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七宗罪1962影评
㈠ 讲述人罪孽的《七宗罪》评价很高,这部电影是否能够引起人们反思
《七宗罪》这部电影,牛逼就牛逼在这是一部不仅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且又传达出一种绝望之后的希望的作品。兇手以杀戮传教,以上帝之名惩罚了天主教中的七种大罪。
这部电影可以让我们审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扮演的是智者还是愚者,是勇敢,热情,善良,宽容地面对生活,还是退缩,冷漠,邪恶,狭隘?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了观众的思考的空间。
结局如果David死了那John在车上对他说的“在你的余生中看见自己的脸都会想起是我饶恕了你”和电影结局老威廉对警察说的“好好照顾他”又有什么意义?抑或是在这背后还有更大的阴谋?我还是搞不懂。
一部需要慢慢品的电影,并不只有七宗罪那么简单,威廉和大卫的对比,诉说了时代的变化,威廉对社会的态度以及大卫妻子的死等等这些展现,都值得琢磨。另外摩根弗里曼的演技实在是太棒了!
㈡ 七宗罪 影评
电影《七宗罪》 影评
Mervin1996
大鱼号
03-11
关注
梗概
电影讲述的是警探萨默赛特和新调来的警探米尔斯二人合力侦查一起谋杀案,并引出一连串符合有关天主教教义中七种罪行的谋杀案。这期间两位警探顺藤摸瓜依据线索找到了嫌疑犯的住处,但却被疑犯逃脱,米尔斯也命悬一线,险些死于枪口。当还差两件命案之时,幕后的真兇却前来自首,并最终把二位警探引入自己设下的最后圈套,米尔斯未能忍住丧妻之痛,将兇手杀死,而也正是米尔斯的这一“愤怒”举动,使得七宗罪行全部完成,兇手的计划终得以实现。
电影《七宗罪》的原版海报
导演在电影短短120分钟里将人性、社会和城市里等诸多的黑暗面加以呈现,让观众观赏之余又似乎压力重重,三位主演精湛的演技,让人拍案叫绝、峰回路转的剧情,富有技巧和特点的摄影,灰暗湿冷的影调……这一切最终促成了《七宗罪》这部完美的电影的诞生。
叙事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该片精彩至极的故事。电影从一件谋杀案开篇,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萨默赛特警官:一位老练的、富有敏锐洞察力和责任心的、却又即将退休的警探,以及另一位刚落脚这座城市的主人公:一位年轻气盛、雄心勃勃却又脾气暴躁古怪的年轻警探米尔斯。仿佛命中注定,二人没过多久便接到了其他手法残忍且类似的多起谋杀案件的调查,经过二人努力,他们发现这其中的联系是天主教教义中的“七宗罪”,每一起案件的受害人都对应不同的罪状,比如暴食、贪婪等等。二人暗地里查到了嫌疑犯的住处却不料被他逃跑,在追捕过程中米尔斯受伤并险些被疑犯枪杀。而全片的高潮段落,是二人对案件的侦查陷入僵局之后,嫌疑犯约翰·杜自己前来自首,并把米尔斯和萨默赛特二人带向自己设计好的最终圈套,约翰·杜因为嫉妒杀害了米尔斯的妻子,而他也深知,被激怒的米尔斯终将因愤怒,杀死自己而完成“七宗罪”的最后杰作,而萨默赛特则是这一杰作从头至尾的“见证者”。影片的剧情行云流水却又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环环相扣,让人无法挪开眼睛。尤其是编剧将谋杀与宗教教义相互联系,即增强了剧情的合理性和说服力,又使其蒙上了一层宗教面纱而增加了神秘感,而这一手法也被之后的诸多电影和电视剧等所效仿。而影片结尾,萨默赛特警探所说的一番话,更是让很多影迷产生了疑问和讨论,发人深思。
㈢ 《七宗罪》是一部热播烧脑悬疑剧,这部剧其实有什么寓意
在《七宗罪》的一开始,我认为它只是一部普通的悬疑电影罢了,打着宗教幌子、带着一对明星来骗钱的?但当《七宗罪》的结尾一来,我这个人都被这部电影征服了。摩根·福尔曼不愧是一辈子没拍过烂片的狠角色!用他饰演的探员William Somerset的一句台词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这是个美好的世界,值得我们为之奋斗。我同意后半句。”——Somerset.
