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沉没电影开始
⑴ 日本刚开始就沉了是哪部电影
电影是日本沉没
⑵ 日本沉没的作者.剧情的详细介绍
片名:日本沉没
中文名:日本沉没
导演:樋口真嗣
原着:小松左京
编剧:加藤正人
音乐:岩代太郎
主演:草剪刚 柴崎幸 丰川悦司
大地真央 及川光博
类型:灾难
片长:135分
发行:东芝
上映日期:2006年7月15日
剧情简介
故事围绕着日本列岛展开。小笠原群岛北部一个七十米高的小岛一夜之间沉入海底。负责调查工作的深海潜水艇驾驶员小野寺俊夫潜入海底,在七千米深的日本海沟发现了大规模的异常现象。与此同时,日本列岛上也发生了新干线工程被迫停工、高速公路大桥垮塌等事故,各地火山活动频繁、地震不断。为此,日本政府秘密召开了专家听证会,会上发出了日本即将沉没的警报。将信将疑的政府部门立即制定了应付紧急状态的“D-1”计划,展开了绝密调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以及“京都大地震”和“东京大地震”的发生,日本面临沉没的事实越来越明朗化,日本政府不得不在“D-1”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旨在拯救日本民族的“D-2”计划。当日本沉没的消息公开时,国际社会立即展开了救援活动,同时,打探日本沉没后远东局势的情报活动也开始了。因为大规模的地壳变动,日本列岛不仅有沈没到海中的危险,还有可能多次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在大地震中受灾的小野寺和少女美咲,被救难队员的阿部救出。最后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巨大的海啸冲入陆地,日本列岛沉没了。未来在哪里呢?新的生活该如何继续下去呢?
关于影片
《日本沉没》原是畅销的预言式小说,1973年曾被搬上银幕,多年来日本影坛数度想重拍,都因资金太庞大作罢,最后东宝电影公司和TBS电视台决定携手合作,耗资超过20亿日元制作费,重现银幕奇观。原着描述地质学家深海调查,发现日本将在300天内陆沉,新版的电影将陆沉时间缩短90天,更加危急震撼。片中出现8级大地震、海底火山爆发、海啸等恐怖灾难场面,拍动画与计算机游戏出身的导演木通口真嗣,这次将面临比前一部电影“魔女潜舰”更严苛的技术考验。日本政府倾全力支持“日本沉没”的拍摄,出动防卫厅、陆、海、空自卫队、东京消防厅等机关,甚至还邀请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担任顾问,让影片出现的气象、地壳变化等问题更真实。
该片改编自小松左京的着名畅销书《日本沉没》。小松左京是日本着名的科幻小说家,同时也是随笔家、采访记者兼剧作家;1962年他在《SF杂志》发表《易仙回乡记》,从此走上创作道路。1966年发表的《在无尽长河的尽头》,使小松左京一举成名。1973年出版的《日本沉没》,创下了上、下集400万册的销售记录,成为当年日本第一畅销书(后又由东宝公司拍成电影),并于翌年荣获第27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和第5届日本科幻文学星云奖。 1985年,他以小说《首都消失》获第6届日本科幻小说大奖。小松左京与星新一、筒井康隆一起被誉为日本SF界的“御三家”(三大名家),1993年日本群马县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发现的小行星便以小松左京的名字命名……
幕后花絮
由SMAP成员草剪刚和当红女星柴崎幸联合主演的电影《日本沉没》,制作费方面投入了20亿日元巨资,是日本电影史上投资最大的电影。而只是试映式就耗资1亿日元巨资,堪称日本史上最豪华的试映式。草剪刚和柴崎幸等片中主要人员以及本片导演,出席了试映式。这个见面会通过卫星进行直播,成为日本电影史上首次的“横跨日本列岛的超大型试映式”。而在主会场武道馆的演出超级豪华,现场不仅有巨大的银幕播放令人心动的画面,场外还会有这次全力协助拍摄影片的东京消防厅的帮忙,他们会出动各种消防车供观众进行参观。会场上出现电影中那样的火山,而演出人员和消防人员们就在这种盛大的气氛中缓缓登场。
这次的影片是1973年观众总人数达到650万人次的,同名电影的翻拍版。改编自讲述日本因为大地震而处于毁灭状态的,着名作家小松左京的同名灾难小说。这部电影更投入了日本电影史上最浩大的20亿日元巨资制作费用,电影公司方面还意气风发地发出豪语:“观众总人数一定能超过1000万!”草剪刚在戏中饰演潜水艇员,柴崎幸则是救难队员,而这也是两人继《黄泉路》后再次于电影中合作。草剪刚说他对柴崎幸的印象是眼睛很大,人很热心很有活力。草剪刚也对新片有十足的信心,说新版超越33年前的《日本沉没》,将会是一部超级巨作。
日本社会生活题材 华丽家族 人证 砂器 幸福的黄手帕 远山的呼唤 铁道员
⑶ 2006年日本拍《日本沉没》的电影原来是一本畅销寓言小说 1973年拍了一次 06年重拍,会不会是今天预言变现
给你个参考吧!在拍摄此部电影前,日本曾经拍过一个纪录片在2005年8月,当时找了不少地震的专家,他们分析日本从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以及1854年的最严重的大地震,其地震周期通常在100-150年左右。当时专家预计日本在未来的5年内超过8级的地震的可能性在80%左右,所以日本这样一个处于太平洋与印度洋版块的国家,地震在所难免,只要超过8级以上基本都是大型的海啸。
与其说《日本沉没》是今天的寓言,倒不如说《后天》刚开始那段更像今天发生的情景,影片开始就说日本地震,然后海啸,然后下大雪......这三样日本的今天都遇到了,电影当时没有预言到的就是核危机,这种危机的后果要比地震更可怕!
