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和电影胶片
1. 有个电影是讲一帮外国人在小黑屋发现胶片,胶片里是恐怖血腥的场景,然后自己也是在这个场景里面,然后开
你说的是《致命录影带》吧?该系列影片目前总共拍摄了3部,每部都是由几段惊悚故事组成,强烈的伪纪录风格、限制级的影像促成一种另类独特的血腥恐怖。
望采纳。
2. 胶片是谁发明的
胶片的发明人是一个美国人---伊斯曼
3. film和movie都是电影的意思,二者有什么区别
film: A movie.电影
影片:被看作是一组的电影
movie:电影:
一组连续的照片被投影到屏幕上并以极快的速度依次放映使之产生连续性和动态的视觉
电影情节:以电影形式出现的相关的影片叙述
影院:放电影的剧院
4. 急!~~!美国电影对中国人有什么影响和联系!!
1896年电影首次在中国放映,距离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公开放映电影还不到一年。从那以后的50年里,大量美国电影被贩运来中国分销到各地。在这50 年中,中国各地影院上映的片目中,美国片占到了80~85%。作为20世纪中国的一道重要的文化景观,好莱坞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早在30年代就有人说过,好莱坞已经“取代了传教士、教育家、炮舰、商人和英语文学,成为中国学习西方工业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最为重要途径” 。的确,好莱坞的意义从来都不限于文化消费领域,它不仅通过票房收入和电影胶片、拍摄/放映设备的出口对中国经济产生了直接的冲击,同时,它还是促销美国产品的重要手段。美国商务部的一位官员曾明白指出,电影的影响使一些国家对美国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好莱坞称雄世界与美国经济利益在全球扩张之间的正比关系已经被许多学者的研究所证明。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对好莱坞在20世纪中国所起的作用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试图对中美两国在二十世纪前半期的电影姻缘做一个初步描述。它对基本史实的侧重和量化的研究方法可能会进一步激发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兴趣,同时也为将来的深入研究奠定实证基础。
好莱坞电影借助美国自由经济的领先力量,在势不可当地覆盖着全球电影市场的同时必然会对中国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意义远远不仅仅是 对于电影的,而且也是对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传统的。正如不少人指出过的那样,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除了在物质属性的价值外,它们借由声音、影像、图画、文字等元素交织而现的象征符号与意理信念,则与文化领域有着关联,同时这也与主导社会集体价值与国族文化内涵的政治领域形成一种张力”,显然,好莱坞的全球化在冲击着中国民族电影工业的同时也通过色彩缤纷的电影形象推销着美国商业、文化、政治、生活方式和价值理想,影响民族社群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延续,制造美国式的“全球趣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现实和将来。也正因为这样,面对好莱坞电影日益紧迫的威胁,与全球此起彼伏的反好莱坞声音相呼应,“好莱坞与中国电影”的话题在中国便具有了一种更宏大的政治经济学意义--我们正是试图在这样的背景下,考察好莱坞电影对于美国全球化战略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分析中国在好莱坞全球战略中所处的位置,研究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策略,从而探讨中国电影发展所面对的挑战和生机,寻找中国电影发展的出路,最终获得面对文化全球化的一种政治立场和态度。“面对好莱坞”因而可以被看作全球化背景中最具理论和实际挑战性的话题之一。
好莱坞电影借助美国自由经济的领先力量,在势不可当地覆盖着全球电影市场的同时必然会对中国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意义远远不仅仅是 对于电影的,而且也是对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传统的。正如不少人指出过的那样,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除了在物质属性的价值外,它们借由声音、影像、图画、文字等元素交织而现的象征符号与意理信念,则与文化领域有着关联,同时这也与主导社会集体价值与国族文化内涵的政治领域形成一种张力”,显然,好莱坞的全球化在冲击着中国民族电影工业的同时也通过色彩缤纷的电影形象推销着美国商业、文化、政治、生活方式和价值理想,影响民族社群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延续,制造美国式的“全球趣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现实和将来。