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世界电影学派

世界电影学派

发布时间: 2023-02-20 02:54:34

‘壹’ 什么是电影流派世界三大电影流派的特点

这三个流派指的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流派,法国新浪潮流派和新德国电影运动流派。三个流派不是并行而是相继出现在电影史上的,时间相差大约十年左右。由于国家和时代不同这三大流派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
但其思想倾向和理论主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求“真”,因为三大流派产生的初衷都是为了反对好莱坞那种虚伪、豪华、理想化的拍片方式。他们求“真”的方式就是刻画内心、表现人生、多用长镜头等。但使用这些方式时,各流派之间的标准是不同的,因为他们对“真”的理解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贰’ 影视艺术的三大流派 - 百度

1、早期现代主义——欧洲先锋派电影 2、苏联电影学派——诗电影与散文电影 3、好莱坞商业电影——类型电影 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5、法国新浪潮电影与近期现代主义流派

‘叁’ 电影都有哪些流派


欧洲先锋派电影

德国表现主义
费拉哈蒂
茂瑙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雷诺阿
让维果
法国先锋主义超现实主义
布鲁埃尔
前苏联蒙太奇流派
艾森斯坦

第二次先锋运动
新现实主义

西卡
维斯康蒂
罗西里尼
继承者现代主义
安东尼奥尼
伯格曼
费里尼

第三次电影运动
新浪潮主义
作家电影
阿伦雷诺
作者电影
(左岸派)戈达尔
特吕佛
新浪潮影响下的现代主义电影
法斯宾德

‘肆’ 什么是电影流派世界三大电影流派及其特点

这三个流派指的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流派,法国新浪潮流派和新德国电影运动流派。三个流派不是并行而是相继出现在电影史上的,时间相差大约十年左右。由于国家和时代不同这三大流派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
但其思想倾向和理论主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求“真”,因为三大流派产生的初衷都是为了反对好莱坞那种虚伪、豪华、理想化的拍片方式。他们求“真”的方式就是刻画内心、表现人生、多用长镜头等。但使用这些方式时,各流派之间的标准是不同的,因为他们对“真”的理解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伍’ 介绍一下世界三次电影运动。

第一次电影运动: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1917年----1928年)

一、法国印象主义派(1917---1928)第一个先锋派

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 创作了《西班牙的节目》《流浪女》1922 发表《上镜头性》

代表人物: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目》1919 《微小的布德夫人》1923

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1921 阿贝尔.冈斯《车轮》1923 让.埃普斯坦《忠诚的心》1923

主要贡献:

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作品题材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依据自然景象的瞬息变化的客观事实给艺术家的印象。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视觉表现

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剪辑的重要性,内部和外部节奏。

二、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

纯电影美学试验:

1、法国立体主义流派: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强调图形形状的匹配和节奏性剪辑

2、抽象主义流派:亨利.希美特《纯电影的5分钟》

达达主义无理性的电影试验:

曼.雷伊《回到理性》第一部作品 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充满幻想,又荒诞的达达主义,共同反理性的艺术主张。失去了现实性而变为了超现实性的。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绝对现实:

达达主义的超现实性美学追求最终导致了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是许多先锋派的最终归宿

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1927 刘易士.布努艾尔《珍珠项链》1929 《一条安达鲁狗》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 曼.雷伊《海之星》1929

三、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 受到先锋主义的影响

表现主义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 代表作品 罗伯特.维内《卡里加利博士》表现主义造型风格,布景和背景情调一致,人物造型与布景一致,光线阴影,视觉造型为表现主义特征

《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三生记》《泥人哥连》

现实主义倾向:

室内剧:卡尔.梅育《最卑贱的人》编剧《卡里加利博士》编剧之一

利用布景,主题和环境发生变化,但还是无情的命运,不用表现主义而用现实主义的方式表现

街头电影: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利用布景 感兴趣的是社会环境而不是心理状态。

四、前苏联的蒙太奇学派: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阶级并行,社会与经济

受到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

1、 库里肖夫“实验工作室”普多夫金操作。莫兹尤辛德三个没有表情的特写镜头

2、 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拍记录片,反对剧本,演员,摄影棚。但用改变运动速度和奇特摄影角度来观察生活,进行选择的记录,非现实主义的态度。蒙太奇的并列和配合。

