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刺杀金
A. 找一部关于刺杀美国总统的电影
我也在找,很多年前在央视看过,对女保镖缆车枪战一段一直有印象,想找来重温。不是特工绍特,绝对不是,年代更久一点,印象中还有黑客好像
B. 该导演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在2006年他拍的一部讲金融市场的 和华尔街的电影上映 我想请问导演及作品名
1946年9月15日,伟大的奥利弗-斯通在美国纽约出生,少年时期的斯通受到了布努埃尔和戈达尔的深刻影响,他的家庭和他自己的早年生活也成为他后来电影拍摄的主要源泉和题材。 奥利弗·斯通
他的父亲路易斯-斯通是一名普通金融职员,父亲在华尔街的起起伏伏成就了奥利弗-斯通1987年的电影《华尔街》。耶鲁大学在外人看来是一个梦想天堂,但对于斯通来说却是可以随意丢弃的玩物,在耶鲁仅仅读了一年之后,他就前往越南“支教”,在做了一年的乡村教师之后,斯通经墨西哥辗转回了美国。 1967年,斯通又回到了他熟悉的越南,但这一次不是来教书,而是因为战争。两次天壤之别的越南之旅也把这个贫穷而美丽的国家深深地烙在斯通身上,他后来拍摄的“越战三部曲”成为别人难以复制、逾越的鸿篇巨制。 和大多数心怀电影梦想的青年一样,斯通在越战结束后开始了自己系统的学习阶段,他在老师马丁-斯科西斯的带领下以摄影师的角色进入电影圈,其后他出任了一些编剧和剪辑的工作,这些工作为奥利弗-斯通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他凭借《午夜快车》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斯通默默无闻的电影生涯结束了,1981年的导演处女作《手》接踵而来。 1986年对于奥利弗-斯通来说应该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波尔多的庄园为世界奉献了若干美酒,而斯通带给世界的则是一部《野战排》。获得2项奥斯卡提名并不奇怪,让评论界奇怪的是如此角度偏颇的战争片竟然在当年的卖座榜上排名第三,奥利弗-斯通的电影被喜欢、被厌恶的阵容旗鼓相当,对奥利弗-斯通及其电影的争论由此开始。 在《萨尔瓦多》(1986)、《华尔街》(1987)、《脱口秀》(1988)未获好评的情况下,奥利弗-斯通又在1989年推出了“越战三部曲”之《生于七月四日》,6项奥斯卡提名,最终斩获最佳导演、最佳剪辑,在其他14项电影节提名中获得10项大奖,奥利弗-斯通一举树立的好莱坞一流导演的地位,并把对政治和战争的鲜明观点打造成自己的性格标签。 奥斯卡的小金人给了斯通无限自由的创作空间,在“越战三部曲终结篇”《天与地》之前,他还执导了《大门》和《刺杀肯尼迪》,前者不仅成为“大门乐队”的“官方传记”,更是后来许多摇滚电影学习的榜样;后者将斯通的政治片提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从《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的旁敲侧击,《刺杀肯尼迪》换成了一副直接拷问的架势,通过翔实的史料和经络分明的剖析,给观众呈现了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政治黑幕,《刺杀肯尼迪》也因此成为美国最具争议的电影之一,汤姆-汉克斯在近日宣布将按照官方的“华伦报告”拍摄一部正说“肯尼迪之死”的电影。 似乎所有禁忌的主题都能让奥利弗-斯通产生兴趣,1994年暴力题材的《天生杀人狂》虽然在奖项上收获寥寥,但对于暴力的过分表现,还是在电影界掀起了
