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残雪字幕版
A. 读残雪《苍老的浮云》
残雪在国内名气很小,鲜为人知,但在国外,名气却很大,甚至被称为中国的卡夫卡。在前几年的诺奖评定中,甚至一度超过了日本的村上春树,最后与诺奖失之交臂。联系之前获诺奖的莫言,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能得到国外认可的作家,在中国本土,却知者寥寥呢?
这时就有人回答:文化语境不同嘛,文化差异太大,外国人不理解很正常。这仍旧不能触碰到核心,比如卡夫卡,比如马尔克斯,比如福楼拜,这些作家,同样是外国人,为什么可以得到我们国人的认可呢?对于外国人,莫言残雪同样是外国人,却在国外备受欢迎。
在这里我想引入两个概念:魔幻现实主义和蒙太奇手法。没错,正是这两个被用烂了的概念。现在某些人,谈起文学来开口蒙太奇,闭口魔幻现实主义。但这两个概念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
魔幻现实主义就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让那些本是僵化的、无生命的东西动起来。蒙太奇手法就是一群闲得蛋疼的人,把好好的故事线剪得七零八落,再随意拼接起来,以期让读者/观众获得拼图的快感。
是这样吗?是,又不完全是。
在解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海量的信息涌入下,个人的想象力得到了无与伦比的释放。在此基础上,传统文学创作中以情节动人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作家所有能想象出来情节已经被开灶亏腔发得寸土不生,情节安排上的妙处荡然无存。
再者,传统单线叙事的模式也迎来了审美疲劳。及时无数作家前仆后继兢兢业业地开创出双线、多线、明暗线、环形等等叙事模式,也无异于螺蛳壳里做道场,难以取得根本性突破。突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因此,魔幻现实主义和蒙太奇手法应运而生。它们是对传统叙事模式、叙事手法的一次大胆的突破,一次勇敢的反叛。与之同类的还有意识流写作、群像创作等概念。
但,仅仅只是反叛,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开头的庸俗。反叛只是一种方式,通过反叛,我们能得到什么,即反叛的目的,才是重中之重。
人能开口说话,能认识、思考、发现、创造、交流经验,那么动物呢?更近一点,植物呢?或者所有的我们认为无生命的物体,如石头、杯子、水等等,它们也能做到上述的事吗?
如果回答说不能,那么你可曾想过,这只是在我们能理解的纬度里是不能的。就像溪流不理解山川的伟岸,山川不明白溪流的绵长。是否存在这样的一个场所,使我们和万事万物的思维处在同一的频道上,使我们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启发呢?
魔幻现实主义,就是这么一个东西。
创作与阅读,是同一个系统的两个隐衫终端,创作模式的突破,必然带来阅读模式的转变,即审美方向的改变。这样的改变,也必然会反哺到创作模式的突破上。
残雪也许正在做着这样的事。
鲁迅评价易卜生《玩偶之家》里的娜拉,谈到娜拉出走,最后要么堕落,要么回来。张爱玲谈娜拉,说让她出走到楼上去。唤一声开饭了,立刻又灰溜溜地下楼来。
缘何?无非是不明白出走的方向罢了。文学创作的突破也是一次出走,出走本身无意义,弄明白出走的方向才有意义。
残雪说“伟大的作品都是内省的、自我批判的。在我的明星列表中,有这样一些作家:荷马、但丁、弥尔顿、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歌空侍德、卡夫卡、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圣·德克旭贝里、托尔斯泰、果戈里、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等。这个名单中的主流是西方人和具有西方观念的作家,因为我认为文学的源头就在西方,而中国,从一开始文学就不是作为独立的精神产物而存在。”
姑且不论她话语的对错,仅从此段中我们即可得见残雪对于西方文化的追求。抛去狭隘的民族自恋情结,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文化在小说创作这一板块的薄弱。
在过去几千年的文化语境中,小说始终是不入流的存在。即使到了鲁迅先生的时代,鲁迅先生这样的大文豪来做小说,也是属于纡尊降贵的。尽管在近代以来,小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起点低、底子薄、发展不深的问题仍旧不容忽视。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不少的作家,试图从本不重视小说的文化积淀里提取小说创作的养料,其精神固然佩服,就成果而言,就我浅薄的学识而言,似乎也过于寥寥。另一种角度看来,成果或许很多,却与付出的精力不成正比。