3、 柯静采夫和塔拉乌别尔格的“奇异演员养成所”

4、 爱森斯坦的理论与创作: 《战舰波将金号》1925 敖德萨阶梯

杂耍蒙太奇 后来创作了理性蒙太奇(夸大蒙太奇作用,被否定) 建立蒙太奇理论

5、 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叙事:《母亲》 《圣彼得堡的末日》 《成吉思汗的后代》

强调剧本创作;强调演员的基础作用;(与库里肖夫的“电影模特儿”与爱森斯坦的“类型演员区分开来。)蒙太奇作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创立联想蒙太奇。

普多夫金强调镜头的组接,分镜头突出细节的重要性。而爱森斯坦则强调蒙太奇的冲突。

五、记录主义电影的发展

1、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机械主义的记录本性出发。实景拍摄,偷拍,抢拍。后来法国新浪潮运动受其影响创造出记录片和故事片结合的样式。

2、德国抽象派华尔特.鲁特曼《柏林交响曲》1927 受到维尔托夫的影响。

3、20年代末法国先锋派几乎成了记录主义派。阿尔贝托《只有时间》1929 让.维果《尼斯现象》 让.班勒维《章鱼》《海蜇》《水甲虫》将水中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拍出来,如康定斯基和毕加索的画。

4、尤里斯.伊文思 《雨》

5、英国 约翰.格里尔逊《飘往渔船》

6、罗伯特.弗拉哈迪 《北方的纳努克》演员与记录片形式。

7、德国的场面调度,法国的摄影和苏联的蒙太奇剪辑,拍了法国影片《圣女贞德的受难》默片的结束。

第二次先锋运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代表作品:

罗西利尼 : 新现实主义与战争关系《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游击队》 《德意志零年》《欧洲51年》 《意大利万岁》

维斯康蒂: 以《沉沦》获得新现实主义之父的称号。 《大地在波动》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结合,但后来《受难的人们》《威尼斯之死》则完全追求唯美主义了。

德.西卡: 与柴伐蒂尼的合作(杰出的剧作家)《偷自行车的人》最具有代表新现实主义作品。 《孩子们注视着我们》《擦鞋童》 使用非正式演员的自由风格。

德.桑迪斯:《罗马十一时》将新现实主义推向另一个高峰。使用摄影棚和正式演员与非正式演员混用,与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部分相同。

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1、记录性 2、实景拍摄 3、长镜头的运用 4、关于非职业演员的运用 5、结构形式(追求简单朴实的结构) 6、地方方言的运用

新现实主义的继承:脱离现实主义

费里尼:追求浪漫主义《道路》《卡比利亚之夜》《八部半》最具个性化的作品。剪辑空间跳跃。

安东尼奥尼:模糊现实,强调主人公的主观感知。《奇遇》《放大》《红色沙漠》有非现实超现实的色彩。自然色彩随心理的变化。

第三次电影运动: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五六十年代

新浪潮---作者电影

1958年诞生,特吕弗《淘气鬼》夏布洛尔《漂亮的塞尔琪》

1959年幸福年,特吕弗《胡作非为》 1960年高峰 1961年没落年。除戈达尔《如此生活》

“新浪潮”巴赞推崇为精神之父。一、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 二、场面调度的理论。

创作特征:

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有共同的东西,但是新浪潮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而新现实主义则是有重大的社会性。

主题:非政治的电影;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

摄影方法:侧重电影的照相性,侧重画面的新鲜感,拒绝功能主义或学究式的画面。

音响:大量的自然音响,真实感

剪辑:长度、节奏。快速剪辑,镜头之间之间衔接。时空跳接。长镜头的使用增加真实感。

从新浪潮后,特吕弗和夏布洛克的长镜头,戈达尔的跳接与快速剪辑。

表演:非职业演员,不知名的演员。

总之对传统的电影语法毫不在意。

左岸派----作家电影

代表作品:

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 亨利.高尔比《长别离》1961

阿兰.罗伯-格里叶《横跨欧洲的特别快车》玛格丽特.杜尔《音乐》1966《黄太阳》1970

侧重内心的描写。他们是文学和戏剧的革新派。

受到影响:

1、 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和潜意识学说的影响,表现人的真实。

2、 接受了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影响,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 伯格森“真觉主义”影响,强调非理性感受进入意识深处,强调知觉认识社会。

4、 受到布莱希特的影响,对现实进行曲折的表现,以沟通内心的幻想。

主要的特征:

主题:偏爱回忆,遗忘,记忆,试图把人的这种精神过程搬上银幕;描写人的责任性和自罪心,记忆总与历史事件相关。《广岛之恋》中。

导演:从记录式的现实主义然后再转向纯精神的现实主义中去。

剪辑:最重要的美学革命。《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百分之七十效果来自剪辑。其一,取消传统电影的间歇法,如化入化除,取消过渡镜头,用跳接对时空,事件的人为压缩;其二,镜头位置的颠倒;其三、镜头的并列运用,先后不衔接甚至对立;其四、循环剪辑,有意识的重复。

音响:左岸派导演比新浪潮修养更高,所以对音乐和音响的细节考虑比较多。

表演:舞台演员充当,有意识拉开人与人的距离,采用间离效果。

摄影:没有统一的风格,但不用谷达尔的肩扛式。讲究画面构图和布光,特别是雷乃得推镜头别具特色。

两者的区别:

1、 成分看:新浪潮制作者大都是巴赞《电影杂志》的评论员,由自己走上影坛。左岸派则是左翼作家团体的文人。所以修养要比新浪潮高。

2、 时间看:新浪潮始于50年代末期,左岸派要比它的导演早,雷乃1948年就开始。

3、 年龄上:新浪潮小伙子,而左岸派则是中年了,所以经历与阅历要比前者高

4、 主题和手法:新浪潮有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而左岸派则是普遍意义的全人类性质的主题,作者电影多采用第一人称,而作家电影多采用第二,第三人称,甚至混乱人称。而且有强烈的文学,戏剧色彩有艺术的假定性远远超过新浪潮。

5、 拍摄地点:前不反映重大历史,所以多在巴黎,而后者在全世界拍摄。

6、 美学追求:新浪潮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而左岸派感兴趣的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内心。

7、 制作周期:新浪潮以潦草的,半即兴的拍摄,所以周期短,而左岸派则以仔细着摸得方式,周期较长。

8、 影片通过检查:前者内容简单,不涉及政治,因此一般顺利通过(除了戈达尔《小兵士》)

但后者由于背景较为复杂,所以要遇到麻烦。

左岸派采取鲜明的立场直接干预生活,把赤裸裸的社会现状搬上银幕,触发观众的的情感与选择,所以左岸派是五六十年代的先锋派。

四、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三十年代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先驱:初期 30年代

雷内.克莱尔:(梦幻的)有声电影的初期《巴黎屋檐下》1930《百万法郎》1932 《七月十四日》1933 四部曲。 《自由属于我们》是这时期最优秀的作品,喜剧风格影响了卓别林《摩登时代》传送带这场戏。

让.维果:(唯美的)《零分操作》1932 《驳船阿塔朗特号》1934

诗意现实主义的发展:高峰 1934---1939 黑色现实主义,揭露社会黑暗

雅克.费戴尔:《大赌博》一个演员配两个角色。《米摩沙公寓》1935 《英勇和狂欢节》1936

叙利恩.杜威维尔:《大卫高尔德》1930 《西班牙殖民地集团》1935 《同心协力》1936

马塞尔.卡尔内:(悲观的)《珍妮》《雾码头》《北方旅店》《太阳升起》《夜间来客》《天国的子女们》

让.雷诺阿:(写实主义大师)《堕胎》《母狗》《布杜落水遇救记》《托尼》与爱森斯坦合作编剧,景深镜头的使用。独立制片的开始。

《大幻灭》和平主义的作品。淡化情节,使作品趋于记录,形成了写实主义风格。声音处理一、四种语言的混合运用;二、影片中的语言和对话同时表明着不同人的身份。三、音乐的处理,主导影片的动机。

