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美国做空韩国电影

美国做空韩国电影

发布时间: 2023-07-30 20:45:38

⑴ 求推荐几部关于金融的美剧或电影,最好是美剧

针对您的问题,推荐如下:

1.华尔街 Wall Street

2.抢钱大作战Boiler Room

3.门口的野蛮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

4.魔鬼营业员Rogue Trader

5.大亨游戏 Glengarry Glen Ross

6.运转干坤Trading Places

7.抢钱大作战Boiler Room

8.硅谷传奇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9.大公司小老板In Good Company

10.上班一条虫Office Space

11.大企业 The Corporation

12.惊曝内幕 The Insider

13.金钱太保 Other People's Money


拓展资料:

代表性的影片介绍:

1、《华尔街》(Wall Street)

为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制作的犯罪片,是由奥利弗·斯通执导,奥利弗·斯通、斯坦利·卫斯勒编剧,查理·辛、迈克尔·道格拉斯、达丽尔·汉纳领衔主演。

该片讲述贪婪成性的股市大亨戈登不择手段在幕后操纵股票行情最后被绳之以法。

⑵ 为什么说《大空头》是部值得看n遍的金融电影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华尔街几位眼光独到的投资鬼才在2007年美国信贷风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过做空次贷CDS而大幅获益,成为少数在金融灾难中大量获利的投资枭雄。贾瑞德·韦内特(瑞恩·高斯林饰)将一个能把40亿美元单子做成37亿美元收入的德银代理人,迈克尔·布瑞(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是独眼基金管理人,马克·鲍姆(史蒂夫·卡瑞尔饰)是华尔街世家出身,本·霍克特(布拉德·皮特饰)是康沃尔资本退休银行家。
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 (2016)
第73届金球奖 (2016)
第6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2016)
第68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2016)
第22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2016)