由此,残雪完全抛弃了中国传统文化,转而在审美和哲学上寻找小说创作的突破。这种做法,或许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她口中的“实验小说”。
当一切传统文化的养料都被抛弃,我们应该从何处取得小说创作的根基?答案是回归文学创作本身。《诗.大序》中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言明文学创作的意义—传递情感。情感由感觉生发,听欢快的歌曲会高兴,看苦情电影会流泪,即使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也会让你在一头雾水的情况下感慨高、真tm高啊。传递感觉,是所有文学创作的第一要务。
审美讲究共情,以一物引起另一物情感共鸣,这是审美的基础。或许正是基于此,残雪才创作了作品—《苍老的浮云》。
纵观全书,我们很难梳理出一个像模像样的情节来。情节成为了作品主题的附庸,而非主要表现载体。要寻找这样的载体,我们应当将目光投向那些充斥全篇的、阴暗的、潮湿的、粘稠的意象上去。
大量的意向交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随时随地被窥视着的、死气沉沉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穿行,就成了读者的阅读过程。或许你可以在作品中找到部分现实世界的影子,但却很难以现实的逻辑将其串联起来。
有一定美术功底的人或许可以感受到,《苍老的浮云》这部作品中很浓重的油画色彩。它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小说,甚至很难将其称为文学作品 比较而言,或许艺术品的头衔更加适合它。利用大片大团的的色彩而非具体可感的图像来传情达意,追求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
很早我们就被灌输了中心思想、主体大意的理念。一拿到文学作品,我们便急不可耐地去思考它想表达什么、批判什么、赞扬什么,却很少思考自己真正的感受是什么、作者真正想分享给我们什么。
就像爷爷奶奶辈的给我们讲打仗,打仗是很难的。没准儿他们只是想说,“我是打过仗的”,但说出来就是“打仗很难啊”。其实这么多年过去了,打仗再难都已经过去,真正真实的是打过仗这个事实。说打仗难,可以引起很多话题,还能让你神话主题点明中心。如果说打过仗的话,换来的可能只是一个“哦”,或者长一点“真的吗?”“哦”。
静下心来思考,没准儿无意义本身,就是最大的有意义。就像王小波在《白银时代—2015》中写的小舅一样,一辈子都在画着让人看了会头晕目眩却又说不清楚的画。即使被抓进了习艺所也死不悔改。原文摘抄如下:
画家就不同了,给外行一些颜色,你都不知怎么来弄。何况他们有自己的偶像:上上世纪末上世纪初的一帮法国印象派画家。你说他是二流子,他就说:过去人们就是这样说凡高的!我国和法国还有邦交,不便把凡高也批倒批臭。所里另有办法治这些人:把他们在制图课上的作品制成了幻灯片,拿到德育课上放,同时说道:某犯,你画的是什么?该犯答道:报告管教!这是猫。于是就放一张猫的照片。下一句话就能让该犯羞愧得无地自容:大家都看看,猫是什么样子的!经过这样的教育,那个人就会傲气全消,好好地画起机械图来。但是这种方法对我舅舅没有用。放到我舅舅的水墨荷叶,我舅舅就站起来说:报告管教!我也不知自己在画什么!教员只好问道:那这花里胡哨的是什么?小舅答道:这是干了的哈喇子。教员又问:哈喇子是这样的吗?小舅就说:请教管教!哈喇子应该是怎样的?教员找不到干哈喇子的照片,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用橡皮膏把他的嘴再贴上了。
我们现在好多人,没有画不明不白的画的胆气,也没有大声回答:“报告管教!这是猫”的勇气,更不用说像小舅那样回答:“这是干了的哈喇子”了。此外,更多的人,都在当着放幻灯片的管教。
残雪在搞实验小说,哲学和文学构成了她生活的主色调,其余的一切,都被抛之脑后。正如她所言:“伟大的作品都是彻底个人化的。因为人只能在真正个人化的写作中达到自由。”《苍老的浮云》正是这样的一部小说,情节成了附庸而非必要,意向成了载体而非点缀。除此之外,她还大胆地取消了时间的概念,让整部作品似乎沉沦在一个永恒死闷的世界里。篇幅虽短,读来却仿若经历了几个世纪那样漫长。
相对于国外,我们的现代文学创作起步始终太晚,虽有代代才人的艰苦奋斗,但仍不免落后。而长久以来的文化语境又在影响着大众的审美需求、审美方向。这一方向推动着同时也制约着文学创作模式的转变和相应的文学评价体系的变动。因此如莫言残雪这类的作家始终只能游离于主流话语之外,即使莫言得了诺奖也依旧无补于事。
就我个人浅薄的才学,写这篇文章不敢说是为了起到振聋发聩、洪钟大吕的作用。而是希望大家,或者说仅仅只是希望自己,了解到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人,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东西拼尽全力。