⑷ 日本沉没这电影收视率有多高
《日本沉没》小说1973年轰动全世界,从那时起人们开始写同类小说,这种题材也开始出现在电影里 ,1976年改编为电影当年很轰动,可以说是灾难片的先驱者。2006年又拍了新版,再一次掀起热潮,“日本沉没说”被更多人热捧。我看是76版 还是老版精彩。
在日本的票房为53亿4000万日元。
⑸ 电影《日本沉没》观后感,700字,
据8月30日《大河报》报道,9月14日,投资20亿日元、日本电影史上投资最大的电影《日本沉没》开始在中国上映。这是1973年同名旧作的翻拍版,改编自着名作家小松左京20多年前的同名灾难小说。故事的梗概是:几位头脑敏锐、有正义感的海岸地质学家发现日本列岛将要沉没的征兆。消息传出,全国哗然,有的质疑,有的嘲笑。但越来越多的迹象无情地证明了他们的推断,内阁首相不得不向全国人民宣布:日本处于一片惶恐和混乱之中。在接连不断的地震、海啸和火山喷发中,人们纷纷转移财产,想方设法逃往国外,内阁策划向世界各地输出移民,又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响和不同态度、对策。小说最后以日本列岛终于沉没在万顷波涛中而告终。
在我们看来,这部旨在唤醒或巩固日本人忧患、预警意识的电影也太危言耸听了,半个多世纪来生活在和平和富裕生活中的日本民众能接受这样的电影吗?官方不加以干涉吗?回答是肯定的。去过日本书店的人都能发现,这类书籍俯拾皆是,如《日本危机》、《日本面临挑战》、《日本的悲剧》、《日本即将崩溃》、《日本向何处去》等等。正如日本一家报纸在解释这种现象时说,它准确地抓住了日本人的敏感神经。日本是个岛国,四周是海洋,国家就像一页小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加上地震、火山频发,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大,这使他们总是缺乏安全感,这种感受很自然地孕育了日本民族根深蒂固的世界少见的忧患、预警意识。他们凡事总爱向前看,从最坏的方面去考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用叫喊“狼来了”的办法刺激公众的的这种意识。《日本沉没》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日本人的忧患、预警意识使日本民族受益极大。只举一个例子。20年多前的小说《日本沉没》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日本官房长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不管怎样,日本经济不同海外联系,就无法维持了。整个日本社会已经到了如果不飞向世界、不飞向海外,不到外面寻找为人类做些贡献的新工作,就寸步难行的时候了。如果再陷在国内事务中不能自拔,那就只会自己害自己了。”(见《暧昧的日本人》一书)作者在书中还做出这样的构想:日本垄断资本应该向发展中国家渗透,实行迁厂和对外投资,同美国、欧洲共同体竞争。”对照这些文字,看看日本本土出现的“企业空洞化”现象,想想目前遍布全世界的日本企业和驰名全球的众多名牌,想想他们与美欧持续不断的贸易摩擦和竞争势头,就不言而喻了!
