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国往事影评
‘壹’ 最高分求一3000字《美国往事》影评,要求绝对原创
《 美国往事》:关于意味深长的人生
世事皆无完美,电影亦然。如果只选一部趋近于完美的电影,以我粗陋的观影量和品味来说,我选《美国往事》。虽然它没有在奥斯卡、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收获炫耀的大奖,imdb的排行也不算显眼,故事与技巧也没有如何惊世骇俗。 但《美国往事》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它的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散文诗般的抒情意境,恍如隔世的叙述视角,意味深长的人物设置,让它在2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散发出历久弥香的光彩,那是一种淡黄色的光晕,柔软而鲜亮。
一、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
有人说过,《美国往事》里有全部的人生,这是最简洁也最准确的影评。人生的美好不在于美好本身,而是在美好与丑恶的混杂中,人们经历过,体会过。 恶在每个人的心里与身边。面条(Noodles)在抢劫钻石时对卡萝(Carol)恶毒的强暴,找不到任何为他开脱的理由,在那一刻邪恶占据了面条的灵魂。迈克斯阴毒地害死自己的兄弟独吞财产,只是人性肮脏的明证。 善亦如此。当面条怀里的多米尼加国(Dominic)说出“我滑倒了”后死去,年少的面条不顾警察的到来刺死兇手,这是兄弟情义的指引,也是他善良本性的必然。卡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荡妇,却对迈克斯付出了至情。 复杂的人原本就没有本性上的好坏,如果强要区分,只能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亦或命运。迈克斯最后的忏悔不能抹煞他穷凶极恶的一生;多米尼加国丧失了幼小的生命,却成就了电影中最光辉的人性。在影片的结尾,想以告密的方式去拯救兄弟的面条独自躺在鸦片店里开怀而笑,善与恶终于在人生的较量中相逢一笑,恶永远需要救赎,这救赎就是善。
二、散文诗般的抒情
在我看来,还没有一个导演敢像塞尔吉奥·莱昂内(Sergio Leone)一般将电影如此彻底的诗化,它超越了导演自身的“赏金三部曲”等“通心粉”西部片代表作,也有别于以《教父》和西科塞斯电影为代表的黑帮片的黄金套路。 影像的美轮美奂也映照了生活之美。当面条透过墙壁的砖缝看到黛博拉(Deborah)在悠扬的乐曲中翩翩起舞时,影片的光影柔和中泛出光亮,一个少年的灵魂的觉醒由此完成。而当单纯的派希(Patsy)拿着奶油蛋糕等待佩姬(Paggy),在性的萌动和美食的诱惑间,我们看到了一口口吃掉蛋糕的派希的纯真和我们自己的童年往事。 就连丑也在镜头与光影的流连中被导演赋予了宽容的色彩。当黛博拉拒绝了面条的求爱后,木讷的面条用最粗俗的方式毁灭了自己生命的梦想,汽车后座那场气氛逼仄的强暴与其说是对黛博拉的报复,不如说是面条的自暴自弃。 莱昂内的御用配乐大师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为影片注入了奇异曼妙的音乐。排箫、口琴、小号的运用令人惊艳,配合舒缓简约的旋律,让观者沉醉在20世纪初始、30、60三个年代的美国纽约街头的怀旧氛围中,用平缓的、克制的方式来张扬人性的律动与生命的浮沉,抒情意味缓缓流荡。
三、恍如隔世的叙述视角
《美国往事》的出色也表现在叙述方式的灵动上,插叙的诗化运用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面条与一干兄弟的成长历程中,少年的稚涩、中年的沦丧、晚年的木然浑然叠交在一起,生命的梦想与变异、失落与回归便在这交错中展现在观者的面前,让我们在时光穿梭中照见自己、恍如隔世。 就像让面条与迈克斯相识、相离的那只怀表,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在时间的轮回里——现在是24时的几时?——物是人非。又如开篇长达几分钟的电话铃声,它也穿越了时空,连线到兄弟们被害的现场、面条身心俱疲的烟馆、少年时的兄弟相惜、老年时的欲说还休,最后,才落到面条善意地出卖消息给警察局长的电话上。 镜头的变幻也是一种意味的表达。当小兄弟们沉盐走私的试验成功时,水面上一片素净中带出一种朦胧的色彩,这种技巧很高的光影运用暗示了主人公们看似光明实则黑暗的未来。而当面条虔诚地在豪华酒店中约会黛博拉时,黛博拉选定的桌位的窗外正是冷色调的大海,也许在那一刻,等待面条的就注定是冷酷和无奈。
四、意味深长的人物设置
