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电影集 » 阿波菲斯小电影

阿波菲斯小电影

发布时间: 2022-11-19 17:02:08

1. 求一部关于地球毁灭的电影

《毁灭的发明》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z0YCGrhISiJfs6OxuUmAVg

提取码: nffu

影片是根据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科学幻想小说《祖国的旗帜》改编的。“毁灭性的发明”影射原子武器。这部影片被一些电影史学家所主义的是影片的样式。它似乎是活动起来的原小说中的木刻插画——电影画面上有类似木刻画的线条。影片中也使用了动画特技等等。

2. 电影里有个叫阿波菲斯的人是什么电影

神战:权力之眼
Gods of Egypt (2016)
埃及神话中,“阿波菲斯”是古老的邪恶和毁灭之魔,它的目的是让整个世界陷入永久的黑暗,埃及的最高神拉一直和他作战,拉是男主之一天空之神的爷爷,剧中阿波菲斯的形象是一只巨兽

导演: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
编剧: 马特·萨兹马 / 伯克·沙普利斯
主演: 尼古拉·科斯特-瓦尔道 / 布伦顿·思韦茨 /杰拉德·巴特勒 / 乍得维克·博斯曼 / 艾洛蒂·袁
又名: 埃及神战(港) / 荷鲁斯之眼:王者争霸(台) / 神战·权力之眼 / 埃及众神 / 埃及之神 / 埃及诸神