我很自然地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我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但中国人为何从来不写这样的书?我想,这也与地理因素有关。中国不存在被海洋吞没的危险,国土巨大,即使常常发生地震、暴风、洪灾、旱灾等自然灾害,但毕竟回旋余地大。和日本相比,这是我们的优势,但也因此培育了我们的短处——自古盲目自大、满足现状、不喜欢往前看、热衷崇古、缺少忧患或预警意识等心理。这种心理目前仍然在延续着。比如,如果现在某个中国作家也写一个类似的电影剧本,预示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某个重要城市将因地震、海啸、火山、沙漠化、沙尘暴、洪水等轮番袭击而彻底毁灭,这书能出版吗?恐怕很玄,首先会被一批“聪明”人用“杞人忧天”的古训加以嘲笑和谴责,接着会因“危言耸听、制造恐慌、不利于稳定”等理由而不许出版,至于拍成可以造成更大传播效应的电影电视剧,那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了。
对重大自然灾难的预警,无非是将细微的、常人难以发现的灾难预兆进行披露、放大甚至夸张,吸引公众和媒体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可能的灾难,促使学者、科学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专业的考察和评估,提出避免灾难发生及将灾难的危害减到最小程度的种种方案;经反复讨论论证,在全国上下左右达成一定共识的情况下,政府或立法部门出台必要的行政措施或法律法规,确保各类方案的落实。简单地说,它和天气预报的功能没有差别,虽然有时会是虚惊一场,但不进行天气预报将更加可怕。因此,我们不应一味害怕公众经不起重大突发预警的打击,要明白,公众的这种脆弱正是源于他们对预警的长期陌生,如果能够经常性地对公众进行预警教育和演练,他们就会像日本公众一样,不但不会产生恐慌心理,反而会在灾难面前表现得沉着和冷静。
⑹ 《日本沉没》这本电影为什么有这么高的票房
日本沉没(日语:日本沈没;平假名:にほんちんぼつ;罗马拼音:Nihon Chinbotsu;英语:Japan Sinks),是一本于1973年出版、由小松左京着作的日本科幻小说。为第27回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第5回星云赏日本长篇组的得奖作品。 同年东宝将之拍摄成电影,结果大大轰动了日本社会,也成为了灾难电影热潮的先驱者。东京广播公司于2006年将电影翻拍。另外,本作品也被改编制作成特摄电视剧、漫画和广播剧。 [编辑本段]故事 注意: 下文记述作品情节,或会降低欣赏原作的兴致。 田所雄介博士是一位地球物理学家。他直觉地认为,根据地震的观测数据,日本列岛将会有灾害发生,于是他便展开了调查。他与小野寺俊夫及助手幸长信彦助理教授一同乘坐潜水艇到达伊豆冲海底,发现海底出现异常的龟裂与乱泥流。田所继续收集到的收据令他确信将会有灾难发生,并得出唯一的一个结论。那就是“日本列岛历来最坏的情况——1年内的地壳变动导致大部分的陆地下沉到海中”了。 起初政府对这个结论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后来犹豫了一段时间之后,便计划发动“D计画”——一个将日本国民及资产转移到海外的方案。然而事态的发展正在以大大超出当初田所所估计的速度进行中。 各地相继发生巨大的地震。几乎停止了活动的休眠火山开始活跃起来。在已经被撕裂成碎块的日本列岛中,D计划被拼命地推展…… [编辑本段]小说概况 于1964年年开始执笔、历时9年完成。起初预定以有数本书的长篇小说形式出版,但后来出版社希望把故事缩短,因此最后变成以上下卷的形式出版,也因而受到文摘的批评。 小说的上下两卷于1973年由光文社カッパノベルス(光文社属下专门推出新小说的品牌)同时出版。起初每卷发行3万本,但后来随着版数的增加,发行量也随之而增加。发行的数量增加至上卷的204万本及下卷的181万本、合计385万本,因而获得了“空前的大畅销书”的评价。小松也因此获得了1亿2千万日元的收入,亦跻身世界文坛百万富翁排名的头5位。 在小说成为最畅销书籍后,小松的知名度提升了,也直接地提高了科幻小说在日本的渗透程度。