兄弟反目的故事并不新鲜,黑帮题材更是有《教父》珠玉在前,但《美国往事》的六兄弟中,面条与迈克斯的隐隐对立,派希与斜眼(Cockeye)的重情重义,还有肥摩(Fat Moe)与多米尼加国的单纯赤诚,还是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戏剧张力。加上黛博拉、卡萝、佩姬三位各具性格特点的女人,这幕关乎人生与成长的电影才变得完整而可信。 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到达了他的职业生涯的顶峰,这么说不是否认他在《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好家伙》《猎鹿人》《盗火线》等电影中的伟大表演,而是在1983这个年份里,德尼罗的状态应该是他从影生涯中真正的高峰。 这一年的德尼罗正好40岁,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这是一个峰值。他拥有最好的经验、感受和状态,遇到一部《美国往事》这样的杰作,是一件相互成全的好事。他把面条中年的木讷与沦丧、老年的悲悯与坚持诠释得让人信服,很难想象换成别人还会不会让我们为这个十足的混蛋伤感唏嘘。 迈克斯谋害兄弟的阴鸷与内心所受的煎熬都在詹姆斯·伍兹(James Woods)那张刀刻般的脸上浮现出来。同样,黛博拉的虚荣与脆弱、肥摩的怯懦与忠诚、卡萝的放荡与真挚,都在演员们灵魂附体般的表演下生动异常。 不能忘怀的,当然是多米尼加国那张宛如天使的面容和过目难忘的街头蹦跳,还有小派希一口一口吃下的奶油蛋糕。
结束
就像我们都无法看透复杂的人生一样,《美国往事》里也有太多的细节和感受只能是说的越多,遗漏的就更多。对这部影片的评论已经太多了——原本就是一幕关乎人的一生的故事,有谁能说尽一生呢——每一个人只是表达了掺杂着个人经历的感受与情绪。 与其说面条最终的命运是对人生梦想的破灭,不如说他在行走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它超越了善恶的道德说教,走向了饱含深情的起点,在那一刻毁灭就是重生,沉默是最好的呼喊。
‘贰’ 求<美国往事>中英文影评>
事实上,《美国往事》是一个关于超越性的男性情谊的影片,同时也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
一个粗汉,但柔情侠骨,心细如丝。在他残暴、粗野的黑帮生涯事,他的心中始终保持着一处圣坛、一块净土。
黛布拉始终是他心上的女神,纯洁的恋人,而洗衣女佩姬则是他发泄青春期骚动欲望与好奇的对象。
麦克斯和努得尔斯一样深深地为黛布拉所吸引,但在努得尔斯和麦克斯之间,并不存在着任何真正的竞争,更不必说公平竞争。因为对努得尔斯的情感,麦克斯和所有的人都洞若观火;而对麦克斯的隐情,努得尔斯和其他人却近乎一无所知。
对于麦克斯来说,他不仅将努得尔斯对黛布拉的迷恋一览无余,而且他更为深刻地洞察了努得尔斯本人也不甚了了的、他与黛布拉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它并不显现在现实之中,而是呈现在未来的设计里。除了一份赤诚的爱,努得尔斯不能给野心勃勃的黛布拉提供她所需要的一切,因而他也难于在这幅未来图景中拥有一个真正的位置。麦克斯对这一隐秘的深知,同时也成为他的一份自知。
他比努得尔斯远为清醒地意识到,对于黛布拉说来,一份一往情深的爱和一个坚强有力的怀抱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在这种意义上,他显然不是努得尔斯的对手),如果他不能彻底改变他的现实,他永远不可能真正得到或占有黛布拉。
于是,他并不去着手进行类似“无用功”式的尝试。他所做的一切,只是有效地隔离开努得尔斯和黛布拉就足够了。他隐秘地将黛布拉安置在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未来图景中,也只有在这幅未来图景中,黛布拉才具有她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他可以等待,而这正是另一种经典“男子汉”的品格。
在影像的类比结构中,观众可以清楚地意识到麦克斯不断在离间着努得尔斯和黛布拉,但我们和努得尔斯一样,倾向于将麦克斯的动机理解为情深意笃的朋友对异性恋人的忌妒。
在努得尔斯/黛布拉/麦克斯这一微妙的三角关系中,有趣之处在于,黛布拉的情感无疑是倾向于努得尔斯的。
她爱努得尔斯,尽管从一开始就极为无奈而清醒地意识到这爱的无望,一如少女黛布拉的那首情诗:
“我亲爱的,有着水晶般的心灵,有金子般的头发,他永远洁白无瑕,他的眼睛又大又亮,他的身体如象牙一样洁白坚实。然而他永远也成不了我的爱人,他是个穷光蛋,哦,多遗憾!”
但她仍忍不住要倾吐,
“努得尔斯,你是惟一的,我一直……关心的人。我总觉得亲切……”
而对于努得尔斯来说,黛布拉是他心灵中最重要的支点,正像他对黛布拉的倾诉:“(在监狱里)我每天晚上都在想你,没有人能像我一样爱你。你不能理解我是怎样地想念你。我想,黛布拉活着,她在外面活着,她给我活下去的意义。”
但和努得尔斯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黛布拉远比努得尔斯更为清晰地洞穿了麦克斯的离间和这一行为的真正动机。正是她两次用:“去吧,你妈叫你呢!”回答了麦克斯对努得尔斯不近情理的呼唤。
不仅如此,她对麦克斯的洞悉还在于那是一种同类间的深刻的相互理解与默契。
他们同样野心勃勃,同样出身微贱而不甘居人下,即使成了无冕的黑帮之王或布鲁克林的舞蹈女王,街区的小天地也绝不足以满足他们做人上人的欲望。
在黛布拉一无返顾地前往好莱坞/“太阳城”(在失魂落魄的努得尔斯的视点镜头中,列车窗旁的黛布拉决绝地拉下了窗帘,并不把一线留恋的目光留给故乡)之后,麦克斯花费8000块钱买来一把17世纪教皇的座椅,只为了“我正坐在上面”,正是作为一个阐释符码定义着麦克斯恶性膨胀的欲望。
他和黛布拉与努得尔斯一样,也有着丰富的情感和记忆,墓室大门上菲利普的排箫曲和麦克斯/黛布拉之子的名字:大卫(努得尔斯的名字)似乎成了另一组重要的阐释符码,但他们绝不会为这一切所束缚。
一如美国影评人S.卡明斯基所指出的:在莱昂内的影片中,“家庭生活很渺小,不断被自私的恶人所毁掉。这些恶人不是出于仇恨,而是为一种冰冷无情的利己兴趣所驱使而行动..
