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韩国电影拍政变
⑴ 韩国拍的朝鲜政变电影叫啥名
铁雨。
《铁雨》是由杨宇锡执导,郑雨盛、郭道元、金智昊主演的动作电影,于2017年12月14日在韩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杨宇锡创作的网络漫画《STEEL Rain》,讲述在朝鲜发生政变时,护送朝鲜1号人物前往韩国的朝鲜军人严铁雨和韩国青瓦台外交保安官郭哲宇共同阻止半岛核危机爆发的故事 。
⑵ 《南山的部长们》这部电影讲了什么故事
《南山大臣》是一部韩国历史剧情片,将于2020年上映。由俞敏浩执导,李秉宪、李兴民、郭笃源主演。它改编自金蔡魁刺杀朴正熙总统的真实事件。剧情讲述,韩国中央情报部长金九九曾是1979年朴槿惠总统的副手候选人之一,在政权的高压统治下,由于知道政府的许多秘密,前情报部长朴勇阁流亡美国带来了韩国门的丑闻事件浮出水面,也加剧了金部长和保安室郭科长之间的阴谋诡计。
作为整部电影《南山大臣》的叙述者,导演以李秉宪在宴会上扮演的情报部长金贵(原金载贵)拍摄朴正熙总统为开场白。这种倒叙的手法,先呈现事件结果,然后再回去讲述故事,瞬间让观众对之前发生了什么和他为什么这么做感到好奇,非常有趣。
⑶ 找一部韩国拍的电影讲的是政变时部队枪杀平民最后有一个少校用机枪打大楼里的军人
片名:华丽的假期(华丽的休假)
译名:Remember
导演:金志勋
编剧:罗贤、朴尚妍
主演:安圣基
李俊基
李耀苑
金相庆
类型:剧情
片长:118分钟
级别:12岁以上可以观看(韩国)
发行:CJ ENTERTAINMENT
上映日期:2007年7月26日(韩国)
推荐指数:★★★★★
平凡人一生都难以忘记的十天回忆,1980年5月,光州,那天难以相信,不,是不想相信。
在光州生活的出租车司机民宇(金相庆饰),在他小的时候父母就已去世,他和弟弟振宇(李俊基饰)相依为命过着很平凡的日子。民宇喜欢上了与振宇一起去教会的护士信爱(李耀苑饰),青春期的爱情攻势在平日里成为了民宇的必修课。不过突然有一天,发生了无法想象的惊恐事件……
关于影片
导演自述
我们过去的历史是走过黑暗迎来希望的一个历史。能够带来希望的是那些默默付出的普通百姓。通过《华丽的假期》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一直以来寻求的自由和民主,不是因某个英雄而一瞬间形成的,而是通过我们普通百姓的不懈努力而形成的。我想通过这部电影带给大家一份真挚的感情。虽然这部电影的力量很小,但是通过这部电影我希望能打开人们的心扉,彼此间有矛盾的不再有矛盾,而是多一些宽容。
那天的故事,那天的人们,那天的感动
《华丽的假期》讲述的是很多人已经忘记的故事,也许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去回忆的故事。看着这部《华丽的假期》大家也许会想起周边珍惜的人,而影片里平凡市民的细微感情变化也会让观众有很深的体会。
韩国实力派演员大集合
《华丽的假期》演员阵容十分强大,演员安圣基曾通过电影《实尾岛》动员了1000万观众,通过《广播明星》进一步证明了作为实力派演员的实力。演员金相庆则是向来给大家一个很舒服和自然的演技,另外还有通过《外科一生奉达熙》身价倍增的演员李耀苑,最后还有《王的男人》李俊基。
另外,还有中坚力量罗文姬、非常认真投入演技的朴哲民、朴元相等。在拍戏的5个月里,他们暂时忘掉了自己,用现在的自己去演艺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幕后花絮
Ready
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电影中故事本身有多真实是很重要的事情,而它的关键点是如何将历史的那一天完美的再现出来。要把那个时代的所有都完美的反映出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华丽的假期》制作组把当时国内外舆论报道和电视台相关纪录片资料全部搜集了起来,通过彻底的考证制作出了当年的布景,另外还通过直接与事件经历者的交流,把当时的情景完成的更加逼真。