㈣ 七宗罪电影有何寓意,结尾有些看不懂啊
最后的画面:黄昏,威廉独自站立。对应最后的台词,就算世界永远不是美好的,也都值得为之奋斗。黄昏以后的黑暗和必然到来的黎明,必然永久对立。正是如此,威廉在黄昏中的身影,犹如黑暗中的守护者,让人可以安心在黑暗中奋斗,前行。这也是《七宗罪》最后的精华所在,虽然阴郁充斥全片,希望之光在最后一刻却如此的温暖。
七宗罪,其最初是由希腊神学修道士庞义伐草撰出8种损害个人灵性的恶行,包括暴食、色欲、贪婪、伤悲、愤怒、懒惰、妒忌和傲慢。六世纪后期,天主教将8项罪行减至7项,以对爱的违背程度为准则,将自负并归于傲慢,伤悲归于懒惰,并加入妒忌,将其顺序改为:傲慢、妒忌、愤怒、懒惰、贪婪、暴食及色,欲。
(4)美国电影七宗罪1962影评扩展阅读
但丁在《神曲》里根据恶行的严重性顺序排列七宗罪,其次序为:
一)淫欲-不合法礼的性欲,例如通奸。(但丁的标准是“过分爱慕对方”,而这样便会贬低了神对人们的爱)
二)暴食-浪费食物,或是过度放纵食欲、酗酒或屯积过量的食物。(但丁的观点是“过分贪图逸乐”)
三)贪婪-希望占有比所需更多为之贪婪。(或是以但丁的观点,贪婪是“过度热衷于寻求金钱上或权力上的优越”)
四)懒惰-懒惰及浪费时间。(懒惰被宣告为有罪是因为:其他人需更努力工作以填补缺失,但应该的事情还没有做好,对自己是百害而无一利)
均衡:一方比另一方付出更多。(从但丁的神学观念上去看,懒惰是“未能全心爱上帝,未能全副精神爱上帝,未能全人之心灵爱上帝”-具体来说包括懒惰、怯懦、缺乏想象力、满足及无责任心)
五)愤怒-源自憎恨而起的不适当(邪恶的)感觉,复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赋予的权力以外,行使惩罚他人的意欲亦被归作愤怒。
六)嫉妒-因对方所拥有的资产比自己丰富而心怀怨怒(对自己资产的喜爱变质成了忌恨其他更美好事物的拥有者的欲望)
七)傲慢-期望他人注视自己或过度爱好自己。因拥有而感到比其他人优越、把自己定位成比上帝或他人更优秀的存在。
四世纪当时的埃及僧侣伊瓦格里厄斯·泊恩太格司(Evagrius Ponticus),把这些罪行定为八种“致命的激情”(8 deadly passions),而在东正教方面,这些冲动仍然被描述为“致命的激情”,而不是深藏在他们体内的罪孽。而主动迎接这些“激情”或拒绝与这些“激情”对抗的人在正统基督徒道德神学(Orthodox Christian moral theology)方面是被定位成有罪的。
㈤ 七宗罪的影片评价
经典黑色惊悚片
《七宗罪》是一部经典黑色惊悚片,简察剧情与天主教中的七种死罪紧密相连,但影片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机械性的将这七宗案件罗列在一起,而是从两拦销茄名警探的视角出发,逐渐的推理向案件背后的真相,而凯文·史派西扮演的连环杀手不但以自首的方式让案情峰回路转,第六、第七宗案子的完成更是出人意料(网易评) 。
《七宗罪》的电影场景被导演大卫·芬奇布置得像后现代装置艺术的展览场,比如饕餮罪现场让人斗或作呕的黄光色调意大利面、淫欲罪现在的红色血腥场景、骄傲罪里洁白房间显现的恐怖感,以及懒惰罪里污秽黝暗的绿色光影,当然混沌和黑暗才是影片的主调(《信息时报》评) 。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大卫·芬奇不但打破好莱坞传统类型电影的框框,还不断把惊喜带给观众,使这部看似是警匪惊吓片的电影比其他同类制作的电影还要出色和震憾。另一方面,片中的美术指导与摄影技巧也是同样的严谨细致(新浪网评) 。暗色调的渲染、不停下雨的城市,昏暗的灯光和明暗处理,不论何时似乎都笼罩着一层诡异地面纱。不同如《十二宫》那种似有似无的迷雾效果,《七宗罪》的画面都是清晰的、残酷的乃至血淋淋的(戴威评) 。