本作成为畅销书的背景,是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告一段落、被称为“1973年的狂乱物价”的通货膨胀,以及石油危机等导致社会不安的环境。科幻小说的热潮也因此跻身于诺查丹玛斯热潮、末日论热潮、超能力热潮等众多热潮中的其中一环。 在1976年,尽管小说被Michael Gallagher摘译了大概三分之一,在美国以《JAPAN SINKS》为书名被出版了。 从前日本人还是一支游牧民族时,已经把主题布局好,而日本沉没的舞台设定,有说是因为日本人对地球物理学的关心而暗地里涌出来的。另外,本来第2部的构思(暂名为《日本漂流》),讲述日本人成为难民并分散到世界各地。但在下卷最后之处标写着“第1部完”、下卷出版后,作者已经长时间没有再执笔了。 [编辑本段]小说第二部 《日本沉没 第二部》,配合作品在2006年的再电影化,以与谷甲州共同着作的形式于2006年7月出版。 在一个电视节目的对谈中,当被问及关于续集的构思时,小松左京回答时,说“曾考虑过‘日本沉没时,被大量喷发出来的火山灰使整个地球变得寒冷,世界每个角落的粮食都不够。在如此情况下,目前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日本民族会变得怎么样呢?’这样的构思,但从近期类似情况的火山爆发的现象来看,这样的主题太过现实了,导致写作之笔无法推展”。而在第2部中,“地球寒冷化”与“日本人的未来”这两个主题同样重要。 ‘日本沉没’自执笔开始后,于‘SF杂志’中连载。而比‘日本沉没’更早出版(1966年)、小松左京的另一个长篇小说作品‘果しなき流れの果に’(有一译名‘无尽长河的尽头’),触及了当未来的日本人在未来失去自己的国土时的情况。 后来,以小松及仰慕他的年轻科幻小说作家(谷甲州及森下一仁等人)为首的作家展开了着作续集的计画。参与有关计划的人就“沉没后残存的日本人与地球,接下来的命运将会怎么样”这议题交换意见,由小松整理好后成为小说的基础情节。然而身为本作作家的小松已届高龄,实际上描述“在日本沉没后,日本人视亚洲地区为自己活跃的舞台、长久生活下去的地方”的写作工作由谷甲州负责。
麻烦采纳,谢谢!
⑺ 《日本沉没》这部电影怎么样呢
剧情介绍
亿万巨资打造继《后天》后史上最震撼灾难巨作。没有时间、没有救援,看日本即将沉入海底。
可能就发生在明天:日本列岛将荡然无存。这一惊人的科学论证,被展示在日本政府内阁会议上的各位大臣眼前,并引来了一片唏嘘声。而这一论证却得到了山本首相的重视,他下令立即成立特别灾害对策本部。并任命部省大臣鹰森负责此项工作。在鹰森的领导下,东都大学地震研究所的田所雄介博士带领他的研究小组,完成了一系列对地壳的变化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并拿出了一整套试图将日本从即将沉没中拯救出来的方案。而在此期间,日本列岛各处的大地震不断、火山接连喷发,整个日本列岛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大难当头,日本全境开始撤离,但也不乏为拯救日本而默默做出贡献的人们:东京消防救援队的阿部玲子在危险时刻救助了像她一样失去亲人的小女孩美笑;田所博士手下二位年轻的潜艇操作员,小野寺俊夫和结诚慎司,在日本即将沉没之前,毅然操作潜艇潜入海底7000米处去点燃那能使日本与断裂的板块脱离的N2炸药,用他们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日本摆脱解难的安宁……
最后,日本人靠田所博士手下二位年轻的潜艇操作员,小野寺俊夫和结诚慎司,导致印度洋板块移动的巨石被炸毁,在国外避难的日本人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⑻ 求电影《日本沉没》的详细资料~