3. 2029的关于阿波菲斯

阿波菲斯小行星于2004年被发现,宽度超过两个足球场大,有390米宽。由于存在着在相对较近的未来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它在最近几年倍受科学家的关注。科学家曾经认为如果“阿波菲斯”小行星撞击地球,不会导致全球性毁灭,但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地区性灾难。撞击性灾难
科学家在英国伦敦举行了“近地天体”专家会议,共商“末日救地球”之法。英国开放大学陨星专家莫尼卡·格拉迪说:“近地小行星和地球相撞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许多更小的太空物都在冲入地球大气层时融化了,所以没能和地球发生碰撞。然而,直径超过1公里的小行星将每隔数十万年和地球相撞一次,直径大于6公里的小行星将每隔数亿年和地球相撞一次,这样的撞击将会引发灭绝性灾难。这次人类面对的就是一个迟到的大家伙。” 之前阿波菲斯被认为有2.7%的机会在2029年撞击地球。NASA科学家进行轨道验算后发现,“阿波菲斯”2029年将和地球擦肩而过,但却将在2036年重新光临地球,并可能冲破大气层和地球相撞!
据悉,“阿波菲斯”已经名列“托里诺等级”第4级,10级意味着必然的全球毁灭性碰撞。“阿波菲斯”的危险等级在有史以来发现的小行星中是最高的,之前的计算表明它和地球在2036年的相撞概率高达37万分之一!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天文学家艾伦·菲茨西蒙斯说当它在2029年4月13日经过地球附近时,地球引力将改变它的轨道,它会在2036年再次光临地球,并有可能和地球相撞。 英国着名理论物理学家、数学家霍金指出:由于近地小天体的威胁,人类必须移民到其他适宜生存的行星以摆脱灭亡的命运。目前已知的对地球威胁最大的近地小天体是“阿波菲斯”小行星,阿波菲斯小行星将于2029年和地球“擦肩而过”;如果阿波菲斯小行星以三十七万分之一的概率穿过地球上空的引力眼(引力仅为正常值的四分之一),那么其将被拖入绕地轨道,并于七年之后的2036年从北极上空进入大气层,掠过西伯利亚平原,经过纽约等大城市,绕地一周并可能最终坠入北非某地,是有史以来发现的小天体中危险等级最高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每年科学家都举行各种有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商应对办法。目前NASA、欧洲宇航局和一些相关机构都在加强对那些最可能危及地球的小天体进行监控跟踪。太空“千里眼”—哈勃望远镜也在不间断地监视它们的“活动”情况。 美国研究者指出,该小行星届时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极其微小。
美国航天局近地天体项目办公室负责人唐纳德·约曼斯对媒体说,从自然几率角度说,“阿波菲斯”小行星将于2036年撞地球的可能性只有25万分之一。这种几率之所以如此小,是因为“阿波菲斯”小行星“若想”进入与地球相撞的轨道,须穿越近地空间的“重力锁眼”区域,尔后才有可能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撞向地球。但这颗小行星的直径有300多米,与之相比“重力锁眼”区域则小得多,高速飞行的“阿波菲斯”小行星坠入“重力锁眼”的可能性极其微小。
约曼斯还指出,凭借人类所掌握的科学技术,专家们不会等到该小行星在2036年威胁地球时才采取对策。
约曼斯说,更为现实的前景是当“阿波菲斯”小行星在2012年至2013年从地球旁边飞过时,天文学家便用各种太空望远镜和地面观测设施详细分析其运行轨道,此后专家们便可得出该小行星是否可能与地球相撞的结论。如果相撞的可能性很大,航天机构也有办法将这颗小行星推离与地球相撞的轨道,其中比较简单的办法是发射一个航天器将小行星撞到远离地球的轨道上。
2004年7月4日,美国“深度撞击”号探测器曾射出撞击器成功轰击坦普尔1号彗星。约曼斯认为,这一轰击试验为防止小行星威胁地球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尝试。 为了应对最严重的灾难,之前科学家曾提出了许多理论性的方法来改变撞地小行星的轨道。欧洲宇航局“先进观念小组”设计出了用一排人造卫星或火箭推动小行星偏离撞地轨道的方法。科学家最感兴趣、也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派遣一艘太空船和小行星猛烈碰撞,从而改变它的方向。为了应对“阿波菲斯”的威胁,欧洲宇航局曾准备发起“堂吉诃德”计划,派两艘太空船前往一颗测试小行星。其中一艘太空船名叫“西达尔戈”,它将和这颗小行星高速相撞,而另外一艘名叫“桑科”的太空船则将在附近测量小行星的轨道改变情况。还有人提出用核弹去炸小行星。
不过最新的观测结果或许会让人们因“阿波菲斯”带来的恐慌心理有所缓解。夏威夷大学利用部署在莫纳克亚山(夏威夷岛的死火山,太平洋上最高山,高度为4205米)峰顶附近的天文望远镜获取的最新观测数据让科学家能够重新计算这块太空巨石的运行轨迹。幸运的是,新的轨迹显示这颗小行星几乎不可能撞上地球。 小行星撞地球的时间被锁定在2071年一颗巨大的太空星体带着耀眼的火光撞向地球,激起惊天巨浪瞬间吞没海岸城市……这就是美国大片《天地大冲撞》中演绎的惨烈景象。这种不幸的遭遇或许真会发生在人世间。日前有天文学家宣布发现迄今为止最危险的近地小行星,它在2071年的部分运行轨道与地球重合。两星相撞的几率为千分之一。
2071年天地大冲撞?
1、小行星忙坏专家
小行星专家可能是本年度最吸引媒体关注的科研人员了,他们一次次发布“天地大冲撞”的警报,一次次引起世人的焦虑和恐慌。2000年9月,美国康奈尔大学天文学家突然宣布,一颗代号为2000QW7的小行星于一周前“擦”过地球,科学家是在它飞临地球5天前才有所察觉的。一场虚惊之后,科学家又得出一个足以令人庆幸不已的结论,如果这颗小行星撞上地球,则可能毁灭15亿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它的撞击能量相当于100颗广岛原子弹,一时间舆论哗然。但仅在一天之后,天文学家又紧急更正了此前的判断,认为它与地球“碰面”的可能性约为千分之一,而且是在更为遥远的2071年。
尽管如此,关于小行星撞地球的讨论并未结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发生“天地大冲撞”的可能性,英国科学家甚至正式向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政府必须积极努力采取预防措施。而中国紫金山天文台也决定投资2000万元建设国内最大的小行星望远镜站。
记者从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得到证实:这颗小行星的确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危险的小行星。它的运行轨道与地球极为近似,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54天(地球周期为365天)。中科院惟一的小行星观测研究员朱进告诉记者,这颗危险小行星不会与地球“迎头相撞”,因为它的转向是与地球一致的。最新观测表明,2071年它运行的轨道将与地球轨道局部“重合”,但两星是否会相遇还很难说。
随着对其更进一步的探测,也许这种可怕的结论也会被排除。
据朱进研究员介绍,国际天文学界对这颗小行星还不甚了解。天文学家只是从它的亮度判断其直径大约为30到70米,这种判断的前提条件是它必需是一个普通的小行星。但如果它是金属物体,那么它的体积就要小得多。观测者还“看不清”它的物质结构,它也许是块石头,也可能是70年代人类宇宙飞行器的推进器残片。
2、老地球伤痕累累
小行星是指那些也像地球一样围绕太阳运转、但体积太小而不能称之为行星的天体。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小行星直径也只有1000公里左右。微型小行星则只有鹅卵石大小。据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小行星观测研究员朱进介绍,人类发现的近地小行星有1106颗(截止2000年9月18日),其中直径超过240公里的有16颗,它们都位于地球轨道内侧到土星轨道外侧的太空中。
人们对小行星的恐惧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较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也会带来灾难。曾经有报道说:1908年,一颗直径约50米的小行星在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上空爆炸,摧毁了大约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飘浮在空中的尘土高达一万米,该爆炸被称为通古斯大爆炸。(但是本消息尚未被证实,这仍然是一个谜团)而在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一公里的小行星的撞击,曾毁灭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地球上的多种生物。专家指出,在地球诞生的四十多亿年中,危险的“天外来客”给地球留下累累伤痕。人类找到的天体撞击坑就有一百多个。最大最老的是南非伏利德佛坑,直径达140公里,已有19亿7千万年历史。科学家分析,这是一颗直径10000米的陨石或小行星砸在地球上,其撞击力相当于100亿吨级的原子弹。
但天文学家也指出,由于每颗小行星都有自己的轨道,交叉相撞这类宇宙“交通事故”并不常见。专家分析,直径两公里以上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几率,大约是50万年左右才发生一次;直径超过100米的小行星的撞击,每一万年才有一次。
3、监测网两大漏洞
人类对危险小行星的大量监测还是在近几年开始的。1994年,苏梅尔—利维9号彗星与木星发生“世纪碰撞”,这被称为20世纪最大的太空“交通事故”。此后联合国曾先后三次召开防范小行星及彗星的会议。从1995年开始,天文学界逐渐掀起一股小行星探索热。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朱进告诉记者,国际上重大的小行星监测计划就有6家,其中包括中国的施密特计划。但最有成效的还数美国的spacewatch计划(太空监测计划)。这一计划从1985年开始。使用位于亚利桑那州基特峰上的牛顿式反射望远镜,专门搜寻、发现近地天体。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小行星观测计划,平均每两个月可以发现两三个近地小行星。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的“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则是从1995年开始,使用位于河北兴隆观测基地的施密特望远镜。先后发现2000多颗小行星,其中有5颗近地小行星。在1997年和1998年期间,北京天文台的成绩还排在国际前五位,但随后由于各国都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的组织超过了北京天文台。
SpaceguardFoudation(太空防卫基金会)被认为是目前最成功的国际间合作监测计划。该组织于1996年在罗马成立,由各国在近地小行星研究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目的是保护地球环境、防范来自彗星和小行星的撞击。
NEAT“近地小行星追踪”计划。由美国国家宇航局和美国空军合作,使用美国空军在夏威夷的地面电子—光学深空监测站的1米口径望远镜。除了上述这些观测计划,还有与美国军方有关的LINEAR、LONEOS等观测计划。但由于各监测计划都各自为政,望远镜布局不均,尚留有许多“死角”,因此出现2000QW7小行星“擦”地而过才被发现的惊人局面。
朱进认为,近地小行星监测网存在两大漏洞:一是南北不均。上述几大监测计划的站点都设在北半球,而南半球的望远镜数量相当有限。因此,人们做不到全空域监测危险的小行星。二是存在“死角”。最大的“死角”是太阳光照区域。当小行星从太阳方向飞来时,由于“逆光”,地面望远镜看不到它们。这就需要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轨道上也架设一个空间观测望远镜,以避开太阳光的干扰。这一计划早有人提出,尚无实现可能。尽管科学家都已认识到建立一个更严密的监测体系的重要性,但是给人类投下这个重大人寿保险需要太多的钱,人们只能耐心等待。
4、大冲撞全球防御
专家认为,一旦发现小行星有撞击地球可能,人类需要有充足的时间用于防卫准备,而准备的时间一般要在十年以上。像美国大片《天地大冲撞》那样当宇宙星体很接近地球时才采取措施是很难奏效的。因此预警时间越长也就越有利。
一般来说,小行星的飞行速度可能会超过人类现有的飞行器速度。当它不是迎面撞来而是同向靠近时,人类发射的飞行器短期内是追不上它的。所以人类只能早早地发现它们,并将飞行器发射到外空“等候”,然后再想办法将它推偏轨道。这一“战场”离地球越远,人类就越安全。所以监测是第一位的。
朱进认为,人类能改变小行星轨迹的手段极为有限。由于人类还没有掌握向外空直接发射武器的能力,人类所能想到的方法只是用装载核弹的航天飞机在外空拦截小行星,用核导弹将它炸碎或推偏它们轨道。但这种方法也不一定有效。因为对于一些松散结构的星体,爆炸所起到的作用很有限。而且当小行星很遥远时,人们无法观测到它的物质属性。
刚刚发现的最危险的小行星2000SG344,人们尚不知它是何物,只不过从它的反光度判断它大概直径为30至70米。因此从发现到描绘轨迹到分析物性再到选择防范措施,这需要很长时间。但更令人担心的是,另有一些更危险的长周期彗星的观测难度更大,一旦人们发现它将与地球相撞时,通常只有4个月的准备时间了。而这个准备过程,真像和流星赛跑。
好在全球的小行星学家都已认识到全空域监测的重要性,一个更加周密的监测体系正在规划中。据悉,美国的CatalinaSkySurvey监测计划正准备在南半球布置一批大望远镜,以补严人类这一尚存缺陷的外空防御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140年的噩梦?
美国NASA网站上对外宣布,一颗编号为S-20090820maxB,被学者命名为阿波菲斯二号(Apophis-2)的小行星被美国天文学家发现。
这颗小行星位于猎户座b星球,正以5万千米每秒向地球飞来。
这类小行星被统称为近地小行星。对这些小行星的研究被加深,因为它们至少理论上有可能与地球相撞。比较有成绩的项目有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计划(LINEAR)、近地小行星追踪(NEAT)和洛维尔天文台近地天体搜索计划(LONEOS)等。
科学家预测这颗小行星如按这个速度稳定的向地球飞来,将于2140年至2143年抵达地球,届时这颗小行星带来的威力足够十万颗原子弹爆炸的总和。 阿波菲斯小行星自从2004年被发现以来,始终是人们最感兴趣的天体之一,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研究所近地天体科学家史蒂夫-切斯利说最新的计算方法和最近的数据表明,‘阿波菲斯’于2036年4月13日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已经从四万五千分之一下降到约一百万分之四。科学家仍然认为这颗小行星会在2029年4月13日距离地球表面18300英里(约合29450公里),从而创造最接近地球的记录,当然这种记录对地球而言是无害的。
最新数据显示“阿波菲斯”小行星将于2068年再次接近地球,并存在着百万分之三的可能性会撞击地球。随着“阿波菲斯”小行星运行信息的进一步收集,撞击的可能性会注意排除。精确的轨道测算进一步表明,我们可以认为‘阿波菲斯’小行星还会引起科学界的关注,但不应引发任何的恐慌。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研究所近地天体研究办公室主任唐-约曼斯说公众可以随时关注我们对‘阿波菲斯’小行星和其他近地天体的研究。
据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发表的声明,当小行星“阿波菲斯”2013年1月9日在距离地球大约1450万公里处掠过时,研究人员通过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和波多黎各阿雷西沃的深空雷达对其进行仔细观察,进一步判断这颗小行星的轨道。 如何做好近地小天体撞击地球的防范工作?中国着名学者周海中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科学界目前有多种防御方案,并且有些方案正在准备付诸行动。具“理论可行性”的方案有:
一是用核武器去炸掉它,但麻烦的是爆炸很可能把它变成许多小“杀手”,把带有放射性的物体抛入不可预测的轨道;而对于一些松散结构的近地小天体,爆炸所起到的作用又很有限。这种方法一直毁誉参半。
二是用太空飞船撞击它,改变其轨道或把它撞碎。这种方法比较有效,但如同用核武器一样,这也可能把灾难扩大数倍。
三是用航空器给它施加压力(即用机械力),使它加速或减速,从而改变其飞行方向。这种方法比较理想,但不易实行,并存在一定的风险。
四是用激光使它的表面物质向外发散,从而产生反向加速度使它改变飞行方向;或者用超强激光把它摧毁成对地球无害的小碎块。这种方法也比较理想,但必须要有超大功率的激光系统。
五是用油漆涂料来改变它的颜色,影响它吸收太阳光和热量,通过热能的变化来改变其轨道。这种方法见效比较慢,另外所需的大量涂料如何运去也是个问题。
六是用火箭把一面巨大的风筝形太阳帆发送到它的上面,而张开的太阳帆利用反弹太阳光子所产生的压力把它逐渐推离原来的轨道。这种方法的技术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七是在它的表面插入一种像火箭那样的装置,让这种装置不断地喷出物质,像喷气式飞机那样,通过反作用力来改变其飞行方向。
“阿波菲斯”飞越地球
科学家于2004年发现了这颗以古埃及毁灭之神“阿波菲斯”命名的小行星,其直径约为300米。据计算,一旦它撞上地球,其威力相当于5亿吨TNT爆炸,将释放出比此前威力最大的氢弹爆炸还要高10倍的能量。天文摄像机拍摄的画面显示,此次“阿波菲斯”飞越地球时与地球的距离为1400万公里,在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之外,因此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
此前,加拿大皇家天文学会发言人法兹凯斯曾推测,“阿波菲斯”将于2029年从距离地球3万公里的地方掠过,从而创造最接近地球的纪录,届时双方可能发生碰撞。但有科学家经过进一步研究后发现,“阿波菲斯”在2029年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很小,因为那时候“阿波菲斯”会穿越一片名为“重力锁眼”的区域,可能会因为受地球引力影响而偏离轨道。
俄罗斯天文学家作出了一颗代号“阿波菲斯”的小行星将在2036年4月13日与地球相撞的预言,引发全球关注。紫金山天文台专家昨天接受采访时表示,“阿波菲斯”是目前发现的近地小行星中危险级别最高的,从2013年至2039年,将有好几次与地球“擦肩而过”的机会。但就观测结果分析,它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不大。 “阿波菲斯”和地球轨道相交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江徽告诉记者,小行星是指太阳系内与行星一样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因为都是绕太阳运行,所以小行星与地球运行的轨道是相交的。这颗名为“阿波菲斯”的小行星是2004年由美国天文学家率先发现的。它直径超过270米,超过两个足球场大小。
正因为轨道是相交的,就有了相撞的担心。根据测算,小行星的爆炸威力与其体积成正比,直径每增10倍,爆炸威力就会增加1000倍。一般直径超过140米的小行星,就能对地球造成较大的威胁,更不用说比两个足球场还大的“阿波菲斯”。一旦撞上地球,可能是巨大灾难。
“最近距离”在2029年4月13日出现
季江徽说,完整观测“阿波菲斯”围绕太阳运转一周,至少需要8年。科学家还只能通过观测来计算它的运行,并根据观测数据的不断更新,修正它的运行轨道。
据计算,“阿波菲斯”接下来数十年中第一次与地球“擦肩而过”将发生在2013年1月9日。届时,它与地球的距离约1500万公里。接下来,如果它的运行轨道不发生偏差,就将在2029年4月13日迎来它与地球的“史上最近距离”——3.5万公里。
“这差不多是地球同步卫星的高度,是地月距离的1/10。”季江徽说,如此接近的距离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受外力影响而偏离轨道,撞上地球的可能性极大。
天文史上,撞击造成重大灾难概率低
此次,俄罗斯专家也注意到了2029年的这次“擦肩而过”。他们认为这次“擦肩而过”时,“阿波菲斯” 运行轨道将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发生偏离,进而在下一个“擦肩而过“的时刻,也就是2036年撞上地球。
“我并不认为会撞上来。”季江徽向记者介绍,此前美国宇航局也分析,“阿波菲斯”在2036年撞击地球几率仅为二十五万分之一。他还告诉记者,天文史上,近地小行星 与地球相撞的事件时有发生,但造成重大灾难的概率非常低。而且随着天文学界对小行星的运行规律越来越了解,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完全有可能通过科学手段来干预小行星撞地球的发生,例如发射飞行器、运用激光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等,而这些当下都已进入实验阶段。

