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保佑美国电影
Ⅰ 上帝保佑美国这电影主要想表达什么
一种社会的无奈,少女代表的是新生一代,老头代表的是老去一代,老头无法接受时代改变了社会的思维、道德,所以老人没有吞枪自杀,而是决定反抗,少女是新生代中仍保留老一代的品格的形象,所以他们俩可以合作在一起(所以老头也拒绝了和少女发生关系,因为这是老一辈人的不可扭曲的道德观),美国题材的电影都差不多的,一个中心:战斗到底
Ⅱ 上帝保佑美国导演其它片
https://movie.douban.com/celebrity/ 1054580/movies?start=0&format= pic&sortby=time&role=A 这是他的豆 瓣作品列表。
Ⅲ 推荐点和《上帝保佑美国》一样看着很爽的电影
这片看的我昏昏欲睡 没觉得很爽啊
还不如 解放军在巴黎 `(*∩_∩*)′
人体雕像 是三个故事 很牛逼的说 要坚持看完才有感觉
一个短剧 叫 解剖 你可以看看
Ⅳ 有谁知道电影〈God Bless America〉上帝保佑美国里的几个插曲的名字或者哪能下载吗
正好我这里有《上帝保佑美国》资源1080P我刚看完非常精彩真实分享给大家望采纳提取码:kbyo
Ⅳ 求推荐几部类似上帝保佑美国的电影
出租车司机
Ⅵ 上帝保佑美国高清完整版电影
《上帝保佑美国》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上帝保佑美国》是由博卡·格德斯维特执导,乔尔·默里、塔拉·琳恩·巴尔主演的喜剧犯罪片,于2012年5月11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一个离婚的男人和一个女高中生,由于对世界的愤怒,展开了一场遍及整个美国的杀戮任务的故事。
Ⅶ 谁有(上帝保佑美国)的电影资源
链接:
提取码:5rhj
《上帝保佑美国》是由博卡·格德斯维特执导,乔尔·默里、塔拉·琳恩·巴尔主演的喜剧犯罪片,于2012年5月11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一个离婚的男人和一个女高中生,由于对世界的愤怒,展开了一场遍及整个美国的杀戮任务的故事。
Ⅷ 如何评价电影《上帝保佑美国》
“美国已经沦落为一个残忍而邪恶的地方。”弗兰克端着AK47闯进了“美国巨星”选秀现场,面对现场观众及摄像镜头他开始慷慨陈词,接着他朝这群“该死”的美国人扫射。这是《上帝保佑美国》的情节,而在2012年7月20日凌晨,在美国丹佛的《蝙蝠侠前传3》的首映现场发生了跟电影极其相似的情景,一名男子戴着面具在电影院朝人群扫射,共造成12人死亡,58人受伤。
现在并不能完全确认这位24岁男子朝人群扫射的具体原因,但在这个由网络推动的泛娱乐化时代,族群之间的隔膜从宗教、文化渐渐演变为品味(我不想用这个词,但找不到更准确的表达)之间的隔膜。这种品味隔膜在近几年越演越烈。
网络时代造就了无比多元的社会,而它的问题也渐渐显现。在这一点上笔者感同身受,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人们通过传统媒体获得信息,在我小时候每一位小朋友都看黑猫警长和葫芦娃,每逢周末地方台会放港台片,我们看着差不多的小人书,听着差不多的音乐,喜欢差不多的明星,吃着差不多的食物,玩着差不多的玩具,我们就是差不多先生,(但我们不是哈狗帮)。在这个时候,我们在信息接收方式上的趋同造成了我们品味的一致,这个时代你想看更多的东西也很难看到,这时我们在品味上还没有出现大的分野。之后录像带和VCD的出现让我眼界大开,大量的盗版碟充斥市场,在信息的获取上,我们完成了大规模的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这时我开始淘碟,当大家还整天看王晶的时候,我已经满大街地寻找王家卫了。不光是电影,你对音乐、书籍、报刊的选择也更明晰了起来,你渐渐找到了适合你的隐性圈子,看王小波的人不会去看琼瑶,听崔健的人大概对毛阿敏不会太感冒。由此每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渐次观变,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的看法也渐渐多元。这再也不是几亿人同时看7个样板戏的时代了,对于你不喜欢的东西,你可以回避,甚至可以讥讽或批判。于是我们的品味在这时开始正式分野,但还远没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再之后网络时代到了,信息的无限扩张使每一个人都猝不及防,获取信息的手段从未如此方便过。在这个时候我深切地感到,家里有电脑的孩子和没电脑的孩子,区别越来越大,传统媒体所获取的知识已大大落后于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人。大概在2000年,我们家也买了台电脑,我对父亲预言:“你等着看吧,人与人的智商差距会越来越大”这没什么好预言的,网络造成的智力差别在一两年内就已泾渭分明了。玩网络游戏的人会没完没了地玩下去,对某些人来说网络就是游戏,而对另一种人来说,网络成了一个知识的无底洞,你掉进了信息和知识所组成的汪洋大海,你的首要工作再也不是获取信息,而是选择信息。之后发生的事大家也都很清楚了,社会上的人开始产生巨大的分野,的确有的人越来越傻逼,有的人越来越聪明了,这些不同的人群在文化、品味、政治观点等等不同领域的分歧也越来越大,且相互敌视。
