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时代
㈠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世界上最好的10部电影是什么
《时代周刊》的评选往往带有很强的本土意识,他们所谓的“世界10强”至少60%是美国电影(本人不排斥好莱坞)。所以不必太当回事
㈡ 试分析美国电影各发展阶段的特点
一、起源
有记录的第二张捕捉并再现运动的照片记录为埃德沃德·迈布里奇在加利福尼亚的帕罗奥多拍摄的一组奔马照片。在拍摄时,他将一组静止的照相机摆于一排。他的成就促使各地的发明家开始尝试制作类似功能的装置,以捕捉此类运动。
在美国,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就是最早开始制作这类装置的人之一,他制成了活动电影放映机,但由于该装置的专利实施很严格,致使早期的电影制作人只能寻找替代品。
在美国,最初只是在轻歌剧的间歇为许多观众放映电影。企业家的各种电影展示活动,促使了戏剧性电影制作的首次世界范围性的尝试。
在美国电影业发展的早期,纽约是电影制作的中心。位于皇后区的考夫曼·阿斯托里亚制片厂(Kaufman Astoria Studios)创建于无声电影时期,那时马克思兄弟和费尔兹(W. C. Fields)在那里工作。
此外,曼哈顿的切尔西也是电影制片的主要场所。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玛丽·毕克馥的很多早期电影也是在这个地区拍摄的。但是,因一年四季的宜人气候,好莱坞成为电影拍摄的更佳选择。
二、好莱坞的崛起
在1910年初,美国电影放映机与传记公司(American Mutoscope and Biograph Company)派导演大卫·格里菲斯带着他的演员团队到西海岸去拍摄电影,演员包括巴兰彻·斯威特(Blanche Sweet)、吕伦居殊、玛丽·碧克馥、莱昂纳尔·巴里摩尔等。
他们在洛杉矶市中心乔治亚街附近的一个空旷外景地开始了拍摄。当时,公司又决定开发新地区。于是他们又向北前进了几英里,到达好莱坞。当时还是小村庄的好莱坞,非常愿意让电影公司在那里拍电影。
之后,格里菲斯完成了在好莱坞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叫做《在古老的加利福尼亚》(In Old California),是一部传记式情节剧,描述18世纪初的加利福尼亚,当时还隶属于墨西哥。美国电影放映机与传记公司的人员在好莱坞呆了数月,又继续拍摄了几部电影,才返回纽约。
当时是1913年,在听说了该公司在好莱坞取得的成功后,很多电影制作公司也纷纷向西挺进,以避免托马斯·爱迪生的电影制作工艺的专利费。在加利福尼亚的洛杉矶,电影公司和好莱坞同步发展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电影仅能在几个美国的城市完成。
但随着电影业的发展,电影制作公司被吸引到加利福尼亚南部,因为那里气候温和、阳光明媚,一年四季都可在户外拍摄,那里还有各种各样的布景。虽然电影(特别是美国电影)的起始点众说纷纭,但是格里菲斯于1915年拍摄的史诗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电影词汇,至今仍在胶片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在20世纪早期,当媒体还是新事物的时候,很多犹太移民在美国电影业中找到了工作,并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临街的五分钱剧院(Nickelodeon)中放映电影短片(剧院取此名是因为当时的门票价格为五分钱)。
一些年后,其中有抱负的电影人,如塞缪尔·戈尔德温、威廉·福克斯、卡尔·拉姆勒、阿道夫·朱克尔(Adolph Zukor)、路易斯·B·迈尔(Louis B. Mayer)和华纳兄弟(即哈利、亚伯特和杰克)纷纷转到电影制作上,很快就成为了新型企业,即电影公司的巨头。
(当时还有一位身兼女导演、也是制作人和电影公司巨头的人物爱丽丝·盖·布兰琪(Alice Guy-Blaché))他们为电影业的国际化奠定基础;不过美国电影业常被指责为以美国为中心的偏狭观念。