4. 洛杉矶之战究竟有几部啊我刚刚看了一部,不是电影院影的那部,但是片子的名字就是这个,请问为什么

名字相同罢了,我还看过一部洛杉矶之战山寨版的,跟你说的这两部都不一样,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关键是你喜不喜欢看了,好看就看呗,不好看咱就不看,你说是不是~~~~~~~~~

这年有,山寨版的太多了,就像泰坦尼克号一样,还出了个什么泰坦尼克号恶搞版,哎·~~~~见怪不怪了,一句话,好看就看,不好看就关掉~~~~~~~~

最后说一句正宗的洛杉矶之战只有一部,其它全是伪劣产品,工商的该来打假了 (^-^) (^-^) (^-^)

5. 九几年有一个小行星要撞地球了我给忘了。

据英国每日快报“8日报道,科学家们相信,一个名叫”阿波菲斯“的390米宽的小行星可能会相撞,地球在2036年,释放的10倍以上原子弹轰炸广岛能源,成千上万的平方公里的区域将被直接释放到大气中的灰尘会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影响。科学家上周在伦敦召开一次专家会议,在未来31年的总营业“拯救地球”。

命名为恶魔在埃及神话

在埃及神话中,阿波菲斯是一个古老的邪恶和毁灭魔法,它的目的是让整个世界陷入永久的黑暗。最近,天文学家将一种是直接来自外太空的地球名为“阿波菲斯”的小行星,正是因为这颗小行星将人类前所未有的灾难性威胁。之前被称为“2004MN4”的小行星,科学家在去年6月,它被发现的直径约390米,宽。

上周,科学家“近地天体”专家会议在伦敦举行,共商“的末日拯救地球”。英国开放大学陨星专家莫尼卡戴乃??迭说:“近地球相撞的小行星与地球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不是会不会是问题。许多较小的物体在太空中被融化进入地球的大气层,所以碰撞和地球。,然而,超过1公里直径的小行星每隔几十万年来与地球相撞直径更大的超过6公里的小行星每一亿年,地球相撞,一旦这种影响会导致灭绝的灾难,这个时候,我们都面临着迟到的大家伙。 “

威胁的危险,在历史的最高水平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追踪检查发现,2029年”阿波菲斯和地球传中,但??它会在2036年,重访地球,并可能打破穿过大气层和地球相撞!

据悉,“阿波菲斯”一直位居“的都灵4级,10意味着必然的全球毁灭??性碰撞。 “阿波菲斯”的危险等级是在有史以来发现的小行星,在2036年与地球碰撞的概率高达37 1!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天文学家艾伦·菲茨西蒙斯说:“当它在2029年4月13号后,地球靠近地球的引力将改变它的轨道......在2036年,它再次访问地球,和我们相撞。“

对策炸弹炸毁了不是明智的做法

如何改变小行星的轨道命中,科学家已经提出了许多理论方法。欧洲航天局先进概念组“,旨在促进与一排人造卫星或火箭碰撞的小行星偏离地球轨道的方法。科学家们最感兴趣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派遣一艘太空船和小行星猛烈碰撞,从而改变其方向。欧洲航天局计划在“堂吉诃德”计划,派两艘飞船测试小行星的推出,在未来10航天器被称为“西伊达尔戈,将是高速小行星碰撞,和另外一个被称为“桑科”飞船将在附近测量小行星的轨道改变这种状况。

在好莱坞电影“世界末日”的演员布鲁斯·威利斯曾带人进入太空核弹炸毁小行星,但在真实世界中的科学,核爆炸是最难得到天文学家支持的“下策”。菲茨西蒙斯说:“如果小行星快靠近地球爆炸,那么地球上没有的小行星击中,但几件较大的碎片击中脆弱的地区将变得更加”。

据悉,明年春天,科学家们将有一个良好的观测机会,可以更准确地确定阿波菲斯的轨道。阿波菲斯可能碰到的土地仍不能排除,下次有机会观察将要等到2013年。

事实上,在2029年,科学家为了完全确定“阿波菲斯撞击地球。一位专家说:“如果我们等待,直到2029年才行动,那么2036灾难的影响将是难以避免的。” ========================================

小行星撞击一个巨大的地球锁定在

2071的路透社空间的恒星明亮的火焰撞向地球,引发了一场惊天的海浪瞬间吞没海岸城市...在美国大片“天地大冲撞”这是解释的惨状。这不幸真的发生在这个世界上。之前,天文学家宣布发现了最危险的近地小行星,它在2071年一致,轨道和地球的一部分。两个分的碰撞的概率为一体的千分之一。

2071天地大冲撞?

1小行星太忙专家

小行星专家可能是今年的大多数研究人员吸引媒体的关注,时间和时间再次发布“天地大冲撞”的报警时间时间引起了人们的焦虑和恐慌。在今年9月,美国康奈尔大学天文学家突然宣布,代号为2000QW7小行星一周前,“蹭”地球,科学家们在五天之前,它飞到地球只有一个检测。一场虚惊之后,科学家们的结论有足够幸运的是无尽的,如果小行星撞地球,它可以消灭15万人!