电影《大空头》取材迈克尔·刘易斯的同名小说,是金融危机后最着名的畅销书之一。
提起这部电影,复旦大学金融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的第一句话是“我看了两遍”。他坦言,第一遍主要关注剧情,第二遍则是从专业角度出发去理解导演要传达的一些意图,这部影片在对金融问题的剖析上非常值得称道,因而引发的反思也是多维度的。
在影片情节的铺陈中,几组主人公在美国房地产市场崩盘前,预测到MBS(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迟早会发生问题,并通过做空获得回报。
传统思维中,空头被认为是作恶者,是他们导致了市场的混乱甚至崩盘,然而影片却认为:不是空头创造了危机,而是问题本身就在那里,空头只是发现了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已。
孙立坚谈到,经济学课堂上,老师经常会告诉学生,投机是资产价格发现的必要机制,如果没有投机,价格要么单边升、要么单边降,而正是由于投机的存在,资产才能在市场中维持其应有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看,空头不仅不是一种恶,还是一种使金融体系健康运转的要素。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有问题空头才会“找麻烦”。由此联想到去年A股的股灾,在市场急剧下跌的时候,不少人都把矛头指向做空,股指期货等做空工具也被迫“断了手脚”,但之后人们发现,没了做空市场还在跌,这已充分说明了问题。
回过头来,人们都弄明白了,去除场外配置的高杠杆是导致2015年股灾的真正原因,而导致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也正是房地产市场的去杠杆。在孙立坚看来,是美国政府和宽松货币政策制造了资产泡沫游戏,是他们放任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称,由于全球经济、金融的失衡,使得各国资金都投向美国债券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撑了美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风险源是美国自身及其他市场集聚起来的那么多资金。
创新应分散风险不是隐藏风险
当然,华尔街也难辞其咎。他们把金融搞得异常复杂,各种兜兜转转之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甚至产生了严重脱节。
通常情况下,基础产品价格调整会影响衍生品价格,而现实中,这样的传导是扭曲的。相信大家肯定对影片中这样一个情节印象深刻:当美国楼市开始调整,房贷违约率不断上升,但从房贷中衍生出来的金融产品CDO(担保债务凭证)却没有和一级市场产生联动,即价格不降反升,这令一向坚持自己判断的空头也自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这也是金融市场的残酷所在,有时即使看准了方向,也熬不到胜利那天。
而华尔街真正的“恶”在于,兜售高风险的金融产品时,不把风险充分揭示,投资者并不了解自己购买的金融产品中究竟“打包”着什么,甚至不知道一旦出现问题后,自己所要蒙受的损失。“人们只看评级机构的评价来进行投资,这也是一二级市场脱节的重要原因之一。”孙立坚说,把原本应该金融机构自己承担的风险“转嫁”给毫不知情的投资者,而且他们能够获得的投资者回报还是非常低的,这是一种道德上的恶。
孙立坚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最值得反思的是道德层面。“2008年金融危机不是传统的金融危机,而是一场道德风险的危机,华尔街非常清楚凶险在哪里,但对他们来说,只要卖掉就和自己没关系了。而且卖得越多,卖到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地步,就能倒逼央行救市。”
那么,各种金融创新、日益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本身有没有错?孙立坚认为,金融创新的出发点是好的,金融衍生品大多也是分散风险的产物,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监管、如何规范。
理论上来说,风险只能分散,而不能完全规避,金融创新如资产证券化就是分散风险的一种手段,为的是把分母做大,那样每个分子所需承担的风险就小了,一个好的金融体系设计,风险能够降低到接近于零。眼下,我国正大力度推进金融创新,开发各类金融衍生品,就是按照分散风险的思路在操作,但切记,是分散风险而不是隐藏风险。
大量流动性会不会酝酿更大空头
影片结尾处提到,曾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造成巨大动荡的金融衍生品正死灰复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担心市场重蹈覆辙吗?
孙立坚认为,当下全球经济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只会用应对传统经济衰退的方式来刺激经济,投放大量流动性,却又收不到效果,反而在金融市场上制造着一场场跌宕起伏。流动性之下,多样的金融工具都运转了起来,然而只是在金融市场空转,没有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才是问题所在,但这也不能说是金融工具的错。这些流动性的“横冲直撞”,确实可能正在酝酿更加凶险的大空头。
“当前我们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状态,投放的流动性都被卷进金融体系内部,而不是应该去的实体经济里。金融如何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问题值得好好思考。”孙立坚说,这种恶性循环一定要找到解决办法,因为实体经济需要金融,尤其是创新创业这种高风险买卖需要金融支持。
邵宇同样认为,当流动性过剩成为常态,实体经济跟不上虚拟经济的脚步,风险会逐渐放大,“金融创新一定要回到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上来”。
“次贷危机”会上演中国版吗?
看完电影再看看我们身边,像“大空头”引爆前夜那样的楼市疯狂似乎正在重现,因此不少人会问,“次贷危机”会上演吗?
“形式不一样,但本质是一样的。”孙立坚指出,对于复杂的金融产品我们不用太过忧虑,因为目前中国的金融衍生品远不如美国发达,类似电影中CDS(信用违约条款)、CDO这类产品国内并没有,但需要警惕问题的本质,即宽松的货币政策注入流动性,资金最终流向房地产市场。资金堆砌起了价格,而价格效应会吸引更多资金进场。
邵宇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泡沫,但问题没那么严重。一方面,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杠杆没那么大,目前首付三成的总体杠杆是合理的,而美国5%甚至零首付都有过。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衍生产品没那么复杂与庞大,美国在房贷上建筑了几百倍乃至上千倍的衍生品市场,造成极不稳定的“倒金字塔”。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还是最基本的形式,要对金融体系造成伤害,没有那么多的传导链条。
不过,孙立坚也谈到,虽然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到房贷占银行贷款比例并不高,但房贷只是一级市场,基金、信托通过影子银行也进入了房贷领域,这是银行表内不体现的,其杠杆显然更高。当买基金也可以分享房地产泡沫时,问题就在那里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此时此刻观影《大空头》最大的启示或许是,我们有必要对房地产市场保持最大警醒。正如影片开头引用马克·吐温的金句所言:让你陷入麻烦的,并不是你未知的东西,而是那些你确信无疑、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的东西。

⑶ 炒股必看的10部电影

炒股必看的电影:第一部:《华尔街之狼》根据华尔街真实事件改编。“华尔街之狼”的原型,Jordan Belfort称ICO是“史上最大诈骗”,并且就将在人们眼前“破灭”。

根据数字加密货币网站Coinschele的统计,今年以来,202项ICO已经募集了超过30亿美元的资金。

“ICO的推动者永远是大规模骗局的推动者。其中大约85%的人并没有坏的企图。但问题在于,如果有5%或10%的人骗你,那也是个巨大的灾难。”

出生于1962年的Belfort是美国股票经纪人、演说家和作家。1997年,他的公司Stratton Oakmont因诈骗客户遭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除名,他本人也被联邦政府指控犯有诈骗罪而被送进监狱。

他在狱中写下自传《华尔街之狼》,讲述了自己从普通销售员成为富翁,并在经历疯狂敛财,酗酒,吸毒,洗钱后入狱,财富梦碎的完整经过。

2013年,《华尔街之狼》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

第二部:《大空头》2008年经济危机为背景,据说是以真实故事改编。2015年上映,一部讲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电影,是以三组不同人对房市的做空行为为视角去解读次贷危机,我认为这部电影易懂,对于没有任何经济方面知识的人,建议你多看几次,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这部电影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当然三组人的判断逻辑不一样,你可以看见两种不同的投资逻辑,投资一定要计算与接触最底层用户,明白你的投资盈利是依靠什么预期实现,预期实现的概率是多少,明白投资这个产品的市场需求还有空间吗?能解决上述几个问题,你的投资才不会亏太多。