也正因为这样,面对好莱坞电影日益紧迫的威胁,与全球此起彼伏的反好莱坞声音相呼应,“好莱坞与中国电影”的话题在中国便具有了一种更宏大的政治经济学意义--我们正是试图在这样的背景下,考察好莱坞电影对于美国全球化战略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分析中国在好莱坞全球战略中所处的位置,研究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策略,从而探讨中国电影发展所面对的挑战和生机,寻找中国电影发展的出路,最终获得面对文化全球化的一种政治立场和态度。“面对好莱坞”因而可以被看作全球化背景中最具理论和实际挑战性的话题之一。
好莱坞电影借助美国自由经济的领先力量,在势不可当地覆盖着全球电影市场的同时必然会对中国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意义远远不仅仅是 对于电影的,而且也是对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传统的。正如不少人指出过的那样,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除了在物质属性的价值外,它们借由声音、影像、图画、文字等元素交织而现的象征符号与意理信念,则与文化领域有着关联,同时这也与主导社会集体价值与国族文化内涵的政治领域形成一种张力”,显然,好莱坞的全球化在冲击着中国民族电影工业的同时也通过色彩缤纷的电影形象推销着美国商业、文化、政治、生活方式和价值理想,影响民族社群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延续,制造美国式的“全球趣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现实和将来。也正因为这样,面对好莱坞电影日益紧迫的威胁,与全球此起彼伏的反好莱坞声音相呼应,“好莱坞与中国电影”的话题在中国便具有了一种更宏大的政治经济学意义--我们正是试图在这样的背景下,考察好莱坞电影对于美国全球化战略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分析中国在好莱坞全球战略中所处的位置,研究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策略,从而探讨中国电影发展所面对的挑战和生机,寻找中国电影发展的出路,最终获得面对文化全球化的一种政治立场和态度。“面对好莱坞”因而可以被看作全球化背景中最具理论和实际挑战性的话题之一。 中国由于人口众多、经济潜力巨大,在当今的全球化格局中,国际地位举足轻重。因而,在美国的“单极化”战略中,中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据国际问题专家分析,世界上三个人口大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都极力保持本国独特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与美国保持着某种抗衡关系,同时,三国的经济也正呈现复兴和发展趋势,在新世纪同美国的差距将会缩短。因而,即使美国有能力迫使这三个国家实行美式民主自由制度,但如果中、俄、印坚持走不同于美国主导的西方政经发展道路,分别或联合反对美国,都会使美国“单极化”全球战略难以成功。基于这样的分析,21世纪以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可能将有所调整,战略重心可能从欧洲转向中东和亚洲,特别是转向中、俄、印三大国。事实上,美国已经在“将亚太逐年高成长所孕育的数以亿计的中产阶级,国民所得持续增加所带来的兆亿美元的消费能力,还有未来大规模现代建设所需的资金与技术等等经济因素,予以数据化的精算,并将亚太这个 “他者”设定为西方国家长期景气低迷所累积的资本与科技进行再生产的“新疆域”。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也在预计未来趋势时指出,“西方企业如果不能参与大亚洲的经济腾飞,不但会丧失商机,更可能被削弱竞争力。毋庸讳言,已经臻于成熟的西方经济需要外来的新刺激,西方技术和精密产品必须能更广泛地应用于开拓新的市场,而亚洲就是最具潜力的开发对象。”
5. 胶片的发明过程是什么
感光技术的结晶
——1923年彩色胶片的发明1923年,戈德斯基和曼内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胶片。胶片忠实地记录着人类生活的片断,成为人们永久的纪念。美国柯达公司推动了彩色胶片的诞生与发展,柯达胶卷风靡全球。今天,无论在专业摄影还是家庭生活摄影中,人们都广泛地使用了彩色照片。
在商场里,照相冲印店里,柯达、富士、乐凯等牌子的彩色胶卷随处可见。它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然而,你可知道彩色胶片是如何诞生的吗?