5个月的拍摄期、100亿的制作费
2006年7月开始拍摄的《华丽的假期》经过长达5个月的拍摄,把1980年5月的特别十天再现了出来。在光州北区尖端科学产业区占用1万7千多平建设的金南路布景地投入了30亿韩元的制作费,再现了当年的情景。道厅和道厅周围的建筑更是通过考证来完全原原本本的展现给了大家。道厅是安1比1的比例完成,其他建筑是按原建筑的85%建造的。
精心准备服饰和道具
总制作费达100亿韩元的《华丽的假期》中除了金南路外,还有光州的巴士、出租车等等。
演员们出演时的服饰是从中国进口过来的,1万多套服饰将展现当时的流行风格和特点。
Action
演员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真实的《华丽的假期》
《华丽的假期》动作戏不比任何一部动作电影差,投入的弹药和爆炸物非常多,坦克和装甲车等体现了当时的激烈枪战场面。演员们在这样危险的场面中不惜自己的身体完全投入到了这场危险的戏中。
⑷ 韩国拍的朝鲜政变电影叫啥名
铁雨的两部都是这个情节
⑸ 实尾岛事件50年:憋屈的韩国,与被出卖的敢死队
2003年12月,韩国上映了一部南北对抗题材的电影《实尾岛》。
影片上映58天,观影人数超过1000万,是当时的现象级电影,也是韩国影史上第一部观影人次破千万的电影。韩国 社会 因此掀起了对实尾岛事件的讨论。
《实尾岛》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它突破了一个大禁区。
历史 上,实尾岛事件,一直被韩国政府刻意掩盖,相关资料被封印,相关人员——活着的人,被强制签署了25~30年的保密合同,违反者将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1987年韩国民主化以后,虽然允许民间讨论实尾岛事件,但官方却一直讳莫如深,由于缺乏资料,民众对实尾岛事件的具体情况,所知甚少。
直到1993年,当年岛上的教官金一泰,将相关资料寄给《新东亚》杂志披露后,实尾岛事件才逐渐被韩国民众所知道。
1999年,韩国作家白浩东根据真实的实尾岛事件,创作了小说《实尾岛》。
2003年,韩国导演康佑硕,结合 历史 资料和《实尾岛》小说,创作出了电影《实尾岛》,引发了韩国 社会 的强烈反响。
2004年2月,韩国政府迫于民意和舆论压力,首度承认了这件尘封已久的事件,随后公布了敢死队的名单,公开了实尾岛事件的报告书,但相关档案仍然是绝密级。
与此同时,当年敢死队的家属们,与《实尾岛》制片公司和韩国政府打起了官司,要求制片公司道歉(电影中,敢死队全部来自犯罪分子,真实的情况是,敢死队中也有守法良民),要求韩国政府赔偿。
相比《实尾岛》电影本身而言,影片背后的 历史 极其后续,也同样精彩。
如今,《实尾岛》电影上映了18年,实尾岛事件过去了50年,影片、影评以及相关文章,大家可能都看腻了。
今天说点不一样的——从冷战大背景看实尾岛事件。
01
电影《实尾岛》,是在 历史 事件的基础上二次创作的,剧情与 历史 事件有出入。
影片的前言对此作了说明:“本片取材自1968年的实尾岛第684部队。由于该小队的确切资料仍未被公开,本片对该小队的细节描写,包括队员背景等,皆为编导的创作。”
因此,有必要简单说说 历史 上的实尾岛事件。
1968年1月21日,来自半岛北方的31名突击队员,越过三八线进入汉城,企图潜入青瓦台,刺杀韩国总统朴正熙。
行进过程中,刺杀行动被发现,突击队几乎全军覆没,一名叫金新朝的突击队员被俘虏,并交代了整个行动计划。
朴正熙震怒不已,指示中央情报部长金炯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月,中央情报部和韩国军方,在实尾岛(位于仁川外海)秘密组建了“684派北部队”(得名于1968年4月),成员也是31人。
“684派北部队”的成员很复杂,有流氓、小偷、犯人,也有马拉松选手、马戏团表演者、武术精湛者,他们是被招聘而来的,而非电影中所说的立功赎罪。