这是一部含有很多金融专业词汇的电影,但是剧情很多都是以喜剧的形式去解读,第一次看给人一人似懂非懂的感觉,如果看一两次还是觉得看不懂可以多刷几次。

第三部:《魔鬼交易员》这是一部商战电影中的经典作,也是在金钱挂帅时代毫不掩饰地为人类的贪婪欲望辩护的一部主流电影。本片以全球金融大户的新加坡为背景,描写的股市“王牌”交易员尼克贪婪成性,不择手段在幕后操纵股票行情。导演用他一贯强而有力的戏剧手法拍出了股市内线交易的内幕,同时借角色的行径来质疑现代人面对金钱诱惑而普遍出卖灵魂的道德问题。也将“股市如战场”这一命题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合当前经济领域的种种黑幕,这部影片仍有相当大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对爆发的金融危机有这反思意义。

⑷ 为什么说《大空头》是一部值得看N遍的金融电影

    如今全球经济及金融行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金融题材的电影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这些电影通常以独特的视角剖析社会经济热点,揭示金融活动中的个人际遇和社会百态,引发共鸣。

    面对惨无人道的市场,本来不想聊《大空头》(The Big Short)这部电影,一是担心会增大朋友们的心理阴影面积,以及舆论声讨索罗斯的战斗檄文连篇累牍,推荐这样的电影总给人一种在跪舔空头,替“阶级敌人”摇旗呐喊的意思。

    但是鉴于逆天做空、对赌华尔街这样劲爆的影片内容,以及电影本身拍得也NB,既地道,又炫酷,100%金融范儿(没有一点杂质),外加克里斯蒂安·贝尔、布拉德·皮特等超级大咖,所以必须隆重推荐给大家。

    周末不妨找来这部片子看看,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同时去找原着读一读,因为电影版《大空头》能拍得如此成功,与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这位前债券交易员、金融畅销书作家息息相关,正是他写的这本同名纪实文学为现在我们看到的电影奠定了成功基础。

    《大空头》的故事其实十分简单,甚至算不上多么惊心动魄,讲的就是一帮华尔街大混子从2006年开始,利用不同方式收购有关次级抵押贷款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产品,之后在次贷危机中大赚特赚的故事。

    而在看电影前搞清楚这帮家伙是谁比较重要,我把他们分成四组:

    他的三名同事:文森特·丹尼尔、丹尼尔·摩西、波特·柯林斯。

第二组:迈克尔·巴里(Michael Burry)——对冲基金经理,“子孙资本公司”创始人。片中是大名鼎鼎的“蜘蛛侠”克里斯蒂安·贝尔出演。

第三组:加米·麦,在电影里化名Jamie Shipley(左);查理·莱德利,在电影里化名Charlie Geller(右);二人是一家叫康沃尔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伙人。

    本·霍特克——在电影里化名Ben Rickert,前德意志银行的交易员,片中由布拉德·皮特饰演。

第四组:格雷格·利普曼(Greg Lippmann)——德银行次贷债券首席交易员,在电影里化名Jared Vennett,这个人作用十分关键。

    正是互相并不认识的前三组人,在次贷危机爆发三年前就洞悉到了整个信贷市场的危机,Michael Burry靠死磕高盛、摩根等大投行,Steve Eisman通过格雷格·利普曼的撮合,查理和加米则是在本的帮助下,获得了用于做空抵押贷款证券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以及CDO(担保债务凭证)的CDS,于是三者完成了足以载入史册的这笔空头交易。

    看这部片子过程中,我最关心的就是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因为市场上总会有人逆势洞悉潜在的危机,但付出实践则需要具体的办法。

                    合成型CDO的交易结构

    在整个故事中,Michael Burry是最早通过研究次级贷款债券的说明书、利率浮动数据、还贷情况,发现了MBS的危机迟早会发生,但更重要的是他主动出击,去找大投行游说,从其手里购得了针对次级抵押贷的MBS违约掉期产品,并从庞大的CDO结构出,找到了用于针对CDO中特定资产的CDS交易对手,从而大量进行收购。

    而CDS本质上是一种保险,可以对冲信贷违约风险,但非资产持有人也能购买此保险。知乎里那个作者的例子蛮形象,就好比你给隔壁老王的汽车买了份保险,但车主不是你,车如果报废了,你居然能拿着保单去领钱,但在华尔街竟然能做这件事。

    而Steve Eisman这个有点愤青的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则早在90年代就嗅到了房地产信贷市场的泡沫,但他并没有找到完整的交易地图,直到Greg Lippmann这个德银交易员以掮客身份出现,而他本人和Michael Burry其实并不认识,只是同样发现了市场潜在的危机。

    至于查理·莱德利、加米·麦两个毛头小子,则是机敏地搭上了这班顺风车,并靠好哥们儿本·霍特克的帮助下寻觅到交易通道。

    至于MBS、CDS、CDO这些衍生品术语,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一下,片中对这些关键信息都有比较形象化的描述,但对于衍生品小白,估计还是比较烧脑。所以推荐两个文献可以作为扫盲参考:

第一个是本叫《资产证券化与结构化金融:超越金融的极限》专着

第二个则是知乎上的一篇技术帖:https://www.hu.com/question/39012069/answer/79279442

不过,如果比较完整地读过迈克尔·刘易斯的原着,其实这些衍生品的原理你大概都能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那么好,我为什么向大家推荐电影《大空头》这部电影?