一战后,一些欧洲导演恩斯特·刘别谦、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弗里茨·朗、让·雷诺阿,以及演员鲁道夫·范伦铁诺、玛莲娜·迪特里茜、罗纳德·考尔曼和查尔斯·鲍育(Charles Boyer)等电影人纷纷来到美国。
他们加入了一个演员的自我发掘时代——在有声电影诞生后,纽约城剧院的演员纷纷加盟了这个20世纪最受瞩目的发展行业。20世纪40年代中期,电影行业达到高峰期——美国影院每年上映约400部电影,每周有近9000万美国民众前去影院观看。
“威廉·海斯拯救美国电影业”,出自美国漫画家赛勒斯·亨格福德(Cy Hungerford),1922年
20世纪20年代后期,有声电影在好莱坞逐渐升起。1927年,首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使用维他风唱片机,同年5月,西方电气公司旗下分部电器研究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ERPI)在电影配音方面获得垄断权。
有声电影一方面的影响就是许多无声电影演员接不到工作,因为他们多数人的嗓音糟糕或是记不住台词。1922年,美国政客威廉·哈里森·海斯(Will H. Hays)离开政坛,组建了前身为电影制作室组织的美国电影制片发行商协会(MPDAA),该协会在其退休后改为美国电影协会。
有声电影的发展早期,美国的电影制片厂发现他们的有声作品不为非英语国家的电影市场所接受,甚至在其他的英语国家中也遭到冷遇,原因是那时的同步配音技术仍相当不成熟。解决办法之一是制作与之对应的外文版好莱坞电影。
1930年左右,美国公司在法国桥连城建立了一家电影制片厂。多个不同的电影摄制组在那里分时工作,他们使用相同场地,穿着相同服装,甚至绝大部分的场景也是相同的。国外的失业演员、剧作家、选秀比赛中的优胜者经过筛选后被派往好莱坞去拍摄好莱坞英语电影对应的非英语版电影。
这些版本的电影的拍摄预算不高,由二流的只会讲英语的美国导演执导,通常在晚上拍摄。西班牙语摄制组中包括了路易斯·布努埃尔,恩里克·嘉蒂耳·彭塞拉(Enrique Jardiel Poncela),莎维尔·库加(Xavier Cugat)和埃德加·内维列(Edgar Neville)等人。
一些外文版的好莱坞电影绝对可以和它们的原声版相媲美,西班牙文版的《惊情四百年》就是其中一。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同步配音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外文配音就变得很寻常了。
三、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所谓好莱坞“黄金时代”,是指从1920年代末,即无声电影时代末期,至1950年代末这段时间。成千上万部电影在此期间产生。其开始标志是1927年出品《爵士歌手》,其中音效的使用不仅结束了无声电影时代,同时也增加票房收入。
不管是西部片、闹剧、音乐剧、动画片还是传记片,好莱坞影片几乎都遵循一个模式——每个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都有自己特定制片团队。
例如,塞德里克·吉本斯(Cedric Gibbons)和赫伯特·史托哈特(Herbert Stothart)效力于米高梅电影公司,艾佛瑞·纽曼在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工作了20年,赛西尔·德米尔的电影大多由派拉蒙电影公司制作,而导演亨利·金(Henry King)的电影则大多由福克斯出品。
同时,人们根据影片中的演员阵容就可以大致猜出该部电影的出品公司,米高梅声称“旗下的电影明星比天堂里的还要多”。每个电影公司的电影题材和独特风格也使得人们猜到每部电影的出品公司——这一现象在今已不复存在。但是每部电影都与其他电影有着些许区别。