胶片的诞生是在照相机发明之后。早在1826年,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机已经出现了,是法国人尼普斯的“杰作”。它是从17世纪的一种便携式绘图仪器的暗箱“脱胎”而来的,看上去有些笨重。聪明的尼普斯对暗箱作了一番改造,加上镜头、光圈和毛玻璃,就制成了照相机。尼普斯用自制相机,在室外花了8小时曝光,拍下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他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日光绘画”。
之后,他与另一位发明家达盖尔共同发明了银板照相法,即将镶银的铜板放在一个盛碘的盘子上方,用碘的蒸气在铜板表面形成一层碘化银,因而成为感光板,经照相机曝光后,用加热的水银蒸气蒸这块板,感光后的碘化银凝聚水银蒸气,光越强,凝结得越多,于是在板上逐渐显出影像来,把板泡在盐溶液里即可制成永久性的相片。这或许是最初胶片的由来。
五十多年后,美国人乔治·伊斯曼发明了一种可以感光的透明胶片,用作摄影的底片。关于彩色胶片的发明设想,最初由库恩·舒泽尔提出,限于技术不成熟而未能实现。此后,德国的几位科学家也陆续加入这方面的研究,但都功亏一篑,未能取得实际的效果。
柯达彩色胶片诞生于1923年,它的发明者是L·戈德斯基和L·曼内斯。这两人在纽约上学时,对照相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一起进行过许多实验。当曼内斯进入哈佛大学,戈德斯基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后,仍利用假期在一起研究,并开始考虑制造含有各种颜色的胶片。最初,他们研究了双层式多层彩色片,后来又改变方向,研究三层式多层彩色片,到1923年,终于制成了包含各种颜色的第一张照片。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得到了美国伊斯曼·柯达公司米斯博士的帮助,解决了在显影时控制显影液扩散的方法,这对柯达彩色胶片的试制成功起了决定性作用。1953年,在柯达研究所人员的协助下,曼内斯和戈德斯基找到了大批量生产柯达彩色胶片的方法。伊斯曼·柯达公司以“柯达克罗姆”的商品名经销这种产品。
如今,柯达胶卷已成为风靡全球的商品,走进千家万户。随着专业摄影要求的提高,一些适合不同需求的高清晰度的胶片不断涌现。1982年2月,美国的柯达公司宣布一种新型照相感光材料——胶片盘诞生了。它是一张可以转动的胶片硬盘,略厚于传统胶片,用硬脂制成,由于它采用了新型感光乳剂,这种乳剂适用于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摄影,效果非常好。
今天,无论在专业摄影还是在家庭生活摄影中,都广泛地使用了彩色胶卷。相片里记录的是生活的变迁,而一张薄薄的胶片,却是人类科学研究的结晶。
6. 英文movie与film有什么区别
一、词义辨析不一样
1、movie n. [尤美]电影
〔辨析〕普通用词,美国英语中的口语用词。指具体的电影作品时与 film 同义,可换用;而 the movies 可指电影院、电影业或电影的总称。
〔例证〕Do you want to see a movie/film with me tomorrow?
你明天想和我一起去看场电影吗?
2、film n. 电影,影片
〔辨析〕普通用词,指电影院中或电视上播放的电影。
〔例证〕I have seen two good films this week.
本周我已经看了两部好电影。
二、词义广泛性不一样
1、movie
英['muːvɪ]美['muvi]
1)n. 电影;电影院;电影业
2)adj. 电影的
2、film
英[fɪlm]美[fɪlm]
1)n. 电影;薄膜;胶卷;轻烟
2)v. 在…上覆以薄膜;把…拍成电影
三、词汇搭配不一样
1、movie
1)direct a movie 导演电影
2)enjoy a movie 欣赏一部电影
3)go to the movies 去看电影
4)like a movie 喜欢电影
2、film
1)print a film 印照片,洗照片
2)proce a film 拍摄影片,制片
3)see a film 看电影
4)shoot a film 照相,摄影
7. film和movie的区别是什么
看电影我们经常会遇到film和movie,那这两个词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我们看下有道翻译给出的解释,
film释义:n. 电影;薄膜;胶卷;轻烟、
vt. 在…上覆以薄膜;把…拍成电影
vi. 摄制电影;生薄膜;变得朦胧
movie释义:n. 电影;电影院;电影业、adj. 电影的
二者都是电影的意思,但美国人对这两个词可不会含糊。他们希望
能将电影从那些纯为娱乐拍摄的影片中拯救出来。这种区别解释了为何美
国电影协会(American Film Institute)不叫美国影片协会(American Movie
Institute)。这同样也可以解释,大学为何从不开设影片课程或者设置影片
系;他们开设电影课程并设置电影系。
关于“film”和“movie”这两个词的区别还有一些别的说法仅供参考:“flm”的词源意为“胶
片”,常常用在“电影研究”(film studies)和“电影史”(film history)等较为正式的名词和概
念中;而“movie”的词源与运动有关,是“moving picture”的缩写,现在常常指某部具体的影片,
比起“film”更为口语化,通俗化。
与film相关的短语如下:
silent film 无声电影 ; 默片 ; 无声片 ; 默片无声片