轩然大波。 《大门》的经验,让对于政治深感兴趣的奥利弗-斯通执导人物传记得心应手,从《尼克松》开始涉及着名政治人物的传记。而斯通独立电影的巨大影响也为他赢得了众多政治人物的友谊,《尼克松》反映平平并不能阻碍斯通政治情结的膨胀,纪录片《指挥官》和传记片《卡斯特罗》给全世界重塑了一个活生生的古巴反美英雄形象。 独立电影的精华已经深入奥利弗-斯通的骨髓之中,外界的评论对他完全不起作用,在巨星云集却应刚愎自用而大败的《亚历山大大帝》之后,斯通重新操起了赖以成名的政治电影老行当,这一次他缅怀的是9·11中的平凡人,虽然他一直宣称这是一部很“单纯”的纪录片,但影片《世贸中心》的上映还是受到了重重阻挠,令所有人不解的是,同题材的《93号航班》却顺利通过审查。 令人欣慰的是,这点挫折并没有消磨独立战士奥利弗-斯通的斗志,相反可能会令他越战越勇。近期的消息显示,斯通有计划为伊朗领导人内贾德拍摄一部纪录片,而且已经得到了内贾德的同意。更令影迷们振奋的消息是,斯通有意拍摄他的第四步越战片,4000万美元的预算和布鲁斯-威利斯的加盟,值得每一个“斯通迷”振臂高呼。 奥利弗-斯通在好莱坞现在不仅仅是作为一名导演存在,他还担任了不少电影和电视剧的制片人,编剧也是他的强项之一,别忘了他的第一个奖就是“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甚至他还在电影和电视剧里偶尔露两下脸,这样的导演除了“天才”和“全才”,别无他称。 1946年9月,奥利弗·斯通出生在纽约,他的父亲在华尔街工作,家境良好,生活优越。1967年奥利弗一时心血来潮加入了军队,服役期间两次受伤,父亲想让他远离炮火纷飞的危险战斗,但都没有成功。1968年4月,奥立弗被派往侦查排,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着名的影片《野战排》(Platoon)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从越南回国后,奥利弗师从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受益匪浅。在纽约大学上学期间,斯通拍摄了三部黑白短片,分别是《Last Year in Vietnam》、《Madman of Martinique》和《Michael & Marie》。1971年,奥利弗与Najwa Sarkis结婚,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当起了出租车司机,同时还必须忍受电影和剧本不断碰壁带来的挫折。最终,在一个加大拿富豪的资助下,奥立弗前往加拿大,和一个破产的电影公司合作,自编自导了电影《癫痫》(Seizure)。1976年的夏天,他决定趁着还没有忘记在越南的经历之前,写出《野战排》的剧本。适逢婚姻走到尽头的奥立弗独自在纽约艰苦创作,几周后剧本终于完稿,他搬到洛杉矶,向多家电影公司兜售他的剧本,却无一例外地遭到拒绝。最终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被他的写作才华所吸引,花钱请他改写比利·海伊斯(Billy Hayes)的土耳其 奥利弗·斯通的导演现场
监狱题材剧本《午夜快车》(Midnight Express),1978年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斯通也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剧本改编奖。1986年,屡遭冷落的《野战排》终于在菲律宾被拍摄成电影,并一举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四项奥斯卡大奖,成就了奥立弗·斯通事业的辉煌巅峰,一年后他的《华尔街》(Wall Street)为迈克尔·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赢得奥斯卡影帝头衔。 此后奥立弗还拍摄了《生于7月4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刺杀肯尼迪》(JFK)和以独特的越南人视角来讲述越战的《天与地》(Heaven and Earth)等越战和政治题材的电影,引发不少了争议和讨论,奥立弗其他较有影响的作品有《死亡热线》(Talk Radio)、《门》(The Doors)、《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等,在电影的道路上,奥立弗始终在不断地超越自己,以图象和声音记录着这个时代。