层出不穷。 11月3日,夏威夷天文小组在天体联合会宣布的代码2000SG344小行星可能会在2030年撞上地球,其撞击能量相当于100颗广岛原子弹,一时间舆论哗然。但仅过了一天,天文学家紧急纠正以前的判断,这是约千分之一,地球“遇见”的可能性,但在更遥远的2071年。

不过,讨论的小行星撞地球还没有结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可能发生“天地大冲撞”的英国科学家甚至正式向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政府必须积极努力,采取预防措施。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在决定投资2000万元建造的最大的小行星望远镜站。

昨天,记者从北京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科学证实:小行星的确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危险的小行星。非常相似,其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354天(地球周期为365天)。 ,只有小行星观测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科学,朱进告诉记者,这颗危险的小行星将与地球“头”碰撞地球,因为它的转向是一致的。最近的观测表明,在2071轨道与地球轨道局部“巧合”,但现在还很难说两星是否会满足。

其进一步的探测,也许这种可怕的结论也将被排除。

据朱进研究员,国际天文学界的小行星也不太了解。天文学家只从它的亮度判断,其直径为约30至70米,这样的判断是必需的条件是它是一个普通的小行星。但是,如果它是一个金属物体,那么它会是更小的体积。观察家报“看到”它的物质结构,它可能是一块石头,它可能是人类在20世纪70年代的航天器推进片段。

古老的地球伤痕累累

小行星是指那些像地球一样围绕太阳,但体积太小,不能被称为一个行星天体。发现的最大的小行星直径只有约1000公里。微型小行星只有鹅卵石大小。据朱进,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北京天文台小行星观测,发现近地小行星1106(2000年9月18日),其中包括16个直径超过240公里,它们位于在里面地球的轨道到土星轨道太空。

人小行星的恐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更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带来灾难。 1908年,一个直径约50米的小行星在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上空爆炸,摧毁了大约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飘浮在空气中的灰尘长达万米。小行星撞击在6500万年前,一个直径约一公里,有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破坏,包括恐龙在内。专家指出,地球超过4亿年中,危险的“天外来客”伤痕离开了地球的诞生。人类发现的对象火山口有一百多个。最大和最古老的南非伏谎称佛坑,直径可达140公里,有19亿7000万年前的历史。科学家分析了一个直径100米的陨石或小行星撞击地球,冲击力相当于100吨的原子弹。

但是天文学家还指出,由于小行星有它自己的轨道,交叉相撞,这些宇宙“交通事故”是不常见的。专家分析,直径超过两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大约是每50万年左右发生一次,超过100米直径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只有一次万年。

3个监测网络的两大漏洞

人类监测危险的小行星,或在最近几年内开始。 1994年,苏Meier法 - 列维9彗星与木星世纪碰撞“,这是被称为本世纪最大的空间”交通意外“。自那时以来,联合国已举行3会议对小行星和彗星。开始于1995年,天文学界逐渐掀起一股小行星探索热。朱进,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告诉记者,有六个主要的国际小行星监测计划,包括施密特计划,但也是最有效的美国太空监视计划空间监测计划,这个计划从1985年,牛顿反射望远镜在基特峰,亚利桑那州,专门的搜索,发现的近地天体。这是世界最大的小行星观测计划,可以被发现,每两个月平均2或3个近地小行星北京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从1995年中国社科院的。天文台河北兴隆观测基地的施密特望远镜。超过2000颗小行星被发现,包括5个近地小行星。在1997年和1998年的结果北京天文台也排在国际五大,但所有国家增加这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比北京天文台

SpaceguardFoudation(太空防卫基金会)被认为是最成功的。之间的国际合作监测计划。该组织于1996年在罗马成立,由各国在近地小行星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以保护地球环境,防止彗星和小行星的影响。
BR /> NEAT“近地小行星跟踪计划。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和美国空军的合作,美空军部队在夏威夷的地面电子 - 光学深空监测站的1米望远镜。除了这些观测计划相关的美国军事的LINEAR,LONEOS观测计划。然而,由于监测计划是零散的,望远镜布局不均,仍然保留了许多“死角”,如此2000QW7的小行星“蹭”,并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情况。

朱进,在当前监测网络的近地小行星中,有两个漏洞:一是南北不平等。监测计划的网站都位于北半球,而在南半球的望远镜数量相当有限。因此,它不能做全空域监测危险的小行星。第二个是“死角”。最大的“死”阳光区。当小行星从太阳的方向,“逆光”,地面望远镜无法看到它们。这就需要架设一个太空望远镜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轨道,为了避免太阳光的干扰。早在该计划被提出,但有没有实现的可能。虽然科学家们认识到一个更严格的监控系统的重要性,但人的塑像,这主要寿险需要太多的钱,只能等待。

4碰撞的全球性国防

专家认为,一旦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人类需要有足够的防御准备时间,准备时间一般在一个多十年。只有采取措施,如美国电影“天地大冲撞,在地球附近的恒星是在宇宙非常困难的工作。因此,较长的预警时间更有利。

一般,小行星飞行速度可能会超过现有的人力车速。当它是一个迎头相撞,但向短期的运载火箭未能跟上,所以只有早期人类发现了他们,并射入外层空间的飞机“等待“,然后想到的方式来推动部分轨道。”战场“是距离地球更远,更安全的人。所以监测是第一位的。

朱进,人类改变小行星轨迹的手段是极其有限的。因为人类尚未掌握的能力,直接瞄准射击武器引入外空,人类能想到的只是用装载核武器攻击航天飞机在太空拦截核导弹粉碎的小行星,或推动部分他们跟踪。然而,这种方法并不一定有效。非常有限的一些结构松散的明星,爆炸所扮演的角色。当小行星很远的地方,当人们无法观察到它的材质属性。

刚刚发现的最危险的小行星2000SG344,人们仍然不知道它是,但它反射的判断,它可能是一个直径为30-70米。分析物从发现到描绘的轨迹,然后选择预防措施,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另有一些更危险的长周期彗星的观测比较困难,一旦被发现,它会与地球相撞,通常只有4个月的准备。准备这个过程中,我真的种族和流星一样。

好消息的小行星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已经认识到全空域监测的重要性,更全面的监控系统正在规划中。据悉,最近美国CatalinaSkySurvey监测计划准备安排了许多大型望远镜在南半球,以配合严格的人类生存在太空防御网络的缺陷。

6. 行星撞地球 当科幻电影桥段照进现实行星撞地球 当科幻电影桥段照进现实

我们常用“火星撞地球”来形容冲突的激烈程度,但最近一则外媒报道却告诉我们,这个用来打比方的情况可并非虚言!就在上个月月初,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发布消息称,3月21日一颗体积相当于法国埃菲尔铁塔两倍的小行星2001 FO32将在距离地球约200万千米的地方安全飞掠;而21日当天,该小行星也的确如预期般以安全距离掠过我们这颗蓝色的星球。

但这还没完,据称还有大量小行星可能正在向地球冲撞过来,它们的直径从10米到200多米不等。如果这是真的,难道地球毁灭、世界末日就近在眼前了?行星撞地球这个科幻电影里才会有的情节,竟然是真的?

01

关于要撞地球的行星

请先了解一下

太阳系由太阳及在其引力作用下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构成,包括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太阳系中的行星是指围绕太阳以椭圆轨道运行、并且有足够大的质量使其表面达到流体静力平衡(近于球形)的天体,这些行星轨道附近的物体已通过碰撞并合与散射过程被清除。

除了熟知的八大行星,太阳系中还有一些矮行星。它们同样围绕太阳运转,但其质量较小,不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太阳系内的矮行星有:冥王星、谷神星、阋神星、鸟神星和妊神星。近年来,研究人员还根据一些柯依伯天体轨道运动特征,推测在太阳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但尚无观测证实这一猜想。

图1.银河系与太阳系 Credit:Astronomy.com

如果我们的目光落在太阳系以外的更广袤的宇宙空间,就会了解到,银河系中有数千亿颗恒星,而太阳只是银河系猎户座旋臂上一颗中小质量的主序恒星。而在浩瀚的宇宙中,还存在无数星系团,银河系也只是沧海一粟。与太阳系类似,宇宙中很多恒星的周围也存在行星,这些太阳系以外的行星被称为系外行星。

目前已发现并确认的系外行星接近4700颗,这些系外行星大小各异、轨道构型多样,构成了多姿多彩的行星世界。

02

过去、现在和将来

行星的运行轨道并非永恒

德国天文学家提丢斯和波得提出了行星同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经验定律,即提丢斯—波得定则。该定则提出,取一数列:0,3,6,12,24,48,96,192……然后加上4,再除以10,就可以得到以天文单位(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表示的各个行星同太阳的近似平均距离。1781年,天文学家Herschel发现天王星差不多恰好处在定则所预言的位置上。提丢斯当时还预言,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距太阳2.8天文单位处应该还有一个行星。但是后续的观测发现,这片区域实际是呈带状分布的小行星世界,即主带小行星。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拉普拉斯认为,太阳系是完全稳定的。但是1994年,巴黎天文台的研究人员Jacques Laskar等人的工作第一次证明水星的轨道运动是不稳定的。他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的模拟结果显示,未来的30亿年到40亿年中,木星和水星之间微妙的引力摄动作用可能导致一个难以想象的后果——太阳系内部的行星离开现在的轨道位置,金星和水星最终可能猛烈地撞在一起。这项研究工作提醒我们,行星并非总处于永恒的、有规律的轨道。它们可能变得很不稳定,即便没有外界的影响,太阳系在未来的60亿年时间里也会变得杂乱无章。

图2.行星形成的核吸积碰撞过程 Credit:Rebecca Boyle,Nature,2018

太阳系的诞生和演化过程本身也充满了动荡,在行星形成和生长的阶段,太阳系中会发生剧烈的碰撞和散射过程。外太阳系的四颗巨行星也曾经发生过大幅度的轨道迁移,扰乱了内外太阳系中诸多小天体的运动,影响了内太阳系类地行星的演化,最终重塑了整个太阳系。

此外,月球表面的撞击坑也是太阳系形成后期“暴力事件”的见证。科学家们通过分析阿波罗任务带回的月球样品发现,月球在大约39亿年前似乎频繁遭受了各种小天体的撞击——这就是月球 历史 上着名的“晚期重度轰击”(Late Heavy Bombardment,LHB)事件。在太阳系形成晚期,这些天体碰撞事件非常普遍,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内太阳系的水星或大行星的卫星也可能是共同“受害者”。