在可预见的未来,像《苍老的浮云》这样的作品想必会越来越多,要求文学改革的呼声也会越来越大。到了那时,人们或许会惊奇的发现,有这样一群人,早早地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于孤独和漆黑中蹒跚学步,为后人留下了羸弱的火把。
当最初雷劈在树上燃起了一点星火时,有人惶恐有人漠视,但终究有人将它拾起,于是乎,世界就成了火焰的海洋。
B. 我找首日语歌“残雪”
你要找鹅应该是这首吧,很好听的,我也喜欢
http://www.songtaste.com/song/179251/
残雪(なごり雪)
---德永英明
汽车を待つ君の横で仆は
时计を気にしてる
季节はずれの雪が降ってる
东京で见る雪はこれが最后ねと
さみしそうに君はつぶやく
なごり雪も降るときを知り
ふざけすぎた季节の衡滚あとで
今 春が来て君はきれいになった
去年より ずっと きれいになった
君が去ったホ-ム残り
落ちてはとける 雪を见ていた
今 春が来て君はきれいになった
去年より ずっと きれいになった
在等候火车的你凯哗的身旁
我注视着时钟
不合时节的雪 纷飞而降
这是最后一次在东京看雪了呢
有些伤感地盯拦行 你低语着
残雪也知道飘落的时节
在爱郁的季节后
如今 春天来到
你变得更加美丽
相较昨年 更为美丽
留在你离去的站台
看着飘落后即融化的雪
如今 春天来到
你变得更加美丽
相较昨年 更为美丽
C. 残雪日文版歌词
汽车【きしゃ】を待つ【まつ瞎友伍】君 【きみ】の横【よこ】で仆【ぼく】 は
ki shu o ma tsu ki mi no yo ko de bo ku wa
站在等车的你身边
时计【とけい】を気【け】にしてる
我却只留心着时间
to ke i o / ke ni shi te ru
季节【きせつ】はずれの雪【ゆき】が降ってる 天空飘着不合时宜的雪
ki se tsu ha zu re no yu ki ga / fu te ru
东京【とうきょう】で见【み】る雪【ゆき】はこれが最后【さいご】ねと
东京的雪 或许这是最后一次看见
to u k yo u de mi ru yu ki wa ko re ga / sa i go ne to
さみしそうに君【きみ】がつぶやく
满脸落寞的你 自言自语
sa mi shi so u ni/ ki mi ga/ tsu bu ya ku
副歌部分
なごり雪【ゆき】も降るときを知り
才知道 已是残雪纷飞的时节
na go ri/ yu ki mo /fu ru do ki /o chi ri
ふざけすぎた季节【きせつ】のあとで
欺人太甚的季候已过
fu za ke /su gi da /ki se tsu no/ a to de
今【いま】春【はる】が来【く】て君【きみ】はきれいになった
此刻春意阑珊 你却愈发迷人
i ma ha ru ga ku de/ ki mi wa /ki re i ni na da
去年【きょねん】よりずっときれいになった 远比往年 清澈无暇
kyo nen yo ri /zu to /ki re i ni na da
动き【うごき】始め【はじめ】た汽车【きしゃ】の窓【まど】に颜【かお】をつけて
缓缓开动的车 你的面容透过车窗
u go ki ha ji me ta ki sha no ma do ni / ka o tsu ke te
君【きみ】は何【なあに】か言おうとしている
欲言无声
ki mi wa na ni ga/ yu o o do shi te i ru
君【きみ】のくちびるがさようならと动く【うごく】ことが
“再见”浮动在唇际
ki mi no ku chi bi ru ga sa yo u na ra do/ u go ku ko to ga
こわくて下[した] をむいてた
我却不知所措俯下首
ko wa ku te /shi da o /mu i te ta
时【とけ】がゆけは幼【おさ】ない君【きみ】も
时光荏苒 都不曾留意到
to ke ga /yu ke wa/ o sa na i /ki mi mo
大人【おとな】になると気【け】づかないまま
稚气的你已然成长
o to na ni /na ru do/ ke tsu ka na/ i ma ma
今【いま】春【はる】が来【らい】て君【きみ】はきれいになった
而今春意阑珊 你却越发迷人
i ma ha ru ga ku de/ ki mi wa /ki re i ni na da
I去年【きょねん】よりずっときれいになった
远比往年 清澈无暇
kyo nen yo ri /zu to /ki re i ni na da
が去ったホームにのこり
回首没有了你身影的站台
ke mi ga/ sa a da/ ho o mu ni no go ri
落ち【おち】てはとける雪【ゆき】を见【み】ていた
依旧遗留着落落融融的残雪
o chi de wa/ to ke ru/ yu ki o mi/ te i da
今【いま】春【告迹はる】が来【ら磨或い】て君【きみ】はきれいになった
而今春意阑珊 你却越发迷人
i ma ha ru ga ku de/ ki mi wa /ki re i ni na da
去年【きょねん】よりずっときれいになった
远比往年 清澈无暇
kyo nen yo ri /zu to /ki re i ni na da
D. 日本有没有专门提供下字幕的网站
应该是没有的...