    首先必须说,作为一个阅片无数的影视业从业者,《大空头》是我看过最最最纯粹的金融电影,没有之一。

    和《华尔街》系列、小李子的《华尔街之狼》这种沾满欲望、荷尔蒙的片子相比,这部电影有一种酷酷的专业主义基调,除了影片最后Eisman的同事为了说服他,抛出的“美国梦”说辞有点陈词滥调外,一直把这种酷劲贯彻到底。这部片子目前已经提名了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如若获奖就是拿到小金人的第一部华尔街类型电影。

    另外也就是在美国像《大空头》这种典型的“反英雄主义”电影可以被搬上银幕,并且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塑造剧中这些颇有魅力的人物,而同样的人物如果换做在中国,估计早就被当成过街老鼠,或者直接就被舆论剐了,更甭提被拍成电影了。

    况且,故事背景又是影响力程度绝然不亚于珍珠港事件、911恐袭的次贷危机,美国人在自己伤口上撒盐的领域也真是蛮拼的。

    虽然是一部专业性很强的金融电影,但片子拍得一点都不枯燥,有的地方甚至很好玩,比如Eisman为了调研个人信贷购房的情况,居然跑到脱衣舞俱乐部搞调研,而当他发现连脱衣舞女郎手里都攥着好几套房子,但其收入肯定无法完成还款时,他更坚定了为MBS建立空头头寸的决心。

    此外作为一个市场参与者,这部电影透露的信息其实以比较符合我一贯的思考,那就是在金融市场里,最好不要把博弈问题道义化。而这件事在中国却屡试不爽,面对在市场里占了自己便宜的人(在合法的前提下),从来不去检讨自己的问题,而是简单粗暴地给别人贴上坏蛋的标签,比如“恶意做空”一说。

    本质上说,《大空头》的成功首先是因为市场本身存在致命弱点,毕竟苍蝇不会叮无缝的鸡蛋。当然做空本身也是一门技术活儿,不是光怀着满满“恶意”,喊一声空就能大把赚钱的,工具、时机、胆量缺一不可,从众的公知和小散绝对不会是做空的主角,真正的大空头往往是一种孤独的存在。

同时,看过这部电影后,我还产生了下面这些观察和体会:

1、 不得不说,美国浩如烟海的金融衍生品帝国真的让人震撼无比,市场化程度高得令人发指,同时其监管难度可想而知。08年的金融海啸暴露了监管漏洞,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交易设计缺陷,比如巴里等人就是利用了交易环节上的Bug,搞到了针对MBS的“次贷CDS”,而在理论上讲这其实挺可笑的。

然而即便是这样,美国的监管当局也并没有因噎废食,或者武断推出措施,与某交易所因为防止“恶意做空”就自废武功,不免形成鲜明对比。

2、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片中的空头参与者都是所谓华尔街的边缘人物,其代表的基本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机构,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参与逆势交易,因为当时整个华尔街主流机构,没有人会相信(至少没有人愿意相信)次贷危机会分分钟产生,并且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成片倒下。

或许这就是体制的局限性,大投行需要靠次贷泡沫维系其在衍生品市场的高额利润,必然不会挑战自己的观点。同时Burry、Eisman这样“个性化”的基金经理,在大机构也很难容身,而他们对赌整个次贷体系的投资决策,如果换做在高盛、摩根肯定会被压制下来。所以,在小机构打拼也是有其优越性的。

3、另外一点观察是我在读《大空头》原着时发现的,就是故事中的这几位华尔街枭雄基本都是草莽出身,半路出家,Burry是医生,Eisman原来则是干律师的,前者是靠在医院值夜班时的空闲时间研究股票投资,之后转行成了资产管理人,后者则是在父辈的安排下进入金融领域。

换句话说二人都是半路出家,但凭借聪明、好学,且足够的努力,才成为华尔街的一分子(他们身上也都有着鲜明的“反华尔街”基因),而他们的这种经历对于每一个非专业出身的个人投资者来说都是很好的榜样;

4.最后我想说的是,投资的确是一门孤独的艺术,而电影《大空头》也展示了这一点,每一笔成功的交易都需要付出足够的耐心、精力和勇气,以及充分的研究、调查、论证。而在叵测的市场中,参与者都有可能面临重要的机会,但前提是必须积累足够的智力、耐力,当然还包括本金。