03

撞地球的高危分子真不少

还好威胁度高的几率没有特别大

在1998年上映的美国科幻灾难片《天地大冲撞》中,“毕德曼彗星”正朝着地球飞奔而来,彗星碎成了一大一小两部分,较小的那部分彗星撞向地球,引发山崩地裂,一片世界末日的景象;而跟随其后的大彗星给地球带来的毁灭程度,更是远远超乎了人们的想象。

2020年上映的好莱坞灾难大片《末日逃生》再次呈现了彗星撞向地球造成的重大灾难场景。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宇宙中天体撞击地球事件的忧患,警示人类需要居安思危,避免这些灾难的发生。目前,撞向地球的天体大多是太阳系内部的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和彗星。小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可分为:近地小行星(NEOs)、主带小行星(MBAs)、特洛伊天体(Trojans)、半人马天体、柯伊伯带天体(KBOs)。目前已发现超过一百万颗小行星,其中近地小行星超过25000颗,主带小行星更是超过50万颗。

一般来说,与地球轨道距离小于0.3天文单位(4500万千米)的称为近地小行星,与地球的交会距离小于0.05天文单位(750万千米,约20倍地月距离)、且直径大于140米的被列为潜在威胁天体(PHO/PHA)。当小行星越过750万千米这条“警戒线”,它就有可能撞向地球。已发现的近地小行星中,有2000多颗可能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

当今对地球威胁程度最高的是于2004年发现的近地小行星(99942)Apophis(阿波菲斯)。“阿波菲斯”将于2029年4月13日从地球身边飞掠,最近距离约为3.2万千米;之后,2036年还会再次降临,危险性极大。但撞击地球的几率也很低,远低于0.01%。

据统计,直径大于140米的小行星撞击事件约3万年发生一次;直径大于1千米的小行星撞击事件约100万年发生一次;直径大于5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情况,大约3000万年发生一次;而直径大于6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这等规模的,上亿年才可能发生一次。

除了太阳系内小天体,近年来还出现了两位来自太阳系外的“星际访客”:“Oumuamua(1I/2017 U1)”和彗星2I/Borisov,其中1I/ʻOumuamua被发现时其与地球轨道距离约为0.2个天文单位(大约3000万千米)已达到近地小行星标准。未来也并不排除会有更多星际天体闯入我们太阳系,当然星际天体撞向地球的概率远小于太阳系内的近地小天体。

图3.太阳系小天体分布 Credit: NASA

04

对地球的撞击事件一直在进行中

探测能力越强 发现数目越大

当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直径达到15米,就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比如2013年2月15日的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陨石事件。该事件造成了约1200人受伤、近3000座建筑受损。

当小行星直径达到25米以上,可能发生空爆,爆炸能量相当于1兆吨TNT当量,并引发火流星事件,如1908年的通古斯爆炸事件(直径50米)、2015年泰国曼谷火星事件和2020年12月青海玉树的火流星事件。

当小行星直径超过140米就可能造成地区规模的破坏,引发地震和海啸等次生灾害。直径超过1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则可能造成全球灾变,对地球环境、人类和生物圈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小行星直径达到10千米,则会造成大规模物种灭绝,如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

根据全球陨坑统计,已撞击地球的小行星中直径为140米以上的约14000颗(已发现约5000颗),40米至140米之间的大约30万颗(发现约2600颗),直径40米以下的估计几百万颗。由于地球存在活跃的地质演化活动,更多的陨击坑在地球上已难寻踪迹。

图4.1988年4月至2021年3月全球火流星事件 Credit:JPL/Caltech

除了剧烈的撞击事件,彗星的喷发、分裂产生的尘埃颗粒与地球的“亲密接触”还可能带来壮观的天文现象——流星雨。当彗星穿过地球运行的轨道,大量的尘埃颗粒撞入大气层,形成流星雨。彗星的烧蚀产物成为水汽凝核,从而会影响气候和降水。彗星陨落也会给太阳系内行星表面带去水冰等挥发物质,这对于研究地球表面水的来源和生命起源也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小行星飞掠地球的事件几乎每天都会发生,这并不是因为经过我们的近地小行星变得越来越多了,而是现在的探测能力越来越强大。分布在世界各国的国际小行星预警网(IAWN)所属的众多望远镜都在紧盯着这些危险的目标,对它们进行严密的监视,地基望远镜包括美国夏威夷的Pan-STARSS, 智利北部的LSST和位于江苏盱眙的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等。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陈向阳提供

近十年来,国际小行星深空探测任务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2012年我国“嫦娥二号”探测器成功飞越近地小行星图塔蒂斯(Toutatis),2015年美国NASA“黎明号”(Dawn)完成对谷神星和灶神星这两个太阳系最大的原初行星胚胎的环绕探测;2020年,日本的“隼鸟2号”顺利完成对近地小行星龙宫(Ryugu)采样返回任务;NASA 的“冥王号”(OSIRIS-REx)航天器也完成了对近地小行星贝努(Bennu)的探测,即将携带样品返回地球。

作者 | 季江徽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审核 | 左 维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我们常用“火星撞地球”来形容冲突的激烈程度,但最近一则外媒报道却告诉我们,这个用来打比方的情况可并非虚言!就在上个月月初,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发布消息称,3月21日一颗体积相当于法国埃菲尔铁塔两倍的小行星2001 FO32将在距离地球约200万千米的地方安全飞掠;而21日当天,该小行星也的确如预期般以安全距离掠过我们这颗蓝色的星球。

但这还没完,据称还有大量小行星可能正在向地球冲撞过来,它们的直径从10米到200多米不等。如果这是真的,难道地球毁灭、世界末日就近在眼前了?行星撞地球这个科幻电影里才会有的情节,竟然是真的?

01

关于要撞地球的行星

请先了解一下

太阳系由太阳及在其引力作用下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构成,包括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太阳系中的行星是指围绕太阳以椭圆轨道运行、并且有足够大的质量使其表面达到流体静力平衡(近于球形)的天体,这些行星轨道附近的物体已通过碰撞并合与散射过程被清除。

除了熟知的八大行星,太阳系中还有一些矮行星。它们同样围绕太阳运转,但其质量较小,不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太阳系内的矮行星有:冥王星、谷神星、阋神星、鸟神星和妊神星。近年来,研究人员还根据一些柯依伯天体轨道运动特征,推测在太阳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但尚无观测证实这一猜想。

图1.银河系与太阳系 Credit:Astronomy.com

如果我们的目光落在太阳系以外的更广袤的宇宙空间,就会了解到,银河系中有数千亿颗恒星,而太阳只是银河系猎户座旋臂上一颗中小质量的主序恒星。而在浩瀚的宇宙中,还存在无数星系团,银河系也只是沧海一粟。与太阳系类似,宇宙中很多恒星的周围也存在行星,这些太阳系以外的行星被称为系外行星。

目前已发现并确认的系外行星接近4700颗,这些系外行星大小各异、轨道构型多样,构成了多姿多彩的行星世界。

02

过去、现在和将来

行星的运行轨道并非永恒

德国天文学家提丢斯和波得提出了行星同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经验定律,即提丢斯—波得定则。该定则提出,取一数列:0,3,6,12,24,48,96,192……然后加上4,再除以10,就可以得到以天文单位(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表示的各个行星同太阳的近似平均距离。1781年,天文学家Herschel发现天王星差不多恰好处在定则所预言的位置上。提丢斯当时还预言,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距太阳2.8天文单位处应该还有一个行星。但是后续的观测发现,这片区域实际是呈带状分布的小行星世界,即主带小行星。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拉普拉斯认为,太阳系是完全稳定的。但是1994年,巴黎天文台的研究人员Jacques Laskar等人的工作第一次证明水星的轨道运动是不稳定的。他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的模拟结果显示,未来的30亿年到40亿年中,木星和水星之间微妙的引力摄动作用可能导致一个难以想象的后果——太阳系内部的行星离开现在的轨道位置,金星和水星最终可能猛烈地撞在一起。这项研究工作提醒我们,行星并非总处于永恒的、有规律的轨道。它们可能变得很不稳定,即便没有外界的影响,太阳系在未来的60亿年时间里也会变得杂乱无章。

图2.行星形成的核吸积碰撞过程 Credit:Rebecca Boyle,Nature,2018

太阳系的诞生和演化过程本身也充满了动荡,在行星形成和生长的阶段,太阳系中会发生剧烈的碰撞和散射过程。外太阳系的四颗巨行星也曾经发生过大幅度的轨道迁移,扰乱了内外太阳系中诸多小天体的运动,影响了内太阳系类地行星的演化,最终重塑了整个太阳系。

此外,月球表面的撞击坑也是太阳系形成后期“暴力事件”的见证。科学家们通过分析阿波罗任务带回的月球样品发现,月球在大约39亿年前似乎频繁遭受了各种小天体的撞击——这就是月球 历史 上着名的“晚期重度轰击”(Late Heavy Bombardment,LHB)事件。在太阳系形成晚期,这些天体碰撞事件非常普遍,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内太阳系的水星或大行星的卫星也可能是共同“受害者”。

