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电影在日本很火
⑴ 从产业和文化输出两方面看,香港电影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如何
香港电影在国际上的地位算是可以。香港电影的存在,为中国的娱乐产业在国际上提高了很高的档次,但是它在我们普通群众的心中其实也是不可磨灭的记忆。记得小时候,并不是家家都有电视里的时代,于是我们就经常去邻居家或者村里面比较有钱的人家去看电影。甚至于有时候别人家的电视机还是黑白的,但是并不能磨灭我们的激情,也正是从那个时候结识了香港电影。
⑵ 香港电影为什么没落了,是什么原因
香港电影没落的原因是大环境改变了,时代变化了。
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没有什么好电影,美国大片也过不来,自然香港电影就高大上。如今每年网络剧这么多,中国大片也不少,美国大片都可以通过网络看到,香港电影自然也就没那么吸引眼球了。
当时的香港电影除了本土市场还有东南亚市场,因为当年韩国电影没有起来,日本市场也比较开放,东南亚市场也可以进入,尤其是台湾,所以香港电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但是随着台湾片商对港片越来越不满,王晶曾说过台湾片商曾花3000万买了周星驰的济公台湾版权,但却亏的底朝天,台湾片商联合起来要求政府放开好莱坞市场,韩国文化崛起,泰国电影崛起,这样所有国家都开始保护国内市场,所以香港电影也就慢慢没落。
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香港电影制片业十分发达,享有“东方好莱坞”之称,也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早在19世纪末电影技术开始传入香港,香港的整个电影是领先整个东南亚的,大概从70年代中到90年代初中,造就了其“黄金时代”,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70年代“嘉禾电影”开始兴起,也一跃成为香港电影盛世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公司之一,与邵氏逐鹿香江几乎一度成为香港电影代表,先后栽培过李小龙、成龙、李连杰、梅艳芳、张曼玉等巨星。
周润发、任达华、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梁家辉、吕良伟、刘青云、甄子丹等等,皆出于“TVB”的训练班,他们中大多数起初活跃于电视剧中,80年代中后期开始转向影坛。
30年过去了,这批在当时的年轻人都变成了当今中国电影事业的基石,已逝去的香港电影黄金时代,银幕上光彩夺目的男女演员们,像一座停了摆的钟,让人常涌起地老天荒的感慨。
如果说,整个九十年代,是一张发黄了的电影海报,那么,她们的容颜都是天然纯真的,演技都是靠一点点磨练出来的,所以在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才会出现那么多让人一生难忘的经典镜头和画面。
⑶ 港片and日本电影,整体上讲日本怎么比
怎么说呢,我也不是专业的 瞎讲一下吧。
(手打 有点慢)
早期的香港发展迅速,电影里也露出一股自信的气息,也算是好片喷发的年代,基本上我们就算口味不同,但印象深刻的也差不多是那时间段的。
但现在几年,很多人都说港片没落,很多香港投资人不再愿意投资电影,所以你也看到杜琪峰 星爷这些导演都开始北上来合作,找出路。虽然这些老导演也有意培养新人导演,还办了个什么协会,但就我最近看的电影,感觉就曾志伟的儿子曾国祥还有点意思,其他可能是没看到,不过感觉新人接力还有一段路要走。
再来就是日本,要知道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相比必然有些弱。但喜欢看电影的人关注的可不是近几年的漫改“大片”。看多了会发现日本的长处,他们电影刻画人物心理,对人性与社会之间的功力也算别有风格的。比起美国的套路英雄喜欢从一些琐碎的事来出发,慢慢铺垫。所以现在对爆米花电影轰炸下的大部分观众来说,这种风格都不会有耐心看下去。
不过日本今年的好片数量也比较少,估计看着漫改找钱,大部分都跑这块去了吧
好了 大概就这样了,打游戏~~~
⑷ 曾经的香港电影在韩国有多火