在全片最为温情、豪华的场景(组合段22)之后,努得尔斯粗野地强奸了黛布拉。这与其说是男性极力/暴力的行使,不如说更像是一种孱弱而绝望的哀鸣。
正是那种深刻的理解与默契,而不是情感,使黛布拉最终投入了麦克斯的怀抱,而且事实上成了麦克斯罪行的“事后从犯”,以更为残忍的方式参与了、至少是默认了麦克斯对努得尔斯的劫掠、欺骗与叛卖。
麦克斯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是麦克斯,不是努得尔斯,彻底地实践了美国梦的全部:富甲一方,跻身高位,并拥有了少年、青年时代可望而不可即的姑娘。
然而,导演莱昂内显然不曾认同于实践了美国梦的成功者:麦克斯和黛布拉。一如努得尔斯是片中人物化的叙事人,是影片的空间视觉结构与叙事结构的中心,他也是莱昂内的认同点。
于是,在影片的结局中,莱昂内设置了两个重要的场景,以呈现35年之后——1968年,努得尔斯与黛布拉、麦克斯的重逢。
第25组合段的最后一个镜头,是摄影机缓缓推成贝里慈善院奠基留影上黛布拉的特写镜头,伴着忧伤的音乐,镜头叠化为剧院化妆室内、镜中的黛布拉。
与贫穷、衰老、孑然一身的卡萝形成对照的是,豪华剧院的化妆间、名剧《埃及艳后》的巨幅招贴、室内的无数鲜花所包围着的黛布拉。
但有趣之处在于,在这一特定场景中,刚刚结束演出的黛布拉,头上戴着假发、脸上涂着厚厚的油彩。在整个段落中,她一直在卸装,但始终未能完成。
于是,黛布拉浓重的化妆犹如一张假面,遮蔽起她真实的情感,并如同一个标示符号,喻示着她试图继续掩藏的、沉没于35年岁月中的真相。
而一个与之对应的重要的修辞手段,是此段落中镜中像/谎言与镜外像/真实间的交替使用。在黛布拉不无伤感的镜中像之后,努得尔斯出现在这一镜中的、双人中景里,这对少年时代的恋人在“镜中”相逢,他们并没有四目相向,相反他们只是在镜中彼此凝视。
尽管这是努得尔斯揭秘之行的起点,尽管从这里开始,努得尔斯的一生、他的全部记忆与历史将重新估定,但此刻,这幅双人镜中像,只是一次感伤的重逢,只是久远的过去、一次“水中月、镜中花”式的、少年之恋的指称。
此后,在这一段落中,努得尔斯的多为镜外像,岁月书写在他苍老、疲惫的脸上,但他专注、几乎是痛楚地要求答案与真实;
黛布拉的镜头则多呈现为化妆镜中的中景,岁月几乎没有在她脸上留下痕迹,尽管不无温情,但闪烁其词与微妙的疑惧使她失去了应有的雍容。用努得尔斯的话说,她“现在的演技很拙劣”。
终于,当她和麦克斯的儿子来到门外,当努得尔斯的追问已不能再回避,黛布拉被迫艰难地面对真相,摄影机缓缓地以一个180度的摇拍,由镜内而至镜外,由镜中的黛布拉摇至镜外、对镜而坐的黛布拉。此时,也是此段落中惟一的一次,黛布拉对着镜中的努得尔斯,说出了她所能说出的告白:“努得尔斯,我们都老了,多少保留着一些美好的回忆。如果你出席星期六晚上的派对,这一切将荡然无存。那是后门,从那儿出去,一直走,别再回来。我求你,请你……”当黛布拉意识到她已无可回避时,她并没有忏悔或直言,她只是以哀恳和告诫的方式肯定了努得尔斯的猜测。而正是这一段告白,第一次暗示出黛布拉和麦克斯一样,对努得尔斯其人有着深刻的洞察与理解,她深深地懂得:对努得尔斯说来,即将发生的一切比曾经发生过的阴谋更残酷。也正是在这一告白中,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黛布拉试图在麦克斯的网罗面前保护努得尔斯,试图阻止麦克斯最后一次实现他“冰冷无情的利己兴趣”但是,当完美的谎言的景片既经撕裂,当返归旧日、探明真相的旅程既经开始,努得尔斯已不可能停下。因此,尽管他的问题“如果我从正门出去,我就会变成石头吗”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他仍毅然打开了前门。答案已昭然若揭:伴着忧伤、凄婉的音乐,台口,站起一个红发的少年,仿佛少年麦克斯的再生,强烈的逆光为他勾勒出了一道眩目的光环,摄影机缓缓地推上去,如同旧日岁月的重现,犹如一个心灵的幻影,同时是对那一切的粉碎。泪水无声地淌过黛布拉的面颊,“他是贝里部长的儿子,叫大卫,和你一样。”大卫的近景镜头缓缓地叠化为长岛贝里宅邸一扇半掩的窗口,窗子半推开来,近景镜头中,露出贝里/麦克斯苍老的面容,他望向画外。第一次,未经任何掩饰与遮蔽,影片出现了麦克斯的视点镜头,并将他指认为一个仍强有力的控制者,一个真正高明的、隐身的恶魔“导演”。
‘叁’ 《美国往事》的评价怎么样
导演莱昂内的巅峰之作《美国往事》无疑是一部极为迷人的影片。这部酝酿及创作历时13年,耗资达4000万美元的豪华巨片,是一部典型的美国“经典影片”,导演娴熟而潇洒地搬用着警匪片的套路:暴力色情与恩怨情仇、无耻之尤与侠肝义胆、卑鄙叛卖与义薄青天、酣畅淋漓与忧伤怜悯。自从第一次看过以来,一直都令我难以释怀。它从故事本身,到音乐,到布景,都充斥着一种强烈的怀旧氛围,随着画面的流动,一帧帧展开,令观者感同身受。
这个堪称“不输给《教父》的黑帮电影”,在我看来,其最特别之处在于在同样的场景中对三个不同时间段的描述,并通过主人公的相貌、场景中人物的变化、以及服饰和时代特征来表现时间的流逝。由于大背景的固定,这种细微之处的变化便带给人们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对旧时的怀恋之感也油然而生。
当然,欣赏影片并从中评价是需要一定的积累和消化,这东西因人而异,不能勉强。很多东西都是需要自己去体会的,别人评价的再好,没有共鸣也是无济于事。4小时的《美国往事》包罗万象,人生哲理丰富,是个值得反复观看的片子。
‘肆’ 关于电影《美国往事》剧情
意大利籍导演瑟吉欧·莱昂以拍摄意大利西部片成名,金像奖影帝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饰演面条,是四位主要人物中的主角,本片以艾隆索与其伙伴的犯罪生涯为主轴,是一部描写友谊与对立、忠诚和背叛等人性冲突的黑帮史诗电影,时代背景跨越经济大恐慌、禁酒令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美国史上的重要大事。 美国往事演技派演员詹姆斯·伍兹(James Woods)也在片中出饰一角;本片当年曾入围金球奖最佳导演,而曾为多部脍炙人口的电影配乐,堪称意大利国宝级大师的埃尼奥·莫里康(Ennio Morricone)也以本片获得金球奖的最佳原着音乐提名,埃尼奥·莫里康以忧伤怀旧的配乐,将观众带回多年前纽约的犹太人区,重温昔日风情。
这是瑟吉欧·莱昂内“美国三部曲”之一,是意大利人眼中的20-60年代的美国形象。导演一改好莱坞传统西片的格局,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美国黑社会人出生入死的人物形象。
