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电影集 » 西安民俗文化微电影脚本

西安民俗文化微电影脚本

发布时间: 2022-11-03 01:37:17

㈠ 【五一去哪玩儿】最全的西安周边民俗村介绍

五一小长假就要到了,还在为不知道去哪玩儿发愁吗?

西安这么多好玩儿的地方,你,都去过吗?

钟楼?小寨?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回民街?

No!No!No!

西安好玩儿的好吃的绝不仅限于此~

跟着Miracle一起领略一下西安周边的民俗村吧,体验地地道道的老陕风情。

提起民俗村,袁家村绝对最值得一提,也是西安人最津津乐道和欣而趋之的。

袁家村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的礼泉县,因其以关中民俗和农家乐为主,被人称为“陕西丽江”。

曾荣获"中国十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村庄两边都是颇具关中风味的仿明清式建筑,街上店铺林立,作坊鳞次栉比。

景区主要分为两个区,一边是关中民俗区,另一边则是农家乐。

这里是吃货的天堂,一路走一路吃,从东府吃到西府,从陕北吃到陕南, 稃子、乾县锅盔、箸头面,白吉饼,泡泡油糕、金线油塔,西安凉皮,酸辣粉 等关中特色小吃绝对让人欲罢不能。

袁家村的 老酸奶 也是姐姐每次去玩儿回来必定要带给我的。

在陕西礼泉县袁家村周边,你还可以去的景区包括: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者——唐昭陵,和关中第一大峡谷——泾河大峡谷。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据说马嵬驿就是当年玄宗与杨贵妃诀别之地,曾经见证了他们凄婉的爱情悲剧。

如今的马嵬驿,不见君王,不见贵妃,却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民俗景观。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位于陕西咸阳兴平马嵬办事处李家坡村。

马嵬驿的建造独特,沟沟峁峁,尽其所用,无需刻意的雕琢,一切自然天成。

这里有特色的茶楼、戏楼、农具展示馆、城门楼观景台、醋坊、酒坊和油坊。

醪糟大家肯定都吃过,可不是所有人都见过醪糟的酿制过程的。

在这里,你们不仅可以吃到正宗的醪糟蛋花汤,还可以亲眼目睹江米变成醪糟的全过程。

传闻醪糟也是当年贵妃的最爱哦^_^

你的好奇心有没有和我一样,正在不断膨胀啊,哈哈~

卤水豆腐、德鑫麻花、老油粮、民间豆腐汤、窑洞挂面、关中黑猪肉系列 等等,上百种传统小吃汇聚在一起,堪称囊括陕西传统小吃的“满汉全席” 。

对美食有着不懈追求的你,还在等什么,快和小伙伴们约起来吧~~~~~

周至沙河湿地公园位于南依秦岭,北濒渭水的周至县,是在原沙河基础上改造的水景街,是一个集市民休闲、亲水体验、儿童娱乐、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类主题公园。

也是国内首家立体水景、互动式滨河生态主题公园。公园内的水街依托自然河流,有198处自然水景,202处人工水景、71处陆地水景、29处空中水景等总共500处水景点。

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水景元素最丰富的水街,因此成为西安周边最具魅力的旅游、文化和娱乐的地方。

也是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最具生态特色、最具时尚魅力的生态水景旅游地。

“洋槐林里看云海、移民新村观民俗、女娲湖边来休闲、窑洞土炕拉话话、商业街里品美食”,这就是陕西省蓝田县洩湖镇簸箕掌村旅游景区的最大亮点。

簸箕掌村是继礼泉袁家村、兴平马嵬驿、周至水街之后又一民俗文化村。集文化旅游、民俗文化展示、休闲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是远离喧嚣都市、回归自然,品味悠闲的好去处。

商业街展现蓝田风俗、体验蓝田风情为定位,全方位展示蓝田老村魅力。

那里的 老豆腐、臭豆腐、菠菜面、麻花 备受游客们青睐。

各位“吃货”朋友还可以亲身感受到这里的特色—— 蓝田荞面饸饹 。

岐山县是西周王朝的发祥地,是周文化的诞生之地。

而位于岐山县城西北周公庙的西岐民俗村集中了周文化孕育的岐山民俗和地方饮食文化。

村内的农家院依次排列开来, 岐山臊子面、岐山烙面皮、锅盔 等地方美食味道纯正、让人垂涎三尺。

还有农具展示馆带你领略农村的田园生活,感受西岐的风土人情。

西岐民俗村文化积淀深厚,民俗风情浓郁,田园风光优美,名优小吃誉满中华,被誉为“陕西民俗第一村”。

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因六百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派部将李文忠第六营在此“屯兵”而得名。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六营民俗村深刻诠释了这句话的内涵。

这座两千余人村子以制作千姿百态、造型逼真、色彩鲜艳的凤翔泥塑而闻名全国。

其制作出的泥塑是至今西府保留最古老、最原始、最具民族特色的手工制品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远销到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更成为赠予外国领导人的珍贵礼物。

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距城区九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

主要有党、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建村距今约670年历史。

党族始祖党恕轩由本省原朝邑县逃荒播迁至此定居。

恕轩娶邻村樊氏女为妻,生有四子,除四子君明赴甘肃河洲“屯田”未归外,长子君显为长门,次子君仁为二门,三子君义为三门。他们都人丁兴旺,绵延至今,已传25世。

元末明初,贾族始祖贾伯通由山西洪洞迁居韩城,先栖居县城、贾村等处。       其第五世贾连娶党姓女,生子贾璋。

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贾璋以甥舅之亲定居党家村,兴家立业,他们仍奉伯通为始祖,也子孙繁衍至今,已传24世。

从“辈分”说,贾姓第六世相当党姓第七世,相互兄弟相称,直到现在保持不乱。

陈炉古镇位于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交界处,是陕西省铜川市的一个乡土小镇,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因陶瓷而留名。

陈炉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旧址,它是陕西乃至西北最大的制瓷窑场,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活化石”。

陈炉古镇里遍布古窑场的遗迹,随处可见烧制好的陶器和瓷片路,整个古镇充满了陶瓷的色彩,一片五彩斑斓,艳丽炫目。

吸引着广大学者、专家、艺术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观,造就了一个陶瓷文化深厚的艺术之地。

最后要介绍给大家的是位于西安市中山门(小东门)内的永兴坊 。

如果你实在懒得去那些远一点的民俗村,还想要品尝到地道的陕西特色小吃,那么永兴坊一定是堪比回民街的不二之选。

永兴坊原地为唐朝魏征府邸旧址,是西安市为了继续完善顺城巷历史风貌,充分彰显古城历史底蕴,扩大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在2007年在原址上建造的,为古城再添了一个“坊”式的精品项目。