《游戏规则》死亡的价值。移动摄影,以及深焦镜头。

诗意现实主义的后期 1939后

让.格里米庸:《为了一分钱的爱情》《皇家华尔兹》《奇怪的威尔多先生》《驳船》《天空属于你们》

雅克.贝盖尔:《古比红手》《安东和安东奈特》《金盔》《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诗意现实主义的贡献:

1、 更新现实的观念。最奇特,最具特色的方面。

2、 景深镜头的运用与确立,他的实践为巴赞的“场面调度”的理论得到了证实,景深镜头的运用,对于“电影本体论”的发展影响很大。

3、 发挥电影中文学的力量。

误识:

1、 忽视电影艺术的视听性。

2、 艺术群体对个体的冲击。

‘陆’ 电影都有哪些流派


欧洲先锋派电影

德国表现主义
费拉哈蒂
茂瑙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雷诺阿
让维果
法国先锋主义超现实主义
布鲁埃尔
前苏联蒙太奇流派
艾森斯坦

第二次先锋运动
新现实主义

西卡
维斯康蒂
罗西里尼
继承者现代主义
安东尼奥尼
伯格曼
费里尼

第三次电影运动
新浪潮主义
作家电影
阿伦雷诺
作者电影
(左岸派)戈达尔
特吕佛
新浪潮影响下的现代主义电影
法斯宾德

‘柒’ 世界电影流派的划分

1,第三电影

第三电影Third Cinema。泛指第三世界电影工作者所制作的反帝、反殖民与反种族歧视、反剥削压迫等主题的电影。其具体主张由古巴导演费南多.索拉纳斯与奥大维.杰提诺在1970年代初期合写的《迈向第三世界电影》(Toward a Third Cinama)一文。

2,巴西新电影

巴西新电影Cinema Novo。指巴西在1960年代兴起的新电影运动,特色是以低成本的方式,创造有地方色彩的电影文化,以挣脱外来,尤其是北美电影文化的主导形式。他们对于国家、社会现实的观点较为犀利,美学原创力亦非常丰富。

3,德国新电影

德国新电影New German Cinema。1960年代初出现在西德的一次旨在振兴德国电影的运动。1950年代西德随着经济的复苏电影亦蓬勃发展,

但内容逃避现实,贫乏单调,1950年代末到1960黏代初电影业陷入低潮,连国际影展的参加资格也没有,受到当时法国与英国等国家新电影的影响,便产生了德国新电影。

4,直接电影

直接电影Direct Cinema。指以写实主义电影风格拍成的纪录片,和真实电影的摄制有许多共通处,如以真实人物及事件为素材,客观纪实的技巧,及避免使用旁白叙述等。

5,意象派电影

意象派电影 Imagist film。运用一系列相关的意象,以制造一种气氛,或创造一种抽象概念的电影。意象派电影工作者企图利用有关性质的视觉和听觉细节,使镜头与声音的累积,为一个场景或整部影片带来更大的意义,而不需用直接陈述的方式。

‘捌’ 编导必知的世界电影主要流派

编导必知的世界电影主要流派

世界电影主要流派为早期的现代主义、苏联电影学派、好莱坞商业电影(即类型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与近期现代主义流派。

电影同其它艺术门类相比是最年轻的艺术。自格里非斯发明了完整的蒙太奇方法之后,电影才开始获得独立的生命。然而,当时的电影由于受商业化的束缚,并未能在人民心中确立起艺术的地位。因此,在电影问世的前20年里,并未有什么流派产生。直到20世纪20年代出现于欧洲的先锋派电影,才第一次具有了电影流派的意义。所以,在诸多艺术领域中,电影流派是数量少,历史最短的。