二十年代的美国,绰号“面条”的纽约少年和几个同龄朋友一起认识了聪明狡黠的麦克斯。他们开始从事走私活动。不久,面条在一场械斗中杀伤人命,被关进监牢。
若干年后面条被释放出狱,当年的小伙伴们已经变成了成熟健壮的青年。在麦克斯的带领下,他们重操旧业,开始了一系列的抢劫、盗窃、敲诈活动。随着犯罪活动的不断深入,麦克斯似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然而,禁酒令的取消使得私酒的生意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为了一步达到最后的目标,麦克斯竟然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列入了行动目标。有过铁窗经验的的面条不忍眼看好友走向毁灭,偷偷打电话报警,想逼迫麦克斯收手。警察与面条的朋友展开激烈枪战,麦克斯等人全部被杀。面条在极端的悔恨与痛苦之下,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地方,离开了心爱的姑娘,远走他乡。
几十年后,几近垂暮的面条潦倒回乡,意外发现原来当年的一切都是麦克斯的精心策海报(12张)划。他借面条和警察之手除去伙伴,自己则金蝉脱壳,吞没了团伙的巨款,改头换面之后跻身政界,成为上层社会的名流,并把面条心爱的姑娘据为己有。面对多项指控无法脱身的麦克斯恳求面条杀死自己,幻想以此赎回自己的罪孽,逃脱法律的审判,被面条所拒绝。麦克斯走投无路之下跳进垃圾粉碎机自杀。
1. 电影开始:1933年
一群杀手在到处寻找“面条”。在他住处打死他女人,在友人“肥摩”的餐馆杀手们里得知面条在唐人街的皮影剧院。皮影剧院楼上是烟馆。抽大烟的面条在新闻上看到他的三个同伙被打死:曼克斯,斜眼和派翠。虚幻中他听到电话铃声,脑海里出现一个狂欢酒会。在酒会上他曾给警察局打过个电话,那个电话导致三人丧生。
从烟馆出来后他在街上看到三具尸首。从死者面部他可以清楚认出斜眼和派翠。曼克斯的脸被严重烧毁,难以辨认。他来到肥摩的餐馆,放开反绑在地上的肥摩,他打死留在那里的杀手,从立式大钟里拿走一把钥匙,说他现在有了花不完的钱。
面条来到纽约中心火车站,打开一个小件寄存厨,从中取出一个重重的行李包。打开包,里面全是旧报纸,让他感到震惊。迷茫之下不知何去。他胡乱买了一张车票离开了纽约。
2. 1968年。年迈的面条再次出现在纽约中心火车站。租了一辆车来到一座犹太人墓地,那里施工人员正在搬移墓碑。面条又来到友人肥摩的餐馆。他告诉肥摩他收到一封寄自犹太教堂的信,通知他教堂的坟场迁址,让他来处置亲友坟墓。但三个友人的坟墓在此之前都已经搬迁到一个很漂亮的新址。教堂说他收到的通知是八个月前发出的,而他上礼拜刚刚收到,说明寄信给他的不是教堂。他告诉肥摩这说明有人找到了他的下落,邀请他回纽约另有目的,他有一种不祥预感。
在肥摩的餐馆里面条看到儿时一群朋友的照片,还有肥摩妹妹黛比拉的照片。他走进熟悉的厕所,墙上的砖孔把他带回到遥远的过去。
3. 1921年。在音乐声中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在厕所后面的杂屋里跳芭蕾。少年的面条常在厕所里偷看黛比拉跳舞。一次被她发现,把他奚落了一顿。女孩也喜欢他。但很不满他的肮脏和无聊。
那时的面条是一个街混子。跟另外三个同伴掏醉汉腰包,并受雇于一个叫霸哥的混子,勒索商贩。一个偶然机会结识了一个比他大一点的混子,名叫曼克斯。他们几个从此一起靠偷抢挣钱。趁一个不光彩的机会制服了街上的巡警,在当地胡作非为。曼克斯带他们在火车站藏了一个行李箱,大家同意每次作案收入的1/2存在箱内共用。因为不想听命于霸哥,他们被霸哥一帮人揍了一顿。因此面条发誓要杀死霸哥报仇。
他们刚从火车站存钱出来,被霸哥开枪追逐,最小的多米尼格被当场打死。面条疯狂的杀死了霸哥,还刺伤了一个警察,并因此下狱。
4. 1968年。年迈的面条来到新坟地,看到一座崭新的纪念堂,里面放了三个汉白玉石棺,分别刻有35年前死去的三个朋友的名字:斜眼,派翠和曼克斯。在门后的墙上看到一个铜牌,上面说明这座纪念堂是由死者的友人面条出资兴办的。他很吃惊。还看到那里有一把钥匙,正是打开小件寄存箱的钥匙。面条拿了钥匙再次来到火车站,打开寄存的皮箱,里面装满了现金。上面还说明这是预付报酬。付款人在雇他完成一项大事,但并无细节。
面条拿了现金回家。路上熟悉的街景又把他带到过去:那时他刚被刑满释放,曼克斯开了一辆黑色运棺车来接他出狱。
5. 20年代末。曼克斯把他拉到肥摩餐馆的后面,远离界面的楼房。外表平淡的楼房里是一个不夜乐园。在禁止卖酒的时代他们酒天花地,纸醉金迷。曼克斯他们已经干大了:开赌场,地下夜总会,妓院,横发黑财。因为这里是肥摩饭店的后楼,面条在这里见到已经成人的黛比拉。黛比此时已经是初有成就的演员。
在后面的密室面条被引见给一个黑社会老大,对方告诉他们在底特律有一档交易请他们帮忙,可以抢到一大笔钻石。他们抢了珠宝店,面条还强奸了店里的一个女人。回来之后在交货时一箭双雕,打死前来取货的一帮人。曼克斯主张跟此事背后的黑手老大联手,面条不以为然,这使曼克斯感到尴尬不快。
6. 1968年。面条住在肥摩的店里。电视上正在播讲纽约州商务秘书长的“贝利丑闻”,说在此案件调查中已经有两个人神秘丧命。电视上又出现一个他们认识的面孔,此人是全美运输工会领袖。这使面条想起当年认识此人的经历。
30年代初。工会正在组织罢工时,工会领袖吉米被资本家走狗绑架,要挟他签署复工协约。面条和曼克斯绑架了资本家,迫使对方放出工会领袖。纽约警察局长破坏罢工,让警察进驻工厂。就在警长得意时发现有人在医院把他的宝贝儿子掉了包。面条和曼克斯通过婴儿调包要挟警长,迫使他把警察撤出工厂,罢工得以继续。一位政客因此建议他们跟政府官员们和实力雄厚的工会联手,在禁酒令终止后大干一票。面条不喜欢政客,主张不要涉政。从此他和曼克斯结下疙瘩。
7. 1933年。在地下夜总会的后屋,黑帮四兄弟再次见到了底特律珠宝店的女人凯露。此女很留恋当时强奸过他的男人,但没认出面条,只希望和曼克斯亲近。她建议跟曼克斯、面条一起来一次三人乐。面条拒绝,因为他“不是那种人”。
原来他特意约了黛比拉出去见面。因为发了财,他独自包下一家淡季停业的海滨饭店,请黛比拉吃饭。单独交谈中他得知黛比拉仍然单身,而且仍然怀念儿时的朋友。面条向黛比示爱。黛比也说他是她一生唯一在乎的男人。她所以答应独立见他,是因为她次日要启程到好莱坞,正好道别。在离开饭店的车上黛比吻了面条。面条强暴了黛比。不欢而散。
1933年12月,禁酒令就要解除。黑社会老大仍然在盯着这四兄弟,希望他们联手介政,干更大的交易。面条不干。曼克斯说他或许应该从此甩掉面条。他们一起到弗洛里达度假。此时他们已经存有一百万元积累,面条觉的应该就此洗手了。曼克斯说他要干到两千万、五千万时才会洗手。他告诉面条他已经想好一个主意,去抢劫联邦储备银行。