C. 哪位大神有2020年美国纪录片《刺杀》的百度云网盘资源,谢谢
https://pan..com/s/1TQELov5DCP7WSpfhgdJwoA?pwd=mrgf
2017年,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同父异母兄弟金正男于马来西亚遭刺杀,造成轰动世界的国际新闻。两名互不相识的年轻女子被指将搽满化学武器VX神经毒剂的双手抹在金正男脸上,最终导致其死亡。二人被控谋杀问罪死刑,辩称以为自己只是参与整蛊节目,一个阴差阳错令她们举世瞩目。问题是她们是谁?是杀手?是代罪羔羊?还是政治角力中的棋子?为甚么两个从东南亚乡村出身的年轻女子,最终会卷入政治漩涡的中心?曾执导多出得奖纪录作品的赖恩韦特 (Ryan White),透过拆解这宗悬案的重重疑点,揭露两名女子身处的无力现实,充满了讽刺与荒唐。本片入围辛丹斯电影节国际纪录片单元。
D. 找一部关于刺杀总统的美国电影
是《火线狙击》。
《火线狙击》是由沃尔夫冈·彼德森执导的动作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约翰·马尔科维奇、蕾妮·罗素等主演,该片讲述了白宫特工弗兰克负责总统在竞选巡回演说中的安全,并与刺杀总统的杀手进行对抗的故事。
弗兰克是白宫特工处的老特工,曾亲眼目睹肯尼迪总统的遇刺。这次他接受的新任务是负责总统在竞选巡回演说中的安全。特工处得到情报,有人将在总统的行期刺杀总统,而自称"布什"的杀手居然多次把找弗兰克的电话打到他的住所和办公室。
(4)美国电影刺杀金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弗兰克
联邦密探。弗兰克是白宫特工处的老特工,曾亲眼目睹肯尼迪总统的遇刺。这次他接受的新任务是负责总统在竞选巡回演说中的安全。特工处得到情报,有人将在总统的行期刺杀总统,弗兰克开始了一场与刺杀者之间的一场博弈。
2、里尔
职业杀手。里尔化名“布什”声称要在总统的行期刺杀总统。里尔对负责保护总统的弗兰克的往事了如指掌,并故意留下线索让弗兰克进一步陷入他的行刺计划中,两位视死如归的对头展开了一场战斗。
3、赖利斯
联邦干员。总统赴芝加哥演说,赖利斯同弗兰克同行。弗兰克在与赖利斯共同的工作中主动暗示了对赖利斯好感。为了遵守不与同事产生感情的承诺,赖利斯也委婉的拒绝了弗兰克,然而在弗兰克的多次追求下赖利斯最终与弗兰克擦出了火花。
E. 没看过这10部好片,就别说你喜欢韩国电影!
《熔炉》、《辩护人》、《素媛》、《杀人回忆》等高分经典韩国电影应该都已经被推烂了吧,说实话,对我而言,这类电影我看过一遍就不会想看第二遍。为什么呢?稍后再跟大家解答,现在先说回正题。
身为一个勉强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孩子,看过的韩剧和韩国电影可真不少,悬疑,恐怖,爱情,喜剧统统都看。毕竟不是专业搞影评的,要求不高,每种类别都分别只追求一个原则。悬疑的要烧脑或反转,比如说《信号》和《九回时间旅行》;恐怖的不至于要吓死个人,但总得有吓到我的地方,可以是演员妆效,音乐,演技等等,例如《主君的太阳》,以前的韩国校园恐怖片系列也蛮好看;爱情片的话,现在比较喜欢纯甜的,男女主双箭头,比如说前段时间的《金秘书为何那样》和刚完结的《我的ID是江南美人》,甜甜的,下饭;喜剧的话就肯定要搞笑啦,《搞笑一家人》简直支配了我的童年,《Kill me heal me》虽微虐,但申世期和瑶拉女神简直是我的快乐源泉。
咳,差点跑题,今天就推荐10部我喜欢的并且比较新的韩国电影吧,排名不分先后,主观因素较多,喜好程度呢,见仁见智。(可以在评论区友善交流!)
本片改编自村上春树的短片小说《烧仓房》,由刘亚仁和史蒂芬·元(《行尸走肉》格伦的扮演者)主演,一般看到刘亚仁这三个字,我就知道这部电影肯定不错,事实也证明如此。
“你”是“我”阴暗生活中唯一的一束光,“我”是“你”悲惨世界里残存的救赎。纵使世界都将“你”遗忘,“你”都是“我”永恒寻找的归途,为了“你”我愿意与“之”搏斗,以牙还牙。
穷人的贫穷是生理上的饥饿,满足物质需求就解决了,富人的贫穷是精神上的贫瘠,空虚焦虑,性酒精毒品也无法填补,只好后者猎杀前者,一把火烧掉内心的仓房!