不像汽车制造者,拍摄电影的人都是一些艺术家。譬如,1944年的电影《逃亡》(To Have and Have Not)之所以出名,并不仅仅是因为男一号的扮演者亨弗莱·鲍嘉和劳伦·巴尔考,而且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剧本出自两位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电影原着小说作者海明威和该剧本改编者威廉·福克纳。
在整个1930年代以及黄金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米高梅主宰着电影市场,并拥有大量好莱坞超级明星。同时,米高梅也因创造了好莱坞明星制而备受好评。
米高梅的明星包括“好莱坞之王”克拉克·盖博、莱昂内尔·巴里莫尔、珍·哈露、诺玛·舒利亚、葛丽泰·嘉宝、珍妮特·麦克唐纳(Jeanette MacDonald)及其丈夫金·雷蒙德(Gene Raymond)、斯宾塞·屈赛、朱迪·加兰以及金·凯利。
在这一时期美国电影业取得的另一个伟大成就是华特迪士尼公司。1937年,迪士尼制作了当时最成功的电影,《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1939年,米高梅创作了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乱世佳人》,尽管在大萧条时期,这部电影仍然是史上票房最高的。
很多电影历史学家对这一电影高产时期创作出的许多伟大电影作品都做出了评价。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制作了这么多部电影,并不是每一部都必须成为热门。
电影厂可以在一部有着优秀剧本与相对不是那么出名的演员的中等预算故事片身上冒险:而由奥森·威尔斯导演的《公民凯恩》符合以上描述,它也被视为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另一些情况下,像霍华·霍克斯、希区柯克及法兰克·卡普拉等坚定的导演们为了达到他们的艺术理念,而与片厂进行“斗争”。
1939年是片厂制度的鼎盛时期,有很多经典电影在这一年发行,如:《绿野仙踪》、《乱世佳人》、《驿马车》、《史密斯先生上美京》、《呼啸山庄》、《天使之翼》、《异国鸳鸯》与《午夜》等。
黄金时代以来的电影中,现在被誉为经典的有:《卡萨布兰卡》、《风云人物》、《一夜风流》、原版《金刚》、《叛舰喋血案》(Mutiny on the Bounty)、《城市之光》、《红河》与《大礼帽》等。
四、片厂制度的没落
“小三”(环球影城,美国艺术家和哥伦比亚影业)没有自己的剧院,拒绝分享同意裁判书。许多独立制片人也对折衷和形成一个众所周知的独立运作电影制片人的体系,控告派拉蒙垄断底特律剧院不满意-因为派拉蒙通过控制演员,像鲍勃霍普,波莱特戈达德,维朗妮卡湖,贝蒂赫顿;
经纪人透露宾克罗斯比,艾伦拉德和长期为加里库珀工作室工作的长期演员-自1942年开始。在二战期间,五大电影公司没有达到同意裁判书的要求,没有发生重大后果。但是二战结束后,在好莱坞反垄断案中,他们作为被告加入了派拉蒙。
最高法院最终裁决主要制片厂电影院的所有权和影片发行是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结果,工作室开始释放演员和技术人员通过与他们的合同。好莱坞主要的工作室改变了电影的模式,因为每个工作室都挺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演员阵容和创新团队。
这导致了逐渐失去特色,米高梅电影制片公司、派拉蒙公司、宇宙公司,哥伦比亚公司,RKO公司和福克斯电影公司很快认识到这一点。
但是某些电影人,例如塞西尔B德米尔公司同演员的合同也是到他们职业生涯的最后或者电影使用相同的创意团队,以至于德米勒电影无论是1932年制造还是1956年制造看起来仍然像是一个模式。并且每年电影制作的数量随着平均预算猛增而下降,在行业策略上标志一个重大变化。
现在工作室目的在于生产娱乐,而这种娱乐是电视无法提供的: 壮观的,有英雄色彩的影片。工作室还开始出售部分电影胶片库给其他公司去销售电视。到1949年,所有大型电影制片厂放弃了他们剧院的所有权。
电视也有助于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下降,因为它打破了电影业在美国娱乐界的霸权地位。尽管电影业在19世纪50年代随着长期政府检查制度淡化,在未来电影中能够获得一些影响力。在派拉蒙反垄断案结束后,好莱坞电影制片厂不再拥有电影院,因此致使美国影片能够在美国电影院不需要审查制度。