好了,关于《大空头》这部电影就推荐到这里。其实,对于我们A股投资者来说,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不会尝试利用系统性风险赚钱,但这部电影至少告诉我们,在行情最疯狂的时候多些逆向思维,站在大空头的角度思考风险问题绝对是十分必要的。

为什么这是一部专业金融电影

《大空头》选取了次贷危机发生前发现问题的洞察者为主角,他们通过做空在危机中大赚一票。克里斯蒂安·贝尔,一个靠重金属摇滚把自己和笨蛋们隔绝的医学博士;瑞恩·高斯林,一个巧舌如簧的推销赌自己所属银行要垮的衍生品销售者;史蒂夫·卡瑞尔,情绪激动待人极其无礼,但正义感十足,且脚踏实地的基金经理;布拉德·皮特,一个厌恶金融,但在背后支持两个敏锐的年轻人的归隐高人。有这些优秀的演员在,本片也很好地避免了一些电视电影的电视剧腔(比如too big to fail),让角色个个精彩纷呈,闪耀可爱。当然,他们扮演的都是真实人物。四路人马带着自己的小弟们,以敏锐的数字洞察力,脚踏实地的研究考察,反大流的独立思考能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在上自政府大银行,下至混混脱衣舞女的这场愚蠢的狂欢中,逆流而上,狠狠的大赚一笔,给了那些自大固执的人们狠狠地一记耳光。

看了这个简介是不是感觉很有个性和逼格啊,接下来我还要介绍更有逼格滴东西,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够看到美国华尔街哪些金融专业姿势,生命不息,摆姿势不止,做到金融姿势界的NO.1。 这部电影在两大方面非常专业:1、技术理论 2、业内监管制度。

技术理论

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抵押贷款证券化)

《华尔街之狼》里的那个很贱的解释的还是很好的。MBS分为RMBS(住宅房贷)和CMBS(商业房贷),就是把不同贷款成捆打包然后分摊风险。比如说100个房贷你如果你一共只有一个,那一个正好还赶上破产了,那你的损失就是100%;但如果买了MBS100个房贷你的损失就是1%。MBS分为两种:Agency MBS就是房利美房地美基尼美之类国企发的;Non Agency MBS(Private label MBS)就是私企发的。大部分Sub-prime MBS都是私企发的.

为什么Michael Burry赌定MBS要暴跌?

Christian Bale登场,蝙蝠侠发现很多的Sub prime(次级房贷)都是ARM(Adjustable rate mortgage) 就是浮动利率的。(插一句:在2001年911之后格林斯潘把美联储的利率降的非常低到1%左右,导致房屋贷款利率急转直下也变的非常低。)利率低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蜂拥去搞贷款买房,更奇葩的是北美还有"Teaser Rate"一说,就是前一两年有的都超低或免利率,所以搞的脱衣舞小姐们都人手标配好几套房。但是几年后teaser rate 一结束,利率一涨,NINJA(所谓的没房没收入没财产)的人群们就还不起了,就只能把房子还给银行拍拍屁股走人了。所以Michael Burry就是看准了这个机会,赌几年之后利率升高大众还不起房贷然后集体出逃。

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互换)

赌局已定,Michael Burry就穿上西服去找华尔街龙头老大做空MBS去了。但是MBS不同于股票,不好采用借了再还这种做空模式,所以就搞了一个CDS(买方:每月给卖方一些Premium也就是保费,卖方:只要MBS没事就一直收买方钱,假入MBS破产了就要一次性付给买方大笔索赔)。CDS主要都是像AIG这样大的保险公司发行的,而且他bug的地方在于你可以在不拥有相关资产的情况下买保险。就相当于给隔壁老王的车买了个车险,他如果要是撞车了你就会很开心的拿到理赔,而且老王还不知情。

ISDA(International Swaps & Derivatives Association)

MBS,CDS之类的因为量大,特殊性强,每个的抵押资产都不一样,所以一般都是OTC对手交易而不是在交易所交易的。Brat Pitt本来是德银的交易员,积累了很多的人脉和资本,所以那两个小哥借助Brat pitt的关系才终于拿到买CDS的资格。

Ratings Agency(评级机构)

大哥急了去曼哈顿中城去找在标准普尔的墨镜姐,姐给他说了实话。因为评级机构弄钱主要办法两种:

谁看谁掏钱subscription model

谁发谁掏钱issuer pay model 第二种也就是MBS的评级主要方法。所以她们一旦对MBS降级了,以后就基本上没生意了。

Liquidity & Collateral(流动性)

MBS价格居高不下,这帮做空的人就火上浇油蚂蚁乱窜了,主要大家手里的现金流不够,流动性不足,做空价格不跌反涨她们就得加Collateral 也就是"Margin Call"里面的补Margin,不补就得被强行平仓了。