thin film 薄膜 ; 薄膜 ; 电阻元件材料 ; 一种薄而软的透明薄片
film director 电影导演 ; 导演 ; 职业 ; 出品总监
horror film 恐怖电影 ; 恐怖片 ; 惊悚片 ; 可骇片
musical film 歌舞片 ; 音乐电影片 ; 音乐片 ; 穿帮镜头
war film 战争片 ; 战役片 ; 战斗片 ; 最爱电影
disaster film 灾难片 ; 灾难片 ; 灾害片 ; 灾祸片
photographic film 底片 ; 胶片 ; 照相软片 ; 软片
与movie相关短语如下:
Scary Movie 惊声尖笑 ; 惊声尖笑 ; 恐怖电影 ; 惊声尖笑系列四部曲
movie theater 电影院 ; 电影院 ; 影剧院 ; 电影剧场
Superhero Movie 超低能英雄 ; 超级英雄 ; 超低能英雄 ; 超低能特攻队
Movie camera 电影摄影机 ; 电影摄影机 ; 摄影机 ; 模拟摄录像机
Unload Movie 卸载影片 ; 卸载影片儿 ; 命令随时调用
movie queen 影后
movie bug 电影迷 ; 片子迷
8. 关于电影胶片
现在的电影仍有大部分是用胶片拍摄的
首先,胶片的质感是数码无法比拟的。胶片的放大投影到屏幕上,层次感、色彩饱和度、光影感和清晰度都是非常好的,而数码的综合来讲就差一些。
其次,使用胶片的成本还是相对较低的。前面已经说过,拍电影的机器与拍电视的是不同的,用DV拍肯定会比胶片便宜,但你能想象专业的人士用DV拍电影吗?而如果使用专业高清的电影设备,那成本肯定是要比胶片高。
还有,从感情上来讲,很多导演也倾向于使用胶片。当很多家庭可以用极低的成本不停地拍生活录象时,当更多人可以用很少的钱欣赏到盗版电影时,也就是说,电影越来越容易得到时,人们对电影的感觉在消退,这也是导演会偏爱胶片的深层原因。
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数字电影。目前数字电影有两种规格:一是所谓“标清”(标准清晰度)的电影,是用标准数字录像带拍摄的影片,清晰度大概在水平解像度700至800线,一是所谓“高清”(高清晰度)电影,是用高清晰度录像带拍摄的电影,清晰度大概在水平解像度1100至1200线,高清拍摄出来的影片能大体达到胶片的清晰度水平。用数字录像带拍摄的电影通常可以直接在电影院用数字放映设备放映,这时就叫数字电影了。当然,用高清拍摄的影片放映效果更好,但实际上仍然达不到电影胶片拍摄的电影的清晰度水平。有时也可以把数字录像带拍摄的影片转到胶片上,用普通的电影放映设备来放映,这就叫“磁转胶”。
相比传统的胶片电影,高清数字电影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通过高清摄像技术,实现了与高清时代的接轨;数字介质存储,永远保持质量稳定,不会出现任何磨损、老化等现象,更不会出现抖动和闪烁;传送发行不需要洗映胶片,发行成本大大降低,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损失等等。
所以,正因为数字电影有上面这些优势,未来高清数字电影取代胶片电影成为主流将是大势所趋。
但目前来看,数字电影还不能真正普及。将所有电影都数字化国内目前还没有这个水平(其实其它国家也都一样)。目前数字化电影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但即使是在美国,也并不是出品的所有电影都是数字化的。一些大制作、大成本的电影往往使用数字摄像机,这样出来的画面更震撼,但一些小成本,小制作的电影就没有必要拍成数字电影了。
在中国,数字电影有时还很尴尬。很多电影在美国本来都是数字电影的,但到了中国,由于中国影院数字电影放映机的普及率实在太低,还不得不将这些数字电影再转化成普通的胶片电影,这样才能在全国各大影院播放。数字电影是有了,但影院的硬件设施却没有跟上,这样的数字电影,即使拍出来了,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数字电影的真正普及还需要加以时日。
9. 电影胶片是谁发明的
电影是严重依赖技术的艺术。而它的实现媒介,到目前为止,仍旧是电影胶片。而电影胶片的发明人是一个美国人,他叫伊斯曼,就是靠着这个发明,他成了对电影的诞生产生了最重要影响的人之一。而如果没有他的发明创造,电影的诞生显然是一个未知数。
我们现在非常喜欢使用的柯达胶卷,就是伊斯曼所注册的--他是柯达公司的创始人,现在柯达公司生产的胶卷在全世界流通和被人们使用,而伊斯曼,就是这个古老帝国的缔造者。
要是说起来电影成像的历史就更加久远了。早在11世纪,有科学家就发现,可以通过一个小孔,让外面的形象在内部显现出来。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就提出了一个"黑箱"理论,他的理论的的意思是通过一个黑箱子射出的光线,可以看到放大在对面墙上的颠倒的影像。此外,还有一些发明家发明了"魔灯",这是一种通过蜡烛和透镜放映画面的方法,来展现变动的影像。
而在电影诞生之前,照相技术是首先问世的,照相技术是电影摄影艺术之母。法国人尼埃浦斯是照相术的发明人,那个时候人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面容会固定显影出来.从此,人们可以十分神奇地通过照相技术把人和景物留在金属版上.但是,当时的胶片是十分原始的。稍后,法国人路易.达盖尔发明了银版照相术,这样,照相技术就稳定和前进了一大步。而法国人马莱则发明了摄影枪,这样,在摄影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突破,为电影的诞生创造着新的条件.
