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动漫第一在日本
1. 中国最早的动画片是哪一部
我认为早期的国产动画有《大闹画室》,《骆驼献舞》,《铁扇公主》。第一次中国自制动画《大闹画室》上映了。一个画家正在他的桌子上画画,这时一个带着换了墨水的小黑人从桌子上的墨水瓶里出现了。小黑人不断制造麻烦,使画家无法工作。画家愤怒地捕捉到了小黑人,他们非常聪明,四处乱窜,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最后,画家抓住床下的小黑人,仍然把他塞到墨水瓶里。 虽然故事很简单,但第一次从事动画创作的万氏兄弟遇到了很多困难。在真实的拍摄中,你应该移动的地方或者不应该移动的地方都应该被移动。经过多次实验和反复试验,他们成功拍摄。
《铁扇公主》是第一部大型动画。20世纪中期,风靡全球的迪士尼动画《白雪公主》(Snow White)在中国非常受欢迎,触动了当时万氏兄弟的心,于是他们决定制作一部高质量的动画。结果,100多人努力工作了一年半,终于完成了这部持续不到80分钟的动画电影。在此期间,这部动画电影差点就没命了。然而,万籁鸣保证不会赔钱,这使得这部电影没有半途而废。这部电影同时在上海的三家影院上映,其票房收入超过了当时放映的所有故事片。《铁扇公主》也是当时动画电影的杰作。所以我觉得有我认为早期的国产动画有《大闹画室》,《骆驼献舞》,《铁扇公主》。
2. 我国引进第一部日本动画片是什么
1980年12月,中央电视台播出动画版的《铁臂阿童木》,1981年,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漫画版《铁臂阿童木》。
《铁臂阿童木》(日语:鉄腕アトム,港译:《无敌小飞侠》、《小战士》)是一套科幻漫画作品,也是日本漫画界一代宗师手冢治虫的首部连载作品,于 1952年至1968年首次于光文社的《少年》漫画杂志连载。故事讲述少年机器人阿童木在未来21世纪里为了人类的福祉而活跃。中国大陆及香港版主角名称 “阿童木”是日语“アトム”的直译,词语源自英语“Atom”,意即“原子”。
本剧在1960年代以电视黑白动画片形式首次出现,共193集,1963年至1966年于日本富士电视台播放,并取得全日本平均30%的收视率佳绩。其后此片被译成英文版本,并销往世界各地。
日本电视网在1980年重新绘制了同剧彩色版,共52集。1980年代在香港播放了此版本。同年12月中国中央电视台引进黑白版播放,成为最早引进中国大陆的日本动画作品之一,播出后广受欢迎。
富士电视台在2003年第三次重绘本剧,命名为《自动机器人·铁臂阿童木》(《アストロボーイ�9�9鉄腕アトム》),日本截止到2004年3月28日为止,第三版播出了50集。香港的无线电视翡翠台从2004年初开始播放第三版。中国中央电视台于2004年12月28日至2005年2月13日期间在其中国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了49集。
3. 国家队动漫在日本排第几
排第一。动漫,即动画、漫画的合称,取这两个词的第一个字合二为一称之为“动漫”,并非专业术语。
动漫是动画与漫画的集合,动漫与动画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并非同属关系。
所有的动画、漫画作品都可以称之为动漫作品,但不可说动画或者漫画是动漫,原因是在语义上:动画和漫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的作品,而并无“动漫”这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它只是一个由中国本土所创的合成词。
在很多场合,“动漫”一词被误用于指“动画”,十分容易引发歧义。
4. 有哪些国产动画火到日本
我认为是《凸变英雄》
最近还有传出要制作真人版动画,是延续第一部后的剧情,无比的揪心。
指的是动画,而说到反向文化输出,你《巴啦啦小魔仙》早于现在不知道多少年就在干了。
曾经看到个贴子,指的是《巴啦啦小魔仙》系列的动画,在日本俘获了一大批萌系宅男的青睐,一开始的时候并不了解,直到我看了Q娃,突然感觉,魔法少女类型的动画竟然这么好看,我入坑了。以上均为个人观点。
5. 哪些中国的动漫在日本很受欢迎呢
说到动漫,大家一般都会想起日本动漫,但其实国漫做得一直都不错,从十几年前到现在一直都有很好的作品。日本人也有很喜欢的中国动漫,第一名据说是秦时明月。秦时明月大概是十几年前学生们最爱的动漫之一了,不仅国内的观众多,作为动漫大国的日本也对它表达了认可。秦时明月在2007年上映后一直反响很好,如果不烂尾的话口碑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
虽然日本是动漫大国,但我国的很多动漫也很优秀。从小时候的大闹天宫、秦时明月,到现在的风语咒、哪咤,每一部都是很优秀的国漫,树立文化自信不只是一句大话,我们确实有这个资本,但前提是要自信。
6. 在中国上映的第一部日语动画电影
是《铁臂阿童木》。
《铁臂阿童木》比奥特曼和哆啦A梦更早的进入了中国的动画电影市场,是在中国上映的第一步日本动画电影。
《铁臂阿童木》的作者是手冢治虫,这也是他最经典、影响最深远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强大的机器小超人,拥有人的个性和生活,把未来最富幻想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漫画在1952年问世,并在日本产生很大的轰动,1963年播放了阿童木的动画,不久引入了中国。
望采纳!