主要以关中牌坊和具有民间传统的建筑群组合,形成古里坊式布局,展示古长安城的街坊式形态和历史生活气息,以及传统民俗生活空间。

该美食街区有关中、西府、东府、陕北、陕南等美食汇集一体,分关中楼、陕北、陕南楼、民俗文化体验区、文化墙等近二十个区位。

永兴坊也是我最喜欢的美食街,好吃的一定要分享给大家。

由外及里, 岐山臊子面,潼关肉夹馍,金线油塔,麻花,小薯仔,洋芋糍粑,子长煎饼,宝鸡擀面皮,秦镇米皮,石子馍,甑糕,biangbiang面,彬县御面,羊肉泡馍 ,好了,这些只是我喜欢吃的和能记住名字的。其它的你们不妨亲自去看看,品尝品尝。

此外,还有一些手工作坊,有现做辣椒面的,有做小磨香油的,还有陕西特色的手工艺术制品——皮影等。

西安周边的民俗村基本上都在这篇文章里了,有时间约上亲朋带上好友一起去吧,没时间的收藏了有机会一定要去啊!!!!

㈡ 西安的风俗特色有哪些

1、吃五豆。腊月初五,将大豆、小豆、绿豆、红豆、黑豆,放入锅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须要吃后有余。以此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吉庆有余。

(2)西安民俗文化微电影脚本扩展阅读:

西安历史文化特色:

1、方言:

关中话,即西安方言为代表的的中原官话之一陕西话,虽然深受普通话影响,但还是保留了一些古音古词用法。

2、戏剧:

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流传于户县钟馗故里的傩舞跳钟馗,是中国戏曲舞蹈的活化石,傩是中医的鼻祖。

3、绘画:

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钟馗故里钟馗画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㈢ 西安文化

谁说历史不会再次光顾曾经辉煌过的城市?西安,这座以汉唐雄风闻名于世的千年古都,通过建立最切合自己的城市发展坐标系,找到了一条独一无二的攀升之路,正在神奇地重拾辉煌。
人文西安:让文化唱响世界

———古都西安的战略定位

中国的根在西安。

正因为如此,克林顿来华首站会选择西安,连战、宋楚瑜的寻根之旅要落脚西安。西安成为众多国家政要的必访之地。也是众多中外游客慕名而来的世界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城市。

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周、秦、汉、唐等13个封建王朝在西安建都,时间长达1100多年。西安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国际性大都市和灿烂辉煌的东方文化的集大成者。虽然“西安这座城市,不做帝都已久,但一砖一瓦,都是皇城记忆,一坊一塔,尽皆帝都气象”。

然而,是根,就让人想到深埋地下,可谓“西安无处不遗址”。它不如繁茂的枝叶、鲜艳的花朵、金灿灿的果实那么惹人注目。地下的盘根错节,也让建设变得不易。

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西安经过踟蹰,终于选择了“坚守”,一种智慧的坚守———“把西安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科学的发展观基于对历史文化的深度理解与重新定位,历史文化这个曾经的包袱就如点石成金,成为改变城市的巨大动力,使西安成为2006年国内外瞩目的焦点。

2006年3月底,汉阳陵地下博物馆甫一亮相,就使世人为西安震惊。不仅仅是因为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更因为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和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这座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遗址博物馆,在国内首次采用了特殊玻璃全封闭的保护与展示手段,为遗址创造了一个尽可能接近发掘前的原始环境;而游客则在展品和遗址没有丝毫移动的原本状态下“零距离”地欣赏这座巨大的文物宝库,最先进的影视成像技术还可以让人们感受当年的历史事件。原来文物保护与展示还可以这样做,人们赞叹道。

2006年10月下旬,“人文奥运、盛典西安”在大明宫遗址上举行,古老与现代,宫殿与废墟,穿过时光的隧道,恍如昨天。大明宫遗址、西安、奥运,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互相借势。对于西安来说,奥运的影响力将西安独特的文化魅力推向了一个高潮。

2006年6月初,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发起的首届丝绸之路投资论坛在西安召开,300多名中外政要、专家和嘉宾与会,规模与规格都令主办方始料未及。两千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架起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昔日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如今在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经贸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再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成为吸引投资的热点。

论坛上,全国唯一在原址上重建的大型商业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大唐西市精彩亮相。这个将在丝路原点建设、重现唐时丝路商贸盛况的项目引起了与会中亚国家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政府部门及商会亲临现场考察,并当即与大唐西市签订了合作意向。

2006年底,作为丝路投资论坛的又一个具体成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在西安正式成立,众多专家参加的丝路文化西安国际研讨会,再度明确了西安在丝绸之路上不可动摇的起点地位。“隋唐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就在唐长安西市”与会专家的论断铿锵有力……

这些文化事件的成功,也让西安更加认识到,一个城市的复兴必须紧紧抓住它最具特色的一点。对于西安来说,那就是历史文化。因为在中国的众多城市中,只有西安是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的世界四大古都,只有西安拥有中华文明深深的根基,它是最有条件、最有资格成为一个用文化与历史来定位的城市。这些成功的文化事件,使西安的影响力、号召力越来越大,所获取的“注意力”也越来越多,这些都将成为这座城市的“无形资产”,势必在今后结出硕果。

大唐西市:文化改变生活

———人文西安的生动写照

当然,西安不会满足于让自己止步于一个古老城市的羁绊,成为过去时代辉煌的印记。怎样才能让历史从深埋的黄土之下走进人们的生活,复活汉唐时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化之精髓?怎样才能利用深厚的文化积淀,协调好历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发展文化产业?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城市发展路径,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独特范本?是西安的决策者们必须思考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在刚刚召开的党代会上,西安再度明确了自己的战略选择,那就是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这也是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重要内容和强力支撑。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的利用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它的造势功能上,而是更充分地向产业转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今后五年,西安将建设一批集商贸旅游会展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大项目,形成与现代都市生活紧密衔接、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配套相符的服务经济体系。

大唐西市项目,正是西安的决策者们对城市复兴的一次伟大尝试。

西市是隋唐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史载,唐时的西市占地1600亩,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汇聚了酒肆、衣行、药店、古器、珠宝、铁铺、法烛、声色艺伎等220行,商铺上万家,商业贸易西至罗马,东到高丽(今韩国和朝鲜)。唐长安西市作为中国民族商业和世界各国商业相融合而生成的现代商贸形式的雏形,即使在今天,它也称得上是占地面积最大、建筑面积最大、业态最发达、辐射面最广的世界Shopping-mall的鼻祖。