CDO^2

简单的说就是每个CDO(除了房贷什么车贷,信用卡贷,助学贷款都可以做CDO) 里面抽出来一部分Tranche又做了个CDO。详情请看图。 这个讲的还是很专业的,因为有一些Tranche实在是太小,用这些tranche组成的CDO只要是underlying asset(相关资产)一有破产整个CDO就立马被抹平,所以风险及其大,也就是他们所谓的金融核武器。

The "Famous" Tranche Trade

电影临近结尾,黑姐姐终于说了实话。交易策略 买的:低级别 tranche CDS 就是盼着最低级的tranche破产越多越好。 卖的:偏高级tranche CDS希望这些都不破产好能多收钱。这个策略一买一卖对冲了保费的现金流风险,卖了CDS拿到的每年的保费可以用去付买其他CDS需要交的保费。  这个策略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挣钱是很平稳的,但是大风大浪一来,金融海啸一刮,tranche之间相关性(Correlation)大幅提高,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就全部都跪了。

业内监管:

电影刚开始的老头Leiws Ranieri估计是第一个发明MBS的人。从此以后之前99块钱买,等上两年只能赚1块钱的低风险低收益债券,逐渐被貌似低风险高收益的MBS抢去风头。MBS Equity tranche之类的都是很赚钱的,有8%,9%的收益或者更高。

泳池趴的女的之前是SEC然后要跳槽到几大投行,这种监管跳槽行业内的行为作者觉得是十分不应该的。

作者觉得投行一手大张旗鼓的卖这些MBS并吹捧他们有多好,另一手私下买进大量CDS用来做空MBS是很不道德的。

做空团三害怕

买了一手CDS 发现相关资产都违约了 CDS价格一直不动,以为整个系统勾结做假,怕了。

好不容易手里的CDS涨价了,做空团又开始担心他们的对手投行破产让他们的CDS变成废纸,又怕了。

最后终于仓清空了,钱拿到了,但又发现自己有可能被FBI查或者被“占领华尔街”占领,舆论压力太大所以关门洗手,还是怕了。

⑸ 美国有哪些金融方面的电影

华尔街1-2、华尔街之狼、大空头等等
华尔街之狼
剧情简介
在危机四伏的投资界,掌管史崔顿·奥克蒙公司的乔丹·贝尔福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生活侈靡、实力雄厚。1987年,22岁的乔丹进入罗斯柴尔德公司,从接线员做起,在高级经纪人马克(马修·麦康纳 Matthew McConaughey 饰)指点下,进入了股票经纪人充满毒品和欲望的世界,半年后因“黑色星期一”,乔丹转投靠贩卖“便士股票”的小公司,凭借巧舌如簧获得成功,与邻居唐尼(乔纳·希尔 Jonah Hill 饰)和一班朋友另立门户,游走在灰色地带获利颇丰,获称“华尔街之狼”,然而,FBI已经开始留意他……
本片根据前华尔街股票经纪人乔丹·贝尔福特的个人自传《华尔街之狼》改编。
大空头
剧情简介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华尔街几位眼光独到的投资鬼才在2007年美国信贷风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过做空次贷CDS而大幅获益,成为少数在金融灾难中大量获利的投资枭雄。贾瑞德·韦内特(瑞恩·高斯林饰)将一个能把40亿美元单子做成37亿美元收入的德银代理人,迈克尔·布瑞(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是独眼基金管理人,马克·鲍姆(史蒂夫·卡瑞尔饰)是华尔街世家出身,本·霍克特(布拉德·皮特饰)是康沃尔资本退休银行家。

⑹ 有什么好的资金融危机的美国电影推荐呢

1:《大空头》,评分:8.5
有人在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但也有人在金融危机中获利颇丰。
这部剧讲的就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华尔街几位眼光独到的投资鬼才在2007年美国信贷风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过做空次贷而大幅获益,成为少数在金融灾难中大量获利的投资枭雄。
把枯燥和专业的金融题材,用各种花哨的方式给你讲明白,帮助你理解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怎么产生的。
2:《商海通牒》,评分:7.9
这是一部很真实的电影。用很冷静的方式展现了这个行业的冷酷启卜和,惨烈和欺诈。
没有太多的你侬我侬,没有太多的情感纠葛,更没有俗气的男女温情故事悄盯。有人认为搞金融的,都是骗子,但影片中大boss的一句话说得很准确:我们只是在此时此刻的公允价值下出售给那些愿意买的买家罢了。世界上所有的正常交易的完成都依赖于买卖双方的估值不同。
一部电影说尽了资本市场的浮世绘
3:《亿万》,评分:8.9
对冲基金高手亿万富豪艾克斯罗德被怀疑存在欺诈交易行为,在政界的拥有野心与道德心的罗兹,与艾克斯罗德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碰撞与摩擦。
经典的双雄对战,但是背后人性的纠葛,利益的诱惑
想要大致地了解了弊历解“交易员的日常”,又需要足够的趣味性,那这部剧绝对值得一看。
4:《跨国并购》,评分:8.2
这是一部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
《跨国并购》特别节目内容覆盖了跨国并购的大部分领域。
从如何破解政治法律障碍到如何降低并购风险,
从如何面对文化差异到如何实施人事整合,
从如何制定并购战略到如何运用中介机构,再到如何抓住中国经济的机遇,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国内外跨国并购领域的基本面貌。
节目还采访了美国副国务卿罗伯特·霍马茨、美国副财长沃林、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并走进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第一次向观众全面展示这家神秘部门,究竟如何掌握美国跨国并购的生死大权;
第一次系统介绍美国律师事务所、公关机构、媒体、私募基金如何在跨国并购中发挥出看不见的力量;第一次报道企业在赢得并购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商业谋略。