7. 中国十大动漫排行,你怎么排
我认为TOP 1机动战斗人员最多(13.2亿)
从0079年到种子,26年来,高达系列动画已经成为我们粉丝不可缺少的作品!尤其是高达种子,在日本和中国得到了大多数动漫迷的支持!在美国,它的人气达到了顶峰!总的来说,高达系列的作品值得一尝!不管它是否属于粉丝,我相信只要你愿意品尝,甜味一定会带给你一个微笑!在全球总收视率13.2亿的动画中达到一系列!
TOP 2 Seiya(4.1亿)
不管是童年的美好回忆,还是现在的黑社会>;,动画已经成为日本、中国和其他国家家喻户晓的名字!它的吸引力不仅影响到14岁以下的儿童!甚至40岁以下的年轻人和成年人都喜欢这个动画!还记得在德国主要的电视台开始播放圣,因为电视台和广播事故的延迟!当天,电视台的客户服务热线接到了3000名客户投诉电话!
前三名侦探柯南(3.87亿)
如果你说不好,国际象棋灵魂的突破真的是危险的!它的收视率到目前为止才刚刚超过2亿!然而,国际象棋灵魂这个动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很感兴趣!因为下棋(更何况是下围棋)对太多人来说是无聊的!虽然在中国,动漫迷对国际象棋的灵魂不是冷酷的,而是精美的绘画品质、好的歌曲,以及对青春成长过程的描绘,让国际象棋的灵魂能够突破两亿的收视率,你可以看到它强大的位置!
8. 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
1、2006年由环球数码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全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以及中国国画风格的《桃花源记》动画短片国际获奖不断。
2、2011年,由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VASOON Animation)原创,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发行的一部玄幻热血系列动画电影《魁拔之十万火急》制作完成。
首部动画电影《魁拔之十万火急》前期筹备历时4年,绘制3年,制作精良,投资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该片已于2011年7月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3、2012年5月中国又推出了首部灾难动画电影《今天明天》,借助中国特色熊猫为代表讲述防震救灾知识,从而让孩子们普及防震知识。
4、2012年6月环球数码又推出了《潜艇总动员2》,采用全3D国产技术,发行当月就取得1700万票房,可见中国动画电影的市场非常之巨大。
5、2013年,中国第一部手指滑板题材动画片《翼空之巅》推出,该片的制作由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广州千骐动漫有限公司创作,星力量动漫游戏学院师生参与制作的国家A级动画片。该剧制作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星力量动画专业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渐成熟。
6、2013年,由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原创,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发行的一部玄幻热血系列动画电影《魁拔之大战元泱界》制作完成。《魁拔之大战元泱界》耗时两年,已于2013年5月31日以2/3D格式在全国上映。
7、2013年,中国第一部由高等院校(吉林动画学院)自主制作和出品的3D院线动画电影《青蛙王国》横空出世,在审批阶段曾获国家广电总局“建国以来最优秀3D动画电影”的高度赞扬,为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迈向一个新高度。
8、2015年由田晓鹏执导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七天破三亿,截止2015年7月19日12时,《大圣归来》累计票房4亿4千340万,创下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单日最高票房6465万,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单日票房纪录。影片在国内知名电影网站豆瓣网评分高达8.7。
9、2019年7月2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哪咤之魔童降世,截止2019年8月31日15时,根据猫眼专业版票房数据,《哪咤之魔童降世》票房达46.55亿,超过《流浪地球》的46.54亿,位列中国影史票房第二位。
9. 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叫什么名字
★ 20世纪40年代:中国动画第一部长片《铁扇公主》
★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咤闹海》
回眸中国动画八十年
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对中国动画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一、艰难的创始期
谈到中国动画,不能不提及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他们可谓中国动画片的鼻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于1926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紧接着在1930年又摄制出《纸人捣乱记》。此后,万氏兄弟便不辞劳苦、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中国动画的创作。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万氏兄弟拍摄了大量的抗日作品如《血钱》、《航空救国》、《民族痛史》、《新潮》,和提倡国货的《国货年》、《漏洞》,以及一些儿童寓言片《鼠与蛙》、《飞来祸》、《龟兔赛跑》等20余部黑白动画短片。直至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动画第一部长片《铁扇公主》,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地区,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作了很好的铺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中断了动画创作。而以钱家骏为中心的当时的一批动画人也绘制了以抗日为内容的动画短片《农家乐》,随后又绘制两部短片。中国动画片在创作初期就时刻与时代气息紧密相联。同时最早一批的动画人也显示了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
二、民族风格的探寻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动画片开始了它更为广阔的发展。早在1947年,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艰难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为新中国动画片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中国的动画片在此后的发展中便自觉开始了民族风格的道路的探寻,这是时代和世界环境使然。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特伟任厂长,此时中国动画人已发展到两百多人。有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一大批着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建国初期是中国动画片蹒跚学步的时期,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动画技艺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动画的风格上不免受到这些国家动画的影响,如《小猫钓鱼》(1952)、《小梅的梦》(1954)、《野外的遭遇》(1955)等影片便留有苏联动画的影子。特别是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令人沮丧的是与会者以为这部影片是苏联的影片。这个误会使中国动画人深刻意识到:“对他国动画亦步亦趋的模仿是不会利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 只能导致中国动画的消减。“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 其实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也有这个倾向,万氏兄弟的《纸人捣乱记》便是模仿美国的动画制作,追求的是逗乐搞笑,仅是一部简单的噱头闹剧而已。事实上这也是动画娱乐本性体现,影片给人们以娱乐消遣,才会有观众,才会有市场。同时它在人物的造型设计上仍具有民族特点。