这补充了1952年奇迹在斯泰因公司同约瑟夫威尔逊事件的决定。 美国最高法院改变了其早期的立场。从1915年的相互电影公司同俄亥俄州案工业委员会的案件中,陈述了电影是艺术的形式,有权保护第一修正案;美国法律不再审查电影。
到1968年,美国电影协会(MPAA)代替了海斯法典-在政府威胁检查后,其现在极大侵犯了美国电影协会,证明准则的起源已经同电影分级制度一起结束了。
五、新好莱坞和后经典电影
后经典电影这词用来形容新好莱坞变化的故事叙述方式。人们认为新的剧本与塑造人物的新方式利用观众在经典时期培养起的期望:打乱的年份,以结局出人意料为特色的故事情节,主角与反派间模糊的台词。
后经典故事叙述的本质展现在黑色电影中,如1955年《无因的反抗》,以及希区柯克情节支离破碎的《惊魂记》。
“新好莱坞”一词用来描述新一代电影学院培养的导演的崛起。他们掌握了六十年代欧洲发展起来的技巧。1967年电影《邦尼和克莱德》标志着美国电影重振的开端,也意味着此后新一代电影,在票房上能够取得成功。
好莱坞一直坚守制片人中心制的原则,新好莱坞独立制片的出现,开创了导演和制片人融合的趋势,形成导演资本制。
同时担任电影制片人和导演的法兰西斯·福特·柯波拉、佐治·卢卡斯、布莱恩·德·帕尔玛、马田·史高西斯、威廉·弗莱德金、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开始拍摄向电影历史致敬的影片,并发展了现有的电影体裁与技巧。七十年代早期,他们的电影不仅受到好评,还取得票房成功。
早期的新好莱坞电影,例如邦尼与克莱德,逍遥骑士是成本较低的影片,没有道德上的英雄而是增加了性和暴力,然而,哥普拉,斯皮尔伯格与卢卡斯各自凭借《教父》,《大白鲨》以及《星际大战》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有助于现代大片的产生,也吸引制片厂更加关注制作更多大片。
这些年轻导演的更多投入并没有带来好处。通常,他们把时间表排的太满,预算超支,因此导致自己或摄影棚破产。最有名的两个例子是科波拉的《旧爱新欢》,最典型的是迈克尔·西米诺的《天堂之门》,单是这部影片就使美国联艺电影公司破产。
Sir Alfred Hitchcock,(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原籍英国,是一位闻名世界的电影导演,尤其擅长于拍摄惊悚悬疑片。
这位世界所公认的恐怖大师,事实上也是由他发明了“惊悚文艺类影片”(the thriller genre)这一电影类型。阿佛莱德·希区柯克同时也是个优秀的技师,熟练的把性感、悬疑、幽默都融合在一部电影里。
(2)美国电影时代扩展阅读:
今日好莱坞
一、运作特色
好莱坞电影常会有透过片厂(电影发行商)与制作人签约合作的方式,分别让片商负责贩售的通路,而制作人则专注于电影本身,出产行销全球的大型制作影片。
二、叙事美学
在好莱坞影片的剧情铺陈,少有文化或语言的障碍,其主题多是可跨文化传播的高概念电影,这样的作品因为主题符合主流市场,故全球都容易推销。因此现在好莱坞也成为世界许多地方电影的代名词。
虽然此类电影票房好、跨文化,但也有文化评论者批判若独尊高概念电影,会造成电影叙事风格如出一辙,了无新意,“是一种商业化和专断化,最终将导致多样化的消失。面对这样的全球霸权,负责任的电影人和批评家应该让眼光超越好莱坞,建设多元的电影模式”。
三、产业规模
美国因为电影相关的文化产业,造就了许多的工作机会与庞大的商机。据美国电影协会报告指出,2011年美国电影业造就的就业总数超过220万人,其中约有70万名为直接的电影行业从业人员,另外150万名为间接受雇支援电影制作工作的各种人员,2012年美国电影业收入为107亿美元。
㈢ 推荐几部好莱坞黄金年代的经典电影
好莱坞经典电影:蝴蝶效应很好看,是着名悬疑电影。
说起悬疑电影,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蝴蝶效应,但是电影大家有看过吗?
蝴蝶效应真的是精彩至极,让人看了久久不能停止思考,完美的剧情加上言之有理的蝴蝶效应,曾一度让我极端热爱!强烈推荐给大家!