⑺ 如何评价电影《大空头》的专业性

挺专业的。对比一下以下细节,你会发现电影里基本都提到了,且没有故弄玄虚。

如果你还是不大明白,这里我再简单介绍一下。买房贷款,都理解吧。单个贷款数额小,风险区间大,就有人想到了把一批住房贷款的债权捆绑在一起当成债券卖给别人,这样规模化降低了交易成本,还分散了风险,这叫MBS。渐渐地,信用良好的贷款都打包卖掉了,只好打信用不好的贷款的主意了。不良贷款的MBS怎么卖呢?聪明地银行家们发明了CDO,就是把信用不好的贷款包装成CDO,分成两个tranche,A级tranche利息低,B级高,这整坨贷款中如有违约,B级先亏,B级亏完了再亏A级,然后分别卖给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B级的没人要?我自己担个保,然后找评级机构评个AAA,又是好产品开卖了!到后来不良贷款都用完了,那我们来卖CDO的CDO吧!就是把CDO当成贷款(本质的确是债券)来重组打包卖。子子孙孙无穷匮,五千万的住房贷款,后面可能附着着20亿的各种衍生品哦。这样玩的问题是什么呢,压在好几层下面的原始贷款里,有不良的会违约啊。当违约一多,最底层的债权钱收不回来,叠加在上面的所有债券就都完蛋了。当完蛋的那一刻到来,哪个倒霉蛋手里捏着很多CDO,或者为CDO做了很多担保,它就垮了,比如雷曼兄弟。另一方面,贷款违约,房子会被银行没收拍卖,增加了房市供给,压低了房价。这样的情况一多,本打算好好还贷的人一看,靠,我的房子的价值已经跌到还没我未还贷款多,那我干脆不还钱了,房子也不要啦。于是房子又被没收进入房市,进一步压低房价,最后房地产崩盘,很多人无家可归。

几位聪明地大空头发现了这些问题,于是找上各投行买一个叫CDS的东西。这东西名义上是个保险,也就是当投保对象的CDO没事时,空头们要付给投行保费,而当CDO崩盘时,投行要赔付给空头们CDO的损失。然而这东西名为保险,实为做空。为什么呢?因为这几位空头根本没持有CDO啊。做个比喻,你给你的房子投保,房子烧了,你索赔,收益和损失对冲了。但是这房子不是你的,你却为它买保险(受益人是你),还买100份,这不就是赌这房子会烧么?这本质就是做空CDO啊。在房市蒸蒸日上的日子,没人觉得CDO会垮,于是CDS就是个白给钱的东西,投行当然乐意卖。直到大限将至,除了高盛回过神来,在崩盘前火线甩卖CDO还买了一大堆CDS(就是电影Margin Call讲的故事),其他大银行都狠狠吃了一记,甚至垮台。而几位大空头呢,笑到最后啦。你说,他们只有聪明和敏锐,有什么过错呢?做空者就像金融系统的啄木鸟一样,能最快的发现问题所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

之后的故事,就是政府出手救市了,因为几个大银行(加上发行了无数CDS的保险公司AIG)太大了,倒了美国经济就全垮了,无奈只能出手。最后还是纳税人的钱兜底。Too big to fail这部电影详细讲了这一过程,可作为本片的续集欣赏。

你问:怎么会把钱贷给还不起的人呢?因为在热火朝天的时代,贷款的债权转手就能卖给银行(它们再打包卖给投资者),我当时就能收回款加利息,最后还不起钱关我啥事?说到底,问题就出现在委托链条太长,做出贷款决定的人(贷款给还不起的人的人)和承担风险的人(最后捏着CDO的投资者)隔了十几层,责任和风险的分裂是灾难的根由。