电影不止情爱,格局宽广,隐喻深浅不一,你想要的答案一定是真的吗?
改编自市川拓司小说《相约在雨季》,由孙艺珍、苏志燮主演。果然 十年之前是孙艺珍,十年之后仍是孙艺珍 ,简直撑起了我看韩国爱情电影的青春时代。车祸、失忆、绝症、穿越、回魂,套路满满,却还是让我在屏幕前哭成了个傻子。
“但盼风雨来,能留君在此” ——天国与人间之间有一个地方叫云之国,那里是即将前往天国的人们在亲人还没有忘记他们之前停留的地方。他们伴随雨滴而来,在雨季结束前离开。
人生中能有一个竭尽全力爱你的人是一件多么幸运又珍贵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把握当下,珍惜现在,就算有一天爱人或亲人不在了,也能带着这些刻骨铭心的回忆好好地生活下去。
由我最喜欢的韩国老戏骨-罗文姬老奶奶主演,这部电影用喜剧的方式来呈现 慰安妇 这个沉重的话题。她们不再是遥远而特殊的痛苦群体,仿佛就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邻居老奶奶,温暖慈祥,没事串串门,唠唠嗑,念叨你几句,偶尔还嫌她们烦,但她们内心深处的委屈与苦难无人能懂。
“ 历史必须要铭记,那些悲伤的故事,不能再重演 ”——无论是《二十二》还是《我能说》,终其一生,我们想要的不过一个真诚的道歉罢了,可是,她们等不到了呀!时间倒流,那时少女天真可爱的模样真是这世上最美好的风景!
电影由儿童视角讲述,直面校园暴力,受众却更像是曾经历过敏感,被排挤童年的成年人。
孩子的世界没有对错却又是最直接最恶毒最残酷的 ,因为你丑,所以谩骂你;因为你穷,所以孤立你;因为你特别,所以排挤你;因为讨厌你,所以欺负你!
因为不想听到“那么多人,为什么只欺负你一个”,所以默默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因为害怕失去来之不易的“友谊”,所以学会了附和与圆滑;
因为需要维持可怜的自尊心,所以必须对所有人都笑脸相迎。
每个成年人应该都能在这部影片中找到共鸣点,我们经历过最初始的伤害,克服过当年的阴影, 我们会成长为更好的大人!
《辩护人》导演杨宇硕的又一新作,适合喜欢看战争动作片的影迷朋友们。题材大胆,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引用一段豆瓣网友凌睿的搞笑评论:“ 1、刺杀金、活捉金、用熊猫玩偶给金止血、医生把金看成孕妇、姐姐给金献血、电影把中朝韩日美全黑了个遍;2、朝鲜:美国敢打我,我就去打日本;3、如果南北重新来往,请帮我把它寄到这个地址;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5、为了和平,向我开炮!6.核弹分你一半,爱相互分担。”
话糙理不糙,简直完美概括剧情。
不仅深度挖掘过去真实的历史事件,还直接虚构表现了未来的政治冲突,虽然还是“民族主义战胜一切”,但确实挺有意思的,不知道如果我们国家拍出这类型的片子会是怎么样的?
由《走到尽头》的导演金成勋执导,改编自作家苏在浣的同名小说《隧道》,河正宇和裴斗娜的迷妹绝对不要错过。这部电影打破了以往“灾难片”的条条框框,背景没有拘泥于死伤惨重的大灾难,而是杀伤力较小的隧道坍塌,也没有渲染受害者的痛苦,反而将男主克服危机的过程刻画得又搞笑又让人心疼。
与原着悲惨绝望的描写不一样,男主在最后一刻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救援队长在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对男主的寻找,它是一部乐观的拥有美好结局的电影,是“ 治愈 ”系而不是“致郁”系!
导演说这是一部 有趣的电影 ,想知道什么是有趣的灾难片吗?那就去看看吧!