在实尾岛,队员们接受了魔鬼式的训练,战斗技能几乎达到了人类的极限。期间,有7人因各种原因而死亡。
1968年7月后(具体时间不明),训练完成,中央情报部命令从“684派北部队”中,选拔一出个9人分小队,执行任务。
其计划是从白翎岛出发,在夜幕的掩护下,乘坐氢气飞艇抵达平壤上空,刺杀金。
小分队登上飞艇后,最新命令来了:终止行动,等待命令。
小分队在白翎岛徘徊了一个月左右,还是没有新的命令,回到了实尾岛。
终止命令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反对,根本原因,是南北紧张关系逐渐缓和,和平曙光来了。
不需要刺杀,自然也就不需要“684派北部队”了。
呆在实尾岛的“684派北部队”,成了一颗弃子,应得的津贴要么少发,要么被中间部门贪污,待遇大不如前,目标已经撤销,但训练依然残酷,队员们觉得长此以往都会被折磨死,不满情绪蔓延。
1971年8月23日,“684派北部队”暴动了,他们杀死岛上的教官和警卫(没杀完,损失了1名队员),乘船在仁川登陆,劫持一辆公共 汽车 ,欲冲向青瓦台,向政府讨个说法。
韩国政府调集大批军警,围追堵截,在首尔特别市-永登浦区-大方洞-柳韩洋行大楼前,包围了他们,双方展开激烈枪战。
期间,4名队员弃车逃走(很快被抓,判处死刑),陷入绝境的19名队员,引爆手雷自杀。
韩国政府混淆视听,称他们是朝鲜渗透过来的游击队,为了避免朝鲜不满,随后又改口称其为“军管理特殊犯”暴动。
暴动发生后,“684派北部队”的信息被人为消除了,就像他们不曾来过这个世界一样。
在朴正熙、全斗焕时代,韩国媒体受政府控制,没有人敢追求真相。
此后,实尾岛事件成了禁区。
02
在实尾岛事件中,两件大事推动着整个事件的发展:一是北方发动1.21青瓦台袭击事件,南方为了报复,组建了“684派北部队”;二是南北缓和,南方终止了刺杀行动,间接导致“684派北部队”暴动、毁灭。
可以看出,不管是北方袭击南方,还是南方袭击北方,双方行为,取决于双方的关系——紧张的时候,相互攻击,缓和的时候,相互克制。
问题来了:南北关系好与不好,取决什么?是随机的,还是另有讲究?
在冷战背景下,半岛南北关系的变化,取决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
50年代,以及60年上半期,朝鲜还比较温和,想用和平方式,实现半岛统一。
朝鲜战争后,朝鲜在大国的援助下,很快恢复了战争创伤,各种建设稳步推进,欣欣向荣。
相反,韩国动荡不安,经济疲敝,是绝对的贫穷落后国家。虽有美国援助,但烂泥扶不上墙。
两相对比,韩国相形见绌。
民众不会真的相信各种口号,他们往往用脚投票,走向生活水平更高的地方。
此时朝鲜的 社会 经济成就,更能吸引民众,统一的话,民心必定会倒向北方。
除了自信之外,朝鲜选择和平统一还有外部原因。
当时美国没有卷入别的战争,它有充分精力,来应对半岛发生的各种危机,朝鲜无隙可趁。
苏联处于赫鲁晓夫时代,推行“三和一少”的方针,大唱缓和调子,减少了对朝武器援助。
没有苏联支持,美国又严阵以待,朝鲜想动武也不可能。
到1965年前后,事情起了变化。
自1961年朴正熙政变后,韩国结束了政治动荡的局面,经济走上了正轨,随着“一五计划”全面铺开,韩国经济开始起飞。
与此同时,美国为了增强韩国的军力,提出了对韩5年军事援助方案,计划每年向韩国提供2.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意味着韩国军队将获得大批美军先进装备。
不仅如此,美国还大力撮合韩日邦交正常化,加紧在韩国部署各种先进武器。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所期望的和平统一,无法实现。
显然,随着时间的流逝,韩国经济、军事迅速发展,朝鲜的相对优势一天天消失,等到韩国赶上或者超过朝鲜,朝鲜就会很被动。
另一方面,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无暇顾及半岛,这为朝鲜搞事提供了一个机会。
而北越的抗美统一斗争,也大大刺激了朝鲜的战斗欲望——同样南北分裂,北越敢打,北韩为什么不行?