你问:投行怎么会接盘或担保烂贷款的CDO呢,为了手续费昏头了吗?他们看的是数据。这么多贷款,虽然利息高,但违约率不高啊,好生意为什么不做!为什么违约率不高?因为贷款人为了贷出去钱,开创了浮动利率。借钱的人头两年付的利息很低,自然也不容易违约,然后利息再升高,就甩手走人了。隔了好几层,没人注意到这些了。而克里斯蒂安·贝尔的角色首先注意到了,并且发现浮动利率大规模上升会发生在2007年第二季度,他真的是很牛。而大公司(银行)尾大不掉,要做出灵活的决策其实很困难。高盛在这一点上真是很牛。

你问:评级机构怎么没良心就评AAA呢?一是他们本质是盈利公司,收钱评级,评低了人家就找竞争对手(其他评级机构)去了。二是信息不对称,他们手里只有几页财务报告,只知道这银行效益不错,根本不知道CDO里面是什么玩意。

你问:政府监管哪里去了?政府哪有投行脑子快啊。看不懂啊。你看片中的SEC员工还要给高盛投怀送抱呢。事实上,在这场全民的狂欢中,真正看出毛病的,只有片中的几个聪明的大空头。

你问:为什么电影里很多住房贷款违约了,CDO价格还是居高不下,让几个大空头抓狂?电影的解释是投行们已经知道出问题了,只是死撑着想偷偷卖掉,同时买入CDS对冲甚至赚钱,这就构成欺诈了。现实情况未必如此,CDO的价格,都是由投行的数学模型决定的。模型太复杂有错误的时候,算出来的CDO价格就不能准确反映底下的贷款的情况。所以直到崩盘之前,CDO的价格也许都不会有大波动。

你问:那几个大银行是不是真该死?是他们玩脱了,但是他们也很惨啊(除了高盛),间接说明他们不是有意欺诈。但是他们玩脱了最后又得用纳税人的钱来救,是不争的事实。

你问:那到底谁该负责,谁该坐牢?没有人。这是计价模型失灵、委托链条过长、市场参与者非理性狂热的共同结果,没有人有明确的欺诈的证据。最关键的问题是too big to fail,那只能救完再鼓励分拆大银行了。

那怎么办呢?加强监管咯。但加太强又会限制市场自由阻碍发展。发展缓慢,解除监管,玩脱崩盘,加强监管,这个循环一直没断,也是金融业的宿命。

这里面的血雨腥风,我们小老百姓又怎么知道呢?影片也在剧情发展的同时,有意穿插了当时同时发生的耳熟能详的社会新闻,来反映普罗大众对这个灾难的发酵一无所知,却要最后来埋单。

⑻ 炒股必看的10部电影

炒股必看的10部电影:《监守自盗》、《华尔街》、《大空头》、《门口的野蛮人》、《华尔街之狼》、《大而不倒》、《安然:房间里最聪明的人》、《利益风暴》、《颠倒干坤》、《赌王之王》。

1.《监守自盗》

这部电影深受扑克玩家的喜欢,它也例证了扑克和市场交易之间存在的平衡。两个主要角色恰恰是每个交易者身上都存在的两个极端,两种风格的强烈对比始终贯穿在整部电影中。预知的能力在扑克和交易中同样重要。你不会失去没有投入赌局的东西。这句在扑克和交易中也都是真理。

⑼ 电影《商海通牒》暗指哪家公司

影片发生金融危机风暴之眼纽约的某家投资银行总部,从规模和所经营的业务上来看,基本上是五大投行之一无疑。好友有说是高盛或是雷曼,从规模和后来的结局上看,雷曼更说得通;但从行事的风格上看,无疑更似高盛。

做的事情很简单,投行们从商业银行和住房抵押借款人那里买来大量的住房贷款,然后打包,做成所谓的MBS(Mortgaged-backed securities),然后再卖给投资者,赚取利润。借贷者转手了风险,于是更大胆的开闸放贷,投行只一个转手便回报丰厚,于是更激进的购买贷款,评级机构乐于根据理论上的模型来给出评级,而投资者则能坐享比国债高得多的AAA级投资回报。这种商业模式在21世纪的前七年里做的风声水起,各大投行赚的盆满钵满。借贷双方的勇敢加之格林斯潘时代的低利率,推动住房市场的欣欣向荣并得以撑起互联网泡沫后的美国经济蓬勃发展,以至于整个世界都在惊呼“金融炼金术”的神奇魔力。

但,也许泡沫太美丽,美丽的让所有人都忘记了自己大学一年级金融基础课上就学过的道理:回报总是伴随着相应风险。这意味着,没有人可以不承担任何额外的风险就赚取超过无风险收益率的回报,哪怕这种产品从数学模型上看起来再巧夺天工无懈可击。这也意味着,当你看到和美国国债一样AAA评级收益却高得多的MBS和CDO充斥在市场时,你就该本能的意识到:音乐就快要停了。

跟十多年前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大崩盘的类似,总是在行将高潮之际,忽然有人大叫一声:“我操,模型错了。”

然后就是你看到的这样。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578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55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537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52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276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925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239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68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673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