剧情 地球科学博士田所乘坐潜水艇“海神6500”号进行了一次深海调查,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由于日本海沟附近的大规模地壳运动,日本列岛将在1年内沉没!其它科学工作者对田所的日本危机论根本不以为然。内阁总理大臣山本则对此十分重视,指派田所的前妻鹰森为应对危机的专门大臣。山本亲自奔走各国,商讨日本国民避难事宜,鹰森则找到了田所请教避免国土沉没的对策。而灭顶之灾来得比预料的更快。日本各地相继发生大规模地震和火山爆发,昔日繁华的大都市顷刻间沉入大海,整个日本陷入了大恐慌。在救灾行动中,海神6500号的船员小野寺俊夫邂逅了救护队员阿部玲子,两人协力救出了因阪神大地震而成为孤儿的仓木,并在彼此之间擦出了爱情的火花。面对这场巨大的灾难,人们开始了背水一战…… 制作费用高达20亿日元,堪称日本电影史上耗资最大的灾难片《日本沉没》即将于9月21日在中国内地全面上映。影片虚构了整个日本列岛沉入海底的过程,日本人气偶像团体SMAP成员草剪刚和当红女星柴崎幸担纲男女主角。据悉。影片公映后成为日本年度票房冠军,之后在韩国及中国香港上映时,都曾高居票房之首。 将有8级地震、海啸等场面 《日本沉没》改编自小松左京的同名畅销作,1973年曾由东宝电影公司投资被搬上银幕,并在中国上映。多年来日本影坛数度想重拍,都因资金太庞大而作罢,最后东宝电影公司和TBS电视台决定携手合作,耗资超过20亿日元,成为日本电影史上投资最大的影片。故事讲述了科学家在一次深海调查中发现了日本海沟附近的大规模地壳运动,由此预言日本列岛将很快沉没。之后接踵而来的事实也无情地证明了科学家的推断:各地相继发生大规模地震和火山爆发,昔日繁华的大都市顷刻间沉入大海,整个日本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据悉,原着描述地质学家深海调查,发现日本将在300天内陆沉,新版的电影将陆沉时间缩短90天,使情节更加紧凑。片中将出现8级大地震、海底火山爆发、海啸等恐怖灾难场面,堪称一个“灾难集中营”。日本政府倾全力支持“日本沉没”的拍摄,出动防卫厅、陆、海、空自卫队、东京消防厅等机关,甚至还邀请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担任顾问,让影片出现的气象、地壳变化等问题更真实。 投放200个拷贝 《日本沉没》于8月24日起率先在天津和长春上映,北京5家影院也于当天举行了点映。据发行方介绍,影片在之前两个城市投放的拷贝不到10个,但是票房成绩非常理想,目前已近百万。全国各大院线负责人在看片会后对影片反响也不错,此次全面上映投放的拷贝量已达200个。
⑼ 日本沉没演员
柴崎幸
艺名:柴崎幸(柴咲コウ) Shibasaki Kou
生日:81.8.5
星座:狮子
血型:B
出身:东京
身高:160
三围:76,58,83
喜欢的食物:豆皮、蛋包饭、咖哩饭、奶油炖菜、汉堡、意大利面
讨厌的食物:美奶滋、青椒、洋葱
理想男生型:平井坚
得奖:01年日本奥斯卡最佳新人奖、女配角奖
出演电影: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Crying Out Love, In the Center of the World、鬼来电、黄泉路、Drive、Go、Soundtrack、化妆师
出演电视剧:五岛医生诊疗所特别篇、Orange Days 橘色岁月、五岛医生诊疗所、梦想起飞 GOOD LUCK、心理医生恭介、恋爱偏差值、梦想加州、从天而降亿万颗星星、永田町、双面情人、新闻最前线、另一个天堂、怪医黑杰克、传说中的教师、纯爱学园、PS我很好俊平
唱片专辑:几重天、月的点滴、只有回忆太难过、失眠的夜 不眠的梦、存在、甜蜜、Trust my feelings
个人写真集:柴崎幸 / Single Clips DVD、KOU-柴崎幸 in GO 写真集
大泽隆夫
1968年3月11日,大泽隆夫在日本东京都出生,从小在自由放任的家庭气氛中长大,在学生时代曾是一个敏感任性而不合群的小学生;之后对摇滚音乐、吉他演奏与拳击痴迷成狂。
1987年,大泽隆夫就读于日本专修大学经济系一年级,在这期间被新宿“第三仓库”俱乐部被发掘,开始其模特生涯。之后成为各种流行时尚杂志的模特儿,并远赴巴黎、香港等地为山本耀司所设计的服装代言。1991年,大泽隆夫被日本石油公司邀请拍摄广告,首次登上电视荧幕。
1993年,大泽辞去模特儿工作,正式进入演艺界。
1994年,在电影“新宿欲望侦探”中出任一个台湾黑道人物的角色,获得好评。之后,陆续参加“青春无悔”、“说老婆的坏话”续集等电视剧演出。
1995年4月,大泽隆夫出任电视剧“白色之恋”的男主角,这是他第一次担任男主角,获得巨大成功,该电视剧成为收视率最高曾达27%的经典作品。“白色之恋”的成功,也正式揭开大泽隆夫往后演艺事业的第一页。另外,受日本蜷川剧场之邀,大泽隆夫还远赴英国伦敦第一次演出舞台剧“仲夏夜之梦”。同年12月,主演由知名创作歌手广濑香美演唱主题曲的电影“溶雪热恋”,并与广濑香美相识相恋.