曼克斯的女人凯露劝面条向警察告密曼克斯砸银行的计划。这样可以把他关进监狱,不致在作案时丧命。面条认为这是好主意。为了保护朋友的性命,在结除禁酒令当晚的狂欢会上面条向警方打电话告密。很快发现曼克斯等人仍然行劫,三人丧命,自己从此避祸他乡。
8. 1968年。面条由于认出了跟 “贝利丑闻”有关的工会领袖吉米,觉得自己的处境跟这个事件或有关联。他开始调查贝利其人。首先走访了豪华的贝利基金会。基金会的主持人是当年曼克斯的女人凯露。她说基金会是十五年前由富商政客贝利发起的,但贝利本人没有到场。在基金会开幕式上代表贝利揭幕的是一个漂亮的女演员。面条认出那是他当年的恋人黛比拉。
面条收到贝利秘书长的邀请,次日前往长岛贝府参加一个宴会。面条到大都会剧场后台拜访黛比拉,希望知到贝利到底是谁,为什么请他赴会。交谈中得知贝利是从洛杉矶搬过来的富商;黛比拉虽然仍旧未婚,但已经跟贝利同居多年。黛比拉不知道贝利为什么邀请面条赴宴,但劝他不要去,不然会很失望。她劝他离开,那样还可以保留对往事的记忆。
离开剧院时面条无意中看到一直很礼貌的在门外等候的黛比拉的儿子,跟少年曼克斯长得一模一样。这才恍然认识到贝利不是他人,正是35年前的故人曼克斯。
9. 知道了是曼克斯的邀请,面条按时赴会。就在黛比拉焦急等待面条出现时,曼克斯已经把面条请到书房单独会谈。曼克斯说他已经活不了几天,因为很多政客跟目前的丑闻有关,自己一定会被他们除掉。曼克斯认为只有面条有权利杀死他,因为他欠了面条一生债务:独吞了当年的百万资金,还抢了他的女友黛比拉。
原来曼克斯才是从外地请面条到纽约的神秘人物,目的是了还债。他告诉面条当年砸银行的行动从一开始就是骗局。连让面条告密都是他一手操纵的周密计划。让面条亲自杀死他就可以了结这一生恩怨。
但面条拒绝动手,因为他早已洗手,更不想介入政界是非。他从贝府离开。贝利默默消失在垃圾粉碎车背后。
结尾:1933年。面条在烟馆过足了瘾,想象着自己一个人将拥有一百万,笑着进入梦乡……编辑本段
‘伍’ 为什么电影《美国往事》的评价非常高,评分却不高
电影美国往事这部电影我看过之后对他的评价非常非常的高,因为他反应了美国以往的故事让我们对美国的历史也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或许有一些改变,但是体现的是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范,评分之所以会不高,或许是受了票房的影响吧。
‘陆’ 求《美国往事》影评
在家的时候,把〈美国往事〉的碟又找出来细细看了一遍,发现了以前没有注意的两个情节,算是导演埋下的伏笔吧,将其记录在此,希望有同样喜欢这部电影的人能够看到。
1、关键词:水牛城 buffalo city
影片前半部分,noodles在三个同伴死去遭人追杀时,到了火车站买了随机的最早一班火车票,目的地是水牛城;看到影片中部的时候,看到他们小时候,挣到帮派第一桶金,去那个银行存箱子的时候,背景音是广播火车时刻,很清晰地听到在播的是buffalo city......
2、关键词:26
noodles出狱的时候,max开了辆灵车去接他,车里有一个裸女,是max安排陪noodles睡觉而准备的,而noodles上车时,max却故意骗他说这是一具死尸“多么美丽啊,才26岁就死了......"后来有个镜头,noodles去看他那三个朋友的墓碑时,生卒年很清楚地表明除max以外都是26岁就身亡了。
重看电影,虽然发现了这两个伏笔,但是给我最大感触的不仅是导演的深藏不露,还有一种最深切的大彻大悟,一开始看不懂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比如max怎样一步步安排noodles去打了那个电话,并让他下半辈子活在歉疚中的,里面很多镜头都表达的很清楚,可是第一次看的时候,可能因为不那么细心就错过了。实际上导演已经将max一步步筹划地过程尽量不露痕迹地表达得很清楚了。
另外一个新发现,一开始就觉得max对noodles得感情有点不正常,他要么是喜欢noodles,近似于bl,要么就是觉得noodles是自己心目中男性力量的化身,是他无法到达的高度,因此对他又爱又恨,第二次看更加深了我这种感觉,证据如下:
每当noodles跟女人在一起的时候,max总是流露嫉妒的神色,比如noodles和Deborah,以及noodles跟peggy第一次做爱的时候,甚至连noodle在强奸carol的时候,他的脸色都是那么阴沉;
个人浅见:max的性功能可能有问题,少年时期他和noodles在Deborah家被另外一个帮派报复毒打的时候,很明显的看到他的下身受到了很大伤害,跟peggy做爱的时候,也很长时间进不了状态,而凡是跟noodles有关系的女人,他都要染指甚至夺走,peggy是这样,carol是这样,noodles最爱的Deborah最后也成了他的妻子。
还有noodles为了替死去小兄弟报仇,像疯子一般将刀捅向兇手和抓他的警察,那时候max脸上流露的是惊讶和羡慕,他无法为了友情而豁出自己,因为他有野心,不像noodles把友情高于一切而奋不顾身,这点他永远做不到,因此相比noodles,他是自惭形秽的。
对noodles而言,触动他最深的两件事情就是那个小弟临死时,只是说了一句:“i slip(我滑倒了).....”这句让他在下半生都为了兄弟而愿意付出一切,而另外一个他最在乎的人就是Deborah,很多人不能理解他为什么强奸了她,并认为粉碎了所有的美好,而我认为,其实真正被伤害的是noodles本人,如果你是个有经历的男人的话,一定能明白当自己最爱的女人离开自己的时候那种感觉,他的行为我认为是可以理解,出于本性的。
一句话,《美国往事》是部深刻的片子阿,值得好好咀嚼~~~前提是你得有一定的生活经历。
PS:佩服那时制作电影的精致,所有小演员与长大后的成年演员都很相象,气质超级符合,不妨留意一下。
IN ADDITION:2009年12月
重看又发现了两个细节:
1、童年时,noodles在厕所偷看Debra跳舞那段的末尾,Debra明明知道noodles在偷看,还故意脱了衣服露出pp引诱noodles,后画面因为debra爸爸进了厕所,noodles逃出厕所而中止;镜头转场后(电影时间应该也就1分钟左右),noodles透过窗口,透过玻璃隔得很远看到Debra跟人在说话:“抱歉,今天不行,谢谢”;此段画面结束;
第一次看,大家都不会对这个细节留意的,但是由于我是不记得第几遍看了,这段细节在看到后面就凸显出来一个疑点——Debra和谁在说话,谁在约她?她又把他给拒绝了?