此外,1964年中国成功试爆了原子弹,勃列日涅夫取代赫鲁晓夫,加大了对朝鲜的军事援助,提供了苏式潜艇、导弹艇、坦克、雷达、地空导弹、米格-21等等,这两件事给了金很大的底气。
种种因素交织、叠加,使得朝鲜一改之前的温和态度,开始变得激烈、好斗。
02
朝鲜的策略是一面大力援助北越,一面加速推动南朝鲜革命。
韩国派兵援助南越,朝鲜自然要援助北越,这很好理解。
重点说说推动南朝鲜革命。
在没有大国支持的情况下(大国支持它,但并不支持它发动战争,这是两码事),大规模的南下入侵不可行。
朝鲜想到的办法是,以游击战的方式,对韩国进行渗透和打击——渗透成功,就建立根据地,形成像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那样的局面。渗透不成功,可以制造紧张感和压迫感,动摇韩国的军心士气,促使朴正熙政府垮台。
韩国在面临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可能减少甚至撤回派驻越南的军队,这会减轻北越的压力,同时,也会造成美国和韩国的不和——美国认为,北边的挑衅对韩国构不成成真正的威胁,韩国应该加强反渗透能力,反对韩国从越南撤军。
挑衅韩国,必然激怒韩国,朴正熙一贯对朝强硬,很可能会反击,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不会支持朴正熙反击,这又会激化两国的矛盾。
美韩不和,同盟关系削弱,驻韩美军可能会撤离,投入越南战场。到时候,北方单挑韩国,胜券在握。
从1966年10月开始,南北武装冲突次数激增,短短两个月,交火事件的次数,就赶上了自1953年停战以来的总数。
打冷枪,扒营房,摸哨卡,炸军卡、炮艇,成了常态,激烈的时候,双方还会相互炮击。
在前线制造紧张的同时,北方还从军队中挑选精英士兵,组建突击队,进行特训后,派往南方从事游击战争。
这些人渗透到韩国后,到处搞袭击,煽动民众起来革命。仅1967年,突击队就与韩国军警发生了至少215起武装冲突,200多名突击队员被打死。
1968年是冲突最激烈的一年。青瓦台事件,“普韦布洛号”事件,以及武装入侵蔚珍-三陟事件,都是这一年发生的。一年下来,韩国共逮捕了1245名突击队员。
这种冲突和对抗,是这一时期的大势,青瓦台事件,实尾岛事件,都只是其中一个点。
光看一个点,只是知其然,联系起来看,探究背后的原因、发展脉络,才是知其所以然。
03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行动终止?
青瓦台事件发生后,朴正熙立即召见美国驻韩大使波特,要求美国支持韩国发动报复行动。然而,波特表示,美国不愿半岛发生战争,拒绝支持韩国,此举令朴正熙大失所望。
当时,韩国军队的指挥权在联合国军手里,美国不点头,朴正熙无法调动军队反击,所以只能秘密组建敢死队,玩些小动作。
青瓦台事件发生两天后,“普韦布洛号”事件爆发,朴正熙认为必须强硬反击,否则北方会得寸进尺。
与对青瓦台事件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为解决“普韦布洛”号危机,竭尽所能——这关乎80多名美国人质。
期间,美国却抛开韩国,与朝鲜展开谈判,朴正熙要求把青瓦台事件纳入谈判,美军直接拒绝,为了避免激怒朝鲜,美国还一再警告朴正熙:不要轻举妄动,不要单方面攻击朝鲜。
为了安抚朴正熙,美国做出了其他方面的让步,如加大对韩国的援助力度,扩大韩国军队的自主权等等。
拿到好处后,朴正熙向美国特使万斯承诺:韩国不会因青瓦台事件和“普韦布洛号”事件而采取报复行动,即使因别的挑衅而发动报复,也会在事前与美国协商。
朴正熙承诺,发生在2月,组建“684派北部队”发生在4月,由此可见,朴正熙并没有被美国人说服。
报复不报复,可以暂时放在一边,但报复的准备工作不能停,所以中央情报部还在秘密训练“684派北部队”。
“普韦布洛”号危机从1月持续到了11月,几乎贯穿整个1968年。
在实尾岛事件中,“684派北部队”收到终止行动命令,是在7月之后,当时“普韦布洛号”危机还未解决,双方围绕“另签”展开了激烈舌战,谈判进入最关键时期。
这个时候,如果“684派北部队”去平壤搞个事,会造成什么后果?