千余年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商业渊源,使大唐西市项目即使在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西安,也可以自豪地说,自己拥有的是具有唯一性的稀缺资源。它是西安乃至全国唯一在原址上重建的大型商业旅游文化产业的项目,是西安乃至全国唯一全面反映盛唐九宫格局商业文化的项目,是西安乃至全国唯一可以用丝路起点命名的项目。

正是这些独一无二的资源,使建设者们有信心利用国际化的视野、开放性的思维,让历史真正走进生活,把历史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西安形成一个直接拉动经济增长的独特的商业旅游文化产业精品。

一方面,大唐西市充分利用丝路起点的特殊地位和巨大的号召力,积极参与各项与丝路有关的活动:通过赞助丝绸之路投资论坛推介自己也宣传西安;与政府部门一道组织专家学者和策划推广人员几度丝路寻踪,东到日本,西到罗马、雅典、开罗、伊斯坦布尔,召开国际研讨会,与国外旅游部门和商家洽谈未来合作,宣传西安,推介西市,吸引原丝路国家来大唐西市进行商业贸易,吸引外国朋友旅游、参观、购物、激发他们了解西安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大唐西市的决策和建设者们多次往返丝路沿线国家,积极倡导在大唐西市设立丝绸之路交易会永久场馆,得到各国商会的积极响应。巴基斯坦贵宾关注西市寻求商机,土耳其演艺公司即将来洽谈合作建设民俗馆……

另一方面,大唐西市项目充分地发挥原真性遗址的魅力。他们不惜损失商业开发的面积和利益,花费大量心血建造大唐西市的遗迹保护展示厅和博物馆,使之成为“西安客厅”。因为正是这些遗迹对项目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有大幅提升,成就了西市独一无二的特质,也成为西市最具号召力的资源。那些依然留存西市的“东北十字街”的遗迹,由西北唯一有国家一级资质的西安文物保护中心精心保护,并将采用汉阳陵式的现代化手段加以展示。人们站在丝绸之路起点上,能够看到隋唐时代商业繁盛的大街和桥涵;能够感受到从未体验过的唐代市井生活和商业氛围;原真性地还原历史、零距离地体验历史,让人们在旅游、购物的同时,体会盛唐丰富的、开放的文化内涵。

而最为独特的是,大唐西市将通过弘扬大唐商业文化精髓,打造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商业旅游文化产业项目。

以丝绸之路为品牌的丝路风情一条街,不仅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丝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建筑,买到当地客商经营的土特产品,更能够度步穿梭于“丝绸之路”,领略时空流转,体味异国风情……这里定期举办“丝绸之路交易会”,作为民间发起的一个国际盛会,将促进西市尽快形成巨大的国际商贸市场,成为丝路各国展示经济发展成果的窗口和国际名牌及特色商品集散的平台,增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传统友谊。凭借丝路起点和古都西安的号召力,大唐西市还将建设一个大规模、上档次的西安国际古玩市场,以便“既有利于政府对古玩市场的监管,又能充分体现古城的特色。”通过规范经营和健康快速的发展,成为与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相符的全国古玩艺术品交易和拍卖中心。还有餐饮一条街、酒吧娱乐一条街、地下一层的shoppingmall、国际旅游纪念品集散地,还有充满丝路特色、异域风情的胡乐舞表演厅……

大唐西市各具特色的功能街区,不仅延续了盛唐西市丰富的商业业态,为中外游客和市民提供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及服务,而且演绎了金市万商云集的盛况,展示了千年丝绸之路的风情,成为寻古淘宝、购物休闲的必游之地和投资、经营的聚财之源。

据统计,外国游客在西安的平均逗留期为2.9天,每一天的消费额为180美元。而大唐西市这样的国际化商旅文化产业项目,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丰富独特的观光购物娱乐项目,提升西安旅游文化的内涵,延长中外游客的逗留期,增加观光购物的兴趣和消费额,推动西安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往昔,唐长安西市被誉为“金市”,它是都城的聚宝盆和世界的物流中心,它佐证着大唐的繁荣和鼎盛。

今天,大唐西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生动实践,是城市文化复兴的一个亮点,它传承着历史文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凝结着民族的自豪感。

大明宫,千年基座上“盛典西安”的辉煌演艺,已成为北京奥运的序曲唱遍神州……

大唐西市,丝路起点上构筑的“西安客厅”,则是西安人民献给零八奥运的又一份厚礼……

大唐西市在崛起,你感受到它那文化之旅渐行渐近的坚实脚步了吗?
Who says history will once again patronize the glory of the city » Xian, famous for glory this to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the capital,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most suited to their own urban development coordinates, found a unique way up, is magically regain glory.
Humanities Xi'an: singing the world culture

--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the ancient city of Xi'an

China's roots in Xi'an.

Because of this, Clinton will choose to China at the first stop of Xian, Lien Chan and James Soong's trip to Roots settled in Xi'an. Xi'an to become politicians in many countries will visit the place. Mu Ming also many Chinese and foreign tourists from the world-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t city.

In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brilliant Chinese nation, Zhou, Qin, Han, Tang and other 13 feudal dynasty in Xi'an Capital for up to 11 years. Xi'an is also the world's first population of over 1 millio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and the brilliant oriental culture to the master. Although "the city of Xi'an, not Royal Park has been a long time, but a brick tile, are Imperial memory, a forum of a tower, Jinjie Royal Park weather."

However, the root, people thought buried deep underground, can be described as "ubiquitous site in Xi'an." It should lush foliage, bright flowers, Jincan Can the fruit so dramatic. The ground floor of intertwined, so that the building has become difficult.

History, cul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Xian after Chi Chu, and finally select the "stick", a kind of wisdom of the stick - "the Xi'an into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modern international city."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based o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epth of understanding and re-positioning, history and culture which was once a burden as Diandanchengjin, a change the city's tremendous driving force to Xi'an in 2006 to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t home and abroad.

By the end of March 2006, Han Yangling Museum parents, Anne and the ground floor appeared to shock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to Xi'an. Not only because those remarkable heritage, but also because the display of modern and advanced means of the concept of heritage conservation. The world's best known as the site of the museum, the first time in the country-wide use of a special glass protection and closed the show means to create a site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explore before the original environment and tourist sites in the exhibits and Do not have the slightest movement of the original state of "zero distance" to enjoy this great treasure trove of cultural relics, the most advanced video imaging technology also allows people to feel that the historic event. The origin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display can also do so, people praise Road.