2、故事继续,注意,根据电影,下面的情节应该发生在同一天:
noodles带领众小弟,先是放火烧了报摊,后来又去酒馆,瞄上一个醉汉,准备偷醉汉的怀表,却由于警察中途出现,被Max中途截去,二人自此打了照面;后来心怀怨气的noodles回了自己家,上了个厕所,跟peggy调情一番后,出门遇到了搬家的max,准备要回怀表,而max早就发现远处走过来的noodles,于是取下马车上的照相机,做出照相的姿势,而noodle此时不甘示弱,顺势弯下腰露出pp(当然是穿裤子的),对准了max的镜头(这段采用了max的主观镜头,画面是倒置的),说:“洗六张."而Max则戏谑地说:“脱下裤子,再洗一张。”noodles很生气,说:“什么意思,再一张?”而这里max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That is a long story.(说来话长)"
结合第一点,我的感觉是,那天在酒馆里看debra跳舞的应该不是noodles一人,max早在认识noodles之前就认识debra了,debra出门后约她的人就是Max;,而且debra脱衣服秀pp的画面max绝对也看到了,因此才会对noodles 说“脱掉裤子,再一张”这样的话。结合后面noodles和debra在跳舞的仓库里读圣经却被max打断并叫走的情节,max绝对很熟悉这个酒馆的结构,偷看多次。
我觉得,最复杂的人应该是max了,毕竟他家有精神病史,呵呵
这个你看看行不?
‘柒’ 求电影 美国往事 的观后感 600字左右。
《美国往事》影片背景是美国战后发展迅速而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以及伦理面前,人们求生存的本能铤而走险地去挑战各种极限:亲情、友情、爱情、背叛以及信念等等。似乎20-60年代美国大城市生活缩略的纪录。通过主人公面条的回忆将故事逐渐展开。故事始终在面条和迈克斯之间的纠葛中进行,用了很多的闪回和倒叙,时空交错。一开始,通过墙洞里的一双眼睛,闪回到久远的1921年,回溯了面条童年到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迷恋邻家女孩;为小兄弟报仇而饱受牢狱之苦;一群穷孩子搞恶作剧的水中嬉戏;抢珠宝店时面条对卡萝尔的施暴……35年,伴随着内疚和悔恨,面条领悟:往事不过是南柯一梦。谁赢了?人生的一场游戏里似乎没有赢家。片中的音乐,长笛吹出缓慢、哀怨、略带怀旧的情调。每个音符都在阐释着主题,述说着一段值得回忆的往事……
在很多选择面前,人其实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是选与不选的问题。选择了就跟随它走,不选择的就交于时间。而人们总是耐不住被选择而积极的选择去选择。结果依然是殊途同归。选择也许只是加速或拓宽了生命的进程,最终的结局永远都可能出乎我们的预料。谎言和寡义最终是经不起岁月验证的。只是那个时候为此受伤的人可能已对此不再挂怀,被称之为了宽容;此时此刻的伤疼和困扰,在今天往后的一天天的时间流走中最后磨损消失,被称之为了往事。就像面条与麦克斯,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坚持,便展现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结局。没有过去可能没有今天!但是没有今天的努力和对今天选择的坚持,明天又怎么能在自己的掌控下呢?到了明天,也许会后悔今天的决定以及对昨天的留恋,然而过去的只能过去了。或许当生活即将停止前行而生命垂垂老已之时,我会回首自己的往事、检讨自己的一生。而现在只愿意把今天过的属于自己:爱恋着自己的爱恋、喜欢着自己的喜欢、责任着自己的责任,尽量不去留有遗憾。而把自己与今天的不合“章法”、不能沟通不能选择的部分交付给无奈、交付给时间……人人都说活在当下,对其内涵的理解却千差万别。人要入世却总在寻求着出世,因此而产生的矛盾是卡在对当下的确认。个性的差异以及自重、自爱、责任心等基本品质的具备程度决定了对当下的选择。没有完美的答案,因而没有完美的选择。每个人的选择都属于他(她)自己,即使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没有人可以替你过活或背负着你去承载你的人生。有时,幸福与痛苦在生命真正的涵义里是难分伯仲、难画经纬的。如何审视生命的轨迹?“不违人性的行为我给自己理由”,朋友的一句话,给弯曲的生命以温暖与安慰,堪称经典!你的内心是否真有幸福快乐或痛苦压抑也只有自己最清楚。人生的一次错过,幸还是不幸?一切均不会从来,当然就不会有答案、不会有结论……拗口的表达,生涩的文字,只是自己当下的感觉而已
《美国往事》除了感动与震憾,还留下些什么,一种淡淡、哀伤的音乐,把我们带入了另一个世界,这就是着名的影片《美国往事》。 很多人看完之后,忍不住要说:这是我最爱的一部电影。 同感,它将我整个身心俘虏,让我感动与哀伤------
‘捌’ 求一份美国往事的影评
《美国往事》:是男人就不能不看的电影
上面的标题是泼皮的说法但接近真意,下面的标题是修饰的说法但接近装淡。
《美国往事》:关于意味深长的人生
引子
世事皆无完美,电影亦然。如果只选一部趋近于完美的电影,以我粗陋的观影量和品味来说,我选《美国往事》。虽然它没有在奥斯卡、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收获炫耀的大奖,imdb的排行也不算显眼,故事与技巧也没有如何惊世骇俗。
但《美国往事》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它的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散文诗般的抒情意境,恍如隔世的叙述视角,意味深长的人物设置,让它在2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散发出历久弥香的光彩,那是一种淡黄色的光晕,柔软而鲜亮。