1996年,大泽隆夫在电视剧“爱的真谛”、“深夜特急`96”与电影“小流氓”中均有出色表现。无论是轻度智能障碍的纯真男孩、孤寒独自旅行的旅人或街头小混混,都能掌握得恰到好处,并逐渐摆脱偶像的框框,朝着演技派演员的目标前进,其演技在不断成熟。
1997年,由其主演的“深夜特急”第二部获得极大好评与注目,大泽隆夫在艰难的拍摄过程中数度引发脱水症状及胃痉挛,最终还是出色的完成了拍摄任务。7月,在电视剧“一切为你”中饰演一位纤细敏感又背负着罪恶十字架的日本画家,淋漓尽致的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感受,受到专业人事的好评。
1998年对大泽隆夫来说可称得上其演艺事业的一个高峰,首先他出任蜷川剧场舞台剧“罗密欧与茱丽叶”男主角,成功地演绎出十余岁青春年少的热恋挽歌。其次大泽隆夫还过了一把歌手瘾,在7月推出第一张单曲“Rain”,一圆歌手之梦。再次12月,客串演出电视剧“世纪末之诗”,出演一位否定人类一切情感的预言家nostradamus,在该片中大泽隆夫展现了驾驭长篇拗口艰涩的台词的能力。之后年底,在香港导演关锦鹏所执导的电影“有时跳舞”(The Island Tales)中练就了一口流利英语。
1999年,对大泽隆夫来讲不仅是充满收获的一年,而且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年初,在北海道札幌电视台为庆祝开播40周年而摄制的特别剧集“不再呼唤,海!”中饰演在友情与名利中挣扎的青年画家。之后其歌唱事业也小有成就,发行了自己的第二张单曲“If...”与第一张专辑“Kiss”。1999年3月23日,同歌手广濑香美在美国洛杉矶结婚,迈入人生另一个重要阶段。5月,与“深夜特急”制作剧组再度合作,赴越南拍摄剧集“光辉的瞬间”。10月,演出电视剧“美人”里的反派角色,将一个殴妻的刑警从野兽般的偏执到入狱后觉悟前非的历程,发挥得深具层次并极有说服力。11月,由其主演的电影“千年旅人”公开放映,深获好评。12月15日,“光辉的瞬间”在朝日电视台播出,大泽隆夫将战地记者看尽死亡破坏的心理转变和夫妻间的深厚依恋表达得至为动人。
2000年2月,大泽隆夫随“有时跳舞”工作人员远赴德国参加柏林影展。4月20日,担纲由着名惊悚作家饭田让治所编导的电视剧“另一个天堂~月蚀”主人翁皆月悟郎一角,这是个诙谐又严肃、可深情、可奔放、既精明也粗枝大叶、身处现实而又被虚幻空间所围绕的奇人角色,大泽隆夫的表演“在充满幻想的虚幻与现实交错中纵横无尽”,充分显示了其深厚的演艺功底。8月29日,在日本TBS电视台制作的年度大戏“百年物语”中饰演一位日裔美籍军官,获得极大回响;同时与导演岩井俊二合作电影“关于Lily Chuo-chuo的一切”,该片计划于2001年夏天上映。
出演电影:
演员作品
县厅之星 Yuji Oda Kou Shibasaki (2006)
彩虹老人院 Mezon do Himiko (2005)
在世界的中心呼喊爱 Crying Out Of Love, In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2004)
鬼来电 You've Got a Call (2004)
黄泉路 Yomigaeri (2003)
驾驶 Drive (2002)
大暴走 Go (2001)
案山子 Kakashi (2001)
Soundtrack (2001)
大逃杀 Batoru rowaiaru (2000)
东京垃圾女郎 Tokyo gomi onna (2000)
出演电视剧:星之金币2
主演日剧
2006 秋 五岛医生诊所2006 吉冈秀隆(五岛健助 36) 柴咲コウ(星野彩佳 28)
2004 春 Orange Days 妻夫木聪(结城棹〔かい〕 22) 柴崎幸(萩尾沙絵 22)
2003 冬 Good Luck 木村拓哉(新海元 29) 柴崎幸(绪川歩実 24)
2003 夏 五岛医生诊所 吉冈秀隆(コトー=五岛健助 33) 柴崎幸(星野彩佳 25)
2002 春 梦想加洲 堂本刚(山崎终 21) 柴崎幸(大场琴美 21)
出演日剧
2002 夏 恋爱偏差值
2002 春 从天而降的一亿颗星星
2001 冬 双面情人
2000 春 另一个天堂
一部《 Go!大暴走》让大家认识了知性的柴崎幸,自此星途一帆风顺,歌、影、视全面发展。柴崎幸算是冷艳而线条又比较硬朗的女性,她的出现,掀起了现在日本女星的新风潮,一扫以往温柔美女或性感尤物充斥的局面。
艺名:柴崎幸
英名:Shibasaki Kou
本名:未公开
生日:1981/08/05
星座:狮子座
血型:B型
出身:东京都
身高:160cm
三围:B76 . W58 . H83
喜欢的食物:豆皮、蛋包饭、咖哩饭、奶油炖菜、汉堡、意大利面
讨厌的食物:美奶滋、青椒、洋葱
得奖纪录:2001年日本奥斯卡《最佳新人奖。女配角奖》
理想男生类型:平井 坚
作品集-着作:
《Orange Days》(2004)
作品集-广告:
《Pocky 系列》
《旁氏化妆品》
《山多利美丽茶》
《高丝Fasio》
《EPSON计算机打印机》
《快餐意大利面》
