的《墨水心》?(看来我在小红帽这个点上拧巴了,乱打了这么多字……)

回到影片中,莫带着长大的女儿麦琪去寻找一本书,在集市上,导演特意带了一笔这个小女孩也特别喜欢书籍,这为她后面遗传天赋埋下伏笔。我非常喜欢这个场景,二手集市,小广场,小小街道,甚至莫那辆不知名的小面包车也是让我感觉相当得有地中海味道和意大利风情,莫要找的书出现了,第一个魔幻人物也出场了,我不能不承认脏手指的造型还凑合,金色的长发,疤痕……标准的魔幻人物造型。这时,我们才知道莫把《墨水心》的脏手指念出来了,而自己的妻子却被替换进到书里去了,而这么多年他到处寻找《墨水心》就是想有朝一日把自己的妻子念回来。莫很排斥脏手指,和女儿带着书桃了,处在不好不坏中间角色的脏手指,于是就转而投靠了由安迪.席克斯主演的反派人物山羊,山羊也是在《墨水心》里被莫读出来的人物,他和他的手下迷恋现实社会的美好,而在一个偏僻的地方有了一个城堡,干些他们该干的事情。他想抓住莫让莫把他在《墨水心》里的爪牙影子恶魔念出来为所欲为……最后麦琪也继承了他爸爸的银舌头,几番闹腾后救出了大家就出了妈妈,打到了恶魔……

故事的情节简单,但节奏冗长到我都不爱转述,我坚定地认为这部电影的造型师没有什么创意,几个主人公的造型都是其它电影里能找到,脏手指像指环王里的人物,布兰登·费舍饰演的男一号莫却被《纽约时报》批评一再重复自己的银幕形象,让人感到厌倦,安迪演的反派造型居然像终极刺客里的造型……我直接雷到。并且影片中少数几次能够展示魔幻电影画面的时候,却都让我失望,甚至那些故事里出来的人物和东西都不如小时候看的魔幻电影那大象和其它森林动物呼啸地从图书馆穿过的画面感。唯一在画面上让我感过兴趣的是莫的复古面包车,备用胎放前面的,而且车窗户有窗帘,还有《墨水心》作者的复古拉风敞篷跑车,看来《墨水心》虽然没有印刷多少本,但是还让作者赚了点小钱的,哈哈,题外话。

编剧使这个电影的节奏非常的慢而且不是非常严谨,除了那个小红帽没出现让我耿耿于怀外,我还惦记为什么要把女主角和阿里巴巴四十大盗里的最后被盗贼杀了的贪心小孩凑一起?难道这就是好莱坞的娱乐精神?

伊恩?索夫特雷(Iain Softley)改编的电影《墨水心》虽然舍弃了原着中关于现实与文学人物、角色挣脱、作者融入等哲学文艺辩论,但也没有成为一部叫绝的好莱坞魔幻电影,在我看来,如果能跳出这么多年的好莱坞魔幻套路,这本是一部很有想法的小说,也可以变成一部很不一般的电影。《墨水心》原着的故事也不复杂,但构思很奇特,有评论说堪称是超小说(metafiction)(现代小说流派或其作品,有意强调作者的媒介作用和写作技巧,忽略传统写作中对真实性的关注)的代表作品。我决定忘记小红帽,回头找一本原着仔细诵读下。

Ⅸ 微电影《我爸》影评。 用编导的角度来写。字数尽量多一点吧。谢谢了

影评写作万能模版
第一段从其主题切入。可以结合作品名称、社会背景来分析。
第二段写影片技巧。可以是你觉得印象最深的地方——一个拍摄角度、拍摄手法、配乐、光线……只要你觉得有特色的地方,能够自圆其说都可以。
第三段写影片存在的遗憾之处。这个只是一笔带过,比较主观的看法。
最后还要注意,影评与观后感完全不同,影评更加客观,而观后感是完全主观的东西。要注意区分。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620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94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577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99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313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958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261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89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708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