具有社会意义
《七宗罪》因为深刻反映了道德沦丧等社会问题而广受好评(新浪网评) 。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严肃地探讨了有意义的暴力与无意义的暴力的差别,同时也激起了观众的“原罪”意识(好莱坞影评人希弗·纽曼评)。影片中的七桩案件忽隐忽现,若明若暗,不时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片中对犯罪心理学做了详尽的描述,而罪犯通过《圣经》的道德审判来杀人,更具社会意义。一个警察最终成为兇手计划的执行者,这是对社会和人生的讽刺(魏楚豫评)。
独特的电影语言
《七宗罪》的电影语言独特,并且与正统分道扬镳。大卫·芬奇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人性与社会的黑暗之处,影像风格强有力而且震撼人心。首先从电影的叙事结构上来说,七个案件、七项罪过,导演并没有分段拍摄,而是以两位侦探的视角为出发点,逐渐深入。影片绝大多数的剧情都是靠两位主演来支撑,影片的反角其实仅在影片的最后一幕出其不意地露面,但在其出现后立马加入大段独白,从而顺利地烘托其从头至尾无处不在的“幻感”。这部影片完全打破传统惊悚片的套路,给反角以前所未有的大段台词。虽然影片的宗旨是对人性中原罪的探讨,并且以七个匪夷所思的案件为依托,但导演在其中加入了大量麦尔斯与妻子、他妻子与沙摩塞的对话情节,这些看似与主题没有太大联系的情节,最终都成为烘托结局的绝佳素材,也从侧面突出了主题(戴威评) 。
其次是影片角色与人物的契合。弗里曼的豁达睿智、布拉德·皮特的血气方刚,都使得他们非常适合所扮演角色的个性。而编剧也在该片中创造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反角:约翰·杜精通古典文学,他所作一切的出发点竟然是要向这个邪恶世界挑战。他为每一宗原罪都找到一个代表人物,然后用以毒攻毒的方式置该人于死地。在他出场后的大段对白中,并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论,但却句句发人深省(戴威评) 。
《七宗罪》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好莱坞影片的电影语言,片中的杀手杀人并非是因为嗜血,他是凭着强大的理论信条加上妄念来实施他自以为是的通过“审判”和布道来拯救的目的,这才是最可怕的。也许他平时连一只鸡也不杀,但是他找到了依据来实施对人的毛骨悚然的谋杀,这种恐怖并非是亲眼看到某种可怕场面时感官的自然反应,而是心理上的恐怖。这使得《七宗罪》这部看起来像是侦探片或类型化恐怖片的电影脱离了某些窠臼,而与美国社会现实生活建立起了心理上的联系(丛峰评)。
㈥ 怎么评价电影《七宗罪》的
有人说《七宗罪》是对人性的警示,也有人认为《七宗罪》是对现实生活中美国持续不断迅型发生的连环变态杀手事件的反映和体现。对我们来说,重视人性的健康发展盯昌圆,宣扬积极的人文思想,形成和谐的社会,才是我们工作奋斗的凯塌最终目的。人性,不应该被淹没在机械的工作中;人,不应该是无感情无思想无人性的机器;人与人之间也不应该只有相互攻击、相互伤害的关系。或许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完全做到不犯七宗罪的任何一种,但是保持着一份健康的心态、热爱生活、尊重生命是我们能努力做到的。世界是美好的,我们应该为此奋斗!