《味之素》
作品集-电影:
《在世界中心呼喊爱》(2004)
《鬼来电》(2004)
《黄泉路》(2003)
《Drive》(2002)
《Go》(2001)
《Soundtrack》(2001)
《化妆师》(2001)
作品集-电视:
《五岛医生诊疗所特别篇》(2004)
《Orange Days 橘色岁月》(2004)
《五岛医生诊疗所》(2003)
《梦想起飞 GOOD LUCK》(2003)
《心理医生恭介》(2002)
《恋爱偏差值》(2002)
《梦想加州》(2002)
《从天而降亿万颗星星》(2002)
《永田町》(2001)
《双面情人》(2001)
《新闻最前线》(2000)
《另一个天堂》(2000)
《怪医黑杰克》(2000)
《传说中的教师》(2000)
《纯爱学园》(1999)
《PS我很好俊平》(1999)
作品集-唱片:
《存在》(2004)
《甜蜜》(2004)
作品集-写真集:
《柴崎幸 / Single Clips DVD》(2004)
《KOU-柴崎幸 in GO 写真集》(2004)
作品集-单曲:
《几重天》(2004)
《月的点滴》(2003)
《只有回忆太难过》(2003)
《失眠的夜 不眠的梦》(2003)
《Trust my feelings》(2002
⑽ 日本沉没作文两百字
《日本沉没》观后感
这篇随笔算是第一篇发自内心的观后感了,
日本沉没时的场景读后感
。以前小学里的那种观后感、读后感都是凑数的,做不得真。
不是说这部电影多感人,情节多吸引人(主线都被我猜到了),或是教育意义多深刻,而是这部电影让我联想到了人生雅诗兰黛与生死。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死生算是人生第一等的重要事了(不是说最重要)。我扪心自问,如果我是那个男主人公我会不会去引爆炸药。我的理智和思想告诉我,我还不够成熟,我不一定会去做的(有做的可能)。
我一直在探求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我觉得有二:别人与自己。狭义的别人是自己认识的苏紫紫博客人,家人朋友等。广义的是指全世界的人。或许我的认识层次还不够高,无法包容这世上的其他生物(否则我就做佛门高僧了)。低层次的人生目标是让自己的家人活的幸福,同时自己得到身心愉悦。高层次的就是让全世界的人,再低些,让你力所能及的人们活的好,让一切好人都欢乐,当然自己也要快乐。
我觉得佛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但有一点我无法理解,就是众生平等。自然的法则是弱肉强食(当然是指不同种类间的)。这世界本就存在强与弱。人要做的是维持平衡。人是管理者,同样也是消费者,要依靠别的生物活下去。如果生死无差别(佛门说的轮回),众生无差别,人岂非压根不能生存?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有点偏激。但我认为大部分是对的(除了应用于特殊场合,特殊人物)。你很难反驳这句话。而我却可以轻易验证这句话的正确性。所以自己应高于任意一个他人(略高于),但又应低于许多人的总和。这样,我们才有原则才有根本,才能依照它去享受生活,同时也能为别人牺牲,为人民、祖国、世界牺牲。
生死只隔一步路,但这一步路却可长可短。在自私的人看来,这步路异常艰难。我们不该轻生,也不该过重的看重生。这行动起来很难的。因为生命结束,我们就长眠在地下,就消失于黑暗,就什么也不知道也。这是我们恐惧的来源。人人都知道生命宝贵(除了疯子与特殊的人)。我们虽念叨着"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心理却不以为然,认为肉体的活才是真正的活,精神的活是虚的空的。是啊,几乎没人能看透。我不能,也不愿,因为看透后生命就太明白,太清楚了,看透后恐惧就消失了。我觉得恐惧也是一种珍贵的感觉,是种值得回味的感觉。
我很推崇古龙的一句话:"有勇气死的人并不可贵,可贵的是带着微笑而死。"我不了解那些烈士与自杀人的感受。我只能猜。我猜他们都是出于极浓烈的感情才选择死的。如果让他们重来一次,将他们的人生重想一遍,我想,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再次选择死的(包括部分烈士)。感情很能左右人的行为。真正理智的人选择死后是不会后悔的。他们的死一定是有意义与价值的。毕竟死只有一次。
我的理想是尝遍人生的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你可以把这文章忘了,可以把它骂一顿,可以干任何你喜欢干的事。毕竟我们还活着。
看了日本沉默是的场景之后,我的感触很多。
日本的地震没死多少人,因为日本是多地震的国家。日本已经预测到海啸的来临,他们运用各种方法来告诉人民海啸的消息,
读后感
《日本沉没时的场景读后感》(http://www.unjs.com)。
日本人的很坚强,从不在摄影前流泪。而且他们的素质也很高,他们知道他们的食物不够时,他们不抢,而是先给老人和小孩吃,可见素质多高啊!