只有翻译日本外的片子的日文字幕罢了..
E. 残雪作品 残雪的简介
1、残雪作品
(1)文集
《残雪文集》(四卷),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
《残雪自选集》,海南出版社,2004年
(2)长篇小说
《突围表演》,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
《单身女人琐事记实》,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年
《最后的情人》,花城出版社,2005年
《边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
《吕芳诗小姐》,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
《五香街》,作家出版社,2011年(即《突围表演》)
《新世纪爱情故事》,作家出版社,2013年
《黑暗地母的礼物(上)》,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年
《黑暗地母的礼物(下)》,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
《赤脚医生》,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年
(3)中短篇小说
《天堂里的对话》,作家出版社,1988年
《种在走廊上的苹果树》,台湾远景出版社,1990年
《思想汇报》,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年
《辉煌的日子》,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奇异的木板房》,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黄泥街》,台湾圆神出版社,2000年
《美丽南方之夏日》,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蚊子与山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1年
《长发的遭遇》,华文出版社,2001年
《松明老师》,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
《爱情魔方》,民族出版社,2004年
《从未描述过的梦境》,作家出版社,2004年
《双重的生活》,台湾木马文化,2005年
《传说中的宝藏》,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
《暗夜》,华文出版社,2006年
《末世爱情》,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
《侵蚀》,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
《情侣手记》,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
《垂直的阅读》,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
《紫晶月季花》,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
《神秘列车之旅》,漓江出版社,2016年
《一株柳树的自白》,中国工人出版社,2019年
《茶园》,山东文艺出版社,2020年
(4)散文及评论
《灵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解读博尔赫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残雪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
《地狱的独行者》,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
《艺术复仇》,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
《残雪访谈录》,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
《置身绝境的操练》,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年
《温柔的编织工:残雪读卡尔维诺与波赫士》,台湾边城出版社,2005年
《残雪文学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趋光运动:回溯童年的精神图景》,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
《黑暗灵魂的舞蹈:残雪美文自选集》,文汇出版社,2009年
《于天上看见深渊》(与哲学家邓晓芒合作),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
《旋转与升腾》(与邓晓芒合着),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年