一部描写一位“隐形贫困少女”辛酸求借宿的电影。女主叫微笑,过着与名字完全不符的生活。她很惨,父母双亡,没有亲人,负担不起学费只好大学辍学出来打工,没有学历的她只能找到清洁工的工作;她很穷,穷到只能靠时薪度日,一日三餐,房租水电,精打细算,收入与支出仍不成正比。但就算再艰难,每天的烟和酒是万万不能没有的,仿佛这就是她的精神寄托。
看完之后会联想到自己,漂泊在大城市,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整天加班,工资平平,不至于露宿街头,却也月底光光。为什么呢?房租水电餐费交通占大头,衣服和化妆品是要买的,电影是要看的,旅行是要有的,生活更是要享受的,所以呢,存款是没有的!!既然想要获取,就注定要有舍得, 做梦也要做个美梦啊 !
TVN独幕剧系列第六部,十七岁的初恋与记忆,韩式小清新,“ 颜控患者 ”不要错过!
17岁的年纪看17 岁的生活总是不满的,学习的压力,家庭的矛盾,朋友间的争吵,偶尔的叛逆。17岁又是迷茫的,不知道理想是什么,未来要干嘛,连最青涩的暧昧都难以定义,这种最初始的感情是“暗恋”还是“初恋”呢?
我们在最懵懂的年纪遇到了一个可能会记得一辈子的人,我们没有在一起,甚至没有捅破那张薄薄的窗户纸。可从未后悔过,错过是最美丽的遗憾,不是恋恋不忘,而是在怀念当年那个单纯傻傻的自己。有人说, 暗恋是青春时代最纯真的闷骚 !你们觉得呢?
“阴间有法,所有亡者在死后的49天内都要经过七次审判——分别在杀人狱、懒惰狱、欺骗狱、不义狱、背叛狱、暴力狱、天伦狱中进行,只有通过了七次审判宣告无罪的亡者,才有获得新生的机会” —— 中国的鬼神文化被韩国拍了出来 !
魔幻主义框架下表现出来的亲情与孝道 ,探讨人性与善恶,阴阳两界设定,卡司团队强大,动作特效亮眼,故事情节也能紧密勾画。成熟典型的韩式催泪电影,理性的人会觉得过渡煽情太过拘泥于情感细节,使原本庞大的世界观逊色不少,感性的人会觉得主题来源于生活,亲情的描述反而是这部电影的灵魂所在。总之,见仁见智吧,我反正是被感动到了。
《与神同行2》现在还没看,我总觉得系列电影第一部才是精华所在,第二部及之后的我都不怎么想看了,怕失望(美剧英剧除外)。
一部科幻片,感觉像韩国版的超级英雄,推荐这部电影不是因为它有多好看,而是设定有点新奇,让我忍不住想看。人体试验,意念控制,脑力开发,女主战斗力开挂,不深究细节的话光看悬疑和动作戏部分还不错,前期的情感渲染都在为后期做铺垫,剧情反转还是挺让人印象深刻的。
看的过程全程紧张,看完之后就满脑子疑问了,女主全程智商和武力值碾压吊打反派,主角光环是不是太夸张了?一个美韩合资的黑医院进行人体试验?培养杀人机器的企图是啥?
还是挺期待拍续集的,毕竟埋了好几个坑,总得看着它填满啊,要不然多不得劲!
上面10部就是我这段时间看过的比较喜欢的韩国电影了,如果有其他好看的可以在评论里推荐一下啊!
话题回到开头,为什么《熔炉》这类电影不愿意看第二遍呢? 太黑暗,太压抑,太真实,太委屈 !我看了第一遍之后整个人泪奔,仿佛要心肌梗塞!会产生一种阴暗的情绪: “我”竭尽全力与恶势力战斗,“我”撕破主流媒体伪善的面貌,“我”追求永不妥协的正义,“我”期待最终美好的结局,“我”曾遍体鳞伤,“我”仍斗志昂扬,可“我”依旧输给了现状! 这也太绝望了!对我来说,对世界多保持一份纯真与信任,会生活得更开心!
最后再推荐一部韩剧 《鬼客》 ,这种 阴阳眼加附身加驱魔加破案 的类型真的很对我胃口,为演员的演技疯狂打call!才更新了4集,追剧真的难熬!
都看到这了,真的不点个赞再走嘛?
图源:豆瓣/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