In late October 2006, the "People's Olympics, Xi'an Festival" held in Daming Gong ruins, ancient and modern, and the palace ruins, through the tunnel of time, like yesterday. Daming Gong site, Xi'an, the Olympic Games, three cleverly combined with each other Jieshi. For Xi'an, the Olympics will be the influence of the Xi'an unique cultural charm to a climax.

Early June 2006, launch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and so the first Silk Road Investment Forum held in Xi'an, more than 300 Chinese and foreign dignitaries, experts and guests attending, size and specifications are to host surprise.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 in the ancient Silk Road served as China and the outside world as a bridge, the old Silk Road from Chang'an, now in the areas along the Silk Road to promote trade and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nce again attract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 To attract investment into the hot spots.

Forum, the only in-situ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commercial tourism and cultural instries in the project - the largest Tangxi brilliant appearance. The original point of the Silk Road will be in the building, when the Silk Road trade Tang reproce the success of the project from th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ttending a high degree of attention and enthusiastic response. Kyrgyzstan and Uzbekistan, the two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trade associations in person to inspect and immediately with the Tangxi signed the cooperation intent.

The end of 2006, as the Silk Road Investment Forum, a further concrete results, the 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Committee on the Silk Road Culture Research Center was officially established in Xi'an, many exper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Silk Road culture of Xi'an, Xi'an in the clear again on the Silk Road The starting point of an unshakable status. "The starting point on the Silk Road, Sui and Tang dynasties in Anxi city of Tang" The experts of the thesis sonorous strong……

The success of these cultural events, but also to become more aware of Xi'an, a city must seize the rejuvenation of its most characteristic point. For Xi'an, that is, history and culture. Because of the many cities in China, Xi'an is only with Rome, Cairo, Athens said the four ancient capitals of the world, only in Xi'an has deep root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t is the most qualified and most are eligible to become a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use To target the city. The success of these cultural events, so that Xi'an's influence, more and more appeal, obtained by the "attention" more and more, these will become the city's "intangible assets", it is bound to bear in the future Fruits.

Tangxi big city: cultural change in life

-- A vivid portrayal of humanity in Xi'an

Of course, Xian will not meet its own to stop in an ancient city in the yoke, as the imprint of the past era of glory. How can we let history from deep under the loess into people's lives, the revival of the spirit of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era,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essence » How can we use profound cultural accumulation that coordinate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stries » How can we let our own path of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development as a unique model » Xi'an is the thinking of policy-makers must bear the brunt of the problem.

In the recently held the party congress, Xi'an again their clear strategic choice, that is, the humanities Xi'an, Xi'an dynamic, harmonious Xi'an, which is building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international city and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strong suppor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dvantages of using resources has not stop at its functions created, but more fully to the instrial transformation, becoming a driving forc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next five years, Xi'an will build a number of tourism-trade exhibition features as one of tourism, cultural instries and modern services in large projects, with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urban life closely co-ordinated, and the worl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n line with supporting the service economy.

Tangxi big city, Xi'an is the decision-makers in urban rejuvenation of a great try.

West City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Silk Road Sui and Tang dynasties. History set, when the Tang Dynasty City, an area of 1,600 acres of the West, the building area of more than 100 million square meters, brought together Jiusi, clothing line, a pharmacy, ancient, jewellery, Tiepu, France candle, Shengse Geisha, and other 220 firms, shops, 10000, Rome, business, trade west, east to Korea (South Korea and North Korea today). Tang long Anxi city as China's national business an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of business integr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embryonic form of modern commerce, even today, it also be regarded as the largest area, building area of the largest, most developed Form, the most widely Fushe Mian Shopping-mall world of the originator.

More than 1,000 year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unique business sources, the Tangxi city projects even in the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n Xi'an, can also be proud to say that he has the unique nature of scarce resources. It is the only country in Xi'an and in-situ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commercial tourism and cultural instries, and Xi'an is China's only fully reflect the Tang Dynasty Jiugong pattern of commercial and cultural projects, and Xi'an is the only starting point for the Silk Road can be named Projects.

It is these unique resources to enable builders to have confidence in the use of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open way of thinking, let history into the real life, the history of modern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philosophy of lif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Xi'an to form a direct boost economic growth and unique business tourism and cultural instries boutique.

On the one hand, the Tangxi starting point for the Silk Road city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special status and enormous appeal,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various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Silk Road: Silk Road Investment Forum, sponsored by himself to promote publicity of Xi'an, an organization with government departments Experts and scholars and planning to promote several officers Pursuit Silk Road, east to Japan, west to Rome, Athens, Cairo, Istanbul, the convening of an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the tourism sector and with foreign businessmen discuss future cooperation, publicity Xian, in the West to promote and attract The original Silk Road countries to the Tangxi city commercial trade, tourism to attract foreign friends, visits, shopping, inspir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Xi'an great interest. The city of Tangxi and builders of their decision-making on many occasions and from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Silk Road, actively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ity in the Silk Road Trade Fair Tangxi permanent venues, receive a positive response from States Chamber of Commerce. Pakistan concerned about the VIP seek business opportunities in the West, Turkey is about performing arts companies to discuss cooperation Folk Museum build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Tangxi City project full play to the site of the charm of Authenticity. At the loss of their commercial interest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rea, spend a lot of effo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angxi protection of the relics of the Exhibition Hall and Museum, to become the "Xi'an living room."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se projects remains on the grade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a substantial upgrading of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West City, West City has become the most appeal resources. Those who still retained the West's "Northeast Cross Street," a relic from the Northwest at the national level only qualified heritage conservation center in Xi'an carefully protected and will use the Han Yangling-modern means to be displayed. People on the Silk Road starting point, be able to see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era busy commercial street and bridges and culverts; have never experienced the feel of the Tang Dynasty Town life and business climate; Authenticity to restore history, distance to experience history, Let people in the tourism, shopp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rich experience of the Tang Dynasty, opening up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e most unique is that the city will promote the Tangxi Datang commercial and cultural essence, creating a unique competitive business tourism and cultural instry projects.