㈦ 《七宗罪》深度解析是什么
《七宗罪》深度解析:
七宗罪讲的是一场离奇的连环杀人案,受害者都是死于这七宗罪其中的一种。威廉是纽约警察局的刑事警官,也是个凶杀案专家,他当了32年的警察,多年来几乎每一分钟都在辛劳地工作,他也看到和感受到了太多的不幸,他觉得疲惫极了,幸好现在还有7天他就要退休了,终于可以享享清福了。
为了接替他的工作,上司又给他派了一个新搭档——年轻气盛的米尔斯,他是和妻子翠西一同搬到纽约来的,起初翠西并不同意来这座繁乱的城市,但米尔斯认为只有这里才能让他接手一些重要的案子,于是在他的百般劝说下,翠西才同意了。威廉作风严谨,办事老成,米尔斯则有些冲动,心高气傲的他对威廉办案的方式很不以为然。
也许是冥冥之中已经注定了的,米尔斯的第一个案子正是威廉的最后一个案子:一个胖得出奇的男人在家中被杀了。可是在现场,米尔斯和威廉却没有发现什么线索。紧接着另一起案子发生了,一位富有的辩护律师格特被杀害,在兇案现场的地板上,兇手用血写着两个字:贪婪。
细心的威廉重新回到前一个案发现场,不露掉每一个蛛丝马迹,终于在冰箱后面发现了两个字:暴食。这时他们才醒悟到原来他是被强迫吃下大量的东西直到胃被撑破而死的明模。威廉猛激派缓想到了《失乐园》中的语句──基 督教的七重罪孽:暴食、贪婪、懒惰、愤怒、骄傲、淫欲和嫉妒。
他认为接下来还会发生5个谋杀案,分别与其他的诫条可怕地联系起来,可米尔斯却并不相信。翠西邀请威廉来家中吃饭。米尔斯有些不高兴,但翠西却和威廉谈得很愉快。在现场发现的指纹使格特的当事人毒贩维克多成了怀疑对象。他有前科,而且有心理疾病。
但当警察赶去拘捕他时,却发现他早已经死了,在墙上写着“懒惰”二字。通过图书馆内部的调查资料,威廉终于把目标锁定为记者约翰·多伊,一个为了不留下自己的指纹而将手指上的皮剥掉的变态者。但当威廉和米尔斯前去寻找他时,他已经溜走了。
在约翰家中,他们发现了一个金发妓女的照片。但等他们找到她时,她也死了,旁边又是“淫欲”两个字。
到星期日,威廉就要退休了,而约翰打来电话告诉他们他又下手了。一个女人赤裸地死在床上,旁边写着“骄傲”。威廉决定办完这个案子再退休,可约翰却突然来自首了。谨慎的威廉认为事情不会如此简单,因为还有两条罪未完成,约翰一定还有花招。
约翰招认还有两具尸体,并愿意带他们去找。这时,有人给米尔斯送了个包裹来。威廉打开时却发现了里羡乎面竟是翠西的头颅,约翰告诉米尔斯是“嫉妒”杀死了翠西。
盛怒和悲伤之下的米尔斯无法控制自己,开枪打死了约翰,他犯了“愤怒”之罪,是完成7条训诫的最后一人。看着米尔斯被押上警车,威廉面对夕阳默默无语。
《七宗罪》的社会意义
《七宗罪》因为深刻反映了道德沦丧等社会问题而广受好评。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严肃地探讨了有意义的暴力与无意义的暴力的差别,同时也激起了观众的“原罪”意识。
影片中的七桩案件忽隐忽现,若明若暗,不时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片中对犯罪心理学做了详尽的描述,而罪犯通过《圣 经》的道德审判来杀人,更具社会意义。一个警察最终成为兇手计划的执行者,这是对社会和人生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