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唐家岭微电影
① 在北京居住的打工一族 北漂一族 一般在那里比较多 就是说他们一般都住那里 比如唐家岭的
多了去了 比如香山 龙泽啊 上地啊 我就住在回龙观的
还有石景山,太多了 说都说不完
LZ是不是准备在北京找房子???如果是的 可以住我现在住的这个地方
离龙泽地铁站坐公交12分钟 出门就可以坐公交 房租特别便宜 我就是图交通方便和房租便宜才来的 便宜房子到处都有 随便找找就行了 只是看楼主所想的是怎样了 环境嘛 找到好的一般 便宜的200快钱左右的环境就。。。。反正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
我住的这里叫京京肉食场 在龙泽地铁站下车 好多车都到 比如463 昌19都到的 住在这里的北漂的多的是
住在市里面的北漂的人也多
但相对来说我说的那些地方多点
② 唐家岭为什么称蚁族居地
人很多,大概有5万人,房租都是带卫生间的单间价格500左右,现在那边已经准备拆迁了
③ 今天明天的《今天明天》拍摄缘由
《今天明天》(原名《唐家岭》)
报道1:《唐家岭》导演杨慧龙含泪拍“蚁族”
唐家岭,被一个曾经的“蚁族”导演拍成了电影。
为拍摄电影,导演杨惠龙不惜抵押房产,向银行和朋友举债。最终,电影不但通过了广电总局的审批,拿到了“龙标”(公映许可证),并且还得到了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的赏识,电影的幕后制作阶段正是在法国与吕克·贝松的团队一起完成。
一位观众看完电影说,尽管唐家岭的生活确如电影中那么艰苦,但是大家都非常有激情。有观众写下影评,“浮浮沉沉间明灭着,是这一代人试图与这个栖息之地发生关系的梦。”近日,电影《唐家岭》的导演杨惠龙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草地周刊》:据说您曾经也是一名“蚁族”?
杨惠龙:我是电影学院毕业的,学摄影。我一直在努力做电影。毕业的时候,我的生活状态是和电影里面描述的一模一样。
《草地周刊》:为什么要拍摄这部电影?
杨惠龙:唐家岭是我们年轻人在北京的“符号”。唐家岭在我的灵魂里已经深深打上了永远抹不掉的烙印。我们完全用纪实的手法,努力再现一个真实的唐家岭的故事,唤起人们去关注这些无助,弱小,挣扎在繁荣都市里的青年人。
《草地周刊》:听说在拍摄过程中你不止一次的掉泪?
杨惠龙:有很多片段我都哭了,我是含着眼泪拍完的。拍摄的是自己的经历,有一段时间我过得特别穷,曾经想离开北京,有待不住的感觉。
《草地周刊》:电影里,在主人公墙上有“马云像”,为什么有这个设计?你赞同现在年轻人对成功人士的追捧吗?
杨惠龙:也有很多人建议我用乔布斯,我觉得马云更具代表性。他的经历跟我们年轻人,包括北漂,蚁族是一样的。我赞同现在年轻人对成功的热爱与追求,我也喜欢很多成功人士,许多导演。没有人不向往成功,当然成功需要付出很多很多。
《草地周刊》:唐家岭已拆迁,不过现在仍然有一些大学生居住在附近,你想对现在的“唐家岭们”和北漂们说些什么?
杨惠龙:希望他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包括我自己。我想传达一种精神,并不是说像电影里那么不容易,那么辛苦,我觉得这些都“不算事”,只要努力就能有成功的机会。
《草地周刊》:现在有一种说法,是说北京的竞争压力较大,大学生很难在这座城市里短时间内发光发热。比如电影中的王旭,最终选择离开,去了一个玻璃瓶场打工。你认不认为,中小城市其实更适合部分大学生的发展?
杨惠龙:不管是一线还是二线城市都有发挥才能的机会。影片中设计王旭去工厂,一是因为工作不好找,二是他想离开这个特别嘈杂的环境,想静下来,然后再(回去)打拼。
当然,总的来说大城市机会还是多一点,我就来自于湖北的三线城市,如果我拍电影,在当地一点机会也没有,如果我和别人提起来,他们会认为我在搞笑,认为我疯了,要花两百万去拍电影。现在很多大学生宁愿做“蚁族”,宁愿北漂,总之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草地周刊》:你觉得北漂们在唐家岭打拼的经历对他们成长有没有帮助?北漂们想成功,最需要的是什么?
杨惠龙:我觉得对于“北漂们”来说,重要的是坚持下来。比如说当初我拍这个电影的时候,也有很多犹豫,也有很多拿不定主意,也有很多时候想放弃,但身边的朋友为我打气,支持,才有了现在电影的上映,重要的是不要气馁。这部电影就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励志的样本。
④ 唐家岭兄弟《蚁族之歌》
唐家岭人啊。全是辛酸啊。
就算我只有一个蜗牛的窝
也要一样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