03

撞地球的高危分子真不少

还好威胁度高的几率没有特别大

在1998年上映的美国科幻灾难片《天地大冲撞》中,“毕德曼彗星”正朝着地球飞奔而来,彗星碎成了一大一小两部分,较小的那部分彗星撞向地球,引发山崩地裂,一片世界末日的景象;而跟随其后的大彗星给地球带来的毁灭程度,更是远远超乎了人们的想象。

2020年上映的好莱坞灾难大片《末日逃生》再次呈现了彗星撞向地球造成的重大灾难场景。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宇宙中天体撞击地球事件的忧患,警示人类需要居安思危,避免这些灾难的发生。目前,撞向地球的天体大多是太阳系内部的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和彗星。小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可分为:近地小行星(NEOs)、主带小行星(MBAs)、特洛伊天体(Trojans)、半人马天体、柯伊伯带天体(KBOs)。目前已发现超过一百万颗小行星,其中近地小行星超过25000颗,主带小行星更是超过50万颗。

一般来说,与地球轨道距离小于0.3天文单位(4500万千米)的称为近地小行星,与地球的交会距离小于0.05天文单位(750万千米,约20倍地月距离)、且直径大于140米的被列为潜在威胁天体(PHO/PHA)。当小行星越过750万千米这条“警戒线”,它就有可能撞向地球。已发现的近地小行星中,有2000多颗可能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

当今对地球威胁程度最高的是于2004年发现的近地小行星(99942)Apophis(阿波菲斯)。“阿波菲斯”将于2029年4月13日从地球身边飞掠,最近距离约为3.2万千米;之后,2036年还会再次降临,危险性极大。但撞击地球的几率也很低,远低于0.01%。

据统计,直径大于140米的小行星撞击事件约3万年发生一次;直径大于1千米的小行星撞击事件约100万年发生一次;直径大于5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情况,大约3000万年发生一次;而直径大于6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这等规模的,上亿年才可能发生一次。

除了太阳系内小天体,近年来还出现了两位来自太阳系外的“星际访客”:“Oumuamua(1I/2017 U1)”和彗星2I/Borisov,其中1I/ʻOumuamua被发现时其与地球轨道距离约为0.2个天文单位(大约3000万千米)已达到近地小行星标准。未来也并不排除会有更多星际天体闯入我们太阳系,当然星际天体撞向地球的概率远小于太阳系内的近地小天体。

图3.太阳系小天体分布 Credit: NASA

04

对地球的撞击事件一直在进行中

探测能力越强 发现数目越大

当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直径达到15米,就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比如2013年2月15日的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陨石事件。该事件造成了约1200人受伤、近3000座建筑受损。

当小行星直径达到25米以上,可能发生空爆,爆炸能量相当于1兆吨TNT当量,并引发火流星事件,如1908年的通古斯爆炸事件(直径50米)、2015年泰国曼谷火星事件和2020年12月青海玉树的火流星事件。

当小行星直径超过140米就可能造成地区规模的破坏,引发地震和海啸等次生灾害。直径超过1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则可能造成全球灾变,对地球环境、人类和生物圈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小行星直径达到10千米,则会造成大规模物种灭绝,如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

根据全球陨坑统计,已撞击地球的小行星中直径为140米以上的约14000颗(已发现约5000颗),40米至140米之间的大约30万颗(发现约2600颗),直径40米以下的估计几百万颗。由于地球存在活跃的地质演化活动,更多的陨击坑在地球上已难寻踪迹。

图4.1988年4月至2021年3月全球火流星事件 Credit:JPL/Caltech

除了剧烈的撞击事件,彗星的喷发、分裂产生的尘埃颗粒与地球的“亲密接触”还可能带来壮观的天文现象——流星雨。当彗星穿过地球运行的轨道,大量的尘埃颗粒撞入大气层,形成流星雨。彗星的烧蚀产物成为水汽凝核,从而会影响气候和降水。彗星陨落也会给太阳系内行星表面带去水冰等挥发物质,这对于研究地球表面水的来源和生命起源也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小行星飞掠地球的事件几乎每天都会发生,这并不是因为经过我们的近地小行星变得越来越多了,而是现在的探测能力越来越强大。分布在世界各国的国际小行星预警网(IAWN)所属的众多望远镜都在紧盯着这些危险的目标,对它们进行严密的监视,地基望远镜包括美国夏威夷的Pan-STARSS, 智利北部的LSST和位于江苏盱眙的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等。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陈向阳提供

近十年来,国际小行星深空探测任务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2012年我国“嫦娥二号”探测器成功飞越近地小行星图塔蒂斯(Toutatis),2015年美国NASA“黎明号”(Dawn)完成对谷神星和灶神星这两个太阳系最大的原初行星胚胎的环绕探测;2020年,日本的“隼鸟2号”顺利完成对近地小行星龙宫(Ryugu)采样返回任务;NASA 的“冥王号”(OSIRIS-REx)航天器也完成了对近地小行星贝努(Bennu)的探测,即将携带样品返回地球。

作者 | 季江徽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审核 | 左 维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本文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7. 找部美国的科幻电影 悬赏10分

天地大冲撞
◆ 片 名:天地大冲撞 / 英文:Deep Impact / 港译:末日救地球 / 台译:彗星撞地球 / 其他:天地大冲撞
◆ 导 演:咪咪·莱德尔(Mimi Leder)
◆ 主 演:Robert Duvall 提李欧妮(Tea Leoni) 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
◆ 类 型:剧情(Drama) 科幻(Sci-Fi) 动作(Action)
◆ 国家地区:USA
◆ 语 言:
◆ 发行公司:梦工厂(DreamWorks) 派拉蒙(Paramount)
◆ 首映日期:1998年5月8日
◆ 制作公司:梦工厂(DreamWorks) 派拉蒙(Paramount)
◆ 制作成本:$7500 + $0 (单位:百万美元)
◆ 本站评分:
◆ 首映票房:$41,152,375.00 (单位:美元)
◆ MPAA定级:PG-13 级
◆ 全美票房:$140,464,664.00 (单位:美元)
◆ 片 长:120 分钟
◆ 海外票房:$209,000,000.00 (单位:美元)
◆ 影片简介:
小行星专家可能是本年度最吸引媒体关注的科研人员了,他们一次次发布“天地大冲撞”的警报,一次次引起世人的焦虑和恐慌。今年9月,美国康奈尔大学天文学家突然宣布,一颗代号为2000QW的小行星于一周前“擦”过地球,科学家是在它飞临地球5天前才有所察觉的。一场虚惊之后,科学家又得出一个足以令人庆幸不已的结论,如果这颗小行星撞上地球,则可能毁灭15亿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1月3日,夏威夷一个天文小组在天体联合会宣布一颗代号为2000SG344的小行星可能在2030年撞击地球,它的撞击能量相当于100颗广岛原子弹,一时间舆论哗然。但仅在一天之后,天文学家又紧急更正了此前的判断,认为它与地球“碰面”的可能性约为千分之一,而且是在更为遥远的2017年。尽管如此,关于小行星撞地球的讨论并未结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发生“天地大冲撞”的可能性,英国科学家甚至正式向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政府必须积极努力采取预防措施。而中国紫金山天文台也决定投资2000万元建设国内最大的小行星望远镜站。
记者昨天从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得到证实:这颗小行星的确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危险的小行星。它的运行轨道与地球极为近似,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54天(地球周期为365天)。中科院惟一的小行星观测研究员朱进告诉记者,这颗危险小行星不会与地球“迎头相撞”,因为它的转向是与地球一致的。最新观测表明,2017年它运行的轨道将与地球轨道局部“重合”,但两星是否会相遇还很难说。随着对其更进一步的探测,也许这种可怕的结论也会被排除。
据朱进研究员介绍,国际天文学界对这颗小行星还不甚了解。天文学家只是从它的亮度判断的前提条件是它必需是一个普通的小行星。但如果它是金属物体,那么它的体积就要小得多。目前观测者还“看不清”它的物质结构,它也许是块石头,也可能是70年代人类宇宙飞行器的推进器残片。
内容:
14岁的莱奥.毕德曼从未想过自己会有如此惊天动地的大发现,他在观测天空时,无意中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毕德曼彗星”,但科学家们很快就发现这个彗星将要猛烈撞击地球。 电视主持新秀珍妮.莱纳在紧锣密鼓地报道致使财政部长下台的性丑闻的同时发现了彗星将撞击地球的消息,珍妮因此被总统“请”去密谈。总统已独家报道为条件,让珍妮将这一秘密保守两天。 在记者招待会上,总统贝克宣布将派一支特殊小分队到太空去摧毁向地球撞来的彗星。前着名宇航员坦纳临危授命,率领五名宇航员乘弥赛亚飞船到达彗星,并在彗星上设置核子炸弹,借以引爆彗星或偏转彗 星行进方向,从而拯救危在旦夕的地球。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人人面临着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人人在试图寻找生命的意义。美国政府为使所有生灵不到灭绝,特意建造了一个如同诺亚方舟式的地下庇护所,以使少数人和动物得以存活。 用核弹摧毁彗星的行动失败后,宇航员们在返回地球途中毅然决定驾驶装有核弹的弥赛亚飞船撞向彗星,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地球上人类的安全,但还是有一个小彗星撞上了地球,引发了史无前例的灾难……
据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Brian G.Marsden 报告说,在 2028年,一个直径1.5公里(1英里)的天体将会在距地球5万公里(3万英里)处 经过,用天文学的角度来衡量属于间不容发的距离。事实上,研究人员当时并不能肯定地说这颗小行星会撞不上地球。第二天,天文学家们发现了1990年所拍到 的该天体的照片,重新计算了它的轨道 ,他们算出来,它将在离地球几乎1百万公里处经过,这比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两倍还多。
“阿波菲斯”是天文学家已知的近800颗具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之一,更是少数几颗天文学家们希望可以进一步详细研究的天体之一。
“阿波菲斯”小行星是一颗绕太阳运行的近地小行星,其形状不规则,直径仅320米左右,质量约4200万吨。是在2004年6月被发现的,此后失去踪迹,直到6个月后又再次被发现。2004年圣诞前夜,科学家们在NASA的“近地天体计划”办公室中计算出,“阿波菲斯”将在2029年4月13日与地球擦身而过。科学家们通过对“阿波菲斯”小行星进行不间断地观测,并估算的数据显示,至2029年“阿波菲斯”小行星与地球的之间的距离为18640英里,这个距离比多数的通信卫星与地球的间距还要近几千英里。
当“阿波菲斯”接近地球时,其运行速度为每秒5.9公里。如果击中地球,将产生相当于11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等同于整个纽约市及其周围区域的地方都会瞬时毁灭;如果它撞击在海洋中,那么将引起毁灭性的海啸,比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更猛烈。因此,天文学家如此描述“阿波菲斯”:一个致命的敌人。
2029年4月13日,黑色星期五,数以百万的人们会来到户外,抬头仰望,惊异于自己的好运。小行星“阿波菲斯”将与地球擦身而过,一个光点划过夜空,比许多人造卫星更快,比大部分恒星更明亮。2029年4月13日,小行星“阿波菲斯”将会在30000公里的高空飞掠过地球。相比之下,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为36000公里。在距离最近时,这颗小行星将会明亮得像一颗3等恒星。即使在城市的灯光中,在非洲、欧洲和亚洲肉眼可见。有记载以来,还没有人曾经见过太空中如此明亮的小行星。
科学家们预测到,2029年,当阿波菲斯在地球附近呼啸而过时,地球的引力会将这个天体扭成一种复杂的转动摇摆的状态,引力所产生的扭矩还可能将“阿波菲斯”撕裂。
这样的事件从未被见证过,科学家们将获得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机会,来观察地球的引力如何影响一颗小行星的运动状态。而这种研究,对于科学家们应对那些与地球有相撞危险的其他天体来说极具参考价值,因为小天体与地球接近时,都将发生类似的状态变化。
当小行星“阿波菲斯”于2029年在距地球表面3万多公里的高空掠过地球后,其自身状态和运行轨道将因地球引力而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足以导致它在7年后,也就是2036年“击中”地球。所产生的力足以使美国德州消失,或使两个欧洲国家消失。在如此毁灭性的撞击中,地球上的生物难以逃过此劫。一位俄罗斯科学家预言,2036年某天,一颗小行星将撞击地球,其爆炸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1万颗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地球上的生物将受到毁灭性打击。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小行星和彗星安全问题研讨会上,俄罗斯天文学家肖尔制作了一个模型,假设“阿波菲斯”击中太平洋,将会掀起200米高的巨浪,它的冲击波掀起的灰尘,将笼罩地球上1/4的地区,这一地区里的动植物和人类将因为严寒和食物链被破坏而死去……