一、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
有人说过,《美国往事》里有全部的人生,这是最简洁也最准确的影评。人生的美好不在于美好本身,而是在美好与丑恶的混杂中,人们经历过,体会过。
恶在每个人的心里与身边。面条(Noodles)在抢劫钻石时对卡萝(Carol)恶毒的强暴,找不到任何为他开脱的理由,在那一刻邪恶占据了面条的灵魂。迈克斯阴毒地害死自己的兄弟独吞财产,只是人性肮脏的明证。
善亦如此。当面条怀里的多米尼加国(Dominic)说出“我滑倒了”后死去,年少的面条不顾警察的到来刺死兇手,这是兄弟情义的指引,也是他善良本性的必然。卡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荡妇,却对迈克斯付出了至情。
复杂的人原本就没有本性上的好坏,如果强要区分,只能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亦或命运。迈克斯最后的忏悔不能抹煞他穷凶极恶的一生;多米尼加国丧失了幼小的生命,却成就了电影中最光辉的人性。在影片的结尾,想以告密的方式去拯救兄弟的面条独自躺在鸦片店里开怀而笑,善与恶终于在人生的较量中相逢一笑,恶永远需要救赎,这救赎就是善。
二、散文诗般的抒情意境
在我看来,还没有一个导演敢像塞尔吉奥•莱昂内(Sergio Leone)一般将电影如此彻底的诗化,它超越了导演自身的“赏金三部曲”等“通心粉”西部片代表作,也有别于以《教父》和西科塞斯电影为代表的黑帮片的黄金套路。
影像的美轮美奂也映照了生活之美。当面条透过墙壁的砖缝看到黛博拉(Deborah)在悠扬的乐曲中翩翩起舞时,影片的光影柔和中泛出光亮,一个少年的灵魂的觉醒由此完成。而当单纯的派希(Patsy)拿着奶油蛋糕等待佩姬(Paggy),在性的萌动和美食的诱惑间,我们看到了一口口吃掉蛋糕的派希的纯真和我们自己的童年往事。
就连丑也在镜头与光影的流连中被导演赋予了宽容的色彩。当黛博拉拒绝了面条的求爱后,木讷的面条用最粗俗的方式毁灭了自己生命的梦想,汽车后座那场气氛逼仄的强暴与其说是对黛博拉的报复,不如说是面条的自暴自弃。
莱昂内的御用配乐大师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为影片注入了奇异曼妙的音乐。排箫、口琴、小号的运用令人惊艳,配合舒缓简约的旋律,让观者沉醉在20世纪初始、30、60三个年代的美国纽约街头的怀旧氛围中,用平缓的、克制的方式来张扬人性的律动与生命的浮沉,抒情意味缓缓流荡。
三、恍如隔世的叙述视角
《美国往事》的出色也表现在叙述方式的灵动上,插叙的诗化运用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面条与一干兄弟的成长历程中,少年的稚涩、中年的沦丧、晚年的木然浑然叠交在一起,生命的梦想与变异、失落与回归便在这交错中展现在观者的面前,让我们在时光穿梭中照见自己、恍如隔世。
就像让面条与迈克斯相识、相离的那只怀表,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在时间的轮回里——现在是24时的几时?——物是人非。又如开篇长达几分钟的电话铃声,它也穿越了时空,连线到兄弟们被害的现场、面条身心俱疲的烟馆、少年时的兄弟相惜、老年时的欲说还休,最后,才落到面条善意地出卖消息给警察局长的电话上。
镜头的变幻也是一种意味的表达。当小兄弟们沉盐走私的试验成功时,水面上一片素净中带出一种朦胧的色彩,这种技巧很高的光影运用暗示了主人公们看似光明实则黑暗的未来。而当面条虔诚地在豪华酒店中约会黛博拉时,黛博拉选定的桌位的窗外正是冷色调的大海,也许在那一刻,等待面条的就注定是冷酷和无奈。
四、意味深长的人物设置
兄弟反目的故事并不新鲜,黑帮题材更是有《教父》珠玉在前,但《美国往事》的六兄弟中,面条与迈克斯的隐隐对立,派希与斜眼(Cockeye)的重情重义,还有肥摩(Fat Moe)与多米尼加国的单纯赤诚,还是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戏剧张力。加上黛博拉、卡萝、佩姬三位各具性格特点的女人,这幕关乎人生与成长的电影才变得完整而可信。
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到达了他的职业生涯的顶峰,这么说不是否认他在《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好家伙》《猎鹿人》《盗火线》等电影中的伟大表演,而是在1983这个年份里,德尼罗的状态应该是他从影生涯中真正的高峰。
这一年的德尼罗正好40岁,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这是一个峰值。他拥有最好的经验、感受和状态,遇到一部《美国往事》这样的杰作,是一件相互成全的好事。他把面条中年的木讷与沦丧、老年的悲悯与坚持诠释得让人信服,很难想象换成别人还会不会让我们为这个十足的混蛋伤感唏嘘。
迈克斯谋害兄弟的阴鸷与内心所受的煎熬都在詹姆斯•伍兹(James Woods)那张刀刻般的脸上浮现出来。同样,黛博拉的虚荣与脆弱、肥摩的怯懦与忠诚、卡萝的放荡与真挚,都在演员们灵魂附体般的表演下生动异常。
不能忘怀的,当然是多米尼加国那张宛如天使的面容和过目难忘的街头蹦跳,还有小派希一口一口吃下的奶油蛋糕。
结束
就像我们都无法看透复杂的人生一样,《美国往事》里也有太多的细节和感受只能是说的越多,遗漏的就更多。对这部影片的评论已经太多了——原本就是一幕关乎人的一生的故事,有谁能说尽一生呢——每一个人只是表达了掺杂着个人经历的感受与情绪。
与其说面条最终的命运是对人生梦想的破灭,不如说他在行走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它超越了善恶的道德说教,走向了饱含深情的起点,在那一刻毁灭就是重生,沉默是最好的呼喊。
‘玖’ 《美国往事》影评 ,
细论《美国往事》