《建构新型宇宙》,作家出版社,2019年
译作
《斯大林晚年离奇事件》(与邓晓芒合译),新华出版社,2005年
(5)外国译本
《天堂里的对话》,美国西北大学出版社,1989年
《苍老的浮云》,日本河出书房新社,1989年
《布谷鸟叫的那一瞬间》,日本河出书房新社,1990年
《残雪小说集》,意大利理论出版社,1991年
《绣花鞋》,美国霍特出版社,1997年
《天空里的蓝光》,美国新方向出版社,2006年
2、残雪(1953年5月30日-),本名邓小华,原名邓则梅,女,湖南耒阳人,生于长沙,中国当代作家,被誉为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也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女作家。她也是是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邓晓芒的妹妹。
她在201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上榜诺奖赔率榜第三位。2020年再度获得提名。残雪部分作品在香港和台湾地区出版后被译介到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她的部分小说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被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称她为“中国的卡夫卡”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残雪是是中国最好的作家。
F. 残雪歌词 急
残雪
词曲:蒋蒋
演唱:蒋蒋
编曲:王柏鸿
混音:殇小谨
出品:KingStar Music
时光它荏苒了所有
它蹉跎了回眸 它和我撒了泼
它揭开我的伤 浑然不知的痛
眼泪滑过所有的梦
绕过你眼神的汹涌
你内心的躁动 你为谁发了疯
我百般的包容 你什么都不懂
却把承诺千穿百孔
你曾说过陪我去看一场雪
我在漫漫黑夜静候你的约
可谁又知道 寒冬守不住枯叶
被风分裂留下一个缺
你说爱情就像缠绵的蝴蝶
注定躲不过昙花残谢的夜
你赌的誓约 还可以改写
绕来绕去的结败给了诀别
时光它荏苒了所有
它蹉跎了回眸 它和我撒了泼
它揭开我的伤 浑然不知的痛
眼泪滑过所有的梦
绕过你眼神的汹涌
你内心的躁动 你为谁发了疯
我百般的包容 你什么都不懂
却把承诺千穿百孔
你曾说过陪我去看一场雪
我在漫漫黑夜静候你的约
可谁又知道 寒冬守不住枯叶
被风分裂留下一个缺
你说爱情就像缠绵的蝴蝶
注定躲不过昙花残谢的夜
你赌的誓约 还可以改写
绕来绕去的结败给了诀别
你曾说过陪我去看一场雪
我在漫漫黑夜静候你的约
可谁又知道 寒冬守不住枯叶
被风分裂留下一个缺
你说爱情就像缠绵的蝴蝶
注定躲不过昙花残谢的夜
你赌的誓约 还可以改写
绕来绕去的结败给了诀别
RAP
你曾说过陪我去看去看一场雪
我在漫漫黑夜静候静候你的誓约
可谁又知道呢 这寒冬守不住枯叶
我被风分裂留下一个缺缺缺缺缺
你说爱情就像缠缠缠缠绵的蝴蝶
注定躲不过昙花谢了又谢的黑 夜
你赌的誓约呢 还怎么能改写
绕来绕去的结败给了诀别
G. 断桥是哪里的一座桥
断桥是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桥。杭州西湖,有四大爱情桥“西泠桥”、“长桥”、“断桥”、“跨虹桥”,盛名经久不衰。泠桥、长桥、断桥是古代的爱情桥,跨虹桥是现代爱情桥,是众多情侣约会相游的地方,而最符盛名的却是断桥,它的名字与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缠绵悲怆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
在断桥上,流传的那许仙和白娘子动人的爱情故事,让断桥成为西湖上众多桥中最着名的桥。传说,白娘子原本是山野中修炼的一条小白蛇,有一天,小白蛇被一个捕蛇老人抓住了,差一点遭遇杀身之祸,幸亏被一个小牧童所救。
经过一千七百年的修炼,白娘子终于化做人形,经观音大士指点,来到杭州西湖寻找前世救命恩人小牧童。
清明佳节,烟雨蒙蒙,观音菩萨说过“有缘千里来相会,须往西湖高处寻”。而在西湖的断桥的桥面上,由伞传情,白娘子终于找到了前世的救命恩人许仙,以身相许,结为夫妻。在昌郑经历水漫金山之后,又是在断桥邂逅重逢,再续前缘。
明末《警世通言》记载,宋代时,有一千年修炼的蛇妖化作人形叫白素贞,与青蛇精小青,在杭州西湖的断桥上遇书生许仙,白蛇逐生欲念,欲与书生缠绵,乃嫁与他。后经历诸多是非,许仙乃知白素贞、小青俱是异类,并受白蛇威胁,惊恐难安,便求法海禅师救度。
于是白蛇被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许仙看破红尘情愿出家,礼拜禅师为师,就雷峰塔披剃为僧。修行数年,一夕坐化去了。众僧买龛烧化,造一座骨塔,千年不朽,临去世时,亦有诗八句,留以警世,诗曰:
祖师度我出红尘,铁树开宏迅岁花始见春。
化化轮回重化化,生生转变再生生。
欲知有色还无色,须识无形却有形。