与此同时,美国人在沿着另外的思路在前进,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通过他的视镜,人们可以看到活的影像,而且驱使他发明这个东西的原因就是为了追求财富,他认为这个发明将会给他带来财源滚滚.后来,爱迪生确实从早期的电影技术发明中发了财,享有着一些关键技术的专利.这样,这个时候,由于摄影技术和媒介本身的发展变化,就非常接近电影的诞生了。
伊斯曼出生在美国,19世纪是一个发明创造特别茂盛的时期,伊斯曼24岁的时候,就对摄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个时候关于各种成像技术的发明更是方兴未艾。当时摄影用的感光材料是湿片,必须要在摄影前,临时在玻璃上涂抹感光层,并且必须在它干之前拍摄和冲洗。而更麻烦的是,外出摄影时还要带上帐篷和各种药水,这样才能够在室外的环境中拍摄照片。
这太麻烦了,伊斯曼下决心改变这个面貌,于是就从感光材料入手,开始了他的决定性的发明创造。有一天,他从一家英国的杂志上看到,摄影家们正在研究一种可以在干燥之后使用的明乳胶剂,这个时候,他的眼睛一亮,于是自己立即动手,直接根据文章中的化学配方,开始制作明胶乳剂,不期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880年,他就租了一间阁楼,开始生产和销售他自己制作的照相干版,他的这个手工作坊,就成了后来世界最大并且现在仍旧占领着胶片的巨大市场的柯达公司的诞生地。
技术进步的原动力就是不断使发明创造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当时他制作的照相干版十分笨重,又容易破碎,不好携带,1884年,他发明了一种涂抹在纸上照相卷纸,拍摄之后加工冲洗,从玻璃上印制,就可以见到照片了,这一下子使照相技术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一年,也是他的伊斯曼柯达公司正式成立的时间。
伊斯曼把柯达胶卷投放市场,使照相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888年,他把这种在赛璐璐片基上使用的胶片乳剂申请了专利,两年以后,爱迪生发明了活动电影放映机,可以在机器上放映影像了。1889年,伊斯曼研究发明了新型的感光胶片,为电影的最后诞生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加上爱迪生的发明,很快,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就在1895年发明了手提式的电影放映机,促进了电影的诞生。
这其中,伊斯曼的胶片技术显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伊斯曼很快就获得了"胶片大王"的称号,他的柯达胶卷占领了绝大部分市场。20世纪初,电影刚刚诞生的几个年头里,电影放映竞争十分激烈,很多人以为这是一个新的生财之道。而爱迪生甚至还成立了一个托拉斯,来垄断美国的市场,发财心切的爱迪生当时说动了伊斯曼,叫他答应了只把胶片提供给爱迪生的托拉斯。但是这个时候,伊斯曼也给竞争对手、另外一家胶片公司提供了机会,竞争对手开始抢占别的市场,于是伊斯曼又把目光放到了当时的欧洲,而欧洲的电影胶片的使用,比美国要多得多,很多国家都把电影当作新的工业。他的胶片很快地四面开花了。
当时还有"不燃性胶片"与他为敌,但是后来证明那只是一个假设,他的胶片制造十分顺利。在伊斯曼逝世之后,柯达公司也没有停止发展,而是成为了一个拥有10万人以上的雇员的跨国大公司,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胶片帝国。
而柯达公司对电影的贡献也没有停止,因为不存在停止的技术,只有更好更完美的技术,1948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专门用于专业电影的不容易燃烧的安全片基,1950年,公司的科学家发明了可以稳定彩色影象质量的成色剂,这两项发明都获得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技术大奖。1985年,柯达公司正式宣布参加视频的市场竞争,与电子视觉艺术的关系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