8. 求dnf阿波菲斯的背景故事

“阿波菲斯”是古老的邪恶和毁灭之魔,埃及神话中的神阿波菲斯是破坏、混沌、黑暗的化身,也是太阳神“拉”的大对头。它希望世间陷入永久的黑暗。存在于悲鸣洞窟中的一把邪恶巨剑。

悲鸣洞穴自古以来就是努格尔虫的巢穴。生活在地下的努格尔虫通过拱开泥土而前进,那时发出的声音仿佛人类的悲鸣,悲鸣洞窟正是因此得名。极有可能是随着希洛克一起从魔界转移过来的武器。

最终被罪恶布法罗发掘者挖出,并复活洞穴里各种死去的人物,最终在骷髅凯恩手上。大转移之后魔剑—阿波菲斯不再掉落。之前在悲鸣洞穴杀死骷髅凯恩有很小几率获得。或在加百利处有极小几率可以买到设计图纸。

(8)阿波菲斯小电影扩展阅读:

一、装备属性:

物理攻击力+980

魔法攻击力+713

独立攻击力+485

力量+56

HP最大值-660

每分钟恢复-250.2HP

施放速度-2%

暗属性攻击

二、鬼剑士(男):

[血之狂暴]技能Lv+1

[崩山裂地斩]技能Lv+1

[破极兵刃]技能Lv+2

[幻影剑舞]技能Lv+2

[刀魂之卡赞]技能Lv+2

[冥炎之卡洛]技能Lv+2

[波动刻印]技能Lv+2

[不动明王阵]技能Lv+2

三、黑暗武士(男):

[魔狱裂魂斩]技能Lv+2

[冥炎破空斩]技能Lv+2

[魔影剑舞]技能Lv+2

四、鬼剑士(女):

[蛇腹剑:狂]技能Lv+1

[唤魔:塔莫斯之袭]技能Lv+2

[人剑合一]技能Lv+1

[恶即斩]技能Lv+2

五、守护者(女):

[战吼]技能Lv+2

[天陨断空斩]技能Lv+2

血之狂暴攻击力+10%

攻击时,增加10%伤害。

9. 阿波菲斯的最新情况

阿波菲斯
据英国《每日快报》8日报道,科学家相信,一颗名叫“阿波菲斯”的390米宽小行星将可能在2036年和地球相撞,释放出比广岛原子弹爆炸高10万倍的能量,数千平方公里的地区将受直接影响,而释放到大气中的灰尘可能将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科学家上周在英国伦敦召开专家会议,共商在未来的31年时间里“拯救地球”的有效方法。

命名埃及神话中的恶魔

在埃及神话中,“阿波菲斯”是古老的邪恶和毁灭之魔,它的目的是让整个世界陷入永久的黑暗。最近,天文学家将一颗正从外太空直奔地球而来的小行星也命名为“阿波菲斯”,正是因为这颗小行星将对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性威胁。这颗小行星以前的名字叫做“2004MN4”,它于去年6月被科学家发现,直径约有390米宽。

上个礼拜,科学家在英国伦敦举行了“近地天体”专家会议,共商“末日救地球”之法。英国开放大学陨星专家莫尼卡·格拉迪说:“近地小行星和地球相撞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许多更小的太空物体都在冲入地球大气层时融化了,所以没能和地球发生碰撞。然而,直径超过1公里的小行星将每隔数十万年和地球相撞一次,直径大于6公里的小行星将每隔数亿年和地球相撞一次,这样的撞击将会引发灭绝性灾难。这次我们面对的就是一个迟到的大家伙。”

威胁危险等级史上最高

NASA科学家进行轨道验算后发现,“阿波菲斯”2029年将和地球擦肩而过,但却将在2036年重新光临地球,并可能冲破大气层和地球相撞!

据悉,“阿波菲斯”目前已经名列“托里诺等级”第4级,10级意味着必然的全球毁灭性碰撞。“阿波菲斯”的危险等级在有史以来发现的小行星中是最高的,它和地球在2036年的相撞概率高达37分之一!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天文学家艾伦·菲茨西蒙斯说:“当它在2029年4月13日经过地球附近时,地球引力将改变它的轨道……它会在2036年再次光临地球,并和我们相撞。”

对策核弹炸毁并不明智

如何改变撞地小行星的轨道,目前科学家已经提出了许多理论性的方法。欧洲宇航局“先进观念小组”设计出了用一排人造卫星或火箭推动小行星偏离撞地轨道的方法。科学家最感兴趣、也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派遣一艘太空船和小行星猛烈碰撞,从而改变它的方向。欧洲宇航局计划在下个10年发起“堂吉诃德”计划,派两艘太空船前往一颗测试小行星。其中一艘太空船名叫“西达尔戈”,它将和这颗小行星高速相撞,而另外一艘名叫“桑科”的太空船则将在附近测量小行星的轨道改变情况。

在好莱坞电影《世界末日》中,演员布鲁斯·威利斯曾带人到太空中用核弹去炸小行星,但在真实的科学世界中,核爆炸是最难得到天文学家支持的“下策”。菲茨西蒙斯说:“如果小行星快靠近地球时爆炸,那么地球就不是被小行星击中,而是被好几块大碎片击中了,受害地区将变得更多。”

据悉,明年春天,科学家将拥有一次良好的观测机会,可以更精确地测定“阿波菲斯”的轨道。如果到时仍然无法排除“阿波菲斯”撞地的可能,下一次观测机会将要等到2013年。

事实上,要到2029年,科学家才能完全确定“阿波菲斯”是否会撞地球。一名专家称:“如果我们等到2029年才行动,那么2036年的撞地灾难将很难避免。”

========================================

小行星撞地球的时间被锁定在2071年

方网讯 一颗巨大的太空星体带着耀眼的火光撞向地球,激起惊天巨浪瞬间吞没海岸城市……这就是美国大片《天地大冲撞》中演绎的惨烈景象。这种不幸的遭遇或许真会发生在人世间。日前有天文学家宣布发现迄今为止最危险的近地小行星,它在2071年的部分运行轨道与地球重合。两星相撞的几率为千分之一。

2071年天地大冲撞?