㈣ 求以30,40,50年代美国为背景的电影,一定要是美国的
《公民凯恩》是一部在美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西区故事》
希区柯克 作品集等
㈤ 美国《时代》杂志评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有几部中国的
Aguirre: the Wrath of God (1972)阿基尔,上帝的愤怒/天谴
The Apu Trilogy (1955, 1956, 1959)阿普三部曲
The Awful Truth (1937) 春闺风月
Baby Face (1933) 娃娃脸
Bande à part (1964)不法之徒
Barry Lyndon (1975)巴里.林登/乱世儿女
Berlin Alexanderplatz (1980)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Blade Runner (1982)银翼杀手
Bonnie and Clyde (1967)雌雄大盗
Brazil (1985)巴西
Bride of Frankenstein (1935)弗兰肯斯坦的新娘
Camille (1936)茶花女
Casablanca (1942)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
Charade (1963)谜中谜
Children of Paradise (1945)天堂的儿女们
Chinatown (1974)唐人街
Chungking Express (1994)重庆森林
Citizen Kane (1941)公民凯恩
City Lights (1931)城市之光
City of God (2002)上帝之城
Closely Watched Trains (1966)严密监视的列车
The Crime of Monsieur Lange (1936)兰基先生的罪行
The Crowd (1928) 人群
Day for Night (1973)日以继夜
The Decalogue (1989)十诫
Detour (1945)
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 (1972) 中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Dodsworth (1936)孔雀夫人
Double Indemnity (1944)双重保险/双倍赔偿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1964)奇爱博士
Drunken Master II (1994)醉拳2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外星人
8 1/2 (1963)八部半
The 400 Blows (1959)四百击
Farewell My Concubine (1993) 霸王别姬
Finding Nemo (2003) 海底总动员
The Fly (1986) 苍蝇
The Godfather, Parts I and II (1972, 1974) 教父系列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1966) 黄金三镖客
Goodfellas (1990) 盗亦有道
A Hard Day's Night (1964) 一夜狂欢
His Girl Friday (1940) 女友礼拜五
Ikiru (1952) 生之欲
In A Lonely Place (1950) 兰闺艳血
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1956) 天外魔花
It's A Gift (1934) 天赋
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 风云人物
Kandahar (2001) 坎大哈
Kind Hearts and Coronets (1949) 善心与皇冠
King Kong (1933) 金刚
The Lady Eve (1941) 淑女伊芙
The Last Command (1928) 最后的命令
Lawrence of Arabia (1962) 阿拉伯的劳伦斯
Léolo (1992) 莱奥洛
The Lord of the Rings (2001-03) 指环王三部曲
The Man With a Camera (1929) 持摄影机的人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1962) 满洲候选人
Meet Me in St. Louis (1944) 相会在路易斯安纳州
Metropolis (1927) 大都会
Miller's Crossing (1990) 黑帮龙虎斗
Mon oncle d'Amérique (1980) 我的美国舅舅
Mouchette (1967)穆谢特
Nayakan (1987) 拿雅堪(印度)
Ninotchka (1939) 情迷冰美人 / 妮诺奇卡 / 异国鸳鸯 / 俄宫艳使
Notorious (1946) 美人计
Olympia, Parts 1 and 2 (1938) 奥仑匹克
On the Waterfront (1954) 码头风云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1968) 西部往事
Out of the Past (1947) 漩涡之外
Persona (1966) 假面
Pinocchio (1940) 匹诺曹
Psycho (1960) 精神病患者
Pulp Fiction (1994) 黑色追缉令
The Purple Rose of Cairo (1985) 开罗紫玫瑰
Pyaasa (1957)(印度)
Raging Bull (1980) 愤怒的公牛
Schindler's List (1993) 辛德勒的名单
The Searchers (1956) 搜索者
Sherlock, Jr. (1924)