㈣ 西安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特色

1、地理环境

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867米,是大陆中部最高山峰。

2、历史文化

西安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西安的戏剧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2006年5月20日,秦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陕西省西安秦腔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长安画派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钟馗故里钟馗画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风土人情

西安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遗存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的155个基本类型中,西安旅游资源占据89个。西安人民好客大方,热情迎接客人的到来。

(4)西安民俗文化微电影脚本扩展阅读

西安特有的节日习俗

1、西安草莓音乐节。 每年的5月“草莓音乐节”是国内音乐厂牌摩登天空继“摩登天空音乐节”之后,于2009年创办的另一音乐节品牌,比之“摩登天空音乐节”,“草莓”的气质更为多元,更具有春天、浪漫、爱的特质。

2、长安国际书法年会 。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中国长安国际书法年会,是由陕西省旅游局主办的一项大型的国际书法交流活动。汉字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西安既是历代书法名家辈出的地方,又是保存历代书法名作碑石最多的地方,被誉为“书法之乡”。

3、西安兵马俑石榴节。每年9月中旬,西安临潼既是兵马俑的故乡,又是享誉全国的石榴产地。每到秋高气爽之时,亦正值旅游旺季,火红的石榴在阳光下分外引人注目,更为骊山增辉添色。西安兵马俑石榴节把这两项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使旅游客同时满足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

4、西安古文化艺术节。每年9月 ,西安古文化艺术节是西安市的一项大型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从1990年开始,每年金秋9月举办。古文化艺术节荟萃了陕西民间艺术精华,内容丰富。

5、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友谊赛。每年11月第1个周日,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从1993年开始举办,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03年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被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体育旅游金牌赛事”。

6、唐都上元不夜城。西安城墙新春灯会每年新春期间,唐都上元不夜城——西安城墙新春灯会活动自1984年开始举办以来成功举办了30余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西安市新春期间的品牌文化旅游活动之一,也是景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㈤ 陕西民俗

十大陕西风俗习惯
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陕西十大怪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益、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等。

一、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 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二、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没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四、泡馍大碗卖

“牛羊肉泡馍大碗卖”可称上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馍似乎是白来一趟。而牛羊肉泡馍要数回民食品了。

关中人吃饭讲究实惠,肉是大块的肉,馍是硬梆梆的死面托托馍,碗是能盛6两8两的大老碗。刚端上来的羊肉泡馍很烫,呼呼地直冒热气,吃时用筷子从贴碗的四周往嘴边拨,边拨边吃。

羊肉泡的作法主要分煮肉、烙馍、熬汤、掰馍和煮馍。肉要煮得又酥又烂。馍要烙得又硬又黄,还要遇水不化、百煮不烂。汤用牛羊肉骨髓熬成。馍要掰得越碎越匀越好,然后将馍、肉、粉丝、葱、盐、味精等调料加入,在炒瓢内旺火爆煮。

由于烹煮的方法不同,羊肉泡馍为煮馍和小炒。加汤的多少不同,分为干泡(汤少)和水围城(汤多),吃得自有分寸。这种泡馍有干有汤,又热又香,很叫人开胃口。所以泡馍馆,便选用一种耀州(耀县)产的大瓷碗来装盛泡馍。

五、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六、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样的。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七、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八、姑娘不对外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九、不坐蹲起来

由于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都要蹲要一起开“老碗会”,贿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者“丢方”、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实际上是人们劳累后歇息的一种习惯。

十、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只要观众叫声“好”,这吼戏者的高兴程度不亚于获得什么大奖,人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燎得太(好极了)”。

㈥ 介绍一下西安的风俗习惯

1.吃五豆。腊月初五,将大豆、小豆、绿豆、红豆、黑豆,放入锅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须要吃后有余。以此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吉庆有余。

(6)西安民俗文化微电影脚本扩展阅读:

西安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遗存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的155个基本类型中,西安旅游资源占据89个。

西安周围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汉、唐四大都城遗址,西汉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钟鼓楼、古城墙等古建筑700多处。

㈦ 什么是民俗电影,给个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在电影创作中,以民俗文化作为电影故事的叙事主体和艺术创作的主题载体,通过电影的各种表现手法,将民俗美学的瑰丽与传统文化的意韵融为一体,并明显突出当地民间风俗,通过建筑,服装,生活习惯等元素强化的主题电影。
该类型的电影有《黄土地》、《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等