朴正熙当然明白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终止了命令。
以上是直接原因。
当然,电影没有表现这一点,只说南北关系缓和,所以停止了行动。
04
从1968年11月“普韦布洛”号危机解除,到1971年8月“684派北部队”暴动,这中间有将近3年的时间,为什么朴正熙始终没有动用“684派北部队”呢?
因为国际局势变化了。
1969年1月,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高唱东西方缓和,释放了美国全球战略收缩的信号。第二年,尼克松单方面决定削减2万驻韩美军,还把驻扎在三八线附近的美军第二师后撤,代之以韩国军队放在最前沿。
不仅如此,美国还建议韩国与朝鲜展开对话。
韩国对此很不满,觉得美国正在逐渐抛弃自己,美国的保护伞不靠谱。
东方阵营里,中苏关系恶化到了顶点,爆发了一系列边境冲突,双方都视对方为最严重的威胁,进而双双开始缓和与美国的关系,都不支持朝鲜的强硬行为。
尤其是苏联,一再暗示对朝鲜“擅自行动”和“过激行为”表示不满。
另一方面,朝鲜过去几年推行的强硬政策,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朴正熙政府不仅没有垮台,反而更加强大,美韩联盟也没有瓦解。这迫使朝鲜再度调整政策。
此时,韩国的国力已经赶上来了,南北双方总体军力基本平衡,在没有外部大国的支持下,双方都无法彻底击败对方。
南北双方背后的大国,都不支持半岛冲突,且双方实力相当,谁也吃不掉对方。
再激烈对抗下去,不仅没有必要,反而会激怒背后的大国。
在这种情况下,和,才是大势所趋。
自1969年8月击落美军直升机、俘虏美军飞行员之后,朝鲜明显减少了越界挑衅行为。1970年6月,朝鲜再次提出了和平-统一的的主张。
朝鲜释放缓和信号后,朴正熙很快做出反应,发表了南北对话、和平-统一宣言。
1971年8月6日,金表示愿意与南朝鲜所有政党、 社会 团体、个人进行接触。
12日,韩国红十字会提议与朝鲜红十字会举行会谈,解决离散家属通邮、见面等问题。这个提议,获得了朴正熙的首肯,也获得了北边的响应。
8月20日,南北方红十字会代表在板门店初步接触。
在这关键时候,任何影响南北和谈的因素,都要服从大局,“684派北部队”成了不安定因素。
3天后,“684派北部队”暴动。
在电影《实尾岛》中,韩国中央情报局命令负责人处理掉“684派北部队”,部队因此暴动。
在真实的 历史 中,有没有这个命令,不得而知。
不过,处理掉他们,符合韩国政府利益,逻辑上也讲得通。
05
“684派北部队”是一个牺牲品,他们身不由己。
其实,韩国何尝不是一个牺牲品,在大国角逐的棋局中,它一样身不由己。
半岛上的那些小事,只是两大阵营全球对抗的一个投影,南北双方是进是退,取决于大势。
什么是大势?
大国多方较量的结果,决定着世界政治走向,这个走向就是大势,小国只能顺势而为。
【参考资料】
《韩国政治事件电影研究》
《1960年代中后期朝鲜半岛危机研究》
《1968年: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与美韩信任危机》
《20世纪70年代初朝韩关系的缓和及其影响》
⑹ 韩国电影《铁雨》这部剧拍的怎么样
最近韩国可能集中性地爆发一些政治片,证明他们的市场需求真的是非常旺盛的,不知道怎么评价他们对此类片子的热情,但我却看到的是韩国人对政治未来的焦虑,所以从这个方面入口谈一谈。
自从胖小伙子有了核这个手段, 这个地区实际上都陷入了一种未明的焦虑中。这个片子真的是非常直观地展示了韩国人的这种焦虑。胖小伙子现在到底面临怎样的局面,其实各个国家现在都是茫然的,这就是现在焦虑的根源。万一他自己搞不定内部,出现了不可预知的情况,整个地区马上就是一片废墟。整个片子确实是一个脑洞,但是这个是我们认为的脑洞,却是韩国人日常的思维吧。
电影不仅票房大卖,也受到了热议和追捧,不少主流评论更是盛赞说:这是《生死谍变》之后最具有挑衅性的南北题材电影。
要知道20年前的《生死谍变》,可是被封为是开创韩国商业电影历史的里程碑之作。
能够跟这样经典相提并论,可见这部电影的所创造的巨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