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这发至肺腑的话语,实实的催人泪下。抚摸桥栏,追古思今,每个性情中人都会生出无限的感慨,每个到此的天涯游客人都会产生无尽的追思。
(7)日本电影残雪字幕版扩展阅读
《白蛇传》在中国广为流传,开始时是以口头传播,后来民间以评话、说书、弹词等多种形式出现,又逐渐演变成戏剧表演。后来又有了小说,民国之后,还有歌剧、歌仔戏、漫画等方式演绎。到了现代也有根据《白蛇传》拍成的电影,编排成的现代舞,新编的小说等。
这个故事以《白蛇传》的名字出现大抵出现在清朝后期,之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名字。
《白蛇传》不但在国内流传,在日本也有拍成的电影。法国汉学家儒莲也曾将《白蛇传》翻译成法文。
由于《白蛇传》的故事早期以口头相传为主,因此派生出不同的版本与细节。原来的故事有的到白素贞被镇压到雷峰塔下就结束了,有的版本有白蛇产子的情节,还有版本有后来白蛇之子得中状元,祭塔救母的皆大欢喜的结局。但这个故事的基本要素,一般认为在南宋就已经具备了。
目前发现《白蛇传》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记载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清代初年黄图珌的《雷峰塔》(看山阁本),是最早整理的文字创作流传的戏曲,他只写到白蛇被镇压在雷峰塔下,并没有产子祭塔。后来又出现的梨园旧抄本(可能是陈嘉言父女所作,现存本曲谱已不全),是广为流传的本子,有白蛇生子的情节。
清朝干隆年间,方成培改编了三十四出的《雷峰塔传奇》(水竹居本),共分四卷,第一卷从《初山》《收青》到《舟遇》《订盟》,第二卷是《端阳》《求草》,第三卷有《谒禅》《水门》,第四卷从《断桥》到《祭塔》收尾。《白蛇传》故事的主线纲架自此大体完成。
而这出戏的本子,在干隆南巡时被献上,因此有干隆皇帝御览的招牌,使得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没有人不知道《白蛇传》的故事了。后来在嘉靖十一年,玉山主人又出版了中篇小说《雷峰塔奇传》。嘉靖十四年,又出现了弹词《义妖传》,至此,蛇精的故事已经完全由单纯迷惑人的妖怪变成了有情有义的女性。
清代中期以后,《白蛇传》成为常演的戏剧,以同治年间的《菊部群英》来看,当时演出《白蛇传》是京剧、昆曲杂糅的,但是还是以昆曲为主,同时可以看出,《白蛇传》中祭塔的情蔽睁节产生的时代较晚。
现代,有根据《白蛇传》拍成的台湾大陆合拍戏剧《新白娘子传奇》,基本是按照已经形成的故事再加的一些内容,风靡整个中国。此外,还有京剧、越剧、川剧等戏曲《白蛇传》,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青蛇》亦借鉴了白蛇传的故事,而后经导演徐克拍摄后搬上银幕(不过只是借用了白蛇传的人物名,故事则和传统《白蛇传》没有多大的联系)。
台湾明华园戏剧团的白蛇传歌仔戏露天表演,常在端午节前后演出,故事内容无较大的改编,但在舞台设计上与传统戏剧表现的设计,有许多突破,其中水淹金山寺的桥段更出动消防队的洒水车,还有吊纲丝的设计,制造出白蛇与青蛇腾云架雾的感觉。
另外,本作也被日本东映动画改编成同名动画电影《白蛇传》(1958年上映),是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长篇动画电影,堪称日本动画史上的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本作中按照了原本故事的设定——小青是青鱼而不是青蛇)。
这个故事经过了近千年的演变,除了故事情节不断丰富外,人物性格也在逐渐的演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断桥残雪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白蛇传
H. 日本和美国,残雪的作品被许多大学当作教材,为啥国内很多人没读过
在和美国都非常推崇残雪的作品,但是在国人心目中却很少读到残雪的作品,主要原因有三点——影响力不够大,鲁迅等人的影响,没有媒体曝光!
国人受鲁迅等人的影响。
国人之所以对残血印象不深刻,甚至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文学作者,主要原因是国人太过于推崇鲁迅,李大钊以及胡适的文学作品,因此忽视了产品的存在,而残雪确实从大陆到台湾再到香港,有了很深一代的影响,甚至残血相当一段时间内被称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最大热门,很有可能会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一匹黑马!
缺乏媒体曝光
应该这样说,国人对残雪知道的较少或者根本就不清楚,残雪这个人主要还源于残雪的作品和残雪为人极其低调,没有任何的媒体和任何的新闻机构曾经对他进行过稍微正经一点的宣传或报道,当然这也丝毫不影响他文学作品的受欢迎度,因为美国和日本的很多大学和中学都曾刊载过残血的相关文章,比如说残雪着名的山上的小屋以及黄泥街……
I. 残雪日语歌曲原唱
《残雪》是日本歌手柴咲コウ原唱的歌曲,发行于2009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