1小行星忙坏专家

小行星专家可能是本年度最吸引媒体关注的科研人员了,他们一次次发布“天地大冲撞”的警报,一次次引起世人的焦虑和恐慌。今年9月,美国康奈尔大学天文学家突然宣布,一颗代号为2000QW7的小行星于一周前“擦”过地球,科学家是在它飞临地球5天前才有所察觉的。一场虚惊之后,科学家又得出一个足以令人庆幸不已的结论,如果这颗小行星撞上地球,则可能毁灭15亿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1月3日,夏威夷一个天文小组在天体联合会宣布一颗代号为2000SG344的小行星可能在2030年撞击地球,它的撞击能量相当于100颗广岛原子弹,一时间舆论哗然。但仅在一天之后,天文学家又紧急更正了此前的判断,认为它与地球“碰面”的可能性约为千分之一,而且是在更为遥远的2071年。

尽管如此,关于小行星撞地球的讨论并未结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发生“天地大冲撞”的可能性,英国科学家甚至正式向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政府必须积极努力采取预防措施。而中国紫金山天文台也决定投资2000万元建设国内最大的小行星望远镜站。

记者昨天从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得到证实:这颗小行星的确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危险的小行星。它的运行轨道与地球极为近似,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54天(地球周期为365天)。中科院惟一的小行星观测研究员朱进告诉记者,这颗危险小行星不会与地球“迎头相撞”,因为它的转向是与地球一致的。最新观测表明,2071年它运行的轨道将与地球轨道局部“重合”,但两星是否会相遇还很难说。

随着对其更进一步的探测,也许这种可怕的结论也会被排除。

据朱进研究员介绍,国际天文学界对这颗小行星还不甚了解。天文学家只是从它的亮度判断其直径大约为30到70米,这种判断的前提条件是它必需是一个普通的小行星。但如果它是金属物体,那么它的体积就要小得多。目前观测者还“看不清”它的物质结构,它也许是块石头,也可能是70年代人类宇宙飞行器的推进器残片。

2老地球伤痕累累

小行星是指那些也像地球一样围绕太阳运转、但体积太小而不能称之为行星的天体。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小行星直径也只有1000公里左右。微型小行星则只有鹅卵石大小。据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小行星观测研究员朱进介绍,人类发现的近地小行星有1106颗(截止2000年9月18日),其中直径超过240公里的有16颗,它们都位于地球轨道内侧到土星轨道外侧的太空中。

人们对小行星的恐惧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较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也会带来灾难。1908年,一颗直径约50米的小行星在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上空爆炸,摧毁了大约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飘浮在空中的尘土高达一万米。而在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一公里的小行星的撞击,曾毁灭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地球上的多种生物。专家指出,在地球诞生的四十多亿年中,危险的“天外来客”给地球留下累累伤痕。目前人类找到的天体撞击坑就有一百多个。最大最老的是南非伏利德佛坑,直径达140公里,已有19亿7千万年历史。科学家分析,一颗直径100米的陨石或小行星砸在地球上,其撞击力相当于100万吨级的原子弹。

但天文学家也指出,由于每颗小行星都有自己的轨道,交叉相撞这类宇宙“交通事故”并不常见。专家分析,直径两公里以上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几率,大约是50万年左右才发生一次;直径超过100米的小行星的撞击,每一万年才有一次。

3监测网两大漏洞

人类对危险小行星的大量监测还是在近几年开始的。1994年,苏梅尔—利维9号彗星与木星发生“世纪碰撞”,这被称为本世纪最大的太空“交通事故”。此后联合国曾先后三次召开防范小行星及彗星的会议。从1995年开始,天文学界逐渐掀起一股小行星探索热。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朱进告诉记者,国际上重大的小行星监测计划就有6家,其中包括中国的施密特计划。但最有成效的还数美国的spacewatch计划(太空监测计划)。这一计划从1985年开始。使用位于亚里桑那州基特峰上的牛顿式反射望远镜,专门搜寻、发现近地天体。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小行星观测计划,平均每两个月可以发现两三个近地小行星。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的“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则是从1995年开始,使用位于河北兴隆观测基地的施密特望远镜。先后发现2000多颗小行星,其中有5颗近地小行星。在1997年和1998年期间,北京天文台的成绩还排在国际前五位,但随后由于各国都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的组织超过了北京天文台。

SpaceguardFoudation(太空防卫基金会)被认为是目前最成功的国际间合作监测计划。该组织于1996年在罗马成立,由各国在近地小行星研究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目的是保护地球环境、防范来自彗星和小行星的撞击。

NEAT“近地小行星追踪”计划。由美国国家宇航局和美国空军合作,使用美国空军在夏威夷的地面电子—光学深空监测站的1米口径望远镜。除了上述这些观测计划,还有与美国军方有关的LINEAR、LONEOS等观测计划。但由于各监测计划都各自为政,望远镜布局不均,尚留有许多“死角”,因此出现2000QW7小行星“擦”地而过才被发现的惊人局面。

朱进认为,目前的近地小行星监测网存在两大漏洞:一是南北不均。上述几大监测计划的站点都设在北半球,而南半球的望远镜数量相当有限。因此,人们做不到全空域监测危险的小行星。二是存在“死角”。最大的“死角”是太阳光照区域。当小行星从太阳方向飞来时,由于“逆光”,地面望远镜看不到它们。这就需要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轨道上也架设一个空间观测望远镜,以避开太阳光的干扰。这一计划早有人提出,但目前尚无实现可能。尽管科学家都已认识到建立一个更严密的监测体系的重要性,但是给人类投下这个重大人寿保险需要太多的钱,人们只能耐心等待。

4大冲撞全球防御

专家认为,一旦发现小行星有撞击地球可能,人类需要有充足的时间用于防卫准备,而准备的时间一般要在十年以上。像美国大片《天地大冲撞》那样当宇宙星体很接近地球时才采取措施是很难奏效的。因此预警时间越长也就越有利。

一般来说,小行星的飞行速度可能会超过目前人类现有的飞行器速度。当它不是迎面撞来而是同向靠近时,人类发射的飞行器短期内是追不上它的。所以人类只能早早地发现它们,并将飞行器发射到外空“等候”,然后再想办法将它推偏轨道。这一“战场”离地球越远,人类就越安全。所以监测是第一位的。

朱进认为,目前人类能改变小行星轨迹的手段极为有限。由于人类还没有掌握向外空直接发射武器的能力,人类所能想到的方法只是用装载核弹的航天飞机在外空拦截小行星,用核导弹将它炸碎或推偏它们轨道。但这种方法也不一定有效。因为对于一些松散结构的星体,爆炸所起到的作用很有限。而且当小行星很遥远时,人们无法观测到它的物质属性。

刚刚发现的最危险的小行星2000SG344,人们尚不知它是何物,只不过从它的反光度判断它大概直径为30至70米。因此从发现到描绘轨迹到分析物性再到选择防范措施,这需要很长时间。但更令人担心的是,另有一些更危险的长周期彗星的观测难度更大,一旦人们发现它将与地球相撞时,通常只有4个月的准备时间了。而这个准备过程,真像和流星赛跑。

好在全球的小行星学家都已认识到全空域监测的重要性,一个更加周密的监测体系正在规划中。据悉,最近美国的CatalinaSkySurvey监测计划正准备在南半球布置一批大望远镜,以补严人类这一尚存缺陷的外空防御网。

10. 近几年很多的影视题材都是关于世界末日,那么世界末日真的会来吗

宗教预言与神话中的世界末日,主要是指地球文明的终结。“非理性思维”是相信“世界末日”的根基之一。“理性思维”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合乎其内在逻辑或自然法则的,而不是某种神意、伟人意志或偶然变故的组合。从这个意义上看,相信“世界末日”则是典型的“非理性思维”。

从数据来看,撞击的概率很高,似乎这是要撞的了,而且地球会毁灭,那么2036年真正世界末日了吗?这里会有另一组数据的分析,2019年,阿波菲斯将会于地球擦肩而过,因为距离太近,所以在某些洲还能直接看到这颗行星,到那时它将会是我们所见过最明亮的行星。这样的机会将给科学家们一个更好的机会来研究,从而更好的应对2036年的‘世界末日’。

虽然很难避免2036年阿波菲斯撞上地球,但我们人类也会有措施去应对这一世界末日的来临。比如安放跟踪器、引力拖车、发射太空飞行器、建太空保护网等,让2036年的小行星能尽量避免撞上地球,避免世界末日。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621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96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578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300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315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958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261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89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708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