纵观世界电影史,真正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大派系:

1、早期现代主义——欧洲先锋派电影

2、苏联电影学派——诗电影与散文电影

3、好莱坞商业电影——类型电影

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5、法国新浪潮电影与近期现代主义流派

电影流派的形成及各流派之间的斗争与竞赛,是电影艺术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我们在电影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下,要支持和促进电影艺术家为创立各种不同电影流派所作的努力。与此同时,也应当提出,电影流派本身尽管是一种艺术现象,但也有进步与反动、积极与消极之分。比如电影史上曾出现过的先锋派电影和近期现代主义流派,就包含着极大的消极成分。对于这些流派,当然不宜作简单化的否定——这些流派本身也往往是可以一分为二的——对于其中宣扬资本主义腐朽性一面的,我们必须加以批判;而对于其中符合现代审美趣味的电影观念和电影语言的创新和发展,则应加以借鉴、改造,使之转化为有益的养料。

欧洲先锋派电影

欧洲先锋派电影,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德国和法国,后期则以法国为中心。这是电影史上第一次明确意识到电影的艺术潜力,并力图创造一种艺术电影的重要尝试。

苏联电影学派

苏联电影的兴起,加速了先锋派趋向于记录电影一途。他给予先锋派以人物和物体应同样重要的观念。苏联电影的发展和创新是与世界电影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的。

好莱坞商业电影

类型电影是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在自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流派,在30—40年代曾占据世界影坛统治地位。产生类型电影的技术,是大制片企业为确保商业利润而实行的由制片人专权,强调专业分工、各司其职的传送带式影片生产制度。所谓类型电影,就是按照各种不同的标准化模式创作出来的影片。据西方有的专家统计,好莱坞商业影片共有75种类型。但作为艺术流派影响较大的,主要就是喜剧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和歌舞片这样几种。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意大利兴起了一场具有社会进步意义和艺术创新特征的`电影运动。一般认为,这一运动从1945到1951年持续了大约6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虽然一直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但它并没有任何统一的、得到新现实主义电影代表人物公认的美学纲领。

法国新浪潮电影

法国新闻界把1958年至1959年间突然涌现的一股由不知名的青年人竞相拍摄影片的热潮称之为“新浪潮”。1959年,24名青年人拍成了他们的处女作;1960年,又有43名青年人成为电影导演。这批青年导演被称为“新浪潮”导演,他们的影片被称为“新浪潮”电影。后来“新浪潮电影”一词被广义地用来指称在世界各国陆续出现的,特别是由新导演拍摄的敢于打破传统电影语法的故事片

;

‘玖’ 在世界电影史上,从美国大陆到欧洲大陆经历了以布莱顿学派为代表的英国对吗

错的。

解析:这道题考的是世界电影的发展史。

英国“布莱顿学派”是世界电影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学术流派。因起源于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莱顿,故而得名。

“布莱顿学派”的代表人物大多为摄影师,如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詹姆士·威廉逊、埃斯美·柯林斯和希赛尔·海普华斯等。该学派不仅重视对现实生活的体现,尤其对重大社会问题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和表现。

在表现形式和拍摄节奏方面,布莱顿学派给电影带来了早期蒙太奇,从而通过电影画面的有机组合,使得电影开始具备了属于自己所独有的叙事语言。

(9)世界电影学派扩展阅读:

1868年,亨利·达尔梅达就曾用红绿两种光线把画面重复投射到银幕上,观众可以透过一种红绿双色的镜片把两个画面混合成黑白立体形象。这种方法日后被称为“双色立体放映法”(Anaglyphe),曾在1935年前后被路易·卢米埃尔及美国的米高梅公司用来放映短片。

“双色立体放映法”的缺点是使人们不能看到彩色,所以(尤其在德国)有人用两片无色的偏镜片(Polarlides)来代替原先的红绿镜片,使光线从左边或右边偏离分散。

到1950年,这种方法开始走出实验室,在意大利、匈牙利和英国作公开的表演。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616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88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572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92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308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951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254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83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703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