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电视剧的黄金年代,风靡亚洲,不仅仅在韩国火,日本,东南亚,也火的一塌糊涂。当时韩国电影方兴未艾,眼巴巴看着。如今韩国电影与香港电影不可同日而语。60年代到9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曾经横扫过亚洲,貌似现在的很多韩国明星都有崇拜的香港演员。《英雄本色》在韩国刮起的旋风让周润发张国荣狄龙在韩国如日中天。不仅如此,刘德华,林青霞,王祖贤甚至连元彪有很高知名度,70后的韩国人也是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对张国荣、周润发、成龙、刘德华等明星也是耳熟能详,同样认同老版《倩女幽魂》是经典。从20世纪80年代起,张国荣在韩国就一直有着超高人气,是韩国最受欢迎的国外明星之一。他是第一位享誉韩国乐坛的华人歌手:1987年,他的专辑《爱慕》在韩国空前大卖30万张,创造了华语唱片在韩国的销量纪录。2003年,韩国电影频道OCN联同21家电影网合作举办“百大影星”评选,张国荣排海外影星第一位。2009年,韩国首尔举办了以“张国荣”名字命名的电影节以示纪念。今年的最新消息---曾执导《八月照相馆》的韩国名导演许秦豪与张国荣也有一段渊源。据记者了解,2001年时,许秦豪准备将法国经典名着《危险关系》拍成同名电影,男主角锁定的就是张国荣,女主角则是张曼玉。不过,遗憾的是,影片准备开拍时张国荣却突然离世,因此导致影片被搁浅。但是,在此后10年的时间里,许秦豪一直希望能完成张国荣的遗愿,于是在获得内地知名影视公司中博传媒的亿元投资后,终于得以在今年将影片重新启动。在即将于9月末开拍的这部意义非凡的电影中,男主角由张国荣换成了韩国一哥张东健。亚洲顶级女星张柏芝则取代张曼玉出演女主角,影片另一女主角确定为内地一线女星章子怡。
⑸ 有谁知道中国有什么电视剧或者电影出口到韩国和日本并受到欢迎吗
leslie是第一位打入日本和韩国市场的中国明星,横扫亚洲,他主演的电影在日韩都很受欢迎。
香港电影通信(日本影评人协会)是由篠原夫人创办的,是日本关于香港及亚洲电影最具权威的出版物。夫人本人是一个狂热的香港影迷。多年前她在逗留香港期间观看影片《阿飞正传》后对此片一见钟情,于是买下了其版权在日本放映。她对这部片子的热情令她决定成立一个电影放映公司,并向香港电影通信的会员介绍香港电影。
1993年,他们正式开始通过投票选举出最佳香港影片、最佳男、女主角及最佳导演,并由香港电影通信公布投票结果。协会会员从当年放映的影片中选出最佳演员(投票于当年十二月份进行,结果于次年一月份公布),会员每人只可投一票。基本上每年的最佳演员都由Leslie获得:
93年:凭《阿飞正传》夺魁(协会成员3000人);
94年:凭《霸王别姬》夺魁(协会成员4000人)
(实际上《霸王别姬》1994年才在日本正式放映,但1993年曾在东京电影节上放映,因而也入了93年的候选名单)
95年:凭《霸王别姬》夺魁;(协会会员5000人)
(由于此片94年在日本正式上映,Leslie自然又获得了最佳演员称号。这部影片在日本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创下了有史以来曾在日本放映的亚洲电影新纪录。)
96年:凭《金枝玉叶》夺魁;(协会会员7000人)
97年:凭《风月》夺魁;(协会会员9000人)
98年:凭《春光乍泄》夺魁;(协会会员12000人)
2000年:凭《星月童话》夺魁;(协会会员16000人)
2001年:凭《流星语》夺魁;(协会会员17000人)
2002年:凭《恋战冲绳》夺魁;(协会会员18000人
以上和下面都是日本fans的介绍,然后翻译过来的:
其实Leslie八十年代后期在日本就已很红了。那时他的《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都已在日本放映过,还有92年的《阿飞正传》。到《霸王别姬》上映后,他在日本更是红透了半边天。
95年,他凭程蝶衣一角获得过日本影评家协会评选出的最佳演员。日本影评家协会是由日本着名电影评论家水野晴男创立的,成员全部由最具声望的一流影评家组成。《霸王别姬》同时还获得了最佳外国影片奖及最佳导演奖。此外,它还在国际上获得许多的其它奖项(恐怕Leslie自己都忘记了这些奖项)。其实当年《倩女幽魂》也曾在欧洲获奖。
此外,Leslie已经连续六次被评为最佳男演员,这个记录不可能被打破:92年的《阿飞正传》,93和94年的《霸王别姬》,95年的《金枝玉叶》,96年的《风月》,以及97年的《春光乍泻》。他甚至在最佳女演员评选中名列第七!很长时间以来,他演了许多好电影,但是直到《春光乍泻》,他的魅力摧毁了观众,使他们难以自持。
他77年出道,80年代走红,不仅深受本端口歌影迷的爱戴,更以其独有的魅力征服众多韩国FANS。他出演的《英雄本色》《倩女幽魂》《白发魔女传》《阿飞正传》《霸王别姬》等影片都给韩国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汗死....其他人的我不知道,对于这个到有点了解,只知道leslie主演的电影在日韩很火暴的
⑹ 日本人喜欢看香港的电视电影吗香港明星在那边红吗