本片导演赛尔乔·莱翁内是意大利人,受好莱坞的影响较深,他认为好莱坞电影最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因此他导演的影片大都与美国有关。莱翁内是位严肃的有艺术追求的导演,以意大利式的西部片(也称作是“通心粉”西部片)着称,代表作有《一把黄金》、《再多一点美金》和《好的、坏的、丑的》。这三部作品都由美国着名演员伊斯特·伍德主演并获得世界范围的成功。他最得意的作品是以美国近百年历史为背景的“美国三部曲”,即《西部往事》、《革命往事》和《美国往事》。《西部往事》表现19世纪末早期移民在美国的生活及其开发西部时的故事;《革命往事》以政治为背景,描写政治在美国的作用及美国与邻邦的关系。《美国往事》则是20-60年代美国大城市生活的缩影。《美国往事》的视角是独特的,是意大利人眼中的美国形象,可以说,这部影片是对好莱坞创造的美国形象的一种批评。
莱翁内在60年代看到这部小说,一眼就看出原作很“电影化”,书里的我好象好莱坞电影的画外音,于是决定将它拍成警匪片。从酝酿剧本到上映,前后化了13年时间,其间聘请了工五位意大利着名作家为他改编剧本,其中有莱昂纳多·本瓦努蒂、批埃洛·德贝尔纳蒂、弗兰科·费里尼、恩里科·迈蒂奥里、和弗兰科·阿卡尼,最后,莱翁内的剧本采用了每位作家改编中的一部分。《美国往事》相当集中地体现了导演对美国的“想象”。影片原版长4小时25分钟,在戛纳电影节上放映版本长3小时40分钟,在美国上映仅2小时30分钟。影片上映后不仅受到美国观众的首肯。连爱挑剔的美国评论家也认为这部描写黑社会的影片格调不俗,制作精美。该片被美国《洛杉矶时报》评为1984年10部最佳影片之首,法国影评家评论80年代十佳影片,《美国往事》也榜上有名。
影片只选取原作中的几个人物和几件事件,采用典型的好莱坞叙事结构。所不同的是,本片通过主人公面条的回忆将故事逐渐展开,故事始终在面条和迈克斯之间一种理还乱的债务纠葛中进行。
面条是个犹太移民,一个住在纽约动区贫民窟里的穷孩子,为人“义”字当头,对不惜朋友赴汤蹈火,是个不乏浪漫色彩、幻想型的人。他爱冲动,这决定了他要为小兄弟报仇并饱受牢狱之苦。他的性格不能改变他下层人的社会地位,并决定了他终生伴随着内疚和悔恨的命运,他的出路是逃到大烟缭绕的梦境里。躲避现实。
迈克斯是个注重实际而怀有野心的人,他心狠手辣又善于隐藏自己。他狡猾、放纵、自私而不择手段,作者把他推上政治舞台最后又让他绞死在垃圾车里,并非出于偶然。面条和迈克斯是一队矛盾,在小街上初露锋芒时两人旗鼓相当,可是从他们开始合伙时起,影片就展现出两个人不同的个性和行为方式,预示了他们不是一条船上的人。影片采用情节剧的因果关系,成功地刻画了这两个不完美或曰不可爱的人物,显然导演并不想让观众去与这两个人物认同。
影片的时空结构处理颇有特色。故事发生的主要时间是施行禁酒令时期,在美国禁酒令迎合了基督教新教徒的某种禁欲苦行的倾向和注重自制、勤奋、节俭和道德的行为方式。影片恰恰就是从酒店开始,接着引出了唐人街上华人开的大烟馆,印尼人开的皮影戏院,台上演的是印度古代神话《罗摩衍那》,这种象征东方古代文明和落后的文化现象出现在象征西方文明的美国,作者是有意这样安排的。影片大量运用移民居住的穷街陋巷、非法经营的酒店、地下妓院、贩运私酒、匪徒的肆意行为作为叙事的载体,隐喻了那个时期美国是个康尼岛式的奇境,也是导演对于逝去的美国神话的一种再创造。故事的首尾都在大烟馆里进行,兄弟们死后面条跑到大烟馆里,借鸦片制造的幻觉瞬间消愁解闷,那个瞬间是完美而快乐的,是超时空的。故事结束时,面条又回到唐人街,看着皮影人的晃动,又躲进鸦片的迷幻里。这一次他笑了,大半生的内疚和悔恨随着烟雾飘散了,时间滞留在他充分享受欢乐的时刻,面条似乎领悟:往事不过是南柯一梦。
在《美国往事》中,用了很多的闪回和倒叙镜头,时空交错。这种结构为本片表现特定的内容和情绪起了很大的作用。开头部分,烟馆里长达几十秒的电话铃响让故事闪回到困扰主人公的事件中,观众随之进入1933年。35年后,面条返回纽约,影片通过墙洞里的一双眼睛,闪回到久远的1921年,回溯了面条童年到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面条从电视上看到一条新闻,他的回忆又引出一段闪回,随着面条的回忆,观众了解了迈克斯和奥唐奈的关系,当面条面对参议员时,他没有像当年为小兄弟报仇时那般冲动,影片借助闪回再现了面条记忆中美好的时刻,让观众清楚地知道,飘零了半生的面条,心中留存的不是根,而是对“美好往事”的回忆。这种叙述方法不仅未让观众在三小时里感到厌烦,反而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刺激。
音乐在这部影片起着重要的作用。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始终,无时不在感受音乐的力量。长迪吹出缓慢、哀怨的而略带怀旧的情调。无论是黛布拉舞蹈场面,穷孩子搞恶作剧的场面,还是抢珠宝店时面条对卡萝尔施暴的场面,无不伴随着优美的旋律,音乐的作用旨在阐释主题,用音符去述说一段值得回忆的往事。“上帝赐福美国”、“夏日时光”、“昨天”、“日日夜夜”等歌曲和配乐无不再现了叙事的年代,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
影片的摄影相当讲究,画面的明暗处理十分得体。回忆的镜头,多采用近似黑白的摄影,有些场景,如贩运私酒的船航行在河面上,面条、迈克斯和兄弟们在水中嬉戏,透出一种朦胧的美,甚有感染力。又如面条请黛布拉吃饭时,画面非常明亮,场面出人意料的豪华,饭店的辉煌灯火映照在海滩上憧憬爱情的面条身上,明暗适度,情调十足,使观众感同身受。
《美国往事》是一部创作严谨、观赏性很强的影片,其艺术成就就超过了它的姊妹篇。有人曾经把这位意大利导演当作美国人,对此,莱翁内颇为得意。
‘拾’ 怎样评价《美国往事》这部电影
这部影片不得不说,台词功底是足够的,用给我们赏析电影老师的话:“我给你们拉的写三遍影片,每一次都能看出、讲出不同的东西。他是值得推敲,值得反复观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