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 (1940) 街角的商店
Singin' in the Rain (1952) 雨中曲
The Singing Detective (1986) 奇探心魔
Smiles of a Summer Night (1955) 夏夜的微笑
Some Like It Hot (1959) 热情如火
Star Wars (1977) 星球大战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1951) 欲望号街车
Sunrise (1927) 日出
Sweet Smell of Success (1957) 成功的滋味
Swing Time (1936) 摇曳时光
Talk to Her (2002) 对她说
Taxi Driver (1976) 出租汽车司机
Tokyo Story (1953) 东京物语
A Touch of Zen (1971) 侠女
Ugetsu (1953) 雨月物语
Ulysses' Gaze (1995) 尤利西斯生命之旅
Umberto D (1952) 风烛泪
Unforgiven (1992) 不可饶恕
White Heat (1949) 歼匪喋血战/白热
Wings of Desire (1987) 柏林上空/欲望之翼
Yojimbo (1961) 用心棒/保镖/大镖客
3部华语片 霸王别姬 重庆森林 醉拳2
㈥ 一部国外电影背景时间是有点老的时代
是电影《雨果》
有图有真相 求采纳
http://ke..com/link?url=-_qa0NQI5ZIMS4MSDJEm2cJ1Tl_YXWCoPM-NS
㈦ 美国电影中反映时代或者政治经济方面的技巧的材料谁有呀,
阿甘正传》
现实中是没有这个人的 阿甘
影片的宗旨其实你我都是 阿 甘
它也是美国的国民英雄 这样子 因为 对美国文化了解的多 你就知道 美国人崇尚英雄 所以阿甘更多的是代表一种美国精神 而且这部电影 基本上就是一部美国近代史 而且包罗之广 也是电影中的罕见 他上到美国政治 全球政策 社会局势 人民意愿 从和平到战争再到战争结束 从颓废一代 到摇滚一代 到先锋一代 他把美国近代的国际大事 一一罗列 而阿甘 正是代表着经历着这一切的美国人 所以 不置可否 的 他正是美国国民英雄的化身~ :)
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只不过原着是一本充满了讽刺意味的荒诞小说,而影片则对故事进行了修饰和美化。摒弃了原着的荒诞和揭露讽刺意味,为影片增添了一种温情。这无疑使影片更合观众和评委的口味,但却牺牲了原着的叛逆斗争精神,使影片成为了一种理想化道德的象征。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纯洁的形象,而珍妮则成了堕落的象征。这与原着有着极大的出入。对于所叙述的一切,影片自始自终都是以一种温情和善意的态度来表现的,甚至还加入了诗意化的成分,这使得影片显得柔和而无伤害性。影片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宣扬和体现。使影片变得易为人们所接受,导演高超的编排技巧和电影语言的运用也使影片十分吸引人。影片的内容为影片商业上的成功提供了保证,而导演艺术上的处理也使得影片更加精彩,这就是影片成功的原因所在。《阿甘正传》成了美国当年最为卖座的电影之一。
阿甘是个弱智,智商只有可怜的75。阿甘是个残疾,双腿要加护板。从阿甘的眼睛看这个世界,是令我们意想不到的世界。阿甘自然是一个刻意自我矮化的美国精神的象征人物,他以其一连串不可思议的经历见证了、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参与了美国二战后的重大历史事件,他以坦诚的笨拙、执着的进取、自然的努力、简化的感觉在美国历史的横断面上刻下了自己的痕迹,她在终生的女友珍妮的喊声中跑步前进——从猫王开始,讨跑过了种族隔离的打破,橄榄球,参加越战,总统接见,酒吧情歌,总统遇刺,反战,乒乓外交,水门事件,虾船,横穿美国,结婚,最终儿子也要上学了——他的姿势依然是那么的笨拙,那么的快速,那么的纯净,他就像那一束洁白无瑕的羽毛一样,在美国往事中飘舞。
电影中先后出现两次肇始于座位的超越生死的情谊,珍妮是她毕生的追求,布巴是他永恒的朋友,以阿甘的智商能够正常而积极的参与社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男女、黑白的情谊,阿甘善于倾听,长于坚持,在他趟过多变风起云涌的美国后现代复杂的河流后,他的世界被释放,他看到了许多,他亲近了自然,他终于敢说出自己虽然不聪明但是懂得什么是爱,他的笨拙精神是珍妮最后的避风港,当珍妮代表那个时代的愤怒青年、娱乐青年在外宣泄激情、紧跟流行、呐喊过、彷徨过,最终伤痕累累的回到家、逃离家,阿甘一如既往的在等待她回归。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记忆。在阿甘的青春里不伤感,只有坚毅的前行。希望在未来,我们这群1970年代末期的人不会为枉费生命而懊悔,在我们在富兰克林的寄语中和阿甘一起跑步吧。
不管时光怎么转变
世界怎么改变
那份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
那份对故乡和爱人的眷恋
那份对……
依然执着
永恒不变
美国今天的文明靠的不是智商
也不是金钱
更不是运气
而是那一方水土中流淌的热血
那就是——美国精神
㈧ 美国默片时代四大喜剧之王
楼上几位,误人子弟,不懂就不要乱作答。
默片时代喜剧片也称“棍棒喜剧”,代表人物分别是查理卓别林、巴斯特基顿、哈罗德劳埃德、哈莱朗东,而麦克塞纳特则是美国喜剧片创始人,他更多的身份的导演和制片,以上几位演员都在他的启斯东工作室工作过。
㈨ 美国电影磨登时代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时值美国经济大萧条的高峰期,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苦苦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