改编自日本着名作家小松左京的同名灾难小说《日本沉没》的电影剧情,从科学家在深海研究开始,他们发现日本附近海沟出现了异常活动,经过系统分析,得出的结果是:日本附近海沟发生了地壳变化,日本列岛将会在一年内沉没。科学家全力以赴,用超级强劲炸弹炸断4000多米海底的一段地壳层,希望可以阻止日本沉没,日本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将国民运送到其他国家,部分政客在危机前面麻木不仁,消防员勇敢地拯救受灾的难民…
首先,日本只有三十七万平方公里,但却有一亿二千万人口,单靠本国政府的努力,是远远不足够的,而面临人类有史以来的巨大灾难,日本陆沉就不单止是日本人的事,是全世界人民的事,国际社会伸出援手,是很自然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日本政府的外交努力下,在联合国"援救日本特别委员会"的统筹下,各国共同拯救日本人,有序地将日本人撤出日本列岛,这是一场大规模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其次,电影着重表现灾难的镜头,对岛国人的心态表现出来的却是不冷静,不理智。电影还重点提到了对经济的打击,各个国家在抛售日元。试想一下,抛售日元的行为在这个灭顶之灾到来的时候是必然的事!如何去救国民或自救才是重点。我们知道日本由于常常地震,所以忧患意识特别强,应付危机也应当非常冷静。而小说重视刻画,当日本首相向国民宣布,日本列岛将于一年(电影说是五年)内沉向海底时,小说是这样描写国民心态的:"全世界为之震惊的同时,日本国内却出乎意料的平静…,"回家去",是人们的脑子里共同转着的唯一念头。当每个人都面临着对自己作出安排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必须与家人团聚,然后从长计议。"电影表现出来的却是争先恐后逃命,离开灾难之地。当然也有爱国行为的出现,我不知道是否导演刻意去做对比,还是其它原因。这一点让人看得有点摸不着头脑。
很多时候,我们都一直把那个不太友爱的邻国称作"小日本",可是这个领土狭小的国家拍出来《日本沉没》电影,可以很好印证他们的忧患意识。日本这种忧患意识的渲染、灌输由来已久,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经常向国民提出日本存在的危机,诸如列岛沉没论、资源匮乏论、生存危机论等,以激励国民奋发图强不甘落后的忧患意识。日本的忧患意识中存在不必要的过度抑郁及排外情结,有的甚至成为日本当年走上战争道路的间接诱因,这当然是不可取的。但日本在"崛起"--经济发展"又好又快"时,往往少见热火朝天的宣传阵仗和大张旗鼓的自我颂扬,反而是愈加冷静、谨慎的自省与忧患。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可能这就是日本经济不断克服种种困难,在历经"日元贬值"、"泡沫破灭"、"平成萧条"等之后,仍能保持自身优势的原因之一。
日本国民是具有着强烈忧患意识的民族。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扎进了每一个日本人的心,留在他们的血液里。是日本崛起的源动力。当日本"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时,民众反而冷静自省和谨慎忧患,毫无崛起之声,无疑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上世纪70年代,正是日本战后崛起、第一次超过所有西欧列强,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之时,日本举国却并无"崛起"言论,反而大谈"沉没"。
日本的忧患意识主要是来自文化传统的忧患意识。日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例如孔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教诲等,使日本人受益极多,非常推崇,即使在环境好转时也不会轻易丢弃。
忧患意识这本是我们文化的精髓,却可以深深的扎根于他们的文化之中。可我们确漠视他。这可是要吃苦头的。
实事求是,冷静自省,埋头苦干时,这个民族就会有起色、有出路、有发展。日本近在我们身边,是中国发展最好的一面镜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这种意识源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的规律性。忧患意识的可贵就在于,能够从承平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古往今来,多有哀兵胜利之师,也不乏骄兵惨败之旅;多有负重奋起之邦,也不乏逸豫覆亡之国。历史的经验表明,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越要增强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