㈧ 请问 西安的民俗有哪些文化 小吃 历史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由于中国陕西西安的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欢乐谷人唐·赐福镇宅圣君钟馗的生日是石榴花盛开的五月五日,人们将端午节称为钟馗文化端午节,钟馗被称为石榴花神,钟馗故里陕西西安市将石榴花确定为“市花”.
西安的名小吃很多,独具特色,一些最久负盛名的小吃如下: ·西安特色面食 biángbiang面
关中人最基本最普通的面食,除了蒸馍,恐怕就是“油泼辣子[比昂][比昂]面”。关于“biángbiang面”的得名,有着这样一个顺口溜---“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左一扭右一扭,东一长(zhang)西一长,中间加个马大(dai)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搭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多少年来就一直听老人言传下来。因为这个字笔画繁多,所有字典都找不到,书面上极少见到,都是一边念顺口溜一边写才能写出这个字。很有趣的吧。北方人大都觉得这种面食很好吃。 ·西安饺子宴 西安市着名小吃宴席,是在发掘研究唐代和我国传统饺子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饺子宴选料考究、工艺独特,制出的饺子造型生动,一饺一格,一饺一形,观之赏心悦目,食之回味无穷。西安饺子宴的得名,主要因这种宴宾筵席由千姿百态的饺子组成。 ·秦镇凉皮 秦镇凉皮已有2000余年历史,秦镇本地传说在秦始皇时期已经开始有凉皮,为皇朝供物。乃为全国各种凉皮之祖。以大米粉为原料制成,因主产于户县的秦镇,也叫秦镇米皮,制作时把大米粉调成糊状, 平铺在多层竹笼内,旺为蒸熟,做出的凉皮筋、薄、细、软,具有独特风味。吃时用近一米长,20多厘米宽的大铡刀铡成细丝,加入辅青菜、小豆芽等,调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调好的凉皮全呈红色,辣里透香,在西安深受欢迎。 ·牛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凉皮、肉夹馍
牛羊肉泡馍是西安市着名小吃。 用优质牛羊肉加佐料入锅煮烂,汤汁备用。把烙好的“虎背菊花心”——坨坨馍,掰成碎块,加辅料煮制而成。其特点是:肉烂汤浓、香醇味美、粘绵韧滑。食后再饮一小碗高汤,更觉余香满口,回味悠长,吃的时候配一叠特制的糖蒜,口感更好。牛羊肉泡馍,是独具西安地方特色的着名小吃,西安老孙家饭庄从一八九八年开始经营,迄今已有百年历史。 传说,牛羊肉泡是在公元前11世纪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西周时曾将“牛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上牛羊羹这一绝味,武帝竟封为太官史,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还有一段风趣的传说,大宋皇帝赵匡胤称帝前受困于长安,终日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一日来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铺前,掌柜见其可怜,遂让其把自带的干馍掰碎,然后给他浇了一勺滚热肉汤放在火上煮透。赵匡胤狼吞虎咽地吞食,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一日,路过长安,仍不忘当年在这里吃过的牛羊肉煮馍,同文武大臣专门找到这家饭铺吃了牛羊肉泡馍,仍感鲜美无比,胜过山珍海味,并重赏了这家店铺的掌柜。皇上吃泡馍的故事一经传开,牛羊肉泡成了长安街上的着名小吃。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赞美诗句。 ·老童家腊羊肉 陕西省西安市着名小吃。相传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难来西安,品尝了老童家腊羊肉后大加赞赏。并由兵部尚书赵福桥之师邢庭维手书“辇止坡”三字,制成匾额悬挂门口,从此老童家腊羊肉名闻遐迩,近百年来长盛不衰。 腊羊肉选料精细,工艺讲究,辅料齐全,火功得当。卤煮出的肉,色泽红润,质地酥烂,香醇可口,是佐餐下酒菜, ·锅盔 锅盔(英文:guokwei),又叫锅魁、锅盔馍、干馍,是陕西关中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传统风味面食小吃。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锅盔整体呈圆形,直径尺许,厚1寸,重5斤。料取麦面精粉,压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外表斑黄,切口砂白,酥活适口,能久放,便携带。省外人编成的顺口溜“陕西十大怪”中,有一怪为“烙馍像锅盖”,指的就是锅盔。关中较为着名的有乾州锅盔(相传为武则天派兵在乾州【乾县】打仗,战士在作战过程当中有人无意间将面置于头盔里用火烘烤,然后发现其味香脆可口,随即流传而开)。锅盔形似锅盖,边薄中厚,表面有轮辐状花纹,硬实筋韧,酥香可口,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肉夹馍 陕西(乃至西北大部分地区)着名小吃,起源于战国,当时称“寒肉”。 在西安,老樊家几乎成了腊汁肉的代名词。 樊记腊汁肉由樊凤祥父子俩创于1925年,已有70多年历史。于1989年参加商业部“金鼎奖”评选活动,被评为部优产品。 腊汁肉是一种用着锅占制的酱肉,但比一般酱肉酥烂,滋味鲜长。由于选料精细,调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因此所制的腊汁肉与众不同,有明显的特色,人们称赞它是:“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法满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 吃时切腊汁肉少量,夹人刚出炉的白吉馍中,此时馍香肉酥,回味无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白吉馍一起食用还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葫芦头 葫芦头是西安特有的风味小吃,它和羊肉泡馍有相似的地方,即同为掰馍,但主要原料不是羊肉,而是猪肠。其主料由猪大肠头、猪肚头、肥肠去腥臊后加佐料煮成汤,再用汤煮馍而成。其汤酽味浓、鲜香适口,是一种高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食品。具有浓郁味醇,鲜香滑嫩,肥而不腻,老幼皆宜的特点。 葫芦头相传源于唐代,起初名为“杂糕”。名医孙思邈到长安一家专卖猪肠的小店吃饭觉得腥味大,油腻多,得知制法不得当,便传授窍道,并留药葫芦让店主调味,店主为感激孙思邈,特将药葫芦高悬门口,“杂糕”也改称“葫芦头”了。 ·肉丸胡辣汤 肉丸胡辣汤,是西安回族人的清真食品。西安回族人想在汉民聚集的地方想要从事饮食业又要出众,就只能在调料上下功夫,故此屏弃了酸味,改用西北人更适应的咸味来映衬羊肉汤、牛肉汤的香味。煮牛羊肉那可是回民的传统项目,调料的丰富和火候的掌握自不待言。把重口味的胡椒分量减轻,以便更加能突出肉和菜的口味。用回民更常用更大气的牛肉丸子(牛肉绞碎和面合,下水煮),更有口感和实在。辅料增多,加白菜、薯仔块、菜花、胡萝卜块、木耳、黄花、腐竹、冬瓜等,下辅料的时间次序也不同,务必使每种菜软硬得当,看起来也有卖相、颇有点晶莹剔透的感觉,现在的西安人把肉丸胡辣汤也作为一种早餐。每天,早晨人们起床后洗漱完毕,走上街头要一碗肉丸胡辣汤一咥【die】(陕西方言是吃的意思)各奔东西,展开一天新的工作。 ·蜜枣甑糕 做甑糕在四关:一泡米,米是糯米,水是清水,浸一晌,米心泡开,淘洗数遍,去浮沫,沥水分。二装甑,先枣子,后米,一层铺一层,一层比一层多,最后以枣收顶。三火功,大火煮半晌,慢火煮晌。四加水,一为甑内的枣米加温水,使枣米交融,二为从放气口给大口锅加凉水,使锅内产生热气冲入甑内。”
近年来,西安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重振汉唐雄风”,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就要以史为鉴,树立高瞻远瞩的眼光,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以先进的制度为保证,在全球化格局中重新审视和制定城市的发展定位。国务院把经济区的核心和龙头城市西安的战略定位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站在新的战略高度上,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必将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要重点突破、有序推进,到“十二五”末,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打下坚实的基础。到2020年,西安要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雏形;到2030年,西安要建成有特色的专业性国际化大都市;到2050年,西安要建成在全球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化大都市;到22世纪初,将西安全面建设成为高度发达、高度文明,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

㈨ 西安的民俗有哪些文化、小吃、历史各是什么

西安节日

长安国际书法年会

时间: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

中国长安国际书法年会,是由陕西省旅游局主办的一项大型的国际书法交流活动。汉字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长安(今西安)既是历代书法名家辈出的地方,又是保存历代书法名作碑石最多的地方,被誉为“书法之乡”。长安国际书法年会于1986年举办第一届,每年吸引众多的海内外书法名流前来参加献艺,在国内外有重要的影响。

长安国际书法年会为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举办。届时,海内外的书法名家和书法爱好者将云集古城,切磋技艺,交流经验。年会主要内容有:大型仿唐代雁塔题名仪式;历代名人墨迹展览;中外书法家笔会;优质文房四宝展销;书法理论研讨会,参观碑林、石门十三品活动等。

西安兵马俑石榴节

时间:每年9月中旬

西安临潼既是兵马俑的故乡,又是享誉全国的石榴产地。每到秋高气爽之时,亦正值旅游旺季,火红的石榴在阳光下分外引人注目,更为骊山增辉添色。西安兵马俑石榴节把这两项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使旅游客同时满足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

兵马俑石榴节为每年9月中旬在临潼举行,为期一星期。其主要活动为参观兵马俑、华清池贵妃浴旅游、万亩石榴园观赏及品尝、传统石榴节庆、骊山古烽火台点火仪式等。

西安古文化艺术节

时间:每年9月

西安古文化艺术节是西安市的一项大型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从1990年开始,每年金秋9月举办。古文化艺术节荟萃了陕西民间艺术精华,内容丰富。主要活动项目有:

宫廷仪仗锣鼓;高跷、旱船、竹马、耍狮、舞龙等表演;大型宫廷焰火;街头社火表演;大型文艺节目,如大型音乐歌舞《长安瑰宝》、《丝路风情》、《长安神韵》、《秦俑魂》、《凤鸣长安》等;深受海内外宾客欢迎的仿唐乐舞;陕西地方戏秦腔、眉户、碗碗腔、木偶、皮影等;古城墙艺苑,举行别开生面古城墙夜景夜市入城式,来宾通过南门吊桥,鱼贯而入,进入瓮城,然后登上古城墙,尽情观赏文艺、武术、气功和仿唐斗鸡表演等,参与各种游乐项目;民间工艺品和纪念品展销。

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友谊赛

时间:每年11月第1个周日

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从1993年开始举办,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03年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被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体育旅游金牌赛事”。比赛期间,会在西安古城墙上举行男、女组5公里、10公里及半程马拉松赛。

西安历史文化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10万年前的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与罗马齐名的古都。从西汉起,西安就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重要城市。“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西至罗马古城。“长安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主干。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西安是全国最早响应的省会城市之一。1936年12月12日,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后,设在这里的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为延安革命根据地输送了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和军需物资。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都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建国后,西安曾是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所在地,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辖市;1954年改为省辖市;1984年被国务院列为计划单列市;1992年被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1994年被批准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西安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城市服务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辐射北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商贸中心。

西安的文化气息浓厚,不论是文学创作、舞蹈艺术、器乐演奏、书画风格,还是传统戏剧、民间表演艺术、古文物收藏,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

西安民俗文化概览

吹糖人

民间 “吹糖人”的艺人,他们将饴糖加热到适温时,揪下一团,揉成圆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压一个深坑,收紧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细度时,猛地折断糖棒,此时,糖棒犹如细管,立即用嘴吹气造型。 整个操作过程必须经过苦练,手法要准确、造型要简洁生动。吹糖人的关键技术在吹和捏的功夫上。制糖人先将一小块饴糖放在手心压扁,然后握起拳头,用另一只手的手指从手心穿过,把糖块堆成管状,在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后就可以吹了。制糖人鼓起腮帮子,不一会儿就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圆球状,再用灵巧多变的手法,捏出造型各异的花鸟鱼虫、人物百态等,有的还图上花花绿绿的颜色。

剪纸

在中华民族的摇篮里,孕育发展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剪纸俗称窗花,是民族文化的内容之一。剪纸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喜爱,其中陕北剪纸犹为引人注目。陕北剪纸包含秦、汉之风,风格既纤细秀美,又粗犷大方,粗中见巧工,土中观美感,曾连续数年分别在西安、北京等地展出,获得好评。

凤翔木版年画

据史料所考,迄今已有476年历史。按从事其业的一个家族一幅祖宗档案记载,明正德二年(1507)肖里村邰氏家族已有八户从事年画副业生产;清干隆五十五年(1790)前,邰氏已开办早期年画“画局”,以后一直延续六代人190多年。凤翔木版年画从小到大,由粗到精,经过了多次起落、兴衰,成为中国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民间年画胜地。邰氏《世兴画局》在近两个世纪的进程中,立足凤翔,面向全国,打向国外,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凤翔泥塑

陕西凤翔县六营的彩绘泥塑,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彩绘泥塑有戏剧人物、神话人物、飞禽走兽一百多个品种。这些泥塑,色彩绚丽明快,造型夸张、简练、质朴大方,妙趣横生。最受人欢迎的是卧牛、立虎、挂虎、胖娃娃等。这些彩绘泥塑,多被西北各省农村视为逢年过节的佳品,或是给孩子做满月的纪念品、家庭日常摆设的装饰品、馈赠亲友的礼品。近几年,凤翔彩绘泥塑已被陕西省列为旅游纪念品,对外大量供应。

安塞腰鼓

腰鼓为民间舞蹈中常见的活动,古往今来一直不绝于世。至今,陕西民问,特别是陕北一带,青少年男女一有空暇,他们腰间斜跨带子,系上腰鼓,两手各执小木棍,于前后左右击打,并有锣、钗相敲配合,“嘣一嚓嚓”之声清脆响亮,格外入耳悦目。陕西各地学校、团体,每遇节日,青少年组织演出腰鼓,是最引观众赏目的,而陕北安塞腰鼓,则是独树一帜的佼佼者。

洛川蹩鼓

陕北洛川民间舞蹈中的蹩鼓,别具一格。相传,由秦、汉时军士操练发展而来的。这种边蹦边跳边打鼓的活动,已扎根民间,代代相传。表演时,鼓手头戴武士巾,上扎英雄花,身穿战服,背插靠旗,腿系云纹战裙,扎绑腿带,脚蹬战靴,胸前横挂二尺面宽的圆鼓,边蹦边击,激烈猛狠,队伍变化多端,时分时合,整齐有序。1989年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庆祝活动在西安举行开幕式,洛川蹩鼓的精彩表演,受到中外观众的热烈欢迎。

牛拉鼓

陕西咸阳市的“牛拉鼓”,为民间鼓舞中的独特项目。“牛拉鼓”表演时,两只牛身披红彩,各拉一车,上置大鼓,鼓手背向前方,面向后面数百名锣鼓手,边敲边作指挥鼓,落音铿锵,回音相配的锣鼓声响彻云空,鼓手个个身着彩装,头戴白巾,腰系彩带,前后呼应,配合默契。每逢大型庆典或节日,“牛拉鼓”为必演的节目,使观众一饱眼福。

蛟龙转鼓

“蛟龙转鼓”是陕西民间民俗活动的独特项目。它流行于乾县王村乡一带,以其粗犷豪放、完整优美的色彩和表演,成为享名省内外的民间打击乐艺术活动。据传,明代大王村一个叫梁梅的宦官,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告老还乡,曾组织过多种娱乐活动,其中“蛟龙转鼓”就是他亲自教习的。数百年来,这个传统节目,扎根于民间,完善于民间,历久不衰。每年到正月十三日,大王村各锣鼓队,从各条街道边打边行,最后汇集于村东“三义庙”前,对阵擂打,热闹非凡。

跑鼓

流行于陕西麟游县的“跑鼓”,是汉族传统的鼓舞之一。表演时,场内架大鼓两面,两个鼓手身着武士衣裤,头戴包巾或武士帽,边舞边到鼓前打鼓,打鼓的鼓点,要和锣、铙、钗配合默契,浑然一体。鼓手击鼓时,由慢到快,由缓到紧,都按一定的节拍进行;到激烈处,不但铙钗拍打变化多端,锣声插空相配,而且出现号子喊声,一阵接连一阵,声声互相呼应,气氛浓烈而不乱调。