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民族特色十足,将军的脸谱化便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在将军彷徨无助时,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这部仅30分钟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家们积极地致力于新的动画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动画技艺的提高。在发展中国动画的一大片种木偶动画时,着名的木偶片导演靳夕、钱远达,曾在20世纪50年代远赴捷克学习,师从德恩卡。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节动人。后来,靳夕拍摄的《谁唱的最好》在技术上非常完美,但在意识形态上却受到了局限。当时的文艺政策较为教条,由于过分强调了“政治挂帅”、“革命传统”、“主题至上”,限制了木偶片的进一步发展。钱家骏在1957年导演的《拔萝卜》和1958年导演的《古博士的新发现》就注意开掘动画片的童趣、童心。在1958年中国动画人研制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一个新品种且富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接着又拍摄了剪纸片《渔童》(1959)、《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1963)等影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也使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发扬。到了20世纪80年代,剪纸片技术日益成熟,在此基础上,美影厂又研制成功剪纸“拉毛”新工艺,拍出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该片荣获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和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美术片奖。1985年出品的《草人》也获得好评,在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儿童片一等奖和国内文化部1985年度优秀美术片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二等奖。这一片种在国际国内都得到认可,且受到广大观众欢迎。此外,在1960年又摄制了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情趣盎然,活泼生动。同一时期又发明创造了水墨动画片,可谓是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使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整个世界影坛。《小蝌蚪找妈妈》(1960)、《牧笛》(1964)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富于韵律的画面、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动画艺术也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
此时的动画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挖掘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
中国动画片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不仅得到国际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深入到世界民众当中去。中国动画片因为它独到的民族特色而独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动画片在海内外获得越来越高的声誉。
可是由于“文革”的影响,中国的动画事业受到了阻碍,发展缓慢。“文革”结束后,百花开放,我国的动画事业也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中国的动画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动画创作当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风格”的道路,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新的开拓,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同时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中国的动画业也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咤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续。动画片《三个和尚》是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火童》结合了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等也延续这一创作思想。1984年的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将孙悟空搬上了动画银幕,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孙悟空形象;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融合,探索民族艺术的新发展。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此外,《女娲补天》,《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也都富于民族风情。
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
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在美日动画的冲击下,同时也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中国动画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画者的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中国动画要改变以往的操作方式。为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同时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马可波罗回香都》、《哎哟,妈妈》等一批优良的动画片诞生,给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动画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10. 中国引进的第一部日本动画是什么
《铁臂阿童木》(日语:鉄腕アトム,てつわんあとむ,英文原名:Tetsuwan Atom,英语:Astroboy)是一系列科幻动漫作品,也是日本漫画界一代宗师手冢治虫(1928—1989)的首部连载作品,于1952年至1968年于“光文社”的《少年》漫画杂志连载。故事讲述少年机器人阿童木在未来21世纪里为了人类的福祉而活跃。这是日本第一部电视连续动画,也是中国引进的第一部国外动画。另有根据原作品改编的电影和游戏。