且不论传统媒体和网络所造就的人群分野,这种分野基本存在于代际之间。传统媒体所代表的父辈一代跟我们上网的一代的世界观自然不同,不过这并不是社会文化矛盾的燃点,真正的矛盾是网络内部所造成的分野。因为网络无限大,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属的那个圈子,而一个个的小圈子小社区的存在,反而造成了更大的人群分野。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不同政治观点和不同品味的人可以坐在一起互相争论,可能面红耳赤,也可能大打出手。但像这样坐在一起不同思想的交锋变得越来越少。思想的交流被网络替代,而通过网络我们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圈子,于是争论变少了,不同思想的交流自然也变少了。缺少了不同思想的交流,我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偏激,品味也越来越极端。你活在自己的网络小社群里,自己的思想跟大家没有什么不同,自然也就看不出自己的思想有什么问题。比如上牛博网的人绝不会喜欢新华网,看《南方周末》的人不可能去看《环球时报》,而韩寒的铁杆粉丝决不会去想郭敬明有什么可取之处,而真正喜欢《赛德克·巴莱》的人,打死我也不会相信他会喜欢《举起手来》……
就是这样,我们品味的差别已经水火不容,政见也左右分野,世界观自然也泾渭分明。在网络上的社区里如果遇到了非我族类,大家口诛笔伐一下倒无所谓。可如果这种矛盾和争论上升到了现实世界就会出现像《上帝保佑美国》这样的惨剧。
影片中的弗兰克面对着美国道德的败坏;文明的缺失;品味的低下,他终于忍无可忍,用一种极端暴力的方式去操翻这个世界。对于这样一部B级影片,情节和故事不再重要,影片几乎也没什么情节可言,影片充斥着弗兰克和女高中生对品味及政见的喋喋不休然后就是去杀掉那些“该死”的美国人。影片虽是B级片,充满着喋喋不休和血浆,但弗兰克在某种层度上代表了美国菁英阶层对当代流行文化的看法。弗兰克只是用一种更为极端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已。
影片所刻划的美国社会极其庸俗,虽显夸张,但一定存在。弗兰克这样的人也一定存在,而想象着干掉那些恶心的傻逼的人也一定大有人在。不但在美国,在中国在全世界,这都是一个不能乎视的潜在社会矛盾。弗兰克失去了婚姻;失去了工作,还得了脑瘤,在这种绝望到要自杀的境况下,当看到电视上的选秀节目时,仍然把他恶心得无法安然离开这个世界。是的,不把电视上那个贱货干掉死都不能瞑目。于是惨剧发生了,弗兰克也似乎找到了生存下去的意义,于是惨剧一个接一个地发生。我相信,一定有很多观众看得大块人心,而这就是B级片的最大意义。影片中的人物帮你出了口恶气。
而多少次午夜梦回,你也想象着干掉那些恶心的人,而更可怕的是,那些恶心的人是社会上的大多数。他们在聚会时只顾着低头玩手机,他们是非诚勿扰和中国好声音的忠实粉丝,他们的最大理想就是上星光大道,终极理想是我要上春晚……还有一群可怕的文青,他们追求知识,把穿越小说当成恶补历史的工具,常看百家讲坛,疯狂热爱于丹,女生们不看琼瑶了,张口毕口的张爱玲;他们通过范曾认识了中国画,通过文怀沙喜欢上了国学,通过张悟本学会了养生……他说他超爱摇滚乐,比如苏打绿;他说他热爱文学,比如郭敬明;他说他喜欢看电影,比如泰坦尼克号;他说他研究历史,比如甄环传……说完了,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大多数。
而你如果像影片中的弗兰克一样整天看这些垃圾,你当然有把他们全都干掉的冲动。但你可以选择不看,或者躲进自己的小圈子里总可以了吧。而如弗兰克这种自诩的所谓文化精英撑权的话,就会造成大规模的思想改造和文化革命,甚至种族屠杀。在近代史上我们已不止一次的看到,像弗兰克这样的自认为掌握了真理的人,用血腥的手段屠杀有着另一种信仰的族群,然后控制出版,堵塞言论,把自己认为错的,或者低俗的东西消灭掉,然后大家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看一出戏,祖国山河一个色儿……相比用暴力强制趋同的社会,我更愿意回到这个庸俗不堪的世界。
你可以改造社会,改造国家,但绝不能直接改造一个人的思想。这是最大的灭绝人性。思想改造应该通过社会改造来实现,而不是直接把思想消灭更不能通过消灭肉体的方式消灭思想。1689年,英国通过了宽容法案,1787年,美国第一宪法修正案,都已立法不得干涉公民的信仰自由,而说到底是不得干涉一个人的思想自由。不管这个人多么的伤风败俗,品味低下,只要他不犯法。我们都拿他没办法。革命不能革到人心深处,对社会及体制可以有大规模的改造工程,但要来一次重塑新人的运动,誓与旧我绝裂,欲重新作人的人,都是危险的。
影片所表达的思想和它的内在情感是十分可怕的。当然,这样的影片看上去会很过瘾,而这种简单的情绪发泄是比《蝙蝠侠》之类的影片还要直接,而它的模仿效应也比后者更大。对于这种有着社会现实意义的B级片,以及影片中所涉及的“该死的”人,我们需要的是宽容。
Ⅸ 上帝保佑美国 电影 这个手势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