秦腔

秦腔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角色可分为: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老生、须生、小生、大净、毛净,丑角等十几种。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经秦,汉,隋,唐,宋,元,明历代发展日趋成熟,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对许多剧种都有很大的影响。其特点是:慷慨激昂,宽音大桑.主要流行于西北各地,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其唱腔、道白、板路、脸谱、身段、角色门类自成体系。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700多个,为各剧种之首。

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据民问口碑传说,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榆林一带就有活动。当时把“琵琶”叫“蝎子”(乐器像一个大蝎子),二片木板叫“楞子”,不少艺人或盲艺人靠弹琵琶、敲板说书谋生,唱腔多以“双音调”连带敲竹板唱“莲花落”;后来,在晋北、陕北一带渐渐形成双音、单音、落子调、慢板、竹板等调子。陕北说书各地有“九胫十八调”之多,琵琶在延安、甘泉、延长、吴旗一带流行;三弦在绥德、神木、府谷、内蒙、黄河畔、甘肃省一些邻县流行,说书是单音调;佳县、吴堡是东路调;定边、志丹、靖边是西凉调、梅花调。双音调有慢板、武调、快板三种调子,长短书均用。

陕西皮影戏

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在关中地区很为流行。皮影戏演出简便,表演领域广阔,演技细腻,活跃于广大农村,深受农民的欢迎。皮影的制作十分精细,影子的材料选料讲究,用上好的驴皮或 牛皮在水中泡软后,经过泡制,使其光滑透明,然后精心雕刻,涂上 艳丽的色彩。人物、动物等均刻成侧影,干透后刷上桐油。四肢、头 部可动,用细长很支掉牵制表演。演出时,用一块白纱布作屏幕(屏 幕大小根据场地而定,基本像小电影的银幕),操作皮影者站在屏 幕下,把皮影贴到屏幕上,灯光从背后打出,观众坐在相对灯光方 向观看。皮影戏以秦腔为主,演唱者和操纵者配合默契。表演技术 娴熟的,关中人称其为“把式”,一手拿两个甚至三个皮影,厮杀、对 打,套路不乱,令人眼花绿乱。

正月十五闹元宵

闹元宵,也称过小年,过十五。从正月初五(也有从初六)起,舅舅给外甥、干父给干儿、奶妈给奶儿开始送灯,一般一个孩子多送一对灯,每个灯十根蜡烛,每增加一个孩子多送一只灯,外带一捆麻花、一包糕点。连送十二年。父母也给出嫁的女儿第一年送一对大红碌碡灯(宫灯)或玻璃灯和一对花灯,叫追灯,有了外孙加送小灯笼。孩子接到灯后每晚打(挑)灯,成群结队玩耍嬉闹直到十五。十五晚家家门前彩灯高挂,屋里院内旮旯拐角燃烛照明,意为鬼邪无处躲藏。新婚媳妇于十四晚回嫁家“躲灯”、十六返回。十五晚上吃元宵、十六晚上称过“把把年”(意为过年之尾),孩子们可以继续打灯玩耍、嬉闹,灯笼继续悬挂,到十七就全部收了。

陕西十大怪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也有说“陕西八大怪”的。灞桥地区农村过去在此方面表现的也尤为突出。

一、面条像裤带面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biang-biang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biang-biang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biang-biang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两三寸,长度则在1米左右,厚度厚时与铜元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

二、锅盔像锅盖

锅盔即大饼。传说在秦朝,秦军一统六国,四处征战之际,由于军中士兵所携带的干粮容易发霉变质。于是,军中的伙夫就发明了今天的锅盔。又有一说,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不论怎么讲,锅盔馍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了。

三、辣子一道菜

辣子在陕西“油泼辣子”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门前也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故俗语云:“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陕西人怕不辣!"

四、碗盆难分开

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在关中农村,每至吃饭时,村庄、门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边聊,此即有名的“老碗会”。

五、帕帕头上戴

以前关中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汗擦手包东西。

六、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在关中农村,却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据说是因为陕西干旱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贵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七、姑娘不对外

关中地区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好出门不如呆在家”之俗语和“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之民谚。久而久的,不仅男人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也不远嫁他乡,现如今同时隔壁对门成亲的也见怪不怪,一些村还为不愿出嫁离乡的姑娘修建起“姑娘楼”,筑巢引凤,既为建设新农村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也了结姑娘们的心愿。

八、不坐蹲起来

由于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都要蹲在一起开“老碗会”,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下棋“丢方”,于是关中就养成了“蹲”的习惯。

九、睡觉枕石块

陕西人不喜欢柔软的枕头,而选择木制的枕头和石制的枕头。这是和陕西人憨直的秉性分不开的。在陕西,当夏季酷热难耐的时候,庄稼汉晚上睡觉的时候,更愿意枕着一块砖头或者石头当作枕头,枕在上面而酣然高眠。而且,陕西人亲切地把它叫做:“金不换”,意思就是用金子也不换的宝贝,足以见得陕西人对于这个头下石块和木块做的枕头,其依恋和痴迷的程度是何等真切了。

十、唱戏吼起来

唱戏,是指唱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桑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不解其中味,开玩笑说:“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要身体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要胆子大,以免吓死了”。

㈩ 西安的风俗特色有哪些

西安春节时的风俗如下:

1、西安春节穿红色的羽绒服,也可以穿大衣。

2、在中华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为除掉一年的晦气,远方的人们都会跋山涉水回乡和家人过冬节吃饺子,以示有个圆满的归宿。

3、西安城墙赏灯会。西安城墙灯会是具有西安特色,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中国春节民间文化盛会,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不但能够欣赏到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和观赏体验盛大的节庆活动,还能参与妙趣横生的互动游戏。

4、游都城隍庙会。西安都城隍庙会期间,都城隍庙的古乐队会在大殿前的戏台上表演长安古乐,有来自西安城各个地区的锣鼓队前来“斗鼓”。庙会上各种小商小贩更是让这里成为西安人最钟爱的“原汁原味”庙会。

5、大唐不夜城新春民俗文化庙会。春节前夕,兔子、鲤鱼、彩灯、财神等新春元素将大唐不夜城装扮一新,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大年初一至初七,戏曲巡游、社火表演、舞龙舞狮、迎财神、民间绝技展示等精彩活动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奉上最纯粹最热闹的文化体验。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719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688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673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415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407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1057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338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762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793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