日本人很少接触到香港的电视剧,因为电视台没有放映,香港电影的话,伍袭裂主要以禅兆功夫片较受欢迎,对于香港的明星,日本人最为熟知的是成龙,李小龙,陈慧娴,年轻一些的有机会认识刘德华,陈慧琳等人,我是香港人,在东京留了5年学,一提起香港,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成龙,李小龙。陈慧娴是因为腔闭她一直在日本发展,现在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日本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
⑺ 香港 日本 印度比较,谁的电影国际地位更高大陆 台湾 韩国比较,谁的电影国际地位更高
印度有个宝莱坞,山寨版的好莱坞,但在印度本国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印度电影年产量很高,偶尔能在国际上获几个奖,是嘎纳还是什么电影节上把英雄挤掉获得最受欢迎外语片奖,印象中印度电影也经常获奖的.反观日本和香港,日本片获奖挺少,宫崎峻的动画获过最佳动画片奖,再就很难想起来有什么获得大奖的电影了.香港,出了些不错的导演和演员,但这些人都直接去美国拍了,留在香港并获得大奖的好像也没有什么.所以觉得印度地位高些. 第二个比较肯定是大陆嘛,台湾只会拍些上百集的电视剧,又长又枯燥.棒子就跟不用说了,地位比我们差太多,看我们的武侠片火了,他们也拍,然后说中国武术源于韩国.这里肯定是中国地位高.
⑻ 为什么以前香港电影这么火
香港电影(Hong Kong Film)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华语电影是分割成四个地方发展的:香丛缓悉港电影、大陆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香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发展成为华语世界(包括海外华人社会)以至东亚电影的制作基地之一。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电影工业基地之一哪汪和电影出口地之一,人们把它称做“东方好莱坞”。
香港的纸片模式,专业分工、组织结构虽比中国内地、台湾地区完善,但较之好莱坞仍显得随意机动,工业化程度远不够严密有序。
第一,按照好莱坞的渗乎工业规则,电影一旦开机便需按部就班,不能随意更改剧本、变动进度。然而香港的电影导演,比如徐克、杜琪峰等,他们的拍摄方法却大不相同:在保证按时交片的前提下,现场即兴发挥、随拍随改、有时停工有时赶拍。这种做法恰恰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最正常的作风习惯。
第二,香港尽管也有不少以导演强势创作着称的影
张彻的《独臂刀》
片。
第三,香港电影素以拍摄迅速为特色。要说香港的拍摄速度有多快,1960年代,香港的粤语戏曲片就有“七日鲜”的纪录,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个纪录几乎被追平,吴镇宇导演的《9413》,只用了10天时间,而他主演的《古惑女》,也只用了12天。香港电影之所以要拍摄快,主要是为了赶档期,既赶明星的档期,更主要的是为了院线的上映档期,港片兴盛的时候,院线需要大量的港片填充各个档期,尤其是每年的春节贺岁档,更是必需有巨星坐镇。
⑼ 周星驰唯一一部烂片为什么在日本大受欢迎
每一个片子人都拥有自身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可是能让自身的设计风格“独霸”少数片子圈的却屈指可数,周星驰则是在其中之一。他的无节操片子别具一格,一直有人效仿,可是从没被超过。 被称作“喜剧之王电影” 经常谈起周星驰,很多人都是会叫他一声“星爷”,并不是说他年纪大,只是大伙儿对他的尊敬。周星驰的片子早已变成一种标示,承揽了成千上万人的芳华年少追忆。 在20世纪香港片子圈优异作品层出不穷,周星驰凭着无节操搞笑诙谐设计风格魄力,培养了那时刻香港的片子票房神话传说,因而被称作“喜剧之王”,变成喜剧片上的一座难以超越的高峰期。
⑽ 甄子丹主演香港电视连续剧《精武门》居然在日本有播出。而且收视率也不低,这是为什么
你好,简拆轮
甄子丹御游是继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之后的受日本追星族追捧的影星之一,他的名字在日本被译为:ドニー・イェン,你在日本雅虎搜索栏中输入ドニー・イェン,就知道他的人气有多高了。只要是成龙、李连杰、甄子丹拦信、洪金宝的片,都会叫座。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